三年级音乐草原上教案1

合集下载

《草原上》(教案)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草原上》(教案)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5.两组鼓后,学生渐强朗诵《敕勒川》配合身势。
课题呈现
1.播放《草原上》视频
师: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一起欣赏一下辽阔的草原风光吧!
2.师生律动互动。
3.学生自由空间,回应教师大鼓声。
落实到谱
1.学生对照曲谱,再次做手上的律动。
2.学生接唱歌曲。
师:“闹”有几个心跳声?
3.学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稳定拍的建立。进行学科融合,导入课堂内容。为课程最后的完整形式的音乐表现做前期铺垫(B段)。复习知识(强弱)导入新知识(渐强)同时创设课堂意境。
配合图片,带领学生感受草原风光,并揭示主题。
熟悉音乐,感受音乐长音,为课程最后的完整形式的音乐表现做前期铺垫。(配器)
熟悉乐谱,明确歌曲的长音、换气、演唱情感。
关键教学事件
教学实施方案
设计意图
一、准备阶段
二、有意识地学习阶段
(一)学习输入
(二)认知阶段
(三)学习输出
三、新课预设
1.了解学生认知经验:基础知识、能力;
2.了解学生情感经验:兴趣、动机等。
学习导入
1.身势学习。
2.身势稳定后,教师加入《敕勒川》朗诵;
3.学生加入诗歌后,教师加入鼓。
4.出示p mp mf,学生在教师指挥下对《敕勒川》进行渐强处理。
音条乐器演奏固定音型,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度。短时间内获得成就感。
培养领听习惯与音高听辨,并导入蒙古族歌曲特点这一知识点。
音条乐器营造草原氛围外,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创编魅力。并为课程最后的整体艺术表现创作引子。
整体呈现,将课堂上所有的活动铺垫都衔接起来。最终呈现完整的“引子➕前奏➕歌曲➕诗歌”的表现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出“小戏剧”的形式。呈现一节课就是完成一个表演的感觉。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草原上》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草原上》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草原上》教案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这首歌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生活情景,歌词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歌曲采用了富有特色的内蒙古民歌旋律,节奏自由、宽广,旋律悠扬,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

这首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还能让学生了解到草原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熟练地识谱、唱歌。

他们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学生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生活情景。

2.学会歌曲《草原上》,并能用自然的声音、优美的动作表现歌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草原上》的旋律特点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生活情景,感受歌曲的氛围。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3.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歌曲,提高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能力。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歌曲表演。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生活情景。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草原上》。

3.乐谱:歌曲《草原上》。

4.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歌曲的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草原上》,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和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草原上》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童趣,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草原上》为主线,通过歌曲学唱、音乐欣赏、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 民族音乐的热爱
⑥ 团队协作
- 分组演唱
- 合作演奏
- 集体荣誉感
⑦ 创新实践
- 想象力和创造力
- 音乐活动的运用
- 创新实践能力
⑧ 草原文化
- 草原文化的重要性
- 草原文化的传承
- 文化传承意识
6. 团队协作:在学唱歌曲、分组演唱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集体荣誉感。
7.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8. 草原文化:结合课本内容,了解草原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七、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这节课,让我思考了很多。我意识到,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歌,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欣赏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音乐欣赏:在学习《草原上》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有关草原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3)草原文化了解: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音乐《草原上》教案设计

音乐《草原上》教案设计

音乐《草原上》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音乐的美妙之处。

1.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等互动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1.3 教学内容展示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风光。

讲述草原上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神秘和魅力。

播放草原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中的草原气息。

第二章:音乐欣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草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帮助学生理解草原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2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欣赏草原音乐。

通过对比不同草原音乐的风格,帮助学生辨别和理解音乐的特点。

2.3 教学内容播放不同草原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比较其差异。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理解音乐的结构和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草原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第三章:演唱练习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草原音乐的演唱能力和表现力。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和方法。

3.2 教学方法采用集体演唱和个人演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通过示范和指导,教授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和发音等技巧。

3.3 教学内容选取一首适合学生的草原歌曲,进行集体演唱练习。

引导学生注意音准、节奏和音色的准确性,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给予学生个别指导,提高个人的演唱水平和表现力。

第四章:创作与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音乐创作表达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和想象。

4.2 教学方法采用即兴创作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指导和示范,教授音乐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4.3 教学内容让学生即兴创作一段草原音乐,可以使用乐器或声音模仿。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一首草原歌曲或音乐片段。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和想象,通过音乐创作来展示。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成长。

《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

《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

《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相关推荐《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原上》音乐优秀教案篇1一、设情激趣。

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的呢?生:草原上有蓝天。

生:有马,有牛,有羊。

生:草原上有绿草。

师:同学们,说的真美,草原上有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和清清的水。

还有壮壮的奶牛,肥肥的羊儿和奔驰的骏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

了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风情。

感受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请同学们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吧。

请坐。

1.听辨节奏。

xx︱x—︱xx︱x—︱师:现在,我来打一条蒙古族歌曲节奏,你们能试着模仿吗?由强—弱。

由弱—强。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现在来静静地听一首蒙古族歌曲音乐。

(草原就是我的家)师:同学们,听着这首音乐,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前面练习的节奏呢?生:(感受到了。

)师:好,这些节奏型就是这首乐曲中的基本节奏,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的重点节奏。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打这条节奏。

《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做的不错,现在我们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好吗?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做。

(草原就是我的家律动)。

二、学习歌曲,走进音乐。

师:同学们做的真棒,有点蒙古族感觉,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歌曲。

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到底唱的是什么?(播放歌曲草原上)师:歌曲中唱的是什么?生:蓝天生:羊儿叫生:草原好热闹。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呢?生:抒情,激动。

生:甜美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草原上》。

师:首先,来认认我们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3。

师:这个又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5。

《草原上》教案

《草原上》教案

《草原上》教案《草原上》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上盛会的欢乐气氛,了解盛会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俗。

重点难点1.教学描写盛会的欢乐场面的段落,体会盛会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2.懂得盛会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蒙古大草原有关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之美。

2.出示草原上的`体育比赛、文艺表演和游艺活动。

(让学生对草原的盛事产生兴趣和向往。

)3.出示本课生字词组,指名读。

二、初步感知课文第1段,揭示课题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课文第一段,指名读,齐读。

3.理解“那达慕”一词,并板书。

4.出示草原上盛会视频,引出本课课题“草原上的盛会”,并板书。

5.会认“慕、娱”等字。

三、学习第2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描写蒙古大草原场景的句子。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千里草原,草绿水碧,牛壮羊肥)指名读,男女读。

3.理解“绿”,“碧“,这两个表示颜色的字。

以及“壮”和“肥”表示体形的词。

4.根据字形理解二类字“初、待”,出示图示。

5.理解盛会象征的含义,了解蒙古族同胞欢度节日的独特风俗习惯。

(那达慕已经有接近八百年的历史,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6.理解“黄金季节、热切”等词,体会蒙古族人们欢乐,急切,盼望已久的心情。

四、学习第3/4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2.课件出示:“那达慕”的会场设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水草丰美的开阔地带)会场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彩旗飞扬,雪白的蒙古包......)3.课件出示:盛会都有哪些项目?(学生回答:体育比赛、文艺表演和游艺活动等)3.小结,齐读课文。

草原上盛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五、板书设计:草原上的盛会千里草原草绿水碧牛壮羊肥水草丰美那达慕《草原上》教案2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感应音乐的特定音效,感受原野风乐曲的节奏明快和热情奔放。

《草原上》教案(精选3篇)

《草原上》教案(精选3篇)

《草原上》教案(精选3篇)《草原上》教案(精选3篇)《草原上》教案篇1课题:《草原上》年级:三年级艺术上学期教学目标:1、《草原上》、是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

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

有感情的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欣赏《草原放牧》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象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内容:1、用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2、在的歌曲中,要求学生根据插图等资料展开联想,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3、学习歌曲《草原上》4、边唱边表演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5、学会了歌曲,情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进行评比,看看哪组最入情。

6、聆听《草原放牧》,教师可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7、音乐知识的学习。

创编与表演请学生分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来表演舞蹈,部分学生来演唱。

《草原上》教案篇2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色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一)歌曲教学前的声音训练借助歌曲背景,用形象的事物和图形向学生讲解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案例片段]1、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师“美丽的大草原上,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大家想想看,会有哪些声音出现?”(师边启发学生边坐如下发声练习,并配上手势动作)X—X—:hu(风声做连音练习)XOX—:mie(羊叫声做顿音及连音练习):do(马蹄声做顿音及跳音练习)2、生自行想象创作(师用图形表示)XXX—:、、(各种动物叫声做顿音和连音练习,并根据图形高低变化做声音的强弱训练)[案例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具有“好玩、好动、坚持性差”等心理特点,因此对于相对枯燥乏味的声音训练这一技能要求普遍不感兴趣,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上做些简单的基本声音训练是必要可少的,这是基础练习的一项很重要的部分,也为后面歌曲的更好演唱做好铺垫。

小学三年级上册《草 原 上》音乐教案-【名师经典教学资料】

小学三年级上册《草 原 上》音乐教案-【名师经典教学资料】

小学三年级上册《草原上》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视唱教学中巩固学生对音高、基础乐理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甜美的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会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教学难点:视唱教学中能准确说出3、5、6、的唱名及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正确演唱。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生情制造氛围老师身穿蒙古族服装并用蒙古语“赛拜努”(你好)向同学们问好,并让学生聆听着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走进课堂,感受来自大草原美妙的歌声。

二、激情导入师:你们喜不喜欢听凤凰传奇的歌曲?(师讲解凤凰传奇歌曲的蒙古特色)师:那么老师就请大家放松一下跟着凤凰传奇走进大草原听他们放歌一段吧!(师边播放《天蓝蓝》MV)。

师:听他们站在大草原上尽情的放歌,给你的感觉怎样?生:(略)。

师:谁去过美丽的大草原?生:(略)。

师:今天就聘请你当我们的导游介绍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吧,而且在那里学一首属于我们少年儿童自己的蒙古族民歌名字叫《草原上》。

板书课题:草原上三、视听结合,聆听歌曲点击媒体,出现美丽的草原风光,[背景音乐《草原上》]。

生看景讲解,四、丰富情感,学唱歌曲师:看了这么美的风光,听了这么动听的介绍,(大家用蒙古语鼓励一下小导游:赛努!赛努(好啊!好!)我们用歌声把这草原美景唱出来吧?1、教师示范唱《草原上》,学生打拍或用动作表示。

2、学生用“lu”唱歌曲,师钢琴伴奏。

3、在悠扬的琴声中请学生朗读歌词。

学生轻声唱。

(选一名播音员)生:朗读歌词:(蓝天高,太阳照,草原好热闹。

马儿跑,羊儿叫,这里风光好。

蓝天高,太阳照,草原人欢笑,马儿壮,羊儿肥,年年光景好。

)大家用蒙古语鼓励一下小播音员:赛努!赛努(好啊!好!)4、和老师旋律接龙唱5、蓝天高太阳照这么美丽的风景用你最甜美的声音唱给大家听一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上》教案
音乐第一课时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奏、舞了解内蒙古的民族民间曲调,
感受这一方文化音乐的民族特色。

2.有感情的演唱和有节奏的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演唱歌曲
2.音长唱足,伴奏整齐。

三.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歌!
2.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民间音乐的课堂,首先你们看一下白板上的图片是什么乐器?(马头琴,琴头是马头的形状,是蒙古族的标志性乐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马头琴发出的声音吧!
3.我们认识了蒙古族的乐器,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蒙古族的服饰。

(出示幻灯片)蒙古族的衣服和我们汉族的衣服相比较是非常的鲜艳的。

4.接下来我们要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听完我们要请同学说一说听了以后的感受(播放《草原上》)老师这有几个选择你们选择一下自己的感受很优美,舒展,缓慢,抒情,甜美,绵长)奖励下面伴奏用的
伴奏乐器。

5.蒙古族的歌曲美不美?(美),那我们一起来学习吧!首先一起练声。

6.然后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歌词。

7.跟着老师一起唱。

完全唱会,一起唱,分组唱,独唱。

8.复听歌曲,听一听里面有什么乐器,听完抽学生上来挑选。

9.接下来我们一起唱一唱,并用手里的乐器伴奏。

10.一起学习蒙古族的舞蹈动作,边唱边跳。

11.拓展:比一比(听一听下面四组音乐哪一组是蒙古族的音乐)上黑板选一选。

12.结束本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蒙古族的音乐,认识了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了解了蒙古族的服饰,蒙古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地方,到处绿草茵茵,牛羊成群,人们摔跤、骑马、射箭。

有机会我们一起去旅游好吗?
一起唱歌跳舞伴奏离开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