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及正常值收集资料
新版超声心动图正常值课件.doc

成人M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主动脉内径:男33-36mm;女28-32mm;左心房内径:男28-32mm;女19-3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男45-55mm,女35-50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男25-37mm;女20-35mm;右心室内径:10-20mm;肺动脉内径:18-22mm;二尖瓣E峰-室间隔距离(EPSS):2-7mm;室间隔厚度:6-11mm;左室后壁厚度:7-11mm;右室前壁厚度:3-5mm;主动脉搏幅:8-12mm;室间隔搏幅:3-8mm;左室后壁:8-12mm;肺动脉a波深度:1.2-3;二尖瓣口开放直径:16-20mm;主动脉口开放直径:16-26mm;二尖瓣斜率:80-200mm/s;主动脉瓣上升速度:(369±83.6)mm/s;左室后壁上升速度:(40±8)mm/s;左室后壁下降速度:(66±14)mm/s;成人二维超声心动图正常值:1、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主动脉瓣环内径:14-26mm;窦上升主动脉内径:21-34mm;左房内径:最大前后径,25-35mm;最大上下径,31-55mm;左房面积:9.0-19.3cm2;2、胸骨旁心底短轴切面:右室流出道:19-22mm;肺动脉瓣环内径:11-22mm;主肺动脉内径:24-30mm;左肺动脉内径:10-14mm;右肺动脉内径:8-16mm;主动脉瓣口面积:>3.0cm2;3、心尖四腔心切面:左房内径上下径:31-51mm;左房内径左右径:25-44mm;二尖瓣环左右径:19-31mm;右心房内径(均为收缩末期径):上下径34-49mm;右心房面积:11.3-16.7cm2;右心房左右径:32-45mm;三尖瓣环左右径:17-28mm;左室内径(均为舒张期)左室舒张期长径:70-84mm;左室舒张期横径:37-54mm;左室舒张面积:21.2-40.2cm2;右室内径(均为舒张期)右室舒张长径:55-78mm;右室舒张横径:33-43mm;右室舒张面积: 5.4-14.6cm2;4、心尖左室二腔切面测量:左室舒张期长径:68-94mm;左室舒张期横径:38-61mm;左室舒张期面积:19.4-48cm2;5、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内径:22-27mm ;右肺动脉内径:18-24mm ;6、剑突下切面测量:下腔静脉内径(呼气末)近心端内径:12-23mm;远心端内径:11-25mm ;7、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切面:二尖瓣口面积:4-6cm2;频谱多普勒测量正常值:二尖瓣口血流:成人:60-130cm/s;儿童:80-140cm/s;三尖瓣口血流:成人:30-70cm/s;儿童:50-80cm/s;主动脉瓣口血流:成人:100-170cm/s;儿童:120-180cm/s;肺动脉口血流:成人:60-90cm;儿童:70-110cm/s;正常腔静脉血流速度:28-80cm/s;肺静脉血流速度:40-60cm/s;其它数据:1、瓣膜关闭不全轻微、轻度、中度、重度的划分标准:划分标准有几种,先介绍最常用的面积法,一般认为,对于二尖瓣和三尖瓣:程度轻微轻度中度重度返流束面积(单位:cm2)<1 1-4 4-8 >8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程度轻微轻度中度重度返流束面积(单位:cm2)<1 1-3 3-6 >62、超声心动图对于二尖瓣狭窄程度的评估:狭窄程度瓣口面积(cm2) 平均压差(mmHg) PHT(ms)轻度 1.5-2.0 <5 <150中度 1.0-1.5 5-10 150-220重度<1.0 >10 >2203、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评估:狭窄程度瓣膜形态瓣口面积瓣口面积指数最大压差平均压差(cm2) (cm2/ m2) (mmHg) (mmHg)轻度瓣叶增厚,>1.0 0.9-1.1 16-50 <25 运动受限中度瓣叶增厚, 1.0-0.75 0.6-0.9 50-80 25-50 运动减低重度瓣膜明显增厚<0.75 <0.6 >80 >50 且瓣叶固定不动4、超声心动图对三尖瓣狭窄程度的评估:狭窄程度瓣口面积(cm2) 峰值流速(m/s) 平均速(m/s) 最大压差(mmHg) 平均压差轻度>3.0 1-1.3 <1 4-6 2-3中度 1.8-3.0 1.3-1.7 1-1.2 7-12 3-5重度<1.7 >1.7 >1.2 >12 >55、右房压(RAP)的评估:右房压(mmHg )右房大小下腔静脉内径(cm) (深)吸气时下腔静脉管腔塌陷率(%)5 正常正常,<1.5 >505-10 轻度扩大临界,1.5-2.0 <5010-15 中度扩大>5015-20 明显扩大扩张,>2.0 <50超声测量的正常值范围随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
超声心动图正常参考值

RVOT:24mm ——右室流出道正常值<30mmAO:24mm ——主动脉内径正常值20~35mmLA:25mm ——左房内径正常值19~35mmRV:18mm ——右室内径正常值<20mmIVS:9mm ——室间隔厚度正常值6~11mmLV:42mm ——左室内径正常值35~50mmLVPW:8mm ——左室后壁厚度正常值6~11mmPA:20mm ——肺动脉内径正常值<22mm多普勒测值:MV:0.6/0.7m/s ——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正常0.3~0.9米/秒TV:0.7m/s ——三尖瓣口血流速度正常0.3~0.7A V:0.9m/s ——主动脉瓣口流速正常1.0~1.7PV:1.0m/s ——肺动脉瓣口流速正常0.6~0.9左心功能测值:EDV:81ml ——舒张末期容量正常值108±24ESV:35ml ——收缩末期容量正常45±16SV:45ml ——每分钟搏出量正常65±17EF:0.65 ——射血分数正常>0.6±0.1FS:0.29 正常>0.26E/A<1 ——E峰与A峰比值,正常<1成人M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参考值项目正常值左房内径男26.77±2.96mm 女27.31±2.33 mm左室内径舒张末期男49.10±9.80 mm 女43.30±4.20 mm收缩末期男28.60±5.20 mm 女28.80±5.40 mm右房内径男14.0(6.8~28.33)mm 女13.9(5.5~21.2)mm左室流出道内径男28.6±4.1 mm 女27.2±3.3 mm右室流出道内径男28.9±2.4 mm 女28.2±2.2 mm主动脉根部内径男27.1±2.6 mm 女26.2±1.9 mm左室后壁厚度收缩末期男14.4±2.0 mm 女12.3±1.8 mm舒张末期男9.1±1.1 mm 女9.0±1.1 mm室间隔厚度男9.85±0.30 mm 女9.32±1.20 mm右室壁厚度男4.4±0.4 mm 女4.1±0.6 mm左室后壁振幅男12.0±1.6 mm 女10.8±1.4 mm主动脉根部上升速度男41.2±6.6mm/s 女34.4±8.9mm/s主动脉根部下降速度男72.0±6.7mm/s 女60.3±3.9mm/s每搏做功指数男47.2±4.7ml/m2 女45.3±4.8 ml/m2均值46.5±4.87 ml/m2射血分数男68±4.8%(0.684±0.048)女68.8±4.5%(0.668±0.045)均值68.5±4.7%(0.685±0.047)二尖瓣口面积4~6cm2主动脉瓣口面积2.5~3.5 cm2三尖瓣口面积﹥10 cm2肺动脉瓣口面积2.5~3.5 cm2。
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4.右室流出道 男21—23mm;女26—30mm
5.左房/主动脉<1.2
6.右室/左室<1.5
7.主动脉根部前后径22—28mm
8.主动脉弓横径22—27mm
9.降主动脉前后径19—21mm
10.肺动脉内径18—22mm;肺动脉/主动脉<1.2
11.颈总动脉7—9mm
(五)几个常用值:1.二尖瓣前叶 EF斜率:70—160mm/SEC;EPSS:2—7mm;3.主动脉瓣口前后径:1.8—2.5cm
(二)、左室心肌收缩功能:1.左室后壁振幅PWE:9—14mm;2.室间隔振幅LVSE:
4—8mm;3.左室短轴缩短率△D%:30% 下限25%;4.左室周径向心缩短率VcF:70—150ml/sec;5.左室后壁增厚率△T%>30%;6.室间隔增厚率△T%>30%( △IVST%)
(三)收缩时间间期STI:1.射血前期PEP:95.7±11.4MS;上限115MS
12.二尖瓣:瓣口前后径2.5cm;瓣口左右径3.0cm;瓣口面积4.0m2
超声测定心脏功能指标
一、M型心动图指标:
(一)泵血功能:1.每搏量SV:35—90ml;2.每分钟排血量CO:3—6L/min;3.心输出量cl:46—65ml/次/m2 (2—3L/min/m2 );4.射血分数EF:45—75%
2.射血期LVET:304±161.1MS;3.PEP/LVET:0.44—0.52;4.等容收缩时间ICT:34±11.9MS
(四)左室舒张末压与肺动脉楔压测定 1.LVEDP:8—12mmHg;2.pwp:8—1.2mm;临床意义:肺淤血:18—20mmHg;中度肺淤血:21—25mmHg;重度肺淤血:26—30mmHg;急性肺水肿:>30mmHg
心脏正常值

正常人心脏大小正常人的心脏大小都就是指的就是心腔与心室壁的厚度两个方面,具体大小如下:左心房33mm以下,左室53mm以下,右心房48mm以下,右心室24mm以下,室间隔与左室后壁11mm以下,一般患者就是需要测量这几个指数,高血压的患者一般出现左心房与左心室的增大,另外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增厚、下面就是超声心电图正常值:一、成人M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主动脉内径:男33-36mm;女28-32mm;左心房内径:男28-32mm;女19-3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男45-55mm,女35-50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男25-37mm,女20-35mm;右心室内径:10-20mm; 肺动脉内径:18-22mm;二尖瓣E峰-室间隔距离(EPSS):2-7mm; 室间隔厚度:6-11mm;左室后壁厚度:7-11mm; 右室前壁厚度:3-5mm;主动脉搏幅:8-12mm; 室间隔搏幅:3-8mm;左室后壁:8-12mm 肺动脉a波深度:1、2-3;二尖瓣口开放直径:16-20mm; 主动脉口开放直径:16-26mm;二尖瓣斜率:80-200mm/s; 左室后壁下降速度:(66±14)mm/s; 主动脉瓣上升速度:(369±83、6)mm/s; 左室后壁上升速度:(40±8)mm/s;二、成人二维超声心动图正常值:1、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主动脉瓣环内径:14-26mm; 窦上升主动脉内径:21-34mm;左房内径:最大前后径,25-35mm; 最大上下径,31-55mm;左房面积:9、0-19、3cm2;2、胸骨旁心底短轴切面:右室流出道:19-22mm; 肺动脉瓣环内径:11-22mm;主肺动脉内径:24-30mm; 左肺动脉内径:10-14mm;右肺动脉内径:8-16mm; 主动脉瓣口面积:>3、0cm2;3、心尖四腔心切面:左房内径上下径:31-51mm; 左房内径左右径:25-44mm;二尖瓣环左右径:19-31mm;右心房内径(均为收缩末期径):上下径34-49mm; 右心房面积:11、3-16、7cm2;右心房左右径:32-45mm; 三尖瓣环左右径:17-28mm;左室内径(均为舒张期): 左室舒张期长径:70-84mm;左室舒张期横径:37-54mm; 左室舒张面积:21、2-40、2cm2;右室内径(均为舒张期): 右室舒张长径:55-78mm;右室舒张横径:33-43mm; 右室舒张面积:5、4-14、6cm2;4、心尖左室二腔切面测量: 左室舒张期长径:68-94mm;左室舒张期横径:38-61mm; 左室舒张期面积:19、4-48cm2;5、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测量:主动脉内径:22-27mm; 右肺动脉内径:18-24mm;6、剑突下切面测量:下腔静脉内径(呼气末):近心端内径:12-23mm;远心端内径:11-25mm;7、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切面:二尖瓣口面积:4-6cm2;三、频谱多普勒测量正常值:二尖瓣口血流:成人:60-130cm/s; 儿童:80-140cm/s;三尖瓣口血流:成人:30-70cm/s; 儿童:50-80cm/s;主动脉瓣口血流:成人:100-170cm/s;儿童:120-180cm/s;肺动脉口血流:成人:60-90cm; 儿童:70-110cm/s;正常腔静脉血流速度:28-80cm/s; 肺静脉血流速度:40-60cm/s;四、其它常用数据:1、瓣膜关闭不全轻微、轻度、中度、重度的划分标准(面积法):5、右房压(RAP)的评估:6、正常肺动脉压力、肺动脉高压的划分及分级标准:正常肺动脉压力(静息时):收缩压:18-25mmHg;舒张压:6-10mmHg;平均压:12-16mmHg肺动脉高压:静息时收缩压:>30mmHg;静息时平均压:>20mmHg;运动时平均压:>30mmHg肺动脉高压(PASP)分级:轻度:30-50mmHg;中度:50-70mmHg;重度:>70mmHg(有的医院以30mmHg与80mmHg作为划界标准)。
M型超声心动图

M型超声心动图一概述M型超声心动图是采用单声束扫描心脏。
将心脏及大血管的运动以光点群随时间改变所形成曲线的形式显现的超声图像。
M型超声心动图为探头相对同定于胸壁,心脏或大血管在扫描线所经部位下作来回或上下运动而形成;由于它显示心脏血管的运动,故根据英文运动的第一个字母M而命名为M型超声心动图。
当M型取样线同时依次穿过心房、心室的时候,可以了解心肌活动能力,并可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二检查方法1.心底波群探查部位:在胸骨左缘3肋间,将探头靠近胸骨左侧缘。
2.主动脉瓣波群患者取左侧斜卧位、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显示左心室长轴切面或二尖瓣口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后,调整扫描位置,使M型超声心动图取样线垂直通过二尖瓣前瓣瓣尖和后瓣,以清楚显示前后瓣叶的活动曲线。
3.左心房后壁图像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垂直向后,获取胸骨旁左心室长轴、腱索及乳头肌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后。
调整扫描位置,使M型超声心动图取样线于二尖瓣前瓣瓣尖下腱索处垂直通过左心室体部。
三临床意义1.主动脉根部图像U波谷:表示心室舒张期主动脉根在逐渐向后移位的基础上,受到心房收缩的影响,出现逐步向后移位,u波谷出现于心电图R波之后,在整个主动脉根曲线中位置最靠后。
V波:表示心室收缩期主动脉根的向前移位,出现于心电图T 波顶峰之后,为主动脉根曲线最靠前部分,又称为主波。
W波谷:表示心室舒张期主动脉根向后移位。
V啵:再次出现前向的较小波峰,为重搏波。
2.主动脉瓣波群O点:表示主动脉瓣开始开放点,在心电图R波和第一心音之后,相当于心室等长收缩末期。
C点:表示主动脉瓣完全关闭点,在心电图T波之后,与第二心音主动脉瓣成分基本上同步,相当于左心室收缩末期。
0C段:0点和C点两者之间为主动脉瓣开放的时间期,为左心室射血期。
3.左心房后壁图像心电图P波之后左心房壁回声进一步向后移动,显示一个小波称为a波,表示心房收缩期,随后可出现b峰。
心电图R波之后出现的c凹表示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后壁的位置变化,随后可有d峰。
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基本测量

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基本测量测量部位正常参考值(mm)主动脉根部AO 23-26左房LA23-38左室LV(舒张)45-55(男);35-50(女)左室LV(收缩)25-37(男);20-35(女)左室后壁LVPW 8---11右房RA30—40右室RV <25 (M型)右室流出道RVOT 18—34肺动脉主干PA24—30缩短率FS(%)>25射血分数EF(%) 50—70多普勒的基本测量测量部位正常参考值成人儿童二尖瓣口MV E峰60—130 80—140A峰E/A比值 1.0—2.0三尖瓣口TV E峰30---70 50---80A峰左室流出道LVOT 70---120主动脉口A V 70---170右室流出道RVOT 50---100肺动脉瓣口PV 60---90 50---105监测APTT调整静脉肝素用量参考表首先NS 50ml肝素12500u IV 3ml/hr必要时可先给予5ml弹丸注射,约相当于12500u(10mg)PT-INR二尖瓣 1.75-2.5主动脉瓣 1.5-2.0扭转性室速发作时 5%GS 40ml25%MgSO4 10ml IV 3-5分钟此后 5%GS 250ml25%MgSO4 10ml VD 慢可达龙随访肝功能服药前和每6个月一次甲功同上Cr 电解质服药前和有指征时胸片服药前和每年一次眼科检查服药前和出现视力下降或其他症状时肺功能服药前,无法解释的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包括CO弥散功能CDLCO)心电图服药前和每年一次5%GS 36ml可达龙 450mg IV 6ml/hr 相当于1mg/min(中心静脉给药)可达龙口服1 房颤患者 600-800mg/d,分两次服,2-4周后减至400mg/d,根据疗效,3-6月内进一步减至100-300mg/d。
(常规维持量200mg/d)。
2 室性心律失常负荷量800—1600mg/d,分次服用,2—3周后减量至400-600mg/d。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及正常值-文档资料

心脏正常解剖与标准切面模式图
二.M型超声心动图
一.B型超声心动图 二.M型超声心动图 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moton mode) (曲线图)
图形意义: 示波屏у轴代表界面位置深浅, 及其运动的幅度。 示波屏χ轴为扫描时间基线。
二.M型超声心动图
1.心底波群区(4区) 取样线放置位置:主动脉Leabharlann 上。A.两条同步运动的曲线
•主动脉根部前壁曲线
(右室流出道后壁和主动脉前壁组成)
•主动脉根部后壁曲线
(主动脉后壁和左房前壁组成)
B.主动脉瓣开放、关闭曲线
(上线为右冠瓣 ,下线为无冠瓣)
六边形合型.
呈一字形
2.二尖瓣前叶波群区(3区)
2.二尖瓣前叶波群区(3区) 取样线放置位置:二尖瓣前 叶瓣上。 重点观察二尖瓣前叶曲线 (二尖瓣前叶开放与关闭曲 线)。
测量
儿童:
年龄(岁) 左室(mm) 右室(mm) 0 1-3 4-6 16-18 20-32 22-36 8-14 8-18 8-18
7-10
11-14
24-40
28-44
8-18
8-18
右心房的测量:
右房横径 ≤40mm (不分性别)
⑦肺动脉瓣波群(心底短轴切面)
通常为后瓣曲线。收缩期肺动脉瓣开放, 曲线向后。舒张期肺动脉瓣关闭,曲线向 前。
二尖瓣叶曲线;
开放曲线: 前叶呈“ M” 型,后叶呈 “W”型 关闭曲线: 前后叶共同 形成“一” 字形
④心室波群(2a区)
声波依次经过:右 室前壁、右室腔、 室间隔、左室腔 (及其腱索)、左 室后壁。左右心室 的大小及室壁的厚 度等均在此测量。
心脏彩超模板

心脏彩超模板常规检查切面观胸骨旁长轴观():胸骨旁短轴观:主动脉根部()二尖瓣水平()乳头机水平()心尖水平():心尖位:四腔观()五腔观()二腔观()长轴观()透声条件:中一、普通心脏M型测值(单位:mm)名称测量值正常值主动脉根部内径20-37左房内径19-4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35-56左室收缩末期内径23-35室间隔厚度6-11左室后壁厚度6-11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1、左房室内径正常,左室壁不增厚,静息状态下各节段收缩活动未见异常。
2、二尖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未测及二尖瓣反流。
3、主动脉不增宽,主动脉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未测及主动脉瓣反流。
4、右房室不大,肺动脉不增宽,连续多普勒据轻微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mmhg。
肺动脉血流图未见异常。
三、心功能测定FS:%LVEF:%;二尖瓣血流图示E/A<1;DT:ms四:组织多普勒测定DTI示S波峰值:cm/s:E’/A’<1五、结论: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心动图报告一、普通心脏M型、心功能及组织多普勒测值主动脉根部内径 mm 左房内径 mm 室间隔厚度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 左室后壁厚度 mm心功能 EF(%) 心功能 FS(%)二尖瓣血流图示E/A<1 DT ms DTI示S波峰值:cm/s E'/A'<1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1、左房室内径正常,左室壁不增厚,静息状态下各节段收缩活动未见异常。
2、二尖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未测及二尖瓣反流。
3、主动脉不增宽,主动脉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未测及主动脉瓣反流。
4、右房室不大,肺动脉不增宽,连续多普勒据轻度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mmhg。
肺动脉血流图未见异常。
三、结论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左房室内径增大伴左室壁整体收缩活动普遍减弱(EF%)一、普通心脏M型、心功能及组织多普勒测值主动脉根部内径 mm 左房内径 mm 室间隔厚度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 左室后壁厚度 mm心功能 EF(%) 心功能 FS(%)二尖瓣血流图示E/A<1 DT ms 1DTI示S波峰值:cm/s E'/A'<1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1、左房室内径增大,左室壁不增厚,静息状态下左室壁整体收缩活动普遍减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血分数:EF 50-75%
测量
儿童:
年龄(岁) 左室(mm) 右室(mm)
0
16-18
8-14
1-3
20-32
8-18
4-6
22-36
8-18
7-10
24-40
8-18
11-14
28-44
8-18
右心房的测量:
③二尖瓣叶曲线(2b区)
实际是二尖瓣前后叶曲线,前 叶上述已讲过。
▲后叶活动曲线:
★开放曲线:舒张期,瓣 口开放,后叶与前叶分开, 同样形成双峰,但方向上与 前叶相反,幅度较小,呈 “W”。分别称为A'峰和 E'峰 ★关闭曲线:收缩期,后 叶与前叶合拢,共同形成曲 线上的CD段
二尖瓣叶曲线;
开放曲线: 前叶呈“M” 型,后叶呈 “W”型
A.两条同步运动的曲线
•主动脉根部前壁曲线 (右室流出道后壁和主动脉前壁组成)
•主动脉根部后壁曲线 (主动脉后壁和左房前壁组成)
B.主动脉瓣开放、关闭曲线
(上线为右冠瓣 ,下线为无冠瓣)
六边形合型.
呈一字形
2.二尖瓣前叶波群区(3区)
2.二尖瓣前叶波群区(3区) 取样线放置位置:二尖瓣前 叶瓣上。
右房横径 ≤40mm (不分性别)
⑦肺动脉瓣波群(心底短轴切面)
通常为后瓣曲线。收缩期肺动脉瓣开放, 曲线向后。舒张期肺动脉瓣关闭,曲线向 前。
M超声心动图测量与正常值
心脏正常解剖与标准切面模式图
二.M型超声心动图
一.B型超声心动图 二.M型超声心动图 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二.M型超声心动图
(moton mode) (曲线图)
图形意义:
示波屏у轴代表界面位置深浅, 及其运动的幅度。
示波屏χ轴为扫描时间基线。
1.心底波群区(4区) 取样线放置位置:主动脉瓣上。
关闭曲线: 前后叶共同 形成“一” 字形
④心室波群(2a区)
声波依次经过:右 室前壁、右室腔、 室间隔、左室腔 (及其腱索)、左 室后壁。左右心室 的大小及室壁的厚 度等均在此测量。
正常值:
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厚度≤ 4mm 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均为(6)8-11 mm 室间隔增厚率:30%-60%
重点观察二尖瓣前叶曲线 (二尖瓣前叶开放与关闭曲 线)。
CD段:二尖瓣关闭=心室的收缩期 + 等长舒张期
DC段:二尖瓣开放= E峰(心室舒张早期)+A峰 (心室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期)
正常值: 左室流出道的宽度:男性 21-38mm 女性 21-32mm EPSS:<8mm
▲ 二尖瓣前叶曲线:
Hale Waihona Puke ★二尖瓣开放线正常人呈双峰——A峰、E峰
E峰:二尖瓣前叶曲线上升之最高峰。 位于心电图T波之后,相当于心室舒 张所致的心室快速被动充盈期。
E峰升支的产生机理:是等长舒张期 后,左室扩张,左室内压力迅速下 降,当左室内压力低于左房时,左 房内血液立即推开二尖瓣,二尖瓣 迅速前移,血液向左室关注。
E峰降支的产生机理:左房内大部血 流(约占心房血量的70%)迅速排 入左室,心房内压下降,左室压上 升,推动二尖瓣向左房侧移动,同 时二尖瓣叶被进入左室的血流漂起, 使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