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报文格式标准V

合集下载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报文格式标准(V1.1)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报文格式标准(V1.1)

附件1: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报文格式标准V 1.1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2007年1月目录第一章主要数据定义 (5)1.1票据种类 (5)1.2支票(通用)业务补发标志 (5)1.3支票(通用)业务核签状态 (5)1.4支票(通用)业务提入/提出标志 (6)1.5支票(通用)业务全国/区域标志 (6)1.6支票(通用)业务业务类型 (6)1.7支票(通用)业务转发状态 (6)1.7.1 前置机转发状态 (6)1.7.2 分中心转发状态 (7)1.7.3 总中心转发状态 (7)1.8支票(通用)业务业务状态 (7)1.9支票(通用)业务回执匹配状态 (8)1.10支票(通用)业务退票理由 (8)1.11系统运行状态 (9)1.12系统状态变更通知类型 (9)1.13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变更类型 (10)1.14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状态 (10)1.15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生效类型 (10)1.16强制登录退出类型 (10)1.17基础数据变更内容 (10)1.18票交所、票交机构类别 (11)1.19节点类型 (11)1.20行名行号状态 (11)1.21小额回执业务类型号 (11)第二章报文标准概述 (12)2.1概述 (12)2.1.1 属性符号 (12)2.1.2 x-字符集 (12)2.1.3 英文简称命名规范 (13)2.2报文结构 (13)2.3报文块结构规则 (14)2.4报文块格式 (16)2.4.1 报头 (16)2.4.2 正文体 (18)2.4.3 报尾 (20)第三章报文清单 (21)第四章报文格式定义 (25)4.1支票业务报文 (25)4.1.1 CIS100支票业务报文 (25)4.1.2 CIS101通用业务报文 (26)4.2计费报文 (28)4.2.1 CIS201业务计费清单报文 (28)4.3信息类报文 (29)4.3.1 CIS301查询报文 (29)4.3.2 CIS302查复报文 (30)4.3.3 CIS303自由格式报文 (30)4.3.4 CIS304业务状态查询报文 (31)4.3.5 CIS305业务状态查询应答报文 (31)4.3.6 CIS306同城支票业务违规信息上载报文 (32)4.3.7 CIS307支票(通用)业务回执信息通知报文 (33)4.3.8 CIS308业务状态更新通知报文 (34)4.3.9 CIS309支票(通用)业务止付申请报文 (35)4.3.10 CIS310支票(通用)业务止付应答报文 (35)4.4系统管理报文 (36)4.4.1 CIS401登录申请报文 (36)4.4.2 CIS402登录应答报文 (36)4.4.3 CIS403退出申请报文 (37)4.4.4 CIS404退出应答报文 (37)4.4.5 CIS405系统状态变更通知报文 (38)4.4.6 CIS406系统停运/启运/故障/恢复通知报文 (38)4.4.7 CIS407公共数据变更报文 (39)4.4.8 CIS408通用应答报文 (40)4.4.9 CIS409业务权限控制通知报文 (41)4.4.10 CIS410行名行号变更通知报文 (41)4.4.11 CIS411 CRL更新通知报文 (43)4.4.12 CIS412强制退出登录通知报文 (43)4.4.13 CIS413基础数据变更通知报文 (43)4.5信息归并报文 (44)4.5.1 CIS501电子清算信息归并报文 (44)4.5.2 CIS502同城信息类业务归并报文 (47)4.5.3 CMT355支票业务回执归并报文 (50)4.6数据核对及下载报文 (51)4.6.1 CIS601支票业务汇总核对报文 (51)4.6.2 CIS602支票业务影像信息明细下载申请报文 (52)第五章附录 (54)附录A TAG与域名一览表(含大额、小额、票交) (54)第一章主要数据定义1.1 票据种类01:支票业务02:银行汇票03:商业承兑汇票04:银行承兑汇票05:商业本票06:银行本票99:其他票据1.2 支票(通用)业务补发标志0:正常业务1:对帐补发1.3 支票(通用)业务核签状态00: 正常01:提入行分中心核签名错(来账)02:提入行分中心查黑名单错(来账)03:提入行票交所核签名错(来账)04:提入行票交所查黑名单错(来账)05:商业银行行内系统或外挂软件核签名错(来账)06:总中心核签名错(往账)07:总中心查黑名单错(往账)08:提出分中心核签名错(往账)09:提出分中心查黑名单错(往账)1.4 支票(通用)业务提入/提出标志1:提出2:提入1.5 支票(通用)业务全国/区域标志1:区域2:全国1.6 支票(通用)业务业务类型100:支票业务101:通用业务1.7 支票(通用)业务转发状态1.7.1前置机转发状态00:待转发-报文还没有发送的初始状态01:已转发-报文已经发送,但分中心还没有应答02:已发妥-报文已经发送且分中心已经应答05:已收妥-收到分中心转发的报文08:总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总中心拒绝受理09:分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分中心拒绝受理1.7.2分中心转发状态01:已转发-报文已经发送,但总中心还没有应答02:已发妥-报文已经发送且总中心已经应答05:已收妥-收到总中心转发的报文且转发给票交所08:总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总中心拒绝受理09:分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分中心拒绝受理1.7.3总中心转发状态02:已发妥-报文已经转发给分中心08:总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总中心拒绝受理1.8 支票(通用)业务业务状态00:待回执-没有进行匹配处理或没有匹配的回执业务01:已付款-已匹配且回执状态为成功且轧差日期小于等于回执期限02:已退票-已匹配且回执状态为退票且轧差日期小于等于回执期限03:逾期付款-已匹配且回执状态为成功且轧差日期大于回执期限04:逾期退票-已匹配且回执状态为退票且轧差日期大于回执期限05:手工销记-中心经确认无法回执的影像业务做手工销记处理09:已拒绝1.9 支票(通用)业务回执匹配状态00:未处理-接收到回执业务,还没有进行匹配处理01:待匹配-进行匹配但没有相应的支票(通用)业务02:已匹配-进行匹配且匹配成功03:重复回执-进行匹配但相应的支票(通用)业务已经匹配09:其他异常回执1.10 支票(通用)业务退票理由00:已付款01:账号不存在02:账号、户名不符03:账户余额不足支付09:支票/通用业务退票理由10:账户密码错误11:账户状态错误20:业务已撤销(冲正或止付)21:大、小写金额不符22:支票必须记载的事项不全;23:出票人签章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24:约定使用支付密码的,支付密码未填写或错误;25:持票人未作委托收款背书;26:电子清算信息与支票影像不相符;27:出票人账号、户名不符28:出票人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票据款项;29:重复提示付款;30:非本行票据;31:出票人已销户;32:出票人账户已依法冻结;33:持票人已办理挂失止付或已收到法院止付通知书;34:持票人开户行申请止付35:数字签名或证书错1.11 系统运行状态01:正常/启运/日间02:停运03:故障10:日切1.12 系统状态变更通知类型0:启运1:停运2:故障3:故障恢复4:停运取消1.13 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变更类型1:变更2:新增3:注销1.14 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状态1:待生效2:有效3:注销1.15 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生效类型0:立即1:定时1.16 强制登录退出类型0:正常1:紧急1.17 基础数据变更内容1:分中心变更2:城市代码变更3:行别变更1.18 票交所、票交机构类别01:集中接入票交机构02:分散接入票交机构03:票交所04:集中接入商业银行(虚拟票交所、虚拟分中心)1.19 节点类型‘N’:总中心‘C’:分中心‘V’:虚拟分中心1.20 行名行号状态0:故障或暂停1:生效前2:有效3:注销1.21 小额回执业务类型号30104:支票业务30105:通用业务第二章报文标准概述2.1 概述2.1.1属性符号不得使用字母O和o,I和i,以避免与数字0和1混淆。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数字证书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银办发[2006]265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规范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以下简称影像交换系统)数字证书的管理,人民银行总行制定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数字证书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证书管理办法》,见附件),现印发你们,自颁布之日起试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负责协调各清算中心于影像交换系统上线前25日内完成总中心和分中心证书管理岗位人员的证书申报和下发工作。

人民银行各清算中心负责组织有关票据交换所和票据交换机构于影像交换系统上线前25日内完成证书申报工作。

二、人民银行各清算中心负责审核数字证书申报资料,申报资料中的行名行号信息应及时交由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支付结算处审核其准确性;并于影像交换系统上线前15日内组织完成辖内各票据交换所和票据交换机构数字证书的下发和安装工作。

三、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证书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做好证书的申报、审核和下发工作,确保证书管理的安全。

四、证书管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及时与清算总中心联系。

联系人:张欣,联系电话:010— 68401764。

请将本通知速转知辖区内各系统参与者。

执行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人民银行总行。

附件: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数字证书管理办法(试行)<div align=right>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div>附件<div align=center>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数字证书管理办法(试行)</div>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以下简称影像交换系统)数字证书管理,保障数据传输安全,依据《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处理办法》、《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试点工程实施计划》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试点工程实施计划》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试点工程实施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06.06.08•【文号】银办发[2006]131号•【施行日期】2006.06.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票据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试点工程实施计划》的通知(银办发[2006]131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加快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开发建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保障系统如期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广东及深圳试点运行,人民银行制定了2006年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试点工程实施计划(详见附件)。

其中,比较重要的工作时间安排如下:一、制定业务需求和技术规范阶段2006年4月底前,完成《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需求书》的拟定。

2006年5月15日前,完成《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技术规范》的拟定。

二、软件开发和内部测试阶段2006年6月8日前,完成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技术总体方案设计,并通过专家论证。

2006年6月20日前,发布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磁介质文件格式和小额支付系统新版软件接口规范。

2006年8月24日前,完成小额支付系统新版软件开发和内部测试。

2006年9月14日前,完成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和内部测试。

2006年10月10日前,发布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商业银行集中接入接口标准。

2006年10月16日前,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完成小额支付系统接口软件开发和行内系统改造。

三、业务、技术测试阶段2006年10月18日前,完成小额支付系统新版软件第三方测试和业务测试。

2006年11月21日前,完成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第三方测试和业务测试。

四、模拟运行和试运行阶段2006年12月2日前,组织完成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试点省(市)的模拟运行。

银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管理办法

银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管理办法

银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管理办法(节选)第三条我行目前采用集中间联接入模式,通过省联社集中提出和接收支票影像信息。

第六条.支票影像业务处理遵循“先付后收、收妥抵用、全额清算、银行不垫款”的原则。

第五条通过影像交换系统处理支票业务分为支票影像信息传输和支票业务回执处理两个阶段。

本办法所称支票业务回执是指出票人开户银行通过小额支付系统返回给持票人开户银行,对支票影像信息提示付款表明同意付款或拒绝付款的确认结果。

第七条影像交换系统处理的支票业务分为系统内业务和系统外业务。

(一)系统内业务是指支票的提出行与提入行两方均已上线数据大集中系统的业务。

系统内业务不需通过人民银行系统进行转发,直接由影像交换系统将票据信息发至提入行。

(二)系统外业务是提出行或提入行一方没有上线数据大集中系统的业务,系统外业务需通过人民银行系统转发至提入行。

系统外业务分为:区域业务和全国业务。

1、区域业务是指支票的提出行和提入行均属人民银行广州分中心,并由人民银行广州分中心转发的业务。

其信息自提出行提交,经总行到省中心,然后经人民银行广州分中心至提入行止。

2、全国业务是指支票的提出行和提入行分属不同人民银行分中心,并由人民银行总中心负责转发的业务。

其信息自提出行提交至总行,通过省中心转发至人民银行广州分中心、人民银行总中心、提入行所属人民银行分中心,至提入行止。

第八条我行采用电子验印系统印鉴核验方式对支票影像信息进行预留印鉴核验。

第十五条影像交换系统处理规定金额以下的支票业务。

影像交换系统处理支票业务的金额上限由银行规定,并可根据银行的调整进行相应调整;超过金额上限的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拒绝受理。

第二十五条我行受理持票人提交的通过影像交换系统处理的支票时,应审查下列事项:(一)票面是否记载支付行号;(二)支票金额是否超过规定金额上限;(三)支票是否是按统一规定印制的凭证,支票是否真实,是否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是否为远期支票;(四)支票填明的持票人是否在本行开户,持票人的名称是否为该持票人,持票人的名称与进账单上的名称是否一致;(五)出票人的签章是否符合规定;(六)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与进账单的金额是否相符;(七)支票必须记载的事项是否齐全,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名称是否更改,其他记载事项的更改是否由原记载人签章证明;(A)背书转让的支票其背书是否连续,签章是否符合规定,背书使用粘单的是否按规定加盖骑缝章;(九)持票人是否在支票的背面作成委托收款背书。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报文格式标准(V1.119)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报文格式标准(V1.119)

附件1: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报文格式标准版本号:1.11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支付系统开发中心2007-02-26文档修订记录注:变化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目录第一章主要数据定义 (6)1.1票据种类 (6)1.2支票(通用)业务补发标志 (6)1.3支票(通用)业务核签状态 (6)1.4支票(通用)业务提入/提出标志 (7)1.5支票(通用)业务全国/区域标志 (7)1.6支票(通用)业务业务类型 (7)1.7支票(通用)业务转发状态 (7)1.7.1 前置机转发状态 (7)1.7.2 分中心转发状态 (8)1.7.3 总中心转发状态 (8)1.8支票(通用)业务业务状态 (8)1.9支票(通用)业务回执匹配状态 (9)1.10支票(通用)业务退票理由 (9)1.11系统运行状态 (10)1.12系统状态变更通知类型 (10)1.13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变更类型 (11)1.14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状态 (11)1.15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生效类型 (11)1.16强制登录退出类型 (11)1.17基础数据变更内容 (11)1.18票交所、票交机构类别 (12)1.19节点类型 (12)1.20行名行号状态 (12)1.21小额回执业务类型号 (13)第二章报文标准概述 (14)2.1概述 (14)2.1.2 x-字符集 (14)2.1.3 英文简称命名规范 (15)2.2报文结构 (15)2.3报文块结构规则 (16)2.4报文块格式 (18)2.4.1 报头 (18)2.4.2 正文体 (20)2.4.3 报尾 (22)第三章报文清单 (23)第四章报文格式定义 (27)4.1支票业务报文 (27)4.1.1 CIS100支票业务报文 (27)4.1.2 CIS101通用业务报文 (28)4.2计费报文 (30)4.2.1 CIS201业务计费清单报文 (30)4.3信息类报文 (31)4.3.1 CIS301查询报文 (31)4.3.2 CIS302查复报文 (32)4.3.3 CIS303自由格式报文 (32)4.3.4 CIS304业务状态查询报文 (33)4.3.5 CIS305业务状态查询应答报文 (33)4.3.6 CIS306同城支票业务违规信息上载报文 (34)4.3.7 CIS307支票(通用)业务回执信息通知报文 (35)4.3.8 CIS308业务状态更新通知报文 (36)4.3.9 CIS309支票(通用)业务止付申请报文 (37)4.3.10 CIS310支票(通用)业务止付应答报文 (37)4.4系统管理报文 (38)4.4.1 CIS401登录申请报文 (38)4.4.3 CIS403退出申请报文 (39)4.4.4 CIS404退出应答报文 (39)4.4.5 CIS405系统状态变更通知报文 (40)4.4.6 CIS406系统停运/启运/故障/恢复通知报文 (40)4.4.7 CIS407公共数据变更报文 (41)4.4.8 CIS408通用应答报文 (42)4.4.9 CIS409业务权限控制通知报文 (43)4.4.10 CIS410行名行号变更通知报文 (43)4.4.11 CIS411 CRL更新通知报文 (45)4.4.12 CIS412强制退出登录通知报文 (45)4.4.13 CIS413基础数据变更通知报文 (45)4.5信息归并报文 (47)4.5.1 CIS501电子清算信息归并报文 (47)4.5.2 CIS502同城信息类业务归并报文 (50)4.5.3 CMT355支票业务回执归并报文 (53)4.6数据核对及下载报文 (54)4.6.1 CIS601支票业务汇总核对报文 (54)4.6.2 CIS602支票业务影像信息明细下载申请报文 (55)第五章附录 (57)附录A TAG与域名一览表(含大额、小额、票交) (57)第一章主要数据定义1.1 票据种类01:支票业务02:银行汇票03:商业承兑汇票04:银行承兑汇票05:商业本票06:银行本票99:其他票据1.2 支票(通用)业务补发标志0:正常业务1:对帐补发1.3 支票(通用)业务核签状态00: 正常01:提入行分中心核签名错(来账)02:提入行分中心查黑名单错(来账)03:提入行票交所核签名错(来账)04:提入行票交所查黑名单错(来账)05:商业银行行内系统或外挂软件核签名错(来账)06:总中心核签名错(往账)07:总中心查黑名单错(往账)08:提出分中心核签名错(往账)09:提出分中心查黑名单错(往账)1.4 支票(通用)业务提入/提出标志1:提出2:提入1.5 支票(通用)业务全国/区域标志1:区域2:全国1.6 支票(通用)业务业务类型100:支票业务101:通用业务1.7 支票(通用)业务转发状态1.7.1前置机转发状态00:待转发-报文还没有发送的初始状态01:已转发-报文已经发送,但分中心还没有应答02:已发妥-报文已经发送且分中心已经应答05:已收妥-收到分中心转发的报文08:总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总中心拒绝受理09:分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分中心拒绝受理1.7.2分中心转发状态01:已转发-报文已经发送,但总中心还没有应答02:已发妥-报文已经发送且总中心已经应答05:已收妥-收到总中心转发的报文且转发给票交所08:总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总中心拒绝受理09:分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分中心拒绝受理1.7.3总中心转发状态02:已发妥-报文已经转发给分中心08:总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总中心拒绝受理1.8 支票(通用)业务业务状态00:待回执-没有进行匹配处理或没有匹配的回执业务01:已付款-已匹配且回执状态为成功且轧差日期小于等于回执期限02:已退票-已匹配且回执状态为退票且轧差日期小于等于回执期限03:逾期付款-已匹配且回执状态为成功且轧差日期大于回执期限04:逾期退票-已匹配且回执状态为退票且轧差日期大于回执期限05:手工销记-中心经确认无法回执的影像业务做手工销记处理09:已拒绝1.9 支票(通用)业务回执匹配状态00:未处理-接收到回执业务,还没有进行匹配处理01:待匹配-进行匹配但没有相应的支票(通用)业务02:已匹配-进行匹配且匹配成功03:重复回执-进行匹配但相应的支票(通用)业务已经匹配09:其他异常回执1.10 支票(通用)业务退票理由目前系统支持以下退票理由,未来会根据业务要求增加或删除退票理由,新增或删除的退票理由通过CIS414报文下发。

最新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商业银行直接连接分中心实施指引(V1.1.2)

最新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商业银行直接连接分中心实施指引(V1.1.2)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商业银行直接连接分中心实施指引版本号:1.1.2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支付系统开发中心2007-03-01文档修订记录目录文档修订记录 01.概述 01.1背景 01.2影像交换系统总体架构 01.3商业银行接入影像交换系统的方式 (1)1.4适用范围 (2)1.5编写目的 (2)2.直连商业银行接口模型 (3)2.1接口结构 (3)2.2接口功能 (3)2.3通讯方式 (4)2.4消息传输格式 (4)3.报文处理流程说明 (8)3.1业务报文处理流程 (8)3.2信息类报文处理流程 (10)3.3计费报文(CIS201)处理流程 (14)3.4系统管理类报文处理流程 (14)3.5数据核对及下载报文(CIS601/CIS602)处理流程 (23)3.6系统运行时间及运行控制 (24)4.报文接口 (32)4.1发送报文列表 (33)4.2接收报文列表 (33)5.数字签名 (35)6.安全措施 (37)1. 概述1.1背景中国人民银行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组织建设以影像技术为支撑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以下简称影像交换系统,CIS),改革支票清算模式,实现支票截留和支票全国通用。

影像交换系统是指综合运用影像技术和支付密码等技术,将纸质支票转化为影像和电子清算信息,实现纸质支票截留,并利用网络技术将支票影像和电子清算信息传递至出票人开户行进行提示付款,实现支票全国通用的业务处理系统。

1.2影像交换系统总体架构影像交换系统为两级两层结构:第一层是影像交换总中心(以下简称总中心),第二层是影像交换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

总中心负责接收、转发跨分中心支票影像信息;分中心负责接收、转发同一区域内系统参与者的支票影像信息,并向总中心发送和从总中心接收跨分中心的支票影像信息。

如图1.1所示:图1.1 系统总体架构图影像交换系统的参与者包括办理支票结算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商业银行)和票据交换所。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影像交换文件规范v104汇总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影像交换文件规范v104汇总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影像交换文件规范v104汇总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影像交换文件规范V1.04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二○○七年三月文档修订记录目录1概述 (1)1.1背景 (1)1.2系统总体架构 (1)1.3规范的适用范围 (3)1.4编写目的 (3)1.5签名要素 (4)1.6业务流程 (5)2影像交换文件使用说明 (7)2.1影像交换文件命名规范 (7)2.1.1支票(通用)影像文件命名 (7)2.1.2支票(通用)业务上传/下载文件命名 (7)2.1.3移动存储媒体支持介质种类 (8)2.1.4打印清单设计 (8)3主要数据定义 (9)3.1总中心代码 (9)3.2区域分中心代码 (9)3.3票据交换所代码 (10)3.4票据交换机构代码 (11)3.5交易序号 (11)3.6票据种类 (12)3.7支票(通用)业务补发标志 (12)3.8支票(通用)业务核签状态 (12)4报文格式 (13)4.1概述 (13)4.1.1属性符号 (13)4.1.2x-字符集 (13)4.1.3英文简称命名规范 (15)4.2报文结构 (15)4.3报文块结构规则 (16)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影像交换文件规范4.4报文块格式 (18)4.4.1报头 (18)4.4.2正文体 (19)4.4.3报尾 (21)5报文说明 (21)5.1支票业务报文 (21)5.2通用业务报文 (23)附录1:前置机(及外挂软件)功能 (26)1概述1.1背景根据规划,未来我国将形成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电子交换、卡基交换、票据交换并存的支付清算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在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建设以影像技术为支撑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通过实行支票截留,改革支票清算模式,实现支票全国通用。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支付结算司拟订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需求书》(以下简称《业务需求》)。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直连模式)操作手册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直连模式)操作手册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操作手册目录第一章柜员登录/退出 (2)1 启动系统 (2)2 柜员登录、退出 (2)第二章提出票据处理 (4)1 支票业务受理 (4)2 清算信息录入 (4)3 清算信息复核 (5)4 清算信息修改 (6)5 提出业务发送失败处理 (6)6 提出业务状态同步处理 (6)第三章提入票据处理 (6)1 票据核验 (7)2 核验复核 (8)3 票据修改 (8)4 置后票据处理 (9)5 提入业务待登记处理 (9)6 提入业务同步处理 (10)第四章信息类报文管理 (11)1查询查复 (11)1-1查询登记 (11)1-2查复登记 (11)1—3查询/查复管理 (12)2止付申请及应答 (12)2-1止付申请 (12)2-2止付应答 (13)2—3止付申请/应答管理 (13)3业务状态查询管理 (14)3-1业务状态查询登记 (14)3—2业务状态查询管理 (14)4自由报文管理 (14)4—1发起自由报文 (14)4-2自由报文查询 (15)5同城支票业务违规信息上载 (15)6报文发送、接收登记查询 (15)第五章报表查询及打印 (16)1 提出业务查询 (16)2 提入业务查询 (16)3 提出退票查询 (17)4 提入退票查询 (17)5 置后处理交易查询 (17)6 单枚章验印查询 (18)7 授权日志查询 (18)8 交易日志查询 (18)第六章授权查询 (20)第七章日终管理 (20)1支票业务核对汇总 (20)2与人行业务状态核对 (21)第一章柜员登录/退出1 启动系统打开电脑电源开关,系统启动到桌面后,双击桌面上的“全国支票交换处理系统”图标,进入柜员签到、签退窗口:2 柜员登录、退出功能说明:签到:通过该交易,柜员向系统发起登录交易,登录后才能进行影像系统的操作。

签退:将签到状态的签退出支票影像系统。

密码修改:对系统的柜员的密码进行修改。

操作说明:1。

签到:使用鼠标点“签到”并输入柜员号和密码后按“确定”键,影像系统与核心系统对柜员号和密码进行验证,验证成功后进入到影像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报文格式标准V 1.1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2007年1月目录第一章主要数据定义 (5)1.1票据种类 (5)1.2支票(通用)业务补发标志 (5)1.3支票(通用)业务核签状态 (5)1.4支票(通用)业务提入/提出标志 (6)1.5支票(通用)业务全国/区域标志 (6)1.6支票(通用)业务业务类型 (6)1.7支票(通用)业务转发状态 (6)1.7.1 前置机转发状态 (6)1.7.2 分中心转发状态 (7)1.7.3 总中心转发状态 (7)1.8支票(通用)业务业务状态 (7)1.9支票(通用)业务回执匹配状态 (8)1.10支票(通用)业务退票理由 (8)1.11系统运行状态 (9)1.12系统状态变更通知类型 (9)1.13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变更类型 (10)1.14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状态 (10)1.15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生效类型 (10)1.16强制登录退出类型 (10)1.17基础数据变更内容 (10)1.18票交所、票交机构类别 (11)1.19节点类型 (11)1.20行名行号状态 (11)1.21小额回执业务类型号 (11)第二章报文标准概述 (13)2.1概述 (13)2.1.1 属性符号 (13)2.1.2 x-字符集 (13)2.1.3 英文简称命名规范 (14)2.2报文结构 (14)2.3报文块结构规则 (15)2.4报文块格式 (17)2.4.1 报头 (17)2.4.2 正文体 (19)2.4.3 报尾 (21)第三章报文清单 (22)第四章报文格式定义 (26)4.1支票业务报文 (26)4.1.1 CIS100支票业务报文 (26)4.1.2 CIS101通用业务报文 (27)4.2计费报文 (29)4.2.1 CIS201业务计费清单报文 (29)4.3信息类报文 (30)4.3.1 CIS301查询报文 (30)4.3.2 CIS302查复报文 (31)4.3.3 CIS303自由格式报文 (31)4.3.4 CIS304业务状态查询报文 (32)4.3.5 CIS305业务状态查询应答报文 (32)4.3.6 CIS306同城支票业务违规信息上载报文 (33)4.3.7 CIS307支票(通用)业务回执信息通知报文 (34)4.3.8 CIS308业务状态更新通知报文 (35)4.3.9 CIS309支票(通用)业务止付申请报文 (36)4.3.10 CIS310支票(通用)业务止付应答报文 (36)4.4系统管理报文 (37)4.4.1 CIS401登录申请报文 (37)4.4.2 CIS402登录应答报文 (37)4.4.3 CIS403退出申请报文 (38)4.4.4 CIS404退出应答报文 (38)4.4.5 CIS405系统状态变更通知报文 (38)4.4.6 CIS406系统停运/启运/故障/恢复通知报文 (39)4.4.7 CIS407公共数据变更报文 (40)4.4.8 CIS408通用应答报文 (41)4.4.9 CIS409业务权限控制通知报文 (41)4.4.10 CIS410行名行号变更通知报文 (42)4.4.11 CIS411 CRL更新通知报文 (44)4.4.12 CIS412强制退出登录通知报文 (44)4.4.13 CIS413基础数据变更通知报文 (44)4.5信息归并报文 (45)4.5.1 CIS501电子清算信息归并报文 (45)4.5.2 CIS502同城信息类业务归并报文 (48)4.5.3 CMT355支票业务回执归并报文 (51)4.6数据核对及下载报文 (52)4.6.1 CIS601支票业务汇总核对报文 (52)4.6.2 CIS602支票业务影像信息明细下载申请报文 (53)第五章附录 (55)附录A TAG与域名一览表(含大额、小额、票交) (55)第一章主要数据定义1.1 票据种类01:支票业务02:银行汇票03:商业承兑汇票04:银行承兑汇票05:商业本票06:银行本票99:其他票据1.2 支票(通用)业务补发标志0:正常业务1:对帐补发1.3 支票(通用)业务核签状态00: 正常01:提入行分中心核签名错(来账)02:提入行分中心查黑名单错(来账)03:提入行票交所核签名错(来账)04:提入行票交所查黑名单错(来账)05:商业银行行内系统或外挂软件核签名错(来账)06:总中心核签名错(往账)07:总中心查黑名单错(往账)08:提出分中心核签名错(往账)09:提出分中心查黑名单错(往账)1.4 支票(通用)业务提入/提出标志1:提出2:提入1.5 支票(通用)业务全国/区域标志1:区域2:全国1.6 支票(通用)业务业务类型100:支票业务101:通用业务1.7 支票(通用)业务转发状态1.7.1前置机转发状态00:待转发-报文还没有发送的初始状态01:已转发-报文已经发送,但分中心还没有应答02:已发妥-报文已经发送且分中心已经应答05:已收妥-收到分中心转发的报文08:总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总中心拒绝受理09:分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分中心拒绝受理1.7.2分中心转发状态01:已转发-报文已经发送,但总中心还没有应答02:已发妥-报文已经发送且总中心已经应答05:已收妥-收到总中心转发的报文且转发给票交所08:总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总中心拒绝受理09:分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分中心拒绝受理1.7.3总中心转发状态02:已发妥-报文已经转发给分中心08:总中心已拒绝-报文因业务错被总中心拒绝受理1.8 支票(通用)业务业务状态00:待回执-没有进行匹配处理或没有匹配的回执业务01:已付款-已匹配且回执状态为成功且轧差日期小于等于回执期限02:已退票-已匹配且回执状态为退票且轧差日期小于等于回执期限03:逾期付款-已匹配且回执状态为成功且轧差日期大于回执期限04:逾期退票-已匹配且回执状态为退票且轧差日期大于回执期限05:手工销记-中心经确认无法回执的影像业务做手工销记处理09:已拒绝1.9 支票(通用)业务回执匹配状态00:未处理-接收到回执业务,还没有进行匹配处理01:待匹配-进行匹配但没有相应的支票(通用)业务02:已匹配-进行匹配且匹配成功03:重复回执-进行匹配但相应的支票(通用)业务已经匹配09:其他异常回执1.10 支票(通用)业务退票理由00:已付款01:账号不存在02:账号、户名不符03:账户余额不足支付09:支票/通用业务退票理由10:账户密码错误11:账户状态错误20:业务已撤销(冲正或止付)21:大、小写金额不符22:支票必须记载的事项不全;23:出票人签章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24:约定使用支付密码的,支付密码未填写或错误;25:持票人未作委托收款背书;26:电子清算信息与支票影像不相符;27:出票人账号、户名不符28:出票人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票据款项;29:重复提示付款;30:非本行票据;31:出票人已销户;32:出票人账户已依法冻结;33:持票人已办理挂失止付或已收到法院止付通知书;34:持票人开户行申请止付35:数字签名或证书错1.11 系统运行状态01:正常/启运/日间02:停运03:故障10:日切1.12 系统状态变更通知类型0:启运1:停运2:故障3:故障恢复4:停运取消1.13 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变更类型1:变更2:新增3:注销1.14 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状态1:待生效2:有效3:注销1.15 公共数据、基础数据、行名行号生效类型0:立即1:定时1.16 强制登录退出类型0:正常1:紧急1.17 基础数据变更内容1:分中心变更2:城市代码变更3:行别变更1.18 票交所、票交机构类别01:集中接入票交机构02:分散接入票交机构03:票交所04:集中接入商业银行(虚拟票交所、虚拟分中心)1.19 节点类型‘N’:总中心‘C’:分中心‘V’:虚拟分中心1.20 行名行号状态0:故障或暂停1:生效前2:有效3:注销1.21 小额回执业务类型号30104:支票业务30105:通用业务第二章报文标准概述2.1 概述2.1.1属性符号不得使用字母O和o,I和i,以避免与数字0和1混淆。

2.1.2x-字符集●x-字符集由以下86个字符组成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0 1 2 3 4 5 6 7 8 9. , - _ ( ) / = ’ + : ? ! ” % & * < > ; @ #(cr) (lf) (space)注意: X字符集中的: 和 % 以及’和”四个字符为影像交换系统报文保留字符,所以组织影像交换系统报文内容时,不得再使用这四个字符,否则报文为非法报文,将被系统拒收。

●对于使用TCP/IP协议的银行系统,x-字符集的编码(字符的二进制编码)适用于ISO-2022(ASCII)2.1.3英文简称命名规范首词首字母小写其余词首字母大写,当长度超过8个字符时,使用缩写,缩写原则为四个或三个字母。

2.2 报文结构影像交换系统使用报文在各节点间交换业务信息数据。

影像交换系统使用的报文称作CIS报文,包含了一个报头,一个正文体和一个报尾。

CIS报文有普通形式与文件形式两种结构。

●普通形式:格式如下:结构如下:报文结构:{1:…}{3:…}{C:…}●文件形式当CIS报文的长度超过影像交换系统传输的最大长度(1M)时,影像交换系统将除报头与报尾外的报文体(块)存储到一个文件中,此时该报文称为文件体报文,该文件称为报文体文件,其结构包括一个报头、一个文件块和一个报尾。

格式如下:其中,文件块内容是报文体文件的文件名。

报文体文件的内容,由一个必选的正文体组成。

结构如下:报文结构:{1:…}{F:…}{C:…}2.3报文块结构规则影像交换系统报文块结构遵循以下规则:●每种报文块由一些定长及变长的报文域组成。

●域在块中的定位采用相对位移定位法或TAG符标记定位法。

➢采用相对位移定位法的报文块,各个域必须存在且为定长。

➢采用TAG符定位法的报文块,各个域可以是必选项(mandatory)或者是可选项(optional),其长度通常也可以变化但不超过报文格式标明的长度,也有部分域长度是固定的,如行号域。

●以下规则适用于TAG符定位法➢必选域(M)在报文中必须存在。

➢可选域(O)在报文中,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没有在报文格式定义中说明的域,可以忽略,不做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