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有毒有害物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规定

有毒有害物品的储存和使⽤管理规定使⽤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4⽉30⽇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2年5⽉12⽇国务院令第352号公布,⾃公布之⽇起施⾏。
)第⼀章总则第⼀条为了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有毒物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命安全、⾝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条作业场所使⽤有毒物品可能产⽣职业中毒危害的劳动保护,适⽤本条例。
第三条按照有毒物品产⽣的职业中毒危害程度,有毒物品分为⼀般有毒物品和⾼毒物品。
国家对作业场所使⽤⾼毒物品实⾏特殊管理。
⼀般有毒物品⽬录、⾼毒物品⽬录由国务院卫⽣⾏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四条从事使⽤有毒物品作业的⽤⼈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当使⽤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不得在作业场所使⽤国家明令禁⽌使⽤的有毒物品或者使⽤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
⽤⼈单位应当尽可能使⽤⽆毒物品;需要使⽤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择使⽤低毒物品。
第五条⽤⼈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发⽣,依法参加⼯伤保险,保障劳动者的⽣命安全和⾝体健康。
第六条国家⿎励研制、开发、推⼴、应⽤有利于预防、控制、消除职业中毒危害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艺、新材料;限制使⽤或者淘汰有关职业中毒危害严重的技术、⼯艺、材料;加强对有关职业病的机理和发⽣规律的基础研究,提⾼有关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平。
第七条禁⽌使⽤童⼯。
⽤⼈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和孕期、哺乳期的⼥职⼯从事使⽤有毒物品的作业。
第⼋条⼯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单位开展职业卫⽣宣传教育和培训,对⽤⼈单位的职业卫⽣⼯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与⽤⼈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职业病防治问题进⾏协调并督促解决。
⼯会组织对⽤⼈单位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为,有权要求纠正;产⽣严重职业中毒危害时,有权要求⽤⼈单位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职业中毒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建议⽤⼈单位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单位应当⽴即作出处理。
国务院第352号令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4月30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作业场所的预防措施第三章劳动过程的防护第四章职业健康监护第五章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罚则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劳动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按照有毒物品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程度,有毒物品分为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
国家对作业场所使用高毒物品实行特殊管理。
一般有毒物品目录、高毒物品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四条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不得在作业场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物品或者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
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六条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预防、控制、消除职业中毒危害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有关职业中毒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加强对有关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有关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
第七条禁止使用童工。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和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第八条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职业病防治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
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中毒危害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建议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知识试题及答案(判断题)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知识题库(判断题)1、安全液封一般要安装在气体管线与生产设备或气柜间。
正确答案:对2、限制火灾扩散与蔓延是防火防爆的主要原则之一。
正确答案:对3、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正确答案:对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
正确答案:对5、有毒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管理包括调查了解企业当前职业毒害的现状,只有在对职业毒害现状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制定正确的规划,并予正确实施。
正确答案:对6、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正确答案:对7、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不得转让或者租借其取得的资质证书。
正确答案:对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单位应将危险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正确答案:对9、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动火作业都应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正确答案:对10、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混合物的温度、压力等变化的。
正确答案:对11、化学泡沫灭火剂可以用来扑救忌水忌酸的化学物质和电气设备的火灾。
正确答案:错12、动火分析的取样要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要保留到动火作业结束。
正确答案:对1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其核心都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动态14、循环的管理过程,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目标。
正确答案:对15、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是否安装通风设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正确答案:错16、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由于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
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劳动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按照有毒物品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程度,有毒物品分为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
国家对作业场所使用高毒物品实行特殊管理。
一般有毒物品目录、高毒物品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四条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不得在作业场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物品或者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
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六条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预防、控制、消除职业中毒危害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有关职业中毒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加强对有关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有关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
第七条禁止使用童工。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和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第八条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职业病防治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
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中毒危害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建议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Green Apple Data Center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பைடு நூலகம்
(
现危及劳动者生命! 健 康 的 情 形 时" 有权建议用人单位组织 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 " 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 #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行 政 部 门 应 当 依 据 各 自 的 职 责" 监 督用人单位严格遵守本条 例和其他有关法律 ! 法规的规定 " 加强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 的劳 动保护" 防止职业中 毒 事 故 发 生" 确保劳动者依法享有 的权利 #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 所职业卫生安全及相 关劳动保护 工作的领导 " 督促 ! 支持卫 生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行 政 部 门 依 法 履 行 监 督 检 查 职 责 " 及 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 在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时 " 应当采 时协 调 ! 取 有 效 措 施" 控制事故危 害 的 蔓 延 并 消 除 事 故 危 害" 并妥善 处理有关善后工作 #
Green Apple Data Center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
二"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材料 # ! 三" 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变更所使用的高毒物 品品种的 % 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 原受理申报的卫生行政部门 重新申报 $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 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 的% 应当向原受理申 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 第十六条 从 事 使 用 高 毒 物 品 作 业 的 用 人 单 位 % 应当配 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 要的应急救 援器材 & 设备 % 制定事故应 急救援预案 % 并根据实际情 况 变 化 对 应 急 救 援 预 案 适 时 进 行 定期组织演练 $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 修订 % 当 地 卫 生 行 政 部 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 案$
2024年有毒有害物质工作场所劳动保护知识(3篇)

2024年有毒有害物质工作场所劳动保护知识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减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2024年的劳动保护知识将更加注重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护和管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有关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劳动保护知识。
一、有毒有害物质的定义有毒有害物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或者生成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农药、有机化学物质等。
二、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1. 职业病风险: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导致各种职业病,如肺部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2. 急性中毒风险: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浓度下短时间接触可导致急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3. 火灾爆炸风险:有些有毒有害物质具有易燃易爆性,不当操作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三、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1. 法律法规依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雇主有责任保证员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 应急预案:每个企业都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机制、急救措施、疏散逃生方案等,以便在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
3. 个体防护措施:针对不同的有毒有害物质,员工应配戴相应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耳塞等。
4.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工艺过程,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员工的危害,如加强通风设备、封闭储存设施等。
5.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工作场所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确保不超出卫生标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有毒有害物质防范的常用措施1. 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工作环境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进行正确佩戴和使用。
2.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定期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和病例调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病例。
3. 健康教育和培训:加强员工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定期开展有关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详细版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289aa3af1ffc4ffe47acdc.png)
文件编号:GD/FS-8330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Proces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操作规程范本系列)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详细版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352号令]详细版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xx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劳动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按照有毒物品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程度,有毒物品分为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
国家对作业场所使用高毒物品实行特殊管理。
一般有毒物品目录、高毒物品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标准制定、调整并公布。
第四条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不得在作业场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物品或者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
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

第四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和职业中毒 危害检测、评价活动监督检查职责,以及相关规定。 第四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有关劳动保护材料核 查职责及用人单位相关义务。 第四十九条 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用人单位执行有关职业卫生 规范职责,以及对职业卫生防护设备、设施的防护性能进行 定期检验和不定期抽查的相关职责。 第五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违法行为举报、投诉、检举和控 告的政策和职责。 第五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执法人员执法守则。 第五十二条 对有关罚款的规定。 第五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的 措施。 第五十四条 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职业中毒危 害主体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时,卫生行政部门有权采取的措施。 第五十五条 卫生执法检查时被检查单位职责和义务。 第五十六条 卫生执法队伍建设要求。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 劳动保护条例》 劳动保护条例》解读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曹叔翘 2006.10
1
开场白
(一)学习法律、法规、标准体会 学习法律、法规、
1.搞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既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也必须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两者不可偏废。 2.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但在提供技术服务过程中,必须以法律、法规、标准为 准绳。 3.工作中既要知道我们的权利,也要知道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4.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不仅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自身 职业保护的需要,不要当需要你承担不良后果责任时还不知道 错在什么地方。
22
《条例》九个特别的 条例》 法律制度和规定
(八)劳动者在存在威胁生命安全或身体 健康危险的情况下, 健康危险的情况下,有权从危险现场撤离 《条例》第三十七条 (九)明确规定了工伤保险待遇 《条例》第四十一条 (十)明确规定了罚款规定和罚款收缴分 离 《条例》第五十二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法主体:卫生行政部门 有关单位:安全生产、环保、公安、工
会及其他相关部门 各级人民政府加强领导,督促、支持卫
生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依法履 行监督检查职责,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时采取有效措施,控 制事故危害蔓延、消除事故危害。
8
第二章 作业场所的预防措施
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
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中毒危害接触史; 相应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监测结
果;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16
第五章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
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
二硝基苯(全部异
14
构体) 582-29-0/ 99-65-
Dinitrobenzene(all isomers)
0/100-25-4
15
二硝基(甲)苯 25321-14-6
Dinitrotoluene
二氧化(一)氮
16 10102-44-0
Nitrogen dioxide
甲苯-2,4- 二异氰酸
17 酯(TDI)
584-84-9
Toluene-2,4diisocyanate(TDI)
氟化氢
18 7664-39-3
氢氟 酸
Hydrogen fluoride
19
氟及其化合物(不 含氟化氢)
Fluorides(except HF), as F
20
镉及其化合物 7440-43-9
Cadmium and compounds
中毒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 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
17
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续)
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 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 职业中毒危害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危及生 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中毒 危害防护措施的作业;
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 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8
劳动者的义务
学习和掌握相关职业卫生知识,遵守有 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 及其用品 ;
发现职业中毒事故隐患时,应当及时报 告;
出现使用有毒物品产生的危险时,采取 必要措施,按照规定正确使用防护设施, 将危险加以消除或者减少到最低限度。
Antimony and compounds
棗
52 五氧化二钒烟尘 7440-62-6
Vanadium pentoside fume and dust
棗
53
硝基苯 98-95-3
Nitrobenzene (skin)
棗
54 一氧化碳(非高原) 630-08-0
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 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
13
高毒物品作业
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 ; 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 用人单位对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
动者进行岗位轮换。
14
第四章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体检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15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1
硫化氢 7783-06-4
Hydrogen sulfide
10 棗
32
硫酸二甲酯 77-78-1
Dimethyl sulfate
棗
0.5
33
氯化汞 7487-94-7
升汞 Mercuric chloride
棗
0.025
34
氯化萘 90-13-1
棗 Chlorinated naphthalene
0.5
高毒物品目录(续4)
序号 毒物名称 CAS No. 别名
英文名称
41
偏二甲基肼 57-14-7
42 铅:尘 / 烟 7439-92-1/7439-92-1
43 氰化氢(按CN计) 460-19-5
44 氰化物(按CN计) 143-33-9
45
三硝基甲苯 118-96-7
46 砷化(三)氢;胂 7784-42-1
棗 0.15
39 镍与难溶性镍化物 7440-02-0
Nichel and insoluble compounds
棗
1
40 铍及其化合物 7440-41-7
Beryllium and compounds
棗 0.0005
PC-STEL (mg/m3)
棗 1.5 0.025 1.5 棗 棗 25 0.45 2.5 0.001 26
他作业场所隔离; 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
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置自 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 区; 营业执照;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9
警示标识
GBZ158—2003
10
建设项目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高毒物品目录
19
第六章 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作业 场所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及职业中毒危害 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
监督用人单位严格执行有关职业卫生规 范;
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防 护设备、设施的防护性能进行定期检验 和不定期的抽查 ;
20
第七章 罚则
21
第八章 附则
涉及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可能产生职 业中毒危害的劳动保护的有关事项,本 条例未作规定的,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和 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48 石棉总尘/纤维 1332-21-4
Asbestos
49 铊及其可溶化合物 7440-28-0
50 (四)羰基镍 13463-39-3
Thallium and soluble compounds
Nickel carbonyl
MAC (mg/m3)
棗
PC-TWA (mg/m3)
0.5
PC-STEL (mg/m3)
0.15
PC-STEL (mg/m3)
棗
___ 0.02 0.04
0.5 棗 棗
棗 0.05 0.1
0.08 棗 棗
0.5 棗 棗
棗 0.1 0.3 棗 0.06 0.13
棗 0.5 1.5
0.3 棗 棗
25
高毒物品目录(续3)
序号 毒物名称 CAS No. 别名
英文名称
MAC PC-TWA (mg/m3) (mg/m3)
0.3 0.9
1
2
3
7.5
0.6 1.8
10
25
23
高毒物品目录(续1)
序号 毒物名称 CAS No. 别名
英文名称
11
二甲基苯胺 121-69-7
Dimethylanilne
二硫化碳
12 75-15-0
Carbon disulfide
13
二氯代乙炔 7572-29-4
Dichloroacetylene
47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 7440-38-2
Unsymmetric dimethylhydrazine Lead dust Lead fume Hydrogen cyanide,as CN Cyanides,as CN
TNT Trinitrotoluene
Arsine Are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 使用和废弃处置的安全管理,依照危险 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
22
高毒物品目录( 2003年版)
序号 毒物名称 CAS No. 别名
英文名称
MAC (mg/m3)
PC-TWA (mg/m3)
PC-STEL (mg/m3)
1
N- 甲基苯胺 100-61-8
N-Methyl aniline 棗
3
宗旨(目的、意义)
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 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
4
调整范围
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可能产生职业中 毒危害的劳动保护,适用本条例。
5
特殊管理
职业病防治法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高毒物品目录
6
原则要求
11
建设项目要求(续)
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改、技术引进项目, 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进行职业中毒危害 预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建设项目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建设项目竣工,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 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物品、不符合国家要
求的有毒物品不得使用 尽可能使用无毒、低毒物品 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预防、
控制、消除职业中毒危害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 有关职业中毒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加强对有关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 究,提高有关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 禁止使用童工
光气 Phosgene
Yellow phosphorus
Methyl hy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zine 福尔 马林 Formaldehyde
Coke oven emissions
Hydrazine Nickel soluble compounds Phosp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