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2018年高三物理一模试题(附答案)
西城区2018-2018一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9年4月高三理科综合 第1页(共10页)C 地球西 城 区 高 三 统 一 测 试理 科 综 合 2019.4本试卷共17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已知氡222的半衰期为3.8天。
那么的放射性物质氡222经过7.6天,还剩下没有发生衰变的质量为 A .2 g B .1gC .0.5gD .0 g14.关于热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B .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且随着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C .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D .宏观物体的温度是物体内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15.如图所示,一颗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运动周期为T ,图中虚线为卫星的运行轨迹,A 、B 、C 、D 是轨迹上的四个位置,其中A 距离地球最近,C 距离地球最远。
B 和D 点是弧线ABC 和ADC 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在C 点的速度最大 B .卫星在C 点的加速度最大C .卫星从A 经D 到C 点的运动时间为T/2 D .卫星从B 经A 到D 点的运动时间为T/216.一条绳子可以分成一个个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一个质点,这些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如图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质点2、3、4… 各个质点依次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
t=T/2时,质点9刚要开始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T /2时,质点9开始向下运动 B .t =T /2时,质点5加速度方向向上 C .t =T /4时,质点5开始向上运动 D .t =T /4时,质点3的加速度方向向上4gt =0t =T /2北京市西城区2019年4月高三理科综合 第2页(共10页)17.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U 形金属框架和一条跨接其上的金属杆ab ,二者构成闭合回路且处于静止状态。
北京西城区一模理综物理部分

北京西城区2018年4月抽样测试2018.04.0913.【单项选择题】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他被誉为“光纤通讯之父”。
光纤通讯中信号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光导纤维,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
下列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B.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C.波长越短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D.频率越大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答案】A【难度】A【考查点】发生全反射的应用,折射率【解读】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现象,为保证光在内芯中传播,所以内芯折射率比外套的大,A 项正确;介质对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光折射率越大,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越小,C、D项错。
4gBXOpMp2lb5E2RGbCAP【结束】17.【单项选择题】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 : n2=5 : 3。
原线圈两端接一正弦式交变电流,其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当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0的纯电阻用电器时,用电器恰能正常工作。
则( >4gBXOpMp2lp1EanqFDPwA.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为100VB.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为60V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36WD.原线圈中的电流是0.60A【答案】C【难度】A【考查点】理想变压器的规律,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解读】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为最大值的倍,所以原线圈电压有效值为100V,,根据变压器电压与匝数关系可知,副线圈电压有效值为60V。
此时用电器正常工作,说明用电器额定电压为60V,A、B 项错;对纯电阻用电器,其电功率,所以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为60W,C项正确。
根据输入功率P=UI可知原线圈中电流I=0.36A,D项错。
4gBXOpMp2lDXDiTa9E3d【结束】18.【单项选择题】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转动时,小物体A与传送带相对静止。
西城一模理综参考答案2018.4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理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6.D 7.A 8.C9.C 10.B 11.B 12.C 25.(12分,每空2分)(1)2CaCO 3+2SO 2+O 2=====2CaSO 4+2CO 2(2)4NH 3+6NO===== 5N 2+6H 2O(3)①②SO 2+ClO −+H 2O ==SO 42−+Cl −+2H +③SO 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NO ;SO 2在溶液中的还原性强于NO ;SO 2与NaClO 溶液的反应速率大于NO④2∶1326.(12分,每空2分)(1)①Al 2O 3(s) + 3C(s) + AlCl 3(g) == 3AlCl(g) + 3CO(g) ΔH =+1486 kJ ·mol −1 ②减小(2)第一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降低压强,利于生成AlCl(3)CO 与Al 或AlCl 反应生成Al 2O 3和C ;CO 在Al 或AlCl 作用下生成CO 2和C(4)T 3>T 2>T 1(5)AlCl 327.(17分,(3)①第二个离子方程式1分,其它每空2分)(1)①KSCN②两个实验过程均有O 2,但NaNO 3溶液中无明显变化③NO 2−+e −+H 2O== NO↑+2OH −证实Fe 2+被NO 2−氧化生成Fe 3+(2)①将NO 通入FeSO 4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黄色最后变棕色,将NO 通入Fe 2(SO 4)3溶液中,无明显变化②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Fe 2+,加热有利于Fe 2+被氧化为Fe 3+,促进Fe 3+水解,产生Fe(OH)3沉淀(3)①Fe 2++NO 2−+2CH 3COOH== Fe 3++NO↑+H 2O+2CH 3COO −Fe 2++NO== [Fe(NO)]2+②两层液体界面上H +、NO 3−与Fe 2+反应,生成棕色的[Fe(NO)]2+高温 催化剂28.(17分,(1)第二空1分,其它每空2分)(1)碳碳双键、氯原子取代反应(2)NaOH/H2O,△(3(4(5)a(6(7(8)29.(16分)(1)能量(1分)信号(1分)(2)砧木上摘除(或保留)不同数目的叶片;(1分)将不同品种(早花、晚花)接穗嫁接到不同品种(早花、晚花)砧木上(1分)促进(2分)“开花素”含量(保留叶片数量)(2分)(3)促进(2分)不是(2分)(4)FT基因在叶片中转录出mRNA,运输到茎顶端,促进开花(2分)(5)将野生拟南芥和CO突变体给予适宜光照处理,检测叶片(茎顶端)中FT-mRNA的含量(1分)预期结果:CO突变体的FT-mRNA含量低于野生型拟南芥,延迟开花或不开花。
2018西城一模理综

2018西城一模理综2018北京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理综2018.4本试卷共17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t 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A.鉴定还原糖与蛋白质所用试剂及操作相同B.可以用平板划线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C.光合色素分离和花生子叶中脂肪鉴定均需显微观察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需配制标准溶液显色后进行比色2.叶绿体内绝大多数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少数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其合成、加工与转运过程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蛋白通过类似胞吞过程从细胞质进入叶绿体B.甲蛋白可能和碳(暗)反应有关,乙蛋白可能和光反应有关C.类囊体蛋白质由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合成D.运至叶绿体不同部位的甲、乙蛋白都需经过加工乙3,某研究小组观察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糖尿病大鼠经过6〜7周运动训练后,测得数据如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44尿病大鼠生长B.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吸收利用转化葡萄糖效率高C •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与胰岛素含量降低有关D .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显著降低血糖浓度4 •被捕食者在开始逃逸之前,容许捕食者靠近到一定距离, 称为 逃逸开始距离”(简称FID )。
无铠甲及背刺的米诺 鱼和长有铠甲及背刺的粘背鱼生活在同一区域。
利用这两种小型鱼与其共同天敌黑鲈鱼在水族箱中进行实验, 结果 如下图,据此实验结果推测合理的是A .群体活动的米诺鱼比单独活动时推迟了对捕食者的 反应B.粘背鱼体长以及是否进行群体活动与 FI 无明显的关系C. 粘背鱼体长与FI 有关,说明其体长越大运动能力越 差 D .粘背鱼的FIDB 对较小,与其有铠甲和背刺有一定关 系 5.为研究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科学家获得了基 因A 、B 、C 失活的多种突变体,电泳分析各植株中蛋白 m 和蛋白n 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图。
2018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物理试卷分析

西 城 区 高 三 统 一 测 试理科综合 2018.413.关于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没有引力和斥力B .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C .两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D .两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分析: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A 错误;在平衡位置时,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B 正确;随着间距减小,引力和斥力都变大,C 错误;随着间距增加,引力和斥力都变小,D 错误。
答案:B点评:此题主要知识点是分子间作用力及其与分子间距的关系,较为基础,属于送分题目。
1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A .234234090911Th Pa e -→+B .23411120H H He n +→+C .238234492902U Th He →+D .1441717281N He O H +→+分析:衰变过程中释放出01e -的属于β衰变,故正确答案A 。
答案:A点评:此题属于近现代物理初步中的核反应,其中,C 项是α衰变,B 项是氢核聚变,D 项是发现质子的方程,难度较易。
15.如图所示为某一单摆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单摆的振幅为2cmB .单摆的周期为2sC .t =1s 时摆球所受的回复力最大D .t =2s 时摆球的速度为0分析:单摆振动的振幅为1cm ,A 错误;周期为4s ,B 错误;t =1s 时,摆球处于波峰位置,回复力最大,C 正确;t =2s 时,摆球处于平衡位置,速度最大,D 错误。
答案:C点评:此题主要考察质点的振动图像,较为基础。
16.α粒子和质子在同一点由静止出发,经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后,进入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α粒子和质子的质量之比4:1H m m α=:,电荷量之比2:1H q q α=:。
则它们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H T T α为 A .1∶4B .4∶1C .2∶1D .1∶2分析:加速电场中212qU mv =,匀强磁场中2v Bqv m R =,即mv R Bq =,由质量之比和电荷量之比可得1:2H v v α=∶,2:1H R R α=∶,再由圆周运动中2RT vπ=,最终可得21::H T T α=。
2018西城一模答案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理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4第一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6.D 7.A 8.C9.C 10.B11.B 12.C25~28题其他正确答案可参照本标准给分25.(12分,每空2分)(1)2CaCO 3+2SO 2+O 2=====2CaSO 4+2CO 2(2)4NH 3+6NO===== 5N 2+6H 2O(3)①②SO 2+ClO −+H 2O ==SO 42−+Cl −+2H +③SO 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NO ;SO 2在溶液中的还原性强于NO ;SO 2与NaClO 溶液的反应速率大于NO④2∶1326.(12分,每空2分)(1)①Al 2O 3(s) + 3C(s) + AlCl 3(g) == 3AlCl(g) + 3CO(g) ΔH =+1486 kJ ·mol −1 ②减小(2)第一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降低压强,利于生成AlCl(3)CO 与Al 或AlCl 反应生成Al 2O 3和C ;CO 在Al 或AlCl 作用下生成CO 2和C(4)T 3>T 2>T 1(5)AlCl 327.(17分,(3)①第二个离子方程式1分,其它每空2分)(1)①KSCN②两个实验过程均有O 2,但NaNO 3溶液中无明显变化③NO 2−+e −+H 2O== NO↑+2OH −证实Fe 2+被NO 2−氧化生成Fe 3+(2)①将NO 通入FeSO 4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黄色最后变棕色,将NO 通入Fe 2(SO 4)3高温 催化剂溶液中,无明显变化②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Fe2+,加热有利于Fe2+被氧化为Fe3+,促进Fe3+水解,产生Fe(OH)3沉淀(3)①Fe2++NO2−+2CH3COOH== Fe3++NO↑+H2O+2CH3COO−Fe2++NO== [Fe(NO)]2+②两层液体界面上H+、NO3−与Fe2+反应,生成棕色的[Fe(NO)]2+28.(17分,(1)第二空1分,其它每空2分)(1)碳碳双键、氯原子取代反应(2)NaOH/H2O,△(3)(4)(5)a(6)(7)(8)分)(1分)。
2018北京各区高考一模物理试题中的带电粒子在电场

2018北京各区高考一模物理试题中的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习题1,(海淀区)23.(18分)在某项科研实验中,需要将电离后得到的氢离子(质量为m、电量为+e)和氦离子(质量为4m、电量为+2e)的混合粒子进行分离。
小李同学尝试设计了如图12甲所示的方案:首先他设计了一个加速离子的装置,让从离子发生器逸出的离子经过P、Q两平行板间的电场加速获得一定的速度,通过极板上的小孔后进入极板右侧的匀强磁场中,经磁场偏转到达磁场左侧边界的不同位置,被离子接收器D接收从而实现分离。
P、Q间的电压为U,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装置放置在真空环境中,不计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所受的重力,且离子进入加速装置时的速度可忽略不计。
求:(1)氢离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2)氢、氦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并根据计算结果说明该方案是否能将两种离子分离;(3)小王同学设计了如图12乙所示的另一方案:在Q板右侧空间中将磁场更换为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离子垂直进人电场。
请你论证该方案能否将两种离子分离。
2,(西城区)24.(20分)物理学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在不同情景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往往遵循着相同的规律。
请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带电小球B静止在无限大的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带同种电荷的小球A 从很远处以初速度v 0向B 球运动, A 的速度始终沿着两球的连线方向,如图1所示。
两 球始终未能接触。
AB 间的相互作用视为静电作用。
a. 从加速度和速度的角度,说明B 球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b. 已知A 、B 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求B 球最终的速度大小v B 。
(2)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MN 、PQ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两根相同的金属棒ab 和cd 垂直放置在导轨上,如图2所示。
开始时cd 棒静止,ab 棒以初速度v 0沿导轨向右运动。
北京西城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理综一模试题带答案

北京西城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理综一模试题(带答案)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理科综合2018.4本试卷共17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A.鉴定还原糖与蛋白质所用试剂及操作相同B.可以用平板划线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C.光合色素分离和花生子叶中脂肪鉴定均需显微观察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需配制标准溶液显色后进行比色2.叶绿体内绝大多数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少数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其合成、加工与转运过程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蛋白通过类似胞吞过程从细胞质进入叶绿体B.甲蛋白可能和碳(暗)反应有关,乙蛋白可能和光反应有关C.类囊体蛋白质由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合成D.运至叶绿体不同部位的甲、乙蛋白都需经过加工3.某研究小组观察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糖尿病大鼠经过6~7周运动训练后,测得数据如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样本数量(只)体重增加(g/d)血糖(mmol/L)血胰岛素(Mu/L)骨骼肌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相对值正常组102.636.8019.0277.80糖尿病非运动组100.1936.958.1987.40糖尿病运动组100.7826.359.4980.60A.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B.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吸收利用转化葡萄糖效率高C.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与胰岛素含量降低有关D.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显著降低血糖浓度4.被捕食者在开始逃逸之前,容许捕食者靠近到一定距离,称为“逃逸开始距离”(简称FID)。
无铠甲及背刺的米诺鱼和长有铠甲及背刺的粘背鱼生活在同一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过
一段时间后,长木板达到静止状态,小物块在长木板上继续
往复运动。长木板静止后,弹簧的最大形变量为
x2 。已知地
面对长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 。当弹簧的形变量为 x 时,
弹性势能 ,式中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由上述信息可以判 断
A. 整个过程中小物块的速度可以达到
B. 整个过程中木板在地面上运动的路程为
A. 量程为 3V 的电压表 V
B. 量程为 0.6A 的电流表 A1
C. 量程为 3A 的电流表 A2 D. 阻值为 4.0 的定值电阻 R1 E. 阻值为 100 的定值电阻 R2 F. 最大阻值为 10 的滑动变阻器 R3 G. 最大阻值为 100 的滑动变阻器 R4 (1) 选择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等器材, 采用图 1 所示电路测量电源 甲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①定值电阻应该选择 ( 填 D 或者 E); 电流表应该选择 ( 填 B 或者 C); 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 ( 填 F 或者 G)。 ②分别以电流表的示数 I 和电压表的示数 U为横坐标和纵坐
标,计算机拟合得到
如图 2 所示 UI 图象, U 和 I 的单位分别为 V 和 A,拟合公式 为 U=﹣ 5.6I+4.4 。
则电源甲的电动势 E = 内阻 r =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
③在测量电源甲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 的主要原因是
A.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B. 电压表的分压作用
(1) 运动员经过跳台 O时的速度大小 v;
(2) 从 A 点到 O点的运动过程中,运动员所受重力做功的平 均功率 ;
(3) 从运动员离开 O点到落在斜坡上所用的时间 t 。
23.(18 分 ) 如图 1 所示,两根间距为 l1 的平行导轨 PQ和 MN 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左端连接一阻值为 R 的电阻,导轨平面 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 m、横截面为正方形
C.(1) 和(3) D.(2) 和 (4)
20. 如图所示,一长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一根轻弹簧右
端固定在长木板上,左端连接一个质量为 m的小物块,小物
块可以在木板上无摩擦滑动。现在用手固定长木板,把小物
块向左移动,弹簧的形变量为 x1; 然后,同时释放小物块和
木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滑动,小物块在木板上滑动
气体的压强会变大。这是因为气体分子的
A. 密集程度增加 B. 密集程度减小
C. 平均动能增大 D. 平均动能减小
16. 木星绕太阳的公转,以及卫星绕木星的公转,均可以看 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万有引力常量,并且已经观测到木星 和卫星的公转周期。要求得木星的质量,还需要测量的物理 量是
A. 太阳的质量
C. 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D. 电流表的分流作用 E. 定值电阻的 分压作用
(2) 为了简便快捷地测量电源乙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选择电 压表、
定值电阻等器材,采用图 3 所示电路。
①定值电阻应该选择 ( 填 D 或者 E) 。
②实验中, 首先将 K1 闭合, K2 断开, 电压表示数为 1.48V 。
C. 长木板静止后,木板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D. 若将长木板改放在光滑地面上,重复上述操作,则运动过 程中物块和木板的速度方
向可能相同
21.(18 分 ) 在实验室测量两个直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电源甲的电动势大约为 4.5V ,内阻大约为 1.5 电源乙的电动 势大约为 1.5V ,内阻大约为 1。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除 年高三物理一模试题(附答案)
西城区 2013 年高三物理一模试题(附答案) 13. 下列核反应方程中 X 代表质子的是 A. B. C. D. 14. 用某种频率的光照射锌板,使其发射出光电子。为了增 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 B. 增加入射光的照射时间 C. 换用频率更高的入射光照射锌板 D. 换用波长更长的入射光照射锌板 15.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压缩气体,
B. 卫星的质量
C. 木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D. 卫星绕木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17. 一弹簧振子的位移 y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式为 y=0.1sin , 位移 y 的单位为 m,时间 t 的单位为 s。则
A. 弹簧振子的振幅为 0.2m
B. 弹簧振子的周期为 1.25s
C. 在 t = 0.2s 时,振子的运动速度为零
(1) 在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右端垫得过高 ;
(2)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在平衡摩擦力时将木板右端垫得过 低;
(3) 测量小车的质量或者加速度时的偶然误差过大 ;
(4) 砂桶和砂的质量过大,不满足砂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 车质量的实验条件。
通过进一步分析,你认为比较合理的原因可能是
A.(1) 和(4) B.(2) 和 (3)
D. 在任意 0.2s 时间内,振子的位移均为 0.1m
18. 如右图所示,正电荷 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 r 的金属球面 上,沿 x 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和电势分别用 E 和 表示。 选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下列关于 x 轴上各点电场强度的大 小 E 或电势 随位置 x 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19. 某同学采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 合力的关系。 用砂桶和砂的重力充当小车所受合力 F; 通过分 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加速度 a。分别以合力 F 和 加速度 a 作为横轴和纵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中得到的 数据描出如图 2 所示的点迹,结果跟教材中的结论不完全一 致。该同学列举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如下:
然后将 K1、 K2 均闭合,电压表示数为 1.23V 。则电源乙电
动势 E = V; 内阻 r = (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 。
22.(16 分 ) 如图所示,跳台滑雪运动员从滑道上的 A 点由静 止滑下,经时间 t0 从跳台 O点沿水平方向飞出。已知 O点 是斜坡的起点, A 点与 O点在竖直方向的距离为 h,斜坡的 倾角为,运动员的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一切摩 擦和空气阻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