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凯恩斯的GDP决定理论一(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第二版课件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

一、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 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 变动关系的曲线,如图8—8所示。
i
IS
O
Y
图8—8 IS曲线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同方向 变动关系的曲线,如图8—9所示。
转移支出=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公司和 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转移收入=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养老金、失业 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 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PD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 消费者所付利息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 总值(GNP)
公式中,S代表实际储蓄,Y代表实际收 入,-a是自发储蓄。(1-b)是边际储蓄 倾向。在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储蓄(S )的座标中,储蓄函数S =-a+(1-b)Y 的图形如图8—5所示。
S S =-a+(1-b)Y
45°
O
F
Y
-a
图8—5 线性的储蓄曲线
如果储蓄函数S = f(Y)呈非线性状态 ,则其图形如图8-6所示。
NNP=GNP-折旧
(三)国民收入(NI)
这里的国民收入(NI)是狭义上的国民 收入。它是指一国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 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包括工资、利 息、利润、地租和政府补助金的总和,但不 包括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可 表示如下:
NI=NN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津贴=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津 贴
如果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察收入水 平与消费支出之间依存关系,就可以得到一 般意义上的消费函数。如果用C表示消费,Y 表示收入,则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简答题(复习题部分答案)P22./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答: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购买者的1元钱支出等于卖者1元钱的收入,买卖双方的交易是等价交换,因此交易对买卖双方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此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相等。
5、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
各举一个例子.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
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实际GDP,而不用名义GDP?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
由于实际GDP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实际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8、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
答: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GDP是过上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的GDP并不是福利的完美衡量指标,因为存在着5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1)无工作的增长。
(2)无声的增长。
(3)无情的增长。
(4)无根的增长.(5)无未来的增长。
P39/2.描述使消费物价指数成为生活费用一个不完善衡量指标的三个问题。
答: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但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
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替代倾向。
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它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高。
经济学原理单选

1、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 C )。
A经济成本 B会计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性成本2、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表示( A )。
A资源被有效地充分利用的点 B由于资源有限,生产达不到的点C生产效率低下或资源利用不充分 D生产效率没有达到理想状态3、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家庭的直接消费所决定的经济体制为( A )。
A自给自足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混合经济4、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政府制定几乎所有有关生产和分配的重大决策的经济体制是( B )。
A自给自足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混合经济5、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称为( D )。
A自给自足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混合经济6、微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A )。
A资源的配置问题 B资源的利用问题 C资金的配置问题 D资金的利用问题7、在经济学中最初使用均衡概念的是( D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卡尔·马克思 D马歇尔8、对个别经济现象的一次变动后,不对转变时间和变动过程本身进行分析而只是对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的一种均衡分析方法为( C )。
A一般均衡分析 B静态分析 C比较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1、有一种商品,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量随之减少,价格上升需求量随之增加,这种商品被称为( B )。
A正常商品 B吉芬商品 C高档商品 D中档商品2、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需求曲线( D )。
A右移 B左移C不动 D不能确定3、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强就会导致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 B )。
A左移 B右移 C不动 D不能确定4、替代品之间的价格和需求的关系为( B )。
A不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5、互补品之间的价格和需求的关系为( C )。
A不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6、大米的价格上升,会导致白面的需求量( B )。
2020年10月自考《经济学原理》20209第九章 凯恩斯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消费函数
社会总消费是指社会各个成员消费支出量的总和, 是社会总需求的主要构成部分。 其决定因素有很多,收入是最重要的因素,即收入 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数量随着收入的增 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幅度不及收入增加的幅度 大。 消费函数表示的是消费和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该公式表示:资本的边际效率取决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预期收益。 预期收益既定时,资本品的供给价格越大,资本的边际效率越小; 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既定时,预期收益越大,资本的边际效率越大。
21
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 如果一项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或预期利润率) 高于实际利率,则该项投资是可行的; 如果一项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或预期利润率) 低于实际利率,则该项投资是不可行的。
第九章 凯恩斯两部门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第二节 投资函数和投资乘数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章课时: 3课时 学习目的:掌握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
二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了解乘数理论;总需求 和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消费函数、投资函数、乘数理论。
2
【国民收入的循环图】
企业
支 付 生 产
内部
购 买 产
要 素
环流
品 和
的
劳
报
务
酬
家庭
投 资 资本市场
储 蓄
政 府 购 买
政府
税 收
出 口
国外
进 口
3
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假设条件】 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既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 平是不变的; 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 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 入决定的影响; 价格水平是既定的。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补充假设: 利息率水平既定 投资水平既定
华工经济学原理PPT第8讲凯恩斯模型

• 长期消费函数 C=bYd
图形如下:
C
C=a+bYd
400
300
a
S=-a+(1-b)Yd
0
-a
400
Y1d00
短期消费与储蓄函数
C=bYd
S=(1-b)Yd
400
长期消费与储蓄函数
3
三.储蓄倾向与储蓄函数
1.储蓄倾向 • 平均储蓄倾向 APS=S/Y(S:储蓄) • 边际储蓄倾向 MPS=△S/△Y 2.储蓄函数 因为Y=C+S, C=a+bYd • S=-a+(1-b)Yd (短期) • S=(1-b)Yd (长期)
28.1 133.73 123.74 189.59
62.35 533.39 686.79 493.81 407.37
2003
6510.94 2416.92 194.15
78.46 473.19
60.97 170.31
124.7 236.44
26.51 122.19 120.11 174.89
58.37 438.24 637.72 455.32 410.34
•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也可以用I=S表示。因为这里 的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即E=C+I 。而生产创造 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储蓄,即Y=C+S,因此,就是: C+I=C+S,即 I=S
投资小于
S, I
S a (1 b)Y
储蓄,收 入减少
I
投资大于
储蓄,收 入增加
0
E
I I
Y*
Y
24
•乘数原理
一、乘数理论的起源 • 1929年 Lloyed George竞选诺言 • 财政部的观点:挤出效应 • 1929年5月 凯恩斯:《劳埃德.乔治能做到吗?》 • 1931年 R.F.Kahn提出概念 • 1936年 凯恩斯:《通论》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节国内⽣产总值(GDP)⼀、GDP的含义GDP是指⼀定时期内在⼀国(或地区)境内⽣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GDP。
第三,GDP是⼀国(或地区)范围内⽣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法、⽀出法增值法:从⽣产⾓度衡量GDP的⼀种⽅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法:⽤要素收⼊即企业⽣产成本核算GDP的⼀种⽅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的收⼊。
包括:汽车零售商⽀付给销售⼈员和技⼯的⼯资、租⾦、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资、租⾦、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流中。
GDP =⼯资+利息+利润+租⾦+间接税和企业转移⽀付+折旧⽀出法:通过衡量在⼀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出来核算GDP的⼀种⽅法。
GDP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GDP=C+I+G+NX⼀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出被称为消费⽀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部分:耐⽤品消费⽀出:购买⼩汽车、电视机等⾮耐⽤品消费⽀出:购买⾷品、服装等劳务消费⽀出:医疗、教育、旅游等⽀出企业部门的⽀出称为投资⽀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定时期(如⼀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下册)考试试题

第九章一、单项选择题1。
国内生产总值是( A )的市场价值的总和.A.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B.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C.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D.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产品与服务2。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主要区别是(B ).A。
名义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实际GDP则没有B.实际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名义GDP则没有C。
名义GDP更适合于比较若干年的产出D。
实际GDP在通货膨胀时增长更多5.政府向公务员支付的工资属于( C )。
A.消费 B。
投资C。
政府购买 D。
转移支付6。
如果个人收入为3000元,个人所得税为150元,个人消费为2000元,个人储蓄为8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B ).A。
3000 元 B。
2850元C.2000元 D。
1000元10.某个大学生毕业后未能立即找到工作,属于( A)。
A.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C。
周期性失业 D。
季节性失业11.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C )。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12.某个纺织工人因为纺织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B )。
A.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二、多项选择题1。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有( ABCE )。
A。
是市场价值的概念B。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C。
是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D。
是一定时期实际销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E。
计算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2.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包括的总量指标有( ABCDE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民生产总值C。
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E.个人收入3。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 BDE )。
A.生产法 B。
收入法C。
部门法 D。
支出法E。
增值法4。
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AD ).A.GDP平减指数B.GNP平减指数C。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二、基本原理1、奥肯法则及其经济意义(P166~P167)奥肯法则:奥肯提出潜在产出概念以后,随后发现了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数量相关关系。
公式为失业率=﹣1∕2×﹙实际GDP变动的百分比-3%﹚2、GDP与GNP的区别与联系3、两部门、两市场、两种流动的经济体系。
(会画图)(两部门经济的环形流动图)4、GDP支出法公式(说明每一构成部分的含义)()GDP C I G X M=+++-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X M-表示净出口(出口—进口)5、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及其意义(P188)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会随着人们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递减,收入越是增加,在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饿比重则越来越小,而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意义: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就被储蓄起来,这意味着当生产和收入增加后,人们增加的消费量,小于生产和收入的增加量。
这样,如果储蓄没有全部转化为投资,增加的产量则会有一部分无法销售,并在以后的时期里引起生产的缩减,使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产生差异,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6、 为什么说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P191)第一、随着投资的增加,对资本品的需求扩大,在资本品的供给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会上升,从而使增添的资本设备的成本提高,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会下降。
第二、随着新投资的不断增加,资本存量增加,产品的未来供给会增加,在总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产品的未来价格会下降,资本的边际效率也会下降。
第三、厂商对资本品投资时,不仅考虑当前的资本品的价格和数量,更多的会考虑将来的需求、竞争、技术和政治等情况。
7、 如何计算投资的未来收益的现值?(P191)()()122111n n R R R i i i ++⋅⋅⋅++++ 8、 古典经济模型(P205)9、 凯恩斯经济模型。
(p205-206)10、 供给学派的政策观点(P211)注:可参照P215的分析题2以及课本后面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储蓄函数:储蓄与收 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 S =f(Y) = Y-C = Y -(a+bY) = -a+(1 -b)Y
• 令g为边际储蓄倾向,则 上式简写为: • S = -a + gY
– 边际储蓄倾向MSC = dS/dY =g – 平均储蓄倾向ASC = S/Y
2.1二者的对应关系
C
h
C=a+bY a 45° Y S=-a+gY h
8-1 凯恩斯的GDP决定理论一
• 理论的中心:需求。 • 原则:从简单到复杂 • 最简单的决定理论或模型:物品均衡就能 决定GDP,而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或 假设投资I是一个常数。
8-1 凯恩斯的GDP决定理论一
• 1. Y=C+I +G +NX • 2.消费和储蓄函数
– – – – 2.1消费与储蓄函数(短期与长期)与收入的关系 2.2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2.3消费函数的分类 2.4消费函数的小结
棘轮效应
续
• 2)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
– 青年和老年消费大,储蓄少;而壮年、中年则 相反。
• 3)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
持久收入 实际 收入 暂时收入 持久消费和持久收入之间有 高度的相关性和稳定的 函数关系
2.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总结
• 消费函数C=f(Y)
– 有短期和长期之分。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对应。
虽然I是一个常数,但可大 可小,它对GDP的影响 是倍数。
验证了G ,TR都是Y的函数, 都受MPC的影响。 MPC 越大,倍数效果越明显。
房地产业的投资乘数 建房
购买钢材 买水泥 新住户装潢 玻璃
新住户买家电
装潢队
厨具 灯具
涂料 地板
钢厂
铁矿石
水泥厂
钢铁厂职工 收入提高
空调
钢材设备
职工
消费品
据估计,房 地产业投资乘 数 一 般 在 2.53.5之间。
• 截距a的 含义 • H的含义
O
S O
E -a
Y
2.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MPC =
dC
dY
=b
APC =
C
=
a+bY
Y
a +b Y
Y
C =
O
45° Y
•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呈现递减规 律。几何证明见p151
2.3消费函数的分类
• 分类一:
– 短期消费函数C=a+bY
•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 收支均衡Y=C+I(常数)
Y=C+I Y*=
国民支出
国民消费C 国民投资I
a+I 1-bC=f(Fra bibliotek) = a + bY
消费与投资曲线是如何GDP的? P157/123 C,I
总需求=总供给的线
AD = C+I
C=f(Y) = a + bY
45° O Y1 Y*
Y
• 三部门经济主体
3.2三部门经济中GDP的决定P15 8
• C=a+bY C=Y
– 有相对收入函数、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消费函 数之分。
• C=f(Y)是一理想化的函数,实际上,C=f (Y,利率,价格,金融资产)
3. 物品市场均衡时的GDP的决定
• 均衡国民收入
– 收入和支出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1两部门经济中GDP的决定P156
• 两部门经济
– 假设社会经济中只存在家庭消费部门和企业生 产部门。
续
• KI=KG>KTR =∣KT ∣ • 见p164的解释
考虑税收因素后的乘数 KI 、KTR 、KT
续
– 家庭消费部门、企业生产部门和政府。
• 收支均衡Y=C+I(常数) +G
– G影响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 国民消费函数C=f(Y1) =a+bY1 = a+b(Y - tY - Y0 + TR ) Y1为可支配收入
国民消费C 国民支出 上缴政府的税收 比例税 国民投资I 国民收入 转移支付 定量税
续
比例税tY t为税率 税 收 非比例税T0
Y=C+I+G Y*=
a+b(-T0 +TR) + I + G 1-b(1 -t)
C=f(Y) = a + b(Y-T0 - tY+TR)
3.3四部门经济中GDP的决定p160
• 四部门
– 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对外经济联系)
• 收支均衡Y=C+I(常数) +G + NX
– NX是一个外生变量。 – NX =X-(M0 +mY) NX仍然是Y的函数。
续
• ∵物品市场的均衡以P,I的不变为假设前提,C,G 和NX都是Y的函 数。 • C =a+bY 假设是一理想化的直线。
C,I
总需求=总供给的线
AD
C=f(Y) = a + bY
45° O Y1 Y*
Y
4、三个乘数的比较及作用
• 3. 国民收入的决定
– 3.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3.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3.3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4.投资、税收等经济变量如何对国民收入的变动 产生乘数效应
物品市场均衡的收入—支出模型
• 总体思路:通过分析总需求来确定GDP
– 总需求 总支出 总收入 总供给 – 总需求 GDP 。如何保障总供给?充分利用 各种资源,或者说现在的资源利用并不充分,存在较 大的上升前提。 – 假设总需求 以物品价格P不变 为前提。 – Y=C+I +G +NX 中,假定I 不变,且利率也不变。 C =f(Y),消费支出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已经假设P 和利率不变),MPC递减,APC也递减。 – 总需求的不同部分的增加都有乘数作用,都能使GDP 乘数变化。 – 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并没有得到充 分利用,即供给能随需求的增加而增加。 – 该GDP的均衡是物品市场均衡的结果。
1. Y=C+I +G +NX
• 假定I 不变,且利率也不变。 • C =f(Y),消费支出仅仅是收入的函数 (∵已经假设P和利率不变),MPC递减, APC也递减。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 消费函数:消费与收 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 C=f(Y) = a + bY – 消费随收入同方向变动。 – 边际消费倾向MPC = dC/dY =b – 平均消费倾向APC = C/Y
– 长期消费函数C=Y
0<<1
• 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且基本不变。
• 分类二:
– 相对收入消费函数 – 生命周期消费函数 – 持久收入消费函数
1)相对收入消费函数
•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相对收入水 平。
他人的影响 相对收 入水平 示范效应
现在相对于自身过去尤其 是“高峰期”的收入水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