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作文训练(上)第一单元+观察与思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用心感受校园生活,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以读促写。
2.关注平凡的家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通过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为得心应手从容写作做好准备。
3.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心感受校园生活,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以读促写的习惯。
2.教学难点:学会关注平凡的家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通过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为得心应手从容写作做好准备。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
”可见,要写好文章,就要热爱生活,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发掘生活的真善美。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曾受到过哪些启发,收获了哪些灵感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解开心中的疑惑。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出示课件2)二、合作探究,写法指导(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一)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出示课件4)一件小事,一句动人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处独具特色的景物,都能引起人们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
要有再现客观事物和表现主观情意的能力,所谓再现客观事物,就是把所见所闻的客观事物,如实地再现出来,形象地描绘人物和事物的状貌,清楚顺畅地表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的过程,让读者也有所感知。
写作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捕捉素材?(出示课件5)1.捕捉生活故事和细节。
(出示课件5)每天上学时妈妈不厌其烦地叮嘱“路上要小心”;妈妈每天晚上为我准备水果和夜宵;爸爸常年漂泊在外挣钱供我读书;爸爸每天都监督我完成作业;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我奶奶洗的;上学几年都是我爷爷顶着烈日、迎着风雨接送我的;在餐桌上狼吞虎咽时,妈妈一边拍着我的脊背,一边说:“慢点儿慢点儿,别噎着”;送别时,父亲给我买橘子等生活细节都是我们要捕捉的。
人教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写作实践
一、片段写作。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 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 变化。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体验,选 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
提示: 1.关键是要善于发现,你观察、感受到的点点滴滴都
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不妨先都记下来,再做取舍。 2.注意“九月份”这个特定的时节,写出由夏入秋的各种
3.学会观察,细致记录
在写作时,我们应充分调动五感——用眼细致观 察,耳听周围声响,鼻嗅细微气息,口尝食物滋味, 手触物体质感,以此实现全方位的感受与体验。同时, 注重捕捉事物的独特细节,巧妙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来 丰富我们的描述,让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物品都跃然 纸上,栩栩如生。更重要的是,要将个人情感与所观 察的对象紧密相连,无论是喜悦、感动还是思考,都 融入字里行间,使文章不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充满情 感与温度的艺术品。
能写进作文里的事,还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或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经过细致观察、深入思考、有 所感悟的。只有真正用心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捕捉到 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与细节,从而写出感人至深、引人 入胜的文章。因此,写作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展现,更 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碰撞。它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 颗敏感而好奇的心,善于发现并捕捉那些有价值的素材; 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与表达能力,以 便更好地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传达出来。
三、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 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 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 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 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生活中让你动情的事可能有好几件,要从中选
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参考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参考答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参考答案P2观察与思: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从化学组成上说,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贮存着遗传信息。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生物体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从而适应周围的环境。
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后代个体也会产生各种变异,因此,生物的各个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含羞草遇到刺激所作反应的说明:含羞草不仅在夜晚将小叶合拢,叶柄下垂,在白天,当部分小叶受到震动时,也会成对地合拢。
如果刺激较强,这种刺激会很快地依次传递到邻近的小叶,乃至整个复叶的小叶,此时复叶叶柄下垂。
若刺激强度较大,甚至可使整株植物的小叶合拢,复叶下垂。
但过一段时间,又可恢复原状。
含羞草对震动的反应很快,受到刺激0.1 s后就开始产生反应,几秒钟内完成。
刺激在含羞草中传递很快,可达40~50 cm/s。
含羞草复叶下垂,是由于复叶叶柄基部的叶枕中细胞紧张度的变化引起的。
叶枕的上半部与下半部组织中细胞的构造不同,上部的细胞壁较厚而下部的较薄,下部组织的细胞间隙比上部的大。
在外界刺激影响下,叶枕下部细胞的透性增大,水分和溶质由液泡中透出,排入细胞间隙,因此,下部组织细胞的紧张度下降,组织疲软;而上半部组织此时仍保持紧张状态,复叶叶柄即下垂。
小叶运动的机理与此相同,只是小叶叶枕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组织中细胞的构造,正好与复叶叶柄基部叶枕的相反,所以当紧张度改变,部分组织疲软时,小叶即成对地合拢起来。
七年级作文训练(上)第一单元+观察与思考

七年级作文训练(上)第一单元观察与思考【训练目标】1.认识表达的内容(包括说话和写作的材料)大多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并了解观察与思考的几种常见思路,为开展经常性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广开题源。
2.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记事写人。
【训练重点】学习记事写人的五种方式:生活剪影、生活场景、生活片段、生活细节和生活事件。
【知识导引】一、观察与思考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包罗万象;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能触动我们的情思、引起我们遐想的事物,层出不穷,数不胜数。
可是,每当让同学们讲述一点见闻,或发表一点见解时,有些同学却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作。
这是为什么?除了其他因素之外,缺乏必要的观察与思考的意识和训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没有学会观察与思考,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见而不思”“闻而不想”,所以说话难以张口,写作难以动笔。
如果真正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善于从繁复万状的日常生活中捕捉信息,探求真谛,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写不尽的题材。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观察与思考呢?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思路。
(一)观形而思神。
形,指事物外在的可观可感的形貌、姿态、声色等等;神指最能体现“形”的外在特征的东西,也指“形”内所蕴含的精神。
属于“形”的东西,靠一般的感知即可获得,而属于“神”的东西,却只有用思考来把握。
借助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事物并有所发现,如发现特点,发现美,发现规律,等等。
本来“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鲁迅却发现了它的美,发现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特点,给读者描绘了一片令人神往的乐土。
蜘蛛织网,人所习见,甚至有几分讨厌,而周建人却去“留心这八只脚的‘诸葛亮’怎样捉飞来将,并且看出(也就是‘发现’),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从而写出了趣味盎然的文章,传播了有益的知识。
冰心从一盏小橘灯发现了小姑娘对光明的渴望,以及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这些,都是观“形”而思“神”的结果。
初中七语文上第一单元作文范文

初中七语文上第一单元作文范文大家好呀!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我身边那些看似平常,却又充满趣味的事儿,这也是我写作的源泉呢。
先说说我家那只调皮的小猫吧。
它呀,浑身雪白,就像一个会移动的小雪球。
每天早上,它就像我的小闹钟一样,不过这个“闹钟”可有点不按常理出牌。
它不会温柔地喵喵叫把我叫醒,而是直接跳到我的床上,在我的脸上踩来踩去,那小爪子软软的,可劲儿还不小呢。
有时候它还会在我的被子上磨爪子,就好像那被子跟它有仇似的。
我刚想生气,它却突然歪着脑袋,用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我,那模样就像在说:“主人,我在帮你整理床铺呢!”我一下子就被它的萌样给打败了,只能无奈地笑笑。
再讲讲我上学路上遇到的事儿。
我们学校附近有个小公园,那里有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小路。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在那条小路上走得东倒西歪的。
他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脚,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那小模样就像一个刚学走路的小企鹅。
突然,他不小心踩到了一块松动的鹅卵石,差点摔倒。
不过这小家伙可机灵了,他顺势就蹲了下来,然后开始研究起那块鹅卵石来,还自言自语地说:“你这个调皮的小石头,怎么不乖乖待着呢?”周围的大人都被他逗笑了,那笑声在小公园里回荡,让人感觉特别温暖。
还有我们班上的同学,那也是一个个有趣的小活宝。
我的同桌就是个特别爱讲笑话的人。
有一天课间,他神秘兮兮地跟我说:“我给你讲个笑话啊。
许仙给老婆买了一顶帽子,白娘子戴上之后死了,你猜为啥?”我一脸疑惑地摇摇头。
他得意地说:“因为那是鸭(压)舌(蛇)帽啊!”我听完先是一愣,然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他就特别有成就感,还说要把这个笑话写到作文里去,让老师也乐一乐。
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有趣的小细节,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像发现宝藏一样。
我觉得写作就是把这些宝藏一个一个地挖掘出来,然后用文字把它们串起来,分享给大家。
就像我把我家小猫、路上小朋友还有同桌的故事讲给你们听一样,把生活中的快乐通过写作传递出去,这可真是一件超级棒的事儿呢!所以啊,大家都要热爱生活,这样才能写出充满趣味的好文章呀!。
如何写好作文的观察与思考

如何写好作文的观察与思考作文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写作似乎是一件难以逾越的难题。
本文将从观察与思考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写好作文。
一、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写作主题的切入点。
观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观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我们身处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物与现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出发,观察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道理和意义,通过这些观察,我们能够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观察到街上经常出现的塑料垃圾,我们可以思考它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又或者,在校园里观察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互助,我们可以思考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观察社会热点与问题我们身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们。
观察社会热点与问题,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社会现象的了解,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比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前社会上年轻人沉迷网络的现象,我们可以思考网络对年轻人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年轻人健康使用网络。
3.观察文学与艺术作品文学与艺术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观察文学与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拓展我们的思维广度。
我们可以观察到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思考作家想要传达的主题和观点,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经验。
二、思考观察只是写作的第一步,思考才是写作的核心。
思考时需要细致入微,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1.分析事物的本质与特点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深入分析,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通过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的主题和写作的重点。
例如,在观察到网络对年轻人的影响后,我们可以思考网络对他们学习、社交、文化接触等方面的影响,并从中找出利弊和解决方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作文专项训练 第一单元 单元写作指导

部编版语文七上作文专项训练第一单元单元写作指导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
请以“初中印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
③不少于500 字。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景致在山水之间,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景致在生活深处,这是人与人碰撞的火花。
因为留心,我们就有了一些关于景致的记录和感悟。
请以“景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 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校名。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内心中许多美好的记忆不会随岁月流逝。
回忆往事,我们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烂漫的童年,快乐留在心里;无私的母爱,温馨留在心里;奋斗的艰辛,坚强留在心里;意外的发现,感动留在心里……
请以“ 留在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 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答案
1. 【答案】略
2. 【答案】略
3. 【答案】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五篇范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88083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d.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五篇范文]第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朋友,一个可爱而又温暖的字眼,朋友,一个可以陪伴一生的人,想起来多么的温馨,因为有朋友在身边的温暖,再严寒的季节也不会有冷天,因为有朋友在身边陪伴,再低调的人生也有了一丝的光线!这是我们到新学校必须做的。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新学校生活跨进中学大门,来到新学校才一个多月,但我已深深地爱上了新学校的一切。
且不说新学校教学大楼壮观雄伟,也不说她的花木繁阴、小径幽深,单就那回响着我们一串串笑声的教室,记录着我们一行行脚步的操场以及映照着我们一次次活动的路灯,都无不激发起我的眷恋之情……课堂笑语我在课堂里究竟发出过多少次笑声,连我自己也觉得多得不可计算,印象深的也可举出不少。
记得那次英语课,那位既让我们尊敬又叫我们害怕的英语老师叫我的同桌起来回答问题,她慌忙之中说错了一个字母,竟把“我们坐轮船去旅行”说成了“我们骑绵羊去旅行。
”教室里“轰”的一声,大家差点笑破了肚皮。
英语老师圆睁着眼,脸都红了,我看他那是忍住笑憋的。
同桌也笑弯了腰,手指在我背上乱拧,那情景真是回味无穷。
师生情浓九月里,气温仍然很高。
那天天气闷热,我中了暑。
听课时,一阵恶心,把肚子里的东西全吐了出来,并且还溅在了邻桌同学的新皮鞋上。
老师马上停止讲课,摸摸我的额头。
看有没有发烧,又问了我几句,然后让同桌扶我去医务室。
校医连忙问这问那,给我打针吃药……等我回到教室时,我的座位下干干净净的,我吐的那堆脏东西全都不见了。
事后同学们告诉我,是老师亲自扫去了我呕吐的东西。
多好的老师啊!节日欢歌国庆节那天,我们举行了新同学联欢会。
同学们一个个又唱又跳,情绪高涨极了。
擅长表演的同学演出了一个个令人捧腹的小品,口才好的同学朗诵了一首首精妙的诗歌。
文娱委员更是多才多艺,她既能拉手风琴为同学伴舞,又表演了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
我自己,也跳了一个蒙族《挤奶舞》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新学校生活时间分分秒秒的流逝,一转眼,我走过了十三个春秋,离开了昔日的小学,来到我向往的中学,便开始了我全新的校园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作文训练(上)第一单元观察与思考【训练目标】1.认识表达的内容(包括说话和写作的材料)大多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并了解观察与思考的几种常见思路,为开展经常性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广开题源。
2.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记事写人。
【训练重点】学习记事写人的五种方式:生活剪影、生活场景、生活片段、生活细节和生活事件。
【知识导引】一、观察与思考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包罗万象;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能触动我们的情思、引起我们遐想的事物,层出不穷,数不胜数。
可是,每当让同学们讲述一点见闻,或发表一点见解时,有些同学却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作。
这是为什么?除了其他因素之外,缺乏必要的观察与思考的意识和训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没有学会观察与思考,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见而不思”“闻而不想”,所以说话难以张口,写作难以动笔。
如果真正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善于从繁复万状的日常生活中捕捉信息,探求真谛,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写不尽的题材。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观察与思考呢?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思路。
(一)观形而思神。
形,指事物外在的可观可感的形貌、姿态、声色等等;神指最能体现“形”的外在特征的东西,也指“形”内所蕴含的精神。
属于“形”的东西,靠一般的感知即可获得,而属于“神”的东西,却只有用思考来把握。
借助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事物并有所发现,如发现特点,发现美,发现规律,等等。
本来“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鲁迅却发现了它的美,发现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特点,给读者描绘了一片令人神往的乐土。
蜘蛛织网,人所习见,甚至有几分讨厌,而周建人却去“留心这八只脚的‘诸葛亮’怎样捉飞来将,并且看出(也就是‘发现’),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从而写出了趣味盎然的文章,传播了有益的知识。
冰心从一盏小橘灯发现了小姑娘对光明的渴望,以及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这些,都是观“形”而思“神”的结果。
例1.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这一段写了白杨树的干、枝、叶、皮,这就是它的“形”。
但作者没有停留在观“形”上,而是由形及神,感悟到了白杨树伟岸、正直、质朴、严肃以及坚强不屈、团结上进的品质。
正是有了这种感悟,在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时候,才能做到形神兼备;也正是有了这种感悟,才能进而联想到北方的农民和守卫家乡的哨兵,联想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二)观物而思理。
物,是客观存在的,而理却蕴含其中。
这“理”,包括一般的事理,也包括更高层次的哲理。
“物”是可感可观的,“理”只有靠思考才能获得。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
这里头有道理可说。
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
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
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
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
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
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较比细微,又较比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叫内容决定形式。
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
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画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
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这一段显示了作者观物思理的心理过程。
在参观景泰蓝制作过程时,作者看到“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于是思考其中的道理(也许还要向人请教、看书面材料)。
道理弄明白了,给人讲讲,使人受益,写成文章,也有价值。
(三)观此而思彼。
看的是眼前之景,眼前之物,眼前之人,眼前之事,而所思所想的却是与此有关的他景、他物、他人、他事,这就是“观此而思彼”。
可从观“此”而思相类相似之“彼”。
也可以观“此”而思相反相对之“彼”,或观“此”而思相关相联之“彼”。
总之,有了“观此而思彼”的思路,要说话,要作文,就不愁没有材料了。
例3.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这一段的思路是“观此而思彼”。
作者面对着的是梅雨潭,感知最强烈的是潭水的绿。
那绿“醉人”“奇异”,“平铺着、厚积着”“着实可爱”,以至使人的心也“随潭水的绿而摇荡”起来,甚至产生“抱住她”的痴念。
如果观察、感受至此为止,话也就只能至此而止了──还能说出什么来呢?但作者却还有许多话可说,能够把那潭水之绿描写得更鲜明,更突出,他靠的就是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先是想到相类相似的事物:少妇拖着的裙幅,又软又嫩的鸡蛋清,一块温润的碧玉;又想到相差相别的事物:什刹海的绿杨,虎跑寺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的波;最后,又把那绿想像成可裁以为带的丝绢,可挹以为眼的神液,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有了这样的一些思考,在表达上就有了比喻、比较、比拟等手法,而那绿的“醉人”与“奇异”也就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
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
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
──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一条很长的古道。
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
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
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
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
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
──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
──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
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
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
──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
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
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
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
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这是冰心1920年写的一篇散文,题为“笑”。
要说思路,也只是“观此而思彼”;借着雨后的清光,她看到了安琪儿(基督教称天使)向着她微笑;这微笑又使她联想起五年前一个孩子向着她微笑,于是又回忆起十年前一个老妇人向着她微笑。
如果孤立地看某一个微笑,固然也是美的,但几个“同样微妙的神情”“绾在一起”,给人的感受就不一样了:“这时心下光明澄净,如登仙界,如归故乡。
”似乎整个生活都充满着微笑,充满着爱。
这在人生,确是一种享受;读这样的美文,自然也是一种享受。
(四)观果而思因。
世界不是杂乱无章的,不是偶然事件、孤立事物的随意堆积,而是存在着种种因果“链条”,有章有序的。
一事为因,引发结果,果又为因,因又生果,如此相生相连,以至于无穷。
而我们所能观察的事物,常常只是链条中的一环。
这一环是怎么来的呢?就得靠思考来推断(当然也可以去调查,不过有些事物是不易调查或根本无法调查的)。
如果要想预知这一环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那就要“观因而思果”了。
这可以放在一起来说。
一天雨后,老舍的院子里落了一只小麻雀。
老舍对它作了观察,发现它翅翎不整,飞得不高,眼睛里有一种要亲近人而又不敢完全信任人的神气。
为什么会这样呢?老舍观果思因:“我想到了:这是一只养熟的鸟,也许是从小便养在笼里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
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是别个孩子给扯坏了,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人。
”在这样推断了原因之后,老舍又想到:“这只小鸟儿离开了人恐怕不会活……”这就是推想结果了。
在这里,观果而思因和观因而思果构成了连续的思考。
而正是这样的观察与思考促成了《小麻雀》的写作。
例5.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消费者:明知地摊上的‚红塔山‛香烟和茅台酒有假,却照购不误;明知街头小贩兜售的‚皮尔〃卡丹‛‚阿迪达斯‛服装并非正品,却仍乐得买来穿上显派。
人惊问其故,或曰:‚假的不一定不好!‛这是一种知假买假的行为。
不过,它与王海式的‚知假买假‛进而打假不同,而是一种基于‚名牌崇拜‛的心理,知假、买假、用假,姑且称之为‚崇名买假‛。
‚假的不一定不好‛吗?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