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真正大学
中国现在有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中国现在有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1近一段时期以来,有关浙江大学校长人选及新校长到来之后所引起一系列风波,令笔者想起曾在当时引起大家热烈讨论的钱学森老先生“最后一问”。
钱学森老先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前来探望时任总理的温家宝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很大的问题。
”的确,中国大学数量之多,在校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博研究生,都居世界之最;但至于教学质量怎样、学习效果如何、有多少个发明创新?作为一个行外之人,不敢恭维,而更加令人堪忧的是,现在的清华、北大,已基本上成国外一些知名大学本科生培训基地,2006年,清华、北大已超越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而成为拿到美国理工科博士学位最多的两家学士生源机构。
更令人心痛的是,出国留学又有几人再回来?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在过去30年中,外国人中获得美国大学颁发的理工科博士学位最多的是中国人。
而那些拿到博士学位的学生有近90%留在美国。
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无一不与人才济济息息相关,故此,中国的教育者们面对现状,不能无动于衷;而作为一个局外之人的我,也想说几句行外之话,对与否,则在其次。
实际上,在高校,无非就是三种角色:求知者,授智者和服务者;如果各司其职,加上中国学生的聪明和勤奋,人才辈出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不能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更是一个唯利是图的时代,同时,这又是一个缺乏张扬理想主义色彩的时代,只以输赢论英雄,而同时服务者的角色颠倒和混乱,由此,才造成钱学森老先生“最后一问”。
2缺乏理想主义色彩的求知者。
抗日战争时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容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然而求知者们仍埋头苦学,并张扬着理想主义色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走出国门之外的求知者们,再诱人的待遇、条件也阻挡不了他们回国之心;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现在许多重大工程建设所创造的奇迹,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大学的十大弊端

中国大学的十大弊端世界100强大学,多数在美国。
世界十强大学,八个在美国。
中国要想真正重回世界第一,按人口比例,应该在世界100强大学中占有20个。
世界一百强大学,现在中国没有几所。
钱学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以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目标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人才。
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在扩大,但如何建立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煤焦油燃烧器油泵如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授和优秀研究生?这是一个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办不好?中国大学的体制有什么问题?笔者对高等教育研究这门学科很不了解。
笔者近年来对一些中国高校有所接触,并对一所万人高校的文科教学作了较为深入BWCB保温沥青泵的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
对比美国的大学体制,发现一些显著的差异,或许可以称作问题。
第一,没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心壮志,甚至没有这个概念。
一些高校、一些院系、一些学科、一些课程、一些教师,对本校、本院系、本学科、本课程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多大差距,沥青保温泵毫无所知。
有的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世界一流,当然就谈不上赶超世界一流。
第二,大学风范不足,有的甚至荡然无存。
从先秦诸子,到汉朝的大学,到明清那些著名的书院,中国充满了大学精神、大学风范。
现在有些高校,从管理人员,到教师,到学生,对于学问和科学的崇敬精神和探究精神,荡然无存。
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一切行政化,CLB型沥青泵一切细致化,一切向钱看,充满铜臭的市侩习气,把大学办成了超市。
没有对学问、对知识、对科学的崇敬之情和探究精神,大学就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第三,大学科研与国际先进水平脱轨。
本来,大学科研理当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前进,或在中国领先世夹套保温泵界的领域向国内先进水平前进。
但有些高校,科研项目的设立,莫名其妙,完全不具备科学研究的性质,或远远落后于国内外先进水平,或是学术界早已解决的问题。
盘点中国最徒有虚名最委屈大学

盘点中国大学一、中国徒有虚名的大学No1、华东交通大学。
这个名字浪费得也有点过分,现在取个带“华东”这种字样的校名可不容易,不知道当初教育部是怎么批准它的。
No2、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人都知道,这就是一烂校。
但偏偏校名取得不错,又是“北京”又是“工商”,结果成了每年分数线最高的一般本科学校之一(有一年在某省竟然创下了近630分最低录取线的夸张纪录)。
幸好今年被教育部黄牌警告了一下,可以让人对其提高点警惕。
No3、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名字听着很吓人吧,一不小心就让人联想到了大名鼎鼎的“中青政”,但其实只是一所专科学校而已,不知道为什么要取个这种混淆视听的名字。
No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明显是抄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牌子,还冠了个“首都”来标榜自己。
近年来生源不错,看来牌子效益还是有用。
No5、中国医科大学。
名字中带“中国”字样的大学都是同行业中数一数二的,但唯独它不是No6、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别以为它和以前的“上海工业大学”(已并入上海大学)有什么关系,这只不过是一所刚刚升为本科的普通高校而已,很奇怪的是它以前是成人高校时是这个校名,专科学校时是这个校名,现在升为本科了还是这个校名。
No7、南京财经大学。
这个校名听上去俨然一热门大学的感觉,其实只是几年前由一本(南京经济学院)一专(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一成人高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后的产物而已。
No8、北方工业大学。
这所高校是分数最高的一般本科学校之一,但实力如何?我就不去揭人的老底了,反正它在网大的大学排名里名列第276位。
(附带说一句,在这个排名里,它是和南华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并列第276位,而北京工商大学名列第311位)。
No9、南华大学。
应该说在地方高校里面,南华大学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但想到解放前的南华大学,总觉得衡阳的几所学校有点糟蹋这个校名。
No10、西华大学谁都知道原来的“四川工业学院”是烂校一所,没想到它拉上个成都师专一下子就变成了这个校名,让填报志愿者无从知道它的实际水平了。
中国50所高校王牌专业一览

中国50所高校王牌专业一览1.哈尔滨工业大学:应该是性价比很高的大学,虽然它的分数已经很高了,但是和它的超强实力还是没有成正比。
不管如何,进入哈工大,你就是所谓的C9的学生了,而且不要认为哈工大地理位置太偏远,哈工大的牌子在全国都还是很好使的。
专业当然是主打工科,王牌专业:航天、焊接、飞行器设计和制造、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2.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哈工大一样,也是国防7子,不过好专业就很局限了,如果你喜欢船舶与海洋工程这类专业,哈工程当然是很好的选择。
其它如:水声工程、自动化、核工程与和技术、动力与能源工程也很牛。
3.吉林大学:排名很高,但是生源却不是很好,甚至在很多省份收分都是压线过,在大家心中就是一个众多学校合并出来的巨无霸。
但是其实那些合并的学校本身实力都很强大,吉大确实是一所很好的学校,但是专业太多,有点鱼龙混杂。
选吉大当然是要挑吉大的王牌:车辆工程,法学,化学,数学等,这些是全国顶尖的。
4.大连理工大学:原来的四大工学院,实力还是很强的,有点不温不火的样子。
地理位置不错,大连也能够吸引人,专业包装很好,机械类、土木类,船舶,水利等当然是去大工的首选,还有各种外语强化班,听起来是很诱人的。
5.东北大学:按道理名字是很有气势的,但是并不是很热门,南方很多人估计也不知道这所985大学,但是东北大学的一些学科确实是国内顶尖的,自动化,矿冶,材料,计算机都是去东北大学的好选择,性价比挺高。
6.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清华是中国工学老大,实力超群,名副其实的大学巨无霸。
北大是综合类大学老大,文科、理科、医学都是顶呱呱。
7.中国人民大学:著名的高精尖大学,文科实在是太强悍了,经济学,法学,哲学什么的都是国内最顶尖的水平,所以分数高热门当然是对的啦。
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又是一所高精尖,国防七子,开设的专业比较少,而且范围比较窄,但是人家就是行业类的顶尖啊,而且有一些类似实验班的东西,十分热门,这个牌子也对得起这个分数。
中国大学目睹之怪现状

中国大学目睹之怪现状大学在中国公众的认知中一直是一个社会智识、道德追求和创新能力的象征,而中国的大学在这方面的建树却并不如意。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大学在数量方面(如博士学位获得者和论文发表数)有了大跃进式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怪现状。
从人文社科领域而言,有些现象已经与社会的舆论风向的异化互为表里,其中涉及的就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管理模式的问题。
第一是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是指对“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怀疑和对代表“智性”的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的轻鄙以至敌视。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载《余英时文集》第2卷)。
目前,反智主义也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大学管理模式。
这首先突出地体现在用数量来管理学术的现象,即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衡量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准。
在某些学科领域(如法学)“核心期刊”又进一步被分为不同档次。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已成为大学评定职称、奖金收入、提高学术地位的最重要基准。
这是典型的反智主义,因为这是对学术研究和学者的蔑视。
反智主义在大学弥漫的结果,就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者有无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早已无人关注,而抄袭剽窃和弄虚作假通常都会得到单位的包庇(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仅停留在口号上)。
其次,在中国大学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另一特色标准是申请到多少课题及科研经费,其中又分为从国家重点课题到地方项目的各种档次。
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反智主义,因为除少数专业需要经费从事实地考察外,人文社科研究与课题经费无关。
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条件主要取决于学术自由和出版自由,同时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及档案文献。
但在中国,学术自由和出版自由仍没有得到完全的保障,大学内也几乎没人用科研项目经费购置外文图书资料(据了解这些科研经费本来可以用于大幅度提高大学教师基本工资,但只有少数申请人才能获取)。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中国大学乱象透视

分 配办公室 , 不是按照 实 际需要 , 不按学术 贡献 , 也 官阶大 , 问就大 , 房 一个 院长 , 公室能 比一个资深 办 教授大 上一倍 不止 , 至于校 长副校 长, 房间大得像篮
球场 , 进去空荡荡的 。 不用说 , 这样的事情 , 官场也是 如此 , 一点也不新鲜 。 是, 但 如果一栋大楼 , 中下部都
界关注 。
设世界一流大学的 口号在 国内已经很 正式 地
是官场也没有 。 但是 , 在人民大 学, 明德主楼 的正面 , 就是存在这样一部 电梯, , 不 官梯 。 在 中国这个地方 , 学应该是什么样子 , 实早 大 其
就不好 说了。学术 自由、 思想 自由的招牌 , 原本也没
挂在 门上 。 向衙 门方 向一滑 , 当然就会像官场。 而且 , 现在大 量的事实表明 , 现在 已经滑过 了头, 比官场还
记来客 的身份 。任 何人都可 以 自由地从 各个方 向进
出。
校舍和人数 , 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 的质量 。” 哈佛大 学老校 长科 南特 的这句箴 言,可 以用来检视我们 与
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但是 , 那里却 没有一 点儿乱象 , 反, 相 站在那 些 有 着上百年历史的建筑当 中,笔者只后悔 自己生性 愚钝, 未能有机会来此学 习。何谓世界一流大学 ?至 此 , 者似乎 有 了一 点感性认 识 : 笔 置身 其 中, 不可 会 遏止地产生一种渴望来这里求学的强烈冲动 。
中 国 : 学 的超 衙 门风 格 大
大学像衙 门, 相信身在其 中的人 , 只要 不怀有一 颗特别 的偏心 , 都会承认这个事实 。但是 , 向衙 门看
齐 的大 学 , 学衙 门风格 学久 了, 也有可 能赶超过 去 , 比衙 门还衙 门。比如说 , 大学里开会 发言, 即使是学 术性 的会议 , 得官大 的先说 , 也 然后才轮 到教授 , 至 于真正有研究做实 际实验 的小讲师 , 就得排到最后 。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大学有哪几所?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大学有哪几所?wangbingqing201805-18 16:13618赞踩第一名: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
第二名: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第一个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
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第三名: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位于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协会成员、21世纪大学协会成员,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全国重点大学。
第四名: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21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
中国高校十大垃圾专业

中国高校十大垃圾专业(来自小木虫)大学里的专业太多,但真正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专业却屈指可数。
现盘点目前大学十大垃圾专业。
1.生物工程。
国内甚至名校念到博士都没出路,除非是海龟,还能教书。
但目前是录取分数却高居前列。
每年有众多高分考生满怀希望进去,读完之后后悔莫及。
国内没有像样的生物公司,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很难。
2、法学。
全国范围的滥招生已经把这个专业彻底摧毁。
包括重点和名牌大学在内的本科基本难找工作。
除非一口气念到研究生加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通过。
通不过的人就只有被淘汰。
3、环境类专业。
环境类的工作岗位少得可怜,除非去考公务员。
4、市场营销。
几乎是理论性的知识,上课如同被忽悠,但出来做销售工作后未必能忽悠客户。
5、工商管理。
除非考到了MBA或者通过公务员考试,否则很难找到对口工作。
6、新闻系。
国内有名的骗人专业。
专业内容莫名其妙。
胡诌一些理论骗人,连中文都不如。
本科就业非常差,大多学生只能去挤公务员的独木桥。
印象中只有北外新闻系好一点,用英语授课,找工作也不错。
7、汉语言文学。
教育部公布就业第一差。
8、酒店管理。
酒店非常注重实操能力,读了四年本科的应届毕业生对酒店的了解未必比得上初中毕业就在酒店工作了四个月的服务员。
其实进入酒店工作并不需要高文凭,酒店更注重的是工作经验。
9、经济学。
大家以为这个专业是赚钱的,其实这个专业是搞理论的。
想做学者就准备考研吧,否则出来干其他行业。
10、哲学。
哪个企业需要哲学家?哲学专业学生的出路在哪里?考到博士默默无闻做学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者痛批内地名高校体制弊端称中国无真正大学
2006-07-15 03:24:03 来源: 信息时报网友评论 1538 条进入论坛
资料图:北大等名校的办学体制如今也受到质疑
7月4日,清华大学,许多北京考生在父母陪同下等待香港大学的面试。
(新京报) 时报综合报道随着香港高校进军内地招生市场和“北大清华沦为二流说”争论的深入探讨,抨击北大清华等内地高等学府的言论网上盛行,但发泄式的指责毕竟是义气用事,图一时口舌之快。
更为重要的是,在学者、博主等狂轰乱炸的背后,是他们对北大清华等著名高等学府大学精神流失与削弱的遗憾与惋惜,是想让他们明白“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让他们能够重新反思,寻回削弱流失的大学精神、缺失的人文情怀和干净的学术氛围……
国际竞争警醒名高校
其实,北大清华不是没有辉煌的历史,但不合理的教育模式、过多官僚习气等弊病已经把两所王牌高等学府“毁”得不轻,曾经拥有的光荣传统正在丧失,如今走在清华园内或未名湖畔,已经很难感受到昔日骄人傲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氛围。
北大清华等内地高等学府只所以口碑沦落,是因为自身没有创造出与国家投入相称的学术贡献,深陷市场化洪流的他们只想着如何要求政府不断投入,或理直气壮要求政策“倾斜”。
结果,政策倾斜惯坏著名高等学府里的“达官贵人”,他们不需要与其他院校的人公平竞争,依靠地利之便可以得到科研项目经费,把持学术圈大权!
庆幸的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名牌高校进军内地抢生源,实际上是打破北大清华等著名高等学府在生源竞争、学术科研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垄断。
而且,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如果那天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也进军中国拓展教育市场,现在的内地高等学府恐怕放在世界三流大学中,根本算不上佼佼者。
有人认为,在全球化竞争中,北大、清华等内地著名高等学府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如同很难逾越的火焰山,已经被抛到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中国没有真正的大学”
一个时代的大学学风从本质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兼容并蓄、学术自由”的气息已经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精神”的最核心内容。
在今年内地招生中,一向注重面对面考察学生的香港中文大学突然取消面试,理由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可能承担不起面试成本,面试会造成机会不平等,这种对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再次将北大、清华等内地高等学府人文关怀的缺失和呆滞的体制显现无疑。
中国大学远远偏离了大学正道是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中国内地的高等学府现在只是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地方,为了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在服务于社会的某一职业,谋求自己的生存。
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为时尚所左右,教授们的“科研”大多是急功近利地跟踪、模仿、复制甚至抄袭。
对此,学者张汝伦曾经对当前中国大学的境况痛心疾首:“60年前,人们因为国难深重,偌大的校园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才冲出书斋,今天的大学真的又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
桌,或已无需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吗?只要在大学校园里走一圈,不难得出答案:公司、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厅舞厅和酒楼,大学一概不缺,惟独缺乏它自己的理念。
”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也曾经发表博客文章,高喊“中国没有真正的一流大学,只有三流的大学”。
他说,中国只有传播知识的大学,没有创造知识的大学,人文精神环境大大地倒退,有不少知名教授包括经济学家忙着挣钱,根本没用心做学问,指导学生。
重塑新时代的大学精神
其实,真正的大学不是服务于社会特定目标的工具,而是社会整体前进的动力、向导和先锋。
真正的大学,决不只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传授和学习知识,对现有知识毕恭毕敬的学堂,而更是人们质疑、批判、否定、更新知识的自由殿堂。
但是,我们今天有无数的人喊“中国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他们却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大学,更不知道什么叫世界一流的大学?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华中理工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姚国华说,现代大学的问题是重建真正的大学,培植真正的学术,以公开透明的手段扼止沼泽化,优势重组;应该让学生在相互激励、碰撞、流动、综合、创新中溶解物欲与权欲,崇尚公开、自由的学术批评,建立民主、公正的业绩评估,更要摒弃“大学为什么服务”的短见,营建超越功利关系的文化象牙塔。
同时,教育目标应该从实用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到完整人格所需的综合文化素养,整顿教学体系,猛压必修课目,增加选修比例,扩大自由选择空间,由单纯的政治教育回归全面的人文教育,唤醒天之骄子的自主意识。
同时,河南信阳师院郭立场也在价值中国网发表博文,呼吁重塑新时代的大学精神。
他说,大学精神寓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之中,必须拥有绝对的理想主义色彩,具备超然的独立自主地位,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社会,实现真正的学术自由,完成独立地位的回归。
我国大学要想回到健康发展轨道,需要重新认识久违了的大学传统精神,重温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毫无疑问,重塑大学精神,以此为据彻底反省,是大学获得新的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网友酷评
IP:220.186.80.
教育道德的沦落,教育目的的缺失,国家教育体制的腐朽,导致中国大学教育没落。
北大、清华就是没落的代表,是假大空的伪劣工厂。
IP:124.116.43.
不单单是大学精神问题,这是一个由于社会导向而引起的问题。
现在整个社会急功近利、浮躁不安、金钱至上,学校岂能独善其身、与世隔绝。
真正安心作学问的老师能有几人,真正教书育人的师长能有几人?学生怎么办,谁教他们正确的方向、何言大学精神 IP:61.153.158.
一个人的精神怎么能归纳于学校呢?与自身是有很大关系,学校给的只是一部分,其余的必须靠自己去争取获得。
学校肯定有优势,先不管它怎么教,我们主要还是要看自己怎么去学,名牌大学它的名肯定有它自己的特色,我们应该相信它,自己争取学更多东西,等踏入社会时才会有更多更高的一些价值发现。
IP:218.18.79.
我觉得中国已经不能再找回什么大学精神,对于大学改革牵涉东西太多,拜金思想、国家体制不完善、企业对大学的看法,都是与教育改革有重要关系。
难道有人可以把所有东西一起改,没有可能。
也许等全国人民不再为钱什么都干的时候,中国教育会好起来。
IP:61.178.177.
说中国的大学唯利是图真的很赞同,如今的大学是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地方,而非学习之地;是达官贵人显示财富和权利的地方,是贫穷望而生畏的地方。
我真的很失望,为民而生的国度应该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