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章节测试题.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章节测试题.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章节测试题姓名: 班级: 成绩:一、单选题1.如图是工人将重160 N的物体匀速放下的过程,已知物体下降的距离为3 m,用时3 s,工人的拉力为50 N, 工人质量为50kg (物体未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设此时工人放绳的速度为vl,滑轮组的效率nl ;如果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滑轮的机械效率为U2,已知亿=¥3 (物体在水中仍匀速下降,动滑轮不会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 N/kg)设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物体所受的浮力为F浮,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F2.则()C.F2 =525 ND. F 浮=120 NA.vl=l m/sB.n1=62. 5%o2.位于万石植物园的钟鼓索道全长1000多米,乘客坐在上升的缆车里,能欣赏到厦门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世贸双子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双子塔”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双子塔”为参照物,缆车是静止的C.以乘客为参照物,缆车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双子塔”是向上运动的3. 一个物体在1分钟内运动了66米的路程,则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A. 1. lm/sB. 1. lkm/hC. 66m/sD. 66km/h4,在用斜面和正方体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长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5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第1页共6页如图所示,已知木块的边长是5cm,由图可估算该木块从位置A 到位置B 的过程中木块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5 .利用图象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图象描述正确的是()6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7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C. 16cm/sD. 19cm/sA.身高约为160dm C.步行速度约为lm/s B. 体重约为100ND.脉搏跳动约为60次/s水沸腾时温度--时间图象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定值电阻电流--电压图象电压一定电流-电阻图象C.全新的2B 铅笔长约18cm D.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1mm8 .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用时4s,平均速度为30m/s ;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物体在全程 中的平均速度为( )9 .请根据如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11.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 、B,其运动距离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 5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② t=0时刻,A 在0点,B 在距离0点5m 处③ 从第3s 开始vA>vB, 5s 末A 、B 相遇④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CA. 25 m/sB. 24 m/sC. 12. 5 m/sD. 50 m/sA. B. C. D. 甲船可能向右运动, 甲船一定向右运动, 甲船可能向右运动, 甲船一定向右运动, 乙船可能静止 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乙船可能向左运动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3: 4, 运动时间比为2: 1,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A. 3: 2B. 1: 3C. 4: 3D. 3: 1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填空题12,小李在一次体育考试中,50 m米跑的成绩是8.0 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m/s;在接力赛中,为了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检测卷(答案解析)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检测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B.考试用的碳素笔长度约为4dmC.让人感觉舒适而温暖的室内温度是23℃D.自行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72km/h2.“龟兔赛跑”是同学们熟悉的寓言故事。

如图所示,表示了寓言中的龟、兔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其中直线段表示乌龟,折线段表示兔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赛跑中,兔子共休息了50分钟B.乌龟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0.1m/minC.兔子最后冲刺阶段的速度为0.5m/sD.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5m/min3.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匀速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48km。

则他们的速度()A.小张最大B.小王最大C.小李最大D.三人一样大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1)(3)B.(2)(3)C.(1)(4)D.(2)(4)6.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路程长,物体速度大B.所用时间长,物体速度大C.所用时间短,物体速度大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7.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 0.8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D.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3×810km/s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东行驶,由两车的s-t图像(位置-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C.当经过时间t以后,两车相遇D.经过10s,甲乙相距150m9.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那么能否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表示运动的快慢?若能,数学表达式是什么?武汉军运会军事五项冠军,我国选手潘玉程在障碍赛跑中,全程500m用时2min,用此数学表达式计算出快慢应是多少?下列选项是分别关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A.能,tvs=,4.17s/m B.能,tvs=,0.24s/mC.不能,tvs=,4.17s/m D.不能,tvs=,0.24s/m10.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霜叶红于二月花B.孤帆一片日边来C.一江春水向东流D.一行白鹭上青天11.“还是从前那个追风少年”,如下图是10.23鲁能巴蜀中学初2022届举办的趣味运动会上老师们组队的毛毛虫赛跑,赛后张老师说比赛时自己在奔跑的“毛毛虫”中是静止的。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归纳和演绎式探究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顶点A 点由静止开始沿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自由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v 随时间t 均匀变化。

实验数据如下表: t /s 0 0.1 0.2 0.3 0.4 0.5 0.6 v (m·s -1)0.51.01.52.02.53.0(1)小球的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式为v =______;(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v-t 图象;______(3)如图丙所示,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1内通过的路程是s 1=v 1t 1,它可以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同样,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s 。

上述小球从顶点A 点由静止沿光滑斜面滑下,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s =______。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答案】25m/s t ⨯ 222.5m/s t ⨯【解析】 【分析】 【详解】(1)[1]设小球的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为v kt b =+由表格数据,将第二组和第三组数据代入关系式,可得0.5m/s=0.1s k b⨯+① 1m/s=0.2s k b⨯+②由①②解得25m/s k =,0b =则小球的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25m/s v t =⨯(2)[2]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然后连接起来,如图所示(3)[3]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s ,即如下图三角形ABC 的面积则12ABC S AB BC =⨯ 因为25m/s v t =⨯所以,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222115m/s 2.5m/s 22s vt t t t ==⨯⨯⨯=⨯ 即222.5m/s s t =⨯2.下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________.(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力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压,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________.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4)如图中,已知s 1=20 cm ,s 2=80 cm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m/s .【来源】2018-2019学年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习题巩固练习 【答案】为零 不变 A 320 【解析】 【分析】 【详解】(1)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放在中点时,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用时相等,所以时间差为零,即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零.(2)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则1212s s s s t v v v+=-= 因此s 1增大,△t 不变,液晶屏显示数值不变. (3)设甲与铜铃的距离为s 1,甲、乙相距为s 2.1212s s s s t v v v+=-=,增加压力时△t 变小,由于s 2不变,根据sv t=知,速度v 变大. (4)如题图中所示,显示的时间差为:21s s t v v=-, 所以(8020)cm320m /s 1.875msv -==.【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理解液晶屏显示数值是两接收器收到声音的时间差,利用好此差值,则题目可解.3.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3)小球在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来源】湖北洪湖市瞿家湾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12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0.1 EF C【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且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B到D,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BD间的距离为4.5cm0.5cm4cm0.04ms=-==;小球运动的时间20.2s0.4st=⨯=;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0.04m=0.1m/s0.4ssvt==;(3)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四图都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做加速运动的是C图.【点睛】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注意速度公式应用时,单位要统一,一般要统一为主单位再进行计算.4.如图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实验原理是________.(2)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和________.(3)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__(选填“延长”或“缩短”)小车的运动时间.(4)如图,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若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s=________m,运动时间t=________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m/s.把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间位置,如图所示,距离车头为30cm,再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所用时间如停表所示.由数据可知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v=________m/s.(5)某同学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斜面上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在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小东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①测量斜面顶端A点到斜面底端B点之间的距离记为s②让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测出时间t③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s/t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真实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如果测出小车长为L,那么平均速度的表达式应该是________.【来源】吉林省长春外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一次)【答案】v=st刻度尺停表小延长0.650.120.15大路程的测量结果偏大v=S L t -【解析】【分析】【详解】(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svt=;(2)根据实验原理,在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距离,用秒表测时间,所用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和停表;(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运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了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目的是延长小车的运动时间.(4)由图可知,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60cm 0.6m s ==,运动时间5s t =,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0.6m 0.12m/s 5ss v t ===;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用的时间:25s 3s=2s t =-,路程260cm30cm=0.3m 22s s ===, 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220.3m0.15m/s 2ss v t ===; (5)由图可知,测量的路程等于小车运动路程加上了车长,即路程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sv t=知,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真实的平均速度偏大;如果测出小车长为L ,那么小车通过的路程等于距离s 减去一个小车的长,即小车运动的距离为's s L =-,则小车的速度为;s Lv t-=.5.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 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典型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典型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P Q是同一直线的两点,甲、乙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 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

两车先后到达Q点,时间差为12秒()A.甲比乙先到达Q点,PQ两点间距离12=米=米B.甲比乙先到达Q点,PQ两点间距离18C.乙比甲先到达Q点,PQ两点间距离12=米=米D.乙比甲先到达Q点,PQ两点间距离18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

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球做变速运动D.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4:53.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4:9B.9:4C.1:1D.2:34.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匀速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48km。

则他们的速度()A.小张最大B.小王最大C.小李最大D.三人一样大5.如图所示,是金秋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阅兵现场。

女民兵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步伐整齐,走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外国网友惊叹堪比“复制粘贴”。

对于女兵运动情况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于天安门城楼,女兵们是静止的B.相对于脚下的地面,女兵们是静止的C.相对于身边的同伴,女兵们是运动的D.相对于手中的步枪,女兵们是静止的6.小军在操场。

上测量了一位同学沿直线骑车的路程和时间,获得如下图数据,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车的运动先快后慢B.车的运动先慢后快C.车的运动先变慢后变快D.车的运动快慢始终不变7.如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 t 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8.夜里,在海洋的同一条航线上,甲、乙两船分别以5m/s和10m/s的速度相向面行。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八年级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八年级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简单运动测试题(含答案)第三章物体的简单运动本章测试卷一、理解与应用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水B.桥C.人D.地面2.如图测3-1所示是频闪照相每隔 s拍摄下来的棒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置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棒球自左向右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减速直线运动B.若棒球自右向左运动,照片显示了棒球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C.若棒球运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棒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棒球运动到某点时,棒球所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棒球将变为静止图测3-1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7.一摄影师用照相机对一辆运动的汽车连续进行两次拍照,拍照时间间隔为2s,先后拍的照片如图测3-3A、B所示,已知汽车长是5m,那么根据以上条件( )图测3-3A.能算出这2s内车的平均速度,但不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B.不能算出这2s内车的平均速度,但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C.不能算出这2s内车的平均速度,也不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D.既能算出这2s内车的平均速度,又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8.我们利用一部每秒打点50次的纸带打点计时器记录一个皮球下坠的情况如图测3-4,纸带上的记录如下.则皮球下落至地面的平均速度多大( )图测3-4A.0.5 m/sB.0.58 m/sC.0.7 m/sD.0.8 m/s9.图测3-5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在他们保持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图测3-510.请将下列物体按速度从大到小排列:①列车:100km/h ②光速:3108m/s③人步行:1.1m/s ④汽车:30m/s⑤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7900m/s ⑥自行车:20 km/h⑦短跑运动员冲刺速度:9m/s11.图测3-6甲为用摄像机记录运动员赛跑的情景,图测3-6乙为记录的画面(1s记录 30帧画面).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的,因为 ;墙是的,因为 .图测3-612.图测3-7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图测3-713.小明在商场的自动扶梯上做如下实验:在扶梯运行时,他站在扶梯上不动,经过2min从一楼上到二楼;在扶梯不动时,他沿扶梯快速向上行走,经过1min从一楼上到二楼.在此基础上,他通过计算得到两项结果:(1)在扶梯运行时,他同时沿扶梯向上行走,从一楼上到二楼所用的时间是 min;(2)在扶梯向上运行时,他从二楼沿扶梯以不变的速度向下行走,走到一楼时所用的时间是 min.14.甲、乙两木块向右运动,图测3-8是每隔0.2s拍摄的甲、乙运动情况的闪光照片,由照片可以判定,甲、乙两木块.运动速度相同的时刻可能在 .图测3-815.(山东临沂市中考题)某种汽车上的里程表和速度表,是用安装在前轮上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车轮转动,拨动齿轮转动,再通过特定方式的传动装置和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在计数器上记录里程,在速度表上指示时速.当轮胎用久了,有了明显的摩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这样,里程表上所计的里程数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若用这种车辆从临沂匀速行驶到济南,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所估算的时间实际行驶时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扬州市中考题)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的.17.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到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到甲保持静止不动,丙看到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对于地面各做何运动?18.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北京至乌鲁木齐的列车全线提速.提速前列车平均速度约58 km/h,提速后全程平均速度达78km/h,提速前全程运行时间为65h,提速后全程运行时间为多少?京乌线全长约多少?19.某地区道路如图测3-9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5m/s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ls,接着沿BC以6m/s速度逃亡.在歹徒经过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同学发现并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捕共经历多少时间,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多大图测3-9二、探究与体验20.观察图测3-10中的房子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图测3-1021.下表是飞机在起动过程中各时刻的速度(从飞机起动一段时间开始记时).时间/s 0 5 10 15 20 25速度/ms-1 10 25 40 55 70 85分析上表:(1)飞机速度变化特点是: ;(2)飞机速度变化随时间变化规律是: .22.(昆明市中考题)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浩提出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为此他选择质量大小不同但光洁程度相同的四个玻璃小球,先后让这四个小球由静止开始,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实验测得四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所经历的时间如下表所示:小球序号质量/g 时间/s1 10 3.152 15 3.153 18 3.154 25 3.15(1)小浩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对小球在斜面上滚动时间的影响;(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得到的结论是 .23.课间休息时,小华对小刚说:我的手指沿课桌面上的一条直线运动,你有什么方法判断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桌面上慢慢地移动.小刚看了小华手指的运动,想了一下说:我不仅可以判断你是否做匀速运动.还可以测出你手指运动速度的大小,不过你必须满足我一个条件:你的手指要捏住一条纸带.于是,小华用手捏着一条纸带在桌面上按照自己的设想快慢运动.此时,只见小刚拿着一只墨水笔,眼睛盯着墙上的时钟的秒针,用水笔的笔尖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按秒针的节奏一下一下地点着纸带.在拖动的纸带上留下了如图3-11的痕迹.图测3-11(1)请你帮小刚回答:小华手指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如果不是,什么时候速度最大?什么时候速度最小?(2)如果小刚每隔1s在纸带上做一个记号,你实际测一下纸带的有关数据,算出从开始运动(纸带的左端)后第4s到第8s之间,小华手指运动的速度多大?三、调查与实践24.(玉林市中考题)近年来,玉林市区与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图测3-12(1)如图测3-12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 100m处以72 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 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25.暑假就要到了,北京光华小学的王强同学准备乘火车到住在济南的奶奶家去.王强想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的风光.这里有一张列车时刻表,王强看不懂,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佳的车次,并计算这次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的平均速度.车次 2539 K51 T13 T35自北京起(km) 始发终到北京北京北京北京17:11 22:20 20:00 13:30青岛日照上海济南6:53 11:52 10:00 18:000 北京 17:11 22:20 20:00 13:30376 德州 22:3249 2:3136497 济南 0:2842 4:0212 0:3139 18:00653 兖州青岛6:53 6:09211463 上海日照11:52 10:00四、阅读与思考26.相等还是不相等?汽艇在平静的水面上行驶.汽艇的速度如果不变,若从东岸出发,驶到西岸再回到东岸,往返所用的时间相等吗?很显然,当然相等.如果汽艇在河里行驶,从上游驶到下游,从下游驶回原地,所用的时间一样吗?你也能立即回答,不等,顺流而下用的时间少,逆流而上用的时间长.那么,如果汽艇在水库里往返行驶一次,在河里往返行驶一次,两次行驶的速度相同,驶过的距离也相等,两次所用时间一样吗?这就要认真地思考一下了.一位同学想想说:一样.在河里行驶顺水和逆水所用时间虽不同,但是一慢一快相互抵消,就等于在水库中往返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你同意他的分析吗?五、想像与创新27.用一个空瓶子,灌满水以后倒立过来,让水流出去.反复做几次,水流完的时间是一定的,如图测13-13.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制作水钟.(1)为了让水钟的水滴滴得更快一些或更慢一些,你做了哪些事情?(2)你是怎么知道你制作的水钟每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基本上是一样的?(3)如果重新做这个活动的话,你会对你制作的水钟做哪些改进?图测3-13 这瓶水流完的时间总是一定的本章成长记录关于《物质的简单运动》我还想提的问题 .我最满意的一次探究是: .通过本章学习我最大的收获: .关于《物质的简单运动》我还想知道: .参考答案1.A2.C3.B4.A5.B6.D7.D8.B9.相对静止10.②⑤④①⑦⑥③11.运动;运动员与地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静止;墙与地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12.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远速度大;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之速度大;单位时间所通过的路程13.(1)0.67;(2)214.第3点到第4点之间15.大于;小于16.相对性;舟17.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乙乘坐的飞机与甲具有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丙乘坐的飞机可能匀速下降,可能静止,可能匀速上升,但速度小于乙乘坐的飞机18.48 h 20min. 3770km19.歹徒从被发现至被捕的时间t= +t0+ = +1s+ =10s,sAC= =50m,v= = =5m/s20.乙车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甲车的运动有三种可能:①静止;②向右运动;③向左运动,且车速小于风速21.(1)随时间逐渐变大 (2)v=10+3t22.(1)小球的质量 (2)小球在斜面上滚下的时间跟小球的质量无关23.(1)不是匀速运动两点间隔越大说明手指运动速度越大,两点间隔越小说明手指运动速度越小.第6、7点之后速度最大,12、13间速度最小 (3)用刻度尺量出第5个点至第9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4s24.(1)已知乙车=72km/h=20m/s 汽车到达岔路口的时间t= = =5s 人完全通过岔路口的时间t= = =10s 因tt人以正常步行不能在汽车到达岔路口时完全通过 (2)在岔路口横穿马路不能抢时间;汽车在交岔路口应限速行驶;设置人行车行指示灯等25. T35次列车; = = =110.4km/h26.不同意,静水中,往返时间t= ,流水中,顺水时间t1= ,逆水而上的时间t2= ,t1+t2= + = t,即在静水中所用的时间比流水中所用时间短27.(1)改变空瓶子孔径的大小,可以使水滴滴得更快一些或更慢一些 (2)水流完的时间是一定的,瓶子中装的水量是相同的 (3)略查字典物理网初二语文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一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l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1)”;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2)”.你同意________同学的方案.(2)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请你为他填上.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1020304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510____20(3)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图(3)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象.(____)(4)气泡在10cm到40cm区间的速度是________m/s.(5)从图象可以看出,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___(正/反)比.【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苏州田家炳实验中学初二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答案】(1)乙(2)15如图所示(4)0.02( 5 )正【解析】试题分析:(1)玻璃管刚翻转后,水流不稳定,会影响气泡的运动,应选用乙同学的方案;(2)从表格中可知,气泡的运动形式为匀速直线运动,每10cm运动时间是5s,所以,运动30cm需要15s;(3)用描点法绘图,注意时间刻度的安排;(4)v=s/t=(40cm-10cm)/(20s-5s)=2cm/s=0.02m/s;(5)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也在增加,并且两者的比值始终相等,也就是说,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图像2.(题文)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cm/s.(2)物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cm【来源】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期末复习题【答案】20变速②③144【解析】解:(1)由实验数据可知,物块在5s内通过的路程s=100cm,所以它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高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s—t图象如乙所示,由图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_s;(2)根据图乙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3)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乙中未画出),则该小球到达E点时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0.5 0.6 1.6【解析】【详解】[1]由图乙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0.5s;[2]由速度公式svt=得到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BCBC0.4m0.1m0.3m=0.6m/s0.5s0.5ssvt-===;[3]由图乙知OB段即0s到0.5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OBOBOB0.1m=0.2m/s0.5ssvt==CD段小球即1s到1.5s内的平均速度为:CDCDCD0.9m0.4m=1m/s0.5ssvt-==又由第一问知道小球0.5s到1s内的速度为0.6m/s可得1.5s到2s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1.4m/s,所以1.5s到2s内小球的运动路程为:1.4m/s0.5s0.7ms vt==⨯=所以该小球到达E点时通过的路程为0.9m0.7m 1.6m+=。

2.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1)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是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下表是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照片中纸锥的直径D/cm 照片中A到G的距离l/cm(a)________(b)________纸锥的平均速度 v/(m·s-1)0.50 8.40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来源】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加速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s/cm 纸锥下落的时间t/s 0.896【解析】【详解】(1)[1][2]图中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一共曝光2次,两次的间隔时间相同,但是下落的间距越来越大,即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做加速运动;(2)[3][4]小明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照片中纸锥的直径和纸锥的实际直径,再测出照片中纸锥下落的距离,利用照片中纸锥直径与纸锥实际直径的比值等于照片中纸锥下落距离与纸锥下落实际距离的比值来得到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最后利用速度公式可得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所以还需要在(a)、(b)分别补上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s/cm和纸锥下落的时间t/s[5]纸锥的实际直径为d=8.0cm=0.08m;照片中纸锥的直径为D=0.50cm=0.0050m,照片中纸锥从A下落到G的距离为l=8.40cm=0.084m,假设纸锥下落的实际距离为s ,根据(2)所分析则有D l d s=, 代入数据0.0050.0840.08m m m s= 解得s =1.344m ,从A 下落到G ,一共曝光6次,则纸锥从A 下落到G 的平均速度为1.344m 0.896m/s 60.25ss v t ===⨯。

(必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检测(含答案解析)(3)

(必考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检测(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

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A.24m/s B.25m/s C.26m/s D.无法判断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t可知,()A.物体运动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快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快C.速度计算公式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来比较运动快慢D.速度计算公式是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来比较运动快慢3.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大约是()A.90s B.90h C.90ms D.90min4.绍基学校校园内主干道上有图所示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A.发出声音要求在5分贝以下B.限速5m/sC.限速5m/min D.限速5km/h5.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 0.8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D.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3×810km/s6.小方同学利用两玩具小车研究水平面上的直线运动,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甲的速度为6m/sB.前3s内小车甲做加速直线运动C.小车乙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D.2s时乙图线没有对应整数坐标值,因此小车乙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不能求解的7.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是3:1,其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是()A.1:2B.2:1C.9:2D.2:98.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

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D.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9.“还是从前那个追风少年”,如下图是10.23鲁能巴蜀中学初2022届举办的趣味运动会上老师们组队的毛毛虫赛跑,赛后张老师说比赛时自己在奔跑的“毛毛虫”中是静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库独家】 物体的运动 测试与评价
一、选择题
1.你身体上最接近15mm 长度的是( )
A .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 .拇指的长度
C .头发丝的直径
D .肩膀的宽度
2.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5.37 cm ,他用的测量工具是( )
A .能准确到1mm 的刻度尺
B .能准确到0.1mm 的游标卡尺
C .能准确到0.01mm 的螺旋测微器
D .不能判定用的是什么测量仪器
3.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 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A .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 .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
4.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 .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 。

D .以上都不可取
5.世界著名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在5s 内跑了50m 的路程,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 ,汽车的
行驶速度是54km/h ,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运动员、羚羊、汽车
B.运动员、汽车、羚羊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汽车、羚羊、运动员
6.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第1s 运动了10m 的路程,第2s 、第3s 所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那么
该物体在3s 内的运动 (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曲线运动
D.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7.
请根据如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8.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
俱东”.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 ) 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B .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C.云本来就不动
D.云向西运动
二、填空题
9.请你将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
A.太阳的直径为7×1011cm
B.原子核的半径为2×10-15m
C.人高度为1.7×103mm
D.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km
E.万里长城全长为6.7×1012μm
F.课桌长为1m
10.用激光给零件打孔,小孔直径为1.9μm
,而病毒直径大约为1.9×10-7m ,则零件上小孔
的直径 病毒直径(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第7题 第3题
40 南京8km
11. 如图所示的两个交通标志牌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南京最快要______h.
12.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线长137km,一列火车约用1.5h从北京到达天津。

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km/h,合___________m/s。

13.小明和小李两个同学在研究水玻璃管中的气泡的运动规律时,画出了气泡运动的s-t图像,哪个同学记录的气泡运动的速度快?________
14.一辆小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司机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为13:20,到了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表,时间为14:00,则小汽车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km/h。

三、实验与探究题
15.请设计一个合理可行
....的方案测量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请说明你用到的主要器材、方法、原理等,也可以画图说明你的测量过程。

16.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
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
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
d.用L/n 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应分别改为;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

17.如图所示的装置,当小车通过第一个光源和光电传感器中间时,光电传感器接受不到光源发出的光线,光电计时器开始计时,当小车通过第二个光源和光电传感器的中间时,光电计时器计时结束,光电计时器上显示的是汽车通过两个光源之间的时间,请同学你运用光电传感器,设计出测量汽车行驶速度的实验方案。

要求写明:①需要添加的器材;②测量过程
中的主要步骤和物理量;③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汽车的速度v
第13题
第16题
四、计算题
18..南京长江大桥下层的铁路桥全长6 772m,一列长288m的列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铁路桥要用多长时间?
19.在实施城市拆迁工程时,为了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常采用定向爆破的方式。

若某次拆迁一高层建筑时,采用的爆破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人跑步的速度是5m/s。

若人点燃导火索后需要离爆破点400m才安全,爆破人员选用了长度为70cm的导火索进行定向爆破,该爆破手能否安全撤离到安全地带?
参考答案
1.A
2.A
3.C
4.C
5.D
6.B
7.A
8.AEDCFB 9.小于 10.限速40km/h,此地距南京还有8km。

11. 91.3 25.4 12.小明 13.小明 14.120
15.提示:可以利用升旗时升旗的速度乘以旗子升到杆顶所用的时间.
16.(1)a d 量出书中除封面外内芯的厚度,记录为L 用2L/n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为d.
(2)bacd
17.(1)需要添加刻度尺
(2)用刻度尺测出两个光电传感器间的距离s;用光电计时器记录下第一个光电传感器开始计时到第二个传感器结束记时的时间为t
(3)汽车的速度为v=s/t
18. 706s 19.可以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