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练习答案
第2章国际金融 练习答案

2.比较各种调节BOP失衡的政策手段的优势与不足。
(一)外汇政策 1、外汇缓冲政策 外汇缓冲政策是指一国运用所持有的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主要 是黄金和外汇,作为外汇稳定或平准基金,来抵消市场超额外汇供给 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它是解决一次性或季节性、临时 性国际收支不平衡简便而有利的政策措施。 BOP逆差(本币有贬值趋 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卖外汇---外汇供给增加----维持汇率稳定。 但是动用国际储备,实施外汇缓冲政策不能用于解决持续性的长期国 际收支逆差。 2、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国际收支 出现逆差----货币贬值---增加出口----改善国际收支。 汇率调整政策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比较而言,对国际收支的 调节无论是表现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或是储备项目上都更为直接、 更为迅速。 同时,汇率调整对一国经济发展也会带来多方面的副作 用。比如说,贬值容易给一国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它还可能导致其它 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从而不利于国际关系的发展等等。因此,一般 只有当财政、货币政策不能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时,才使用汇率手段。
二、判断分析题
1.一国的“储备资产项目”中数字为“+50亿美元”,表明该国的 储备增加了50亿美元。(×)
分析:储备资产国际收支相关联的国际投资头寸表示某一时期一国的对外资 产和负债情况.(×)
分析:国际投资头寸是存量概念,反映某一时点一国对外资产和负 债情况。
借:货物进口 100万美元 贷:直接投资 100万美元
3.甲国居民到D国旅游,花掉其10万美元的存款该笔费用从该国 居民的国外存款帐户扣除。
借:服务进口 10万美元 贷:其他投资 10万美元
4.甲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40万美元向E国提供无偿援助,另提供 相当于60万美元的药品援助。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SNA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变量实际变量净出口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绿色GDP2.试述六大经济总量包括哪些项目?各个经济量之间有何关系?4.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哪几种?5.简述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以及四部门经济具体如何循环的?6.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GNP、NNP、NI、PI和PDI这六个经济总量中那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7.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8.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9.经济国民经济核算时要遵循社么样的平衡原则。
10.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例介绍SNA的基本内容。
11.试用收入法说明GDP的构成。
11.如何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产出等于支出两个等式?12.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0亿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8200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400亿美元,消费是7600亿美元,贸易赤字是200亿美元。
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13.假定某国各项经济指标如下:消费支出:3000亿;总投资:2000亿;政府支出:900亿;进口:300亿;出口:150亿;工资:4200亿;间接税未知;利息:200亿,租金:250亿;利润:400亿;折旧:100亿;非企业收入:400亿‘根据所给资料进行:(1)用支出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总值;(2)该国间接税为多少?(3)该国国内生产净值为多少?1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其中B买A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出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GDP为多少;(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1.名词解释(1)SNA: 即国民账户体系。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A )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A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A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B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D)观点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 B )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C)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B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D )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B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D)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 B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B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B)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D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C )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D)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B )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C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D)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 C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D)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C)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D)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第2章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1、在下列有关CPU(中央处理器)与Pentium微处理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D__。
A. CPU除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以外,一般还包含若干个寄存器B. CPU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CPU的指令系统C. Pentium系列处理器在其发展过程中,其指令系统越来越丰富D. Pentium处理器与Power PC处理器虽然产自不同的厂商,但其指令系统相互兼容2、在下列关于指令和指令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指令是构成程序的基本单元,它用来规定计算机执行什么操作B.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操作数的个数由操作码决定C.Intel 公司Pentium 系列的各种微处理器,其指令完全不同D.Pentium 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包含数以百计的不同指令3、在下列有关CPU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CPU 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B.CPU 的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不同类型CPU 的指令系统通常有所不同C.为了加快运算速度,CPU 中可包含多个算术逻辑部件(ALU )D.目前PC 机所用的CPU 芯片均为Intel 公司的产品4、根据存储器芯片的功能及物理特性,目前通常用作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的是A 。
A.SRAMB.DRAMC.SDRAMD. Flash ROM5、I/O 接口指的是计算机中用于连接I/O 设备的各种插头/ 插座,以及响应的通信规程和电器特性。
在目前的PC 机中,IDE 接口主要用于 C 与主机的连接。
A. 键盘B. 显示器C. 硬盘D. 打印机6、根据存储器芯片的功能及物理特性,目前用作优盘存储器芯片的是_D__。
A.SRAMB.DRAMC.SDRAMD. Flash ROM7、I/O接口指的是计算机中用于连接I/O设备的各种插头/插座,以及相应的通信规程以及电气特性。
在下列相关I/O总线与I/O接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D__。
A. PC机系统总线一般分为处理器总线和主板总线B. PCI总线属于I/O总线C. PC机的I/O接口可分为独占式和总线式D. USB是以并行方式工作的I/O接口8、在下列关于BIOS 及CMOS 存储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会计基础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题目答案结合版] 字体: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是()。
A.主营业务成本B.生产成本C.制造费用D.其他应收款2、()不是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A.实用性原则B.相关性原则C.权责发生制原则D.合法性原则3、“预付账款”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属于()类科目。
A.资产B.负债C.所有者权益D.成本4、下列会计科目中,不属于资产类的是()。
A.应收账款B.累计折旧C.预收账款D.预付账款5、总分类会计科目一般按()进行设置。
A.企业管理的需要B.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C.会计核算的需要D.经济业务的种类不同6、关于会计科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的规定B.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C.企业不可以自行设置会计科目D.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7、在下列项目中,与“制造费用”属于同一类科目的是()。
A.固定资产B.其他业务成本C.生产成本D.主营业务成本8、“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属于()类科目。
A.成本B.资产C.损益D.所有者权益9、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这一点符合()原则。
A.实用性B.合法性C.谨慎性D.相关性10、下列不属于会计科目设置原则的是()。
A.相关性B.实用性C.科学性D.合法性11、下列不属于企业资产类科目的是()。
A.预付账款B.坏账准备C.累计折旧D.预收账款12、下列属于负债类科目的是()。
A.预付账款B.应交税费C.长期股权投资D.实收资本13、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
A.实收资本B.资本公积C.盈余公积D.未分配利润14、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企业损益类的是()。
A.盈余公积B.固定资产C.制造费用D.财务费用15、下列不属于总账科目的是()。
A.固定资产B.应交税费C.应交增值税D.预付账款16、会计科目是对()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第二章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体现农民愿望的纲领是(C )A.《原道醒世训》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天京田亩制度》2.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D )A.《太平天国施政纲要》B.《国库制度》C.《金库制度》D.《资政新篇》3. 洋务派兴办的最大的兵工厂是(C )A.金陵机器局B.福州船政学堂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D.汉阳枪炮厂4.康有为1895 年在京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向光绪皇帝上书的事件是(A )A.“公车上书”B.“百日维新”C.“公车载书”D.“明定国是”5.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C.中西结合D.全盘西化6.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B )。
A.洋务派与守旧派的争论B.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之争7.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由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是( D )。
A.金田起义B.北伐失败C.永安建制D.天京事变8.( D )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A.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B. 公车上书C. “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D.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9. 戊戌变法的性质是(B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C.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D.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10.太平天国之所以是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因为( C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二、多项选择题1.天平天国的领导们希望《天朝田亩制度》实现的理想社会是(ABC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B.“有衣同穿,有钱同使”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D.“禁朋党之弊,设立新闻官”2.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ABD )A.奕诉B.曾国藩C.慈禧太后D.张之洞3.洋务运动举办的著名的水师有(ABCD )A.福建水师B.广东水师C.南洋水师D.北洋水师4.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著有(A BCD )A.《孔子改制考》B.《新学伪经考》C.《仁学》D.《变法通议》5.“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完整版)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运动和力【例题精讲】例2-1 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由一轻弹簧相连接,再用一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将绳子剪断的瞬间,球1和球2的加速度分别为 A. a 1=g,a 2=g B. a 1=0,a 2=gC. a 1=g,a 2=0D. a 1=2g,a 2=0 [ D ] 例2-2质量为m 的物体自空中落下,它除受重力外,还受到一个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阻力的作用,比例系数为k ,k 为正值常量。
该下落物体的收尾速度(即最后物体作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将是A.k mg B. kg2 C. gk D. gk [ A ]例2-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A 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连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开始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g sinθ (B) g cos θ (C) g cot θ(D) g tan θ[ C ] 例2-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 质点作圆周运动时受到的作用力中,指向圆心的力便是向心力,不指向圆心的力不是向心力。
(2) 质点作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
【答】 (1) 不正确。
向心力是质点所受合外力在法向方向的分量。
质点受到的作用力中,只要法向分量不为零,它对向心力就有贡献,不管它指向圆心还是不指向圆心,但它可能只提供向心力的一部分。
即使某个力指向圆心,也不能说它就是向心力,这要看是否还有其它力的法向分量。
(2) 不正确。
作圆周运动的质点,所受合外力有两个分量,一个是指向圆心的法向分量,另一个是切向分量,只要质点不作匀速率圆周运动,它的切向分量就不为零,所受合外力就不指向圆心。
例2-5 如图所示,用一斜向上的力F (与水平成30°角),将一重为G 的木块压靠在竖直壁面上,如果不论用怎样大的力F ,都不能使木块向上滑动,则说明木块与壁面间的静摩擦系数μ的大小为 A. 21≥μ B. 31≥μ C. 3≥μ D. 32≥μ [ B ]例2-6 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水平射入沙土中,设子弹所受阻力与速度反向,大小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忽略子弹的重力,求:(1)子弹射入沙土后,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式;(2)子弹进入沙土的最大深度。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二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名词解释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二、单项选择题1.创造先进生产力的主体是( A )A.人民群众B.劳动资料C.生产资料D.科学技术2.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C )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生产资料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生产工具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D.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工具、生产资料3.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D )A.主要的文化活动B.改造经济体制的过程C.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D.最基本的实践活动4.生产资料包括( C )A.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5.生产力状况包括( C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B.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力水平C.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D.生产力变化和生产力发展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 A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影响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7.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B )A.生产要素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生产过程8.社会生产方式是(D )A.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B.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总和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9.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是( A )A.劳动工具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科学技术10.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 D )A.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B.产品分配形式C.人们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相互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1.要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必须是( A )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B.劳动者与生产工具相结合C.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结合D.科学技术与生产资料相结合12.人类社会进行生产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C )A.人的劳动、资本和生产资料B.资本、劳动力和土地C.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科学技术13.社会生产方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取决于( C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4.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C )A.劳动者B.生产工具C.生产力D.阶级斗争三、多项选择题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BCE )A.劳动方式B.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资料D.科学技术E.劳动对象2.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ACDE )A.直接生产过程上人们的结成的相互关系B.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C.人们之间的分配关系D.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E.人们之间的消费关系3.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ABCD )A.生产决定分配的对象B.生产决定分配的水平和结构C.生产的方式决定分配的方式D.生产的性质决定分配的性质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ACE )A.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B.生产关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C.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D.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E.社会生产的变化和发展,总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5.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三者的关系主要有(ABCD )A.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B.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E.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6.劳动对象(ADE )A.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B.包括一切未经人们劳动加工的物品C.包括一切经过人们劳动加工的产品D.形成产品的实体E.有自然界直接提供的自然资源和经过人们劳动加工后提供的产品两类7.物质资料生产(ABDE )A.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C.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D.需要具备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简单要素E.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的关系两个方面8.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ABCD )A.消费使得产品的使用价值最后得以实现B.消费为生产创造出动力C.消费保持劳动再生产D.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E.消费方式决定着生产方式四、填空题1.在劳动过程的三个要素中,__劳动者___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基础会计单项实训题
练习一
(1)实训目的: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2)实训资料:康达公司2002年6月份发生了下列经济业务:
①收到外商投资计80 000元存入银行。
②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期限6个月)5 000元。
③将现金3 000元存入银行。
④向银行借款(期限9个月)2 000元,偿还前欠振华工厂购料款。
⑤以银行存款购入甲材料计1 000元。
⑥以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2 000元。
⑦出售产品获得收入25 000元,货款存入银行存款户。
⑧投资者投入新设备1台,价值20 000元。
(3)实训要求:
①分析上列各项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何种项目发生增减变动及其数额,证明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后,不会破坏会计方程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平衡关系。
因此,118000=-7000+100000+25000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练习二
目的:熟悉与掌握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资料:
中星公司有下列项目:
现金银行存款实收资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
短期借款材料产成品购货运费预付保险费服务收入盈余公积预收货款管理费用利息收入
未分配利润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应付福利费所得税
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入销售成本
要求:
根据上列资料,分别列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项目。
练习三
目的:练习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并掌卧榻们之间的关系。
资料:
某企业月末各项目余额如下:
1.银行里的存款120 000元;
2.投资者投入资本7 000 000元;
3.向银行借入二年期的借款600 000元;
4.出纳处存放现金1 500元;
5.向银行借入半年期的借款500 000元;
6.仓库里存放的原材料519 000元;
7.应付外单位货款80 000元;
8.机器设备价值2 500 000元;
9.房屋及建筑物价值420 000元;
10.仓库里存放的产成品194 000元;
11.应收外单位货款100 000元;
12.以前年度尚未分配的利润750 000元;
13.正在加工中的产品75 500元;
14.对外长期投资5 000 000元。
要求:
1.判断上列资料中各项目的类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并将各项目金额填入下表。
由于8930000=1180000+7750000
因此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练习四
目的:练习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资料:
假设某企业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如下表所示:
要求:
根据上表回答:
1.表中应填的数据为:
A、 60000 B、 61000 C、3750000
2.计算该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总额(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材料)=1000+27000+35000+52000=115000 3.计算该企业的负债总额。
负债总额(以上全部)=10000+32000+9000+61000+240000+23000=112000
4.计算该企业的净资产总额。
净资产总额=资产-负债=375000-112000=263000
练习五
目的:练习与掌握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资料:
星海公司1998年7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资产总计375 000元,•负债总计112 000元,该公司1996年8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⑴用银行存款购入全新机器一台,价值30 000元。
⑵投资者投入原材料,价值10 000元。
⑶以银行存款偿还所欠供应单位账款5 000元。
⑷收到购货单位所欠账款8 000元,收存银行。
⑸将一笔长期负债50 000元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
⑹按规定将20 000元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金。
要求:
1.根据8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分析说明引起会计要素情况的影响。
2.计算8月份末星海公司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