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一、仪器分析概述1. 仪器分析的定义和作用仪器分析是指利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化学成分、结构、性质、质量和数量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以求解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问题。
仪器分析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分析结果准确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等领域。
2. 仪器分析的发展历史仪器分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平和显微镜等基本仪器,随着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涌现出了各种复杂的分析仪器,包括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等。
仪器分析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于物质分析的需求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3.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根据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原理和方法,仪器分析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光谱分析、热分析、电化学分析等,而化学方法则包括非分散能谱、质谱分析、光谱法等。
二、基本仪器分析方法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散射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其中,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
2. 热分析热分析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热分析方法有热重分析、差热分析、热膨胀分析等。
3.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极谱法、电导率法等。
4.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物质的质谱特征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包括质谱仪分析、飞行时间质谱等。
5. 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常用于确定有机分子结构及氢、氮、氧、氟、磷、硫等元素的位置。
三、常见的分析仪器1. 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结构分析仪器,主要用于有机分子、聚合物、无机物、生物分子等的结构分析。
2. 质谱仪质谱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仪器,主要用于快速、准确地判断化合物的结构、精确地测定分子的质量、元素组成和同位素丰度。
2024年仪器分析与总结范文(2篇)

2024年仪器分析与总结范文一、引言仪器分析是一门应用化学的基础科学,通过测量和分析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从而得出相关的信息和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仪器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____年,我国的仪器分析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突破和进展,本文将对这些突破和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改进____年,我国在仪器分析方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首先,传统的仪器分析方法在原理和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其次,新型的仪器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质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
这些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等特点,可以对复杂的样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此外,光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等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这些仪器分析方法的改进与应用,大大推动了我国的科技发展和实验室研究。
三、仪器分析技术的创新____年,仪器分析技术在我国也取得了显著的创新。
首先,微型化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
微型化仪器设备具有小体积、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等特点,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例如,微型质谱仪和微型色谱仪等设备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智能化仪器设备的研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智能化仪器设备具有数据处理、自动控制等功能,可以实现快速、准确、自动化的分析操作。
这些技术的创新使得仪器分析科学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四、仪器分析应用的拓展____年,仪器分析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首先,在食品安全领域,仪器分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仪器分析,可以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其次,在环境监测领域,仪器分析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仪器分析方法,可以对大气污染物、水质污染物等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仪器分析也在医药领域、材料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进展。
仪器设备分析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科研、生产、医疗等领域,仪器设备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仪器设备的运用效率,保障其正常运行,本报告对过去一年内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旨在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为今后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仪器设备使用情况1. 仪器设备数量及类型过去一年,我单位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00台(套),其中精密仪器30台(套),常规仪器70台(套)。
主要包括分析仪器、检测仪器、实验设备等。
2. 仪器设备使用频率过去一年,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较高,平均每天使用时间为8小时。
在科研、生产、医疗等领域,仪器设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情况过去一年,我单位对仪器设备进行了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共进行保养次数120次,更换零部件20次。
二、仪器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 仪器设备操作不规范部分操作人员对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掌握不熟练,导致操作不规范,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部分仪器设备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存在疏漏,如不及时更换零部件、未定期进行保养等,导致设备故障率较高。
3. 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部分仪器设备存在闲置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同时,部分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4. 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我单位仪器设备管理主要依靠人工,信息化程度较低,存在管理效率低下、数据统计困难等问题。
三、改进措施及建议1. 加强仪器设备操作培训针对操作不规范问题,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参加仪器设备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严格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明确保养周期、保养内容、保养责任人等,确保设备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
3.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合理调配仪器设备资源,避免闲置和浪费。
加强对设备使用情况的跟踪,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现代仪器分析期末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期末总结一、概述现代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化学分析中所采用的现代仪器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对现代仪器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分析是应用现代仪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其核心原理是利用仪器的某一特定性质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仪器分析技术有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等。
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的一系列现象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是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在载气或液相流动中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分离和测定成分的方法。
其中,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是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电流和电势的变化来测量物质浓度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技术有电位滴定法、电流计时法、伏安法等。
质谱分析是利用粒子质量分选特性来对样品进行检测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技术有质子质谱、电喷雾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等。
三、常用的仪器分析技术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有很多应用领域,如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
通过紫外光谱的测定,可以得出物质的吸收峰位、吸光度、摩尔吸光系数等重要信息。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技术结合起来,既可以进行物质的分离,又可以进行物质的鉴定。
该技术在环境、食品、生物、药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在电化学条件下的电流和电势的变化来分析物质的浓度、速度等性质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解质分析、电化学传感器、电池和电解等领域。
四、现代仪器分析的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方面,现代仪器分析成为了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
2023年现代仪器分析考试知识点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填空易考知识点1.仪器分析旳分类: 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 色谱分析, 其他仪器分析。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构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接受检测放大系统, 显示屏或记录器。
常用检测器:光电池, 光电管, 光电倍增管, 光电二极管3.吸取曲线旳特性值及整个吸取曲线旳形状是定性鉴别旳重要根据。
4.定量分析旳措施: 原则对照法, 原则曲线法。
5.原则曲线: 配置一系列不一样浓度旳原则溶液, 以被测组分旳空白溶液作参比, 测定溶液旳原则系列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吸光度, 浓度关系曲线。
6.原子吸取分光光度法旳特点: (长处)敏捷度高, 测量精度好, 选择性好, 需样量少, 操作简便, 分析速度快, 应用广泛。
(缺陷)由于分析不一样旳元素需配置该元素旳元素灯, 因此多元素旳同步测定尚有困难;测定难熔元素, 和稀土及非金属元素还不能令人满意。
7.在一定条件下, 被测元素基态原子蒸汽旳峰值吸取与试液中待测元素旳浓度成正比, 固可通过峰值吸取来定量分析。
8.原子化器种类:火焰原子化器, 石墨炉原子化器, 低温原子化器。
9.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构成: 空心阴极灯, 原子化系统, 光学系统, 检测与记录系统。
10.离子选择性电极旳类型: (1)PH玻璃膜电极(2)氟离子选择性电极(3)流动载体膜电极(4)气敏电极。
11.电位分析措施:直接电位法(直接比较法, 原则曲线法, 原则加入法)电位滴定法。
12.分离度定义: 相邻两色谱峰保留时间旳差值与两峰基线宽度和之间旳比值13.气象色谱仪构成:载气系统, 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系统, 信号记录或微机数据处理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
14.监测器分类: 浓度型检测器(热导池检测器)质量型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15.基态:原子一般处在稳定旳最低能量状态即基态激发:当原子受到外界电能, 光能或者热能等激发源旳激发时, 原子核外层电子便跃迁到较高旳能级上而处在激发态旳过程叫激发。
现代仪器分析小结

现代仪器分析1.绪论(一)分析信息:分析化学的目标是通过测定与获取物质样品的某种特征,以确定其化学结构与组成。
这种分析所依据的样品特征在分析可惜中就是分析信息。
(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三)分析信号:仪器分析并不直接测定待测量,而是通过分析仪器,测定这些物理或物化特征,得到与样品待测量有关的电学,光学,热学等物理,物化参数,一这些物理量承载分析信息,分析中它们是分析信息的载体称为分析信来号。
(四)仪器分析的操作流程:九个操作步骤(书上2 、3页)重点(五)仪器分析信息传递的四个环节:分析信息的加载、转化、关联与解析。
(六)分析仪器的四大结构:1.分析信号发生器 2.信号检测器3.信号处理器4.显示器(七)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
(八)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2.光谱分析导论1.作用光:为了得到被测物质的有关信息,需要产生某种能量,以作用于待测物,可称为作用能量,能量的形式若是光则为作用光。
2.分析光:被测物与用于分析的能量发生相互作用,产生负载了分析信息的光信息。
3.光谱分析通过测定待测物的某种光谱,分别由样品光谱中的波长特征和强度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4.光谱分析的分类(书上7页第二段)5.光的粒子性:光的波动参数和粒子参数见的关系由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来的:若某种光的频率为v则光的每个光子的能量E为:E=hv=h*C*& =hc/λ式中:6.626*10^-27 erg.s=4.14*10^-15 eV.s因此,对于波长为λ的光,其每个光子的能量E由下式计算:E=1240/λ6.光谱分析中,负载分析信息的分析光光子的能量E负载了分子中两个能级的能量间距的特征信息:ΔE=E2-E1=hυ=hc/λ电子跃迁一般在1—20ev设ΔE=5ev 5=4.136*10-15*3*108/λλ=1.24*10-6m=1240nm7.光吸收定律;吸光度A= -lgT=ε*b*c比耳吸收定律所确定的微观信息与宏观量之间的关系,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立:(书上22—23页)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是指利用分子在紫外可见谱区的吸收光谱,进行的定性、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

仪器分析的心得体会(模板23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个宝贵财富,它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请大家阅读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仪器分析检测心得体会仪器分析检测是现代科学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是通过精密的仪器设备,才能实现对物质性质和组分的分析检测。
在实践中,我有幸参与了仪器分析检测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仪器分析检测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以下将从仪器的选择、操作技巧、数据分析、问题解决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仪器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进行分析检测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样品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
在工作中,我发现不同的仪器在分析结果和分辨率上存在着差异。
因此,在选择仪器时,我们要考虑到分析项目的特点和研究需求,同时还要对仪器的性能、精度、稳定性和维护难易程度有一定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有效的分析检测。
其次,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一台优秀的仪器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操作者的经验和技巧同样不可忽视。
在使用仪器时,我们需要熟悉其使用方法和步骤,并注意操作细节。
比如,对于分散液的选择和制备,我们要尽量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仪器的校准、清洗和维护也十分重要,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我们才能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和结果的准确可靠。
第三,数据分析是仪器分析检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
无论是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还是利用专业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我们都需要仔细研究数据的分布和规律,并进行准确的统计判断。
同时,我们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重复性,即在不同条件下重复实验,以便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第四,问题解决是仪器分析检测中常常遇到的挑战。
在仪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仪器故障、实验失误等。
在我亲身经历的一次实验中,仪器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实验中断。
2024年仪器分析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仪器分析总结范本这是____年,回顾过去一年的仪器分析领域,我们见证了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成果。
仪器分析作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____年仪器分析的发展和成果进行总结。
一、仪器分析技术的创新突破随着科技的进步,仪器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
____年,我们见证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例如,纳米级分析技术在材料、生物和环境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纳米级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纳米级物质的分析和检测,对于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生物分子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仪器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者可以实现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结果。
二、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____年,仪器分析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物理学领域,高能粒子加速器和核磁共振仪的应用使得科学家能够更深入地研究粒子的性质和材料的结构。
在化学领域,质谱仪和光谱仪的应用使得科学家能够更准确地确定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在生物学领域,基因测序仪和流式细胞仪的应用使得科学家能够更加全面地研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细胞的功能。
仪器分析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和精度,还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三、仪器分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仪器分析在工业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____年,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仪器分析成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仪器分析,工业生产者可以对产品进行成分分析、性能测试和质量监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例如,在食品工业中,通过仪器分析,可以对食品中的添加剂、重金属和微生物进行追踪和检测,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在药品工业中,通过仪器分析,可以对药品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仪器分析的应用使得工业生产更加科学、高效和可靠,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σ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的组成、形态、结构等信息及其相关理论的科学。
分析化学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一般的说,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
动化4相对误差较大5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6能进行无损分析7 组合能力适应性强,能在线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1.精密度2.准确度3.选择性4.灵敏度5.检出限6.标准曲线仪器分析应用领域:1社会:体育(兴奋剂)、生活产品质量(鱼新鲜度、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量)、环境质量(污染实时检测)、法庭化学(DNA技术,物证)2化学:新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分子层次上的分析方法;3生命科学:DNA测序;活体检测;4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污染物分析;5材料科学:新材料,结构与性能;6药物: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与结构,构效关系研究;7外层空间探索:微型、高效、自动、智能化仪器研制。
仪器分析发展趋势:1 引进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革新原有仪器分析方法,开发新仪器分析方法2 分析仪器实现小型化、自动化、数学化和计算机化3 发挥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长,实现不同仪器分析方法的联用。
如气-质谱联用4各学科互相渗透,与各学科所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紧密结合,促进仪器分析的发展5仪器分析的发展,可为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手段,推动其飞速发展光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光学性质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物质对光的吸收:当光与物质接触时,某些频率的光被选择性吸收并使其强度减弱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光的吸收、发射2.光的透射、散射和折射3.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分子吸光分析法: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它包括比色法和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子吸光分析法:1.比色法(基于比较待测溶液颜色的分子吸光分析法称为比色法,它分为目视比色和光电比色法)2.分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可见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3.分子吸收光谱产生原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特点:1灵敏度高(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一般可测定10-6g级的物质)2准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5%之内)3方法简便(操作容易、仪器设备简单、分析速度)4应用广泛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能量后,价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电子跃迁的类型:1σ→σ﹡跃迁(需能量;吸收峰——远紫外区;饱和烃类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时的溶剂)2 n→σ﹡跃迁(含有n电子的杂原子(O、N、S)的饱和化合物;吸收峰——150~250nm的紫外区;k—102~103L•moL-1 •cm-1;中等强度吸收)3兀→兀﹡跃迁(含有双键或三键的不饱和有机物发生此种越迁;吸收峰——200nm附近;共轭体系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200~700nm;强吸收;)4跃迁n→兀﹡(含有杂原子的双键不饱和有机物发生此种跃迁;吸收峰——200~400nm附近;弱吸收.)生色团: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兀→兀﹡或n→兀﹡跃迁的基团助色团:含有未成键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生色团相连时,能使生色团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吸收带:1R吸收带(由于n→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强度较弱,k﹤102L•moL-1•cm-1; 吸收峰200~400nm之间)2k吸收带(共轭体系中兀→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吸收强度大,k﹥104L•moL-1 •cm-1;吸收峰217~280nm之间)3B吸收带(由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兀→兀﹡跃迁与苯环振动重叠而产生的精细结构吸收带;k≈102L•moL-1 •cm-1;吸收峰230~270nm)4E吸收带(由芳香族化合物的兀→兀﹡跃迁产生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E1 强吸收k﹥104L•moL-1 •cm-1 吸收峰185nm;E2 较强吸收k﹥103L•moL-1•cm-1 吸收峰204nm)影响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1共扼效应(分子中的共轭体系由于大兀键的形成,使各能级间能量差减小,跃迁所需能量降低。
因此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随之加强的现象)2助色效应(当助色团与生色团相连时,由于助色团的n电子与生色团的兀电子共轭,结果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随之加强的现象)3超共轭效应(由于烷基的σ电子与共轭体系中的兀电子共扼,使吸收蜂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加强的现象。
但其影响远远小于共扼效应)4溶剂效应(溶剂的极性强弱能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吸收强度及形状)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1饱和有机化合物(饱和碳氢有机物σ→σ﹡)2不饱和有机化合物【(1)含有孤立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吸收峰位于远紫外区。
兀→兀﹡(2)含有共轭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
】3芳香族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推断:1推测有机化合物所含的官能团2同分异构体的判别3配合物的测定4纯度检查5定量分析(多组分物质的定量分析a.吸收光谱不重叠b.吸收光谱单向重叠c.吸收光谱双向重叠d.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优点:1灵敏度高10-15~10-13g2选择性好3精密度和准确度高4测定元素多5需样量少、分析速度快共振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它再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光谱线轮廓:原子群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吸收的谱线(吸收线)并不是绝对单色的几何线,而是具有一定的宽度半宽度:通常以吸收系数等于极大值的一半(K0/2)处吸收线轮廓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两点间的频率差)来表征吸收线的宽度。
其数量级约为10-3~10-2nm。
原子发射线半宽度数量级为(5×10-4~2 ×10-3nm)自然宽度:在无外界影响时,谱线仍有一定的宽度多普勒效应:从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测者,则在观测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光的频率低;反之,如原子向着观测者运动,则其频率较静止原子发出的光的频率为高。
原子吸收线的宽度受影响的主要因素:1.自然宽度2.多普勒变宽(这是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导致的)又称为热变宽3.压力变宽(这是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原子或分子相互碰撞而引起的能级稍微变化,使发射或吸收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导致的谱线变宽a劳伦兹变宽:因和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b共振变宽或赫鲁兹马克变宽:因和同种原子碰撞而产原子吸收的测量: 1.积分吸收(常将原子蒸气所吸收的全部能量称为积分吸收) 2.峰值吸收光学系统及检测系统组成:1光源【1.作用:辐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
2.光源需要满足要求(1)能辐射锐线,发射的共振辐射的半宽度要明显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2)能辐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并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有足够的信噪比。
(3)辐射的光强度必须稳定且背景小,30分钟之内漂移不超过1%;噪声小于0.1%;】2原子化系统【1.作用: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变成原子蒸气。
2.试样原子化方法:火焰原子化法和无火焰原子化法(1)火焰原子化装置a.雾化器作用:将试液雾化要求:喷雾稳定、雾滴微小而均匀、雾化效率高b燃烧器c.火焰(2)无火焰原子化装置(优点:提高原子化效率)】3光学系统(外光束系统和分光系)4统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主要由检测器、放大器、对数变换器、显示装置所组成)空心阴极灯具有下列优点:只有一个操作参数(即电流),发射的谱线稳定性好,强度高而宽度窄,并且容易更换。
干扰及消除:1物理干扰【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任何物理特性(如粘度、表面张力、密度等)的变化而引起的原子吸收强度下降的效应。
物理干扰是非选择性干扰,对试样各元素的影响基本是相似的。
】2化学干扰(被测元素原子与共存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影响被测元素原子化。
消除化学干扰的方法有:化学分离;使用高温火焰;加入释放剂和保护剂)3电离干扰(在高温下原子电离,使基态原子的浓度减少,引起原子吸收信号降低,此种干扰称为电离干扰。
电离效应随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常数增大而增大,随被测元素浓度增高而减小。
加入更易电离的碱金属元素,可以有效地消除电离干扰)4光谱干扰(光谱干扰包括光谱通带内存在非吸收线、谱线重叠)5背景干扰(背景干扰也是光谱干扰,主要指分子吸收与光散射造成光谱背景)校正背景吸收方法:1.用邻近非共振线校正背景2.连续光源校正背景 3.赛曼效应校正背景分析方法:1定量分析方法a.标准曲线法b标准加入法2灵敏度和检出限a灵敏度及特征浓度b检出限(产生一个能够确证在试样中存在某元素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元素的最小含量,绝对检出限则用m表示)电化学分析: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依据物质电学及电化学性质来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电化学分析或电分析化学按测量方式不同电化学分析法:1浓度与电参数关系2电参数突变3电极反应化学电池:1电极(将金属放入对应的溶液后所组成的系统)2化学电池(简单的化学电池是由两组金属-溶液体系组成的。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电化学分析法中涉及到两类化学电池)3原电池(自发地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4电解电池(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5电导池(只研究化学电池中电解质溶液导电特性,不考虑发生的电化学反应)6溶液中的电流(正、负离子的移动)电极电位:金属浸于电解质溶液中,显示出电的效应,即金属的表面与溶液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金属在此溶液中的电位或电极电位。
可以将金属看成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
以锌-硫酸锌为例(当锌片与硫酸锌溶液接触时,金属锌中Zn2+的化学势大于溶液中Zn2+的化学势,则锌不断溶解到溶液中,而电子留在锌片上。
结果:金属带负电,溶液带正电;形成双电层)双电层的形成建立了相间的电位差;电位差排斥Zn2+继续进入溶液;金属表面的负电荷又吸引Zn2+ ;达到动态平衡,相间平衡电位——平衡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的测量规定:将标准氢电极作为负极与待测电极组成原电池,电位差即该电极的相对电极电位,比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高的为正,反之为负液体接界电位:在两种不同离子的溶液或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接触界面上,存在着微小的电位差液体接界电位产生的原因: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而引起盐桥:饱和KCl溶液中加入3%琼脂;K+、Cl-的扩散速度接近,液接电位保持恒定1-2mV 电位分析:通过在零电流条件下测定两电极间的电位差(电池电动势),根据电动势与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来测定待测物质浓度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的理论基础:能斯特方程(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离子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氧化还原体系Ox + ne- = Red离子选择性电极(特点:仅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