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改造典型案例
杭州 老旧小区改造 典型案例

杭州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近年来,我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进程日趋加快,改造的对象众多,其中杭州市的老旧小区改造也成为了焦点。
杭州市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一个受人瞩目的城市,它是我国的第三大直辖市,也是浙江省的省会,雄踞于东南沿海地带,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科技优势。
杭州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如下:杭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典型案例是位于余杭区的七都新村。
此前,七都新村是一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居住区域过窄,绿化面积不足,交通道路狭窄,停车位不足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杭州市政府出台了一项改造方案,对七都新村进行全面改造。
为了确保改造的质量和效益,七都新村的改造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居民配合共同推进。
改造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室内装修和居民生活设施进行改造,第二阶段主要是改造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设施,第三阶段主要是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增加社交空间。
改造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对居民的室内装修进行改造,如电路、管道、地面、卫生间等设施的改造,改造后的居民室内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
同时,居民生活设施也得到了更新,如消防设施、电梯等都得到了完善。
改造的第二阶段主要是提升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设施,如公共绿化、交通道路、停车位等得到了改善。
在绿化方面,七都新村增加了多个绿化带和花园,景观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交通道路方面,新村的道路拓宽了,通行方便,同时还建立了社区停车场,为居民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
改造的第三阶段主要是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增加社交空间,如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共建共享意识等。
改造结束后,七都新村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居住环境宜人,生活便利,社区文化建设全面展开。
总的来说,杭州市七都新村的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展现了政府、社会资本、居民三者的独特合作模式,一方面政府有着坚定的政策承诺和强大的决策实力,具备引领和推动大规模城市改造的强大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和居民则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能够为政府提供各种资源保障和社会支持,起到补充政府力量的重要作用。
老旧改造案例

老旧改造案例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更新项目,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
1.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北社区:该社区是北京的老旧小区之一,存在许多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经过改造,社区增加了绿化、健身设施、门禁系统等,并进行了房屋修缮、上下水管道及电气线路的改造,如今已成为一个宜居的现代化社区。
2. 上海市黄浦区顺昌路10号街坊:该街坊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带,是典型的老式里弄。
通过改造,该街坊增加了绿化、停车位、垃圾分类等设施,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还保留了原有建筑的风貌和特色,成为了一个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社区。
3.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村:石牌村是一个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城中村,存在建筑密度高、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经过改造,石牌村进行了房屋修缮、道路拓宽、增设消防设施等改造,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引入了物业管理、商业配套等设施,促进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案例表明,老旧小区改造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房屋修缮等。
同时,还需要注重居民的需求和意愿,让他们参与到改造过程中来,共同创造宜居、和谐的社区环境。
全国老旧改小区典型案例

全国老旧改小区典型案例一、北京菊儿胡同小区。
北京菊儿胡同那可算是老旧改的明星案例。
以前啊,菊儿胡同就跟好多老北京胡同一样,房子破破旧旧的,基础设施那叫一个差劲儿。
胡同里电线乱拉,跟蜘蛛网似的,排水也不好,一下雨就积水,居民出门都得蹚水,那滋味可不好受。
后来呢,改造的时候可没少下功夫。
设计师们保留了老胡同的韵味,把传统四合院的元素巧妙地融合进去。
房子重新翻盖,外观还是古色古香的,但是里面的设施可就完全现代化了。
家家都通上了暖气,冬天再也不用靠蜂窝煤取暖,又脏又危险的。
下水管道也重新铺设,下再大的雨,胡同里都清清爽爽的。
而且啊,还规划出了一些公共空间,像小花园啥的,居民们没事儿就在花园里遛遛弯儿,晒晒太阳,唠唠嗑儿,那小日子过得别提多美了。
二、上海彭浦新村。
上海彭浦新村可是个有年头的老小区了。
以前这里到处都是乱搭乱建的小棚子,那是居民为了放点杂物自己搭的,搞得小区里乱糟糟的,像个大杂烩。
楼道里也是黑乎乎的,墙皮脱落,灯也不亮,晚上走在楼道里还怪吓人的。
改造的时候就从这些问题入手。
首先把那些违建小棚子都给拆了,然后重新规划小区的布局。
新建了好多停车位,这可解决了大问题,以前居民停车那叫一个难,为了个停车位能争得面红耳赤的。
楼道也重新粉刷了,还装上了感应灯,一有人经过就亮堂堂的。
小区里还增添了健身设施,老人们再也不用大老远跑到公园去锻炼身体了,在家门口就能活动活动筋骨。
另外,社区还组织了各种文化活动,像老年合唱团啊,书法班啊,把小区里的文化氛围搞得浓浓的,居民们的归属感也大大增强了。
三、广州德政北小区。
广州德政北小区的老旧改也很有特色。
这个小区在改造之前啊,那房屋的外立面就像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又破又旧,而且隔热效果特别差,夏天屋子里就像蒸笼一样。
小区的道路也是坑坑洼洼的,老人小孩走在路上很容易摔倒。
改造的时候就着重改善居住的舒适度。
给房屋的外立面做了隔热保温处理,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清凉的小外套,夏天室内温度明显降低了不少。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目录1. 欧州成功案例 (3)1.1 英国伦敦里维尔城改造案例分析 (3)1.1.1 背景概述 (4)1.1.2 改造方案设计 (5)1.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7)1.2 瑞士苏黎世旧城改造案例分析 (8)1.2.1 背景概述 (9)1.2.2 改造方案设计 (10)1.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11)1.3 法国巴黎马雷区改造案例分析 (13)1.3.1 背景概述 (14)1.3.2 改造方案设计 (15)1.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17)2. 美洲成功案例 (18)2.1 美国纽约下城酒吧街改造案例分析 (19)2.1.1 背景概述 (21)2.1.2 改造方案设计 (21)2.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23)2.2 巴西里约热内卢老城改造案例分析 (24)2.2.1 背景概述 (26)2.2.2 改造方案设计 (27)2.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28)2.3 墨西哥墨西哥城历史城中心改造案例分析 (29)2.3.1 背景概述 (30)2.3.2 改造方案设计 (32)2.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33)3. 亚洲成功案例 (34)3.1 韩国首尔兴京地区改造案例分析 (36)3.1.1 背景概述 (38)3.1.2 改造方案设计 (39)3.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40)3.2 新加坡莱佛士初创区改造案例分析 (41)3.2.1 背景概述 (43)3.2.2 改造方案设计 (44)3.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45)3.3 日本东京神田地区改造案例分析 (46)3.3.1 背景概述 (48)3.3.2 改造方案设计 (49)3.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50)4. 总结与展望 (52)4.1 国外旧改成功经验总结 (53)4.2 对中国旧改的启示 (54)4.3 未来发展展望 (55)1. 欧州成功案例汉堡市位于德国北部,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金融中心,同时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有着“世界桥城”的美称。
“城中村”改造的典型案例

“城中村”改造的典型案例1、珠海市:政府决策,政策推动,市场运作珠海市建成区共有26个城中旧村需要改造。
总占地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需动迁人口近20万,其中常住人口近5万,暂住人口近15万。
珠海市城中旧村改造实行了“政府决策,政策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主要政策措施和做法是:——政府调控市区其他地段的房地产开发规模,为城中旧村改造腾出市场空间。
珠海市政府自1999年开始暂停新出让土地,计划3年内暂停批准市区新开工住宅项目。
对已出让土地进行清理,其中交齐土地使用权出让金50%的有计划逐宗收回作为政府土地储备;已交齐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进行整合,同一地段的小地块必须合并为大地块,并按照新修编的《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重新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后方可进行开发。
上述措施使珠海市市区自1999年以来基本未有房地产新开工项目推出市场。
同时,珠海市已全面停止机关、企事业单位自建住房,并允许房改房上市,促进居民二次置业,增加了对商品房的有效需求。
——在国家和省拆迁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制订有利于旧村居民的拆迁政策,旧村居民是旧村改造中最大的受益者。
拆迁政策包括:旧村居民所有合法房屋按建成年份以1:1至1:1.2的面积比例进行补偿,旧村居民旧房变新房,且居住面积普遍扩大;旧村居民无需支付额外的费用便可充分享受新社区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及优美的居住环境;旧村居民的原宅基地证换发房地产权证,其房屋成为商品房,可直接进入市场自由交易;拆迁期间旧村居民的安置费及原有房屋的出租收入,由开发商负责补偿;原村集体在旧村改造范围内的留用地、工业用地允许免交有关费用纳入统一规划、改造,土地升值的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改为股份合作公司,股份具体量化到旧村居民个人,旧村居民回迁房必须优先建设,并由旧村居民优先挑选,保证按时回迁等。
——政府让出巨大利益,扶持房地产开发商参与改建城中旧村,并严格通过公开招标引入有实力的开发商,防止旧村改造出现“烂尾”问题。
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老旧小区改造 改出居民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改出居民幸福感胜利路街道坚持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任务,坚持“标配+定制”工作思路,在做好环境整治、保洁维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出自治管理、养老托幼等个性化定制服务,同时抓好“物”和“人”的改造,提升小区治理能力和文明程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善治新格局,切实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案例背景胜利路街道位于永川城西北方向,地处老城,由于规划滞后、管理脱节等原因,环境治理任务点多面广难度大,脏乱差现象久治不绝。
现有531个老旧小区,其中90年代以后修建的有79个,90年代之前修建的452个,物管小区56个,无物管小区475个,无物管小区占比达九成。
针对街道老旧“三无”小区、单体楼宇多,邻里之间因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物业纠纷等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实际,街道用好国家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机遇,一体推进“小区改造+社区治理”,着力把“陌生人社区”变成“熟人社区”,打造文明祥和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二、主要做法(一)坚持系统化改造,打造完整社区。
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抓住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集中成片规划。
统筹城市空间布局,按照地理位置相邻、居民属性相近、产业配套相关、文化脉络相联的原则选择改造小区,形成改造一个、更新一片、连片成区,带动全局的城市更新局面。
今年着力投入4800万元,改造石油路、光华大厦、玉屏菜市场、石油汇碧苑、萱花新村等5个片区31个小区,结合老旧小区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特点,在街道主要干道节点设计布局城市微客厅4个,已在石油路建设法治社区城市微客厅1个,爱心微客厅正在建设中。
分区精心设计。
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等共同参与机制,通过楼栋会、业主会等围绕“缺什么、补什么、改什么、怎么改”广泛收集老旧小区居民在改造前、中、后期的意见建议,聚焦路面、消防、安防、雨污管网等热难点问题,协调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专家顾问、施工方等多方要求,制定改造方案。
旧改房法律纠纷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都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项目。
旧改项目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资金、利益分配等问题,常常引发法律纠纷。
本案例以某市某小区的旧改房纠纷为切入点,探讨业主维权与政府决策之间的博弈。
二、案情简介某市某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计500户居民。
随着城市发展,该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居民生活环境日益恶化。
2015年,市政府决定对该小区进行旧改,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然而,在旧改过程中,由于政策、资金、利益分配等问题,导致业主与政府之间产生纠纷。
1. 业主诉求(1)要求政府全额补偿房屋损失;(2)要求政府按照市场价格购买业主的房屋;(3)要求政府提供同等条件的新房安置;(4)要求政府公开旧改项目的相关信息。
2. 政府回应(1)政府表示,旧改项目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将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政策执行;(2)政府表示,补偿标准将根据房屋评估价值确定,但不会超过市场价值;(3)政府表示,安置方案将根据业主意愿和实际情况制定,尽量满足业主需求;(4)政府表示,将公开旧改项目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三、案例分析1. 政策因素旧改项目的实施,涉及到国家和地方政策。
在本案例中,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启动了旧改项目。
然而,政策本身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导致业主与政府产生纠纷。
例如,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政策可能无法满足部分业主的需求。
2. 利益分配旧改项目涉及到大量资金,如何分配这些资金是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本案例中,业主认为政府的补偿标准不合理,导致利益分配不均。
政府则认为,补偿标准是根据房屋评估价值确定的,符合相关规定。
3. 沟通不畅在旧改过程中,业主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双方对项目信息的理解存在偏差。
在本案例中,业主认为政府没有公开项目相关信息,导致他们对项目产生误解。
政府则表示,已经公开了相关信息,但业主未能及时了解。
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推广

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推广朋友们!今天咱们得唠唠老旧小区改造的那些超棒的典型案例,这可都是让那些曾经破破旧旧的小区重获新生的好故事呢。
一、为啥要推广老旧小区改造典型案例。
咱先说说为啥要这么干。
老旧小区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朋友,过去给我们遮风挡雨,可现在呢,到处是问题。
管道漏水啦,道路坑洼不平啦,外立面破破烂烂的,看着就闹心。
但是这些典型案例就像是魔法棒一样,把这些老旧小区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推广它们呢,就可以给其他同样面临改造难题的小区打打气,告诉大家:“看,人家能做到,咱也行啊!”二、典型案例一:绿化与休闲空间的打造。
就说有这么个小区,以前那绿地啊,杂草丛生,基本就是块荒地。
孩子们想找个地方玩耍,老人们想找个地儿晒晒太阳聊聊天,都没个合适的地儿。
可经过改造后,哇塞,完全变了样!他们把那些杂草清理掉,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什么樱花树啊,到了春天那花开得满院子粉粉嫩嫩的,跟画儿似的。
还规划出了专门的休闲区域,摆上了崭新的长椅。
在小区的中心,弄了个小广场,地面平平整整的,旁边还有健身器材。
现在啊,孩子们放学后就在广场上嬉笑打闹,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拉家常,那场面可温馨了。
这就告诉我们,哪怕是小小的绿化和休闲空间的改造,都能让整个小区的生活品质提升一大截呢。
三、典型案例二:基础设施大升级。
还有个小区,以前那水电管网就像个老掉牙的机器,三天两头出故障。
一到下雨天,下水道就跟个小喷泉似的往外冒水,居民们苦不堪言。
改造的时候,施工队可下了大力气。
把那老旧的水管、电线全都换新的,就像给小区换了一套全新的血管和神经。
下水道重新铺设,管径加大,还做了合理的排水坡度。
现在呢,不管下多大的雨,小区里都不会再积水了。
而且新的水电系统稳定得很,大家再也不用担心突然停水停电了。
这个案例就是在说,基础设施虽然是藏在地下、墙里的东西,但是它们可是小区正常运转的根基,升级好了,小区就像有了个健康的身体。
四、典型案例三:房屋外立面翻新与节能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