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锯末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锯末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锯末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锯末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40%,木屑40%,麦麸18%,石膏1%,食盐1%,石灰适量。这个最好采用熟料栽培,效果会很好。

具体栽培技术参考常规栽培技术即可。

发酵料栽培平菇基本技术

一、配料;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DEL0516-:88939450

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壳、大豆秸、稻麦草(糠)锯末等农产品的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原料。任选一种或几种混用。用量:85-90%.

辅料:麦麸: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气温高多用,气温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灵:0.1-0.2%;水:140-180%。

二、发酵:将主料与麸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匀;多菌灵加水溶化后加入。边加水边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尽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后再过2小时左右,用手握料,指缝有水滴滴下为适宜;春季、早秋温度高、气候干燥加水多些(指缝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缝滴水2-3滴。)

然后将料堆成宽、高各1.2-1.5米,长不限的长形料堆。注意:堆料时要轻放,严禁拍砸料面、以免影响料堆通气。可用直径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气。堆好后料面苫盖草苫子,然后再盖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后30-40小时,料堆温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让其继续发酵,24小时后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进行,动作要快、轻,原堆上翻下、外翻内,尽量使料受热均匀;按第一次堆形复堆,依次盖好草苫、塑膜。约8-10小时,料温又会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发酵好的培养料应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异味;有时料表面有白点、但绝不能有长毛或黄绿色霉点。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晾凉至30度以下装袋。

三、装袋播种

用扁宽22-26cm的塑料筒截长45-52cm,一头扎紧,先放一层菌种、装10cm左右料,再放一层菌种、再装料,共装三层料,四层菌种。两端菌种多些,中间二层菌种少些、沿袋壁放;装料时随装随压紧:要做到两头紧、四周紧中间松。扎口后用小钉在每层菌种处扎8-10个小孔通气,然后进培养室发菌。

四、发菌

培养室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菌袋进场前,用5%石灰水刷洗墙壁、地面,干燥后用气雾消毒剂(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敌敌畏熏蒸灭菌、杀虫。

气温28度以上,菌袋单摆;低于28度可以横卧叠放,根据气温高低叠放2-5个高,发菌三天后要注意检查菌袋温度,每天检查3-5次,袋表温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过,就要及时翻堆、打开门窗通风、减少堆放层数。袋内料温高是发菌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五、出菇

菌丝满袋3-5天,人为加大菇房内的昼夜温差,增加菇房湿度,再过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点,这就是平菇原基。此时要加大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原基尽快发齐;及时用刀片在袋头划2-3道割口,以利于平菇从割口处长出。随着平菇的不断长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气,加大湿度,喷水要少、细、勤;尽量不要把水喷到幼小菇面上。

对光照要求不高,室内或大棚内能看清报纸的光线即可满足要求。

当菌盖充分展开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晚,质量下降,产量减少。

一茬菇采收结束,彻底清除残根,喷一遍营养素,复塑膜养菌5-7天,现原基后揭开塑膜,正常管理。一般可收4-6茬菇。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出二茬菇后脱膜覆土码成菌墙或阳畦出菇,能很好地解决培养料失水与出菇的矛盾,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玉米芯与锯末最多各半,最好锯末比例小些

玉米芯种平菇技术

玉米芯种平菇技术 作者:来源:河北科技新闻网文章加入时间:2010-7-19 0:00:00 玉米芯营养丰富而全面,据分析,玉米芯粗蛋白含量为1.1%,粗脂肪0.6%,粗纤维31.8%,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高达51.8%,钙0.40%,磷0.25%,粗灰分1.3%,镁、硫、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均含有一定比例,特别是糖分含量较高,是发展食用菌生产较为理想的优质原料,可用来栽培多种食用菌。现将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技术简介如下: 1、质量要求玉米芯要求足干,呈黄白色,新鲜无霉烂变质。 2、原料处理用普通饲料粉碎机或木屑切片粉碎机粉碎均可。粉碎机筛孔需用直径2厘米的钻头扩大孔径,粉碎后的玉米芯呈蚕豆、黄豆大小的颗粒状为宜。 3、菌株选择经反复对比试验,国平1号、庆丰1号、三峡1号等平菇菌株最适宜玉米芯栽培,且产量高、质量好。 4、培养料配方玉米芯71.8%,麦麸或米糠15%,玉米面5%,过磷酸钙2%,石膏粉2%,石灰粉4%.另加0.2%的多菌灵拌料,培养料基质含水量65%,PH值7~8. 玉米芯营养丰富而全面,据分析,玉米芯粗蛋白含量为1.1%,粗脂肪0.6%,粗纤维31.8%,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高达

51.8%,钙0.40%,磷0.25%,粗灰分1.3%,镁、硫、铁、钾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均含有一定比例,特别是糖分含量较高,是发展食用菌生产较为理想的优质原料,可用来栽培多种食用菌。 夏季日光温室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是食用菌中最易栽培的菇类,一般在秋冬和春季生产,夏季高温高湿易发生病虫害,很少栽培,但夏季市场上鲜菇少,售价高。夏季利用日光温室栽培平菇,1亩温室收获平菇3 350 kg,收入1.5万元。现将主要栽培经验介绍给大家。 1 栽培料配方 主料为玉米芯,要求无霉病,使用前先暴晒2 ~ 3 d。辅料为麦麸、磷肥、石灰、石膏。配方有2种:①玉米芯90%,复合肥2%(氮:15%,五氧化二磷:15%,氧化钾:15%),麦麸5%,克霉灵0.1%,石灰3%(高温季节加大石灰用量可提高成功率,尤其是发酵料栽培),石膏2%,水适当;②玉米芯50%,阔叶木屑40%,复合肥2%(同配方①),麦麸5%,克霉灵0.1%,石灰3%,石膏2%,水适当。 2 选择耐高温的菌种 菌种温型选择不好,影响当季出菇,甚至不出菇,直接影响当季的经济效益。 2.1 把好菌种质量关。菌种质量是确保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要根据当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菌种。选择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且菌龄适宜的菌种,购买菌种时可选发菌一半的菌种,这样既可看出菌种外观又能自由掌握菌龄。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 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 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 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 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 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

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②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内工作。③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内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 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 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内.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 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蒸汽灭菌。在灭菌锅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 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接种前需按常规消毒方法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用75%酒精对双手及接种工具和塑料袋消毒,之后用石碳酸喷雾消毒1次,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接种时料内温度应低于30℃。接种过程应迅速,以防污染,接种完成后立刻封紧袋口。接种量应尽量大,尽量放满培养料袋的洞中,保证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可有效防比杂菌污染。 5、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以25℃为最宜,料内温度不能超过30℃。

玉米芯锯末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锯末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40%,木屑40%,麦麸18%,石膏1%,食盐1%,石灰适量。这个最好采用熟料栽培,效果会很好。 具体栽培技术参考常规栽培技术即可。 发酵料栽培平菇基本技术 一、配料;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DEL0516-:88939450 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壳、大豆秸、稻麦草(糠)锯末等农产品的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原料。任选一种或几种混用。用量:85-90%. 辅料:麦麸: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气温高多用,气温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灵:0.1-0.2%;水:140-180%。 二、发酵:将主料与麸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匀;多菌灵加水溶化后加入。边加水边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尽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后再过2小时左右,用手握料,指缝有水滴滴下为适宜;春季、早秋温度高、气候干燥加水多些(指缝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缝滴水2-3滴。) 然后将料堆成宽、高各1.2-1.5米,长不限的长形料堆。注意:堆料时要轻放,严禁拍砸料面、以免影响料堆通气。可用直径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气。堆好后料面苫盖草苫子,然后再盖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后30-40小时,料堆温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让其继续发酵,24小时后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进行,动作要快、轻,原堆上翻下、外翻内,尽量使料受热均匀;按第一次堆形复堆,依次盖好草苫、塑膜。约8-10小时,料温又会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发酵好的培养料应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异味;有时料表面有白点、但绝不能有长毛或黄绿色霉点。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晾凉至30度以下装袋。 三、装袋播种 用扁宽22-26cm的塑料筒截长45-52cm,一头扎紧,先放一层菌种、装10cm左右料,再放一层菌种、再装料,共装三层料,四层菌种。两端菌种多些,中间二层菌种少些、沿袋壁放;装料时随装随压紧:要做到两头紧、四周紧中间松。扎口后用小钉在每层菌种处扎8-10个小孔通气,然后进培养室发菌。 四、发菌 培养室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菌袋进场前,用5%石灰水刷洗墙壁、地面,干燥后用气雾消毒剂(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敌敌畏熏蒸灭菌、杀虫。 气温28度以上,菌袋单摆;低于28度可以横卧叠放,根据气温高低叠放2-5个高,发菌三天后要注意检查菌袋温度,每天检查3-5次,袋表温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过,就要及时翻堆、打开门窗通风、减少堆放层数。袋内料温高是发菌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五、出菇 菌丝满袋3-5天,人为加大菇房内的昼夜温差,增加菇房湿度,再过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点,这就是平菇原基。此时要加大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原基尽快发齐;及时用刀片在袋头划2-3道割口,以利于平菇从割口处长出。随着平菇的不断长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气,加大湿度,喷水要少、细、勤;尽量不要把水喷到幼小菇面上。 对光照要求不高,室内或大棚内能看清报纸的光线即可满足要求。 当菌盖充分展开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晚,质量下降,产量减少。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

平菇栽培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平菇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及生活条件。 2.初步掌握平菇的栽培技术。 3. 学会测量平菇生长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二、实验原理 平菇担孢子成熟后,就会从菌褶上弹射出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孢子开始萌发、伸长、分枝,形成单核菌丝,当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结合,并同时进行锁状联合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子实体经不同的发育阶段成熟,最后又形成孢子,完成了平菇的生活史 平菇属木腐生菌类。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平菇在0-3℃始形成孢子,但以12-18℃时形成最好。菌丝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4-27℃,高于35℃时,生长菌丝易老化,变黄;低于7℃,生长缓慢。菌丝抗寒能力较强,能而-30℃的低温。 平菇耐湿能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很差。含水量过高,也会影响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平缩;高于95%时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 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缓。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光照不足,原基数减少,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直射光强光下不能形成子实体。平菇是好气性真菌,恢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在3-10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平菇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有棉籽壳、锯木屑、秸秆三大类。 平菇的栽培方法有很多:按培养料分,有段木栽培和袋料栽培。 本实验采用养料栽培中的代料栽培。 三、实验材料 棉籽壳,废棉,玉米蕊, 石灰或石膏:调整ph向碱性 碳酸钙:调ph向酸性 磷钾肥:磷酸钙,磷酸二钾氢等,补充磷,钾,钙,促进微生物分解活动,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无机盐类(石膏,碳酸钙)补充s和Ca,固定气态氮,加速基质分解 有机氮源辅料:(木屑,麦麸)促进菌丝生长,增强长势 纤维类(棉籽壳,椴木):主要C源 菌袋:装料 圆锥木棒:在料堆上打透气孔 长柄温度计:测料堆温度 覆盖物(编织袋,麻包等):盖住料堆 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四、栽培料处理

玉米芯栽培平菇的菌种技术

玉米芯栽培平菇的菌种技术 食用菌制种,系指用人工方法培养食用菌纯菌丝,它相当于农作物的种苗,没有菌种,无法进行人工栽培,如果菌种不良,也不能取得优质高产。因此,全面掌握制种技术,把好制种技术关,是整个食用菌生产的首要环节。 用孢子分离、组织分离、菌丝分离得到的纯菌丝转移到试管斜面的菌种,称为母种,也叫一级种。从试管母种扩大到广口瓶、罐头瓶,称为原种,也叫二级种。原种扩大培养称为栽培种,也叫三级种。平菇制种技术,一般普遍采用的固体菌种制种模式,分以上三级,各级菌种的制备,目的是扩大菌丝体,最后用于栽培。 1.母种制备 (1)培养基配方 ①土豆200克,葡萄糖(或白糖、红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食母生或维生素B12~3次(压碎加入),冻粉25克左右,水1000毫升。 ②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麦粒水100毫升,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食母生或维生素B(2~3片),冻粉25克左右,水1000毫升。 (2)制备方法土豆洗净去皮,切成小片,加入麸皮及水,煮开后维持半小时,用单层纱布过滤,补充水至1000毫升,加入其他药物及冻粉,煮至冻粉全部融化,用漏斗分装到试管,每支试管装至长度的1/5,塞上棉塞,用牛皮纸包扎。?18毫米×18毫米规格的试管可装110支左右。 (3)灭菌、接种、培养 ①灭菌 1.1千克/平方厘米灭30分钟,等培养基不烫手时(约45℃左右)摆成斜面,斜面长度为试管长度的1/2左右,不得超过3/5。 ②接种。无菌操作接种每支母种可扩接30支左右。 ③培养25~27℃培养7~8天,菌丝长满培养基斜面,再培养1~2天,加大菌丝量,用于接原种。母种接种2天后,经常检查菌丝生长及杂菌污染情况。 2.原种制备 (1)培养基配方 ①棉籽壳90克,麸皮10克,尿素0.2克,过磷酸钙1克,石灰2克,水140克左右。 ②棉籽壳70克,玉米芯20克,麸皮10克,尿素0.2克,过磷酸钙1克,石灰2克,水150克左右。 ③麦粒(或玉米粒)原种100克,碳酸钙(工业用的)或石膏粉2克。 (2)制备方法按配方将料称好,麸皮、玉米芯同棉籽壳先拌匀,其他辅料(尿素、磷肥等)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三需要: 氮素:均衡全面的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但在传统的配方中往往氮素不足,因为无论你加了多少的玉米粉或麸皮,增加的却是碳源而非氮肥.为什么呢玉米粉中大都是淀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粗蛋白的含量只占了7%左右,折合纯氮就少的可怜,麸皮粗蛋白含量百分之十几,折合纯氮才二点几.而培养料中的氮肥与产量是成正比例的.过多的玉米粉或麸皮还会带来负作用,容易造成污染.所以添加氮源要想他法。 微量元素:在平菇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中作用很大,虽用量很小,一般的农资市场很难买到真正的微肥,因为真正的微肥,其鳖全剂成本很高,售价也高,不是几角钱或一元多钱就能买到的。 水分:在传统的平菇栽培观念中,人们认为培养料中有多少水分就能出多少菇,然而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却是这样的;出一市斤菇要消耗一公斤水分.从你装袋时的含水量就能看出你能出多少菇,所以要想提高产量,不补水是无法做到平菇高产的。 平菇高产三要素: 1、高营养:加入偏高的营养能使出菇后劲足,多出菇。 高营养配方:棉籽壳500、秸秆或甘蔗渣500、麸皮150、玉米粉80、糖5、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1、过磷酸钙25、石灰60、尿素5、多菌灵1.5。 具体操作:当温度低于25度时开始批量生产。将主料用水预湿后闷一晚上,第二天将辅料加入其中并搅拌均匀,然后建堆发酵,堆高1.2-1.5、宽1.5、长不限,每天翻堆一次,第三天开始装袋,选择折宽为25cm-28cm、长45cm的聚丙稀袋子,装料时松紧度要一至。料装好后即上锅灭菌,灭菌时需用大火,必要时可用鼓风机助燃。当料内温度达到100度时保持8小时,此时可用小火来保持料内温度。停火后在锅内闷6小时即可出锅至消毒干净后的接种室,当袋内温度降到30度以下时进行无菌接种。发菌管理,发菌期间需注意内温过高,如温度太低可堆积培养。 2、熟料生产:由于加入了高营养,必须进行熟料生产,如用生料生产必将会导致菌袋大量的污染。 3、出菇管理:在每出完一茬菇后补一次营养水。 平菇高产栽培四措施: 追加营养液:头潮菇采收后,将菌袋放入加有0.1%尿素和3%白糖的营养水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每1公斤原料达到2公斤以上鲜菇产量。所谓大面积达到3公斤、4公斤、甚至5公斤鲜菇产量是不可能的,是一种误导。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重点应抓住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一、营养元素合理配给 平菇属木腐菌类中的一个异养生物、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但它能依靠菌丝细胞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来分解和利用自然界现成的营养物质或人工配制的多种“全营养”培养基。营养物质是平菇生命的能源和形成子实体的物质基础,就广义来讲,凡能为其提供能量、合成细胞物质及在新陈代谢中起调节作用的物质,都是平菇的营养源。主要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素等。 生产中,首先是主要原料质量要优。所选用的各种物质必须新鲜、于燥、无霉烂变质、无虫蛀,凡是己被雨淋和霉烂变质的原料均不宜作培养材料,即使成功,也难高产。其次是培养基的碳氮比例要合理。合适的碳氮比为34~40:1 。如果氮素不够,会明显影响产量,若氮素过高,轻则会导致菌丝徒长,营养生长周期延长,推迟正常出菇时间。重则若栽培方式不当,导致料内游离氮不能有效挥发,将会严重抑制菌丝生长,甚至在料中生长大量鬼伞类杂菌。第三是添加无机盐类营养(矿质营养)的比例不能失调。钙能促进菌丝体的生

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磷不仅是核酸和能量的组成部分,也是碳素代谢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钾在细胞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呼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添加比例分别为:钙1.5%~2%,磷1%~1.5%,钾0.3%。总而言之,营养是平菇高产的物质基础,基础打牢了,夺取高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二、菌种基因应考核论证 优良菌种是夺取平菇高产的重要条件,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优与劣的鉴别标准呢?通常所说的菌丝长满瓶或袋,菌龄适宜,外观无杂菌、虫害,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即为优良菌种。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并不能说明该品种(菌株)就优良。而真正的优良品种除具备上述外观标准外,还必须具有优良的内在品质和潜在因素,即遗传基因稳定。要求出菇温度范围广,稳产高产,菇形美观,柄短盖厚,色泽亮丽,风味独特,既要有抗杂性,又要有抗遗性。因此,引种时须严格考核,做好出菇试验。如国平1号、国平2号、庆丰1号、三峡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可称为平菇中的新秀佳品。 三、环境因子综合调节 平菇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只有掌握并满足其要求时,才能获得丰收,夺取高产。温度是平菇生长发育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温型的菌株出菇温度差异显著,不同生产季节的温度相差明显,生产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采用灵活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发菌期对料温的有效调控,出菇期将温度调控到该

红平菇栽培技术

红平菇栽培技术 红平菇菌株H1的培养特性与营养成分分析 摘要:分别在PDA培养基、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和MEA培养基上研究了红平菇菌丝体的培养特性,并对栽培后获得的红平菇子实体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培养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平菇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宏观和微观培养特性各有不同,但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都能够产生细胞外酚氧化酶,说明红平菇是一种白腐菌.菌丝在PDA和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白色,绒毛状至絮状,略显粉状,在马铃薯半组合培养基上呈现出明显的环纹;在MEA培养基上生长较弱,气生菌丝体较稀疏.菌体在3种培养基上产生的微观特征包括多数为节状分隔少数为简单分隔的薄壁菌丝、膨大的头状囊状体、很多八面体形和圆柱形的晶体等结构.对红平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红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富含多种人体必需和非必需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其中新鲜子实体中水分含量为90.16%,自然风干的子实体中水分含量为6.36%.自然风干的子实体中粗脂肪的含量为2.63%;粗蛋白含量为24.69%;总酸度仅为0.187 3%;总灰分含量为9.43%;还原糖含量为0.507%;氨基酸总量为17.6%,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由于采用酸水解的方法分析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因此没有检测出色氨酸),还含有其他10种非必需氨基酸;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VB10.032 ng、VB20.469 mg、VC0.20 mg、VE701.16 mg;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大量元素钾1 292 mg、磷1 206 mg、钠338.06 mg、钙151.44 mg、镁262.25mg;每100 g自然风干的子实体粉碎样品中含微量元素锌16.1 mg、铁10.89 mg、铜1.53 mg、锰1.46 mg. 红平菇的栽培技术 C903红平菇是从印度引进的优良菌种,形似平菇、粉红鲜艳、易栽培、投资小、用料简、生长快,每10平方米的面积用种5支,15天可采收红平菇450公斤,市场鲜销价值2000余元。其特点是:①出菇早,产t高,⑧栽培料来谏广,价格低,如稻草、麦稼、玉米芯、豆杆、麦枯、棉子壳、花生壳等。 红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一、原料配比 1.棉籽壳90%,麦麸(玉米面)8%,过磷酸钙1%,石灰1%; 2.杂木眉82%,玉米面15%,过磷酸钙1%,石灰1%; 3.玉米芯85%,玉米面13%,过磷酸钙1%,石灰1%; 4.玉米芯44%,杂木屑40%,玉米面14%,过磷酸钙1%,石灰1%; 5.玉米秸(高梁秸)80%,玉米面17%,复合肥1%,过磷酸钙1%,石灰1%; 二、原料发酵处理 将过磷酸钙、石灰加工成粉末状。过磷酸钙均匀撒在料中,过磷酸钙加入水中,同时加入50%的多菌灵(或克霉灵),石灰按每吨水4~5千克,多菌灵每吨水加0.5千克。料水比1∶1.6~1.8,料水份为60%~

玉米芯生料栽培平菇新技术

玉米芯生料栽培平菇新技术 目前,棉壳价格不断上涨农村很多玉米芯被浪费,江苏省滨海食用菌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玉米芯,经多年试验每百公斤玉米芯可产鲜平菇100-150公斤, 生物转化率150%以上。最好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放在阳光下曝晒2-3天,粉碎成玉米粒大小,不需过筛。配方:玉米芯950斤、石灰20斤、石膏10斤、过磷酸钙10斤、尿素3斤、菇大壮3袋、克霉增产灵1―1.5斤。玉米芯950斤、平菇专用肥1袋 、平菇转潮王150克、菇大壮3袋、石灰20斤、克霉增产灵1-1.5斤。配制方法:首先把石灰在料里拌匀,其余放在水中溶解,再拌入料内,水料比1∶1.2, 料水翻拌均匀后,堆闷12小时或堆料发酵。在地上铺塑料薄膜,堆成宽1.5米、高1米、长度不限的堆,从堆顶部随机向下打几个穿底洞,然后盖上塑膜或草帘堆 积发酵1天后测堆温,若达60℃以上,保持6小时翻堆,将外料翻到内,内料翻到外边,然后再堆积,发酵到60℃,维持12-24小时后散堆,发酵即完成。装料与接种。当料温降到30℃以下即可装袋,采用22×45厘米的聚乙烯筒袋,按三层料二层菌种接种法接种,即两端各一层料,播种量为料重的15%,把接过种的料袋扎口,然后在两端各打3―4个通气眼. 菌丝培育。播种后2天,料温开始上升,每天注意料温变化,3--5天后翻一次堆,8--10天后再翻一次堆,防止料温升到35℃以上。当料温升至32℃时,应及 时打开门窗通风,向地面喷水,减少堆积层次,疏散菌袋,使袋内热量迅速散放,以降低料温,菌袋料温最好控制在25℃左右,10天左右将菌袋转动180度,使底部积 水倒渗,以利均匀发菌,20天左右再倒袋一次,把菌丝体生长好的菌袋放在一起,差的放 在一起,被污染的挑出,污染轻的把袋口打开放在阴凉处晾几天或用石灰 粉掩盖,污染重的移至远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一般经25天左右菌丝即可发满菌袋。

平菇栽培技术-食用菌

第五章平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概述 1、俗称 过去平菇专指侧耳属糙皮侧耳。 俗称:杨树菇、冻菇、北风菇、平茸、青蘑等。 现在人们把侧耳属的其它一些栽培种类也称为平菇。如:金顶侧耳、桃红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等。 2、食用价值 平菇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8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特别是粮食和豆类中缺乏的赖氨酸、甲硫氨酸;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药用价值 平菇含有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 含有多糖蛋白,有抗癌作用; 含有微量的牛黄酸和γ-氨基丁酸,降低体内的胆固醇、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 5 ※<标题二>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一)形态特征 平菇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1、菌丝体 白色绒毛状,不分泌色素,有琐状联合。 2、子实体 着生方式:丛生,呈复瓦状。少单生。 (1)菌盖: 初期:扁平球型 形状成熟时:扇形、肾形、浅喇叭形 颜色初期:蓝褐色 成熟时:灰白色、紫白色、青灰色 菌肉颜色:白色、肥厚 菌褶颜色、着生方式:白色、延生、不等长 孢子印:无色 衰老时:菌盖反卷 (2)菌柄 菌柄颜色、着生方式:白色、侧生

短或无、基部常有绒毛。 (二)生态习性 1、分布:平菇在我国分布极为广阔 2、季节:平菇在深秋至早春,甚至初夏簇生于枯木上。 二、生育特点 (一)菌丝体生长期 1、定植期:接种后2~3d,菌种开始萌动,四周生长出白色菌丝,并逐日扩展连接。 2、扩展期:菌丝萌动后8~10d,以菌种为中心向四周迅速扩散。 3、深入期:接种后20~35d,菌丝迅速向深层发展。 4、巩固期:接种后35d左右,菌丝长满全部栽培袋。 (二)子实体发育期 1、桑椹期:基质表面分化出成堆的米粒状菌蕾,形似桑椹。 2、珊瑚期:桑椹期后3~5d,粒状菌蕾渐渐伸长,呈短棒状菌柄,形似珊瑚。 3、成形期:珊瑚状菌柄渐渐加粗,并在顶部形成菌盖,菌盖向一侧扩展,盖下可见到菌褶结构,各部分区分明显。 4、成熟期:菌盖边缘由内卷渐趋平展,子实体完全发育成熟。 三、生活条件 1、营养 平菇平属于木腐菌。(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强) 碳源:要求不太严格,大多数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的农副产品下脚料,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蔗渣、甜菜废丝。 氮源:采用各种含氮量较高的物质,如麦麸、米糠、玉米粉、豆饼粉等。无机盐:适当加入磷、钾、镁、钙等物质,如过磷酸钙、石膏等。 2、温度 平菇为低温型变温结实性菌类。 菌丝体生长范围3~35℃,最适温度为24~28℃; 子实体分化范围5~26℃,据子实体分化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为:低温型:10~15℃ 中温性:16~22℃ 高温型:22~26℃ 3、水分和湿度 平菇属喜湿性菌类。 菌丝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55~65%; 子实体发育阶段为85~90%。 4、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氧气。

平菇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本 实习名称______平菇袋栽技术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学号___ 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学习平菇的栽培方法基本操作步骤 2、掌握平菇的栽培方法难点及关键技术 3、通过平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袋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实验原理】 袋式栽培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栽培方法。按照培养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分为生料、发酵料、熟料、发酵熟料4种袋式栽培法。与床式栽培相比,袋式栽培在封闭条件下发菌,能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栽培成功率;菌袋可立体堆码,能大量节约做菇床和栽培架的开支。 【实验材料】 1、食用菌品种:平菇夏灰1号菌种 2、平菇配方:木屑1.5框、棉籽壳65斤、麦麸20斤、轻钙1斤、磷肥1斤。即棉籽壳60%、木屑20%、麸皮18%、轻钙1%、石灰粉1%、硫酸镁0.3%,另外加o.1%多菌灵。 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酒精灯、接种镊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高压蒸气灭菌锅等。 【实验步骤】 1、菇房建设与消毒,平菇喜温,一般采用温室培养,菇房要保证具有保温、加湿和通风便利。在菇房使用前,都要打扫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火菌,主要用甲醛熏蒸法消毒(①每立方米空间用10ml甲醛,

将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后,氧化还原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甲醛蒸气,对密闭的空间进行杀菌消毒。②无菌室经甲醛熏蒸后,经24h人才能进入室内工作。③如还有刺激鼻眼的气味,应消除残余的甲醛气体。方法是用浓度25-28%的氨水,在室内熏蒸或喷雾,经10-30min,氨与空气中的甲醛结合,可消除残存的甲醛气体。 2、食用菌研究所已准备好塑料袋、堆制发酵好原料。 3、装袋灭菌,将发酵料装入塑料袋内.边装边压,松紧适度(手按略有弹性),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然后直接套塑料颈圈(直径 4~5cm,可用包装塑料带焊制),外加塑料薄膜封口。料袋装好后,进行高压(O 147MPa,126℃)蒸汽灭菌。在灭菌锅内摆放时,料袋间应留钉空隙。高压灭菌时间为1.5~2h。灭菌结束后,缓慢排放蒸汽,以防料袋胀裂。 4、接种,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外观看,一般选用绝对无杂菌、爬壁力强、生民健壮、洁自浓密、菌龄小的种类作菌种。接种前需按常规消毒方法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用75%酒精对双手及接种工具和塑料袋消毒,之后用石碳酸喷雾消毒1次,最好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接种。接种时料内温度应低于30℃。接种过程应迅速,以防污染,接种完成后立刻封紧袋口。接种量应尽量大,尽量放满培养料袋的洞中,保证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可有效防比杂菌污染。 5、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以25℃为最宜,料内温度不能超过30℃。料袋放置以2~3层为宜,若放置过多,易造成烧菌。菌丝于接种后 3-5d开始吃料,应多观察,及时清除杂菌。接种后8一10 d,菇房

平菇种植技术视频傻瓜式种植平菇技术

平菇种植技术视频傻瓜式种植平菇技术 平菇肉肥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群众喜欢的一种菇类。下面是精心为你的平菇种植技术视频,一起来看看。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平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子实体由菌盖和菌柄组成,为可食用部分。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白色至灰白色,青灰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侧生。 糙皮侧耳:子实体大菌盖重叠,呈覆瓦状丛生,极少数单生,菌盖肉质直径4~20厘米,呈贝壳状、扇状或扁球状,菌柄短侧生或偏生。 紫孢侧耳,子实体多丛生,菌盖直径3~16厘米,呈扇形或肾形,菌柄长2~5厘米。 (二)营养特性

1、碳源主料以棉籽皮、玉米芯、玉米秸、稻草、麦秸、豆秸等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应选择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雨淋、无霉变的。稻草、麦秸截成6厘米的小段,玉米秸、玉米芯、豆秸等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直径15毫米筛孔。 2、氮源辅料以麦麸、玉米面、豆饼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不结块、无虫、无异味、不霉变。 3、矿质元素拌料用井水或自来水,在滨海地区及黑龙港流域也可用矿化度不大于13.8‰的浅层地下水。 (三)环境条件 1、温度平菇是广温变温结实性食用菌,糙皮侧耳和紫孢侧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7℃,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3℃~18℃,风尾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28℃,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为20℃ ~24℃。 2、湿度平菇为喜湿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基料内含水量在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左右,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0%~90%之间。

3、空气平菇是好气性菌类,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新鲜空气, 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十分严格,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能促进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对CO2却很敏感,菇房内 CO2浓度超过0.1%时,子实体就会形成畸形菇。 4、光线平菇为喜光性真菌。菌丝生长不需要光,子实体形成 与分化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5、酸碱度(pH值) 平菇喜欢偏酸性环境,以pH5.5~6.5最为适宜。 二、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一)常用栽培配方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 配方二:麦秸48%,棉籽皮40%,饼粉(棉籽饼粉、豆饼粉、花 生饼粉、芝麻饼粉)4%~5%,草木灰1%~2%,过磷酸钙1%,尿素0.3%~0.5%,石灰2%~3%。

平菇的生料栽培

平菇的生料栽培 生产工艺流程 制定生产计划: 一、栽培时间计划:

二、材料准备: ⑴.原料:玉米芯米糠石膏粉石灰过磷酸钙硫磺粉尿素杀菌剂 杀虫剂高锰酸钾 ⑵.用具:酒精灯报纸接种针粉碎机塑料布草帘 ⑶.菌种:栽培种(选用低温品种:美味侧耳) 三、成本预算

备注:所用大棚为500㎡除去边角处所用面积48m×7.5m,所用菌袋为25×50cm 直径为16cm 一行摆菌袋7.5÷0.16=46袋一共摆六层,由于是井字形摆放所以要减去21袋(由等差数列得出)六层共用菌袋46×6-21=255袋,共摆48行一共摆菌袋255×48=12240袋,一袋4kg共用培养料为48960kg.因为水料比为1:1.35 所以用干料20808kg水28152kg 预计成本:10922元预计收入:25798元 四、制作过程: 1.菌种制备:生料栽培应选择抗逆性强的低温型品种。所使用菌种要求 菌丝生长旺盛,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非常强播种量 一般为10%~15% 2. 培养料配方:玉米芯76% 麸皮或米糠24%石膏粉1%石灰2%过 磷酸钙0.5%尿素0.5% 杀菌剂0.01% 杀虫剂 0.001% 3.备料拌料:生料栽培对原料要求较为严格,配方中含氮物质加入量应 适当减少,以减少杂菌污染常加入2%的石灰,0.1%的多 菌灵或克霉灵 培养料的配制:将准备好的原料按照配方的确定的比例进行称取配制时,玉米芯等主料与不溶水的铺料麸皮,米糖等搅拌均匀,经多次翻锥让培养料充分吸收水分调节水一般掌握“三高三低”。即①基质颗粒偏大或偏干。水分应多,反之应少②晴天水分蒸发量大,水应略高些,阴天则应偏低③拌料场地吸水性强,水分应调高反之应调低料拌好后,必须追成一堆,让水分充分参入原料。

玉米芯平菇种植技术

玉米芯平菇种植技术 1玉米芯的处理。将玉米芯粉碎至花生粒大小,然后用3%~5%的石灰水拌料,直到拌 透拌匀,接着添加2%的过磷酸钙、2%石膏、0. 5的尿素、0.1%克霉王或其他、1%食盐, 拌匀,使料水保持在1:1~1.4。 2建堆发酵。拌匀后堆成宽1.5~1.8米,高0.8米的长堆,堆的两边用木棍在堆肩打两排孔,孔距0.6~1米,上覆薄膜以保温,堆底留空隙,以通风。当堆内15厘米处温度 达到65℃以上时保持一昼夜,然后翻堆,上翻下,里翻外,如此共翻3次,然后摊开散温。 3接种发菌。选用适宜优质三级种。出菇袋规格一般为22厘米×45~50厘米的聚乙 烯筒袋,采用三层料四层种的层播法,菌种量在15%左右。 4出菇管理。可采用立墙或覆土栽培方法。当采收1潮菇应及时补施营养液:5%~10%黄豆浸出液等。一般可采收3~4潮。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50%。 夏季反季节种植平菇技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反季节的栽培的发展和受经济 效益的驱动,在夏季进行平菇生产成为菇农增加效益的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夏季温度高,病虫害严重,对缺少栽培经验的栽培户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把夏季种植平菇的 几个关键环节总结如下: 1选种。这是夏季种菇的前提。菌株要求抗高温、耐旱、耐湿、抗杂的品种。如高平 1号、夏王40、江都71、夏优1号等。 2拌料、发醇、装袋与发菌。配方中的辅料应少加有机氮,不能加尿素。石灰以5%~8%为宜,并加入0.1的多菌灵或克霉王,但要注意不能与石灰同时加入,应先加入石灰粉。含水量要比其他季节少。发酵期适当缩短。进行高碱处理,装袋前培养料PH保持在8以上。栽培用的塑料袋规格要小一些。加大播种量,增加播种层数。装好袋后在有菌种处用 铁钉打眼,并从菌袋中间用小手指粗木棒打一孔,加快发菌速度。发菌时加强蔽荫控温, 夜间通能风降温。加强发菌管理,提高发菌质量与成功率。 3栽培与出菇管理。因覆土栽培时,菌袋中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且土壤中病原菌及 虫口多,故一般不采用该法,通常用堆码立墙栽培。出菇时,挽起两端菌袋,晚间定期通风,加大空气湿度和喷水量,搞好蔽荫控温,控制光线。提前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发 生后,就选用不产生药害的低毒农药防治。否则,高温环境,易产生药害。及时采收。保 持出菇场所的卫生。 1栽培季节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以冬季生产为主。 2培养料的配制

平菇种植技术

平菇种植技术 一常用栽培配方 代料栽培平菇的原料很多,有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稻草、麦草等,其中以棉籽壳为最好,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管选择何种原料,要求培养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 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 配方二: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二配料与发酵 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将主料和不溶于水的辅料搅拌均匀;将可溶物质配制成水溶液,逐步加入,混匀。根据培养料物质的性状,调节到合适的含水量。(注意水分不能一次加完,要分批加,尤其是不能过量。) 1、配料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1.2~1.3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和pH值7.5~8。 2、堆积发酵选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培养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 ~70%。拌匀后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宜堆成圆形堆,有利升温发酵;料量大,可堆成长条形堆。因麦秸等有弹性应压实,其他应根据情况压实。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每隔0.5米距离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气。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两根竹杆,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杆交叉,堆好后撒出底部竹杆,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经1~3天料温升至50-60℃,经24小时翻堆一次。翻堆时要注意将外层料翻入料内,内层翻到外层,上层翻到下层,下层翻到上层,内外上下调整位置,以便保持温度一致,承受压力一致,有利菌丝生长均匀、整齐,再按原法堆好。当温度再次升至50℃~60℃,经24小时发酵完毕,料发好后质地柔软酥松,用手一拉即断,清香、不酸臭、茶褐色。 三装袋接种 (1)塑料袋规格与装料量:气温低时宜用长而宽塑料筒,装料量相对大,装料袋应以宽23厘米,长40-45厘米为宜,装干料0.7~0.8公斤。 (2)菌种量:保证菌丝纯正无杂菌,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不可过长,菌种量以15% ~20%。菌种量大,菌丝生长优势大,栽培容易成功。两端袋口菌种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方法.doc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方法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 玉米芯80%、麦麸10%、尿素1%、过磷酸钙2%~3%、石膏2%、石灰2%~3%g霉灵0.1%料水比1∶1.6~1.8。 按50kg玉米芯加水85kg。先将石灰、石膏兑入水中混匀加入玉米芯,不能让水流走。当料充分湿润后堆成1.2~1.5m、高1~1.2m,长自定。料堆四周每隔40cm用3~5cm木棒打孔,孔深至底。在料堆表面及周围喷洒一遍氯氰菊酯,盖上薄膜,膜四周撑起,或不盖。待料温升至62℃保持48h翻堆,边翻边加入麦麸,拌匀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打孔、覆盖。待料温再次升到60℃时,维持36h,进行第二次翻堆,调节水分,以后每天翻一次,第三次翻堆时加尿素及过钙。直到培养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匀、颜色一致、质地松软有弹性,伴有清香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线菌时,说明料已发酵成功。此时加入0.1%的克霉灵,再闷24h即可散堆降温,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装袋接种。 玉米芯种植平菇方法 一、培养料配方 1.玉米芯(新玉米轴粉碎成黄豆大)88%、草木灰1%、石膏粉1%、石灰粉1%、新麦麸皮8%、磷肥1%。

2.玉米芯97%、石膏粉2%、磷肥1%。 3.玉米芯87%、阔叶木屑10%、石膏粉1%、石灰粉1%、磷肥1%。 二、制栽培种的时间安排 一般低温型的2028、2027等平菇菌种7月份制母种。8月份制原种。9~10月制栽培种。11~12月规模生产菌棒、春节前后上市。 三、建堆发酵玉米芯 将玉米芯等原料按配比拌料后使含水量达到60%,pH值5.5~6.5,建堆一般宽1.5~1.8米,高1~1.5米,堆长随地势而定,堆料地面上垫麻袋片或草帘,建堆后用2米长,直径5厘米光滑木棍扎空通氧,孔深1~1.5米,孔距相间30~40厘米,料上盖湿麻片或草帘。料温升到60℃,保持18小时,倒堆使发酵料上下倒人中间,外倒内,继续按第一次发酵的办法管理。发酵合格的料,不黏,深褐色,有香甜气。 四、装袋与接菌 温室栽培平菇应选低温型的品种,菌种应菌丝浓密,洁白粗壮,无杂菌斑,无拮抗线,打开菌袋前具有平菇气味,没有平菇原基。菌龄不超60天,栽培袋子应选择抗涨强度大,低温时柔韧性好的低压聚烯塑料筒,剪裁长20~45厘米,宽22厘米。一头用尼龙绳扎紧。在袋内的一端撒一层灭好菌的平菇菌块,向平菇菌上装1/3料温

平菇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方法

课程论文 平菇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方法 摘要: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与双孢菇、香菇、草菇同为世界4大食用菌。目前我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常温常规生化高温反应熟化及防污双重处理改良培养料免蒸无感染栽培平菇的国际领先技术等。其主要栽培步骤有:原料处理、菌种选择、栽培方式的选择、发菇管理、出菇管理以及虫害防治等。Pleurotus ostreatus an edible mushroom was cultivated from agricultural wastes such as saw dust, cassava peeel, cotton waste, dry plaintain, palm oil chaff, and vegetable. Standard microbiolog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microbial and proximate quality of the substrates. The cultivation of this species involved isolation of the mushroom,preparation of the spawn and substrate, spawning, incubating, cropping, harvesting and packaging.[1] 关键词:平菇、栽培、管理 引言:平菇(pteurorusostreatus)原名侧耳,在食用菌中,平菇是一个生活能力旺盛、适应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的品种。平菇性味甘、温。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干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常食平菇不仅能起到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而且对减少人体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和防治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等有明显的效果。 1、生长环境: 温度:平菇孢子形成以12℃~20℃为好,孢子萌发以24℃~28℃为宜,高于30℃或低于20℃均影响发芽;菌丝在5℃~3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形成子实体的温度范围是7℃~28℃,以15℃~18℃最为适宜。平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度变化越大,子实体分化越快。所以,昼夜温差大及人工变温,可促使子实体分化。 水分和湿度:平菇耐湿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菌丝生长时期要求空气相对湿

玉米芯栽培平菇高产技术

玉米芯栽培平菇高产技术 教学内容:玉米芯栽培平菇高产技术 教学目的:通过培训使学员熟练掌握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高产技术 教学重点:1.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2.出菇期和采后的管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平菇的生活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高产技术。(板书课题)玉米芯是主要的农副产品,与棉籽壳栽培平菇的鲜菇产量相近,但生产成本降低5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二、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要点 1、栽培场所选择。一般住房均可,塑料大棚栽培。具备条件: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遮荫以防阳光直射;易于保温湿润;靠近水源;清洁卫生。 2、场所消毒。可用硫磺熏蒸:15-20克/立方米;克霉净熏蒸:4克/立方米,封闪一昼夜;也可洒石灰水。 3、栽培方式:袋栽。选用24-28×45-50厘米的塑料袋栽培。秋冬栽宜用宽长袋,昼夜宜用短窄袋。 4、原料的选择:选干燥、无霉变、无虫蛀的新鲜玉米芯,因为玉米芯含糖量较高。较易污染发霉,所以收获后的玉米芯必须及时收藏,防止雨淋。为使玉米芯更易吸水软化、水解,达到高产,使用前必须粉碎,可在干净水泥路面上用车碾压。 注意:粉碎块太大,料易干,发菌难,产量低。粉碎块太细,料内透气性差,易积水,发菌慢,产量低。 5、科学配制培养料。 玉米芯含氮量低,这就需要补充氮素。一般添加麸皮、料康或适量尿素等辅料。 配方1:玉米芯100千克,麸皮10-15千克,尿素0.3-0.5千克,磷酸二氢钾0.1千克,生石灰3-5千克,多菌灵0.1%。 配方2:玉米芯85%,麸皮10%,尿素0.4%,过磷酸钙1%,石灰4%,多菌灵0.1% 6、合理建堆与翻堆 拌料前先将粉碎好的玉米芯,放在烈日下曝晒2-3天,然后在干净水泥地面上加3%--5%的石灰水,边拌料边洒石灰水一般翻拌3-4次即可拌透。然后建堆,料每堆不小于200千克,堆成高0.8-1米,宽0.8米,长度不限贩堆,料堆上每隔40厘米打一透气洞。此后每天翻堆一次,翻前先用石灰水再洒一遍,石灰水用量以手握料见指缝有1-2滴水为宜,晚上加盖薄膜。一般堆3天左右,待料温上升至60℃后要保持3天。当较大块玉米芯已无白心时,表明料已浸透水,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辅料过30分钟检查含水量,以手握料能成团,指缝间留有水痕,料团一触即散,即可使用。 7、菌种的选择 根据栽培季节选择菌种(低温型菌类在晚秋早冬栽培;中温型菌类在早秋晚冬以及早春栽培;高温型菌类一般在晚春栽培;平菇生料栽培一般用种量10%-15% 8、装袋接种 三层种,三层料,菌种封口装入的料要虚实均匀无横沟、按之有弹性。先装料,装到中间时放菌种,菌种粉成红枣大小的菌块,不可过碎,撒在袋周围,然后再装料,到距袋口5-6厘米处再放菌种,要均匀地撒一层用大头针或铁丝别口,最后再颠倒过来装料,放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