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锯末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袋栽培香菇

玉米芯袋栽培香菇用玉米芯栽培香菇,只需将脱去玉米粒后的玉米芯轴棒粉碎成脒屑状,添加一定量的辅料配制成培养基,就能用于玉米芯适宜型“EX03号”香菇品种的栽培。
其出菇温度5-25℃,菇质和色泽与木屑代料香菇一样,且比木屑产量高。
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培养料配制: 1.配方:玉米芯屑80%,麦麸18%,石膏粉和白糖各1%,酸磷二氢钾0.3%,水130%。
2.配制方法:按配方比例称量,置拌料场地翻拌混匀,堆闷2小时,翻拌后检查含水量65%左右,即手抓配料紧握,指缝间有水珠形成但不下滴为度。
然后建堆发酵,中途翻堆2-3次。
一、装袋灭菌:1.制袋筒。
将宽1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筒膜分别裁剪成55厘米长,筒膜口一头用线绳扎紧,扎膜头置蜡烛火焰上烧烤熔封却成袋筒。
2.装料。
把发酵好的培养料分别装入袋筒内,每袋装下料约1公斤,湿重2公斤左右。
装紧压实,袋筒口用线绳扎紧。
3.灭菌:将装好的料袋放入太空灭菌包内灭菌4-5小时,或放入常压土蒸锅内灭菌8-10小时,冷却至料袋手触不烫时取出,置洁净室内。
三、打穴接种: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下趁热接种。
用“四不型”食用菌无菌接种器,即不用电、不用药物、不用***精、不消毒灭菌。
2人直接随机取料袋全开式打穴孔、接种。
打孔者将料袋置接种器接种操作台上,在料袋上均匀打3个直径约1.5厘米、深2厘米的穴孔,接种者迅速用镊子夹取枣粒大小“EX03号”香菇栽培种接植3个穴孔内。
打孔者立即用4厘米×4厘米的单面塑料胶带粘封穴口,把外露的菌种粘封在筒膜内,使菌种与穴孔周围的培养料接吻。
封穴后顺势旋转料袋180度,再在料袋上打3个穴孔,与已接种的3个穴孔相对应。
接种者依次夹取菌种植入穴孔内,打孔者用胶带粘封穴口,逐袋进行转接。
接毕,置15-25℃洁净室内遮光发菌培养,每天早晚开门窗通风换气,检查菌丝生长走势,7-10天翻袋1次。
经50-60天培养,菌丝可长满全袋。
四、出菇管理:菌丝满袋后,松开袋两头扎绳,加强通风,夜间开门窗拉大温差进行转色催蕾。
玉米芯做主料,进行平菇种植,必须注意的5个问题

玉米芯做主料,进行平菇种植,必须注意的5个问题玉米芯,就是玉米脱粒后剩下的接近木质的废棒。
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料,原来在农村只是用它代替柴草,做为生火做饭的材料。
其实这“废棒”里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木纤维、糖类,还有钙、磷、硫、铁、钾等矿物质元素。
近些年,利用它做培养料主料,进行平菇种植,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使用玉米芯做主料,在种植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粉碎问题。
▪用玉米芯做为种植平菇的培养料,必须进行粉碎处理。
粉碎的设备采用农用粉碎机就可以,粉碎中应该注意的是粒度问题。
▪关于玉米芯粉碎后的粒度,到底是多大,才最适合用来做为培养料,这是由平菇种植需要决定的,实验证明,粒度在0.1~0.3厘米之间最利于平菇生长。
【1】持水性。
平菇的所需的水份由培养料来供应,做为培养料主料的玉米芯,必须具有一定的持水性,才能锁住水分,用来供应平菇生长。
粒度太小,持水性就低,力度太持水性就大,这是客观存在的问规律,0.1~0.3厘米之间正好能满足平菇生长对水份的需要。
【2】透气性。
平菇生长,特别是菌丝体的生长,需要消耗一定的氧来维持呼吸鉴于菌丝体不仅在培养料表面生长还深入并漫布培养料内部这就需要培养料料存在一定的缝隙,缝隙间渗透足够的氧气,供菌丝体呼吸。
粒度在0.1~0.3厘米之间,相互挤压所形成的缝隙,正好能承载能满足平菇菌丝体故呼吸的氧,达到利于平菇菌丝体生长的目的。
二,带菌问题。
▪玉米芯有吸水的特性,这是它内部松散的结构性决定的,所以它极易受潮,一旦通风不好,就很容易产生霉变,腐烂变质,降低其自身营养含量的同时,也把霉菌固定在自身之上,这些霉菌,一旦进入种植过程,就能给平菇种植带来或大或小的染菌风险,一旦发生杂菌对培养料的侵染,就会给平菇生长伤害,里可能影响平菇产量,也必然影响平菇质量,最后影响整个种植。
▪所以,选用玉米芯做为培养料时,必须注意挑选的问题。
最好选用当年新鲜玉米芯,进行粉碎。
在时间上再有所放开,玉米芯的存放期限也不能超过两年。
玉米芯种植蘑菇的方法

玉米芯种植蘑菇的方法一、引言玉米芯种植蘑菇是一种利用废弃的玉米芯作为基质来培育蘑菇的种植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还可以获得高产、高效的蘑菇种植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芯种植蘑菇的方法和步骤。
二、准备工作1. 选购优质的玉米芯:选择新鲜、无霉变、无害虫的玉米芯作为种植材料,确保蘑菇的生长环境良好。
2. 材料消毒:将玉米芯放入热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捞出晾干,以消除可能存在的病菌和杂质。
三、培养基的制备1. 玉米芯的破碎:将晾干的玉米芯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破碎成0.5-1cm左右的颗粒。
2. 混合配比:将破碎玉米芯与蘑菇菌种和适量的水进行均匀混合,使得玉米芯充分吸水。
3. 培养基装入容器:将混合好的培养基均匀地放入培养容器中,压实。
四、接种菌种1. 菌种的选择:根据种植蘑菇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蘑菇菌种进行接种。
常见的有平菇、香菇等。
2. 菌种的接种:将选好的蘑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表面,然后轻轻将菌种压入培养基中。
五、培养过程管理1. 温度控制:在培养室中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0-25摄氏度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蘑菇的生长。
2. 光照管理:蘑菇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但过强的光照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可以通过遮光网或调节光照时间来控制光照强度。
3. 通风管理:保持适度的通风可以增加氧气供应,促进蘑菇的生长。
但过强的风力会使菌丝干燥,影响蘑菇的产量。
4. 湿度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蘑菇的形成。
可以通过喷水、湿帘等方式来增加湿度。
5.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菌床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蘑菇的健康生长。
六、蘑菇的收获与保存1. 生长周期:蘑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0-30天,根据不同的蘑菇种类会有所差异。
2. 收获时机:在蘑菇的菌盖完全展开但菌褶尚未散开时,即可进行采摘。
3. 保存方法:采摘后的蘑菇要及时清洗干净,晾干后储存在低温、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以延长蘑菇的保鲜期。
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栽培平菇技术
一、秸秆处理及配方玉米芯及作物秸秆要求新鲜、无霉无虫蛀、干燥,粉碎成3毫米大小备用。
一种秸秆不如两种产量高,两种不如三种产量高。
为了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笔者一般采用的配方是以玉米芯为主,其它秸秆为辅。
如玉米芯50%,豆秸30%,麦秸20%,还可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自然组合,如花生秸、玉米秸、棉秸等。
其它添加物为玉米面5%,麸皮5%,复合肥2%,生石灰4%,水180%~220%,克霉灵0.15%。
二、拌料发酵将石灰和复合肥分别倒入两个容器加水搅拌泼入料中调翻,注意不要太多,以免水流淌,然后将辅料调入再加水调翻一次,将拌好的料堆成长方形,宽1.2米左右,高1米左右,长短不限,取草帘、破麻袋等遮盖。
为保证水分充足,第二天翻堆时视水分大小再适当调入。
发酵时间高温5~6天,温度低时7~8天,前期每天翻一次,后期每天二次,使其上下、内外发酵均匀。
发酵好的料为橙红色并带有白色线菌,有芳香味而无酸臭味,不沾手,富有弹性,抓一把用力握手缝有水而不滴为最佳,装袋前24小时将克霉灵按比例喷入料内。
三、装袋发菌选择栽培袋的原则是,温度较高时选用直径小的袋子,温度较低的季节选用直径大的袋子。
目前较为通用的规格是26厘米x50厘米的。
装袋按常规操作,接种量为15%~20%。
发菌时,要根据外界的温度情况掌握好袋与袋之间的间距,每天查看袋间的温度。
在此期间,袋内温度要控制在28℃ 以下,整个发菌期要倒3~5次袋子。
【详细讲解】玉米芯栽培平菇管理技术

【详细讲解】玉米芯栽培平菇管理技术用玉米芯种平菇生产技术在我国已大面积推广有十几年了,大多以发酵料栽培模式为主,原料来源丰富,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收益明显,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农产品下脚料的转化,现将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培养基配方玉米芯100斤、麸子20斤、石灰粉4斤、石膏粉2斤、磷肥1.5斤、含量50%多菌灵1克、克霉灵1克,水适量。
二、培养料发酵首先将玉米芯和石灰粉、石膏粉2斤,磷肥1.5斤,加水拌匀后堆在铺有薄膜的地面上预湿(多菌灵和克霉灵和麸子单独加水预湿堆放)。
将其他辅料全部加入(抑菌剂暂时不用)并一次性补足水分,以后不再加水,料堆高1米、宽1.8—2米,长度不限,每堆干料不少于1500公斤。
每隔30厘米打一个直径10厘米的通气孔,当料温达到65—70℃时保持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
翻堆时要注意将外面和底层物料翻至堆中。
首次翻堆后,物料温度会迅速升高,最高可达75℃,稳定在65℃左右,此时物料中的微生物繁殖达到高峰,物料的颜色、气味及其他性状加剧改变,必要时可在料堆上重复打孔,以增强物料内的供氧量。
当物料颜色变为红褐色,料堆表面布满白色菌丝,物料散发出的氨味逐渐减少时,即可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次数2次。
三、装袋接种发酵好的培养基为红褐色,气味芳香,无氨味,培养基中布满有益的放线菌,不粘手,手感柔软,富有弹性,此时,加入抑菌剂即可装袋播种,用玉米芯种平菇,选择专用驯化玉米芯,平菇菌种新选1号。
四、管理技术1.发菌管理:将接好种的菌袋在培养室成批平放摆好,一般3-5层高,每行间距离50-60厘米。
在码好的菌袋中间放一支温度计供检测温度。
发菌室保持黑暗,每天通风一次,约40分钟,室温以15-20℃为宜,超过28℃立即开窗降温,培养7天左右要翻堆互换位置。
7天左右要消毒一次。
2.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用手触摸菌袋,硬挺、结实、有弹性,菌袋表面聚集有黄色小水珠,表明已达生理成熟,可搬进出菇室催菇。
平菇的种植方法

平菇的种植方法
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种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下面将介绍平菇的种植方法。
1. 培养基的准备:平菇的培养基一般是由秸秆、木屑、玉米芯等混合物制成。
先将以上原料粉碎,然后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杂菌的产生。
2. 种植袋的准备:选择大小适中的塑料袋,并在表面打上大小适宜的排气孔,以便菇丝的生长需要。
同时,袋子的开口处要用铁丝或橡皮筋扎紧,防止杂菌侵入。
3. 培养环境的准备:将培养袋摆放在通风良好,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室温保持在20-25摄氏度。
如果条件不够理想,可以利
用加湿设备和温控设备进行调节。
4.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平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袋的培养基上,并轻轻拍打袋子,使菌丝能够均匀分布。
5. 菌丝生长:种植完菌种后,需要保持袋子的湿度,可适当喷水湿润。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菌丝一般会在10-15天内长成,此时菌袋中会逐渐出现白色的孢子。
6. 露地移栽:当菌丝长满整个袋子时,可以将袋子移至露天场地进行移栽。
选择相对阴凉、湿润的地方,将袋子沿着一侧剪开,并将其埋在土壤中。
7. 日常护理:移栽后的平菇需要经常喷水保持湿度,并防止其遭受风雨侵袭。
同时还要注意定期翻土,保持菌丝的通风性。
8. 收获:平菇一般在移栽后的一个月内可以开始收获。
当平菇的伞盖完全展开时,用刀剪下整个菌盖,并注意不要损伤到菌褶。
以上就是平菇的种植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玉米芯栽培平菇高产配方及方法

玉米芯栽培平菇高产配方及方法
玉米芯80%、麦麸10%、尿素1%、过磷酸钙2%~3%、石膏2%、石灰2%~3%g霉灵0.1%料水比1∶1.6~1.8。
按50kg玉米芯加水85kg。
先将石灰、石膏兑入水中混匀加入玉米芯,不能让水流走。
当料充分湿润后堆成1.2~1.5m、高1~1.2m,长自定。
料堆四周每隔40cm用3~5cm木棒打孔,孔深至底。
在料堆表面及周围喷洒一遍氯氰菊酯,盖上薄膜,膜四周撑起,或不盖。
待料温升至62℃保持48h翻堆,边翻边加入麦麸,拌匀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打孔、覆盖。
待料温再次升到60℃时,维持36h,进行第二次翻堆,调节水分,以后每天翻一次,第三次翻堆时加尿素及过钙。
直到培养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匀、颜色一致、质地松软有弹性,伴有清香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线菌”时,说明料已发酵成功。
此时加入0.1%的克霉灵,再闷24h即可散堆降温,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装袋接种。
食用菌生产降本增效新法—玉米芯栽培平菇

食用菌生产降本增效新法—玉米芯栽培平菇玉米芯栽培平菇以成本低、效益高而深受广大菇农欢迎。
几年来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是代替棉籽壳进行食用菌生产的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
只要培养料处理适宜,品种得当,其生物学转化效率并不低于棉籽壳。
玉米芯高产栽培平菇实用技术介绍如下:一、选用优良品种菇农在选种时,要选用适应当地气候、转潮快的品种,菌龄以满瓶后3-5天为好,菌丝洁白粗壮、抗杂力强。
二、培养料堆制培养料必须选用干燥、无霉变的玉米芯,用粉碎机粉碎成玉米粒般大小的颗粒状。
筛孔用8毫米、10毫米的钻头各钻一半孔,这样粉碎出的培养料粗细适宜,透气性好,极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培养料配方:①玉米芯70%,木屑10%,麸皮15%,石膏、石灰、磷肥各1%,多菌灵0.1%,水分65%。
②纯玉米芯50公斤,麸皮10公斤,石灰、石膏、磷肥各1%,多菌灵0.1%,水分65%。
拌料时,先将石灰、磷肥、多菌灵溶于水中,然后充分搅拌均匀。
最后加入其它辅料(注意玉米芯的含水量不能用手捏法测量,必须拌入足够的水分,制种时可适当少一些)。
料堆做成龟背状,长宽不限,高度宜低一点为好,建堆后覆膜发酵,当料温达到60℃时翻堆,共翻堆3次。
待培养料表层出现白色放线菌,颜色变为褐色为宜,pH7.5-9。
三、装袋接种发菌用50-55厘米×25厘米聚乙烯筒料,经缝纫机针扎三排微孔,先装好一端,放入菌种,用绳扎紧。
然后再一层菌种一层料,共三层料四层种,装满后扎紧袋口,视温度高低垒袋发菌,或堆成井形堆放,用种量10%-15%。
发菌期间,温度20-25℃,最高不可超过35℃,空气相对湿度50%—65%,光线要求暗一些,发菌期间要注意翻袋和加强通风管理,约经15-20天,菌丝即可长满袋进入出菇管理。
四、出菇管理发好的菌袋经一周左右即有珊瑚状菇蕾出现,这时就可开袋进行出菇管理。
要掌握好开袋时间,过早料面易干燥,造成菇蕾死亡;过晚则影响菇的质量。
开袋后要增加光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芯锯末栽培平菇技术
玉米芯40%,木屑40%,麦麸18%,石膏1%,食盐1%,石灰适量。
这个最好采用熟料栽培,效果会很好。
具体栽培技术参考常规栽培技术即可。
发酵料栽培平菇基本技术
一、配料;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DEL0516-:88939450
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壳、大豆秸、稻麦草(糠)锯末等农产品的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原料。
任选一种或几种混用。
用量:85-90%.
辅料:麦麸: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气温高多用,气温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灵:0.1-0.2%;水:140-180%。
二、发酵:将主料与麸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匀;多菌灵加水溶化后加入。
边加水边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尽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后再过2小时左右,用手握料,指缝有水滴滴下为适宜;春季、早秋温度高、气候干燥加水多些(指缝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缝滴水2-3滴。
)
然后将料堆成宽、高各1.2-1.5米,长不限的长形料堆。
注意:堆料时要轻放,严禁拍砸料面、以免影响料堆通气。
可用直径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气。
堆好后料面苫盖草苫子,然后再盖塑料薄膜。
一般在堆料后30-40小时,料堆温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让其继续发酵,24小时后第一次翻堆。
翻堆宜在中午进行,动作要快、轻,原堆上翻下、外翻内,尽量使料受热均匀;按第一次堆形复堆,依次盖好草苫、塑膜。
约8-10小时,料温又会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发酵好的培养料应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异味;有时料表面有白点、但绝不能有长毛或黄绿色霉点。
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晾凉至30度以下装袋。
三、装袋播种
用扁宽22-26cm的塑料筒截长45-52cm,一头扎紧,先放一层菌种、装10cm左右料,再放一层菌种、再装料,共装三层料,四层菌种。
两端菌种多些,中间二层菌种少些、沿袋壁放;装料时随装随压紧:要做到两头紧、四周紧中间松。
扎口后用小钉在每层菌种处扎8-10个小孔通气,然后进培养室发菌。
四、发菌
培养室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菌袋进场前,用5%石灰水刷洗墙壁、地面,干燥后用气雾消毒剂(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敌敌畏熏蒸灭菌、杀虫。
气温28度以上,菌袋单摆;低于28度可以横卧叠放,根据气温高低叠放2-5个高,发菌三天后要注意检查菌袋温度,每天检查3-5次,袋表温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过,就要及时翻堆、打开门窗通风、减少堆放层数。
袋内料温高是发菌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五、出菇
菌丝满袋3-5天,人为加大菇房内的昼夜温差,增加菇房湿度,再过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点,这就是平菇原基。
此时要加大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原基尽快发齐;及时用刀片在袋头划2-3道割口,以利于平菇从割口处长出。
随着平菇的不断长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气,加大湿度,喷水要少、细、勤;尽量不要把水喷到幼小菇面上。
对光照要求不高,室内或大棚内能看清报纸的光线即可满足要求。
当菌盖充分展开要及时采收。
采收过晚,质量下降,产量减少。
一茬菇采收结束,彻底清除残根,喷一遍营养素,复塑膜养菌5-7天,现原基后揭开塑膜,正常管理。
一般可收4-6茬菇。
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出二茬菇后脱膜覆土码成菌墙或阳畦出菇,能很好地解决培养料失水与出菇的矛盾,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玉米芯与锯末最多各半,最好锯末比例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