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建议与教学方案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建议与教学方案一、引言《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是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众多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
本阅读建议与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国演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课外阅读建议1. 阅读准备- 历史背景知识:学生在阅读前应对三国时代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推荐阅读《三国志》等史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
- 文学常识:介绍罗贯中及其创作《三国演义》的背景,理解其艺术手法,如虚构成分、人物塑造等。
2. 阅读内容- 人物研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的仁德、曹操的权谋、孙权的智略等,引导学生探讨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历史中的真实原型。
-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经典情节,如赤壁之战、群英会、空城计等,理解其艺术价值和反映的历史现象。
- 主题探讨:深入探讨《三国演义》的主题,如忠诚与背叛、英雄与平民、权力与人性等,引导学生反思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 阅读方法- 笔记与心得:鼓励学生边读边做笔记,记录重要情节和人物,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提问,促进思考。
-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创作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小故事、剧本或影评,提升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历史背景。
- 分析与批判: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理解其对历史事实的艺术加工。
- 应用与创新:学生能够将《三国演义》中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创新性思考。
2. 教学内容- 文本解析:深入解析小说的文本,包括语言风格、人物描写、情节结构等。
- 历史对比:将小说中的情节与《三国志》等史实进行对比,分析作者的创作倾向。
- 文化探讨:探讨《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制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执笔:一、阅读目的1、执行顺德区教研室的指导意见;2、为学校“书香校园”活动锦上添花。
二、阅读任务1、了解《三国演义》一书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情况;2、揣摩小说语言、理清情节结构,增加知识积累,尤其是战争、谋略的描写;3、学会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4、使学生初步养成阅读长篇文学名著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时间安排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下半学期。
四、阅读方法1、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2、讨论法;3、合作探究法。
五、实施步骤1、导读(1——2课时)。
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对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成书情况等作一简单的介绍。
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小说《序言》部分,了解有关情况。
2、逐回阅读(5——6周)。
每周二十回左右,以泛读方式为主。
在泛读之前,可以先浏览一下回目。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遇到疑难问题,可分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答疑。
作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每周分类摘抄小说中精妙词语、精彩段落。
向别人讲述《三国演义》故事。
完成三国演义知识竞赛试题。
3、理清小说情节结构(课上安排一课时,其余课下完成)。
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课下讨论,各组安排一位代表发言。
上课时,学生代表发言后,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发表自己的见解。
4、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性格(2——3周)。
重点分析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曹操、孙权、周瑜、鲁肃等形象。
学生首先细读有关人物的情节,梳理之后加以分析,然后分组讨论,概括人物性格。
小组成员每人写出一篇读书笔记,各组推选出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上课时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评价各组表现。
作业:读书笔记3——4篇,参考题目《我眼中的×××》、《我最喜爱的文学形象——×××》等。
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了解小说《三国演义》以高超的手法描写战争的特点等。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迁安市杨各庄镇青山院完全小学薛秀红教材分析:《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
书中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三绝”尤为经典。
书中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三国演义》是作为课外必读篇目,推荐给六年级学生的。
学情分析:《三国演义》,有小说,有评书,有电视剧,后来还出了三国杀,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丝毫不过。
但《三国演义》思想内容、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的了解学习,依然是枝头苹果,需跳摘方可得到。
可见,《三国演义》,学生熟悉、感兴趣,初步阅读学习,已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城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上网查找《三国演义》小说、评书、影视剧视频,或在图书馆查阅资料了,已是得心应手。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有意识地整合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特定情景,自主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终身学习的兴趣,是课内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学目标:了解三国故事,评析人物形象,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2.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
提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自豪感,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课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准备:把上次《红色经典阅读成果展演》上传微信群、QQ群,鼓励不辍阅读。
2.每小组一台上网电脑,一部《三国演义》纸质原著。
《三国演义》电子版原著、评书、影视剧。
教学流程:一、导入激趣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杨洪基演唱。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导读课指导思想读书是精神上的旅行,在这段旅程中,学生跟随作者亲历各种场面,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物,咀嚼精妙的语言,享受丰美的精神大餐。
本次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趣味性、范例性,以《三国演义》作例子,回顾其中的精彩故事,认识其中的英雄人物,感受相关的精妙词句,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所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在充分阅读《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讲述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语言魅力。
2、激发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崇敬之情及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三国人的崇敬之情和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人物。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60分钟教学准备教师: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2、制作多媒体课件;3、将学生分为“魏”、“蜀”、“吴”三组,布置各组分头准备;4、请一位老师记分,三位老师为讲故事环节评分。
学生:1、阅读少年版《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一个相关的“三国”故事(可以是一次战役、一个计策、一个成语故事、一个救主场面),先在小组内讲,每组推选一人准备在班上讲。
2、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一至三个相关的“三国”人物。
3、摘抄其中优美的语言或收集关于“三国”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来观看一个片段,欣赏一首曲子(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及开剧片段)。
知道这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吗?生:《三国演义》。
师:看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听着那悲壮的乐曲,你想到了些什么?生:(略)师: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我们带到了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三国演义》让我们认识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骁勇善战、忠义为先的关云长,雄霸江东的孙仲谋,一代奸雄曹阿瞒,旷世奇才周公瑾等生动传神的人物。
也让我们目睹了桃园结义、官渡之战、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场面。
让我们再次漫游“三国”。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渲染气氛,使学生入情入境。
小结语为学生回顾故事、评价人物作铺垫。
班级读书会教案——《三国演义》导读

班级读书会教案——《三国演义》导读李道锁【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四大名著已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三国演义》都很感兴趣,对《三国演义》中的任务、战术运用耳熟能详。
而且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分析课文情节,分析人物个性能力,因此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自己去分析,掌握课文及人物。
【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国演义》这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之一。
但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因此,我决定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艺术性、思想性。
但它是一部长篇小说,要完全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两堂课上,只是简单介绍这部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价值,了解它的艺术魅力,并通过片段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2)能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3)通过文章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3.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小时三十分钟【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根据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改编)。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大气磅礴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许多英雄人物。
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英雄人物?师:众多的三国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刘备三顾茅庐、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等,可以说我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英雄之士的精神气概吧!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三国演义》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
(完整版)《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_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新河中心小学施义宝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4。
引导学生自主、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刚学过的课文《三顾茅庐》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回的内容改编而成.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的名气已经远播于海内外,国外专家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是一部“史诗般的作品”。
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
作为中国的一名小学生,你们想不想好好地读一读《三国演义》呢?二、阅读欣赏:(一)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呢?我相信肯定有不少同学对《三国》有所了解.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抢答几个问题?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2.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3。
“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5.“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6。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说谁的?(教师提示正确答案:1.罗贯中2。
刘备、关羽、张飞3.关羽4.周瑜5.貂禅6。
吕蒙)过渡:看来大家对《三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在读《三国》这部经典著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欣赏哪些内容呢?我觉得首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语言艺术,今天我们且不去分析它的语言艺术如何精湛,只要来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歇后语和成语,就知道它的语言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了。
(二)积累语言-—歇后语、成语1。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
书中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三绝”尤为经典。
书中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三国演义》是作为课外必读篇目,推荐给六年级学生的。
学情分析:《三国演义》,有小说,有评书,有电视剧,后来还出了三国杀,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丝毫不过。
但《三国演义》思想内容、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的了解学习,依然是枝头苹果,需跳摘方可得到。
可见,《三国演义》,学生熟悉、感兴趣,初步阅读学习,已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城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上网查找《三国演义》小说、评书、影视剧视频,或在图书馆查阅资料了,已是得心应手。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有意识地整合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特定情景,自主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终身学习的兴趣,是课内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故事,评析人物形象,初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及认识。
2.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
3.提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自豪感,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课型: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准备:1.把上次《红色经典阅读成果展演》上传微信群、QQ群,鼓励不辍阅读。
2.每小组一台上网电脑,一部《三国演义》纸质原著。
3.《三国演义》电子版原著、评书、影视剧。
教学流程:一、导入激趣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杨洪基演唱。
师:雄浑、古朴的乐曲,再现了金戈铁马的战场,欣赏中,接受刀光剑影的洗礼,也唤起了我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

阅读故事 感受人物——五下册《三国演义》(导读课)一、教材分析《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描写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作品以描写战争、塑造人物为主,故事精彩,可读性强,人物众多,个性鲜明。
通过影视剧等方式的传播和学生课外阅读的经验,五年级学生对《三国演义》故事和人物的了解消除了陌生感,为阅读这部著作打下了基础;通过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的课文学习和“快乐读书吧”中《西游记》的阅读指导,学生对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这为读懂这部著作扫清很多障碍。
小说的阅读绕不开故事情节和人物,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部著作的故事情节更让他们感兴趣,他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自己的阅读经验能大致读懂故事内容。
但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容易产生偏差,一方面可能是对故事的误读,另一方面是缺乏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这节导读课设计的初衷,主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对刘备、曹操、关羽等几个人物形象的把握,引发学生从仅仅关注故事内容转向关注人物特点,关心人物命运,进一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升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受章回体小说特点,对《三国演义》有大致的整体认知;2.通过导读,初步学习阅读名著、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3.通过阅读故事、品评人物,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认知(一)出示歇后语,猜歇后语中含着的人名1.了解“演义”,教师简要介绍:演义是古代小说的一种体裁,是中国古代小说重要形式之一,比如古典名著《封神演义》、《隋唐演义》、《南北史演义》等。
2.了解故事背景,认识作者(1)引导学生交流对《三国演义》有哪些了解。
(2)出示作品简介:(一)复习“章回体”特点1.翻开《三国演义》目录,说说通过目录发现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推进指导
连云港市青口小学王颖
一、指导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抓小说中主要故事情节或片断描写,品析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渗透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二、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三、课前准备:
1、课件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
(舌战群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营造气氛。
(2分钟)
1、最近我们班掀起了读三国、说三国、看三国的热潮。
今天,我们就借着这股“东风”,再次品读这本书,进一步感受英雄们的风采。
喜欢读三国故事的同学请举手。
你都知道哪些英雄?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2、师小结评议,重点表扬鼓励。
二、刀光剑影,英雄风采。
(5分钟)
1、同学们说的都是三国时代响当当的英雄。
今天,几位英雄来到了我们课堂,请你们帮他们揭开神秘面纱吧。
投影【英雄风采】依次出示张飞、关羽、刘备、关羽
根据提示,猜猜提示描述的人物是谁。
抢答规则:
(1)每组推荐两名代表答题。
(2)速度快者根据分值得分,分高者获胜,送“小诸葛”称号。
2、小结:三国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1191人,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了不起的盖世英雄。
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这些英雄。
(板书:英雄)
三、英雄画廊,千人千面。
(5分钟)
1、都说相由心生,英雄也是千人千面,英雄的外貌也可以彰显他们的独特魅力,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一面。
这有两段外貌描写的文字,投影【外貌描写】
朗读两段外貌描写的片段,自主学习:
(1)猜猜文字描述的分别是谁?说说你是怎么才出来的?
(2)选一位你感兴趣的英雄,找一找能体现英雄特点的词句,再说一说你对他的印象吧。
2、小结:这些都是外貌描写,(板书:外貌)除了外貌描写,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描写去感受英雄呢?(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这些都是小说中人物描写方法。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来体会英雄的性格特征。
四、聚焦英雄,重温经典。
(10分钟)
1、你最喜欢哪个英雄人物?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你能说出几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吗?他被称为(智绝)。
(1)出示图片:请看图片,这是哪个故事?谁能再讲讲这个故事?
(2)投影阅读《空城计》
结合具体的词句,说一说"智绝”诸葛亮的“智”体现在哪些地方?找出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说一说你的独特感受。
2.小结:诸葛亮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他是智慧的化身,所以后人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他: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五、总结方法,遨游三国(10分钟)
1.阅读方法指导投影【阅读方法】
《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作者把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
围绕着这些人物又有很多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共同构成了三国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所以在读《三国演义》时要有方法: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其次抓住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人物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全面了解三国这部作品。
2.汇报交流投影【我眼中的诸葛亮】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诸葛亮还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故事中了解到的?(七擒孟获、舌战群儒、刘备临终托孤、命丧五丈原)(板书:才华横溢、宽容大度、知恩图报、忠贞不渝)
(1)分小组阅读诸葛亮的章节,进行批注式阅读。
(2)先组内交流,再请代表全班交流汇报。
每组汇报时形式可以多样化:有感情朗读、即兴表演。
3.小结过渡:诸葛亮是罗贯中笔下最理想中最有光彩的人物。
他手摇羽扇,却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为报知遇之恩,忠心辅佐刘家天下,恪尽人臣之职,无条件地履行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他七擒孟获,均显仁爱、耐心、宽容大度。
此人集忠贞、智慧、仁爱于一身。
六、布置作业(1分钟)
张飞长得凶猛,看似很粗鲁,但他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课后阅读《张飞大闹长坂坡》一章,看看对张飞这个英雄有没有新的体会,写一篇读后感。
七、寄语(2分钟)
历史的故事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课外书。
老师希望大家能终生坚持阅读。
1.投影【阅读承诺】
阅读,终生的承诺
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读书有记性、有悟性、有任性,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2.让我们大声朗读以上内容,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