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学奇迹

合集下载

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书籍

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书籍

2.书名新课标初高中解题思维方法系列作者周继光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5-13.书名为什么错:初中数学考题错解评析作者朱天元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0-14.书名如何高效学数学(初中版)作者肖林元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6-15.书名孙维刚初中数学/孙维刚教育文丛作者孙维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1-16.书名中国教学的奇迹—成就奇迹的孙维刚"教学五部曲"作者赵国忠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3-12-17. 书名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作者(英)波斯基特原著,(英)瑞弗绘,彭薇达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18. 书名优秀学生科普启蒙读物丛书作者《优秀学生科普启蒙读物丛书》编委会出版社朝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8-19. 书名课堂上听不到的数学传奇(初中版) 作者田廷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2-110.书名神奇的数学:牛津教授给青少年的讲座作者[英]Marcus du Sautoy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1 11.书名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数学作者(日)樱井进,陈晓丹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9-112.书名课本上学不到de数学(1)作者:彭翕成//田廷彦//允霁| 出版社:上海科教出版时间:2013-01-0113.书名课本上学不到de数学(Ⅱ) 作者:彭翕成//田廷彦//允霁|主编:刘兵出版社:上海科教出版时间:2013-01-0114.书名中学生素质教育必读本世界科普经典读物:数学的奥秘伊库纳契夫、左鹏15.书名中小学生必做的经典益智游戏:提高判断力的101个数学游戏伊凡•莫斯科维奇、蒋励、康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08出版)16. 书名《数学和数学家的故事》(李学数著)17. 书名《数学我爱你:大数学家的故事》 (美)赖默尔(Reimer,L.),(美)赖默尔(Reimer,W.) 著,欧阳绛译18. 书名《一个数学家的自白》(英)哈代著,李泳译19. 书名《我身边的数学:巧破谜案》((英)文迪·克莱姆森 (英)大卫·克莱姆森 (英)凯·浦瑞切德 (英)艾里森·琼斯译者:宋雪梅20. 书名《无穷的玩艺:数学的探索与旅行》(数学科学文化理念传播丛书) 作者:(匈牙利)路沙·彼得译者:朱梧槚袁相碗等21. 书名《数字魔鬼——写给所有害怕数学的朋友》22. 书名《给讨厌数学的人———数学的奥秘与生活》23. 书名《魔法数学》白丁著,现代出版社出版。

中国教学的奇迹(文华)

中国教学的奇迹(文华)

在他的课上,基本上是先出题,写出公式, 然后让学生讨论,上黑板演示,老师在一旁点拨, 让学生学会寻找规律。
孙维刚的学生一般没有家庭作业,而且每天 能保证八九个小时的睡眠,男同学每天跑1500米, 女同学跑800米。学习轻松而快乐。
要因为我来到世界上,而使别人过得更幸福。 即使是在他的追悼会上,播放的也不是哀乐,而 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因为 他不愿意给人们带来一丝悲凉。
孙维刚无论走到哪里,介绍自己时总是说, “我叫孙维刚,北京二十二中数学教师,班主 任。”一分坦然,一分自豪。
远行的孙维刚,微笑永存,精神永驻。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请家长” 是班主任惯用的一招,但孙维刚认为这实 乃愚蠢之举。
“我是没办法管你孩子了,只好请 你出山了。”这不是向学生和家长宣告自 己无能吗?
孙维刚做好班主任工作靠两大法宝:
一是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二是开好家长
会。
孙氏建班原则“诚实,正派,正直;
树立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做有丰富感情的
有人说,能把老师讲的所有知识记住,或者把最 重要的知识记住的就是好学生。在孙维刚眼里,这样的学 生不是好学生,因为他们只会因袭教师。
孙维刚总是鼓励学生推翻教师给出的结论。“世 界上不存在‘没有为什么’的问题”,他鼓励学生向未知 世界挑战,向老师挑战,向书本挑战。
他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大家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传 递聪明。他提倡的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不仅 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但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创造出了令人称奇的育人成李红曾是孙维刚实验班的学生如今她已是母校二十二中的数学教师而且她所带的班也是孙维刚数学实验班
读书交流会
13年前的冬日,北京八宝山革 命公墓,数千人在寒风中排起了长 队,为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护 送最后一程。

《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

《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

《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通过阅读李金池校长主编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我受益匪浅。

李金池校长提出,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一致的。

他还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T 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

这一课堂模式体用上海(育才中学四环节)、头取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臂采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讨论和展示)、脑借陕西(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源在衡水(根源在衡水中学)、魂在精中(灵魂、创新合成在精英中学)。

它决不是各类教学模式的简单的拼盘,而是量体裁衣。

高效“ 6+1 ”课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 6+1 ”模式中的“ 6”,在课堂中进行,包括“导”、“思”、“议”、“展”、“评”、“检” 6个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 6+1 ”模式中的“ 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

简而言之,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都需要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 “检” “用”高效“ 6+1 ”课堂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无疑是新奇且充满挑战的。

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

教师费尽心思地“讲”,抵不过学生发自肺腑地“研”;教师耳提面命地“教”,赶不上学生发自内心地“学”。

今后在课堂中我也要借鉴此类做法,结合自班学生情况,争取达到高效的课堂。

而这一切得以顺利实行的根本,在于一个“爱”字一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爱。

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这个暑期,通过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我认识了一位神奇的校长。

他就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

通过简介我知道了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

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

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我之所以说他神奇,是因为2010年他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时这所民办学校不良状况诸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更兼优秀教师后继乏人。

学校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政令不畅,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偌大的一个学校,竟然没设教务处,德育处也形同虚设,致使校长管不了校部,校部管不了各个年级部,朝小野大,诸侯割据。

由此导致“教学”中心地位旁落,“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到位。

这样的一所中学随时都会垮掉。

但是就是这样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中学,李金池校长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对学校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博采众家之长、汲取全国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

太神了,太厉害了。

这是我给这位校长的评价。

是什么让这个平凡的校长这么不平凡。

我认为是他的敢想敢干,敢于创新。

一位学校管理者或者是教师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多么重要啊。

重要到他可以直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

现在的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更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名创新性教师。

做创新型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

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一切都无从说起。

教师对学生要有博爱之心,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

只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爱”,才会有创新的热情,创新的动力。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精选5篇)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精选5篇)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精选5篇)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精选篇1《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向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

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必须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

“欲齐其家,先修其身。

”作为教师,就应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发扬礼貌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要求学生进出校门、校园内看见老师主动打招呼;进出教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用心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

对学生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用心参与。

学生是认真执行了,但教师是否为学生做了榜样呢?早上进校门,学生有礼貌地敬礼并问声“老师好”!学生认真打扫保洁区,……。

我们的教师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学生有会怎样想呢?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起过: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

当然,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以前在无意中没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被学生质问。

有一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啊,上次我叫你,你没回我!为什么?”我一脸茫然,怎样都想不起来,也许是我真的没看见或听见。

但不管怎样我已伤了学生的自尊,我主动对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学生还是很开心地走了。

对我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是大事,他们感觉老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你老师的教育我就愿意理解,融洽了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应都是有所帮忙的。

从此我无论走在哪儿,还是在校园内外,无论我是否教过他们,只要是学生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_《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五篇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_《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五篇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_《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五篇《教育的奇迹:十八让人刻骨铭心的教育故事》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为中心,从家长、老师和学校三个方面阐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

全书提供给读者十二个成功教育的典范,从著名的美国盲女作家海伦·凯勒到中国的女神童周婷婷,无一不是成功教育下的奇迹。

关于《教育的奇迹》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育的奇迹》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最近读了《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感想很多。

十几年的教龄,说来也不短,通过阅读,再结合现在的小学教学经验,感触颇多。

通过阅读这本书,才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力量,要当一名好教师的职责与不易。

本书共录入18个真实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

书中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相信一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和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呢?书中提到了要“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刚刚工作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至今难忘。

记得一天布置完作业后,其他学生都飞快地拿起笔开始做了起来,却见某某同学仍在傻傻的发愣。

我不由的怒火中烧,因为这个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再加上学习兴趣不浓,所以成绩很不理想。

我站在讲台前厉声说道:“某某,你是不是又不想做作业了?”他轻声回答说:“我不舒服。

”“你不要给我找借口了,不想学就早点回家。

”说完我也不去看他,就去巡视其他学生做得怎么样。

过了不多久,只听一个学生叫到“老师,某某吐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视线转向那里,我也赶紧走到他身旁,只见他脸色煞白,神情非常痛苦。

我连忙叫一个学生去弄点水给他漱口,另外叫一个学生打扫呕吐物。

此时我多想对他说声“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

”但却始终没有说出口,只简单的说声你休息一会,就走开了。

回到家我在想,如果那是一位好学生,我会怎样去做。

教学合一 演绎朴素的教育奇迹

教学合一 演绎朴素的教育奇迹

多, 也给予 了我们很高 的赞誉 , 认为东庐 中学 这样 一
所 乡村薄弱学校创造 出了一个 “ 朴素的教育奇迹” 。 回首所来之径 ,我们所走过 的是一 条以 “ 讲学 稿” 为载体 的“ 教学合一 ” 的教改新 生之 路 , 一条基 是 于我们东庐实际 的素质教育之 路。我们着重 抓 了两 件事 。 是改革 备课方 式 , 进行 了“ 学稿 ” 讲 备课 模式
“ 讲学稿 ” 这一 新的备课模 式 , 可概括为“ 提前备 课、 轮流 主备 、 集体 研讨 、 优化学案 、 师生共用” 具体 。
过程为 :1寒暑假 备课 。 () 寒暑假里教 师分析学情 , 疏 通教 材 。 从纵 横两方 面把握 教材 知识体 系 ;2 主备 () 教师备课 。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 长开学初确定 主备 教师 和审核 人 ;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 目标 , 选 择教学方 法 , 设计教学程序 , “ 将 讲学稿 ” 草案交备课 组长 审核 ;3 备课 组备课 。组长初审“ () 讲学稿” 至 后 少 提前两 天将 “ 学稿” 案发 给全体组员 ; 讲 草 由备课
历史 、 地理 、 生物组 的逐 步推广过程。 与此同时 , 进行
见, 请家长帮学校 找问题 。 我们认为 :制度越严格越 “ 要发扬 民主 , 七嘴八 舌有好 处 , 这是 提高大家执行制
度 自觉 性 的过 改 课 是永恒 的课题 , 长期 的 、 巨的任 务。我们一定 虚心 艰 地学 习外地 先进经验 , 在大开放 中求得大发展 , 争取 作 出更 大的贡献 。 ( 蔡林森 , 泰兴市洋思 中学校长 ,2 4 0 250 )
维普资讯
本期 关 注 I -实 践
教 合 演 朴素 教 迹 学 一 绎 的 育奇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所以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中国课堂的奇迹》。

书中提到高效“6+1”课堂高效“6+1”课堂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虽然那时还没有新课改的提法,但当年我在衡水中学推进的课堂改革,和后来新课改的要求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新课堂,如何去做呢?做创新型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

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一切都无从说起。

教师对学生要有博爱之心,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

只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爱”,才会有创新的热情,创新的动力。

要有诚心。

教师之间要真诚相待,对学生也要真诚相待,如果说创新教育是一项高尚的事业,那么教师对创新教育也要真诚相待,绝不能说空话套话假话,创新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

只有真心实意,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真正增强。

要有恒心。

创新教育不是一阵风,一场雨,一道闪电。

创新教育是一个需要持久不懈的长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挫折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恒心,坚定信心,不怕挫折,克服困难,让“创新”的旗帜,在自己的思想领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领地高高飘扬。

要有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化解许多矛盾。

学生正处于成长和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思想活跃,敢想敢做是其最大特点,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教学奇迹》读后感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这是孙维刚最喜欢的名言。

这样一个追求内心愉悦的人,不难看出为什么他那样热爱讲台,他想让孩子们幸福的学习。

这样的人付出的必定更多,不为自己。

记得大学时,老师问我们什么是幸福。

同学们依次回答,有人说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人说尝尽世间美食,有人说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我当时却说“内心的愉悦”。

而今,我明白了幸福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必将是我今后的追求和目标。

哲学命题有一句“我思故我在”,作为教师的我则是我思考教学、想着学生才是我的存在。

从简单的我到丰富的我,从个人到集体,从小家到大家,这正是成长的蜕变。

孙老师的高效教学深深地吸引着我,对课堂有效提问的理论实践积累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我认为如何才能做到高效教学,首先要完成有效提问。

当然,孙老师对高效教学有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与孙老师对高效教学切入点不同源于我们研究视角的差异,但我们有着共同的终点,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无限的潜力。

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我将博采各家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孙老师教学思想的精华,完善日常教学工作,逐步缩短与高效教学的差距。

孙维刚,一所普通中学的普通教师,把全班40人100%送入大学,而且55%进入清华、北大。

孙维刚注重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

孙维刚曾在自己的书里写到,他教学生数学,几乎每道例题、每个定理、每个公式,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上课时能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因此,他送给学生的是“猎枪”而不是干粮;他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法,学
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他们相互讨论、辩论,他们的聪明才智相互传染,他们成为了快乐的学习者,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这样教学就由老师家长的“要我学”,向着学生 “我要学”、“我好学”、“我会学”、“我乐学”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质的飞跃。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利用信心、兴趣来提高课堂中的收获率和巩固率,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快乐学。

读《中国教学的奇迹——成就奇迹的孙维刚“教学五部曲”》有感
这是中国教学的奇迹,他不仅是位撼动中国教育界的名师,更是一个教育神话的缔造者,他是孙维刚——中国的“雷夫”。

赵国忠主编的《中国教学的奇迹——成就奇迹的孙维刚“教学五部曲”》用五部曲的方式来解读孙维刚精湛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方法,让人叹为观止。

奇迹来源于学生。

勤奋、睿智的孙老师竟能将其他学校淘汰的三流四流学生“点石成金”,100%送入大学,而且55%进入北大、清华。

奇迹来源于创新。

他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根本上“解放”学生,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墨守成规是不会前进的,当有创新的时候,你就会满足,你是最幸福的人,对于老师而言,我们的创新就是要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

我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凭借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可以用来发展人的创造力,也可以用来堵塞人的创造力;运用之功,全在我们教师,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次,只有教师自己具有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才能让学生在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创新意识的确立,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涉及到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学观等诸多方面——究竟是培养只会按指令行事的驯服而灵巧的工具,还是培养有独立人格、有鲜明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要求学生“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还是养成具有一种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什么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的能力”?教师要迅速提高自身的素质,创设一种民主氛围,鼓
励学生大胆想象,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再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鼓励学生多问。

鼓励学生多质疑,向老师挑战。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发现问题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说“不”,在发问和质疑中寻找事物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挖掘学生的“潜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多思考,多创新,这也许就是高效教学的真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