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
《三亚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背景在2006版总体规划调整时,此前作为旅游发展备用地的海棠湾、红塘湾以及亚龙湾二线的储备地提前启用。
从海南省委、省政府到三亚市委、市政府,都对海棠湾、红塘湾的建设大力支持,并提出了严格要求和美好愿景。
而红塘湾原有控规囿于权属原因,两块用地分别编制,且完成于国际旅游岛战略生效前夕,编制时未能有效衔接二三线腹地开发,两块用地的衔接也不充分,急待整合与优化。
因此,三亚规划委员会于09年11月正式决定重新编定该控规,将红塘湾旅游度假区置于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前,置于大三亚发展蓝图里,联系天涯镇地区的广大腹地开发,重新确立发展定位和路径,充分体现红塘湾旅游度假区作为三亚西部重心的重要价值和地位,确定最优化的综合开发模式。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规划区用地呈东西长而南北短的狭长带状,北至225国道,南至红塘湾海岸最高潮位线,东至天涯镇,西至高尔夫球场西侧边缘,总占地面积390.7公顷。
东西向长约6公里,南北向纵深300-500米,最宽处为800米。
三、现状分析1、区位条件。
红塘湾地处三亚近郊,毗邻三亚西部两大著名景点,东邻天涯海角景区,西接南山佛文化旅游区,三面环山(东为马岭、西为红塘岭),南部面向广阔南海,更有通达的各类交通设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距离三亚市中心区15公里。
距离天涯海角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1.5公里。
距离国家4A级南山佛文化旅游区约10公里。
目前通过该地区的外部公路交通干道有225国道和西线高速公路。
建设中的环岛铁路也经过此地。
距离凤凰国际机场约8公里。
此外,在东西两侧的天涯海角风景区和南山旅游区,都设有旅游码头,沟通水上航线十分便捷(见区位分析图)。
2、社会经济条件规划区内目前没有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有隶属天涯镇的几个自然村,经济形态来源单一、与旅游发展隔绝、财政收入及人均收入偏低。
四、定位和规模1、规划定位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是大三亚湾西部旅游组团的核心片区,以个性化、主题化、人文化为特色,依托天涯文化发展衍生主题社区,依托国际游艇港和滨海高尔夫等积极延伸发展离岸度假休闲功能,是面向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综合性高端旅游度假区。
三亚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亚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亚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一、规划规模该项目位于天涯镇区西侧,用地北临225国道,南至海边,西到红塘湾高尔夫球场界,东至天涯镇区,规划区用地总面积214公顷。
总建筑规模约为125万平方米,容积率为0.58,绿地率为40%。
二、规划定位规划红塘湾旅游度假区为面向国际国内中高端市场,融酒店、商业、娱乐、社区为一体,集滨海小镇风情和滨海风光于一身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三、规划用地布局规划用地主要功能包括公共海滨区、宾馆酒店区、综合商业休闲区,公共服务区、运动休闲区、度假社区、防护绿带。
形成“一滩一河七轴,双核两带六片”的用地布局结构。
“一滩”:即度假区南部的公共海滨,从最高潮位向北后退100米,作为永久保留的公共活动区和滨海绿带;“一河”:即度假区西侧的担油河,以两条支流自北向南穿越度假区汇集入海,沿河布置连续的公共绿带和公共活动区;“双核”:即分布在度假区东西两部的两个公共中心;西部担油河河口一带为内港区,在港区周边集中布置公共商业活动区及水上运动中心等,构成西部的公共中心;在东部则以山海镇的镇中心为核心,发展公共商业休闲带,形成东部的公共活动中心。
“两带”:即从海滨到国道之间应用分层开发原理,平行设置的两条主要功能带。
紧邻海滨的一线地,是纵深100-300米不等的酒店带,布置不同类型的酒店群;酒店带北侧则为不同类型的度假社区。
“六片”:即规划范围内的六个度假片区,由纵向生态轴分隔两条功能带而成,分别是位于西部担油河河滩地的度假社区(A区和B区)、中部大型度假酒店区(C区),邻接酒店区的度假公寓区(D区),在北侧山地和海滨之间形成的低密度度假社区(E区),以及最东部与天涯镇接壤的综合度假社区(F区)。
三亚市规划建设局2022年2月25日。
三亚海棠湾规划方案

三亚海棠湾规划方案一、引言海棠湾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是一处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海棠湾的优势,提升其旅游资源价值,特制定了本规划方案。
本方案旨在基于海棠湾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合理规划并开发旅游景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促进海棠湾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本规划方案的目标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打造海棠湾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
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海棠湾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开发和建设高品质的度假酒店和度假村,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供便捷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4.保护和改善海棠湾的自然环境,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5.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三、规划内容3.1 景区规划根据海棠湾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将景区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区域:1.海滩区:清澈的海水、洁净的沙滩,提供游泳、晒太阳和沙滩活动等。
2.海岛区:规划建设一些环境优美的海岛,提供浮潜、海钓等活动。
3.滨海公园:建设公园和步行道,供游客散步、观景和休闲等。
4.历史文化区: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展示当地的文化遗产。
5.娱乐休闲区:规划建设娱乐设施和休闲场所,如水上乐园、高尔夫球场等。
3.2 旅游设施规划为了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本规划方案还包括以下设施规划:1.酒店和度假村:在景区内规划建设多个高品质的酒店和度假村,提供舒适的住宿和休闲设施。
2.餐饮设施:在景区内提供多样化的餐饮选择,包括当地特色美食和国际化餐饮服务。
3.商业中心:建设商业中心,提供购物、娱乐和休闲设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4.交通设施:修建道路、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站点,方便游客的交通出行。
3.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了保护海棠湾的生态环境,本规划方案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2.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限制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海南]海湾概念性总体规划景观设计
![[海南]海湾概念性总体规划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89831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8.png)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的主观判断、盲目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区域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国民收入的不平均导致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广泛多样性,高、中、低端旅游产品常常 复合存在与同一区域,相互制约,限制区域发展
当前资金缺乏的局面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博敖国际会议中心及周边区域的分流作用
50% 40% 30% 20% 10%
0%
法国 西班牙 美国
-10%
中国 意大利 英国 中国香港
背景研究
中国旅游产业近年来进 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旅游业在全球旅游 市场的地位日益提高
中国未来十年旅游行业 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旅游产业研究——海南省旅游发展背景
背景研究
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海南省建成中国旅游名省、强省, 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岛度假休 闲旅游胜地。
位于东亚和太平洋旅游板块的中心位置,有自全区 各旅游客源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辐射到这里的 旅游客流;
开辟了极多的国际航空线路,交通可进入性十分便 捷;
当地特色:打开心灵之门的草裙舞; 世界一流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背景研究
旅游产业研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例
城市综合背景研究——三亚市城市发展方向分析
背景研究
向东发展方向 向西发展方向 向北发展方向
受地形和机场的限制, 城市可拓展和发展方向 (向西和向北)与城市 主导产业的扩散方向 (向东)不一致,由于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城 市产生了向东部跨越发 展的需求。
城市产业经济的升级, 对三亚市城市空间发展 提出了新的要求
背景研究
海棠湾旅游资源以热带滨海自然旅 游资源最为突出,海湾、沙滩、蜈 支州岛、椰子州岛、南田温泉等都 是品质较高的景观资源,且大部分 都还处于未开发状态,这些资源是 海棠湾旅游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 础和前提。
太古三亚海棠湾方案设计

太古三亚海棠湾方案设计目录1.太古三亚海棠湾背景介绍2.方案设计内容3.方案设计优点4.项目发展前景正文太古三亚海棠湾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这里是三亚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度假区之一。
海棠湾拥有美丽的海滩、清澈的海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太古三亚海棠湾方案设计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胜地。
方案设计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对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进行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组织等方面,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指导。
2.酒店群规划与设计:在海棠湾建设一系列高品质酒店,包括五星级酒店、度假酒店、商务酒店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休闲娱乐设施规划与设计:规划建设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如海滩浴场、水上乐园、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娱乐体验。
4.文化旅游规划与设计:结合三亚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设计开发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如主题公园、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让游客在度假的同时了解和感受三亚的文化魅力。
5.配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划建设一系列配套设施,如商业街、购物中心、医疗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太古三亚海棠湾方案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了海棠湾的旅游资源,发挥了区域的比较优势。
2.方案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设计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太古三亚海棠湾项目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将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三亚湾海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功能定位和规模 (3)第三章规划结构和土地使用规划 (3)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控制 (5)第五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控制 (6)第六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控制 (8)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 (9)第八章地下空间规划控制 (10)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控制 (11)第十章综合防灾系统规划控制 (11)第十一章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控制 (12)第十二章城市设计导则 (14)第十三章附则 (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指导三亚湾海坡片区的建设,统筹安排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促进三亚湾海坡片区的发展,特编制三亚湾海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发布);(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1.1);(5)《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2008.11);(6)《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7)《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8)《三亚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暂行版》(2011.3);(9)《三亚湾新城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10)《海南三亚湾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高尔夫球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11)国家、海南省和三亚市城乡规划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技术规范。
第三条. 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三亚市西部,距离凤凰机场2公里,距离三亚市中心城区12公里。
规划范围东至三亚湾城市活力中心,南至三亚湾海岸线,西至肖旗港,北至海渝西线,用地总面积10.26平方公里。
第四条. 规划效力本规划是海坡片区内土地使用和各类建设的法定性文件,适用于三亚市海坡片区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工作,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C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C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MDS ARCHITECTUREDSA ARCHITECTS INTERNATIONAL2007.12.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范围...................................................................................................................................................第2条规划依据...................................................................................................................................................第3条功能定位...................................................................................................................................................第4条规划原则...................................................................................................................................................第5条规划期限...................................................................................................................................................第二章总体结构和功能布局 ......................................................................................................................................第6条总体结构...................................................................................................................................................第7条功能布局...................................................................................................................................................第三章发展规模 ..........................................................................................................................................................第8条人口规模...................................................................................................................................................第9条用地规模...................................................................................................................................................第10条建筑容量...................................................................................................................................................第四章土地使用规划 ..................................................................................................................................................第11条居住用地...................................................................................................................................................第12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第13条绿化用地...................................................................................................................................................第14条道路广场用地...........................................................................................................................................第15条市政设施用地...........................................................................................................................................第16条水域及其他用地.......................................................................................................................................第17条空间管制...................................................................................................................................................第18条近期建设...................................................................................................................................................第19条土地使用兼容性.......................................................................................................................................第五章开发强度规划 ..................................................................................................................................................第20条建筑高度控制...........................................................................................................................................第21条开发强度控制...........................................................................................................................................第22条地块变更原则...........................................................................................................................................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23条综合交通规划策略...................................................................................................................................第24条规划原则...................................................................................................................................................第25条道路交通系统...........................................................................................................................................第26条交通设施...................................................................................................................................................第27条交通组织...................................................................................................................................................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28条供水 ..........................................................................................................................................................第29条排水 ..........................................................................................................................................................第30条燃气 ..........................................................................................................................................................第31条供电 ..........................................................................................................................................................第32条通信、邮政...............................................................................................................................................第33条环卫 ..........................................................................................................................................................第34条 市政设施设置要求 (9)第八章 防灾规划 (9)第35条 消防 ........................................................................................................................................................................................................................................................................................................ 9 第36条 易燃易爆设施 . (9)第37条 消防管网 (10)第38条 消防取水 .............................................................................................................................................................................................................................................................................................. 10 第39条 消防通道 . (10)第40条 抗震标准 (10)第41条 抗震疏散 .............................................................................................................................................................................................................................................................................................. 10 第42条 减灾防护 . (10)第43条 防风工程 (10)第44条 人防工程 .............................................................................................................................................................................................................................................................................................. 10 第45条 防洪标准 . (11)第九章 绿地系统规划 (11)第46条 规划原则 .............................................................................................................................................................................................................................................................................................. 11 第47条 绿地系统组成 .. (11)第十章 城市设计 (12)第48条 城市设计原则 ...................................................................................................................................................................................................................................................................................... 12 第49条 总体城市设计 .. (12)第50条 滨水界面控制 (12)第51条 道路景观控制 ...................................................................................................................................................................................................................................................................................... 12 第52条 公共开敞空间控制 (12)第53条 建筑形体与色彩控制 (13)第54条 广告与标识物的控制 .......................................................................................................................................................................................................................................................................... 14 第55条 无障碍设计 (14)第十一章 竖向设计 (14)第56条 道路竖向设计 ...................................................................................................................................................................................................................................................................................... 14 第57条 场地竖向设计 .. (14)附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及重点片区控规修编

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及重点片区控规修编摘要: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开发建设进程中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特别是在200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随着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地位的提升,各地都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解决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对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提升的方法,三亚中心城区控规整合及修编重点体现“整合、衔接、提升”三项工作:一是整合梳理中心城区已编制的29个控规和23个专项规划,协调差异,录入GIS信息管控平台;二是衔接《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三亚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对开发边界内的管控要求,落位近期实施的重大项目;三是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承载力,支撑自贸区、自贸港及总部经济区的建设,开展重点片区的控规新编与修编。
修编共协调与已编控规及专项规划的374处冲突内容,与《三亚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图斑差异1879处,开展了十一个重点片区的控规编制工作。
关键词: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重点片区控规修编;三亚市中心城区是向东联动海棠湾、向西联动崖州湾发展的核心枢纽,是全市及大三亚旅游经济发展圈的综合服务主中心,是承载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核心功能区,亟待厘清发展现状,明确发展方向,盘活规划资源,服务与支撑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本次规划从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内统筹考虑发展定位、功能业态与空间布局,重点体现“整合、衔接、提升”三项工作。
一、规划背景2015年6月,海南省被列为省域空间规划改革试点,三亚市随之开展《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多规合一”)的编制工作。
海南省空间规划改革制定了以市县总体规划为总范围,开展开发边界内新一轮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
时间:2008-04-10 作者:
1. 规划背景
1.1 规划整合的背景与依据
2006-2008 年期间,由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完成了海棠湾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
2008 年以来,海棠湾的开发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在过程中遇到了片区控规指标错漏、片区之间基础设施无法衔接和路网错位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为更好的落实国际旅游岛战略,整合原有规划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更全面的给具体建设项目提供管控参考,海棠湾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市政
府授权的市一级行政审批权的派出机构)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
通过本次规划,整合与修正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深化相关的建设管控内容,作为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补充。
1.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年10 月28 日)
2 .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4 月1 日)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4.《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重大调整》
5.《三亚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 上报)
6. 关于同意编制《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的批示
国家相关规范及三亚市相关地方法规。
1.3 规划目标
为保障”国际海棠湾,文化海棠湾,生态海棠湾,低碳海棠湾,梦幻海棠湾“的建设理念的落实,有效对接海棠湾管委会“科学性、高标准、高效率、精致化”的建设管理,指导纷繁复杂的多维度建设过程。
本次规划整合确立四大工作目标:
一、承接国家战略;深入研究国际旅游岛宏观战略的要求,结合目前海棠湾发展的具体情况,深化与细化各片区的旅游产品定位,落实国际旅游岛的宏观战略。
二、落实统筹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落实在规划工作中。
三、建立惠民途径;建立民生与国际化旅游项目的政策桥梁,实现国际化标准和民生标准合一。
四、贯穿建设管控;在管委会的规划管理机制下,给重点项目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管控要求,确保具体项目建设与海棠湾总体定位的有效衔接。
1.4 规划整合技术路线和指导思想
技术路线:
规划整合的技术路线从梳理有待解决的三大问题“整合、提升、对接”入手,提出三个方面的核心工作,分别是:梳理与优化已有规划,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提升相关工作的深度和内容,形成适用的项目落实和建设控制标准。
最终,确立适合于海棠湾管理模式下的纲领。
指导思想:
一、有效应对关键问题:集中针对开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运用技术手段在规划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把握重点形成纲领:把握关系海棠湾核心功能、核心结构和核心影响力的要素,形成重点的实施管控的纲领;
三、直接指导详细设计:在分区规划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平台,提出指导详细设计的管理导则,指导和引导项目的详细设计;
四、跟踪指导重点项目:在管委会的机制下,规划参与重点项目的协调,跟踪重点项目设计与实施。
1.5 区位分析
海棠湾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的东部,距离市区28 公里,具有良好的旅游区位条件。
在《三亚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确定的“一城三湾、
三脊五镇”的空间结构中,海棠湾是三大海湾之一。
总规定位海棠湾为“国家海
岸”旅游度假区,世界级的度假天堂,多元化的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级海洋科研、教育、博览基地。
1.6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整合的范围与已经批复的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基本一致,规划范围南起亚龙岭,北至三亚市界,西起东线高速公路,东至滨海一线,同时覆盖南田温泉和蜈支洲岛。
规划整合范围不包括北部由陵水县管辖的土福湾小部分用地,总面积为98.17 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