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延中绿地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合集下载

植物造景实习报告

植物造景实习报告

植物造景实习报告------以上海延中绿地、宝山顾村公园和世纪公园为例实习地点:上海延中绿地、宝山顾村公园、世纪公园实习目的:对三个有代表性的公园进行调查,并结合上课内容,对其中的植物造景进行分析和挖掘,总结上海植物造景特色,优点及其不足之处。

从而对植物造景这门课能有个更好的了解。

以下就是对实习结果的一个分析阐述。

上海市现代植物造景特点分析与案例研究1.1上海市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

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两接江苏、浙江两省。

长江由此入海,交通便利,腹地宽阔,地理位置优越。

大部分地区位于坦荡低平的长江三角洲平原,水网密布,西南部散见小山丘,上海属北砸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降水丰沛,旧季分明。

呈现了季风性、海洋性和局地性气候特征。

城区而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

年ir平均气温16.5℃。

冬季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33℃,较同纬度内陆温和;夏季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8℃,光照条件较为充足,年日照时间2000小时定右。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雨水多达132天。

降雨的季节分配较均匀,降雨量集中在4~9月。

就是得益于这样的良好气候,上海近年来频繁引进新物种来丰富和组合植物景观,为上海平添了一抹不一样的特色。

1.2现在植物造景的特色1.2.1重视生态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自然保护意识的提高,植物造景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i追求生态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现代植物造景要求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充分利用植物的释放氧,吸收二氧化碳、降温增湿、滞尘、杀菌、抗污、防噪等生态功能来参与改善城市的物流和能流过程,使城市环境沿着生态和谐的方向发展。

,现代植物造景要求运朋生态学思想作指导,注重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创造多层次高稳定性的群落结构。

也就是将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以及水生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巾中,充分利用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和高低大小的小同,形成层次分明、疏密有致、迹象变化丰富的有序植物群落。

上海延中绿地感觉园植物景观浅析

上海延中绿地感觉园植物景观浅析
园两部分 。 听觉 园位 于此 半开敞空间的西部 , 设计 主题为综合大 自然的
2 公 园植物 景观空 间营造
如树叶沙沙声 、 水流声 、 打叶面声 、 雨 脚踩落 叶声 、 昆虫 在植物景观空问的营造上 , 觉园通过植物色彩 、 感 质感 、 尺度 各种声音 , 鸟禽 的啼鸣声等 , 创造 丰富的听觉感 受和乐趣。以深邃宁静 的密 的不 同, 达到植物与硬质 景观 的一致 , 主要形成 三个相 对独立 的
因此 , 园的植物 景观设计 以郁闭 的城市 山林 为 该 植物空间 , 即视觉 园形 成 的主轴线空 间一触 觉园 、 听觉 园形成 的 林为设计 目标 , 摹本 。乔木选择体量 较大植 物 , 加杨 、 杏 、 玉兰 、 如 银 广 杜英 等干 半开敞空问一嗅觉园、 味觉园形成 的密闭小空间序列三个层次 。
觉园
主轴线空间将感觉 园划分 了南北两个部分 , 南部 以林下及地 城市中人与 自然的和谐 , 这就是感觉园 的创意理念 。以人 的五种 被形成半 开敞为主 的空 间。该空间 中的观景视线相对通 透 , 顶部 感觉(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触觉 、 味觉 ) 为设计 主题 , 通过植物 与水 流 有乔木树冠覆盖 , 成垂直 尺度 的强烈感 觉 , 为听觉 园和触觉 形 分 在一系列独立空间的排列组合 , 形成 多样 的植物景观。
第3 6卷 第 9期

32 ・ 4
2010年 3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 URE
Vl. 6No 9 0 3 . I Ma. 2 0 r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园 林 ・ 化 ・ 保 ・ 绿 环
文章编号 :0 96 2 (0 00 —3 20 10 —8 5 2 1 )90 4 —2

上海延中绿地植物造景特色分析_图文(精)

上海延中绿地植物造景特色分析_图文(精)

方寸之地,自然师法—上海延中绿地实习报告公园是城市的绿色客厅,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而植物则是这个绿色客厅的主角,勾画出绚丽多姿的景观世界。

植物造景对于公园来说无疑是构成公园景观的主体元素,不同类型的公园都有其个性的表现。

从景观构成的角度讲,公园的植物造景应该分为两个部分,即基础性配植与个性化配植。

所谓基础性配植主要指从公园整体角度,大尺度空间特别是公共环境的配植,可谓底色。

而个性化配植则是指在不同景区根据不同功能要求进行的独具匠心的配植。

可以是群体的也可以是单一的,他们是在底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渲染。

二者合一最后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成的境界,构成一幅幅美丽画卷。

上海市延中绿地地处上海市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三区的交汇处,位于南北、延安两条高架道交叉处的“真正市中心”,总面积28公顷,由19片绿地组合而成,是上海市中心面积最大的公共绿地并且也是上海少数的城市生态公园之一。

延安中路高架和南北高架,在此交汇形成一个“申”字,向城市的四面八方延伸。

空中环形人行天桥将5个区域串联起来,形成既有相对独立的特色园,互相之间又有互动联系,由此构成优美、浪漫的绿色交响乐章。

延中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在满足植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藤本植物等素材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形态特征,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合理的配植,创造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具有一定功能的的艺术空间。

以自然生态园为例,延中绿地体现了植物造景并不作为单一元素出现,其与其他景观要素如水体,地形,园路等相结合。

以自然的地形地貌、茂盛森林灌丛、疏密的草坪地被、潺潺的小溪流水、逼真的地质断层,营造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城市绿色生态景观,为上海市中心注入清新的自然活力。

同时在绿地设计中,水始终贯穿于整个绿地,以此告诫人们水是上海的命脉,是绿地的依赖,以此唤起人们保护水资源,保护植物生长空间的环境意识。

蓝与绿再此进行生态的立体交融,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景观。

延中绿地植物配置特色分析

延中绿地植物配置特色分析

延中绿地植物配置特色分析延中绿地是一个城市中的绿色休闲空间,植物配置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延中绿地的植物配置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延中绿地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绿地内的植物种类包括树木、灌木、花草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植物种类具有不同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丰富了绿地的景观效果。

树木的种类包括乔木和灌木,如松树、樟树、柳树、杨树等,花草的种类包括桃花、杜鹃花、牡丹等。

通过合理搭配和布局,延中绿地的植物配置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植物景观。

其次,延中绿地的植物配置注重季节变化。

延中绿地的植物配置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气温变化,选择相应的植物进行配置,使绿地在不同季节都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和气息。

春天,可以种植一些花草,如樱花、郁金香等,绿地就变成了一片花海;夏天,可以种植一些耐热的植物,如玫瑰花、向日葵等,绿地就变成了一个清凉的避暑场所;秋天,可以种植一些红叶植物,如枫树、银杏等,绿地就变成了一片火红的海洋;冬天,可以种植一些常青植物,如松树、冬青等,绿地就变成了一个绿意盎然的冬季花园。

通过不同季节的植物配置,延中绿地展现出了丰富的季节景观。

此外,延中绿地的植物配置注重生态功能。

延中绿地的植物配置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生态系统为目标,注重选择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

这些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净化空气环境;可以吸收降水,减少雨水径流,减缓城市排水压力;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净化土壤和水体等。

通过植物的生态功能,延中绿地的植物配置带来了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的效果。

最后,延中绿地的植物配置注重景观效果。

延中绿地的植物配置根据地形、空间和需求等因素进行布局和设计,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景观。

植物配置的高度、密度和颜色的搭配,使延中绿地呈现出各种形态和层次,增添了绿地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同时,延中绿地的植物配置还注重与周边建筑和环境的协调,使整个绿地和周边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综上所述,延中绿地的植物配置特色包括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注重季节变化、注重生态功能和追求景观效果。

延中绿地植物配置特色分析

延中绿地植物配置特色分析

延中绿地植物配置特色分析上海延中公园原名为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绿地,是改善上海生态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绿地位于本市“申字”高架道路中心结合点,地跨黄浦、卢湾、静安三个区,总面积约23公顷,由12幅绿地组合而成,是近年来中心城区建设面积最大的生态型绿地。

为使这片市中心的“绿肺”发挥最大的生态效应,并成为一流的都市景观,经国际招投标,绿地整体规划方案由世界著名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Williams Asselin Askaoui景观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共同策划,并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作施工图设计。

绿地设计渗透现代园艺手法,以自然为主,以植物材料为主,并配以水体、半岛、桥、平台、亭子等景物,给人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感觉。

“蓝绿交响曲”由地质园、感觉园、地质园、干涸园、生态园等五篇“乐章”组成,使蓝色的水和绿色的植物,在绿地中相映成趣。

一.“地质园”地质园力求表现自然界的地质景观,表现植物、水和岩石的和谐关系。

整个绿地由四周向中央倾斜,两条向心园路通向园林腹地。

东部毛竹成林,雪松挺拔成片,平缓的山坡上松柏茂盛,枫树、榉树、广玉兰等数十种名木绽绿吐翠,大片草坪四季碧绿怡人。

绿地北部兀然突现一座假山,高达十米,山体自西向东逶迤一百多米,巨大的黄石构成雄浑古朴的立面,在峭崖顶部,两条宽约七八米的瀑布飞流直下,气势恢弘,令人叫绝,引来游人驻足和戏水孩子的阵阵欢笑。

周边的各式水生、陆生植物繁茂,在其映衬下更显得自然洒脱、生机勃勃。

假山东部竹林旁更有一观瀑亭,游人入内,宛如置身于宁静的山林。

二.“干涸园”在茂盛的树林中,出现了一条干涸的河流,河床用鹅卵石铺就,行走其间,犹如在趟水而行,情趣无限,更构成了沪上最大规模的健身步道。

三. “芳草园”以草坪为特色的芳草园,地势外高内低,形成休闲型的草坪空间,布局自然与规则相交融,从空间俯视,宛如一把吉他琴,正在弹奏绿色音符。

层层景观和蜿蜒曲折的林荫小道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扩展了开放空间得整体视觉。

上海延中绿地

上海延中绿地

植物造景实习报告-------上海延中绿地(春之园)特色分析摘要:延中绿地,位于静安区、卢湾区、黄浦区三区交界处,其中静安区段的绿地始建于2000年2月,规划建设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绿地,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热岛效应,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经济、缓解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延中绿地、植物、景观、配置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绿地经国际招投标,由加拿大蒙特利尔设计,上海宏城房地产公司和静安绿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建成后的静安段延安中路大绿地作为具有中国山水园林和历史文化和谐交融的典范,是集观赏游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式都市花园。

实习目的:通过这次上海园林植物造景实习,对自己平时设计与实际景观之间差异有所了解,在学习的同时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借鉴同时避免今后设计中犯相似的错误。

另外结合平时课堂上学到的植物造景理论基础,从景观植物配置的应用形式,园林的植物观赏区造景,滨水植物造景,以及园林滨水植物造景几个方面。

图1如图1是上海延中绿地的地图。

一.通过我们在延中绿地的观察,我觉得延中绿地的特色有以下:1.空间变化多样图2如图2是开阔空间,乔—灌配置模式,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并且,乔木的色彩搭配与整个空间比较协调,在整个绿色的空间里,红色起到了恰到好处点缀,我个人比较喜欢。

如图3,植物配置紧密,乔木、灌木、草本植被全部被应用在这块地方,显得空间内部丰富、充实。

草本植被中又用红花酢浆草、沿阶草等几种不同种类的植物,使空间层次更加的丰富了。

不同的空间给人的感觉会不同,不同空间的搭配运用在植物造景中效果更佳。

图32.河岸边处理比较合理图4如图4,在稍低的水平面周围种上喜水植物,可以模糊水与岸的界限,使其过渡自然。

岸上种植的垂柳、红枫,一部分延伸到水面上,占用其上部空间,使水面不那么单调,显得更丰富一点。

图53. 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如图5,利用海藻形成热带景观的感觉。

延中绿地景观元素的“差值”分析(一)

延中绿地景观元素的“差值”分析(一)

延中绿地景观元素的“差值”分析(一)1、延中绿地概况延中绿地地处上海市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三区的交汇处,位于南北、延安两条高架道交叉处的“真正市中心”,总面积23万m2,由19片绿地组合而成,是上海市中心面积最大的公共绿地。

总体规划提出了要通过“高密度多品种的植物材料和若干水面有机组合,形成茂密的丛林、疏密相间的林中草地、缓缓的溪流、清澈的小湖、绿色的自然地貌景观,调动人们的嗅觉、触角、视角、听觉,充分体现上海城市建设发展与自然共存的和谐。

这个以‘水蓝树绿人亲’为核心的绿化建设主题,被设计者形象地命名为”蓝绿交响曲“1].建成后的延中绿地,内部的乔木竹林、草地灌木、假山瀑布、小桥流水各种园林景观要素丰富多彩;过往人流量大,游人众多,不同文化汇集,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现代大都市绿地文化。

通过延中绿地游人的抽样调查和对各种园林景观要素的分析,得出延中绿地中景观要素的评价,提出对各个景观元素的改进意见,为今后的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提供借鉴。

调查方法是通过对进入延中绿地的游人进行抽样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的方式,取50个样本。

并对所选样本进行采访,获取信息,最后使用SPAS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在调查的过程中,尽量使样本的年龄、性别平均分布,以使调查分析具有普遍意义。

调查的时间选取了2002年10月的某个周四及周六,天气晴朗,以期能对工作日与休息日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数据分析2.1、延中绿地使用状况分析在使用者的使用频率中,3-7天一次和15-30天一次最多,各占40%左右。

这说明在绿地中的停留者中,很多人都是具有相对固定的频率,这说明延中绿地的使用者单一、不具备多样性。

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的人很多都是距离绿地不远的居民。

在停留时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以16~30分钟的为最多,而30分钟以上的为其次,最少的是6~15分钟。

根据一般人步行速度与延中绿地主要游览路线长度的关系,可以部分地说明绿地里缺乏长时间的吸引物,致使游人停留时间普遍不长。

延中绿地10种2000

延中绿地10种2000

上海延中绿地植物造景特色分析------以感觉园为例1.概述1.1延中绿地建设背景延中绿地旧址是上海的旧房危房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上海热岛效应最严重的地区。

这些现状显然与现代城市的形象格格不入。

自 2 00 6 年延中绿地建成开放后,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削弱, 该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景观观赏效果明显增强, 来延中绿地的游人络绎不绝, 延中绿地已成为教学、游憩等的重要场所, 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喜爱。

曾是危房集中, 热岛效应严重的延中绿地旧址, 能在短期内获得如此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果, 植物的选择及其在造景中的应用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延中绿地近200种植物与水、建筑的有机结合不仅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观,而且通过蓝与绿的主题告诉人们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因此, 对延中绿地植物的种类及其应用进行分析,吸取精华去除糟粕, 对于提高城市绿地建设质量, 提升绿地景观配置效果, 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2延中绿地概述延中绿地位于上海市申字高架道路中心结合点,地跨黄浦、卢湾、静安三个区, 占地面积 23 h m2。

位于南北、延安两条高架道交叉处的真正市中心延中绿地, 通过高密度多品种的植物材料和若干水面有机组合,形成茂密的森林、疏密相间的林中草地、缓缓的溪流、清澈的小湖、绿色的自然景观, 更调动人们的嗅觉、触角、视角、听觉,充分体验上海城市建设发展与自然共存的和谐。

延中绿地共分7个区域, 也可以说是7个相对独立的园子,绿地上空, 延安路高架与南北高架在此交汇。

延中绿地以其起伏的地形、浓密的林木灌丛、开朗的草坪、诱人的瀑布小溪, 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景观。

七个园子既各具特色, 又相互呼应, 并由空中步行桥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延中绿地的规划设计理念有两大特点: 一是力图发挥其作为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有效地削减城市的热岛效应, 保护环境, 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为市民生活提供宜人的游憩、休闲环境, 创建有特色的现代化大都市园林景观; 二是着力渲染以人为本、以蓝与绿为主题,力图在23hm2的绿地中, 营造城市森林新景观, 唤起久居都市的人们保护水资源、保护植物生长的空间、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延中绿地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以自然生态园为例【摘要】:延中绿地作为上海市中心区最大的绿肺,自建成以来极大地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了上海的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

同时,作为城市中的公共绿地,延中绿地体现了上海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通过对延中绿地中的自然生态园现状植物种类、植物景观空间、植物配置形式的分析,以期总结出上海延中绿地植物造景特色。

【关键词】:延中绿地植物造景
1. 概况
延中绿地位于黄浦区、静安区、卢湾区三区交界处的上海“申”字型高架道路的中心点,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由19块相互呼应的绿地组成。

它以"蓝"与"绿"为主题,力图营造城市森林新景观,唤起久居都市的人们保护水资源、保护植物生长的空间、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延中绿地共分七个区域,也可以说是七个相对独立的园子,分别为:春之园、感觉园、地质园、芳草园、干河园、自然生态园、上海音乐厅花园,七个园子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并由空中步行桥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延中绿地以其起伏的地形、浓密的林木灌丛、开朗的草坪、诱人的瀑布小溪,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绿肺。

自然生态园(图1)占地面积达8万
平方米,是广场公园中最大的一块绿
地,为都市人回归自然而精心设计营
(图1)
造,也是“蓝与绿”交响乐中最精彩的乐章。

2. 自然生态园植物种类研究
自然生态园中植物种类繁多,品种
达200余个,考虑到植物多样性原则
和适地适树原则以及乔灌草合理搭
配,形成了良好的植物生态群落(图2)。

(图2)
应用的乔木种类主要有水杉、池杉、柽柳、朴树、桂花、香樟、合欢、白玉兰、垂丝海棠、丁香、樱花、桃花、鸡爪槭、广玉兰、杜英、榉树、无患子等。

灌木种类有山茶、栀子、含笑、杜鹃、红花继木、石楠、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熊掌木、南天竹、阔叶十大功劳、龟甲冬青等。

水生植物有水葱、睡莲、梭鱼草、黄菖蒲、荷花等。

竹类有毛竹、刚竹等。

同时引进南方树种华盛顿棕榈、加那利海枣、银海枣、沙巴棕榈、布迪椰子、苏铁等,构成崭新的南方棕榈植物的景观特色,为绿地增添了美妙的景色,也为上海城市绿化增添了新的树种。

3.植物景观空间研究
3.1 小空间及半开敞式林下空间序列
延中绿地的水由西向东流淌贯穿
始终,自然生态园是水流的汇集处。


园内西端高6米的山坡上,水从石亭底
下,沿着弯曲的河道,穿梭于毛竹林间、(图3)
花木丛中,流向东端。

河中的杉树小岛颇具特色,形成独特的小空间。

茂密的水杉、池杉挺拔林立,野花、水葱、柽柳带来淳朴的野趣(图3)。

由杉木铺就的木栈道穿越在茂密的树林中,绿化种植以高大乔木为主,林下空间较为封闭,像是城市中的深山老林,给人一种返朴归真的体验。

3.2 开敞式空间序列
水流最终汇入园内大水池,大水池北
侧是延中绿地最大的大草坪,面积约4000
平方米,北高南低,缓缓伸入池水中。


用大面积的水体及草地形成开敞空间,草
(图4)
坪上种植华盛顿棕榈、加那利海枣等南方植物(图4),丰富层次,并利用宽度的变化以及地形高差变化来增强透视效果,具有较强的空间纵深感和延续感,使人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空间的广阔。

4. 植物配置形式研究
多样的植物种类及多变的配置形式形成自然生态园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4.1 孤植:孤植在园林中常作为主景,以展示植物优美或雄伟的姿态、鲜明的色彩等,表现的是植物的个体美。

自然生态园中有一株
高达400年树龄的大朴树(图5),设计
师特意为大朴树辟建了景观平台,运用
孤植的手法起到了点睛的效果,大朴树
与水面相伴、和草坪相称,充分展现其(图5)
(图6)
个体美,同时也构成广场景观和视觉的焦点,为人们提供了观景、休憩的空间。

4.2 丛植:指三至十余种植物组合种
植,表现的是植物的群体 美,同时兼顾其
个体美,在延中绿地构建中普遍应用,并
常与山石、建筑、地形、道路等有机结合,
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起配景作用(图6)。

自然生态园内植物种植密集,绿化种植以高大乔木为主,并配植各种花灌木及四季常绿的草坪,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序、层次丰富的美丽景观。

4.3 群植:是比丛植更多的植物组合种植,展现的是植物的群体美。

自然生态园中毛竹(图7)、水杉群植,充分展现了树木的群体美,
整个树群疏密自然,林冠线和林缘线变化
多端,并适当留出林间小块空地,配合林
下小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应用,层次丰富,
富有野趣。

园内还辟有多处以大树为主题的活动广场,散布在绿地四周。

有的依林而建、有的围树而建、有的沿路而建,树种上有悬铃木广场、香樟广场、榉树广场等。

4.4 花境:是“源于自然,高于自
然”的植物景观,各种花卉高低错落排
列、层次丰富,既表现了植物个体生长
的自然美,又展示了植物自然组合的群
体美。

能极大地丰富视觉效果,满足景(图7) (图8)
观多样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物种多样性。

园内一处花境(图8)中乔灌)
草搭配,层次分明、种类丰富、色彩缤纷、季相明显。

主要采用的植
物有山麻杆、山茶、红叶石楠、八仙花、锦带花、大吴风草龟甲冬青、
黄金菊、红花酢浆草、吉祥草等。

5.结语
研究自然生态园植物景观不仅仅是对单独一个公园的概括总结,也是对上海延中绿地整个的植物造景特色的分析。

延中绿地植物配置
特点如下:
1)植物种类丰富,有近200种植物,注重对本土植物的应用和植
物专类园建设;
2)注重色叶植物的运用和乔灌草搭配;
3)植物应用形式多样,与水体、建筑有机结合,充分体现“蓝”
与“绿”的主题;
4)植物种植密度大,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最大的利用价值;
5)植物配置方式注重生态作用,因地制宜,群落搭配合理,运用
生态学上“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原理,开启了自然界的循环
系统。

总之,延中绿地借助丰富的植物种类和灵活多样的植物应用形式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景观效果,它在植物造景上运用的手法及生态的理
念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邵文萍.上海延中绿地规划设计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08
[2].赵杨.上海广场公园(延中绿地)——“蓝与绿”的畅想曲[J].中国园林.2006(3):27-33
[3].孙玉亭,崔旋,郗金标.上海延中绿地植物应用形式的初步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8(5):2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