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锅炉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的措施

合集下载

浅谈降低锅炉炉渣飞灰含碳量措施

浅谈降低锅炉炉渣飞灰含碳量措施

浅谈降低锅炉炉渣飞灰含碳量措施发表时间:2019-07-15T10:49:53.780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06期作者:李中辉[导读] 炉渣飞灰含碳量一直为影响锅炉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锅炉运行调整中的难点。

神华(福州)罗源湾港电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512 摘要:炉渣飞灰含碳量一直为影响锅炉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锅炉运行调整中的难点。

本文研究锅炉炉渣飞灰含碳量高低对锅炉燃烧效率的影响,剖析锅炉炉渣飞灰含碳量影响因素,探索降低锅炉炉渣飞灰含碳量的有效措施,并通过对600MW超临界锅炉实践,发现影响锅炉炉渣飞灰含碳量的六个主要因素:一次风压、煤粉分离器调整、配煤掺烧、磨组运行情况、配风方式和磨煤机调整。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运行分析探索出一系列有效措施,譬如,对几台磨煤机煤粉分离器进行优化,加强一次风压调整跟踪管理,合理控制不同煤种的掺烧配比,对运行磨组匹配优化。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提高锅炉效率措施,降低锅炉炉渣飞灰带来的燃烧损失,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粉锅炉;炉渣飞灰含碳量;影响因素;有效措施;实施效果一、锅炉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锅炉效率发现其中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以及灰渣物理热损失与本文研究炉渣飞灰含碳量密切相关,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是指飞灰中未燃烧以及未燃尽的碳带来的热损失和磨煤机排出石子煤的热量损失,灰渣物理热损失是指锅炉排出的炉渣、飞灰以及沉降灰所携带的未被系统利用的热量损失。

二、影响锅炉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及灰渣物理热损失的因素1、影响锅炉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的主要因素影响锅炉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的主要因素有燃料性质、燃烧器设计和布置、炉膛型式和结构、燃烧方式、炉膛温度、锅炉负荷工况、运行调整、燃料的充分燃烧情况。

入炉煤中灰分和水分越少,挥发分含量越高,煤粉颗粒越细,则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越小;锅炉负荷工况的变化对煤粉的燃烧也有重要影响,负荷突升突降,容易造成煤粉的不充分燃烧,导致炉渣和飞灰含碳量升高,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增加,锅炉效率降低。

锅炉飞灰含碳量成因及降低措施

锅炉飞灰含碳量成因及降低措施

锅炉飞灰含碳量成因及降低措施飞灰含碳量表示锅炉燃烧的效率,含碳量越高则锅炉燃烧效率低,生产成本就会越高,直接说明了煤粉质量不好,同时也会带来生产安全问题,容易造成爆炸等事故。

因此锅炉飞灰含碳量是否达标严重影响着企业效益与生产安全。

本文就锅炉飞灰含碳量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并提出了降低含碳量的有效措施,以此解决锅炉煤粉燃烧时的效率问题和安全问题,使企业更好更长久的走下去。

标签:锅炉设备;飞灰含碳量;成因问题;降低措施引言对于很多电厂来说,锅炉燃烧是很重要的能源设施,煤粉能否合理的利用也就成了大家比较关注和重视的话题。

飞灰含碳量直接反映燃烧效率,其含碳量的高低又受到煤粉自身质量和锅炉运行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所以下文直接着眼于飞灰含碳量高的原因,从根源上提出优化措施和方案。

1、造成飞灰含量高的成因1.1 煤粉的质量。

因受市场与成本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电厂所用的燃煤均为挥发分低、灰分较大并且煤质易发生改变。

像挥发分低,则导致煤粉所需着火温度较之升高,原有的温度不能满足当下着火条件,不易燃烧,因此会导致煤粉的燃烧效率降低,飞灰中的含碳量明显提高。

而灰分较大则一经燃烧就产生灰烬,生成的灰烬附着在未燃烧煤粉表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粉的燃烧,阻挡了火势,造成煤粉燃烧不充分,同样也会造成飞灰含碳量升高。

最后煤质变化多,在与炉火燃烧时本质发生变化,原有的燃烧效率不复存在,改变的越频繁则越易出现燃烧不足,飞灰含碳量也会越高。

1.2 煤粉颗粒大小。

越细的煤粉燃烧时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也就越大,越容易点着,当炉内煤粉都着火时则炉膛也就达到了所谓的着火点,着火点提前则相应的燃烧时间也就增长,煤粉燃烧的更加充分,飞灰含碳量就会减少。

有科学研究表明煤粉燃烧殆尽的时间与煤粉颗粒直径的大小有一定线性关系,所以应尽量使煤粉的颗粒更加细小,常见的措施有增加磨煤机旋转分离器转速或是减小在入口的一次风压。

锅炉飞灰可燃物超标原因及防治对策

锅炉飞灰可燃物超标原因及防治对策

锅炉飞灰可燃物超标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针对宜宾发电总厂豆坝电厂4号炉存在的锅炉飞灰可燃物超标问题,进行了燃烧工况热态试验和现场摸索。

根据试验情况和经验总结,详细分析了飞灰可燃物超标的原因,提出解决飞灰可燃物超标问题的方案。

此方案实施后,豆坝电厂4号锅炉飞灰可燃物由9~11%下降到了4~5%,提高了锅炉热效率1.7%左右,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锅炉飞灰可燃物超标防治锅炉飞灰可燃物超标,不仅会增加燃煤消耗量,降低锅炉热效率,而且对锅炉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易带来过热器结焦和烟道二次燃烧、低温腐蚀和磨损等问题,使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受到影响。

为此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飞灰可燃物正常。

下面以豆坝电厂4号炉为例分析飞灰可燃物超标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 #4号炉设备概况及飞灰可燃物超标情况豆坝电厂4号炉系哈尔滨锅炉厂70年代设计制造的HG-410/100-2型开式斜炉底双炉膛液态排渣煤粉炉。

制粉系统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采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在炉膛四角布置直流式煤粉燃烧器,每角布置两层一次风,二层二次风、一层三次风、其布置顺序为(从下至上)二次风、一次风、二次风、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

四角燃烧器一次风出口气流对冲,二次风在炉膛中心形成直径500 mm的假想切圆,在标高4-7米四周水冷壁敷设卫燃带面积296平方米。

炉膛深5460mm、宽2×6800mm、高24000mm、四周采用光管式水冷壁。

炉内上部沿烟气流向布置屏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

竖井从上至下布置有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

燃煤特性如表2一、二、三次风的参数如表3该厂4号炉在2001年1月出现了飞灰可燃物严重超标,原设计飞灰可燃物为3~4%,运行中飞灰可燃物达到9~11%,经过运行人员多方设法调整,仍然居高不下,没有明显效果。

2 燃烧工况热态试验2.1 试验煤种工业分析Mt=9.87%,Mad=36%,V r=9.30%,Qnet.ar=18.497MJ/kg。

降低飞灰及大渣可燃物措施

降低飞灰及大渣可燃物措施

**发电厂降低飞灰及大渣可燃物措施2009年5月31日降低飞灰及大渣可燃物措施1、确保入炉煤质火力发电厂中的锅炉设备是按一定的煤质进行设计的。

在运行中如燃用煤质发生变化,对锅炉的安全和经济运行会产生影响,变化愈大其影响愈大。

因此,确保入炉煤质尽量在设计范围内,是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

燃料部要加强入炉煤的掺配,尽量做到掺配均匀;如掺烧劣质煤,要严格按“锅炉掺烧劣质煤措施”执行。

2、控制好煤粉细度煤粉细度及均匀性对飞灰和大渣可燃物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制粉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按规定进行磨煤机的定检和大修,按要求对煤粉细度进行测试并及时进行调整。

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锅炉队要加强对制粉系统的检修维护,加强对锅炉漏风的治理;仪控队要加强对各监视表计的检查维护,确保其指示正确,以利于运行人员监视调整。

4、加强运行调整各单元要加强燃烧调整,单元长要时刻关注入炉煤质、飞灰及大渣可燃物、总风量、氧量、磨煤机出口温度和风量等参数,根据机组负荷和入炉煤质的变化,及时督促监盘人员进行调整;监盘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燃烧调整方面的措施,加强对参数监视,及时进行调整。

1)运行人员要加强燃烧调整,合理控制氧量;机组负荷280MW 以上时氧量按3.3~3.6%控制,机组负荷240~280MW时氧量按3.6~4.0%控制,机组负荷200~240MW时氧量按4.0~4.3%控制,机组负荷200MW以下时氧量按4.3~4.6%控制。

当入炉煤质发生变化时,对燃烧的调整应与煤质的变化相适应;对挥发分偏高的煤种,应适当降低氧量,对挥发分偏低、灰分偏高的煤种,应适当增加氧量。

2)保持合理的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尽量不隔层运行;磨煤机出口温度当入炉煤空干基挥发份低于25%时按85℃控制,当入炉煤空干基挥发份25~30%时按80~82℃控制,当入炉煤空干基挥发份高于30%时按75~77℃控制;一次风量以CCS定值为正常(煤量较低时稍高于CCS定值)。

2016新编降低飞灰、底渣含碳量措施

2016新编降低飞灰、底渣含碳量措施

降低飞灰、底渣含碳量措施锅炉飞灰、底渣含碳量高是锅炉燃烧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影响飞灰、底渣含碳量的主要因素有燃烧床温、煤的种类、入炉煤的粒径、分离器的循环倍率、燃烧氧量、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等,降低飞灰、底渣含碳量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严格控制锅炉入炉煤的粒径,小于1mm不超过30%,煤的颗粒度尽可能控制在8mm以内,最大粒径不超过13mm。

2、控制好锅炉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对不同负荷下炉膛出口氧量控制提出以下参考:负荷250MW以上,氧量控制在3.0~4.0%,负荷在210MW~250MW,氧量控制在3.5~4.5%,210MW以下,氧量控制在4.0~6.0%,以保证在不同负荷下,燃烧稳定性和煤粉的燃尽。

3、合理调整一二次风量。

一次风主要调整流化和床温,在一次风满足流化、床温燃烧要求时,尽可能不用一次风,总风量靠二次风量补充,确保燃烧充分。

运行中合理调整二次机动叶开度,控制进入炉膛二次压在合适范围,以保证合适的二次的穿透风速,低负荷时二次出口风压不低于7KPa,高负荷时二次风出口压头不低于9 KPa。

4、控制给煤的均匀性。

正常运行期间所有给煤机均投入运行,调整每台给煤的均匀性,防止给煤的不均匀,造成床温偏差,一旦出现床温偏差,可以适当调整给煤机的偏值,达到床温的均匀性。

5、严格控制床温。

床温越高,燃烧效率越高,正常运行控制床温在850~930℃之间,在燃烧允许情况下,尽可能保持高床温。

6、床压控制。

正常运行期间,低负荷时床压控制在8~9KPa,高负荷时床压控制在7~8KPa。

7、控制前后墙给煤。

条件允许尽可能加大炉后给煤机煤量,因前墙给煤点多,前墙二次风门开度应大于后墙二次风门,以便增加前墙的燃烧份额。

8、控制排渣的均匀性。

正常运行期间所有冷渣器必须均投入运行,使沿炉膛深度排渣均匀,防止床上物料置换不均,造成床上物料颗粒度分布不均,流化燃烧不均。

9、控制炉膛负压。

实际运行中炉膛出口负压可以维持微正压运行,可以延长细颗粒在炉内停留的时间,使物料燃烧更充分。

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措施浅析

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措施浅析

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措施浅析唐山三友集团热电分公司梁利国邮编:063305摘要本文针对我公司130T/H中温、中压煤粉锅炉实际运行情况,具体分析了影响锅炉飞灰可燃物的因素,并通过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相应的降低飞灰可燃物措施,以实现锅炉节能运行。

关键词飞灰可燃物影响因素降低措施经济效益正文飞灰可燃物含量直接反映燃料在锅炉内燃烧程度,是影响燃煤锅炉燃烧效率的主要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之一。

目前,我公司共有6台锅炉,1#--3#锅炉型号为WGZ—130/39—12,送粉方式为乏气送粉;4#、5#锅炉型号为B&WB—130/3.82—M,6#锅炉型号为BT—130/3.82—M,送粉方式为温风送粉,结合锅炉运行经济性分析,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可有效降低锅炉煤耗,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一、影响飞灰可燃物的因素1、煤质的影响:煤质是影响锅炉燃烧状况的关键因素,对飞灰可燃物含量的影响也较为直观、明显,当燃用挥发分低、灰分含量和水分含量均较高的劣质煤时,燃烧稳定性差,而且因灰分的隔绝作用,增加了煤粉不完全燃烧程度;煤质变化频繁也会给燃烧调整带来困难,不利于建立良好的燃烧工况,致使飞灰可燃物含量增大。

2、制粉系统运行工况及煤粉细度的影响:制粉系统运行工况会直接影响煤粉细度及煤粉的均匀度,煤粉颗粒的粗细对着火和燃烬影响较大。

煤粉粒度减小,可增加燃料与氧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吸收炉内热量而着火。

相反,当燃用较粗的煤粉时,所需燃烧时间增长,使燃料的燃烬度降低,飞灰可燃物上升,而且制粉系统漏风,也会使乏气量增加,温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炉膛温度,使飞灰可燃物含量增大。

3、运行调整对飞灰可燃物的影响:运行调整是保证煤粉良好燃烧的重要因素,一、二次风量及风压的配比,四角二次风量均匀程度及风粉配比,都会直接影响锅炉燃烧工况,从而影响飞灰可燃物含量。

当煤质发生变化时,如不能及时调整相对合理配风方式不同,会使燃烧工况恶化,从而使飞灰可燃物含量增加;另外,各角火嘴煤粉均匀程度,同样对飞灰可燃物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调整锅炉燃烧降低飞灰和灰渣可燃物

调整锅炉燃烧降低飞灰和灰渣可燃物

调整锅炉燃烧降低飞灰和灰渣可燃物摘要本文通过对锅炉炉膛燃烧过程的观察,对一、二、三次风风速及一、二次风风率配比、煤粉细度、煤种变化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灰渣可燃物超标问题的措施及方法,提高了锅炉效率,从而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关键词燃烧;一、二次风;煤粉细度;煤种变化;飞灰、灰渣可燃物1 概述林西热电公司4#炉是台130t/h中温中压煤粉锅炉,锅炉为Ⅱ型布置的自然循环锅炉,制粉系统采用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系统,四角切圆燃烧,直流燃烧器。

近段时间4#锅炉运行暴露出一些问题,燃烧不稳、负荷变化大,飞灰、灰渣可燃物含量偏高,平均值分别在6.84%和8.76%,低负荷稳燃能力差,使锅炉燃烧效率下降,发电煤耗上升,严重影响了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也给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带来了许多隐患。

2 原因分析及对策2.1 锅炉使用煤种与设计煤种的偏差原锅炉设计煤种为林西矿洗混煤,但因情况变化,现在为范矿洗煤、吕中矿煤、钱营矿煤,有时还掺烧洗矸对锅炉经济燃烧影响极大,为此对来煤情况进行了调查(参见表1)。

根据表1煤燃烧煤种与设计煤种相差很大,使锅炉燃烧强度下降,煤粉燃烧不完全,是造成锅炉燃烧不稳及飞灰、灰渣可燃物含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煤粉过粗原设计煤粉细度R90=18%,锅炉对煤粉细度要求较高,由于运行人员责任心不强、粗粉分离器挡板开度不当,造成煤粉过粗且不均匀。

由于煤粉过粗使锅炉燃烧不完全,导致飞灰、灰渣可燃物含量较高。

2.3 燃烧调整运行调整是燃烧好坏的重要因素,要组织起良好的燃烧工况,必须控制好风量及一、二次风率的配比,但在运行中经常出现:高负荷时,氧量控制过小,低负荷时,氧量控制过大对燃烧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这也是造成飞灰、灰渣可燃物含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改进措施3.1 煤粉细度的调整结合锅炉大修,对制粉系统进行彻底修整,为解决煤粉粗的问题:1)重新调整粗粉分离器挡板开度,这是降低煤粉细度的主要环节,根据制粉量及分离器的特性,确定最佳挡板开度为50℃;2)控制制粉风量,因为煤粉粗的主要原因是制粉风量偏大,经过多次试验,在保证制粉系统出力和正常运行情况下,排粉风机风门开度由100%下调到75%,再循环风门开度为50%,冷风门尽量关闭。

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原因及防治

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原因及防治

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原因及防治〔摘要〕我厂#3炉在一段时期内飞灰可燃物含量有时偏大,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就会引起锅炉效率降低,增加发电成本,企业效益下降。

本文将对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运行中如何降低飞灰飞灰可燃物含量、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关键词〕锅炉飞灰可燃物偏大防治1、3号炉设备概况:#3炉系哈尔滨锅炉厂制造,为超高压参数并有一次中间再热的单锅筒、自然循环蒸汽锅炉。

配二十万汽轮发电机组,锅炉型号为HG-670/140-9型。

制粉系统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采用四角双切圆燃烧方式。

在炉膛四角布置低氮煤粉燃烧器,炉膛中心形成直径600/1200 mm的双切圆,四周采用膜式水冷壁。

炉内上部沿烟气流向布置屏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高温再热器。

竖井从上至下布置有低温再热器、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

2、#3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概况:我厂3号炉在2020年2月份以来多次出现了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正常情况下飞灰可燃物为小于3%,运行中有时连续几天飞灰可燃物达到3~5%。

3、#3号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原因分析:3.1、煤质的变化:影响最明显。

一般来说,挥发分高、灰份小的煤种,飞灰都比较小。

反之则大。

挥发分(Vad)低于25%、灰分(Aad)高于15%对降低飞灰不利。

燃煤灰分高,由于燃料本身放热量低,燃料消耗量大,加之灰分不但不放出热量,而且还要吸收热量,使炉膛内烟气温度降低,煤粉气流着火推迟,也使煤粉着火稳定性降低。

煤粉水分过大,由于入炉煤水分高,为了满足锅炉负荷需要的燃煤量,由于热风量满足不了磨煤机出口温度,为增加制粉出力,只能降低磨煤机出口温度,造成一次风喷口的煤粉着火距离太远,从而引起着火、燃烧推迟,煤粉在来不及燃烧完全就离开炉膛。

另一方面,由于三次风温度低、湿度大、风速高,大量三次风进入炉膛引起燃烧区域的温度降低,煤粉着火推迟,恶化煤粉气流的燃尽条件,不利于煤粉的燃烧和燃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