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锅炉飞灰_炉渣可燃物含量的措施

合集下载

锅炉飞灰含碳量成因及降低措施

锅炉飞灰含碳量成因及降低措施

锅炉飞灰含碳量成因及降低措施飞灰含碳量表示锅炉燃烧的效率,含碳量越高则锅炉燃烧效率低,生产成本就会越高,直接说明了煤粉质量不好,同时也会带来生产安全问题,容易造成爆炸等事故。

因此锅炉飞灰含碳量是否达标严重影响着企业效益与生产安全。

本文就锅炉飞灰含碳量形成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并提出了降低含碳量的有效措施,以此解决锅炉煤粉燃烧时的效率问题和安全问题,使企业更好更长久的走下去。

标签:锅炉设备;飞灰含碳量;成因问题;降低措施引言对于很多电厂来说,锅炉燃烧是很重要的能源设施,煤粉能否合理的利用也就成了大家比较关注和重视的话题。

飞灰含碳量直接反映燃烧效率,其含碳量的高低又受到煤粉自身质量和锅炉运行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所以下文直接着眼于飞灰含碳量高的原因,从根源上提出优化措施和方案。

1、造成飞灰含量高的成因1.1 煤粉的质量。

因受市场与成本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电厂所用的燃煤均为挥发分低、灰分较大并且煤质易发生改变。

像挥发分低,则导致煤粉所需着火温度较之升高,原有的温度不能满足当下着火条件,不易燃烧,因此会导致煤粉的燃烧效率降低,飞灰中的含碳量明显提高。

而灰分较大则一经燃烧就产生灰烬,生成的灰烬附着在未燃烧煤粉表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粉的燃烧,阻挡了火势,造成煤粉燃烧不充分,同样也会造成飞灰含碳量升高。

最后煤质变化多,在与炉火燃烧时本质发生变化,原有的燃烧效率不复存在,改变的越频繁则越易出现燃烧不足,飞灰含碳量也会越高。

1.2 煤粉颗粒大小。

越细的煤粉燃烧时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也就越大,越容易点着,当炉内煤粉都着火时则炉膛也就达到了所谓的着火点,着火点提前则相应的燃烧时间也就增长,煤粉燃烧的更加充分,飞灰含碳量就会减少。

有科学研究表明煤粉燃烧殆尽的时间与煤粉颗粒直径的大小有一定线性关系,所以应尽量使煤粉的颗粒更加细小,常见的措施有增加磨煤机旋转分离器转速或是减小在入口的一次风压。

锅炉飞灰可燃物超标原因及防治对策

锅炉飞灰可燃物超标原因及防治对策

锅炉飞灰可燃物超标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针对宜宾发电总厂豆坝电厂4号炉存在的锅炉飞灰可燃物超标问题,进行了燃烧工况热态试验和现场摸索。

根据试验情况和经验总结,详细分析了飞灰可燃物超标的原因,提出解决飞灰可燃物超标问题的方案。

此方案实施后,豆坝电厂4号锅炉飞灰可燃物由9~11%下降到了4~5%,提高了锅炉热效率1.7%左右,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锅炉飞灰可燃物超标防治锅炉飞灰可燃物超标,不仅会增加燃煤消耗量,降低锅炉热效率,而且对锅炉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易带来过热器结焦和烟道二次燃烧、低温腐蚀和磨损等问题,使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受到影响。

为此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飞灰可燃物正常。

下面以豆坝电厂4号炉为例分析飞灰可燃物超标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 #4号炉设备概况及飞灰可燃物超标情况豆坝电厂4号炉系哈尔滨锅炉厂70年代设计制造的HG-410/100-2型开式斜炉底双炉膛液态排渣煤粉炉。

制粉系统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采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在炉膛四角布置直流式煤粉燃烧器,每角布置两层一次风,二层二次风、一层三次风、其布置顺序为(从下至上)二次风、一次风、二次风、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

四角燃烧器一次风出口气流对冲,二次风在炉膛中心形成直径500 mm的假想切圆,在标高4-7米四周水冷壁敷设卫燃带面积296平方米。

炉膛深5460mm、宽2×6800mm、高24000mm、四周采用光管式水冷壁。

炉内上部沿烟气流向布置屏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

竖井从上至下布置有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

燃煤特性如表2一、二、三次风的参数如表3该厂4号炉在2001年1月出现了飞灰可燃物严重超标,原设计飞灰可燃物为3~4%,运行中飞灰可燃物达到9~11%,经过运行人员多方设法调整,仍然居高不下,没有明显效果。

2 燃烧工况热态试验2.1 试验煤种工业分析Mt=9.87%,Mad=36%,V r=9.30%,Qnet.ar=18.497MJ/kg。

降低飞灰及大渣可燃物措施

降低飞灰及大渣可燃物措施

**发电厂降低飞灰及大渣可燃物措施2009年5月31日降低飞灰及大渣可燃物措施1、确保入炉煤质火力发电厂中的锅炉设备是按一定的煤质进行设计的。

在运行中如燃用煤质发生变化,对锅炉的安全和经济运行会产生影响,变化愈大其影响愈大。

因此,确保入炉煤质尽量在设计范围内,是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

燃料部要加强入炉煤的掺配,尽量做到掺配均匀;如掺烧劣质煤,要严格按“锅炉掺烧劣质煤措施”执行。

2、控制好煤粉细度煤粉细度及均匀性对飞灰和大渣可燃物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制粉系统的维护和检修,按规定进行磨煤机的定检和大修,按要求对煤粉细度进行测试并及时进行调整。

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锅炉队要加强对制粉系统的检修维护,加强对锅炉漏风的治理;仪控队要加强对各监视表计的检查维护,确保其指示正确,以利于运行人员监视调整。

4、加强运行调整各单元要加强燃烧调整,单元长要时刻关注入炉煤质、飞灰及大渣可燃物、总风量、氧量、磨煤机出口温度和风量等参数,根据机组负荷和入炉煤质的变化,及时督促监盘人员进行调整;监盘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燃烧调整方面的措施,加强对参数监视,及时进行调整。

1)运行人员要加强燃烧调整,合理控制氧量;机组负荷280MW 以上时氧量按3.3~3.6%控制,机组负荷240~280MW时氧量按3.6~4.0%控制,机组负荷200~240MW时氧量按4.0~4.3%控制,机组负荷200MW以下时氧量按4.3~4.6%控制。

当入炉煤质发生变化时,对燃烧的调整应与煤质的变化相适应;对挥发分偏高的煤种,应适当降低氧量,对挥发分偏低、灰分偏高的煤种,应适当增加氧量。

2)保持合理的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尽量不隔层运行;磨煤机出口温度当入炉煤空干基挥发份低于25%时按85℃控制,当入炉煤空干基挥发份25~30%时按80~82℃控制,当入炉煤空干基挥发份高于30%时按75~77℃控制;一次风量以CCS定值为正常(煤量较低时稍高于CCS定值)。

2016新编降低飞灰、底渣含碳量措施

2016新编降低飞灰、底渣含碳量措施

降低飞灰、底渣含碳量措施锅炉飞灰、底渣含碳量高是锅炉燃烧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影响飞灰、底渣含碳量的主要因素有燃烧床温、煤的种类、入炉煤的粒径、分离器的循环倍率、燃烧氧量、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等,降低飞灰、底渣含碳量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严格控制锅炉入炉煤的粒径,小于1mm不超过30%,煤的颗粒度尽可能控制在8mm以内,最大粒径不超过13mm。

2、控制好锅炉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对不同负荷下炉膛出口氧量控制提出以下参考:负荷250MW以上,氧量控制在3.0~4.0%,负荷在210MW~250MW,氧量控制在3.5~4.5%,210MW以下,氧量控制在4.0~6.0%,以保证在不同负荷下,燃烧稳定性和煤粉的燃尽。

3、合理调整一二次风量。

一次风主要调整流化和床温,在一次风满足流化、床温燃烧要求时,尽可能不用一次风,总风量靠二次风量补充,确保燃烧充分。

运行中合理调整二次机动叶开度,控制进入炉膛二次压在合适范围,以保证合适的二次的穿透风速,低负荷时二次出口风压不低于7KPa,高负荷时二次风出口压头不低于9 KPa。

4、控制给煤的均匀性。

正常运行期间所有给煤机均投入运行,调整每台给煤的均匀性,防止给煤的不均匀,造成床温偏差,一旦出现床温偏差,可以适当调整给煤机的偏值,达到床温的均匀性。

5、严格控制床温。

床温越高,燃烧效率越高,正常运行控制床温在850~930℃之间,在燃烧允许情况下,尽可能保持高床温。

6、床压控制。

正常运行期间,低负荷时床压控制在8~9KPa,高负荷时床压控制在7~8KPa。

7、控制前后墙给煤。

条件允许尽可能加大炉后给煤机煤量,因前墙给煤点多,前墙二次风门开度应大于后墙二次风门,以便增加前墙的燃烧份额。

8、控制排渣的均匀性。

正常运行期间所有冷渣器必须均投入运行,使沿炉膛深度排渣均匀,防止床上物料置换不均,造成床上物料颗粒度分布不均,流化燃烧不均。

9、控制炉膛负压。

实际运行中炉膛出口负压可以维持微正压运行,可以延长细颗粒在炉内停留的时间,使物料燃烧更充分。

调整锅炉燃烧降低飞灰和灰渣可燃物

调整锅炉燃烧降低飞灰和灰渣可燃物

调整锅炉燃烧降低飞灰和灰渣可燃物摘要本文通过对锅炉炉膛燃烧过程的观察,对一、二、三次风风速及一、二次风风率配比、煤粉细度、煤种变化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灰渣可燃物超标问题的措施及方法,提高了锅炉效率,从而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关键词燃烧;一、二次风;煤粉细度;煤种变化;飞灰、灰渣可燃物1 概述林西热电公司4#炉是台130t/h中温中压煤粉锅炉,锅炉为Ⅱ型布置的自然循环锅炉,制粉系统采用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系统,四角切圆燃烧,直流燃烧器。

近段时间4#锅炉运行暴露出一些问题,燃烧不稳、负荷变化大,飞灰、灰渣可燃物含量偏高,平均值分别在6.84%和8.76%,低负荷稳燃能力差,使锅炉燃烧效率下降,发电煤耗上升,严重影响了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也给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带来了许多隐患。

2 原因分析及对策2.1 锅炉使用煤种与设计煤种的偏差原锅炉设计煤种为林西矿洗混煤,但因情况变化,现在为范矿洗煤、吕中矿煤、钱营矿煤,有时还掺烧洗矸对锅炉经济燃烧影响极大,为此对来煤情况进行了调查(参见表1)。

根据表1煤燃烧煤种与设计煤种相差很大,使锅炉燃烧强度下降,煤粉燃烧不完全,是造成锅炉燃烧不稳及飞灰、灰渣可燃物含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煤粉过粗原设计煤粉细度R90=18%,锅炉对煤粉细度要求较高,由于运行人员责任心不强、粗粉分离器挡板开度不当,造成煤粉过粗且不均匀。

由于煤粉过粗使锅炉燃烧不完全,导致飞灰、灰渣可燃物含量较高。

2.3 燃烧调整运行调整是燃烧好坏的重要因素,要组织起良好的燃烧工况,必须控制好风量及一、二次风率的配比,但在运行中经常出现:高负荷时,氧量控制过小,低负荷时,氧量控制过大对燃烧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这也是造成飞灰、灰渣可燃物含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改进措施3.1 煤粉细度的调整结合锅炉大修,对制粉系统进行彻底修整,为解决煤粉粗的问题:1)重新调整粗粉分离器挡板开度,这是降低煤粉细度的主要环节,根据制粉量及分离器的特性,确定最佳挡板开度为50℃;2)控制制粉风量,因为煤粉粗的主要原因是制粉风量偏大,经过多次试验,在保证制粉系统出力和正常运行情况下,排粉风机风门开度由100%下调到75%,再循环风门开度为50%,冷风门尽量关闭。

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原因及防治

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原因及防治

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原因及防治〔摘要〕我厂#3炉在一段时期内飞灰可燃物含量有时偏大,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就会引起锅炉效率降低,增加发电成本,企业效益下降。

本文将对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运行中如何降低飞灰飞灰可燃物含量、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关键词〕锅炉飞灰可燃物偏大防治1、3号炉设备概况:#3炉系哈尔滨锅炉厂制造,为超高压参数并有一次中间再热的单锅筒、自然循环蒸汽锅炉。

配二十万汽轮发电机组,锅炉型号为HG-670/140-9型。

制粉系统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采用四角双切圆燃烧方式。

在炉膛四角布置低氮煤粉燃烧器,炉膛中心形成直径600/1200 mm的双切圆,四周采用膜式水冷壁。

炉内上部沿烟气流向布置屏式过热器、对流过热器、高温再热器。

竖井从上至下布置有低温再热器、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

2、#3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概况:我厂3号炉在2020年2月份以来多次出现了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正常情况下飞灰可燃物为小于3%,运行中有时连续几天飞灰可燃物达到3~5%。

3、#3号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偏大原因分析:3.1、煤质的变化:影响最明显。

一般来说,挥发分高、灰份小的煤种,飞灰都比较小。

反之则大。

挥发分(Vad)低于25%、灰分(Aad)高于15%对降低飞灰不利。

燃煤灰分高,由于燃料本身放热量低,燃料消耗量大,加之灰分不但不放出热量,而且还要吸收热量,使炉膛内烟气温度降低,煤粉气流着火推迟,也使煤粉着火稳定性降低。

煤粉水分过大,由于入炉煤水分高,为了满足锅炉负荷需要的燃煤量,由于热风量满足不了磨煤机出口温度,为增加制粉出力,只能降低磨煤机出口温度,造成一次风喷口的煤粉着火距离太远,从而引起着火、燃烧推迟,煤粉在来不及燃烧完全就离开炉膛。

另一方面,由于三次风温度低、湿度大、风速高,大量三次风进入炉膛引起燃烧区域的温度降低,煤粉着火推迟,恶化煤粉气流的燃尽条件,不利于煤粉的燃烧和燃尽。

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措施浅析

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措施浅析

行相应 的调整 , 在保证制 粉出力 的情况 下合理控制煤 粉细度 , 并 调 节甲、 乙侧制 粉系统煤粉 细度尽可能接 近 , 增 加煤粉在 粉仓 内混 合 的均匀程度 。多方避免制粉系统堵煤及断煤情况发 生 , 断煤后及 时 组织人员处理 , 使 磨煤机进煤 正常 , 保证制粉 系统运行 的稳定 ; 制 粉 设备及时消漏 , 确保制粉系统的严密性 。 2 . 3 合理 控制 一 、 二次风配 比及温度 适 当降低一次风压 , 尽 可能提高一次风温 , 调整好一次风 、 二次 风的配 比, 确保 四角二 次风量均 匀 , 确保煤粉 、 空气 的良好混合 。在 保证炉膛火焰 中心位置适当 、 燃 烧稳 定的情况下适 当开大上排二 次 风挡板开 度 , 以增加煤粉完全 燃烧所需 氧量 , 及 时消除空 预器及尾 部 烟道漏风 , 提高空气预热器 出口热风温度 。

2降 低 飞 灰 可 燃 物 的 措 施 2 . 1 控制人炉煤质量及相应调整 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 公司规定确保入炉煤发热量 在 4 0 0 0大 卡以上 , 当燃 用劣质煤或褐煤时 , 及时联 系原料上煤人员尽 量与优质 烟煤合理 配煤 , 燃用 劣质煤时保持 较高 的炉 内温度 , 使煤 粉在炉膛 内部充分燃烧 。 2 . 2 制粉 系统及煤粉 细度调整 根据人炉煤种 的变化 , 及时对制粉系统粗粉分离器 调节 挡板 进
科 技论 坛
・ l 5・ 降低锅 炉飞灰 Nhomakorabea可燃物措施浅析
梁 利 国
( 唐 山三 友 集 团热 电分 公 司 , 河北 唐 山 0 6 3 3 0 5 )
摘 要: 本文针 对我公 司 1 3 0 T / H 中温、 中压煤粉锅 炉实际运行 情况 , 具体分析 了影响锅 炉飞灰 可燃物的 因素 , 并通过 与实践相 结合 , 提 出了相应 的降低 飞灰 可燃物措施 , 以实现锅 炉节 能运行。 关键词 : 飞灰 可燃物; 影响 因素 ; 降低 ; 措施 ; 经济效益 飞灰可燃物含量直接反 映燃料在锅炉 内燃 烧程度 , 是影 响燃煤 期试 验总结 , 我公司 1 ~ 3 # 乏气送粉锅炉氧量控制在 3 —4 %、 4~6 # %时 ,可有效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 。 锅炉燃烧效率 的主要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 之一 。 目前 , 我公 司共 有 热风送粉锅炉 氧量控制在 4—5 6台锅炉 , 1 # 一 3 #锅炉型号为 WG Z 一 1 3 0 / 3 9 — 1 2 ,送粉方式为乏气 同时在负荷升高 时, 适当降低 氧含 量 , 负荷降低时反之 , 以保证在不 送粉 ; 钟、 5 #锅 炉 型 号 为 B & WB 一 1 3 0 / 3 . 8 2 一 M, 锅 炉 型 号 为 同负荷下 , 燃烧稳定 性和煤粉 的燃烬程度。 B T — l 3 O / 3 . 8 2 一 M, 送 粉方 式为温 风送粉 , 结合 锅炉运行 经济性分 析 , 2 . 5合理分配给粉机下 粉量及均匀度 。 对所 有给粉机转速与出力情况 , 进行 现场校验 。根据其数值进 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 可有效降低锅炉煤耗 , 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 1影 响 飞 灰 可 燃 物 的 因素 行 调节 , 在 保证各粉管调 平和一次风管不堵管 的前 提下 , 采取适 当 1 . I 煤质 的影 响 加大下层 给粉机转速 , 保持煤粉浓度较高的运行方式。 低 负荷 时, 则 煤质是影响锅炉燃烧状况的关键 因素 , 对飞灰可燃物含量 的影 停掉 上排一 台给粉机 , 将最 下层给粉机 的转速尽量 提高 , 使下排 给 响也较为直观 、 明显 , 当燃用挥发分低 、 灰分含量和水分含量均较 高 粉机在满 负荷下运行 , 充分发 挥其 稳燃 作用 。严 格控 制火焰 中心高 的劣质煤时 , 燃烧稳定性差 , 而且 因灰分 的隔绝作用 , 增加 了煤粉不 度 , 杜绝 因中心高度过高 导致 煤粉在炉膛 内停 留时间减少 , 致使增 完全燃烧 程度 ; 煤质变化频繁 也会给燃烧 调整带来 困难 , 不利 于建 加不完全燃烧 的现象发生 。 立 良好的燃烧工况 , 致使 飞灰可燃物含量增大 。 ’ 2 . 6加强对操作人员 的培训 1 . 2 制粉 系统运行工况及煤粉细度的影响 重视并加强对运行 人员的培训 , 针对燃用 不伺 煤种时 , 一、 二次 制粉系统运行工况会直接影响煤粉细度及煤粉 的均 匀度 , 煤粉 风 的配 比及 一 、 二、 三 次风风 速 氧量 的控制进行 了重点 的分析讲 颗粒的粗细对着火和燃烬影响较大 。煤粉粒度减小 , 可增加燃料 与 解 , 增强 了运行 人员 的整体操 作水 平 , 有 效的降低 了锅 炉飞灰可燃 氧的接触面积 , 更有利 于吸收炉 内热量而着火 。 相反 , 当燃用较粗 的 物含量 。 煤粉 时 , 所需燃 烧时 间增长 , 使 燃料 的燃烬度 降低 , 飞灰可燃 物上 3所 取 得 的经 济 效 益 通过 对上述措施 的实施 , 2 0 1 1 年 飞灰 可燃物含量 比 2 0 1 0年 降 升, 而且制粉 系统漏风 , 也会使 乏气量增加 , 温度 降低 , 在 一定程度 上降低炉膛 温度 , 使飞灰可燃物含量增大 。 低0 . 5个 百分点 , 经计算 , 可节约原煤 2 1 8 2吨 , 创经济 效益 1 1 0万 元 。2 0 1 2年飞灰可燃物含量 同比去年降低 0 . 2个百分点 , 创经济效 1 . 3运行调整对飞灰可燃物 的影响 运行调整是 保证煤粉 良好燃烧 的重要 因素 , 一、 二次 风量及风 益 4 4 . 4万 元 。 压的配 比 , 四角二次风量均匀 程度及风粉配 比, 都 会直接影 响锅炉 结束语 燃烧工况 , 从 而影 响飞灰可燃物含量 。 当煤质发生变化时 , 如不能及 通过 对锅炉 飞灰可燃物 影响 因素 的分析 ,制 定 了各项 解决方 时调整相对 合理配风方 式不 同, 会使燃烧工 况恶化 , 从而使 飞灰可 案 , 并通过各项 措施 的实施 , 降低 了我公 司锅炉飞灰 可燃物含量指 燃物含量增加 ; 另外 , 各角火嘴煤粉均匀程度 , 同样对飞灰可燃物含 标 , 有效提高了锅炉运行 的经济性 , 同时降低 了环境污染程度 。 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

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的措施及途径

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的措施及途径

降低锅炉飞灰可燃物的措施及途径摘要:介绍了某电厂锅炉飞灰可燃物情况,对原因做了全面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降低;飞灰可燃物;煤质和颗粒度1、锅炉简介某电厂锅炉为2×1089t/h循环流化床、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紧身封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架悬吊结构、炉顶设密封罩壳。

锅炉共布置有八个给煤口,全部布置于炉前,在前墙水冷壁下部收缩段沿宽度方向均匀布置。

炉膛底部是由水冷壁管弯制围成的水冷风室,水冷风室两侧布置有一次热风道,进风型式为平行于布风板从风室两侧进风,由于空预器一二次风出口均在两侧,一次热风道布置较为简单。

一次热风道内布置有四台启动点火燃烧器。

六个排渣口布置在炉膛后墙水冷壁下部,分别对应六台滚筒式冷渣器。

炉膛与尾部竖井之间,布置有三台汽冷式旋风分离器,其下部各布置一台“J”阀回料器,回料器为一分为二结构,尾部采用双烟道结构,前烟道布置了三组低温再热器,后烟道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两组高温过热器、两组低温过热器,向下前后烟道合成一个,在其中布置有两组螺旋鳍片管式省煤器和卧式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采用光管式,一、二次风道分开布置,沿炉宽方向双进双出。

2、运行现状两台锅炉投产以来,飞灰可燃物较高,有时甚至超出设计值5.0%,远超《DL-T1052-2016电力节能技术监督导则》相关要求(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当Vdaf>37时,飞灰可燃物≤1.5%。

)。

截止2022年11月,本年度飞灰可燃物全厂累计3.49%,其中:1号炉3.2%,2号炉3.8%。

经分析,影响我厂飞灰可燃物大的主要因素为入炉煤煤质和粒度,为了降低燃料成本,大量掺烧劣质煤(煤泥+矸石),比例高达60%以上,入炉煤呈现两极分化,粗的太粗,细的太细,时有超出10mm的占比达到10%以上,给燃烧的经济性带来一定影响。

3、降低飞灰可燃物采取的措施或途径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来说,不同煤种对飞灰可燃物含量有较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锅炉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的措施傅 松,李永华,陈鸿伟(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3)关键词:锅炉;经济性;飞灰、炉渣可燃物摘 要:分析了某电厂锅炉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介绍了为降低这项损失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中图分类号:T K22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9529(2002)0620012203 煤耗是火力发电机组最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之一,煤耗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机组效率和节能降耗的成败。

目前,我国的火力发电机组与发达国家的同类型机组相比,机组的经济性,尤其在煤耗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要想提高机组效率,大幅度降低煤耗刻不容缓。

影响煤耗的因素很多,飞灰和炉渣可燃物的含量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由于国内机组的类型较多,因此处理方法也不同,下面仅针对某电厂锅炉进行分析和讨论。

1 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高的原因某火力发电厂装有2台300MW机组,锅炉为D G1025 18122 4型亚临界压力、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的自然循环汽包锅炉,燃用煤种为晋中贫煤,采用钢球磨(4台350 600)中间仓储式热风送粉系统,燃烧器为逆时针旋转的四角切圆直流摆动式燃烧器,采用双切圆布置方式,假象切圆分别为<700和<500,4台机组于1993年和1994年先后投产。

自投产以来,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平均值在25%以上,直接影响着机组的经济运行。

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1 锅炉设计不合理研究表明,燃用贫煤的锅炉假想切圆一般应在<1000以上,炉膛断面、容积热负荷分别在119×107kJ (m2·h)和4118×105kJ (m2·h),而该厂的假想切圆为<700和<500,断面热负荷为11583×107kJ (m2·h),容积热负荷为31701×105kJ (m2·h)。

这说明设计炉膛热负荷过低,炉膛断面和容积尺寸过大,导致燃烧强度不够,而且切圆小造成炉膛火焰充满度不好,最终出现燃烧不稳定、燃烧不完全,这也是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高主要原因。

112 燃烧器布置不合理燃用挥发分低的贫煤时,着火比较困难,为强化着火,燃烧器一般采用集中布置。

而该厂燃烧器分上、下2大组布置,一、二次风喷口间隔排列,自上而下共有A、B、C、D、E5层一次风口、8层二次风口和2层三次风。

对于燃用贫煤的锅炉,这种布置方式很不合理,因为上下距离太大不利于集中燃烧,出现燃烧不稳、燃烧不完全是必然结果。

113 煤粉过粗该厂燃用的煤种可燃基挥发分一般在15%左右,相应的对煤粉细度要求较高,R90=11%~12%。

该厂每台制粉系统设计出力30t h,修正到该厂煤种和煤粉细度,出力应该为35~40t h。

而实际运行中为节约厂用电,满负荷时才运行3套制粉系统,原煤耗量在130t h左右;240MW以下负荷一般只运行两套制粉系统,原煤耗量在102t h左右,致使制粉系统超出力运行,必然造成粗粉。

另外,设备本身也有一些问题,加上运行调整不当,煤粉细度很难保证在规定范围内。

煤粉过粗,就会造成燃烧不稳、燃烧不完全,导致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高。

114 运行调整不当运行调整是燃烧好坏的重要因素。

要组织良好的燃烧,风量的控制,一、二次风速的配比及风粉的控制方式等应当合理。

而该厂在运行中往往出现下列几种情况。

(1)高负荷时氧量控制过小,低负荷时氧量控制过大,这对燃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较大的影响。

(2)一、二次总风压变化。

虽然一次风总风压21华东电力2002年第6期正常情况下控制在315kPa不变,但经常是同一层给粉机转速不一样,各层的给粉机转速也不一样,造成转速高的给粉机出粉浓、风速低,而转速低的出粉稀、风速高,使炉膛内发生火焰偏斜,局部氧气过剩,局部缺氧燃烧。

(3)二次风压的控制往往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高负荷时风压高,低负荷时风压低,导致二次风速的改变。

二次风速过高或过低都会使一、二次风混合不良,影响燃烧。

另外还发现,正常运行中的配风也不合理, A、B层的给粉机转速较高(600r m in),而AA、BA层二次风门开度较小(50%~60%),上部的D、E层给粉机转速低,有时只投1、2个火嘴,而二次风门开度较大。

这种配风方式从表面上氧量合适,但因为下部粉多风少,上部粉少风大,实际燃烧效果并不好,这也是造成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高的原因。

2 采取的措施211 燃烧器改造1997年4月,1号炉燃烧器进行改造,将A、B层燃烧器改为“大速差射流型一次风通道面煤粉燃烧器”。

该燃烧器的出口分上下2个一次风口,煤粉从2个喷口射出后,在中间产生一个强烈的回流区,卷吸高温烟气加热一次风粉气流。

为防止烧坏燃烧器,控制合理的着火距离,在燃烧器两侧设有腰部风,取自送风机出口,且中间装有一只热电偶,随时掌握和控制燃烧器的着火情况。

这种燃烧器对低负荷的稳燃效果明显,最低不投油稳燃负荷为165MW。

但试验数据分析表明,飞灰虽略有下降,炉渣可燃物含量却比改前还有所升高,原因是该燃烧器出口射流衰减过快,容易造成落粉,加上底部二次风门开度偏小,托不住下落的煤粉,从而使炉渣可燃物含量升高。

针对锅炉本身和燃烧器存在的问题,在总结1号炉经验的基础上,1997年8月对2号炉又进行了燃烧器的改造,采取了如下措施:(1)A层燃烧器底部加蒸汽射流,以增强一次风射流刚性,减少落粉。

(2)在底层二次风以下粉刷115m的反射涂料,祢补炉膛热负荷低的不足,强化底部燃烧,增强稳燃性能,降低炉渣可燃物含量。

(3)将燃烧器的燃烧温度由500℃提升到600℃~650℃,缩短着火距离,稳定燃烧。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低负荷的稳燃性能明显提高,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

经过分析研究,1998年小修期间对所有燃烧器的喷口角度进行了调整,普遍上倾3°~5°,并且添刷了115m的稳燃带,使稳燃带增加到310m,投入运行后效果比以前明显好转。

212 粉煤细度调整(1)煤粉的经济细度煤粉细度是衡量煤粉品质的重要指标,煤粉越细,其燃烧面积越大,燃烧越完全,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越低。

但太细会使电耗大大增加,因此应选择最佳煤粉经济细度。

对于具体锅炉及煤种,必须通过试验来决定其煤粉的经济细度。

根据我国电厂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外的技术数据,该厂运行中应控制的煤粉细度为R90=12%~14%。

(2)煤粉的均匀性指数电厂中常用R90和R200来粗略地表示煤粉的细度,这是不够的,还应当有反应煤粉中不同大小颗粒分布情况的均匀性指数n。

n越大,煤粉越均匀,制粉系统的均匀性指数n一般在018~113之间,取决于制粉系统的设备状况,尤其与磨煤机和粗粉分离器的型式有密切关系。

(3)制粉系统的运行调整确定、保证了煤粉的经济细度后就要做好制粉系统的运行调整工作。

该厂采用的是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在制粉系统的运行中,对煤粉细度构成直接影响的是制粉风量的大小;粗粉分离器挡板的开度;设备的运行参数。

根据该厂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试验证明,煤粉细度不合格的原因:一是煤粉细度调整难度大,二是运行人员为节约厂用电尽量少开制粉系统,制粉量超过设计值。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减少制粉风量。

因为粗粉的主要原因是制粉风量偏大,经过试验,在保证制粉系统出力和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将制粉风量由原来的818×104 m3 h降低到812×104m3 h。

(1)重新调整粗粉分离器312002年第6期华东电力挡板角度。

这是降低煤粉细度的主要环节,通过逐台调整分离器的挡板角度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数据和每台分离器的特性制定方案,最后确定挡板角度在21°~24°之间。

(2)控制合理的运行参数。

通过试验证明,磨煤机电流为90A,排粉机电流为42A,再循环开度30%,其它参数按正常方式控制是比较合理的。

经过近半个月的调整,煤粉细度调整在R90 =10%~13%之间,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213 燃烧调整影响煤粉气流着火与燃烧的因素很多,结合该厂的具体情况,主要做了如下优化燃烧方式的工作:燃烧器改造后,将底部A、B层一次风速由原来的22m s提高到25m s,增强了一次风射流刚性。

同时,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将底部二次风挡板开度提高到90%以上,减少了落粉现象。

240MW负荷以上,将A层给粉机转速维持在400~450r m in,以增强一次风速,减少落粉; 240MW负荷以下,为稳定燃烧,将A层给粉机转速维持在500~600r m in运行。

合理控制氧量。

240MW负荷以上,氧量控制在4%左右;240MW以下,氧量控制在5%~7%左右。

将一次风总风压由315kPa提高到318 kPa,二次风总风压由111kPa提高到113kPa,运行效果良好。

3 节能效果改造后,大渣可燃物含量由2616%下降到1315%,降低了1311%。

按大渣可燃物含量每降低1%,锅炉效率提高010460%,供电煤耗减少01184g (k W·h)计算,锅炉效率提高016026%,煤耗降低214104g (k W·h)。

飞灰可燃物含量由调整前的1014%下降到418%,降低了516%。

按飞灰可燃物含量每减少1%,锅炉效率提高013665%,供电煤耗减少11466g (k W·h)计算,锅炉效率提高210524%,煤耗降低812096g (k W·h)。

排粉机电流由原来的48A下降至42A,厂用电量下降01066%,煤耗降低01244 g (k W·h)。

上述几项合计,共可降低煤耗101864 g (k W·h)。

以2号机组为例,若每年发电量为16亿k W·h,可节约标准煤12113t。

收稿日期:2002201214汽轮机D EH控制系统的改造及运行张剑萍(杭州电力教育培训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5)中图分类号:T K263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9529(2002)0620014204 随着电网峰谷差的日趋增大,各发电厂机组的变负荷调峰运行更加频繁,要求机组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水平,并实现A GC方式运行。

半山电厂4号机系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N1252135 535 535型超高压、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第49台A151型,于1984年投产发电。

由于该型机组调节控制系统采用纯液压调节系统,存在调节性能差、控制精度低、响应速度慢、可靠性差等诸多缺陷。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关键技术问题,利用大修期间对机组热控系统改造的同时,应用国内外大机组普遍采用的比较成熟先进的D EH电液调节控制系统对原汽轮机液压调节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自动化水平,以满足现代化电网对发电机组的技术性能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