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系统下汉语语气词“呢(NE)”和日语终助词「か、よ、ね」的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用法及其英译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用法及其英译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语气词“呢”的用法及其英译作者:王小卫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3期摘要:在不同的语境中,语气词“呢”会产生不同的语法意义。

文章通过对比《茶馆》原文中语气词“呢”的使用情况和霍华先生的英译本,可以发现语气词“呢”在汉语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繁,但是语气助词“呢”在英语中没有准确的相对应词汇标记。

因此,在英译本中只能根据交际情景语境,用恰当的语气或情态体现说话者的语气。

关键词:呢语气情态翻译《茶馆》1.引言语气词“呢”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及口头语中均被广泛使用,使用频率相对较高。

由于语气词是汉语特有的一个词类,英语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语气词,因此语气词“呢”不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在汉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也同样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文以《茶馆》及其英译本为基础,试图研究语气词“呢”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以及在翻译中如何准确翻译“呢”的问题。

2.“呢”的用法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呢”作了如下定义:助词,①用在句中表示停顿;②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动作或情况正在继续;③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确认事实,使对方信服(多含夸张的语气);④用在疑问句(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的末尾,表示提醒和深究的语气。

近年来,学者们对语气词“呢”的功能与用法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

吕叔湘把语气词“呢”的用法分为表疑问语气和表陈述语气两大类。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吕叔湘认为语气词“呢”的用法有两种:一是疑问语气词“呢”表示疑问,用于是非问句以外的问句;二是表陈述语气词“呢”,其用法有如下三种:指明事实而略带夸张;用在叙述句的末尾,表示持续的状态;用在句中停顿处。

如:(1)二德子: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老舍《茶馆》,以下同)(2)王利发:她可是还在这儿呢!(3)王利发:要有炸酱面的话,我还能吃三大碗呢,可惜没有!在例(1)中,“你这是对谁甩闲话”是一个非是非问句,语气词“呢”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的含义。

日语语气词「ね」和「よ」的区别及用法

日语语气词「ね」和「よ」的区别及用法

日语语气词「ね」和「よ」的区别及用法日本人在对话时,常在句尾加上‘ね’和‘よ’。

中文里虽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如‘喔’和‘呢’,但意思迥然不同。

那么该怎样更加自然地使用「ね」和「よ」呢?接下来就和美森日语学习网一起来学习一下「ね」和「よ」的区分使用吧~“ね”は肯定に加えて相手にも同意を求める感覚を持ち、“よ”は主張を主観的に伝え相手の気持ちは考えない。

“ね”表示肯定的同时还加上了征求对方同意的语感,而“よ”则是主观传达自己的主张,没有考虑对方的心情。

例えば「今日は暑いですね」というのは、「今日は暑い!あなたもそう思いますか?」という意味で、「今日は暑いですよ」は、「相手がどう思うかは関係なく、一方的に暑い」と伝える場合に使う。

例如,「今日は暑いですね」这句话,意为“今天真热!你觉得呢?”如果是说成「今日は暑いですよ」,则表示"单方面这么认为,与对方的想法无关。

"日本人は個人主義を通さず、集団意識を尊重する国民性なので、自分の主張を強く通すことは控え、相手との関係を悪くすることは好まない。

意見を言う時は“ね”という言葉で相手の様子を伺いながら、相手に認めてもらった上で意見を言う習慣がついているようだ。

日本人有着不表现个人主义,尊重集体意识的国民性,因而他们不会强硬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喜欢把与对方的关系搞僵。

表达意见时会用‘ね’来查看对方的反应,在取得对方认可的基础上再提出意见。

そして“よ”を使ってしまうと、相手への配慮が足りない場合もあるので使い方に気を付けよう!而且用了‘よ’有时会让人觉得对对方考虑不足,要注意使用的方法!相手が不安になっている時は“そんなことありませんよ”と励んまし、謙遜したい時も“そんなに上手じゃありませんよ”と言ったりする。

对方不安时鼓励对方要说‘そんなことありませんよ’(怎么会呢),表示谦虚时则要说‘そんなに上手じゃありませんよ’(哪有那么厉害啦)。

日本語が持つ繊細な意味合いを理解した上で学習ポイントを解説しており、日本人にも参考になるような内容がつづられている。

日语终助词「ね」和「よ」的信息归属及功能——以《综合日语》第一、二册会话文为例

日语终助词「ね」和「よ」的信息归属及功能——以《综合日语》第一、二册会话文为例

第33卷第10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33 No.10 2012年10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t.2012日语终助词「ね」和「よ」的信息归属及功能——以《综合日语》第一、二册会话文为例潘红娅(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摘 要:文章在众多先行研究基础之上,参考伊豆原(2003)的功能分类,结合对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初级日语教材《综合日语》第一、二册会话文中「ね」和「よ」使用情况的调查,探讨了终助词「ね」和「よ」在信息归属及功能上的异同。

考察结果显示,语篇中「ね」和「よ」在信息传达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ね」和「よ」通过发话,都是让听话者与说话者具有同一认识,即形成共同认识领域,两者只是在采取的程序、信息归属、以及语气柔和度上有差异。

关键词:「ね」和「よ」;信息归属;功能;异同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10-0174-04日语句末一般通过加上终助词来表达说话者的心情。

终助词在日语口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并在形成自然流畅的会话交谈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终助词「ね」和「よ」出现于近代以后,虽然并不用于报纸、学术论文等书面语言中,但却在日常会话中广被使用,两者的使用差异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难点,因此其对比研究一直受到中日研究者的青睐。

90年代以后,围绕信息和听话者·说话者的关系等出现较多的先行研究,如大曾( 1986 ) 、陈(1987 ) 、神尾( 1990 ) 、益冈(1991) 、伊豆原(2001)、伊豆原(2003)等。

这些研究中对于终助词的分析虽然有差异,但其中较多的研究都指出,根据说话者与听话话者之间的信息归属的不同来选择使用终助词「ね」和「よ」。

笔者认为,虽然仅凭“信息归属”这个概念并不能彻底解释说明这两个终助词的功能差异,但毋容置疑的是,在考察终助词「ね」和「よ」的功能差异时,这个概念是非常有用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啊,吗”的研究201404...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啊,吗”的研究201404...

学位论文学生姓名:丁乂宇专业:对外汉语学号:导师姓名:陈克禄二〇一四年四月摘要以往关于对外汉语语气词“呢、吧、吗、啊”的分析研究存在过于概括和过于繁杂两种倾向。

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了“呢、吧、吗、啊”的意义、用法以及偏误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材编排建议和教学研究建议。

希望对对外汉语语气词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气词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啊,吗”的研究一、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语言是一门学科的同时更是一种交际工具,我们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留学生提高使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的其他语言,汉语中的虚词特别多,这是因为汉语既缺乏形态标志和曲折变化,同时也没有豁着形式。

因此,虚词便成为现代汉语中十分具有重要性的表达手段。

[1]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越高的虚词,就越是难以讲清楚它的用法和意义,有时甚至因为给学生们讲得不准确而带来误导,从而引发新的错误。

如今,对外汉语的虚词教学己经逐步地从语法教学中单独被列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这体现了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对外汉汉语语气词教学的重大进步。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留学生虽然在讲汉语时字正腔圆,但是我们听起来依然觉得不地道、生硬。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地使用语气词。

由此可见,对外汉语语气词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对外汉语中语气词的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语感,同时还会使他们的口音听起来更地道。

1.2 研究范围和任务1.2.1研究范围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气词有六个,它们分别为:了、的、呢、吗、啊、吧。

在本文中,我们将选择“呢”“吧”“吗”“吗”这四个使用频率最高,用法与意义相对较为广泛和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相似性的语气词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呢”“吧”“吗”“啊”这四个语气词的分析研究,来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现代日语语气论中终助词「ね(え)」的用法

现代日语语气论中终助词「ね(え)」的用法

现代日语语气论中终助词「ね(え)」的用法摘要:关于终助词的用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在谈话中提及到的「ね」「よ」的作用的研究才开始兴起。

以交流为目的的日语教育其作用也开始被许多学者所研究。

而且在语气论中的终助词以及主要作用也被人们所研究。

关键词:语气;终助词;「ね?一﹑终助词「ね(え)」的定义终助词是指在文章的最后,表达说话者对听者起推动或影响作用的助词。

对征求听者的同意或确认还有强烈的作出主张。

在「复合谓语」中涉及的相似于「语气」。

但自身没有变化是其特征。

在初级阶段经常使用的「ね」是最常见的一种终助词。

学习者能够使用的终助词除了「ね」之外还有「よ」等。

除此之外终助词通常用于普通体。

终助词也可接在表示依赖、劝诱、命令、禁止(否定命令)等各种情绪的文章后面,关于其从属关系限制也有阐述的必要。

随着不同气氛其后接的终助词也会随之变化。

(一)ね(え)表同意•确认1.「同意」说话者与听者对某件事情持有相同看法(感觉一样)的时候用「ね」来表示;向听者传达某种现状时也用该表达方式。

「今日は寒いね」(今天很冷啊)如果把「ね」省略,会给人以不协调的感觉,也无法感受在跟对方说话时的语气。

「今日は寒い」(今天很冷)有时在不用征求对方同意,只是表达个人感叹的时候也会使用。

但如果是旁边无人的对话场景,还是会让人觉得很不自然。

例如,在展览会上妻「これ,いいねえ」(这个看起来不错啊)夫「もう帰ろうよ」(快回家吧)妻(無視して)「ふうん...やっぱりいいねえ」(不理会)(哎呀,这个确实很好啊)2.「确认」需要向对方确认某件事情的时候加上「ね」,用上声调。

所谓的「确认」,是指说话主体把不确定的事情讲给自己认为肯定知道的听话者,从而把不确定性隐藏起来。

与「确认」相对应的是表示疑问的「か」,是说话者对某件事情没有一点头绪的时候使用的提问方式。

「ね」是说话者估计是那样想的,但不是很确定,所以想得到确认的时候使用。

终助词“か”和“ね”的情意表达辨析

终助词“か”和“ね”的情意表达辨析

在 日语 学 习 中 , 关 于作为表达 『 乇 l J 于/ f 』 的 表 达 形 式 之 一 的终 助 词① 的研 究 , 特别是以“ 加” 和“ ” 为 中心 的研 究 是 十 分 多 见 的。 但是在先行研究中 , 关 于 如 何 捕 捉 有关 人 的情 意 的表 达 并 没 有 作 详 细 的 涉及 。 2 . 学 术 史研 究 有关于终助词的定义及其功能 , 松本有 “ 文 终 扣 } ) c :南 , ) 、 文 老完 结 墨世 、 同畴 6 : 感勤、 禁止、 疑同 、 反捂 、 颓望 、 强
c 土南
( 1 2 ) 二 方 加 中 } )e 耋民次 匕 同 匕柄 ( a . ) 。( b . ) 、 ' j ( c . ) 招 。同 匕柄 【 二 0 功、 ( d . ) 招。( 川 端康 成 一 『 伊 豆 踊子』 )
( 1 3 ) 弓 屯、 I 二扎 c 耋 动 尢。 功 、 扎 匕为招 。 ( 井 伏 鳟二 一 『 遥 挥 陈畏 』 ) ( 1 4 ) ℃c 耋、 扎 本 田 杉 野 求 饭 名 、 彼女 住 所 匕 老教 之 加。( 松本清碾一『 口 焦点 』 ) 例( 1 1 ) 中加 接 在 否 定 后 面 升 调 以征 求 对 方 同 意 , 而 实 际 已流 露 出 “ 事 实 正 是 如 我 所 讲 的那 样 ” 这 种 语 气 。多 以 “ 、 加” 、 “ ' j( 土’ j) 加” 、 “ j( 土 弓) c 耋( 匕啼 ) 0 加” 的形式 出 现 。例 ( 1 2 ) 共有4 个“ 招” : a . 表轻微断定 ; b . 表感 叹、 催促 , 切 分 语句 . c _ 表征求对方的意见 , 以得 到对 方 对 自己叙 述 的肯 定 ; d . 以否 定 判 断 , 在 锯 末 缓 和 语气 。

关于日语终助词「ね」和「よ」的研究

关于日语终助词「ね」和「よ」的研究
,
在使 用
,
疑问等


3
1
:
子 九 仓事 仓 L 、求




对 方 的邀 请做 了 自己 的 说 明 态度 例 女

表 明 了 十 分感 兴趣 的
上也 分为 男 性用 语和 女 性用 语
对应 到 汉语 中

’ `


储 l断厅二 乃 求 邓联 曰 龙 求


) 表达咏叹

:
、 力 已龙右O 花
,
相 当于汉 语 中常 用 的 呢

的比

于少 少
:


、 子 乃亡 寸 力




右 止 乃 己野 球 O
终 助 词就 是在 表
,
较 对于 说话者提出的邀请建议 达 自己 的同 意
, ,
、 卜 2 枚 书 易力 已
明 日一 储 l断 厅 告 未世 九 力 、

希望

感 动等 意 思 的同 时
听 话 者 若 想表


:
元元
4

L、 曰 亡 寸 求

1


`

’`



等 语 气词
4
) 用 在 表 示疑 问质 问 的 句 子 后


4
:
:

:
、 野 球 邓 好告 亡 寸 力

先 行研 究

达 对 疑 问质 问 的反 驳之 意 山 田 孝雄 是 第 一 个使 用 了

终助词“か”和“ね”的情意表达辨析-最新年文档

终助词“か”和“ね”的情意表达辨析-最新年文档

终助词“か”和“ね”的情意表达辨析1.引言在日语学习中,关于作为表达『モダリティ』的表达形式之一的终助词①的研究,特别是以“か”和“ね”为中心的研究是十分多见的。

但是在先行研究中,关于如何捕捉有关人的情意的表达并没有作详细的涉及。

2.学术史研究有关于终助词的定义及其功能,松本有“文の終わりにあって、文を完結させ、同時に感動、禁止、疑問、反語、願望、強意などの意味表す助詞”(『日本文法大词典』p316)这样的记述。

终助词蕴涵着一定的文法作用。

在语法边县上,文章的表现手法和组成要素通过和终助词的搭配,形成了不同的多种形式意义的表达。

通过『モダリティ』同终助词“か”和“ね”的对比分析,更好地掌握日语文化中对于情感表达的手法。

3.注释3.1接续法3.1.1(1)奥さんは室田さんの奥さんにあの写真のことを聞いていましたね。

(松本清張—『ゼロの焦点』)(2)たといお母さんにでも言えば,只ではおかない、そうしたら命はないよ。

いいか、わたしの言いつけをお忘れでないよ。

(小泉八雲—『雪女』)。

在接续法中,か同ね都可以接在句末的动词、形容词、助动词的终止形及体言、副词、助词的后面。

3.1.2(3)あんな者、どこで泊まるやらわかるものでございますか、旦那様。

お客様があればあり次第、どこにだって泊まるんでございますよ。

今夜の宿のあてなんぞございますものか。

(川端康成—『伊豆の踊子』)(4)この方のかすりは民次と同じ柄だね。

ね、どうだね。

同じ柄じゃないかね。

(川端康成—『伊豆の踊子』)但是在“か”的用法当中“形容动词以及形容动词活用型动词以词干接“か”。

助动词“だ”除了‘誰だか(どこだか)わからない’之类的用法之外,一般不可以后接か”。

②不可以像例(4)中第二个“ね”那样,独立在句子中充当语言色彩。

此时的“ね”做“间投助词”讲,既可以接在句末,又可以接在文节的末尾。

在例句(5)中,“ね”做中顿助词讲,接在各句中句节的末尾调整语调,强调引起对方的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系统下汉语语气词“呢(NE)”和日语终助词「か、よ、ね」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艳红
来源:《学园》2013年第27期
【摘要】汉语语气词“呢”和日语的终助词「か、よ、ね」翻译上不完全对应。

在这两种语言的外语教学上都造成很大困扰。

汉语的“呢”,大多数学者的意见仍将其意义分为表示疑问和非疑问两种,甚至有学者认为“呢”是一个表示持续的标志。

笔者认为,“呢”应该只有一种本质含义,即要求听话人(确认)信息的语气。

“呢”在疑问句中对于未确定信息要求(确认),在非疑问句中对于确定信息要求(再确认)。

本文提出认知能力范畴化,正是“呢”完成统一的内在理论依据。

日语的终助词「か、よ、ね」用于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是日语表达情态的重要标志。

本文援用益冈的分类方法将情态分类,并在情态体系中将「か、よ、ね」与“呢”作了对照和分析。

【关键词】本质含义确认范畴化概念化情态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13-02
一问题所在和研究意义
日语的终助词主要是直接在句末表示说话人情绪的语气助词,和部分表示推测、判断等的语气副词一起被称之为命题之外的モダリティ。

汉语的语气词主要是表达说话人的语气,也几乎用在句末。

两者的功能看起来非常接近。

实际上,不论是汉语母语者学习日语,还是日语母语者学习汉语,都会存在一些母语移植所导致的误用问题。

这对外语学习和教学都造成困扰。

以汉语语气助词“呢”为例,和它相对应的日语终助词就有「か」「よ」「ね」三种以上。

请看下面例句:(1)我告诉你有什么用呢?日语:私はあなたに教えて、何の意味があるのか。

(2)外面下着雨呢。

日语:外は雨が降っているよ。

(3)你要是饿了呢,就自己做点吃。

日语:(あなたは)もしお腹が空いたらね、自分で作って食べなさい。

对比以上三个例句可以知道,汉语的语气词“呢”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分别被翻译成日语的终助词「か」「よ」「ね」等。

用于疑问句时相当于日语的「か」,用于陈述句时相当于日语的「よ」。

可是使用在汉语疑问句中,同样可以译成「か」的语气词,却不只“呢”一个。

如:明天去吗?日语:あした行きますか。

“吗”用在疑问句中。

汉语的语气词和日语的终助词并不存在工整的对应关系。

通过两者的对照研究,明确两者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深刻挖掘造成相同或相异的动因,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和教学以及日本的汉语学习和教学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观点
语言学的研究根据研究对象和范围等又可以分成不同的研究领域。

如研究音韵、语调的语音学,研究词语的词汇学,研究句中语法关系的句法学,研究语言实际如何运用的社会语言学。

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分成构造语言学、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

日语终助词和汉语语气词的研究属于句法研究,日语语言学中称之为统语论和语义论,因为形式和含义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语义分析方法来看,又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

1.情态论
第一,情态论和句法论。

句法研究即句法论,主要以研究句子结构为中心,进而明确语义和形式之间的相关关系。

日语从句子结构的角度将句子又分成“命题”和“情态”两
大部分。

那么,句法论领域又可以分成“命题论”领域和“情态论”领域。

第二,高度语法化的日语的情态研究。

情态这个概念具有普遍性,可以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语言。

尤其在日语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日语的语言事实也可以证明,句子的基本结构正是由命题和情态这两个不同要素结合而成。

在日语当中,命题被情态所包含。

日语这种语言在主体的判断及表现的主观侧面上是高度语法化的,有不少可以用来证明的事例。

比如,在判断主体表达感情、思考等主观意志时,同叙述客观事实时的表达是区分开来的,这时多用(ほしい/ほしがる、~と思う/~と思っている)等。

汉语的语气助词也表示情态。

它是否像日语一样是自成一个发达的有机系统还没有明确,可是我们至少可以说汉语的语气系统还有很大的深入研究考察的空间。

2.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颇新分支,它脱胎于自认知心理学或认知科学,大约在1980年后期至1990年开始成型。

认知语言学涉及电脑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当时火热的生成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从基本上都必须能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第一,范畴化。

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本课题就用此概念来解释汉语语气词在历时变化上的统一。

第二,语法化。

语法化其实不是一个新概念,我们以前所说的助词虚化等,就是指语法化。

在认知语言学当中,属于认知文法的一部分,更着重考察文法变化的动因及机制。

本课题从语法化的角度考察了汉语语气词在历时变化中发生语法化的动机及机制。

三“呢(NE)”和「か」「よ」「ね」的对照
汉语语气助词“呢(NE)”和其相对应的日语终助词的异同点如下:
1.和“呢(NE)”相对应的日语终助词
广义的情态是指主体的判断、表现相关的语言形式。

即表达人主体的判断、表现态度的表现形式。

表示说话人传达态度的汉语语气词“呢(NE)”可以说是情态的一种表现形式。

情态这一范畴内部又有各种区分方法,在本研究当中援用益冈的分类方法将情态分成两大部分。

下面主要介绍「か」、「よ」、「ね」与“呢(NE)”对照和分析。

第一,「か」と“呢(NE)”。

在是非疑问句中,汉语的“吗(MA)”是一个表示疑问的标志。

“呢(NE)”和“吗(MA)”不同,不表示疑问,因此在选择疑问句和疑问词疑问句中“呢(NE)”是可以省略的。

在句中附加了“呢(NE)”,说话人对听话人有一种关照的语气,语气不仅更委婉,而且表达了要求听话人对未确定信息进行进一步确认的语气。

日语的「か」可以出现在任何疑问句中,在日语中是表示疑问的情态。

其性质和汉语的“呢(NE)”“吗(MA)”一样,不能简单用是否表示疑问这一标准来说清楚,可以说成是一种疑问句标志性的存在。

第二,「よ」と“呢(NE)”。

“呢(NE)”不但可以用于疑问句,也可以用于叙述句,和日语终助词「よ」最大的区别在于不能用于诉求型的祈使句。

“呢(NE)”可以使用在演述型的叙述句中的理由在于“呢(NE)”在这里表示对确定信息表示再确认,并且暗示附加相关信息加以推论。

换言之,“呢(NE)”的作用在于向听话人提示信息存在,为听话人的下一步行动提供前提信息,但是并没有直接向听话人提出行动指令。

这也正是“呢(NE)”不能用于祈使句的重要原因。

而日语的「よ」在演述型的叙述句中使用,表示提示与听话人认识上相反的信息存在;在诉求型的祈使句中使用,不但提示信息存在,而且督促听话人根据此信息采取某种行动。

另外,正因为所提示的信息与听话人的已知信息在认识上相悖,说话人才能将此信息强烈地提示给对方,并进一步导致听话人采取相应的行动。

3.聞き手を意識していることを示す用法昨日、デパートに買い物に行ったんですね。

↑そうしたら、中学校時代の先生とばったり会って、少し立ち話をしたんですよ。

昨天我到百货去买东西了呢。

↑在那里正好碰到了中学老师,站着说了一会儿话呢。

4.間投的な用法昨日ね、田中にばったり会ったんだけどね、どうもいつもの元気がないのよ。

昨天呢,我凑巧碰到了田中(呢),他好像不太精神呢。

在「ね」的用法1说话人的认识明示给对方当中,和“呢(NE)”在陈述句中的再确认要求相近,所以「ね」と“呢(NE)”的使用呈对应关系。

可是在用法2中,观察不到它们的对应关系。

和「ね」相对应的是表示推论的“吧(BA)”。

「ね」的用法3和用法4的间投用法性质相同,和“呢(NE)”用在句中的用法一致,所以存在对应关系,都是会话战略性的用法。

四结束语
汉语作为一种孤立语,动词的形态变化不明显,另一方面却多受语序和副词等的制约。

汉语的语气助词表示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它也同样会受句子结构的制约。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第三章疑问语气词[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大堀寿夫.认知言语学[M].东京大学出版会,2002
〔责任编辑:高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