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第6章 国际储备.

合集下载

第6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6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分配效应是指汇率变化改变了国内外供求,改变 了进出口的比例,也改变了有关部门的比例,造成国 内资源的重新分配。
四、弹性分析理论的评析
2. J曲线效应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实现受到“J曲线效
应”(J Curve Effect)的制约。所谓的J曲线效应 是麦吉(Magee·S)在1973年提出的,它揭示了一国 货币贬值后,贸易收支变动对汇率变动做出反应的 过程或变动的轨迹。实证研究表明,汇率变动存在 着时滞效应(Time Lag),一般地长期弹性(两年以上 )比短期弹性(0—6个月)要大出近一倍,短期弹性之 和达不到1,而长期弹性之和经常大于1。
二、货币分析理论的评析
1. 渊源: 可以追溯到大卫·休谟的“价格—现金流动机
制”,是休谟理论在现代条件下的新发展。它与休谟 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休谟的分析强调货币流动、相 对价格与国际收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货币分析理 论则更多地强调货币供求对国际收支的直接影响。 2. 特点: 这一理论强调国际收支是基本的货币现象,它并不 强调贬值的作用,认为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中有暂时 的有利影响。
一、货币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分析理论认为,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 象,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本质上是货币供求的不平衡: 一国对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其结果就会导致该国国 际收支出现顺差;对货币的需求小于货币的供给,结 果就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对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 处于平衡状态,就会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分析理论 认为,一国对货币的需求属于存量需求,国际收支的 不平衡意味着货币供求双方存量的失衡,但经济本身 具有最终自动纠正这种不均衡的作用,而传统的调节 手段,只有当它们消除了货币供求存量不均衡时才能 成功。
一、货币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国的货币供给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国内 银行体系创造的信用;第二个来源是国际收支中由 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所形成的国外资金的 流入。 因此对货币的需求只能从这两个方面得到满足

精品课程(国际金融实务)——习题及答案

精品课程(国际金融实务)——习题及答案

精品课程(国际金融实务)-—习题第一章外汇与汇率一、填空题1。

在直接标价法下,的数额固定不变,总是为一定单位。

2。

按外汇买卖交割时间划分,汇率可分为和.3. 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

4. 货币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并且在本国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的,在国际储备中比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外币。

汇率是指货币与本国货币的汇率。

5. 外汇汇率上涨,则本币值,出口,进口.二、单项选择题1. 以下几种外汇资产中,属于狭义静态外汇的是().A。

外国货币B。

外币支付凭证C. 外币有价证券D。

特别提款权2。

套算汇率是以()为基础,套算出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

A. 基本汇率B. 买入汇率C. 卖出汇率D. 即期汇率3。

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

A。

铸币平价 B. 法定平价C. 通货膨胀率D。

购买力平价4。

一国货币升值对其进出口收支产生的影响是( )。

A。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B.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C。

出口增加,进口增加 D. 出口减少,进口减少5. 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A。

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B. 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C. 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D。

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三、名词解释汇率远期汇率直接标价法套算汇率四、简答题1。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2.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有什么样的影响?3. 分析汇率变动对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五、案例分析题如果你是一家瑞士银行的外汇交易员,客户向你询问美元兑瑞士法郎汇率,你答复为1。

4100/1.4110,问:(1)如果客户要把瑞士法郎卖给你,汇率是多少?(2)你以什么汇价向客户卖出瑞士法郎?(3)如果客户要卖出美元,汇率又是多少?第二章基础外汇交易一、填空题1. 即期外汇交易的交割日包括、和三种类型.2. 远期汇率的报价方式有完整报价法和。

《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4154005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国际金融》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仅是院校本科层次各专业统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而且是金融、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

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涉及国际金融专业的课程都是在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国际金融以开放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开放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2、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国际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4.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为闭卷考试。

以百分制计分。

二、课程目标1、系统阐述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重点讲解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管理原理及实务操作方法,详细阐述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

第二章 国际储备

第二章 国际储备

2020/5/17
13
年份 国家
美国
主要国家外汇储备 1995 1996 1997 330.28 266.31 228.34
单位:亿SDR
1998 1999
255.68 234.48
加拿大 84.96 125.37 112.08 141.41 178.01
日本 1160.07 1441.87 1540.60 1443.26 2023.36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价格 $20.67 $20.67 $20.67 $20.67 $32.32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5.00 $34.50
2020/5/17
1、维持国际支付能力,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当一国发生短期的临时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可运用国 际储备来平衡,使其国内经济免受采取调整政策产生的不利 影响,有利于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
2020/5/17
20
2、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对于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来说,其货币当局可以 利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通过抛售外币、收购本币或 进行相反的操作影响外汇供求,达到维持本国汇率稳定的 目的。
目前世界黄金储备的实物量大约为10亿盎司(ounce,1盎司 =28.3495克),是潜在的国际储备,而不是真正的国际储备。
2020/5/17
6
年份 国家
美国
主要国家和地区黄金储备
单位:万盎司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6170 26166 26164 26161 26167

国际金融 第五版课后习题以及答案

国际金融 第五版课后习题以及答案

国际金融全书课后习题以及答案第一章国际收支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将国际收支账户分为( )。

A.经常账户B.资本账户C.储备账户D.金融账户2.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其中交易包括( )。

A.交换B.转移C.移居D.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3.经常账户包括( )。

A.商品的输出和输入B.运输费用C.资本的输出和输入D.财产继承款项4.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 )。

A.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B.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C.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D.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5.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为–100亿美元,表示该国( )。

A.增加了100亿美元的储备B.减少了100亿美元的储备C.人为的账面平衡,不说明问题D.无法判断6.下列( )账户能够较好地衡量国际收支对国际储备造成的压力。

A.货物和服务账户差额B.经常账户差额C.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D.综合账户差额7.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滞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属于( )。

A.临时性不平衡B.结构性不平衡C.货币性不平衡D.周期性不平衡E.收入性不平衡8.国际收支顺差会引起( )。

A.外汇储备增加B.国内经济萎缩C.国内通货膨胀D.本币汇率下降二、判断题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是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

( )3.资产减少、负债增加的项目应记入借方。

( )4.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可能正好收支相抵,因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绝不恒为零。

( )5.理论上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指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但在统计上很难做到。

( )6.因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属于持久性失衡。

( )7.资本和金融账户可以无限制地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

( )8.综合账户差额比较综合地反映了自主性国际收支状况,对于全面衡量和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国际金融期末复习

国际金融期末复习

国际⾦融期末复习第1章外汇与外汇汇率1、外汇的特征:2、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国货币折算成另⼀国货币的⽐率,或⼀国货币以另⼀国货币表⽰的价格。

(外汇是可以在国际上⾃由兑换、⾃由买卖的资产,也是⼀种特殊商品;汇率就是这种特殊商品的“特殊价格”)3、汇率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US$100=RMB¥627.65Indirect QuotationRMB ¥100=US$16.08US Dollar QuotationUS$100=€75.26US$1=J¥95.284、汇率种类:从银⾏外汇买卖的⾓度划分买⼊价卖出价中间价按照外汇成交后交割时间划分即期汇率远期汇率按外汇交易⽀付⼯具和付款时间划分电汇汇率(T/T Rate)、信汇汇率(M/T Rate)票汇汇率(D/D Rate)按汇率制定的⽅法划分基础汇率(Basic Rate)套算汇率(Cross Rate)按汇率决定不同⽅式不同划分官⽅汇率(Official Rate)市场汇率(Market Rate)按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划分固定汇率(Fixed Rate)浮动汇率(Floating Rate)5、汇率换算:(1)两种汇率的中⼼货币相同时,采⽤交叉相除法. 例如:即期汇率⾏市1 USD= 7.7972/7.8012HKD,1 USD = 109.5100/109.9100 JPY港币对⽇元的套算买⼊价为:1 HKD =109.5100/7.8012 JPY=14.0376 JPY港币对⽇元的套算卖出价为:1 HKD = 109.9100/7.7972 JPY=14. 0961 JPY(2)两种汇率的中⼼货币不同时,采⽤同边相乘法例如:即期汇率⾏市1 USD= 7.7972/7.8012HKD1 GBP= 1.7678/1.7724 USD英镑对港币的套算买⼊汇率为1GBP=7.7972×1.7678 HKD =13.7839 HKD英镑对港币的套算卖出汇率为1GBP=7.8012×1.7724 HKD =13.8268 HKD6、汇率理论:(⼀)购买⼒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之⽐的变化⽽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变化的结果。

国际金融 第六章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国际金融 第六章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时间: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哈里·约翰逊(Harry G. Johnson)○雅各布·弗兰克尔(Jacob A. Frenkel)○创始人:•源于货币学派○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从经济的货币层面来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理论基础•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前者大于后者,这部分超额的货币供给就必须通过外汇储备的下降来消除,从而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如果国内信贷小于对本国的货币需求,这就必须通过国际储备的增加来弥补,即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本国金融机构提供的货币供给(国内信贷)与居民对本国的货币需求不一致形成了国际收支的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失衡现象,国际收支的差额反映了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均为存量意义)的失衡下的流量差额。

•货币论的主要内容○○对于国际收支差额而言,购买力平价线的上方是国际收支逆差状态,下方是国际收支顺差状态。

购买力平价线本身则是国际收支平衡状态。

○假设1: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绝对购买力平价始终成立,即•○k为马歇尔的k,即货币需求相对于名义收入的比重;○P d 为本国价格水平;○y为本国实际国民收入。

○假设2:货币需求的函数是稳定的,且可以表示为•货币论的主要假设第六章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2020年4月24日14:17□给定货币存量,在货币均衡条件下可得双曲线当货币供给数量增加,该曲线向右移动。

当曲线上的点从M移动到N时,名义国民收入Y不变,但同时意味着价格水平下降以及实际国民收入上升。

○○当出现技术进步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时,总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

○假设3:总供给曲线垂直。

这意味着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国内物价上涨不会带来产出的增加•D为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R为中央银行持有的国际储备;○假设4:本国名义货币供给为M S =D+R•通常认为,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与存款准备金之和,即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

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篇——国际储备

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篇——国际储备

外汇储备与金融危机——以泰国为例
• 保持充足的国际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对于 维护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汇率、稳定外汇 与货币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97年 始于泰国,以后波及到马来西亚、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便是一例。1997年7月2日,在历经数月 的泰铢汇率波动之后,泰国中央银行终于放 弃了实行13年之久的泰铢与“一揽子”货 币挂钩的汇率制度,改为管理式的浮动汇率 制。消息公布后,泰铢兑美元的汇价应声而 下,最多时曾跌去近30%,酝酿已久的泰 国金融危机终于爆发。
1050.49 1398.90 1449.59 1546.75 1655.74
年末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外汇储备 2121.65 2864.57 4032.51 6099.32 8188.72 10663.44 15282.49 19460.30 23991.52
• 2. 国际储备资产的利率风险增大
• 3. 国际储备资产的投资选择和选择风险同 时增加
• 4. 黄金价格的剧烈波动对黄金储备价值的 影响
• 5. 保持适度的国际储备规模与结构
• 2007年2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即席 卷整个世界经济,对各国金融市场都产生 了巨大冲击。首先是美国众多次级抵押贷 款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第二大次级抵押贷 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在2007年4月2日 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接 着,次级债券危机给华尔街以及美国的金 融机构造成了巨额亏损,欧洲、亚洲等金 融市场也都出现了大幅下跌。2008年4月 8日,IMF称全球次贷亏损达1万亿美元。
• 由于外汇储备的普遍不足,当倾向危机 来临、本币受到外汇投机力量的打击时 ,政府当局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捍卫本国 的货币。再加上货币危机发生后,面对 投机攻势,泰国中央银行又不顾实力, 不当地动用了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 ,结果是由于外汇储备的不足而导致干 预无效,不仅没有达到维护倾向汇率稳 定的目的,反而使储备资产遭受严重的 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储备是一国对外经济和国内经济的结合点。
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之间关系密切;国际收支 既是国际储备存量的“源”,又是国际储备支出的 “流”。 国际储备对一国经济实现外部均衡发挥着重要 作用。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一、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s)概念
1.亦称官方储备,
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 货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为 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
一、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
(一)规模管理的意义: 储备规模管理实际上就是合理确定和保持 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思考:
如何理解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一、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
(二) 储备需求数量管理
一国应在多大规模上持有国际储备,取决于一国对 国际储备的客观需求。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
①国际收支冲击 ②国际收支的调整速度 ③汇率制度 ④进出口规模 ⑤持有储备的成本 ⑥对外筹资的能力 ⑦货币实现自由兑换与否 ⑧货币地位 ⑨国际货币金融政策协调
储备货币多元化影响
消极影响:
①加大了储备管理的难度 ②加剧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 ③加剧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国际储备管理是一国是一国宏观金融管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 国际储备管理包括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和结构 管理两个方面。 是一国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收 支状况和经济发展要求,对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 等进行确定和调整,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 结构最优化的整个过程。 以下的国际储备管理主要是针对外汇储备而言。
一国货币成为储备货币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能自由兑换; ②其内在价值相对比较稳定; ③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中占较大比重。
二、构成
3、在IMF中的储备头寸(Reserve Position in IMF)(也称普通提款权)
是成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用的资产。 具体包括: (1)成员国向IMF缴纳份额(Quota)中的外汇部分; (2)IMF用去的本币持有量部分; (3)基金组织从成员国的借款
SDR的特点:
①SDR不具有内在价值;是IMF人为创造的、纯 粹账面上的资产,因此它也被称作“纸黄 金”(Paper Gold); ②SDR是由IMF按份额的一定比例无偿分配给各 成员国; ③SDR它具有严格限定的用途.只能在IMF及各国 政府之间应用,可用于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 偿还IMF的贷款,但不能兑换黄金或用于一般 国际支付。
储备货币多元化表现
国际金本位制至一战:英镑 一战以后至二战: 英镑 美元 二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元 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美元 日元 英镑 西德马克 法国法郎 瑞士法郎等 1999年1月1日以后:美元 欧元 日元 英镑 瑞士法郎 等
储备货币多元化影响
积极影响:
①增加国际储备的供给,促进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发 展 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③摆脱对单一货币的依赖,减轻储备的外汇风险 ④打破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有利于促进各国在国际 金融领域的合作与协调
二、构成
1、黄金储备(Gold Reserve) 也称货币性黄金(Monetary Gold),
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
非货币用途的黄金不在此列。
二、构成
2.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 它是一国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储备资产。 目前占国际储备的绝大部分比例。 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活期存款 与外国政府债券.
2.特征:
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
3.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区别
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亦称“国 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 融通资金的能力。 它既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 实能力即国际储备,又包括融资的潜在能力即 一国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 因此,国际清偿力是一国的自有储备和借入 储备之和,反映了一国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 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的总体融资能力。
在对一国适度储备量的分析中,需求管理的各 种方法都是着眼于影响一国储备的最主要因素,试 图寻找一个确定的适度储备量。然而在实践中,由 于种种原因,这些分析方法可能都会遇到诸多困难。
一、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 ( 三 ) 国际储备区间 国际储备区间观点是将外汇储备的适度规 模看成一个区间值,只要一国储备持有额保持在 这个目标区间范围内,就可以认为该国储备量是 适度规模的。
三、国际储备的来源
(一)一国视角下的国际储备来源 1、国际收支盈余 2、中央银行在进行外汇干预时购进的外汇 3、一国政府对外借款的净额 4、中央银行购买的黄金 5、接受他国支付的特别提款权 6、其它 以上国际储备的来源渠道中,从根本上讲, 只有国际收支盈余才是一国国际储备的最主要来 源。
三、国际储备的来源
二、构成
4. 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
从名称上看,特别提款权指IMF分配给成员国 的在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 它是相对于普通提款权而言的.
从性质上看,特别提款权是IMF为缓解国际储 备资产不足的困难,在1969年9月第24届年会上决 定创设的、用以补充原有储备资产不足的一种国际 流通手段和新型国际储备资产
(二)全球视角下的国际储备来源 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是全球国际储备的 最主要来源。
四、国际储备的作用
1. 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2. 调节本币汇率 3. 充当信用保证 4.维持和增强币信 5.防患突发事件
五、储备货币多元化及其影响
储备货币多元化,是指储备货币由单一美元向多种 货币分散的状况或趋势。
国际储备区间
第六章 国际储备
一、基本内容 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作用 国际储备的管理
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问题
第六章 国际储备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熟悉国际储备的概念、作用、构成形式。
了解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演进及其影响;
掌握国际储备的管理方法;
深入思考中国应如何加强外汇储备的总量管理和
结构管理。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