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高一知识点梳理

诸子百家高一知识点梳理在中国古代的哲学领域,诸子百家被称为是一种多元化的思想流派,它们的出现丰富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智慧。
本文旨在梳理和介绍一些与诸子百家相关的知识。
一、诸子百家的定义诸子百家是指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学派和流派。
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一个个争霸的小国,各个国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这种历史背景促使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出现和发展。
二、墨家墨家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它的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的学说强调了爱、和平和公正的重要性。
他反对战争和杀戮,提倡不以武力去解决争端。
墨子还强调社会合作和公共利益,他的学说对于后世的儒家和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道家道家是诸子百家的另一个重要学派,它的创始人是老子。
道家的学说强调了自然的力量和运行规律。
老子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内心的宁静。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道,争取与之合一。
道家的观点对后来的佛家和禅宗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儒家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它的创始人是孔子。
儒家的学说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治理。
孔子提倡仁爱和责任感,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个人通过学习和修养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时也塑造和改善社会。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五、法家法家是一个非常实用主义的学派,它的创始人是韩非。
法家的学说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和严厉的统治。
韩非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制和有效的管理,国家和社会才能达到稳定和繁荣。
法家是一个非常现实主义的学派,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政治改革。
六、其他学派除了上述几个重要学派外,诸子百家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学派。
比如名家,他们强调个体的特殊性和独立性;纵横家,他们主张权谋和策略;兵家,他们关注战争和军事。
这些学派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史上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丰富了中国的哲学和智慧。
总结: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了多元化和丰富性。
诸子百家详细列表

"诸子百家"是指中国古代诸多学派、学说的总称,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墨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道德经、道家学说
墨家:墨子、墨翟、孟虚
阴阳家:黄帝、尧、舜、伏羲、女儿村
大成论:韩非子、李斯
法家:韩非子、李斯、孟子
名家:韩非子、荀况、董仲舒
兵家:孙子、吕不韦、邹忌
狄阁说:李渊、李世民、李唐
名儒说:王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儒说
以上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诸子百家的数量和类型远不止这些。
先秦诸子百家 概括

先秦诸子百家概括
1、儒家:孔子(春秋中期)《春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私人编著的通史)(五经之一)、曾子(春秋后期)《大学》(四书之一)、子思(战国前期)《中庸》(四书之一)、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四书之一)、荀子(战国后期)《荀子》
2、道家:老子(春秋前期或春秋中期)《道德经(老子)》、庄子(战国中期)《庄子(南华经)》
3、法家:申不害(战国中期)《申子》(大多散佚)、韩非(战国晚期)《韩非子》
4、墨家:墨子(春秋中后期—战国前期)《墨子》
先秦时期其他一些经典作品: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纂的儒家经典。
(四书之一)
《国语》:传为左丘明所著。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所著。
孔子所著的《春秋》为经,此书则为传,并与《国语》的内容互相参证。
《易经》(周易):传为周文王所著。
(五经之一)
《礼记》:传为孔子整理。
(五经之一)
《孙子兵法》:“兵圣”孙子所编。
《吕氏春秋》:由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
《诗经》:孔子整理。
(五经之一)
主张:
1儒家:仁政,民贵君轻。
(儒士的哲学)
2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隐士的哲学)
3法家:“法制”,中央集权。
(谋士的哲学)
4墨家:兼爱,非攻。
(武士的哲学)。
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

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得以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不同学派和思想家,被统称为诸子百家。
他们对于政治、伦理、教育、军事等方面的观点和理论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并对他们的学说进行简要概述。
一、孔子及儒家学派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被尊称为儒家学派的鼻祖。
孔子强调人与道德的关系,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提倡“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强调君臣、父子、朋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
孔子的学说为后世影响极大,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墨子及墨家学派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家倡导以兼爱和非攻为核心的理念,反对兵器、鲜血以及战争带来的破坏。
墨子提出“节用”、“节葬”等思想,主张节约资源、避免奢华。
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深远,但后来逐渐式微,被儒家学说取而代之。
三、老子及道家学派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强调道的观念,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主张“无为而治”和追求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
老子的《道德经》影响深远,道家学说对后世的哲学思考、文化形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孟子及孟家学派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孟子继承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完善人的品德。
孟子的学说强调君子的责任和仁爱,对后世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韩非子及法家学派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法家学派关注政治和法律制度,主张严密的统治和法治思想。
韩非子强调贵族政治和强权统治,主张剥夺贵族特权,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
法家学派在军事、政治和法律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
六、庄子及境界学派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是境界学派的代表人物。
境界学派注重个人修养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充满思想争议和学术繁荣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被统称为诸子百家。
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见解和理论为世人所熟知。
本文将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以便读者能够对这一时期的思想风貌有所了解。
1. 孔子学派:孔子(551-479BC)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
主张“仁”、“义”、“礼”、“智”以及“忠诚”等美德,提倡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并推崇“天命”和“中庸”的思想。
2. 孟子学派:孟子(372-289BC)是孔子学派的重要继承人,他的学说主张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实践来加以培养和充实。
强调在个人修养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益、亲民政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 墨子学派:墨子(470-391BC)提出了墨子学派,该学派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子学派注重实用主义,强调推崇工程技术和实用科学,主张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4. 道家学派:老子(约570-约471BC)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然和谐,摒弃人为的欲望和规范。
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提倡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5. 法家学派:韩非子(约280-约233BC)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主张通过严厉的法律和强力的统治来实现社会秩序和国家统治。
法家注重政治实用主义和制度建设,并强调权谋和权力运作。
6. 兵家学派:孙武(约544-约496BC)是兵家学派的奠基人,他的学说强调军事战略和领导能力,主张“以战养战”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家学派注重谋略和战斗力的培训,对日后的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7. 名家学派:名家学派是一个集合了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的综合性学派。
名家学派注重讲究言辞和辩论技巧,主张在社会和政治舞台上通过言辞来获得名声和权力。
8. 阴阳家学派:阴阳家学派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哲学学派,主张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等自然现象来预测和控制人事变化。
名词解释诸子百家

名词解释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0年,约为550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众多的学派和哲学家,他们对社会、政治、道德、伦理和宇宙等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独特局面。
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学派有:1.儒家:由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强调仁、礼、忠、孝、诚等道德原则,主张以教化来治理社会,强调君主的德行和领导才能;2.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顺应宇宙的自然法则,推崇无为而治,提出“道法自然”的观点;3.墨家:由墨子创建,主张以兼爱为原则,反对战争和暴力,追求社会和谐;4.名家:以公孙龙为代表,主张以言辩为重,强调言论的正确与否;5.法家:由商鞅等人提出,主张以法律和制度来治理社会,注重各级政府的职能和权力;6.兵家:主要研究战争和军事战略,尤以孙武和孙膑的兵法最有影响力;7.阴阳家:研究宇宙的变化规律,主要体现在医学和占卜方面;8.纵横家:以范、李、韩为代表,强调计谋和权谋,提出了许多实用而独特的策略。
在这个时期,各个学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竞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种争论和竞争加速了思想的发展和进步,为中国古代思想提供了一片繁荣的土壤。
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对中国古代以及后来的思想影响很大。
儒家强调道德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对后来的社会伦理和教育思想有深远影响;道家的无为而治和顺应自然的思想,为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思想借鉴;法家的法律制度观念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墨家的兼爱主义在中国的社会思想中一直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诸子百家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观点和争论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介绍

诸子百家介绍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注:此部分不代表本人观点)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
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
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吕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担任秦相国十三年,为秦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吕不韦长期卖贵,积累大量家产。
但他不满足于大商人的地位,一直在寻找机会,投身政界。
有一年,他到赵国都城邯郸去作生意,结识了秦国公子异人。
当时异人为人质于赵,处境也不太好,吕不韦则以为“奇货可居”,先是以金钱和美女予之,博得异人的欢心。
接著,游说华阳夫人之姊,以贿赂买通秦孝文王之后华阳夫人,立以为太子。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后,公子异人得以回国即位,是谓秦庄襄王,封吕不韦为国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
秦庄襄王死,秦王赵政即位,吕不韦被尊为“仲父”,代秦王摄政。
赵政亲政后,吕不韦被免职。
先居河南,后徙蜀郡。
秦王政十二年在往蜀郡的途中自杀。
著名的《吕氏春秋》就是他组织门客编写的。
九、农家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
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
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
《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许行是鲁国(今山东西南)的农业专家,亦为先秦诸子农家的代表人物,为神农之言者。
他的事迹大多不可考。
据《孟子·滕文公》所载,他曾自楚至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氓”。
文公更与之处。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简介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
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中国先民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儒家:儒家,注重“人道大伦”,希望推衍“爱与敬”。
儒家中道思想注重以人为本,以人性为主体,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为历代儒客推崇,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道家:"道"随顺万物,尊重世间万物的种种差异,并辅助各种差异的充分展开。
所以"道"没有统一的形态,趋近"道"也没有统一的方式。
法家:法家,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墨家:墨家,诸子百家之一,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其与“名家”、“数术家”等并列为先秦诸子百家中专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学派。
阴阳家:诸子百家之一,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齐国人邹衍是其创始人,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
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
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
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
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
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诸子百家简述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民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儒家学说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也是华夏固
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它已渗透传统文化的每一根毛细血管之中,极大地影
响着中国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凡是从中国土壤里产生的学说思想、宗教派别,甚至是外来文化、外来宗教,都不能避免带上儒家文化的痕迹.于今而言,犹不
止此.儒家思想亦对世界文化还产生了永久的影响(我们知道,日本和“四小龙”推崇儒学也是在它们已实现或者基本现代化后,为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信仰
危机、道德滑坡问题而采取的补偏救弊措施.所谓“东南亚文化圈”,基本上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它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
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伦理正在进入西方国家).
关于对诸子百家的派别归类,司马谈列举了六家,“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中的刘歆《七略》的诸子略分为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不谈,所以称"九流十家".
诸子所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是因为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
政治方略.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
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
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