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焚猪见真情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含解析1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②意暇甚________③屠自后断其股 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许几何哉?(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与之作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之情以及侥幸心理。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2.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③意与日去 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六七年级)完整版35页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六、七年级)第一单元1.杨修啖酪(1)①用食物赠送②吃③写④依次;轮到(2)①把它用来给众人看②众人不能理解这题字③还有什么可怀疑的(3)“合”字可分解为“一人口”2.王戎识李(1)①众②争着;奔过去③只有(2)①李树上有很多果子,压弯了枝条②摘下果子,确实是这祥(3)若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了3.诸葛恪得驴(1)①聚集②写③听从④全(2)请求给笔增加两字(3)在营帐里运用策略4.谢道韫咏絮(1)①们②急③乘(2)侄儿;侄女(3)盐不可能轻飘落下,且盐呈粒子形。
(4)可以燎原5.曹冲称象(1)①长到②达到③送④比较⑤之于(对它)(2)①向手下人询问这件事,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②称了实物把它装上船第二单元1.黄香温席(1)①正当②使③睡④到了⑤京城;国都(2)“以身暧其亲之衾”中的“暖”,是形容词作动词用(3)就用自己的身体使他父母的被子暧和(4)相似,逼真;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2.陈遗贮焦饭(1)①极②锅③总是;贮存④送给⑤收⑥逃⑦饿(2)①常准备好一只布袋②后来遇到孙恩攻打(他们的)郡③没什么用来作粮食3.哑孝子(1)①极②蜷曲不能伸直③同情④依靠⑤交换,买⑥死⑦十分悲伤⑧往(2)①接受后放进饭篮②诚实而守信用(3)①自掘野草以食②尽倾箪中物敬父母③为父母备棺④哭之恸4.郑人买履(1)①度量②却③同“返”(2)①等到到了市场上而忘记拿尺码②等到返回(市场),市场(交易)已结束③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④宁可相信度量的尺码,不要相信自己(的脚)5.鲁人锯竿入城(1)①拿②也③一会儿④只是(2)①想不出什么计策②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中间截断③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第三单元1.智永退笔冢(1)①寻求;字②洞,此指凹下去③皮④称;墓(2)并且请求写匾额的人像市场上的人(一样多)(3)写坏的毛笔头(4)勤学苦练才能成功2.—箧磨穴砚(1)①写字②交给③开④穿洞⑤早年⑥同“返”(2)①希望托你放在某山下②直到使他的技艺精通(3)全;对;全没对的地方3.王羲之书六角扇(1)①老妇人②恼怒③只要;写④争着(2)①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②请求王羲之写字(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文徵明4.掩耳盗钟(1)①可是②用③急忙(2)想背着它跑(3)掩耳盗铃;蠢人自己欺骗自己5.红毛毡(1)①坚持②只③一边……一边④同时,一起(2)边防头领想,一块毡毯所容纳的没多少(3)同意,允许;左右(4)其人置租(于)岸上第四单元1.盲子窃钱案(1)①是②清楚的样子③是(2)①第二天早晨互相争吵(最后)向官府告状②核对这钱确实是的2.张佐治遇蛙(1)①引路②在那里③提④热水⑤深水⑥跟随;斧头⑦同时(2)①没多时便又苏醒了②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担着两只竹筐到市场上去③没几天人与银子都被缴获3.焚猪见真情(1)①县官②县,当地③说,扬言(2)向官府告状(3)如果是活活烧死的,定会因挣扎而吸入烟灰4.蜜中鼠屎案(1)①皇帝游猎的花园②浸③陈述(2)①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他)②周围的人没有不惊讶害怕的(3)向求,实不敢与5.谜语一则(1)①娱乐②再(2)日第五单元1.鳝救婢(1)①经营②同情③之于④水边⑤等到⑥早先⑦歇(2)①像这样有好几年②高怀中被这奇异的现象所感动③都把它们放人河中(3)③2.二鹊救友(1)①幼鸟②停③躲,栖④发出⑤向下⑥原来(2)①喜鹊在它上面筑巢②像互相对话的样子(3)俄而,未几3.知恩图报(1)①丢失②正③这(是)④过了⑤冲破⑥终于(2)就给他们饮酒(3)考虑4.蝙蝠(1)①朝拜②只有③诞辰④同“欤”,呢⑤到⑥人,家伙(2)①你在我下面,为什么要骄傲呢?②凭什么要向你祝贺③真是拿他没办法!5.杀驼破瓮(1)①从前②采纳(2)①那人为这件事感到忧虑②我教你(使胳驼头)出来(的方法)③杀了骆驼后,又摔破了瓮④被世上的人嘲笑第六单元1.虎画(1)①擅长②都③有的④带领⑤求请⑥左右⑦蹲⑧喜悦的样子(2)①都十分像(真的)②我把它挂在东面墙壁上,十分喜爱。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精编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第1单元 (5)1.1杨修啖酪 (5)1.2王戎识李 (5)1.3诸葛恪得驴 (5)1.4谢道韫咏絮 (6)1.5曹冲称象 (7)2第2单元 (9)2.1黄香温席 (9)2.2陈遗贮焦饭 (9)2.3哑孝子 (9)2.4郑人买履 (11)2.5鲁人锯竿入城 (12)3第3单元 (14)3.1智勇退笔冢 (14)3.2一箧磨穴砚(yí qiè mó xué yàn) (14)3.3王羲之书六角扇 (15)3.4掩耳盗钟 (16)3.5红毛毡 (17)4第4单元 (19)4.1盲子窃钱案 (19)4.2张佐治遇蛙 (20)4.3焚猪见真情 (21)4.4蜜中鼠屎案 (22)4.5谜语一则 (23)5第5单元 (24)5.1鳝救婢女 (24)5.2二鹊救友 (25)5.3知恩图报 (26)5.4蝙蝠 (27)5.5杀驼破瓮 (28)6第6单元 (30)6.1虎画 (30)6.2正午牡丹 (31)6.3朱元璋画像 (33)6.4苏东坡画扇 (33)6.5铁杵成针 (34)7第7单元 (37)7.1食粥心安 (37)7.2鉴真东渡 (37)7.3少年志存高远 (38)7.4陈蕃有大志 (39)7.5画龙点睛 (40)8第8单元 (42)8.1黄仙裳济友 (42)8.2刘氏善举 (43)8.3李氏之友 (44)8.4田真兄弟 (45)8.5张用良不杀蜂 (45)9第9单元 (47)9.1赛跑定案 (47)9.2拷打羊皮露真相 (48)9.3钱若庚断鹅 (49)9.4欧阳晔破案 (50)9.5螳螂杀蛇 (52)10第10单元 (53)10.1人有卖骏马者 (53)10.2的卢救主 (55)10.3马啮盗髻 (56)10.4王行思爱马 (57)10.5齐人攫金 (58)第1单元1.1杨修啖酪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走进文言文别字秀才是哪个单元

走进文言文别字秀才是哪个单元【篇一:走进文言文别字秀才是哪个单元】【阅读】黄琬聪慧【训练】1、杨修啖酪2、王戎识李3、诸葛恪得驴4、谢道韫咏絮5、曹冲称象【阅读】陆绩怀橘【训练】1、黄香温席2、陈遗贮焦饭3、哑孝子4、郑人买履5、鲁人锯竿入城【阅读】文徵明习字【训练】1、智永退笔冢2、一箧磨穴砚3、王羲之书六角扇4、掩耳盗钟5、红毛毡【阅读】神钟辨盗【训练】1、盲子窃钱案2、张佐治遇蛙3、焚猪见真情4、蜜中鼠屎案5、谜语一则【阅读】鹦鹉灭火【训练】1、鳝救婢2、二鹊救友3、知恩图报4、蝙蝠5、杀驼破瓮【阅读】鼠画逼真【训练】1、虎画2、正午牡丹3、朱元璋画像4、苏东坡画扇5、铁杵磨针【阅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训练】1、食粥心安2、鉴真东渡日本3、少年志存高远4、陈蕃有大志5、画龙点睛【阅读】包惊几笃于友谊【训练】1、黄仙裳济友2、刘氏善举3、李氏之友4、田真兄弟5、.张用良不杀蜂【阅读】放驴破案【训练】1、赛跑定案2、拷打羊皮露真相3、钱若赓断鹅4、欧阳晔破案5、螳螂杀蛇【阅读】伯乐爱马[老骥服盐车而上太行]【训练】1、人有卖骏马者2.、的卢救主3、马啮盗髻4、王行思爱马5、齐人攫金【阅读】黠猱【训练】1、乌鸦喜谀2、黠鼠3、粤令好谀4、子产受骗5、狮子王与豺【阅读】林逋养鹤【训练】1、鹤亦知人意2、明义法师之鸠3、鹿亦有智4、喜嗔之人5、艾子邻人卖犬【阅读】道士救虎【训练】1、越人道上遇狗2、张五不复猎3、隋侯救蛇获珠4、华隆因犬获救5、齐人有好猎者【阅读】韩信受辱【训练】1、韩信始为布衣时2、天下有大勇者3、韩娥善歌4、冯相与和相5、南方多没人【阅读】子罕弗受玉【训练】1、公孙仪不受鱼2、杨震“四知”3、迂公修屋4、庖夫5、治驼【阅读】樊重树木【训练】1、一生之计在于勤2、张溥与“七录斋”3、用力多者收功远4、为者常成5、望梅止渴【阅读】刘庭式娶盲女【训练】1、韩云门与盲女偕老2、孙泰3、二犬情深4、雁家5、义犬报火警【阅读】曾子杀猪【训练】1、陈谏议教子2、陈万年教子3、卞庄子刺虎4、势利鬼吴生5、偷鸡贼的托词【阅读】宋濂苦学【训练】1、葛洪苦学2、王冕僧寺夜读3、欧阳修家教4、司马光幼时5、程门立雪【阅读】项籍不肯竟学【训练】1、赵某误子2、高凤笃学3、王充市肆博览4、赵伯公肥大5、燕人返国【阅读】鲁侯养鸟【训练】1、揠苗助长2、砚眼3、农夫耕田4、稚犬5、鷧鸟中计【阅读】镜喻【训练】1、枭将东徙2、世无良猫3、河豚之死4、刻舟求剑5、鹬蚌相争【阅读】陈在衡啐鬼【训练】1、曹竹虚族兄遇鬼2、疑鬼3、畏鬼致盗4、畏影恶迹5、鸲鹆噪虎【阅读】孟母三迁【训练】1、孟母戒子2、孟母不欺子3、秦西巴纵麑4、屠夫吹狼5、郢书燕说【阅读】陶母责子【训练】1、陶侃尝出游2、木屑竹头3、墨子怒耕柱子4、李存审戒子5、芒山盗临刑【阅读】欧阳修论作文【训练】1、读书与作文2、卖瓜减字3、修改一法4、歧路亡羊5、二叟钓鱼【阅读】关羽刮骨疗毒【训练】1、张飞横矛当阳桥2、次非斩蛟3、溺鼠4、鸡感恩5、猫儿索食【阅读】顾况戏白居易【训练】1、刘道真戏谑2、唐明皇赐名3、偷鸭求骂4、何梅谷之妻5、庸医【阅读】老马识途【训练】1、马诉冤2、楚人有担山鸡者3、某甲夜暴疾4、涸泽之蛇5、盗牛者强辩【阅读】王烈义行[王烈以德威人]【训练】1、于令仪诲人2、乡人藏虱3、别字秀才[秀才读别字]4、画鬼易5、吹牛【阅读】老妪斗辽敌[唐河店妪传]【训练】1、巾帼潘将军2、擒贼3、吕某刺虎4、笼中鹦鹉5、搔痒【训练】【阅读】子路见孔子【训练】1、孙权喻吕蒙读书2、响遏行云3、王元章砍神像4、空中楼阁5、熊与坎中人【阅读】任末好学勤记【训练】1、蛇衔草2、智犬破案3、神针道人4、杨务廉有巧思5、多言何益【阅读】盲人摸象【训练】1、盲子道涸溪2、瞎子触象3、木刻钟馗4、商鞅立木5、阿柴折箭以喻【阅读】匡衡凿壁借光【训练】1、承宫拾薪苦学2、蔡侯纸3、牧竖拾金4、解铃系铃5、认“真”[艾子后语(文2)] 【阅读】武城旋风【训练】1、地震2、多忧者3、穿井得一人4、不识自家5、两瞽【阅读】焚鼠毁庐【训练】1、莽汉断棘2、宾卑聚自杀3、齐之好勇者4、引婴儿投江5、楚人有不识姜者【阅读】南岐人之瘿【训练】1、狂泉2、鼠技虎名3、北人不识菱者4、病忘5、斗牛而废耕附:参考答案【篇二:走进文言文别字秀才是哪个单元】揠苗助长: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焚猪见真情文言文解释

焚猪见真情文言文解释
焚猪见真情是一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
文言文解释如下:
焚,烧毁;猪,指猪。
焚猪见真情,意为只有在真正的危急情况下,人们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本性才会显露出来。
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指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隐藏真实的本性,只有在面临危险或困境时,才会展现出真实的一面。
从多个角度来解释这个成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表面与内心的差异,在社交场合,人们常常会戴上面具,隐藏真实的情感和本性,以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规范。
只有在面临危险或困境时,这层面具才会被破除,人们的真实情感和本性才会显露出来。
2. 人性的本质,焚猪见真情也可以理解为人性的本质。
在平静
安逸的时候,人们可能显得冷漠、自私,但当面临危险或困境时,人们的同情心、善良和勇敢等真实的情感和本性会被激发出来。
3. 逆境中的真实反应,焚猪见真情也可以理解为逆境中人们真实反应的体现。
当人们遭遇挫折、困境或危险时,他们的真实情感和本性会被激发出来,表现出他们真正的品质、态度和行为。
4. 人际关系的真实性,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地位、利益关系等。
只有在面临危险或困境时,人们的真实情感和本性才会显露出来,人际关系的真实性也会被揭示。
总之,焚猪见真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通过描述烧毁猪只后人们真实的情感和本性显露出来的场景,强调了在危急情况下人们真实反应的重要性。
它提醒我们要真实对待自己和他人,在逆境中保持善良、勇敢和同情心。
走进文言文第4单元

第4单元神钟辨盗(选自沈括《梦溪笔谈》)1、陈述古密直①,曾②知③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④为盗者。
①陈述古,字密直②尝:曾经。
③知:做知县。
④莫知的:不知道。
陈述古,字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
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盗贼。
2、述古绐⑤曰:“某寺有一钟,至灵⑥,能辨盗。
”使人迎置后阁⑦祠之⑧。
⑤绐(dai):谎称⑥至灵:特别灵验。
⑦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处。
⑧祠之:把它(钟)祭祀起来。
祠:供奉。
陈述古把那些囚犯带到钟前,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特别灵验,能辨认盗贼。
”于是,就派人把那口钟迎到县府衙门的后阁里去。
3、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接着,把囚犯们带到钟前,当面告诉他们:“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
”4、述古自率同职⑨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⑩围之。
⑨同职:同僚,同事。
旧指同在一部门做官的人。
⑩帷:围幕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事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
5、乃阴⑾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然后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很久,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
6、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⑿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⑾阴:暗暗的⑿独:唯独摸了一会,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手上都有墨汁,独有一囚犯手上无墨,这就是真正的盗贼,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
7、讯之即服⒀,遂承为盗。
⒀服:认罪经过审讯,这个盗贼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辨别加点字的意义:(1)讯之即服,遂承为盗之:代词,代手上无墨的偷窃者(2)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之:代词,代涂了墨的钟中心思想:善于心理分析,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
启示:陈述古巧妙的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害怕被识破的心虚心理,切中要害,虽然没有经过繁琐的调查取证,却不战而屈人之兵,直接找出了真正的盗贼。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答案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答案【篇一: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走进文言文第二单元译文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焚猪见真情
1、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
邑有妻杀夫者,因放火烧舍,称“火烧夫死”。
县,当地。
吴:即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
为:是。
句章:古地名。
令:县令。
邑:同乡.者:······的人。
因:趁机。
舍:房屋。
称:谎称
2、夫家疑之,讼于官。
妻不服。
讼:告状。
服:认罪。
讼于官:(夫家)到官府告状。
3、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而积薪焚之,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
举:指张举。
积:堆。
薪:柴草。
4、因验尸,口果无灰也,鞠之服罪。
因:于是。
鞠:审讯
译文
张举是吴国人,担任句章县官。
该县有一妻子杀丈夫,再放火烧毁自家房屋,谎称丈夫是被大火烧死。
丈夫家的人感到怀疑,便将女人诉讼到张举那里。
妻子不服罪.于是张举就牵来两头猪:一头杀死它,一头活着,都用柴火焚烧,活活烧死的猪口里有灰,杀死再烧的口里无灰.接着将妻子丈夫尸体检验,口里果然没有灰,。
审讯妻子,她认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