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

学习的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程,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来探讨和揭示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并由此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生理学分为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三个部分。

总论主要介绍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是指机体各个系统的许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变化。

本大纲适合于护理专科、口腔医学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及医学检验专业。

本大纲根据陈国强主编《病理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

2.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并能应用于临床。

3.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要求依据掌握和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分析和应用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为主:题型为:1.名词解释,2.是非题,3.填空题,4.单选题,5.问答题(含分析题)。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健康、疾病、病理过程、病理状态、病因、条件、诱因、死亡和脑死亡等基本概念;疾病发生的条件和基本机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转归。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physiology课程编号:171104002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临床医学、肿瘤、急诊、五官、放射、麻醉、口腔、妇幼、影像、医学检验、预防等医学本科生。

先修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该课程可以支撑能力要求第1、2条的达成。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由多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医学基础课。

其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原因与条件、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机制,及研究疾病全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学习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疾病的防治打下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

课程主要讲授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系统病理生理学。

让学生通过课程理论学习和实验认识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般规律,理解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的临床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求:作为临床医学五年制医学生,在进入临床见习、毕业实习之前必须按照大纲的目的要求,掌握、熟悉或了解教材的有关内容。

大纲中粗体字部分为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余内容则按大纲要求,作熟悉和一般了解。

三、教学内容讲授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病理生理学各论。

第一章绪论(学时数:0.5)目的要求:1、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掌握其内容。

2、了解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内容、病理过程概念。

二、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三、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疾病概论(学时数:1.5)目的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的概念。

.2、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熟悉疾病原因、条件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

3、熟悉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课程总学时:54实验总学时:9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适用专业:药学专业一、课程实验教学简介病理生理学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医学基础理论的主干学科之一。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并主要从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角度为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及其机制。

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实验学科。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分为动物实验、临床实验和观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等几个方面。

临床观察主要是观察疾病的现象,而临床实验由于受到法律和道德的限制,只能在不损害病人健康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做一些不耽误病情、不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的实验。

为了深入揭示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必须人为地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动物身上复制各种疾病和病理过程,观察和记录各种病理和生理变化及其发展过程,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实验方法,用形态等基本技术去观察与测定其功能和代谢变化,探讨其发生机理。

然后将获得的资料与人的疾病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并从中引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因此,动物实验是病理生理学研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实验方法。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以动物实验为主,其形式有急性实验、慢性实验两种。

病理生理学实验中所采取的观察指标,其性质有以下3种:⑴机能性的:如血压、呼吸、心率、体温及全身状态等。

⑵代谢性的:如血、尿肌酐、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酸碱参数(pH、[HCO3])和血液气体含量等的测定。

⑶形态结构性的:根据形态改变,来判断心腔扩张和肺水肿是否存在,用显微镜观察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等。

以上三类指标具有相互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是应该注意的。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一)培养“理论来自实验”的科学观点⑴加深、验证和巩固部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⑵综合运用生理学、药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整体、全面、系统的人体观和疾病观。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授课对象:探讨生总学时数:36 学时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目的要求】1.驾驭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2.驾驭受体异样的信号转导异样;3.熟识 G 蛋白异样在疾病中作用;4.熟识多环节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的关系;5.了解细胞内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的关系;6.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6 学时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一、传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1.接受和转导(通过配体调整;通过 G 蛋白调整;通过可逆磷酸化调整)信号对靶蛋白的调整。

2.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举例(通过刺激型 G 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并引发 cAMP-PKA 通路;通过抑制型 G 蛋白(Gi),抑制 AC 活性,导致 cAMP 水平降低,导致与Gs 相反的效应通过 Gq 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β),产生双信使 DAG 和IP3;G 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激活 MAPK 家族成员的信号通路PI-3K-PKB 通路离子通道途径)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整受体数量的调整受体亲和力的调整其次节信号转导异样的缘由和机制一、信号转导异样的缘由生物学因素;理化因素;遗传因素(信号转导蛋白数量变更;信号转导蛋白功能变更—失活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免疫学因素(受体抗体的产生缘由和机制;抗受体抗体的类型—刺激型抗体和阻断型抗体);内环境因素。

二、信号转导异样的发生环节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一、受体、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雄激素受体缺陷与雄激素反抗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特发性无精症和少精症;延髓脊髓性肌萎缩);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反抗性糖尿病。

二、受体、信号转导过度激活与疾病(生长激素过多)三、多个环节的信号转导异样与疾病1.肿瘤(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强—生长因子产生增多;受体的变更,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样增多和突变使受体组成型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变更。

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弱)。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大体要求
(一)课程目的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进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说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其内容要紧包括以下四方面:疾病概论、大体病理进程、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分子病理生理学。

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一方面与基础医学众多学科紧密交叉相关;另一方面,它又是沟通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腹地位。

依照五制临床医学及其它相关临床专业的培育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着重从一下几个方面强调对学生的培育。

1. 基础理论和大体知识
(1) 把握疾病发生、进展进程中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的动态转变及其发生机制。

(2) 熟悉疾病发生的缘故和条件。

(3)了解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 大体能力的培育
(1)自学能力的培育: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育学生
自学能力和明白得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探讨性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临床实例
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串讲起来,培育学生探讨性解决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专业外语:要求学生牢固把握病理生理学的学名,把握要紧专业英文辞汇。

3.创新能力的培育
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试探和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4. 参考学时
理论课教学时数48学时,另外有配套的实验教学课35学时。

(二)教学大体要求
第一章绪论(自学)。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课程类型: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制药工程专业先修课程:解剖生理学、药理学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

是研究疾病的机制并结合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

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疾病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及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规律以至每一种疾病的特殊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和外因、局部与整体、机能与形态、损伤与抗损伤等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要求分三个层次:掌握、熟悉、了解。

考核内容对应三个相应的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占80%,熟悉的内容占15%,了解的内容占5%。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重点是生物化学对人类的深刻影响。

第一章绪论重点:①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②脑死亡,判断脑死亡的标准及其意义。

难点:①病因及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重点:①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衡的调节②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紊乱,低钾和高钾血症难点:①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②病因和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第三章水肿重点:①水肿的概念、分类、病因和机制。

难点:①水肿发病机制。

第四章酸碱平衡重点: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方式与特点。

难点:①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特征和机制。

第五章缺氧重点:缺氧的原因与机制及机体代谢变化。

难点:缺氧机能代谢变化。

第六章发热重点:发热的原因及机制。

难点:发热反应中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第七章应激重点: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难点: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八章疼痛重点:①掌握疼痛的概念①掌握疼痛的发生机制难点:疼痛的发生机制。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用)课程编号: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先修课程:后续课程:课程性质:限选课程总学时数: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上机学时:学时;课外实践:学时;其他学时:学时;考核性质:考查课程学分: 1.5学分;一、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国家教育委员会规定为高等医学院校15门主干课程之一,是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限选课程。

教学内容包括: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发生机制的方法,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今后学习临床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1.本课程开展教学的组织单位:基础医学院教务科,实施单位: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组织和教学方式:大班课堂讲授。

2.教学使用的主要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三、理论教学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论【目的要求】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疾病的经过及转归;传统死亡的观念。

熟悉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健康的概念、传统死亡和脑死亡的标志及判断标准;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掌握疾病、死亡、脑死亡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内容】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它的任务;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患病的机体。

2.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主要内容:疾病概论(主要讲述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即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为正确理解和掌握具体疾病的特殊规律打下基础),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动物实验(急性和慢性)、临床观察、流行病学研究。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课程类型: 必修专业基础课(影像专业为选修)总学时:72(临床医学76)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24(临床医学28)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心电与超声、卫生事业管理、麻醉学、急救医学专业方向、影像学、药学等专业使用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在医学教学中,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而且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被国家教委列为医学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之一。

通过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而且,由于近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的飞速进展,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更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跟上这种进展步伐的重要基础。

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性学科。

它不仅与解剖学、组织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科亦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过渡性学科。

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后劲。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以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大纲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按照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要求对教材内容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牢固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熟悉:对教材内容以清楚地理解,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

了解(或自学):对教材内容一般理解。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英文名称: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总学时:34 学分: 2.0 理论课学时:20 实验课学时:14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

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基础理论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外科学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加深认识,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

手术学是研究外科手术方法和操作技术的学科。

外科手术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外科无菌观念,掌握外科手术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外科学和其它与手术有关的课程及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外科学总论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考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将板书、挂图、实验模型、幻灯和多媒体等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到指定教材的讲授当中,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播外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实习向学生传授外科无菌观念和基本技能,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较全面地学好外科学,并通过考试来检测对外科无菌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

手术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运用板书,幻灯、挂图及CAI 课件等多种方法,协助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教材相关的章节进行讲解;实验是在动物实验室内结合电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在动物身体上练习各种外科手术的基本技能,熟悉各种外科手术器械及无菌术的应用,强化学生对手术学的感性认识,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熟悉各种消毒方法及加强外科基本技能的训练;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理论考试对手术学理论知识进行总体测试,通过实验考试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本学科重视实验教学的具体表现之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外科学总论1、绪论【掌握】外科疾病的分类;现代外科学的内容;外科学范畴的相对性。

【熟悉】欧美外科学发展的简史;传统医学外科学的发展和成就。

【了解】学习外科学方法。

本章思考题:外科疾病的分类?2、无菌术【掌握】__________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熟悉】手术室的建立及要求。

本章思考题:药物浸泡消毒法适用于那些器械?3、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掌握】水和钠的代谢紊乱的病因和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低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高钾血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熟悉】体液平衡及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的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外科的重要性。

【了解】体内水、电解质的分布及含量;低钙、低镁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本章思考题:试述等渗性缺水的主要病因和诊断要点?4、输血【掌握】输血的作用;输血反应及并发症的防治。

【熟悉】输血的适应证。

【了解】自体输血的目的和作用;血液成分和血浆增量剂的用途。

本章思考题: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时的表现怎样,如何处理?5、外科休克【掌握】休克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监测及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感染性休克常见致病菌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熟悉】休克的分类。

本章思考题:1•休克的监测内容?2.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定义、诊断指标及其预防要点。

本章思考题:试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主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10、围手术期处理【掌握】术前准备:围手术区的概念和术前准备的目的、一般准备和特殊准备;术后处理:卧位、术后活动、饮食、输液、切口与引流(切口分类选择及处理、引流观察及处理, 拆线与切口愈合判断)和术后不适的处理。

【熟悉】术后主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

本章思考题: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11、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掌握】夕_________【熟悉】饥饿、创伤或感染时机体代谢变化与营养需求。

【了解】人体基本营养代谢和病人营养状况的判定。

本章思考题:简述肠内营养的优点?12、外科感染【掌握】外科感染的定义、诊断及治疗;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全身性夕___________ 诊断和治疗;破伤风、气性坏疽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熟悉】外科感染的病因、分类、病理;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的诊断和预防;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诊断和预防。

【了解】外科感染预防、病理。

本章思考题:1.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有哪些?2.破伤风的并发症有哪些?13、创伤和战伤【掌握】创伤的分类、诊断、创口的判断、清创治疗、急救与治疗;影响创口愈合的局部因素和全身性因素及治疗;火器伤的特点及治疗。

【熟悉】创伤的病理;浅部软组织创伤的特点。

【了解】创伤的修复;放射复合伤的急救和治疗;战伤的救治原则。

本章思考题:影响创伤的不利因素有哪些?14、烧伤、冷伤、咬螫伤【掌握】烧伤面积的估算;烧伤深度的识别;现场急救与治疗;初期处理与补液方法;烧伤休克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烧伤创面处理方法;电烧伤的特点与急救。

【熟悉】烧伤病理生理特点的临床分期;烧伤的治疗原则;烧伤全身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了解】烧伤的现场急救、转送与初期处理;III °烧伤的植皮方法;吸入性烧伤、化学烧伤的特点;冻结性冷伤的临床表现与防治。

本章思考题:试述烧伤全身感染的诊断要点?15、显微外科【掌握】显微外科基本特点。

【熟悉】小血管吻合手术的基本原则。

【了解】显微外科的概况和应用范围。

本章思考题:显微外科手术的基本特点?16、肿瘤【掌握】肿瘤的概念、分类、病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与转移方式;常见体表肿块的临床表现、性质及治疗原则。

【熟悉】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防。

【了解】良性肿瘤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本章思考题:简述恶性肿瘤的主要特点?17、移植【掌握】移植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熟悉】器官移植的概况。

【了解】移植外科的概况。

本章思考题:同基因移植和异种移植的区别?18、内镜外科【熟悉】内镜技术在外科临床的应用。

【了解】内经技术的基本原理;内镜下的诊疗技术;内镜技术的发展。

手术学1、无菌术【掌握】__________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熟悉】手术室的建立及要求。

本章思考题:药物浸泡消毒法适用于那些器械?四、实验手术学手术学基本技能要求:1、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术:刷手、穿手术衣、戴口罩、戴手套、消毒、铺无菌布单、换药、切开、止血、缝合、显露等外科基本技能。

掌握阑尾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肠吻合术等基本手术术式。

掌握肠管吻合技术。

2、熟悉无菌操作规程。

3、了解各种常用手术器械的用途。

实验一:无菌术与手术器械使用方法【实验名称】无菌术与手术器械使用方法【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掌握无菌术各项操作要点;识别常用的手术器械及用途和持拿方法。

【实验时数】6学时【实验教具】术前仿真模拟人、刷手服、一次性帽子、口罩、全围式手术衣、医用橡胶手套、无菌毛刷、无菌方巾、海绵块、无菌敷料包(双层包布皮2个、大孔单1个、中单2个、小单4个、消毒碗1个、卵圆钳2把、巾钳4把、弯盘1个、消毒棉球2个);开胸器、克丝针、钩镊、平镊、刀柄、压肠板、巾钳、拆线剪、线剪、组织剪、骨锉、止血钳、骨板、克丝钳、咬骨钳、咬骨剪、肋骨剥离器、腹部平头拉钩、持针器、S钩(弹力钩)、胃钳、肺镊、神经剥离子、肺钳、肾蒂钳、脾蒂钳、肠钳、卵圆钳。

【实验要求】1. 熟练掌握正确刷手方法(灭菌王刷手法)、穿全围式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病人术区消毒、铺无菌单等各项技能操作的要点;培养无菌意识,学会无菌操作。

2. 准确认知常用手术器械;掌握基本手术器械的持拿方法;了解以上各种手术器械的用途。

【思考题】1. 无菌术操作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2. 消毒范围及操作时注意事项?3.正确持拿手术刀的手法是什么?实验二:外科基本技能【实验名称】外科基本技能【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掌握换药、切开、分离、止血、缝合的方法及操作要点;掌握手术中常用的方结、外科结、张力结及三重结的打结方法。

【实验时数】 4 学时【实验教具】刀柄、持针器、止血钳、剪刀、平镊、钩镊、弯盘、 4 号缝合线、棉垫、圆针、角针;示教绳(黑白两色)、棉线。

【实验要求】1. 掌握换药的正确方法;熟练、快速、标准地完成切开及单纯间断缝合法的操作;掌握单纯连续缝合法、荷包缝合法的操作要点;了解褥式(水平、垂直)缝合法的操作要点;了解各种缝合法的适用情况;2. 熟练、快速、标准地完成方结的操作;掌握外科结、张力结及三重结的操作要点;了解各种手术结的适用情况。

【思考题】1. 进针出针的方向、边距及间距?2. 切开操作时刀尖与皮肤的角度?3.假结与滑结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避免?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及进度分配表一)外科学总论(二)手术学六、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必修考试课,考核采用形成性考试加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要求主要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适当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要考核学生对前沿知识的了解程度。

考核方式:理论课出勤和课堂表现、实验课考核、课程结业理论考试(闭卷)。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闭卷)题型及所占分值:选择题1分X 40 (其中A型题30分,B型题5分X型题5分);概念题2分X 5;填空题1分X 10;简答题5分X 5 ;病例分析15分X 2题。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出勤和课堂表现占5%、实验课成绩占15%)占20%;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闭卷)占80%。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书目参考教材:《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8 月出版。

主要参考书:《外科手术学基础》,韩子玉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90年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