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如何选择抗生素

肾功能不全如何选择抗生素
肾功能不全如何选择抗生素

肾功能不全如何选择抗生素肾功能不全病友常有多种合并症或伴发疾病,如身体局部供血不足、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病友常必须长期应用多种药物治。此外,肾功能不全本身及各种并发症常可引起抵抗力下降,使病友极易感染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包括普通细菌和结核菌感染。因此肾功能不全病友使用抗生素的频率非常高。如果不重视这些病友用药剂量的调整,往往会造成药物蓄积中毒而给病友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常用抗生素中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中毒易导致神经精神症状,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及胃肠动力药物如胃复安、马叮啉中毒易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因此医师在对肾功能不全病友进行药物治前,应首先了解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尤其是药物的主要代谢途径。对于主要经肾脏排泄或代谢的药物,应根据病友的肾脏功能受到损伤程度相应减少剂量。

1例中年男性肾衰竭晚期、尿毒症病友,该病友已规律进行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血液净化1年半。因为发生心功能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某医院在治心功能衰竭的同时,给予常规剂量的青霉素,每日静脉用药640万U。治第3天,病友肺部感染症状明显好转,但是出现精神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出现幻觉、语无伦次、肥秤藐与淡漠交替发作,根据病友的透析/血液净化情况、心肺功能状态,排除了因透析/血液净化不充分而引起的肾衰竭晚期、尿毒症脑病及缺氧等病因造成的脑病,考虑病友因肾功能衰竭不能排泄出常规剂量的青霉

素,引起药物蓄积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经停药并增加透析/血液净化次数以加速药物排除,病友精神症状逐渐消失。

另一位肾衰竭晚期、尿毒症透析/血液净化病友,因低热、盗汗、咳血痰,拟诊结核感染,某医院用常规剂量的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治。治2周后病友出现幻视幻听、言语不清、四肢不自主震颤。在排除其他可能因素后,考虑为利福平蓄积中毒,停药1周后症状逐渐消失。肾功能不全病友易出现药物中毒的机制,除了肌酐(CRE)清除率下降引起药物原型排泄减慢外,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产物从肾脏排泄减少也可引起代谢产物蓄积中毒。此外,肾衰竭晚期、尿毒症毒素及继发的各种内环境紊乱可影响肝脏代谢酶功能,使主要在肝脏代谢分解的药物清除也下降。上述都引起药物容易在肾功能不全病友体内蓄积。另外,肾功能不全病友体内各种内环境紊乱还使病友对药物的毒性更敏感,从而也使病友的药物中毒发生率增加。

应重视肾功能不全(renal inadequacy)病友的临床用药,留意根据病友的肾脏功能受到损伤程度、药物的代谢途径、药代动力学特点进行相应的药物剂量调整。可通过减少每次的药物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进行调整,特殊药物还应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在保证疗效充分的同时,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药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在病友用药过程中发生不可解释的异常病情时,应核实药物剂量是否符合肾功能情况。如确实存在药物蓄积中毒,应立即停药,采取加速药物排出或拮抗药物毒性的治措施,以利于病友恢复。

肾功能不全时,能选择抗生素的治,但是在选择治时也应留意一些问题,选择使用抗生素的一般原则是:

1、无明显感染迹象者,不给予抗生素;

2、有感染者,应根据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3、选择对肾脏无毒或毒性较小和不因药物蓄积而产生严重损害其他器官的抗生素。

除了选用原则外还应该留意药物剂量的调整,以免用量过多出现不良反应或生命危险,使用抗生素应留意以下几点:

1、基本不必须调整剂量的抗生素:红霉素、强力霉素、利福平等。

2、必须适当调整剂量的抗生素:林可霉素、青霉素族。氯霉素、两性霉素B等MǔT技跎俚秸?A康?/2~1/3。

3、必须减少剂量的抗生素:氨基糖式类抗生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及先锋霉素。

4、不宜应用的抗生素:先锋霉素正、四环素、万古霉素、新霉素。

肾功能不全使用抗生素治是远远不够的,但此时如积极治仍能逆转肾功能,缓解并发症,下降毒素沉积多尿素氮,防止透析/血液净

化、换肾。过量、过频等滥用药物的行为会引起体内药物浓度过高,甚至出现药物在肾脏内发生结晶、免疫复合物沉积等现象,影响肾功能。例如,易引起肾毒性的药物链霉素、灰黄霉素等,若过量使用易引起尿量变化较大,如少尿、无尿或尿量增加,病友出现浮肿、高血压、高血钾,化验则可有血清尿素氮、肌酐(CRE)异常升高等药物性肾损害表现。所以说滥用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肾损害的罪魁祸首。

武汉明仁肾病医院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EEFHA+免疫活肾平衡治疗体系”,为肾脏病的治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三大特色技术的联合优势,突显了肾脏病治的五大治功能:阻断、吸附、净化、重构、重建。而中西医药治的紧密结合确保了我们的治及时、有效;这四大技术的有效组合,就确保了多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多靶点、多系统的立体治方式的实施。

肾功能不全怎样选择抗菌药物

、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 ①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 ②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有效品种; ③避免长时间应用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物; ④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 ⑤密切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 ⑥尽可能测定药物(特别是具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的血浆药物浓度,以调整用药剂量。 二、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择 选择抗菌药物可依据肾功能减退时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改变以及对肾脏的毒性大小来决定,一般分为四组: ①可应用:按原治疗量或略减: 此类抗菌药物主要是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 (双通道)排泄。包括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多西环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舒巴坦;头抱曲松、头抱哌酮/ 舒巴坦;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夫西地酸、利奈唑胺等。 ②可应用:治疗剂量需适当调整: 此类抗菌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包括青霉素和头抱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如青霉素、头抱唑啉、头抱氨苄、头抱拉定、头抱呋辛、头抱他啶、头抱地尼、头抱泊肟、头抱吡肟等;氨曲南;头抱西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氟康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 ③尽量避免使用:确有应用指征者调整给药方案(慎用): 此类抗菌药物有明显肾毒性,且主要经肾脏排泄,在肾功能不全时,其体内积聚明显增加,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MD ),调整 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也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包括磺苄西林;头抱替唑;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依替米星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 ④肾功能损害者忌用: 此组包括四环素类(多西环素除外),呋喃妥因、特比萘芬、头抱噻啶等。四环素、土霉素的应用可加重氮融血症;呋喃类和萘啶酸可在体内明显积聚,导致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三、肾功能不全者给药方案的调整 当肾功能不全者必须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并具有明显的肾毒性药物时,应按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怎么用

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怎么用 时间:2015-10-22 18:11:57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一部分,通过生成尿液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毒物;同时通过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以调节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 肾组织里面充塞了许多的小血管和小管组成了肾脏的基本单元(肾单位)。每一枚肾脏大约有一百万个肾元。肾元中的血管球为肾小球。而与肾小球囊壁相连的U 型小细管称为肾小管。 除了血细胞及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通过血管壁,血浆中的葡萄糖、尿素、药物及代谢产物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过滤后的原尿沿着肾小管流动,能将身体所需要的物质例如葡萄糖、水分及某些矿物盐,再吸收回入血。 当然,肾小管的功能还远不止这些,管壁的细胞可以分泌、排泄某些物质例如氢离子、钾离子和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过滤后的液体转换成尿液,经「肾工厂」纯化后排泄出体外。 肾功能不全对用药的影响 1. 排泄 药物在人体内的排泄途径很多,大多数的药物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当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球和肾小管无法正常的工作,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降低。药物和毒素在体内的蓄积随着肾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而逐渐加重。 2. 吸收 除了排泄,药物的吸收、代谢、分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往往伴有胃肠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及内分泌紊乱,导致药物吸收减少。 3. 分布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主要依赖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以及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肾功能不全时药物的蛋白结合率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酸性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下降。且体内pH 的变化、低蛋白血症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肾功能不全如何应用抗菌药? 因此我们在给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时,尤其是应用主要经肾脏排泄或有肾毒性的药物时,往往需要调整剂量以减少毒副作用。 下面我们总结了一些需要调整剂量的抗菌药物: 表1:肾功能受损的成人患者抗菌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药物用法: 1. 维持原量或减量使用 大环内酯类、多西环素、某些青霉素类(例如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头孢菌素类中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当属此类。此类在肾功能轻度损害时按原剂量治疗,中度以上损害时需要减量。 2. 剂量需做适当调整的药物 此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中的大多数品种。需根据肾功能减退的情况适当的作剂量调整。 3. 避免使用 此类药物有明显的肾毒性,且主要经肾排泄。包括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给药方案的调整 1. 根据肾功能轻、中、重度损害,每日剂量分别减为原正常剂量的1/3-1/2,1/2-1/5 和1/5-1/10。

肾功能不全如何选择抗生素

肾功能不全如何选择抗生素肾功能不全病友常有多种合并症或伴发疾病,如身体局部供血不足、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病友常必须长期应用多种药物治。此外,肾功能不全本身及各种并发症常可引起抵抗力下降,使病友极易感染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包括普通细菌和结核菌感染。因此肾功能不全病友使用抗生素的频率非常高。如果不重视这些病友用药剂量的调整,往往会造成药物蓄积中毒而给病友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常用抗生素中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中毒易导致神经精神症状,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及胃肠动力药物如胃复安、马叮啉中毒易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因此医师在对肾功能不全病友进行药物治前,应首先了解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尤其是药物的主要代谢途径。对于主要经肾脏排泄或代谢的药物,应根据病友的肾脏功能受到损伤程度相应减少剂量。 1例中年男性肾衰竭晚期、尿毒症病友,该病友已规律进行血液透析(简称血透)/血液净化1年半。因为发生心功能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某医院在治心功能衰竭的同时,给予常规剂量的青霉素,每日静脉用药640万U。治第3天,病友肺部感染症状明显好转,但是出现精神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出现幻觉、语无伦次、肥秤藐与淡漠交替发作,根据病友的透析/血液净化情况、心肺功能状态,排除了因透析/血液净化不充分而引起的肾衰竭晚期、尿毒症脑病及缺氧等病因造成的脑病,考虑病友因肾功能衰竭不能排泄出常规剂量的青霉

素,引起药物蓄积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经停药并增加透析/血液净化次数以加速药物排除,病友精神症状逐渐消失。 另一位肾衰竭晚期、尿毒症透析/血液净化病友,因低热、盗汗、咳血痰,拟诊结核感染,某医院用常规剂量的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治。治2周后病友出现幻视幻听、言语不清、四肢不自主震颤。在排除其他可能因素后,考虑为利福平蓄积中毒,停药1周后症状逐渐消失。肾功能不全病友易出现药物中毒的机制,除了肌酐(CRE)清除率下降引起药物原型排泄减慢外,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产物从肾脏排泄减少也可引起代谢产物蓄积中毒。此外,肾衰竭晚期、尿毒症毒素及继发的各种内环境紊乱可影响肝脏代谢酶功能,使主要在肝脏代谢分解的药物清除也下降。上述都引起药物容易在肾功能不全病友体内蓄积。另外,肾功能不全病友体内各种内环境紊乱还使病友对药物的毒性更敏感,从而也使病友的药物中毒发生率增加。 应重视肾功能不全(renal inadequacy)病友的临床用药,留意根据病友的肾脏功能受到损伤程度、药物的代谢途径、药代动力学特点进行相应的药物剂量调整。可通过减少每次的药物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进行调整,特殊药物还应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在保证疗效充分的同时,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药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在病友用药过程中发生不可解释的异常病情时,应核实药物剂量是否符合肾功能情况。如确实存在药物蓄积中毒,应立即停药,采取加速药物排出或拮抗药物毒性的治措施,以利于病友恢复。

抗菌药物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本文以药品说明书和《药物信息参考》为准。将我院抗菌药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摘录。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 1、青霉素钠 19%在肝脏内代谢,75%通过肾脏排泄。由于青霉素钠能通过肝、肾两条途径消除,且药物本身毒性不大,因此在肝功能不全时,尽管血药浓度升高,药物清除延迟,但不影响该药物在此类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时需减量。 本药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在用药时需监测肝功。 2、阿莫西林 24%-33%在肝内代谢,大部分经肾排泄,另有部分药物可经胆汁排泄。因此肝功能不全不影响此类药物的应用。 本药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在用药时需监测肝功。 3、苄星青霉素 药物主要经肾随尿液排泄,另有少量经胆汁排泄。肝功能不全不影响此类药物的应用。 4、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在肝脏内不被代谢。部分药物经肾排泄,另有部分随胆汁排泄(肝功正常者有10%-20%的药物随胆汁排泄),少量药物也可经乳汁排出。

在肝脏受损的患者中,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半衰期延长,但没有必要对肝脏受损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不良反应:肝胆系统异常:少见: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谷草转氨酶水平升高;罕见:胆红素水平升高,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升高,肝炎。因此在用药时需监测肝功。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时需减量应用。 1、头孢硫脒 在体内几乎不代谢,约90%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因此肝功能不全不影响此类药物的应用。 本药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或血尿素氮升高。在用药时需监测肝功。 2、头孢丙烯 大部分药物以原形经肾排泄。平均血浆半衰期为1.3小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血浆半衰期可增至2小时左右。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本药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在用药时需监测肝功。 3、头孢曲松 药物在体内不被代谢,主要以原形经肾与肝消除,其中50-60%经肾排泄,40-50%自胆道排泄。肝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头孢曲松的药代动力学仅有很小的改变,其半衰期仅有轻度增加。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如肾功能正常,则无需减少剂量。 本药偶见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或胆红素升高。在用药时需监测肝功。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药物主要经肝脏清除:包括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包括红霉素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及阿奇霉素等药,主要经胆汁排泄,在胆汁中浓度较高、相当量药物可能在肝脏内代谢灭活,少量随尿排出。肝功能减退时,药物排泄较慢,但无明显肝毒性发生,因此可谨慎应用,按原治疗量或减量。克林霉素与林可霉素在肝内代谢,随胆汁及粪便排出,肝功能减退时其清除半衰期明显延长,血药浓度升高,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但转氨酶的升高和高胆红素血症可能由药物干扰比色测定所致,并非肝毒性反应,故应慎用,并需减量给药。2)主要经肝或相当量经肝清除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氨苄西林酯化物、红霉素酯化物、利福平、异烟肼、两性霉素B、四环素类、磺胺药及酮康唑、咪康唑等,肝功能减退时药物清除及代谢减少,可导致毒性反应发生,应避免使用。3)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时血药浓度略升高,如同时有肾功能损害时,则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严重肝病时应减量应用,属此类的有青霉素族中的美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等。此外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孟多在肝病时易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抑制维生素K合成,从而使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及血小板减少,应予注意。 4)药物主要经肾排泄: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要调整剂量,包括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药物,氨曲南、磷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不包括培氟沙星),肝功能减退时,选用这类药物最安全。对氨基糖甙类药物,尽管主要经肾脏排泄,但肝病患者肾毒性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肝功能减退患者应注意慎用。 肝功能减退者细菌感染,一般根据感染部位及病原菌类型,选用适宜抗菌药物,避免应用肝毒性药物,除败血症外,一般不采用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其疗程根据临床情况而定,症状好转后,仍应延长疗程,以免感染复发,一般极重感染的有效抗菌素疗程应不短于3周。 殷少军

肾功能与抗菌药物

肾脏有三大基本功能: (1)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绝大部分废物通过肾小球血滤过、肾小管的分泌,随尿液排出体外。 (2)维持体液平衡及体内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内分泌功能。 ①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激肽—缓激肽—前列腺素系 患者肾功能减退时,如果应用对肾有毒性的抗菌药物,可就是雪上加霜了。选择抗菌药物时,可选择主要由肝胆系统或肝脏代谢或虽主要经肾排泄,但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的药物。如果病情确实需要使用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物,必须调整给药方案: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或按内生肌酐清除率(也可自血肌酐值计算获得)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间期。并在疗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 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肾功能减退时,可应用,按原治疗量或略减量的抗菌药物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利福平、克林霉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膜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氯霉素、两性霉素B、异烟肼、甲硝唑、伊曲康唑口服剂。 可应用,治疗量需减少的有:青霉素、羧苄西林、阿洛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他定、头孢唑肟、头孢比肟、氨曲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新诺明、甲氧苄定、氟康唑、吡嗪酰胺。 避免使用,确有指征应用者调整给药方案的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氟胞嘧啶、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 不宜选用的有:四环素、土霉素、呋喃妥因、萘啶酸、特比萘芬。 (江春) 医药经济报2006年第三终端周刊第37期 什么情况容易发生肾功能减退: 1.肾脏疾病(例子多囊肾: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一般为双侧多囊肾,患者肾脏出现囊性肿块,随着病情发展,肿块逐渐增大,压迫肾组织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出现减退) 2.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发病的可能遗传易感性糖脂代谢紊乱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 3.高龄(老年人出现生理性功能减退) 4.高血压(高血压肾病肾脏本身就是一个由毛细血管围绕而成的器官。用于过滤体内毒素,同时防

肾功能不全怎样选择抗菌药物

一、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 ①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 ②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有效品种; ③避免长时间应用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物; ④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 ⑤密切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 ⑥尽可能测定药物(特别是具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的血浆药物浓度,以调整用药剂量。 二、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择 选择抗菌药物可依据肾功能减退时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改变以及对肾脏的毒性大小来决定,一般分为四组: ①可应用:按原治疗量或略减: 此类抗菌药物主要是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双通道)排泄。包括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多西环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夫西地酸、利奈唑胺等。②可应用:治疗剂量需适当调整: 此类抗菌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如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头孢泊肟、头孢吡肟等;氨曲南;头孢西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氟康唑;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 ③尽量避免使用:确有应用指征者调整给药方案(慎用): 此类抗菌药物有明显肾毒性,且主要经肾脏排泄,在肾功能不全时,其体内积聚明显增加,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MD),调整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也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包括磺苄西林;头孢替唑;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依替米星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 ④肾功能损害者忌用: 此组包括四环素类(多西环素除外),呋喃妥因、特比萘芬、头孢噻啶等。四环素、土霉素的应用可加重氮融血症;呋喃类和萘啶酸可在体内明显积聚,导致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肾功能不全抗生素使用(优.选)

肾功能不全如何应用抗菌药物?肾脏是大部分抗菌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在肾功能不全时容易导致这些药物在体内积聚以致发生毒性反应,尤其是肾毒性抗菌药物。因此,肾功能不全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时,不能按常量给予,必须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给药方案。 1、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① 有明确指征时方可使用;② 选择肾毒性低的有效品种;③ 避免长时间应用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物;④ 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 ⑤ 密切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⑥ 尽可能测定药物(特别是具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的血浆浓度,以调整用药剂量。 2、肾功能不全时抗菌药物的选择:选择抗菌药物可依据肾功能减退时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改变以及对肾脏的毒性大小来决定,一般分为四组: ⑴抗菌药物维持原剂量或略减:此类主要是在肝脏内代谢或主要自肝胆系统排泄的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利福平、多西环素、林可霉素类等。 青霉素类中,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等大部分经肝胆系统排泄,在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延长不明显,可按原剂量给药或略减量。 新型头孢菌素一般均无肾毒性,而且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时也较少发生毒性作用,其中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大部分经肝胆系统排泄;头孢噻肟主要在体内代谢,一般均能按原剂量给药,在肾功能中度以上损害时,仅需适当减量。 氯霉素、两性霉素B虽在肾功能减退时半衰期轻度延长,但因为两药具明显的血液系统毒性或肾毒性,宜减量应用。如同时有肝功能不全时,更需严格控制使用。 ⑵剂量需适当调整:此类药物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的大多数品种,如青霉素、羧苄西林、阿洛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唑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虽无明显肾毒性,但因为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时,可在体内明显积聚,因此,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剂量。 ⑶剂量需显著减少:此类药物有明显肾毒性,且主要经肾脏排泄,包括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该组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其体内积聚明显增加,血药浓度的升高常导致耳、肾毒性。因此,一般感染均避免使用,必须使用时,需减量并严密观察。 ⑷肾功能损害者忌用:此组包括四环素类(多西环素除外),呋喃类、萘啶酸、头孢噻啶等。四环素、土霉素的应用可加重氮融血症;呋喃类和萘啶酸可在体内明显积聚,导致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3、肾功能减退时给药方案的调整:以上第2、3组药物,在肾功能不全时均需调整剂量,可通过减量或延长给药间期,使血药浓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免影响疗效。无论用何种方法调整用药方案,首次剂量仍按正常量给予。给药方案的调整可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轻、中和重度损害)将每天剂量分别减为正常剂量的2/3至1/2,1/2至1/5,1/5至1/10,也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药物剂量。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 改 1 / 1word.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一)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首先是人体各种物质代谢和加工的中枢,并把多余的物质加以储存;其次,肝脏还有生物转化和解毒功能,对绝大部分进入人体的药物和毒物,都会在肝脏发生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化学反应,不同程度地被代谢,最后以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由于肝细胞不断地从原料中吸取原料,难以避免遭受有毒物质或病毒、毒素、药物和寄生虫的感染或损害,轻者丧失一定的功能,重者造成肝细胞坏死,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甚至发生肝性脑病。 另外,肝脏又是许多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当肝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必然受到影响,药物生物转化减慢,血浆中游离型药物增多,从而影响药物的效应并增加毒性。因此必须减少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特别是给予有肝毒性的药物时更需谨慎。 1、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原则 (1)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2)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毒性较大的药物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肝毒性的药物使(4)对肝功能不全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选用对肝功能毒性小,从肾脏排泄的药物 (5)开始用药时宜小剂量,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做到给药方案个体化 (6)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肝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 (1)可按常量应用的药物: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他啶、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和多黏菌素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 (2)对严重肝病者需减量使用的药物(对一般肝病者可按常量应用):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羧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红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氟罗沙星、氟胞嘧啶、伊曲康唑等 (3)肝病者减量用药:林可霉素、培氧沙星、异烟肼(异烟肼在肝炎活动期避免使用) (4)肝病者避免使用的药物:红霉素酯化物、四环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类、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磺胺类。

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治疗

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日期: ?

肾功减退患者可用常用治疗量或略减量 分类药品名称规格常规用量儿童用量备注 青霉素类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 1.25g/ 2.5g 2.5-5.0g,1/8h或1 /12h 1-14岁及体重超过3kg,7 5mg/kg,-3次/日 体重不足3kg,75mg/k g,2/日 老年伴肝、肾功不良,剂量应调整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 1.25g/ 2.5g 2.5g(哌拉西林2g、舒 巴坦0.5g)或5g,1/1 2h; 严重感染:1/8h 肾功能不全者酌情调整剂量 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5g 日2.5-5.0g,分2次 每日60-150mg/kg,分3-4 次 肾功能不全,需要调节用量和间隔:例成人从1.2 5g开始 注射用磺苄西林钠1g/2g 中度感染:日8g 重症感染:增至日20g 分4次 日80-300mg/kg,分4次 一代头孢注射用头孢替唑钠0.5g/ 1.0g 0.5-4g/日,分1-2次 20-80mg/kg/日,分1-2 次 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按损害程度,相应调整剂量 及用药时间 三代头孢注射用头孢噻肟钠 1.0g 2-6g日,分2-3次;日 最高剂量12g 新生儿日龄≦7日者每12h 50mg/kg;≧7日者,每 8h50mg/kg Scr>424μmol/L或Ccr<20ml/min时,维持 量减半; Scr>751μmol/L时,维持量为正常量1/4。 需血透者日0.5-2g,但透析后加1次剂量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1g 1-2g,1/日; 危重:可增至4g,1/日 新生儿:日20-50mg/kg 婴儿及儿童:日20-80mg /kg 肾功能不全、肝功无损害,无需减量; Ccr<10ml/min,日不超2g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1g 1-2g,1/12h 严重感染:2-3g,1/8h 一日不超9g 免疫缺陷患者可至12g 每日50-200mg/kg,分2 次 日最大不超6g 肾衰竭病人无需调整剂量 Scr>3.5mg/100ml,每日最高4g

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菌药物治疗

肾功减退患者可用常用治疗量或略减量 分类药品名称规格常规用量儿童用量备注 青霉素类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 1.25g/ 2.5g 2.5-5.0g,1/8h或1/12h 1-14岁及体重超过3kg, 75mg/kg,-3次/日 体重不足3kg,75mg/kg,2/日 老年伴肝、肾功不良,剂量应调整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 1.25g/ 2.5g 2.5g(哌拉西林2g、舒巴 坦0.5g)或5g,1/12h; 严重感染:1/8h 肾功能不全者酌情调整剂量 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5g 日2.5-5.0g,分2次每日60-150mg/kg,分3-4次 肾功能不全,需要调节用量和间隔:例成人从 1.25g开始 注射用磺苄西林钠1g/2g 中度感染:日8g 重症感染:增至日20g 分4次 日80-300mg/kg,分4次 一代头孢注射用头孢替唑钠0.5g/ 1.0g 0.5-4g/日,分1-2次20-80mg/kg/日,分1-2次 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按损害程度,相应调整剂量 及用药时间 三代头孢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 1.0g 2-6g日,分2-3次;日最 高剂量12g 新生儿日龄≦7日者每 12h50mg/kg;≧7日者,每 8h50mg/kg Scr>424μmol/L或Ccr<20ml/min时,维持量减 半; Scr>751μmol/L时,维持量为正常量1/4。 需血透者日0.5-2g,但透析后加1次剂量注射用头孢曲松钠1g 1-2g,1/日; 危重:可增至4g,1/日 新生儿:日20-50mg/kg 婴儿及儿童:日20-80mg/kg 肾功能不全、肝功无损害,无需减量; Ccr<10ml/min,日不超2g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1g 1-2g,1/12h 严重感染:2-3g,1/8h 一日不超9g 免疫缺陷患者可至12g 每日50-200mg/kg,分2次 日最大不超6g 肾衰竭病人无需调整剂量 Scr>3.5mg/100ml,每日最高4g 注射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2g 2g(头孢哌酮1.6g、他唑 巴坦0.4g),1/8h或1/12h 严重肾功不全(Ccr<30ml/min),每12h他唑巴 坦剂量不超0.5g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1g 1-2g,1/12h 严重:可至日8g Ccr:15-30ml/min,日最大2.0g,分2次 Ccr<15ml/min,日最大1.0g,分2次

抗菌药物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用法及注意事 项

抗菌药物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本文以药品说明书和《药物信息参考》为准。将我院抗菌药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摘录。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 1、青霉素钠 19%在肝脏内代谢,75%通过肾脏排泄。由于青霉素钠能通过肝、肾两条途径消除,且药物本身毒性不大,因此在肝功能不全时,尽管血药浓度升高,药物清除延迟,但不影响该药物在此类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时需减量。 本药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在用药时需监测肝功。 2、阿莫西林 24%-33%在肝内代谢,大部分经肾排泄,另有部分药物可经胆汁排泄。因此肝功能不全不影响此类药物的应用。 本药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在用药时需监测肝功。 3、苄星青霉素 药物主要经肾随尿液排泄,另有少量经胆汁排泄。肝功能不全不影响此类药物的应用。 4、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哌拉西林在肝脏内不被代谢。部分药物经肾排泄,另有部分随胆汁排泄(肝功正常者有10%-20%的药物随胆汁排泄),少量药物也可经乳汁排出。 在肝脏受损的患者中,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半衰期延长,但没有必要对肝脏受损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不良反应:肝胆系统异常:少见: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谷草转氨酶水平升高;罕见:胆红素水平升高,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升高,肝炎。因此在用药时需监测肝功。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时需减量应用。 1、头孢硫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