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合集下载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一、旅游活动(一)旅游的概念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里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

一是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行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行者(traveler)。

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如某人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一种旅行,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目的。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是由旅行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

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人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行活动。

3.暂时性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非移民性和就业性旅游活动是人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

因此,人们移居他乡的旅行活动与人们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的旅行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工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人们通常概括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从旅游活动类型来看,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拓展的类型可概括为“商、养、学、闲、情、奇”。

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类型的旅游活动;“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类旅游活动;“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和冬令营等类型的旅游活动;“闲”是指休闲度假旅游,包括乡村休假、海滨休假、山林休假、城市休假等类型的旅游活动;“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活动;“奇”是指探奇,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新奇体验等探索类旅游活动。

《旅游学概论》笔记_学习笔记

《旅游学概论》笔记_学习笔记

《旅游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1.3旅游的类型与分类1.4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第二章:旅游市场与需求分析2.1旅游市场的概念与构成2.2旅游需求的特点与影响因素2.3旅游者行为分析2.4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第三章:旅游资源与产品3.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估3.2旅游产品的概念与特征3.3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3.4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章:旅游业的组织与管理4.1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4.2旅游业的管理模式与结构4.3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4.4旅游业的营销策略第五章:旅游政策与法规5.1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5.2旅游法规的内容与作用5.3旅游安全与风险管理5.4旅游可持续发展政策第六章:未来旅游发展趋势6.1数字化与智能旅游6.2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6.3文化旅游与体验经济6.4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第1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观光、探险、文化体验等目的,暂时离开通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并返回的活动。

旅游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目的性:旅游是有明确目的的出行。

过程性:包括出发、旅程和返回的全过程。

临时性: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年。

动态性:旅游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时间、空间及个人因素影响。

旅游的特征:文化性:旅游活动常常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体验。

经济性:旅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性:旅游活动通常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休闲性:旅游旨在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旅游者的分类:按目的: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按出行方式:跟团旅游、自助旅游、背包旅游等。

旅游的价值: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经济价值: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社会价值:增进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

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旅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旅游形式不断演变。

原始社会:人类为生存迁徙,旅游活动以寻找食物和栖息地为主。

旅游的定义与旅游的特点

旅游的定义与旅游的特点

绪论一、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的国际旅游先国际后国内中国旅游先国内后国际------一开始是政府办公机构二、旅游的定义〔判别〕第一类是旅游的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即为了标准人们对旅游的本质认识,从理论上对旅游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

----提到本质特征如流动,人际A.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概念性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居环境,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和逗留活动B 从供应的角度定义旅游概念性定义是特指旅游业;技术性定义是由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愿望而提供产品和效劳的所有企业、机构和设施构成的产业第二类是旅游的技术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即为了使旅游调查和统计具有可操作性,从某些具体指标上对旅游现象进行界定。

-----提到具体的数字A 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技术定义主要是出于统计和立法的目的,需要将短途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行区别开来三、旅游与闲暇、游憩的概念关系〔闲暇与游憩的区别〕▪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它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局部,它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局部。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

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四、旅游系统的根本特征1.整体性2.层次性3.复杂性4.开放性5.动态性6.地域性五、我国关于国际旅游概念的定义中国国家旅游局定义:以目的和国籍界定,便于海关统计。

旅游基础知识

旅游基础知识

旅游基础知识一、旅游管理综合知识:旅游的定义:人们出于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活动的特点:1、大众性2、综合性3、季节性旅游:地域划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旅游。

-----旅行社。

1、旅行社在现代旅游业中的作用:重点:我国旅行社的发展概况旅行社职能旅行社分类制度2、旅行社市场细分与定位旅行社市场细分意义:市场细分的基本要求:市场细分的标准:目标市场选择应考虑的因素:目标市场经营策略:目标市场定位策略:3、重点:确定旅游产品开发方案的技术方法旅游服务采购任务:正确处理保证供应和降低成本、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预定和退订的关系。

4、旅行社销售策略旅行社产品的定价:旅行社产品的销售渠道:旅行社产品的销售过程:促销目标确定:促销预算方法:促销要素组合重点:影响旅行社产品价格的因素;产品定价策略5、特点。

6、旅行社营业收入管理:旅行社利润管理:旅行社结算管理:旅行社财务分析:重点:债权资产管理,旅行社成本费用分析旅行社营业收入构成及管理,综合服务费的结算三、概念记忆:1、旅游旅游是人们以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为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地短期停留但不要求定居和就业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它既是一种文化生活,又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

2、旅游资源旅游3为45旅游产品不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一般商品,它是一个总体概念,是由多种要素组合起来的一种特殊产品。

是旅游者花钱花时间和精力所购买的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再从旅游目的地回到居住地的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或旅游经历。

旅游产品主要由旅游吸引物(即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可进入性等构成,其中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

6、旅游商品旅游商品即旅游购物品,指的是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具有物质形态的商品,如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文物及仿制品、装饰品、土特产。

7、旅游业主要特征(1)综合性:旅游业是集食、住、行、游、购、娱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行为。

第1章旅游景区概念、特征与分类

第1章旅游景区概念、特征与分类

1.2.5景区管理的方法
1.景区管理的行政方法 2.景区管理的经济方法 3.景区管理的法律方法 4.景区管理的教育方法
第3节 国内外景区的发展历
1.3.1国外景区的发展历程 1.3.2国内景区发展历程及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
1.3.1国外景区的发展历程
1.古代萌芽阶段 2.近代旅游大发展时代 3.现代综合发展阶段 4.当代系统发展阶段
风景旅游区是指原生的,自然赋予的或历史依存 的景观为载体,向大众旅游者提供旅游观光的事物。原 生不包括主题公园、室内观光,美术馆等旅游区。从包 含内容的广泛程度上来看,风景旅游区所包含的旅游范 围较小。风景旅游区属于景区的亚类。
分类
按景区资源属性分类 按景区的功能分类 按景区的质量级别分类
1.1.2景区的分类
1.按照旅游资源 类型分类
自然类旅游景区 人文类旅游景区 复合类旅游景区 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 社会类旅游景区。
主题公园(theme park),是根据某个特定的
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活动设置方式,集
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
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国内首家 大型巧克 力主题公 园:上海 巧克力开 心乐园
3.景区管理职能
1.决策
5.控制
2.计划
4.领导 3.组织
1.2.3景区管理的特征
1.综合性 2.复杂性 3.科学性 4.文化性 5.创新性
1.2.4景区管理的内容体系
1.景区的资源管理 2.景区的开发与规划管理 3.景区的营销管理 4.景区的决策与人力资源管理 5.景区游客活动管理 6.景区环境质量管理 7.景区的安全管理与治理结构
1.3.2国内景区发展历程及管理中存在的问 题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一)旅游的概念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里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

一是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行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行者(traveler)。

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如某人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一种旅行,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目的。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是由旅行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

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人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行活动。

3.暂时性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非移民性和就业性旅游活动是人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

因此,人们移居他乡的旅行活动与人们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的旅行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工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人们通常概括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从旅游活动类型来看,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拓展的类型可概括为“商、养、学、闲、情、奇”。

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类型的旅游活动;“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类旅游活动;“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和冬令营等类型的旅游活动;“闲”是指休闲度假旅游,包括乡村休假、海滨休假、山林休假、城市休假等类型的旅游活动;“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活动;“奇”是指探奇,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新奇体验等探索类旅游活动。

旅游定义

旅游定义

旅游是旅游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是架构旅游学科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如果不能科学地界定,旅游学科体系则难以完善。

国外旅游定义其一,强调旅游目的和内容的定义。

在国内外的一般性语言词典中,对旅游一词的解释是指人们因消遣性原因或目的而离家外出旅行的活动。

如法国学者让·梅特森1966年的定义是“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它包括旅行或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

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育”。

美国学者马丁·普雷1979年的定义:“旅游是为消遣而进行的旅行”。

这些定义比较强调旅游的目的性,如消遣、审美、求知等。

其二,强调旅游时空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1991年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1年的活动。

这一定义比较强调旅游活动的空间性(异地性)和时间性(时间界定)。

其三,强调旅游功能的定义。

例如奥地利经济学家Herman Von Schullard认为“旅游是外国或外地人进入非定居地并在其中逗留和移动所引起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我国有学者认为“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旅游是人们为寻求文化差异所进行的一种暂时性文化空间跨越的行为和过程”。

这些从某一学科的视角定义旅游,难免以偏概全,而且容易导致理解上的困惑和误解(如单纯从经济的角度解释旅游,就容易导致对“旅游”和“旅游业”两者的误读)。

其四,强调旅游本质的定义。

英国学者伯卡特和梅特利克1972年的定义:“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各种旅游地的流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该地的各种活动”。

这一定义比较强调定义者所认为的旅游“本质”——人的流动。

其实这一定义并没有抓住旅游的本质,有些舍本逐末。

旅游的本质应是“游”(消遣与审美等愉悦体验)而不是“旅”(人的流动)。

其五,强调旅游综合关系的定义(或关系总和的定义)。

2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2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吉 林 雾 凇
天象与气候景观
吉 林 雾 凇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是在人类社会中通过 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或者是当代 人建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设施。 要素: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人物、民俗风貌等
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的重要标志
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遗址、历史文化名城
建筑与设施:园林建筑、游乐设施、特色生产设施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9:15:1819:15:1819:15Tuesday, October 20,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2020.10.2019:15:1819:15:18October 20,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0日下午7时15分 20.10.2020.10.20
这些说法都不够全面。能吸引游客来观光、 游览、休闲、度假、健身、体育、疗养、宗教、 商务公务洽谈、会展、购物、修学、探险、探 秘以及其他各种活动,并且具备旅游开发利用 条件的事物和现象,都成为旅游资源。
判断:以下地理事物是不是旅游资源?
(1)海市蜃楼 (2)自然灾害遗址 (3)古民居 (4)龙舟竞渡 (5)神话传说 (6)重要的体育盛会 (7)大型商贸会 (8)渔民出海捕鱼
以上项目均可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地 文 景 观
天 象与 气 候 景
水 域 风 光

生 物 景 观
遗 址 遗 迹
建 筑 与 设 施
旅 游 商 品
人 文 活 动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旅游资源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中国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1.中国古代的旅行和旅游

中国是世界旅行活动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第一
部诗歌总集《诗经》、古籍《山海经》和《史记》中,有
许多关于先民旅行的记载。

中国古代最早的旅行活动始于夏、商时期。商代是中
国奴隶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时期,商人足迹遍布各地,商
务旅行十分盛行。东周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之中,代表不 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家、理论家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 治主张。孔子就是那时的代表人物。
银行内部成立“旅行部”。 1927年6月1日,旅行部从银
行独立出来,正式领取了营业执照,成为中国第一家旅行

指出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
开惯常的居住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某些地方停留,
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与“艾斯特定义”不同,该定义首先明确地说明旅游
活动包括商务旅游。此外,强调旅游是离开惯常环境的旅
行.

所谓“惯常环境”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
地很远,如某人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房。

二是指离一个人的主要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
少去。

应该说世界旅游组织的这一定义符合现代旅游的实际
情况,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通常意义上的关于旅游的定义。

二、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 (一)世界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1.古代旅行和旅游

人类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旅行活动产生于奴隶社会.
《水经注》,都是千古不朽的名著。

隋唐时期,国内外旅游达到鼎盛。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极大地便利了南北往来。玄奘、鉴真是唐朝杰出的宗教旅
行家。

宋元时期,指南针发明并应用于航海,促进了海上
“丝绸之路”的发展,加强了与西方各国的贸易往来。

明朝时,国内科学考察旅行之风极盛,学术著作成就
不菲。杰出的航海家郑和、旅行家徐霞客、医药学家李时
• (6)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经济往来频繁,公务 旅游发展较快。同时,各国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也成为 推动旅游业发展十分重要的因素。

当今,现代旅游活动正在成为人类重要的社会、经济
和文化现象。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接待
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6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将达20000亿
美元。
司成为与托马斯·库克旅游公司齐名的三大旅行代理公司.
从此,旅游业开始真正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逐渐发展成为
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行业。

3.现代旅游

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开始致力于国内的经 济建设。
•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自动化取得了长足的进 步,生产率极大提高,劳动时间大大缩短,人们可用于自
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有所增加,这些都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
必要的条件。
•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洲 际、国际间的旅游成为可能。
•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达国家的从业人员, 身心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重返大自然成为时尚和潮流.
• (5)带薪假期制度的推广,使劳动者在不减少劳动收 入的情况下,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闲暇时间。

中世纪时期,世界上发生了许多对古代旅行和旅游活
动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完成,
铁路、火车、轮船的出现,空间移动更加方便,使具有现
代意义的旅游活动成为可能。

2.近代旅游

近代欧美国家普遍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由此引发
了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旅游的
珍等,分别留下了宝贵的航海资料、千古不朽的旅游和医
药名著。清朝时期,由于朝廷腐败,经济衰落,旅行活动
不大景气。

2.中国近代旅游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门被打开,国际性经济、政治、
文化思想的交流逐渐增多。中国近代旅游业就是在这样的
背景下形成的。

中国旅游业形成的标志是中国旅行经营机构的建立。
1923年8月15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首先在
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一、旅游的概念
• (一)艾斯特(AIEST)定义

这一定义原为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于1942年
在其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提出的,70年代被“旅
游专家国际联合会” 所采用。所以,这一定义又被称为 艾斯特(AIEST)定义。

艾斯特定义所叙述的内容是:“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
学者认为是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

为了扩大业务,1863年托马斯·库克相继在瑞士、美
洲、非洲、亚洲设立分公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家
旅游企业。1872年,该公司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历时2时,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也成立了许多类似的
旅游组织。20世纪初,美国运通公司和比利时铁路卧车公
发展。

对近代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英国人托马斯·库克.
托马斯·库克奠定了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因而被称为“世
界旅游业之父”。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
织540人从莱斯特到洛勃罗赫参加禁酒大会。

1845年,经过多年的准备,托马斯·库克正式创建了世
界上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它被大多数

秦汉时期是中国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建立和发展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次出巡,周游全国,并多次临登泰
山举行祭祀封禅活动。汉武帝时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
了“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山水诗歌、游记等旅游文
学创作的繁荣时期。士人漫游、宗教旅行、学术考察是那
时主要的旅游形式。法显所著《佛国记》和郦道元所著
当时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为了了解其他地区商品生
产与需求,为了到异地他乡交换产品,成了最早的旅行者.

古埃及约于公元前3000年形成了统一的国家,修建了
众多金字塔和神庙,吸引了无数前来旅行的人们。

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旅行出现了空前繁荣。

中世纪时期,人类由奴隶社会跨入了封建社会,世界
范围内出现了一大批中央集权统治的封建王国。
和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
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这个定义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指出旅游活动不单纯是
某种单位的活动,旅游活动必然会产生相关的经济关系和
广泛的社会关系。
• (二)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1年6月25日在加拿大召开了“旅
游统计国际大会”,对旅游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