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物品中哪些属于塑料制品?(多选)A. 铅笔B. 饭盒C. 尺子D. 水杯答案:B、C、D2. 火柴搓火时出现的碰撞现象是指()。
A. 火柴头搓热了,发生化学反应B. 火柴头和擦火棒之间相互擦,摩擦产生的热量使火柴头着火C. 火柴头和擦火棒之间的摩擦使发生化学反应,向外放出大量热量燃烧答案:B3. 我们生活中垃圾的分类是为了()。
A. 方便回收利用B. 可以养猪C. 让土地得到修复答案:A4. 植物采取什么方式吸收养分?A. 叶子吸收B. 根吸收C. 茎吸收D. 果实吸收答案:B5. 湿度是指空气中()。
A. 氧气的增多B. 氮气的减少C. 水蒸气的含量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60分)六、图中给的装置要制作,以下是你的材料清单,请你给他们编号。
a)两个PET塑料瓶子b)一把剪刀c)一包透明胶带d)一支钢笔e)一份说明书f)一个小灯泡g)一片电池答案:1. a2. b3. c4. d5. e6. f7. g七、请简答以下问题(共20分)1. 土地污染的种类有哪几种?2. 垃圾的分类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 有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三种。
2. 垃圾的分类是为了方便回收利用。
可以减少垃圾占用的土地,也可以节省资源,同时防止污染环境。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学校班级XX成绩一、填空题( 10 分)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_用力点 _;承受重物的点叫做_阻力点 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支点 _。
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 _________;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费力 _。
2、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__螺丝刀 _____、 ___扳手 __、 ___水龙头 _、_方向盘 _。
3、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_定滑轮 _,它的作用是 _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_动滑轮 _,它的作用是不改变用力方向,省力 _;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_滑轮组 __,滑轮组既能 _省力 __又能_改变用力方向 _。
4、 _引桥 _、 __螺丝钉 _、 __刀锋 __等都是运用的斜面的原理。
5、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简单机械原理,如龙头、踏脚板与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运用了 __轮轴 __的原理,刹车运用了_____杠杆 ____的原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 分)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2、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3、自行车上组合应用了许多简单机械,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交通工具。
(√)4、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 )5、机械有省力、加快运动速度、改变运动方式等作用。
(√ )6、 .盘山公路、楼梯、剪刀、斧头,都应用了斜面的原理。
(√)7、剪子、起钉锤等工具,外形与撬棍不同,因此不属于杠杆。
(×)8、 .使用杠杆时,不一定省力。
(√ )9、从斜面上拉物体比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一、单选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
A. 罗伯特·虎克B. 列文·虎克C. 牛顿 2.不属于池塘中的微小生物是( )。
A. 草履虫B. 硅藻C. 虾 3.酱和腐乳都是利用( )生产的。
A. 细菌B. 病毒C. 霉菌 4.用显微镜观察时( )。
A.两只眼都要睁开B.睁左眼闭右眼C.睁右眼闭左眼 5.下列透镜具有放大功能的是( )。
A. B. C.6.自制洋葱表皮细胞标本实验中,盖在标本上的薄薄的小玻璃叫( )。
A. 压片夹B. 盖玻片C.载玻片 7.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
A. 只有植物体 B. 只有动物体 C.所有生物体 8.(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 细胞学说B. 放大镜的发现C. 微生物的发现 9.下列图象中,通常最可能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是( )。
A.石英晶体B.大肠杆菌C.蝶的口器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 B. 同一物体上的细胞结构是完全相同的 C. 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二、判断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1.小水滴就是一个凸透镜。
( ) 12.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1单元《工具和机械》单元测试|教科版含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题附答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填空。
(20分)1、像汽车的方向盘那样,由一个较大的与一个较小的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
2、螺丝钉的螺纹越密,延长了距离,拧起来就越。
3、在高度一样时,斜面越长,斜面的坡度就越小,就越。
4、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又能。
5、在生产中和生活中常使用不同的工具。
不同的工具有着的用途,科学地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地解决很多问题。
6、杠杆都有三个点。
杠杆上用力的点叫。
承受重物的点叫。
起支撑作用的点叫。
7、使用杠杆时,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8、使用轮轴时,把力用在轮上,轮越大越。
9、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但不能,动滑轮不改变用力的,但可以。
二、判断题。
(20分)1.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
()2.螺丝刀属于轮轴类机械。
()3、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只使用省力杠杆。
()4、滑轮组的组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在一起为一组)越多,就越省力。
()5、自行车只运用了一种机械的原理。
()6、不等臂杠杆时,用力的大小不等于阻力的大小,离支点远的一方省力。
()7.螺丝刀刀柄上的凹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8、使用简单机械都能够省力。
()9、我们的手臂一抬就能拿起东西,所以手臂也是杠杆。
()10、古代的秤应用了杠杆的原理,现代的秤由于科技发达了,不再应用杠杆的原理了。
()三、选择题。
(20分)1.下列工具中,使用费力的是()。
A钳子B剪刀C镊子2.下列简单机械中,不能省力的是()。
A定滑轮B动滑轮C轮轴3、下列机械属于轮轴的是()。
A、羊角锤B、门锁手柄C、螺丝钉4、旗杆顶部、窗帘顶部安装的滑轮属于()。
A、定滑轮B、动滑轮C滑轮组5、使用简单机械,为了使用的方便,应该是()。
A、汽车方向盘B、螺丝刀C、铁皮铲子6、盘山公路,利用了()的原理。
A、轮轴B、斜面C、杠杆7、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的转动速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判断题。
(30分)1.透过装满水的玻璃量简或玻璃烧杯看物体,就像用了放大镜一样,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2.昆虫能用触角来分辨各种气味,但灵敏性不如人的鼻子。
( )3.自制简易显微镜要用两个放大镜它们的放大倍数要相同。
( )4.近视眼镜可以当放大镜去观察蚜虫。
( )5.像放大镜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6.制成光学显微镜的两块镜片都是与近视眼镜片相同的。
( )7.用一个放大镜,能观察到池塘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
( )8.显微镜能看到很多生物的细胞,但是病毒只有电子显微镜才可看到。
( )9.列文虎克用显微镜看到了河水中的微小生物,并画了下来,轰动了全世界。
( )10.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
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 )11.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细胞时,用不若载玻片和盖玻片。
( )12.我们认识了变形虫、草厦虫鼓藻船型硅藻这些微生物,它们也由细胞组成。
( )1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14.人体由细胞构成,植物就没有细胞。
( )15.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片树叶,只要把叶子直接放到物镜下观察就可以了。
( )二、选择题。
(30分)1.下列物体中不能起放大作用的是( )。
A.盛满水的玻璃瓶子B.草上的露珠C.窗户上的玻璃2.下列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不同昆虫的触角其中是蝗虫的触角的是( )。
A. B. C.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此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4.下列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B.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观察C.安放——调焦——对光——放片——观察5.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用两手握住镜臂B.用左手提着镜臂C.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6.下面三个放大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学习达标综合测试附答案

9.苍蝇的 眼睛 由许多小眼睛组成,这样的复眼能看到周围 363060° 范围内的物体。 10.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蝇式气味分 析监视仪”模仿了 苍蝇 的触角,“百叶窗样式的人造卫星控温 系统”是受了 蝴蝶 的启发。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品中,有放大功能的是( B )。
8.下列特征不属于病毒的是( A )。
A.能独立生存 B.没有细胞结构 C.个体极其微小
9.下列显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C )。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扫描隧道显微镜
10.使用显微镜,调节粗准焦螺旋时,眼睛必须看着( B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3分,共30分) 1.牛奶能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酵母菌。 ( ✕ ) 2.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到的细节更多,视野更大。 ( ✕ ) 3.在使用放大镜时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 大而清晰。 ( √ ) 4.一片叶子上的叶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形态完全一样。 ( ✕✕ ) 5.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 √ ) 6.冰箱用低温来控制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 √ )
教科版 科学 六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学习达标测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细菌是一类 单细胞 生物;病毒是一类 没有细胞 结构的生 物。 2.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 细胞 组成的。细胞是生物 体基本的 组成 单位。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 凸度 有关。 4.观察工具的 发展 和 进步 ,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 发现了更多的自然奥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
下列哪个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生长的特性?
A. 花朵开放
B. 小猫长大后体型变大(正确答案)
C. 树叶落下
D. 苹果成熟
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 适宜的温度
B. 充足的水分
C. 足够的氧气
D. 强烈的阳光(正确答案)
下列哪种生物的变化属于不可逆的变化?
A. 蝌蚪变成青蛙(正确答案)
B. 树叶颜色随季节变化
C. 花朵白天开放晚上合拢
D. 昆虫的蜕皮现象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哪项不属于观察的特点?
A. 有目的、有计划
B. 需要使用复杂的仪器(正确答案)
C. 凭借感觉器官或辅助工具
D. 可以记录、描述现象
下列哪种生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A. 狗
B. 鸡(正确答案)
C. 人
D. 牛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哪一部分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A. 叶片
B. 茎干
C. 根系(正确答案)
D. 花朵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A. 仙人掌的叶子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蒸发(正确答案)
B. 北极熊的白色毛发用于保暖和隐蔽
C. 鸟类的迁徙行为以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D. 鱼类的身体形状适应水生环境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是哪个步骤?
A. 第一个步骤(正确答案)
B. 第二个步骤
C. 最后一个步骤
D. 中间步骤,但不一定是第一个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
A. 物种多样性
B. 生态系统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气候多样性(正确答案)。
教科版(新)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和,并研制了许多对付它们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丁人们的健康水平。
2.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间、边缘,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5.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小生物。
鱼缸里的水变绿的原因是大量繁殖的结果。
二、判断题6.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7.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8.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0.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11.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2.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13.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14.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15.发霉的苹果削掉坏的部分,剩下的部分仍可以吃。
()16.牛奶变酸奶是因为酸奶里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17.因为霉菌使馒头、衣服等物品发霉,所以霉菌对人类没有一点好处。
()18.洋葱表皮上的细胞像一个个小房间,中间的小黑点是液泡。
()19.要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需要把可能含有微小生物的水滴在载玻片上做成玻片标本才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
三、单选题2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有关。
A.长度B.凸度C.面积2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2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A.触角B.复眼C.鼻子23.如图所示是用()观察到的大肠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
题号一二三四成绩
得分
学校: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B )下列最适合用来取出木板上的螺丝钉的工具是
A、克丝钳
B、螺丝刀
C、羊角锤
D、扳手
2、( A )“小小称砣压千斤”,实际上运用了什么机械原理?
A、杠杆
B、斜面
C、轮轴
D、滑轮
3、( D )如下图所示,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动同一物体,哪一种情况最省力?
A、 B、 C、 D、
4、( C )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
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
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5、(A)两颗长短、粗细一样的螺丝钉,一颗螺纹密些,一颗螺纹疏些,用同样的螺丝刀旋动它们的时候
A、螺纹密的要省力些
B、螺纹疏的要省力些
C、两者的省力情况一样
D、两者都不省力
6、( C )在自行车上,如果大齿轮有40个齿,小齿轮有20个齿,那么小齿轮转动一圈,大齿轮将转动
A、一圈
B、两圈
C、半圈
D、四分之一圈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 X )所有杠杆都可以省力。
2、( X)我们选择使用哪种工具要看它外表是否漂亮。
3、(√)螺丝刀的刀柄粗是省力的主要原因。
4、(X)把一楼的楼梯做成两折主要是为了美观。
5、(√)当轴的大小一样时,轮越大,轮轴就越省力。
6、(X)旗杆顶上的滑轮起省力的作用。
三、填空(每小题2分,共4分)
1、像螺丝刀那样,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
做轮轴;像人行天桥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2、杠杆都有三个点。
杠杆上用力的点叫用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起支
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四、实验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我们在做动滑轮试验时,得到如下一些数据,请你根据3次测量数据,分析动滑轮
的特点并填写到表格内;根据这个特点,计算用动滑轮提升8N的重物需要的力。
利用动滑轮,我们在提升8N的重物时,需要的力是 4 N。
2、小明设计了一个研究斜面的坡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的实验:研究后得到如下数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答:D斜面的坡度最小,提起重物所用的力最小。
说明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