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学习有感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中国文化概论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使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1步的了解和接触,培养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爱好,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思惟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里面的许多知识可以作为背景知识,对浏览其他书籍有很大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这门课令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国家。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和掌握了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进程和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感遭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这门课让我进1步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文化是1种礼乐文化。

这类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意味。

提出礼、仁观念,互为融会,礼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仁是最完善的道德观念和品质。

从修养的主体看,恭、宽、信、敏、惠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

“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令人”(《论语。

阳货》:为人庄重,就不致遭到侮辱;待人宽厚,就会遭到大家的拥戴;做人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办事敏捷就会遭到良好的效益;待人慈惠,给人好处,就可以驱使用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论语》就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

孔子的仁学思想有以下特点:1、强调突出政治。

这也是“家国同构”的必定反应。

关心政治,这正是千百年来,众多文人穷独达兼的思想本源。

2、植根血缘基础。

因此,仁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基础。

是其两千多年来昌盛不衰的本源。

3、着眼伦理本位。

发挥主体能力。

强调主观精神,本身修养的发展,是重人轻神思想的表现。

侧重抑制个体。

这也是中国常讲的“大局”意识,与西方文明的群体民主和个体自由完全相左的,而这也是中国作为1个民族,依托1种文化长时间来具有凝聚力的重要缘由。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情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

中国文化概论心得体会【篇一: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感悟和体会】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中国文化概论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使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培养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爱好,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里面的许多知识可以作为背景知识,对阅读其他书籍有很大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这门课令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国家。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习和掌握了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份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和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这门课让我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

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

提出礼、仁观念,互为融合,礼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仁是最完美的道德观念和品质。

从修养的主体看,恭、宽、信、敏、惠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

“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阳货》:为人庄重,就不致受到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受到大家的拥护;做人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办事敏捷就会受到良好的效益;待人慈惠,给人好处,就能驱使用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论语》就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

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强调突出政治。

这也是“家国同构”的必然反映。

关心政治,这正是千百年来,众多文人穷独达兼的思想根源。

2、植根血缘基础。

因此,仁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基础。

是其两千多年来兴盛不衰的根源。

3、着眼伦理本位。

发挥主体能力。

强调主观精神,自身修养的发展,是重人轻神思想的表现。

侧重抑制个体。

这也是中国常讲的“大局”意识,与西方文明的群体民主和个体自由完全相左的,而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民族,依靠一种文化长期来具有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作文

《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作文

《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作文《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作文近日我读完了由张岱年、方克立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该书是199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该书的核心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认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与评价其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命运,《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认识民族自身、提高人文素质,创造美好未来,挖掘经济价值所以在阅读该书时极度认真,感悟尤多,故而写下这篇读后感与大家分享一下,探讨一下。

我的感悟有以下几条:首先是古人的文化魅力在于坚持与传承是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壮大完善的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发扬的,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最早的中国文化只不过是是二层次: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而后期就是三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再到后期就是四层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这是历史和人类不断改革进步的必然体现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难道不应该更好的发扬和维护这种精神吗?这便是我的第一个感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更好的维护坚持改革创新的文化精神。

接下来是我的二个感悟:制度文化是把双刃剑。

在文化的传承当中少不了制度的功劳,正是因为有好的制度,古人的思想才会开放,才会进取这就好像是科举制度,能为国家网络人才创建文化但制度也有另一方面是不好的消极的',列如:宗法制亦为专制制度也就是说古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这样的制度从一定角度来说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和取用。

对文化的交流发展给以屏障性,这样的制度就明显没有后期唯才是举的科举制好,当然这些都是没办法和现代比的。

所以说古代制度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把好的一面无限扩展,争取用到最大。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第三个感悟文化应有斗争精神这体现在以下三点,我归纳总结为:1.与自然斗争,读后感《《中国文化概论》一书读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精选5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精选5篇)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精选5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精选5篇)礼仪道德,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篇1】观看陈大慧老师讲的《中国传统文化圣贤教育》后,感触很深,同时也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观看,重新接受圣贤教育,重新认识人类的瑰宝——中华传统文化,这部纪录片,通过大量的史料和事实,帮助今天的人们,认清楚、想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把已经混乱和颠倒的,善恶、是非、美丑、智愚的标准,通通纠正过来。

在影片中陈老师讲到《三字经》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会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却很少。

意思是凡是人他天然的那个人性,那个天性,那个人性是本善的,本来就是善的。

善是什么呢?纯净纯善,这是它的天性,自然的,道,人与生俱来就这样。

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就像一杯清水,无色,无颜色,无味,无味道,无嗅,也无这个气息,没有气味。

透明的,这就像人性一样。

人之初,性本善,天然的人性。

原本像一杯清水一样的我们,现在却面临着重重“污染”,翻开报纸,打开网页,天天充斥着我们视野的是:一件件罪恶的事件,一段段见不得光的丑闻,扭曲的价值观,罪恶的金钱观,老无所依,少无所养。

为什么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现在人们,精神文化却如此的可怕。

陈老师讲到“苟不教,性乃迁”意思是假如你不教育他、不让他保持他这个纯善的人性的话,他那个刚出生的时候、从娘胎里就带来的本善的人性啊就改变了,特别是传统文化匮乏的今天,人们脱离了圣贤教育,抛弃了世界观、价值观,放纵了自己,丢失了本性。

受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周围的朋友,周围人的错误的价值观、不道德的价值观的影响,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这已经成了很多人的通病,也是社会噬待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的人们更应该接受圣贤教育,改变自己的错误价值观与自私自利,多学习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接受真善美的教育。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读后感《中国文化概论》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更是一本让我们思考自己文化认同的书籍。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这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时期,中国文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

这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让我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这些价值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我对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这本书还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了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认同感,但是在当今社会,西方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些疑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认同。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这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认同。

总之,通过阅读《中国文化概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的感悟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的感悟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的感悟
在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的感悟中,我们得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璀璨瑰宝。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其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独树一帜。

中国文化起源于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历经无数朝代的更迭,不断积累、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在这个融合了众多民族、地域文化的大家庭中,儒家、道家和佛教等思想体系相互影响、交融,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

儒家思想倡导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对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许多人追求身心修养的指南。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国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

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使文化与时俱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同时,我们要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面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培育文化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

在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方面,我们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文化多样
性。

总而言之,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概论》、《哲学入门》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哲学入门》读后感

《中国文化概论》、《哲学入门》读后感篇一:《读〈中国文化概论〉与〈哲学入门〉有感》哇塞,最近我读了两本超酷的书呢,一本是《中国文化概论》,一本是《哲学入门》。

这两本书就像两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好多好多新想法的大门。

先来说说《中国文化概论》吧。

这本书啊,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文化宝藏盒。

里面装着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

从古代的甲骨文开始说起吧,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小符号。

我就想啊,老祖宗们可真聪明,他们怎么就能想出用这些符号来记录事情呢?就好比是我们现在用密码来保护自己的小秘密一样,甲骨文就是他们那时候的密码本。

书里还讲了好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呢。

像春节,一到春节啊,全家人都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

那春联写得可讲究了,对仗工整,还充满了吉祥的话语。

我就问我爷爷,为啥要贴春联呢?爷爷笑着说:“这是为了迎接新年,把不好的东西都赶走,让福气都进到家里来。

”我就觉得呀,这春节就像一场盛大的魔法仪式,春联就是那神奇的魔法咒语。

还有端午节,一提到端午节我就想到粽子。

哎呀,那香香糯糯的粽子,可太好吃了。

书里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呢。

屈原是个很伟大的人,他那么爱国,最后却投江了。

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啊虾啊去伤害他的身体,就包了粽子扔到江里。

我就想,这就像是人们在和江里的小动物们做一个约定,用粽子来交换屈原的平安,虽然知道屈原已经不在了,可是这种纪念的方式充满了满满的爱和敬意。

中国的文化里还有好多好多的艺术呢。

比如说京剧,那些演员们画着花花绿绿的脸,穿着特别漂亮的衣服,在舞台上又唱又跳的。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他们怎么能记住那么多的台词和动作呢?我跟我的小伙伴们还模仿过京剧演员呢,我扮成了红脸的关公,我的小伙伴扮成了白脸的曹操。

我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把大人们逗得哈哈大笑。

我就觉得京剧啊,就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文化的天空里特别耀眼。

再说说《哲学入门》这本书吧。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培训体会心得_1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培训体会心得_1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培训体会心得《大学语文》激起了我对学习语文的激情,提高了我对语文课的喜爱。

你了解有关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培训体会心得范例是啥吗?下面便是我为大伙儿梳理的关于关于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培训体会心得范例,供大伙儿阅读文章!有关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培训体会心得范例篇 1 这学年我提早修了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整体觉得还不错。

说中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物品就是你平常应考而没去学,那麼到高校,语文学习不会再有应考的了。

临时学会放下平日学业的繁杂,我彻底是怀着享有的来的,里,你能用的逻辑思维去想难题,人再说评价你的对与错,这些死板的规范是应考而制订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的逻辑思维吧,在中国文化概论的课堂教学。

学习培训个人所得中,感受较大的是诗文。

诗歌的特点是最颇具文学性。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唐高宗和杨玉环的悲情故事,在唐高宗想念杨适合抒发感情的地区,用了“夕殿萤飞思悄悄地,昏灯挑尽未成眠。

一拖再拖暮鼓初如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来描述。

设个的表现手法之代表。

戴望舒的《雨巷》在浑厚而唯美的样子里,依靠唐诗宋词的诗意“丁香花空结在雨中愁”坐骑出丁香姑娘,创作者期待逢着结着愁怨的物品,她是愁怨的化身为,是忧伤,是代表意境。

学习培训诗文还要领略到诗意的性。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创作者围绕“春江花月夜”的题型泼墨挥毫,以月为管理中心来统摄宽阔的当然景色,促使所勾勒景色在时光上无尽拓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几万里,哪里春江无月明。

”“江畔初遇远,江月何今年初照人?人生道路子子孙孙无限已,江月年年只类似。

”春夜的温暖平静,春江的浩瀚无垠,桃花的光鲜亮丽鲜丽,统统在皓月的笼罩着下透漏出缥缈若隐若现的风韵。

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作家觉得心身都融进了宇宙空间当然,感受着永恒不变和无尽。

觉得还着难题:对现代诗歌的审美能力较弱。

普通高中时应考,教师大篇幅的而言古代诗歌,促使见到诗文便会定项的往古人的观念去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有感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虽然已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几年,但是对中国文化这一概念其实并不十分明晰,这学期,通过把中国文化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来讲,我才有机会从更深的层次去接触和认识中国文化。

在中国文化概论课上,听老师讲的最多,最为深刻的就是佛家思想,每一次听课都让我感觉到自己认识的肤浅,钦佩先哲们的超脱与伟岸,每一次都让我们更进一步的理解中国文化的广袤,通过文字演进,书法艺术,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宗族文化的学习,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于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喜欢佛家文化。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众生皆是佛,或者说有佛性。

佛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既深且广:印度佛教对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产生很大的刺激和提升作用,使宗教的超越信仰开始补充、校正、融入以世俗主义为核心的本土传统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大量佛家名相与词汇,大大丰富了汉语语汇,融入我们日常用语,潜移默化地影响思维方式,比如:世界、实际、相对、绝对、觉悟、因缘、方便、解脱、彼岸、净土、平等、众生、现行、知识、唯心、慈悲、刹那、劫难,还有:口头禅、三生有幸、不生不灭、不即不离、五体投地、六根清净、、花花世界、想入非非、一丝不挂、大千世界,等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学佛人的人生目标应该是和明确的“断恶修善,成佛作祖”,希望成佛以后救度苦难的众生,让众生摆脱轮回,成佛正果,破迷开悟。

佛家思想中因果报应、灵魂转世的信仰深
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善恶皆有报、一切皆缘分、随缘放下等等,也许我们并不能向达摩祖师一样经历苦行最后得以修成正果,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靠近静以修身,德以养性的境界,使自己不致迷失在当今信仰缺失的流亡中。

但是反观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人喜欢去模仿西方的文化传统,仿佛国外的都是先进的,都是科学的,不管有些国家、有些人是否愿意,中国文化或者说国学,都注定要成为21世纪乃至更长时期内人类所推崇的文化,就如同中国的崛起不可遏制一样。

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传播这一理念,不仅将增加国人的自豪感,并且能提醒国人及时静下心,认真面对自己的文化,面对现实的纷纷扰扰,从中发现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理解所谓“中国特色的道路”的含义,也能从中找到个人未来的道路。

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