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 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 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 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于胰头部。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相对增高,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男性相仿。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现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糖尿病胆石病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精制的面粉食品,胃切除术也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其死亡率极高。

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作为上海男性十大高发癌症之一,胰腺癌让人闻之“色变”,被国际外科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

化不良等。专家说,人的胰腺只有两三厘米宽,却和肝、胆、胃、肠等器官紧密相邻。所以,胰腺癌的早期症状非常容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

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2.突发糖尿病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

3.慢性胰腺炎患者。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4.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5.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6.长期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7.没有什么原因,也没有疲劳,也没有受伤,出现腰背部的疼痛。

8.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9.无法解释的迅速体重下降。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占常见恶性肿瘤的1%—2%左右,发病年令以40—70岁多见,60岁左右为高峰。男性较多,男女之比为1.7—2∶1。近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此病不易诊断,特别是在疾病早期。大多数胰腺癌发生于胰头部,约占70%左右,通常引起胆管阻塞,导致临床上明显的黄疸。发生于胰体或胰尾的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较隐匿,发现时通常已是晚期,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治对胰腺癌的预后至关重要。

有研究者认为40岁或40岁以上的有下列任何临床表现的病人应该怀疑有胰腺癌:

1.近期出现的不能解释的腹痛

腹痛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2.梗阻性黄疸

黄疸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大多是因为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引起,少数是由于胰体尾癌转移至肝内或肝/胆总管淋巴结所致。

3.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约90%患者有迅速而显著发展的体重减轻,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质。消瘦原因包括癌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消化和吸收障碍等。

体重突然下降,可能是胰腺癌。如果出现上腹闷胀,或持续有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是背痛,照了胃镜或肝胆超音波都没问题;特别是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体重莫名减轻,就要警惕胰腺癌了。

4.血糖突然升高

张大爷今年56岁,身体一直都很好,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乏力,在门诊常规检查中发现血糖升高,就按糖尿病治疗,吃药也不见好。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张大爷胰腺体部有肿物,临床诊断为胰腺癌。

临床上很多胰腺癌病人在临床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诱因糖尿病病史。因此对于年龄超过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糖尿病症状者,均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

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如家族史,或者是肥胖,那么要高度警惕!

5.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胰腺癌早期的症状之一,如果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钡餐检查消化道正常,那么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

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的约有10%,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纳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改变、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

6.食欲不振

张先生已过了不惑之年,一个多月前,他觉得自己每次吃饭后消化不太好,还总是想吐。结果,张先生经过检查后被确诊为胰腺癌,而且已经发展到了晚期。、

张先生说,刚开始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啥问题,于是去看消化科,医生看了又看检查了又检查,都说没事。最后,医生建议张先生去看胰腺专科医生,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噩耗从天而降,医生告诉张先生,他被确诊为胰腺癌。

胰腺癌的初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如果近期出现饭量突然减少,甚至没有一点胃口,饭后消化不太好,还总是想吐的情况,那么要高度警惕。

7.脂肪泻

部分病例可出现脂肪泻和高血糖、糖尿。不喜欢脂肪性菜肴,也会出现脂肪性下痢,这是脂肪未被消化,而和粪便混合、排泄出来的下痢症状。

脂肪泻,俗称为油花样腹泻。胰腺病变中的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容易造成脂肪泻。主要是由于胰腺分泌的胰脂酶明显下降,导致脂肪消化不良,造成大量的脂肪类物质从大便中排出。

8.自发性胰腺炎发作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二种。

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是胰腺癌早期重要症状之一,如果病人是嗜烟者应加倍怀疑。由于癌肿溃烂或感染,亦可因继发胆管感染而出现发热。

9.局部肢体浮肿

还有一种胰腺癌的特殊变现就是血栓性静脉炎,约15%——25%的患者在病期中出现肢体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最常见为发生于下肢的局部肢体浮肿。

10.淋巴结肿大

全身体征:一些病人还会有胆囊肿大、肝脾肿大、腹部包块、腹部血管杂音、腹腔积液、血栓性静脉炎、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同时伴随出现。

晚期胰腺癌病例可出现腹水,并可在左锁骨上或直肠前陷凹扪及坚硬及肿大的转移淋巴结。

五招帮你预防胰腺癌

“虽然胰腺癌发病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是‘生活方式癌’。近年来,胰腺癌之所以快速增长,与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增多有关。所以,要预防胰腺癌,就要从生活方式上注意。”市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强教授说。如何预防胰腺癌,李强教授给出五点建议:

首先,要避免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研究显示,这类食物摄入过多,患胰腺癌几率明显升高。欧美等发达国家居民胰腺癌发病率相对较高,多与此有关。人们应保证饮食中肉、蛋、蔬菜、水果、粮食的合理搭配,不偏食、挑食,少吃煎、炸、烤制食品,适当增加粗粮和蔬菜、水果的摄入。

其次,不吸烟。烟草中含多种致癌物质,会增加患胰腺癌风险。研究显示,吸烟者患胰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至2.5倍,发病年龄也会提前10至15年。

第三,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情绪,对抵抗癌症也有作用。

第四,忌暴饮暴食和酗酒。暴饮暴食和酗酒,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而胰腺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也会增加致癌危险。

第五,少接触萘胺和苯胺等有害化学物质。研究显示,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者,患胰腺癌风险较常人高约5倍。因工作需要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者,应做好防护。

连续两个月吃西兰花可预防胰腺癌

新鲜的西兰花苗含有大量自然生化物质——莱菔硫烷(SFN)。它可以促进胃肠中一些酶的产生,这些酶具有防止化学物质伤害人体DNA以及消炎的作用。

一项最新研究就发现,每天吃上一把西兰花苗(约70克),连吃两个月,可以预防胃癌。

北京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霁介绍,生活中对胰腺癌有影响的唯一一个全世界都公认的危险因素就是吸烟。建议所有吸烟的网友把烟戒掉。我们有一个数据,每天吸两包以上的人,如果戒烟达到15年以上,胰腺癌的发病风险才能和不吸烟的人一样。如果要是已经吸烟的人,有可能他的风险比不吸烟的人增加2到3倍以上。已经有广泛的人群基础的调查结果来支持这个证据了,所以对吸烟的人,可以明确地说,戒烟吧,要不然胰腺癌发病风险肯定高的。

其他的比如饮酒,有些人还说少量饮点果酒、葡萄酒,可能对心血管有好处,大量饮酒、酗酒不好,大量饮酒和少量饮酒和胰腺癌的关系目前都没有被证明,所以饮酒这方面我们持观望态度,大家还是从健康的角度把握自己的酒精摄入量。

张霁还谈到,生活方式里面还有一个就是咖啡、茶,我们中国人做的工作目前比较弱,国外饮咖啡的量是比较多的,有些专家认为多喝咖啡有可能增加胰腺癌的风险,另外一些专家认为少喝咖啡可能预防胰腺癌。目前结果混乱,我们宁可要有克制,大家知道,喝咖啡多了以后对胃黏膜也有不良的刺激,对全身神经系统都有不良的刺激,我们以少、以适度为好,这样生活才比较安全。

大的方向,生活方式主要是这几个,其他微小的,比如蔬菜、水果,大家也听说,多吃蔬菜肯定好,吃的饭里面的脂肪、蛋白含量比较高,肯定容易得各种癌,尤其是油炸的,比如炸鸡,为什么西方国家比较多?也是因为油炸、高蛋白的食物容易产生致癌的物质,至于和肿瘤、胰腺癌有没有关系,现在还无法判断,大家不必因为胰腺癌的恐惧,就少吃鸡蛋、少吃鱼、少吃肉,我觉得目前没有。甚至有民间传说说吃红肉不好,比如猪、牛、羊肉,我们宁可吃一些鱼虾,鱼虾是否就安全了,现在没有证据,我们只是观望状态,大家以健康的生活标准要求自己就行了。

张霁强调,蔬菜和水果,当然多吃肯定好,多吃蔬菜水果和杂粮,得各种肿瘤的风险都会下降。可是和胰腺,统计学上有直接关系的,目前大家知道十字花科这类植物确实有好处,少得胰腺癌,十字花科我们能买到的就是菜花、卷心菜,这些吃点没有关系,大家尽量吃绿色的,农药少一点的卷心菜对大家有保护作用,其他的就更没有一些明确的信息了。保护的方式和其他所有的病是一样的。

饮食防癌“三不要”

生活方式的进步,让“吃”成了一把双刃剑。癌症就是吃出来的疾病之一。

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说到:“凡欲治疗,先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癌症病因研究中,有人估计饮食约占35%,吸烟占30%。如果饮食安排合理,癌症危险可减少55%。50年前,美国胃癌死亡率很高,日本是世界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现在都明显下降,饮食控制是其中重要因素。上海近30年肉蛋摄入明显上升,脂肪占总热量比例由20.1%上升至28%,肿瘤死因由第7位上升至第1位。因此,预防癌症,在饮食上要遵循3个原则。

第一,不要过咸。如果减少食盐、盐腌制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那么胃癌发病率就会下降。亚硝酸盐是导致肿瘤的第一杀手。不新鲜的蔬菜、腌制的火腿、

泡菜都含有这种致癌物。通常条件下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只有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体内又缺乏维生素C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引起危害。如果吃的过咸,会破坏胃黏膜,促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第二,不要过细。现代人吃的粮食过于精细,使得纤维素的摄入量大大降低。纤维素能吸附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粗粮、麦片、芹菜、木耳等都是富含纤维素食品。但过量摄入纤维素会影响诸多营养素的吸收,使体力下降,故每天10—30克为宜。

第三,不要过油。调查显示,如果油、动物蛋白的摄入量增加,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高温煎炸食物会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类

化合物和丙烯酰胺,与妇女肺腺癌可能相关,而水煮及微波炉蒸则不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提出通过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癌症的五条建议:1.限制动物脂肪;2.增加粗纤维;3.减少肉食;4.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5.避免肥胖。

在此我们还要向大家推荐一些防癌食品:1.十字花科植物,包括包心菜、大白菜、白萝卜、菜花、油菜。 2.百合科植物,有洋葱、蒜、百合等,但烹饪时,不宜过热煎炒。 3.水果:柑橘、猕猴桃、苹果、菠萝。 4.真菌类:香菇、草菇、蘑菇、木耳,注意不要反复漂洗。 5.杂粮类:玉米、小米、番薯、燕麦、薏米,注意切勿过度淘洗。

此外,还要适量摄入鱼、贝和肉类,但烹饪时,不要进行熏烤。

家具就是你的健身器材

核心提示:只要能科学有效地利用,家具就是最好的健身器材,对您来说既省时、又省钱。下面就教您几招利用家具健身的小动作。

日常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健身房。如今上班族的时间非常紧张,挤出一点时间去健身都变成了一种奢求。于是很多人就想把健身的场所改在家里,可苦于没有健身器材,家里的空间也不够。其实,只要能科学有效地利用,家具就是最好的健身器材,对您来说既省时、又省钱。下面就教您几招利用家具健身的小动作。

第一幕:墙

帮助我们的可以是墙也可以是高大稳固的衣柜或者是一扇关好的门。

抚墙:双脚并立,双手与肩同宽举起放在墙面上,身体与墙壁形成45度角。上身向墙壁慢慢靠拢,拉开肩膀,双臂渐渐全部贴于墙面。动作过程中肩部可能会产生酸痛感,根据个人情况适度练习。

时间:1分钟。

效力点:增强上半身的柔韧性,锻炼肩关节、腹部和后腰。

第二幕:沙发

除了床,我们大多数时间赖在沙发上看书、看电视、聊天、打瞌睡,一个最让我们犯懒的地方也可以动一动。

平躺:平躺在沙发上,双腿屈起,双脚平放。抬起左腿,双手拉住左脚踝部,尽力拉抻左腿,如果柔韧性好,可以将左腿拉至与身体平行,根据个人情况适度练习。

时间:1分钟。

效力点:可以锻炼大腿、小腿、脚踝以及腹部。

仰起:平躺在沙发前的地面上,小腿平放在沙发上,双臂前伸。臀部为轴,利用腹肌的力量,抬起身体,双臂向前去够脚面,反复。

时间:1分钟。

效力点:锻炼腹部。

背靠:坐在沙发转角的地面,背靠沙发,双臂舒服地撑在沙发上,屈膝,小腿绷直,脚尖点地。背部收紧,膝盖绷直,足尖指向上。也可以坐在沙发上进行。

时间:1分钟。

效力点:收紧腹部、拉伸膝关节。

第三幕:床

我们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除了睡觉,我们还可以和亲爱的床一起做运动。

铺床:你以前用什么动作整理床铺?现在试试这个:上半身俯在床上,双手蛙泳式在床上缓慢地划动,尽量伸展上肢。

时间:1分钟30次,动作过程中深呼吸。

效力点:拉伸肩和上臂。

侧躺:侧立在床边,与床保持20公分距离,左右脚交叉,以髋关节为轴,上身侧躺于床面,双臂贴耳尽量伸展。左右侧交换进行。

时间:1分钟。

效力点:伸展腹外斜肌,产生细腰的效果。

推床:推之前确定你根本推不动这张床。然后开始:双手撑住床沿,双腿并拢,以髋关节为轴,上下身体成直角,重心向前,双腿成小弓箭步,左右腿交换进行。

时间:1分钟。(“推床”式可单独进行强化练习,每组20~30次,重复2~3组,打造完美下半身线条。)

效力点:伸展大腿肌肉,提升臀位,拉长小腿肌肉。

平躺:上半身平躺在床上,臀部在床沿外,双腿抬起平伸,双脚抵住墙面(或者搭在椅子等支撑物上,高度与床同高),呼气双腿绷直,腹肌用力,收紧臀部,吸气,放松。

时间:1分钟。

效力点:收紧大腿、臀部和腹部肌肉。

第四幕:椅子

摆腿:找一把木制的或者硬塑料的椅子,上身保持正直,双手扶在椅子两侧,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抬起并且脚尖绷紧,用大腿以及腹部的肌肉带动腿部上下摆动。练习时注意双膝不要弯曲,重心应一直保持在椅子的中心位置,以免椅子歪倒。

时间:1分钟。(15~18次为1组,做2~3组。)

效力点:可锻炼腿部肌肉,以及腹肌。同时,可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

第五幕:柜子

踮脚:练习时,面向柜子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伸直,贴在柜子上。脚跟抬起,脚尖着地。当脚跟达到最高点时缓缓放下,然后再次抬起。锻炼的时候要保持身体平衡,重心应落于前脚掌上,而不应将身体压在柜子上。

时间:1分钟。(15~18次为1组,每天可以做2~3组。)

效力点:可有效缓解踝关节肌肉的酸疼,还能预防走路时扭脚现象的发生。

温馨提示:利用家具健身时应避免使用镶有玻璃的家具,并远离电视、冰箱等电器,以免在运动时触碰到这些电器而发生危险。

按摩这两个穴位可强壮阳气

腰眼和关元穴是男人很重要的壮阳穴位,正确按摩这两个穴位,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揉腰眼(资料图)

强肾穴——腰眼

男科常见的症状就是腰酸腰痛,还有一个方法也很管用——揉腰眼。

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不仅可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年人经常搓腰眼,到了老年可保持腰背挺直,还能防治风寒引起的腰痛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按摩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肤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又可刺激神经末梢,对神经系统的温和刺激,有利于病损组织的修复,提高腰肌的耐力。

所以,按摩腰部对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病也腰眼穴位置:腰眼穴为经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自我按摩时,先找第4腰椎棘突这个水平线。它的找法是,当我们双手叉腰的时候,从后面能摸到腰间的骨头,此为解剖学中的髂嵴,髂嵴正好与人体的第4腰椎棘突相平。然后,从正中线开始量出一个手掌再多一点的距离,便是腰眼穴所在。一般来说,按摩时身体坐正,两手握拳自然背向后面,用食指隆起的拳眼紧按腰眼穴并做旋转用力按揉,以酸胀为宜。每次可以揉5分钟,长期坚持有很好的强腰健肾作用。有一定疗效。

男科穴——关元

对于男科保健,有一个首要的穴位要知道,那就是关元。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前人有“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治疗病症:

主要用于治疗元气虚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证、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等;

男科病症,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各种妇科炎症等;

下焦病症,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关元穴位置:

脐下四指处。关元穴位于人体“阴脉之海”的任脉,肚脐之下3寸的位置,又称为下丹田,具有培补元气、强壮身体的作用。这里的寸是同身寸,每个人手掌四指并拢的宽度,就相当于同身寸的3寸,所以,要找到关元也很简单,在人体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下量出四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

按摩方法:自我按摩时,首先可以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

然后,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当然,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艾条灸关元,每次10分钟左右,有很好的强壮作用。

10大养生穴位按一按治病长寿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1、“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灸5分~2寸。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两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②双手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水肿、消化不良、便秘、偏瘫、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肿痛、发热、感冒、失眠、高血压、遗精、早泄、阳痿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

3、“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4、“合谷”穴(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忌针灸。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5、“殷门”穴(在大腿后侧、臀横纹至腘横纹正中央联线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②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间盘突出等。

6、“昆仑”穴(在外踝后5分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也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主要穴位。针5分,针刺角度向内踝前缘,孕妇忌针。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在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②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腓肠肌痉挛等。

7、“后溪”穴(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②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针5~8分。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项强痛、鼻衄、耳聋、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指挛急等。

8、“风池”穴(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9、“环跳”穴(在臀部、大腿外侧、大转子后凹陷中),是足少阳胆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②两手抱两膝搂怀后再伸直,以此反复,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等。

10、“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也是足少阳胆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①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②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鹤膝风、高血压、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

秋季气候干燥,皮肤也变很干燥,没有光泽。皮肤干燥怎么办呢?我们一般会想到食疗和涂抹护肤品。其实,还可通过穴位按摩解决皮肤干燥的问题。人身上有3个“补水穴”,常按摩这三个补水穴位,可有效缓解皮肤干燥症状。通过这三个补水穴位的按摩,相信您不会再问“皮肤干燥怎么办”等问题呦。

专家指出,所谓“补水穴”,其实是中医经络里具有补阴作用的一些穴位,其中有三个补水穴位最常用,即太溪穴、三阴交穴和照海穴。

补水穴一: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

分钟。天气干燥时,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因为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可补阴,又可防燥。按摩此补水穴位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

补水穴二: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按摩可补肝经、脾经及肾经三经之阴。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每天按摩2次,每次5~6分钟。孕妇忌按。按摩此补水穴位主要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肺阴虚和肾阴虚的。

补水穴三:照海穴按摩照海穴可补一身之阴。照海穴位于人体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孙思邈《千金要方》照海穴“漏阴”,就是说如果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所以,每天2次,每次10分钟按摩此补水穴位,有滋补肾阴的作用。

@ 常搓耳廓可养颜。双手掌轻握双耳廓,先从前向后搓49次,再从后向前搓49次,使耳廓皮肤略有潮红,局部稍有烘热感为度,每日早、晚各1次,搓后顿有神志清爽、容光焕发的效果。

提拉耳垂治头痛。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并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提拉耳尖可退热。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廊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

搓弹双耳可强肾。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两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健肾壮腰。

胰腺癌科普知识.doc

胰腺癌科普知识 当前人们谈“癌”色变,尤其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胰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后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数十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大大增加,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疾病,不要再恐惧胰腺癌,而应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重视它。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胰腺癌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受侵犯的情况。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上腹部饱胀不适和上腹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表现,若是40岁以上中年人新近出现上述症状,除考虑肝胆、胃肠道等常见疾病外,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随着疾病的进展,胰腺癌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的上腹部疼痛,与进食无关,其程度可能为饱胀不适、钝痛乃至难以忍受的剧痛,腰背部疼痛则通常预示着肿瘤较晚期和预后差。 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由于肿瘤与胆总管末端位置较近,容易压迫或侵犯胆管,造成梗阻性黄疸,病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常伴皮肤瘙痒,小便颜色变深,大便则颜色变浅,晚期可呈现陶土色大便。尽管黄疸经常先于腹痛症状之前出现(即无痛性黄疸),但决非胰头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而是肿瘤已处于进展期的一个信号,有此症状的病人,仅50%左右有根治切除的机会。 胰腺癌的其它表现:少数病人可能摸到上腹部包块,一般为肿瘤晚期的表现,或者为胰头癌压迫胆管后胆汁瘀积造成的肿大胆囊或肝脏;另外,少数胰腺癌患者起病的最初表现为新出现的糖尿病,或者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即原本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需注意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癌;还应指出的是,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这种反复发作的胰腺炎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胰腺癌: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只能针对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同时注意提高机体健康素质。 胰腺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营养有密切关系。因此,为避免或减少胰腺癌发生应做到戒酒、戒烟,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饮食,即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等。 除了上述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措施,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即二级预防更具现实意义。基于胰腺癌的发病特点, 40岁以上人群,出现无诱因上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突发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突然加重,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需及时就医,并定期体检。 如何发现胰腺癌: 胰腺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也无特殊诊断价值。血液中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中与胰腺癌相关的主要有CEA、CA19-9和CA242,三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且可作为普查手段,或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这些肿瘤标记物对胰腺癌虽然有一定的阳性率,但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仅能供临床医生参考。

胰腺癌临床表现

胰腺癌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一)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肿瘤常致胰管或胆管梗阻,尽管尚未引起黄疸,但胆汁排泄不畅,胆道内压力升高,胆管及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病人可觉腹部不适及隐痛。以往强调胰头癌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性黄疸,实际上无痛性黄疸作为首发症状仅出现10%~30%的病人。腹痛在胰头癌患者还是很常见的症状。至于胰体尾部癌,腹痛发生率更高,且可由于累及腹腔神经丛而呈显著的上腹痛和腰背痛。这种症状的出现,常提示病变已进入晚期。 (二)食欲减退和消瘦也是胰腺癌的常见表现 肿瘤常使胰液及胆汁排泄受阻,因此影响病人食欲,且有消化吸收不良,致体重明显减 轻。 (三)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 肿瘤部位若靠近壶腹周围,黄疸可较早出现。黄疽常呈持续且进行性加深。大便色泽变淡,甚至呈陶土色。皮扶黄染呈棕色或古铜色,有皮肤瘙痒症。 (四)胰头癌除致梗阻性黄疸外,亦常致胆囊肿大 可在右上腹清楚扪及。梗阻性黄疸伴胆囊肿大常提示壶腹周围肿瘤的可能。 (五)晚期胰腺癌者可出现上腹固定的肿块,腹水征阳性 进一步可有恶病质及肝、肺或骨骼转移等表现。 诊断 除注意上述临床表现外,可选用下列辅助诊断措施。 (一)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有时可超过342μmol/L,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血碱性磷酸酶值升高亦很显著。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血淀粉酶测定,在少数早期胰腺癌,因胰管梗阻可有一过性升高;后期胰腺组织萎缩,血淀粉酶值不会有变化。胰腺癌患者可能有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试验阳性率高。癌胚抗原(CEA)测定,约70%胰腺癌患者可升高,但亦无特异性。消化道癌相关抗原CA19-9被认为是诊断胰腺癌的指标。 (二)B超

胰腺癌科普知识

胰腺癌科普知识 当前人们谈“癌”色变,尤其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胰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后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数十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大大增加,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疾病,不要再恐惧胰腺癌,而应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重视它。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胰腺癌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受侵犯的情况。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上腹部饱胀不适和上腹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表现,若是40岁以上中年人新近出现上述症状,除考虑肝胆、胃肠道等常见疾病外,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随着疾病的进展,胰腺癌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的上腹部疼痛,与进食无关,其程度可能为饱胀不适、钝痛乃至难以忍受的剧痛,腰背部疼痛则通常预示着肿瘤较晚期和预后差。 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由于肿瘤与胆总管末端位置较近,容易压迫或侵犯胆管,造成梗阻性黄疸,病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常伴皮肤瘙痒,小便颜色变深,大便则颜色变浅,晚期可呈现陶土色大便。尽管黄疸经常先于腹痛症状之前出现(即无痛性黄疸),但决非胰头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而是肿瘤已处于进展期的一个信号,有此症状的病人,仅50%左右有根治切除的机会。 胰腺癌的其它表现:少数病人可能摸到上腹部包块,一般为肿瘤晚期的表现,或者为胰头癌压迫胆管后胆汁瘀积造成的肿大胆囊或肝脏;另外,少数胰腺癌患者起病的最初表现为新出现的糖尿病,或者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

胰腺癌健康指导

胰腺癌健康指导 1、定义 胰腺癌发病于胰腺组织-胰腺位于平躺时腹部胃的下方,胰腺分泌的酶帮助消化,分泌的胰岛素调节糖代谢。 胰腺癌即便能够早期诊断,预后还是较差。胰腺癌早期难以发现并且扩散迅速,这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症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症状和体征,这个时候已经不能用外科手术摘除。 2、症状 癌症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症状和体征,当症状出现时,包括: ?上腹疼痛,可以放射到背部 ?皮肤和眼睛巩膜发黄(黄疸) ?食欲不振 ?体重减轻 ?精神压抑 何时就医 当你出现或同时出现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腹痛、黄疸等症状时应该就医。除了胰腺癌还有许多疾病有类似的症状,医生需要检查才能确诊。 3、病因 胰腺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了解你的胰腺

胰腺大约6英寸(15厘米)长,看起来象个横躺的梨形。胰腺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泌包括调节糖代谢的胰岛素,以及消化食物的消化液。 胰腺癌形成机理 胰腺癌发病于遗传突变的胰腺细胞,这种突变导致细胞生长不受控制,并且在正常细胞死亡后仍然存活。这些细胞累积起来组成了肿瘤。 胰腺癌的分型 胰腺癌的细胞分型有助于更好的治疗,其分型包括: ?癌症发病于胰腺导管样腺体(腺癌):病变细胞在生产消化液的导管样腺体, 多数胰腺癌是腺癌,有时这种癌症被称为外分泌肿瘤。 ?癌症发病于产生激素的细胞:癌症细胞在生产激素的细胞被称为内分泌肿瘤, 胰腺的内分泌肿瘤非常少见。 4、风险因素 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因素包括: ?年龄增长,特别是60岁以上 ?黑色人种 ?超重人群 ?慢性胰腺炎 ?糖尿病 ?遗传方面的综合症可以增加发病风险,包括BRCA2基因突变、色素沉着息 肉综合症(波伊茨-耶格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结肠癌综合征(林奇综合症)、家族性非典型痣恶性黑素瘤(FAMMM)。 ?有胰腺癌家族史的

NCCN胰腺癌指南2016.2版

NCCN胰腺癌指南2016.2版 编译者:黄志锋

目录 ?临床怀疑胰腺癌或存在胰管和或胆管扩张(PANC-1) ?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未发现转移(PANC-2) ?可手术切除,检查、治疗(PANC-3) ?交界性切除、无转移,计划新辅助治疗(PANC-4) ?交界性切除、无转移,计划切除(PANC-5) ?术后辅助治疗(PANC-6) ?局部进展、不可切除,检查(PANC-7) ?局部进展、不可切除,一线、二线治疗(PANC-8) ?转移性病变(PANC-9) ?切除后复发(PANC-10) ?诊断,影像检查和分期原则(PANC-A) ?胰腺癌放射检查报告模板(PANC-A,5/8) ?可切除的标准定义(PANC-B) ?外科手术原则(PANC-C) ?病理分析:样本取材,组织切片和报告(PANC-D) ?姑息治疗和支持治疗原则(PANC-E) ?放射治疗原则(PANC-F) ?化疗原则(PANC-G)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胰腺癌TNM分期(2010)(ST-1)

临床怀疑胰腺癌或存在胰管和或胆管扩张(PANC-1) 注解: a.对于年轻、有癌症家族史的患者,如果诊断为胰腺癌,建议行遗传咨询。 b.理想的多学科评估应该包括影像科、介入内镜科、肿瘤科、放疗科、外科和病理科的专家。 c.如果临床有指征,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活检术(EUS-FNA)。 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未发现转移(PANC-2) 注解: d CA19-9升高不一定表示癌症或进展性疾病。CA19-9可由于胆道感染(胆管炎),炎症或阻塞,良性或恶性疾病而升高。此外,在Lewis抗原阴性个体中可能检测不到CA19-9。 e见诊断,影像检查和分期原则(PANC-A)。 f见可切除的标准定义(PANC-B)。 g见手术原则(PANC-C)和病理分析:样本取材,组织切片和报告(PANC-D)。 h自体膨胀金属支架用于临床有合并症患者或外科手术可能被推迟的患者。 可手术切除,检查、治疗(PANC-3) 注解: i对于肿瘤明显可切除并且不具有高风险特征的肿瘤患者,仅在临床试验中推荐新辅助治疗。对于具有高风险特征的患者(即,非常高度升高的CA19-9,大的原发性肿瘤,大的局部淋巴结,过度的体重减轻,极度疼痛),可以考虑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前需要活检明确诊断是腺癌(参见PANC-4)。可接受的新辅助方案包括FOLFIRINOX或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有时后续还可能需要放化疗。大多数NCCN成员机构推荐新辅助治疗。

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发表时间:2013-01-30T14:35:27.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3期供稿作者:邢纯[导读] 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邢纯 (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乡卫生院 150000)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120-01 【摘要】目的讨论胰腺癌超声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诊断。结论胰腺内肿物,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供贫乏,胰头癌常伴胰管、胆管扩张。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关键词】胰腺癌超声诊断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器肿瘤,高发年龄为45~65岁,病因尚不明确。病理分为胰管上皮细胞发生的胰管癌、腺泡细胞发生的腺泡细胞癌和胰岛细胞发生的胰岛细胞癌以及其他器官癌而来的转移癌。胰腺导管上皮癌最多见,胰岛细胞癌通常放在胰腺内分泌肿瘤内讨论。按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和全胰癌,其中胰头癌占57%~62%、胰体尾癌占25%~33%,全胰癌占0~8%。胰头癌容易侵犯胆总管和肝门静脉,胰体癌容易侵犯脾静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膜后神经丛,胰尾癌易侵犯脾门和脾血管。转移途径以淋巴转移最常见。血行转移主要经肝门静脉转移,肝转移发生率最高,并可形成肝门静脉内癌栓。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作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2岁,患者上腹部不适、疼痛、消瘦、食欲减退。 2 超声表现 2.1灰阶超声 2.1.1胰腺内肿物:是胰腺癌的直接征象,<2cm的肿瘤多为均匀低回声,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线,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肿瘤增大后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或呈高回声,部分可有钙化、液化、浸润状生长境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 2.1.2胰腺大小、形态:肿瘤较大时胰腺多局限性肿大,轮廓不清,与周围器官境界消失,全胰癌者胰腺弥漫性增大。<2cm的肿瘤胰腺增大不明显。 2.1.3胰管扩张:胰管受肿瘤压迫和侵犯呈不同程度的均匀扩张,内壁平滑。有的胰头癌如主、副胰管相通且副胰管通畅,胰管可不扩张。 2.1.4胆管扩张:癌和转移的淋巴结浸润或压迫胆总管引起胆道梗阻扩张。可见扩张的胆总管中断于胰腺肿物内。 2.1.5胰周血管、器官的压迫和侵犯:肿瘤附近的血管被推移、挤压、变形,或管腔内实性回声,或被肿瘤包绕。常被侵犯的器官有十二指肠、胃、脾、胆囊等,器官表面的正常浆膜界面消失。 2.1.6淋巴结转移:胰周淋巴结肿大,内部低回声。 检查注意事项:①<2cm的肿瘤普通超声显示困难,胰腺大小无明显变化,胰管可无明显扩张,必要时行超声内镜检查;②脾动脉走行与胰管非常接近,易误认为扩张的胰管,应沿扩张胰管向头侧追踪管道走行以减少误诊,对于确认的扩张胰管,可追踪胰管的梗阻部位; ③横切扫查时胰周围肿瘤易误为胰内肿物,必须结合多个切面鉴别;④副胰管与主胰管相通,或肿瘤位于胰腺钩突部时胰管内径可正常; ⑤全胰癌可仅表现为胰腺内回声不均,边界不整,无明显局灶性肿块。 2.2彩色多普勒超声直径4cm以内的胰腺癌内部很少能测到血流信号,肿瘤增大时部分可于周边检出低速血流,但远比肝癌、壶腹癌、肾癌和胰腺其他类型的癌血流稀少。因此检查的重点是肿瘤对周围大血管有无压迫和侵犯。从不同的切面显示肿瘤周围动脉和静脉管腔及管壁的改变,判定血管的受侵情况。 2.3超声内镜在所有影像检查中超声内镜是目前胰腺癌最敏感的诊断手段。主要优点是没有盲区,能均匀显示整个胰腺、胰腺被膜、胰管壁。超声内镜下1cm以上的肿瘤可以清晰显示,2 cm以内的肿瘤检出率达80%~95%,血管浸润的诊断准确率85%~92%,对于早期诊断和判定进展程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超声内镜为侵人性检查方法,一般不列为常规,适应证:①不明原因的胆管和胰管扩张;②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高度怀疑胰腺肿瘤,但普通超声、CT、MRl等未能发现病灶;③各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④诊断已明确,为决定手术方式需要了解肿瘤对血管的侵犯。 胰腺癌超声内镜声像表现:①肿块边界模糊,周边部分呈低回声,散在钙化灶和液化区。②肿瘤旁胰管受压或管壁回声中断,或胰管内实性回声,肿瘤远端的胰管扩张,近端胰管扩张不明显,无胰管穿通征。③肿瘤突破胰腺生长时,胰腺外膜模糊,回声减低。浸润邻近器官时,相邻器官浆膜层断裂。④血管受浸润时管壁回声层中断。胆管受浸润时扩张的胆管中断在胰腺的低回声肿物内并见胆管壁回声减低或消失。⑤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 2.4胰管内超声检查使用管内超声探头,频率20~30 MHz,内径2.0~2.4mm,聚焦半径范围0.3~1.0cm,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或术中插入。是观察胰管早期病变的敏感检查方法。正常胰管为高、低、高三层结构,胰管癌时管壁层次消失。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胰腺内肿物,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供贫乏,胰头癌常伴胰管、胆管扩张。注意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3.1局限性胰腺炎①与正常组织分界不如胰腺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②胰管扩张程度轻,内径粗细不均;③有胰管穿通征;④有慢性胰腺炎超声表现;⑤内有正常血管走行。 3.2胰腺囊腺瘤、囊腺癌①多生长在胰体或胰尾部;②肿瘤多为非实性的多房性囊性肿物,囊壁厚、内壁不光滑;③部分肿瘤以实性回声为主,但透声性好,后方回声无衰减;④胰管扩张少见;⑤肿瘤内血流较胰腺癌丰富;⑥转移较胰腺癌晚。 3.3胰岛素瘤边界平滑清晰,回声较胰腺癌高,内部血流丰富。 3.4壶腹周围癌①病灶较小时即出现胆管扩张;②肿瘤发生在管腔内;③肿瘤血供较丰富;④胰腺肿大不明显。 3.5腹膜后肿瘤常位于脾静脉后方,呈分叶状结构,与胰腺有一定的边界,胆管扩张较少见。 3.6慢性胰腺炎与全胰癌前者形态基本正常,内部回声不均,不侵犯血管。 总之,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胰头癌都有哪些症状

胰头癌是发生在胰腺头部的恶性癌肿,它是一种全身性病疾在局部表现,其产生、发展与患者的机体抵抗能力有很大关系,对多数患者来说,局部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胰头癌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及时局部治疗起到一定的效果这也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患者离康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为了让大家的身体健康,下面请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专家给大家介绍胰头癌都有哪些症状。 胰头癌的主要症状有: 1、腹痛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而且不管癌瘤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60%~80%的病人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而这些表现出疼痛的病人有85%已不能手术切除或已是进展期。 2、黄疸:是胰头癌患者的重要症状,而阻塞性黄疸是胰头癌的很突出表现,发生率在90%以上。而早期胰体、胰尾可无黄疸。黄疸通常呈持续性且进行性加深。完全梗阻时,大便可呈陶土色,皮肤黄染可呈棕色或古铜色,伴瘙痒。 3、消化道症状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食欲不振和胆总管下端及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有关。 4、发热:至少有10%的患者在病程中有发热出现。临床可表现为低热、高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等。原因可能与癌细胞本身释放的致热源或继发性胆道感染有关。 5、体重下降:体重下降明显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90%的患者有消瘦,其特征是发展迅速,考虑与胰液胆汁缺乏、消化吸收功能差、食欲不佳、睡眠、精神负担重以及癌细胞直接作用等相关。 肿瘤专家袁希福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一经确诊马上治疗。 在临床上,胰头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等到患者出现明显症状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当患者胰头癌后,很多人往往会将西医当做首选治疗方法,以为可以快速有效的将癌症治愈。然而事实证明,西医治疗往往是治标不治本,且产生极大的毒副作用,复发的几率也是非常的高,所以建议患者通过中医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中医治疗癌症的优势就在于,中医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 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于胰头部。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相对增高,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男性相仿。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现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糖尿病胆石病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精制的面粉食品,胃切除术也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其死亡率极高。 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作为上海男性十大高发癌症之一,胰腺癌让人闻之“色变”,被国际外科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 化不良等。专家说,人的胰腺只有两三厘米宽,却和肝、胆、胃、肠等器官紧密相邻。所以,胰腺癌的早期症状非常容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 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2.突发糖尿病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 3.慢性胰腺炎患者。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4.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5.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6.长期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7.没有什么原因,也没有疲劳,也没有受伤,出现腰背部的疼痛。 8.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9.无法解释的迅速体重下降。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占常见恶性肿瘤的1%—2%左右,发病年令以40—70岁多见,60岁左右为高峰。男性较多,男女之比为1.7—2∶1。近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此病不易诊断,特别是在疾病早期。大多数胰腺癌发生于胰头部,约占70%左右,通常引起胆管阻塞,导致临床上明显的黄疸。发生于胰体或胰尾的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较隐匿,发现时通常已是晚期,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治对胰腺癌的预后至关重要。 有研究者认为40岁或40岁以上的有下列任何临床表现的病人应该怀疑有胰腺癌:

胰腺癌不同发病部位的症状表现

胰腺癌多因病灶部位不同而病征有所不同,虽然胰腺癌早期病征不明显,但一般的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上腹不适和疼痛,还有黄疸等症状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除了这些一般症状以外,还有一些胰腺癌早期症状是由于癌灶部位的不同而体现的症状。 1、胰体癌:可由胰头、胰体尾癌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发病初期即为弥漫性,又称胰广泛癌。 症状以疼痛为主,因为胰体与腹腔神经丛相邻,病变容易侵及神经,疼痛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夜间加重。 2、胰头癌:约占胰腺癌的60%-70%,肿瘤的平均大小为4.2-5.0cm。 由于容易压迫胆总管,阻塞胆汁排泌,使胆汁渗入血液,最容易引起黄疸、肝脏肿大,以及大便颜色变浅,呈白陶土样。一般来说,胰头癌早期容易被发现,症状较明显。 3、胰体胰尾癌:由于胰体部、尾部之间的界线不清而发生在这两部分的肿瘤统称为胰体胰尾癌。 症状较隐匿,疼痛不多见,除一般的消瘦、乏力、庆食、消化不良外,有时表现为腹部包块,容易被误诊为左肾疾病。 各部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上所述。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所体现出来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一旦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予以排除或者确诊。 胰腺癌病短,发展快,一旦转移,相应部位的临床表现更增加了复杂性。病情初起阶段若无黄疸常可缺乏体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出现以下体征。 1.上腹部疼痛 常为胰腺癌早期惟一体征,此系肿疚瘤影响内脏被膜而致的牵张性反应。 2.淋巴结肿大 多见于锁骨上、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腹部包块 腹部包块常在病情晚期出现。腹内有转移灶或肿大之淋巴结,也常可扪及。 4.肝、脾肿大 约有70%的病例有肝大,多系肝淤血所致;癌栓阻塞脾静脉可致脾肿大。

胰腺癌诊断

胰腺癌实验室检查, ①CA19-9检测:血清正常含量<27U/ml,它是迄今为止报道的胰腺癌特异性 最高的标志物,对于手术与否,肿瘤有无复发有指导作用。 ②CA242检测:血清正常含量<30U/ml,是诊断胰腺癌特异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特别是在与良性阻塞性黄疸鉴别方面优于CA19-9,而敏感性与CA19-9并无显著性差别。 ③胰腺癌胚抗原和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对胰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67%,可作为特异的标志物。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的病因、组织病理分级和早期癌转移的标志。 ⑤粪便癌基因K-ras和抑癌基因p53的DNA突变检测:有可能早期发现胰腺癌。胰腺癌的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及蛋白的异常现象非常突出。在K一ras、p53、pl6中有两种以上基因异常的占18%?47%,而慢性胰腺炎没有这种现象。 ⑥乳铁蛋白:用内窥镜取得的纯胰液中的乳铁蛋白作放射免疫测定,以125I标记乳铁蛋白。正常胰腺者其平均值为83μgL,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者分别为105μg/L和2240μg/L,这是一种值得继续摸索的方法。 ⑦胰瘤胎抗原(POA):用定量的火箭免疫电泳方法测定病人血清中PO A浓度,正常值为0~4单位%,40~60%胰腺癌的POA值可超过14单位%。与CEA一样,它的临床应用价值也缺乏特异性。 ⑧核糖核酸酶(RNase):按其组织来源可分为胰腺型和肝脾型,分别简称为RNaseC和RNaseU,其底物各有专一性。实验证明,RNaseC在胰腺和血中的含量比其他组织器官高100倍以上,而血清中的RNaseC主要来自胰腺组织。正常人的临界值为250μ/ml,在胰腺癌的诊断中,核糖核酸酶测定法以其90%的敏感性和90%的特异性已激起临床工作者⑨血清免疫反应性弹性硬蛋白酶在胰腺癌肿阻塞近端胰管时可见升高,肿瘤切除后降至正常范 围,故对监视复发有用。

胰头癌

胰头癌 目录 【概述】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 ?【护理】 ?【预防】 【概述】 胰头癌是指发生于胰腺头部的恶性肿瘤,约占胰腺癌的2/3-3/4,为近几年逐渐增多的消化系统肿瘤,其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 【流行病学】 胰腺癌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年轻的胰腺癌病人也较10年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就胰腺癌的发生部位而言,仍以胰头部位最多见,约占70%左右,胰体次之,胰尾部更次之。有的头体尾部均有,属于弥漫性病变或多中心性病变。 目前,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已发现一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其中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相对危险度是非吸烟者的1.5倍,而且随着吸烟数量增加而增加。其他高危险因素还有糖尿病、胆石症、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精制的面粉食品,胃切除术后20年者,也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

胰腺的解剖 胰头癌45%起源于紧邻胆总管胰内段的胰管上皮,位于胰头上半部分的背侧面,其余的肿瘤累及胰头中央Vater壶腹的背面,即位于钩突内。前者主要阻塞胆总管,后者可累及主胰管,导致梗阻后潴留性囊肿,甚至胰管分支破裂形成假性囊肿。 胰头癌病例分析显示,尽管肿瘤很小,但由于在胰管内生长的特点,80%左右的病例可见胰体尾部腺管扩张和(或)腺体萎缩。不少胰头癌病例往往因梗阻性黄疸就诊,故胆总管、肝内胆管扩张以及胆囊增大也为胰头癌的常见征象。 胰腺癌的组织学类型以导管细胞癌最多,约占90%,其组织学分类尚无统一方案,下列分类法可作为参考: 导管细胞癌: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囊腺癌、鳞形上皮癌、腺鳞癌、粘液癌等; 腺泡细胞癌; 胰岛细胞癌; 其他未分化癌,胰母细胞癌,癌肉瘤等。 胰头癌的转移 从解剖学角度看,胰腺属于腹膜后器官,位置隐蔽,胰周临近许多重要器官,胰腺的钩突又包绕门静脉等大血管。从肿瘤的生物学特点看,胰头癌对腹主动脉、门静脉等大血管具有高度的侵袭性。有关临床资料指出,早期胰头癌的门静脉受侵率达18%左右;胰头癌对于胆总管胰腺段的侵袭性也很强,即使是和胆总管有相当距离的早期胰头癌,也可表现出“围管浸润”的病理学特点;作为胰头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淋巴结转移在肿瘤早期即可出现,病理Ⅰ期(肿瘤直径<2cm)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达36%。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

胰腺癌的临床分期 胰腺癌分期标准很多,各有其代表性,亦能反应其特点,关键的问题还是有无淋巴结转移。当前尚无一个通用的分类法,现将几个较为常用的分类法介绍于下: 1.Hermreck的分期法(1974) 第Ⅰ期:肿瘤仅限于胰腺内 第Ⅱ期:肿瘤仅侵及邻近组织,如十二指肠壁 第Ⅲ期:已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第Ⅳ期:已有肝脏和其他远处转移 2.Kloppol的TNM分期(1979) T-1-:肿瘤仅局限于胰腺内 T-2:肿瘤已延伸超出胰腺 T3-:肿瘤已侵犯邻近器官(十二指肠、胃和脾) N0:无淋巴结转移 N1-:胰旁区域淋巴结转移 N2-:邻近的区域淋巴结转移 M0-:无血行转移 M1:血行转移 3.Adama’s修正的解剖学分期(1983) T1:<2cm,局限在胰腺内 T2:2~6cm,局限在胰腺内 T3:>6cm T4:侵犯胰外紧邻组织N0:无淋巴结转移 N1:剖腹探查时仅有一区域淋巴结转移 N2:已侵犯两个区域淋巴结 N3:临床上可以扪得区域淋巴结转移 N4:远处区域淋巴结转移 4.钱礼胰头癌分类法(1989) Ⅰ期:T1N0M0 T1:肿瘤在胰腺内,单发性,一般<2cm N1:无淋巴结转移 M0:无血运转移 Ⅱ期:T2N1M0 T2:癌肿已超出胰腺包膜,一般<5cm,已侵及邻接组织、胆管或十二指肠,或胆管内有多发病灶 N1:第一站淋巴结已转移 Ⅲ期:T2-3N1-2M0

T3:胰癌已侵及胃、脾或腹膜后组织如PV或SMV,一般>5cm N2:第二站淋巴结已转移Ⅳ期:T2-3N1-3M1 T4:胰癌已与周围组织固结 N3:已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 M1:已有肝转移或其他远处转移 人参皂苷Rh2 治疗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化程度较高而治疗效果较差的腹部肿瘤,其特点是易发生远处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一旦腹膜、肝脏和横结肠等任一部位受到侵犯,都不能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姑息手术的癌患平均生存期仅为六个月。因此,目前世界临床学上认为,胰腺癌是比“癌中之王”肝癌更凶险的癌症。 虽然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懈努力,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预后仍未发生显著的改善,术后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左右。因此,如何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仍是国内外学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天然药物化学将人参皂苷Rh2作为重点攻关方向,研究如何利用人参皂苷Rh2来治疗胰腺癌,以改善目前的治疗现状,目前已有重大进展。人参皂苷Rh2(例如今幸胶囊中人参皂苷Rh2含量达16.2%)可以通过使癌细胞逆转成正常细胞的分化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免疫调节作用和修复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损伤四大机制来达到抗肿瘤功效,并有效防止癌症复发转移。人参皂苷Rh2既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同时又可修复病人的免疫屏障重新建立人体的自我保护系统,使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极少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病人始终保持正常的体力,顺利完成各项治疗,也使癌症患者的康复几率大大增加。 人参皂苷Rh2针对胰腺癌作用的典型病例是浙江省金华市的一位患者。该患者06年11月份发现胰腺癌,在11月份进行了手术治疗时,由于存在6×8公分大的肿瘤与肝脏紧紧粘连在一起,无法手术,只好仅摘取了胆囊。12月份开始进行化疗,因为胰腺癌本身对化疗不敏感,所以一个疗程结束后没有什么作用。后转至上海权威医院,肿瘤专家认为已无更好的治疗方法,并告知该患者还剩下2~3个月时间。后来该患者在朋友推荐下开始服用人参皂苷Rh2,情况出现好转:食欲增强,精神状态改善、黄疸消除了,于是该患者继续服用。2007年5月份,到医院复查时,居然发现肿瘤已缩小到4×3.9公分。之后一直坚持服用人参皂苷Rh2,至今已存活了15个月,而且自我感觉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对战胜癌魔也充满了信心。 胰腺癌虽然凶险,但人参皂苷Rh2的显著作用可以帮助广大胰腺癌患者,提升治疗成功的信心,为康复增添希望。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小结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小结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占常见恶性肿瘤的1%-2%左右,发病年令以40-70岁多见,60岁左右为高峰。男性较多,男女之比为1.7-2∶1。近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此病不易诊断,特别是在疾病早期。大多数胰腺癌发生于胰头部,约占70%左右,通常引起胆管阻塞,导致临床上明显的黄疸。发生于胰体或胰尾的肿瘤在其发展过程中较隐匿,发现时通常已是晚期,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治对胰腺癌的预后至关重要。 有研究者认为40岁或40岁以上的有下列任何临床表现的病人应该怀疑有胰腺癌: 1.近期出现的不能解释的腹痛 腹痛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多见于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2.梗阻性黄疸 黄疸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大多是因为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引起,少数是由于胰体尾癌转移至肝内或肝/胆总管淋巴结所致。 3.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约90%患者有迅速而显著发展的体重减轻,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质。消瘦原因包括癌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消化和吸收障碍等。 体重突然下降,可能是胰腺癌。如果出现上腹闷胀,或持续有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是背痛,照了胃镜或肝胆超音波都没问题;特别是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体重莫名减轻,就要警惕胰腺癌了。 4.血糖突然升高 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如家族史,或者是肥胖,那么要高度警惕!

临床上很多胰腺癌病人在临床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诱因糖尿病病史。因此对于年龄超过5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糖尿病症状者,均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 5.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胰腺癌早期的症状之一,如果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钡餐检查消化道正常,那么要高度怀疑并排除隐藏的胰腺癌病变。 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厌食,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的约有10%,还有一些专家认为纳减、恶心呕吐、大便习惯改变、消瘦为胰体尾癌的四大早期症状。 6.食欲不振 胰腺癌的初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如果近期出现饭量突然减少,甚至没有一点胃口,饭后消化不太好,还总是想吐的情况,那么要高度警惕。 7.脂肪泻 部分病例可出现脂肪泻和高血糖、糖尿。不喜欢脂肪性菜肴,也会出现脂肪性下痢,这是脂肪未被消化,而和粪便混合、排泄出来的下痢症状。 脂肪泻,俗称为油花样腹泻。胰腺病变中的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容易造成脂肪泻。主要是由于胰腺分泌的胰脂酶明显下降,导致脂肪消化不良,造成大量的脂肪类物质从大便中排出。 8.自发性胰腺炎发作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二种。 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是胰腺癌早期重要症状之一,如果病人是嗜烟者应加倍怀疑。由于癌肿溃烂或感染,亦可因继发胆管感染而出现发热。 9.局部肢体浮肿

【免费下载】胰腺癌诊疗指南

胰腺癌诊治指南(2009版) 胰腺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肝、胆、胰综合治疗组 1、诊断和诊断流程 病史和体格检查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饮食史,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史等。 对于表现为阻塞性黄疸、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不明原因上腹痛或腰背痛、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肠道常规检查正常、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者、突发无法解释的腹泻、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等表现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CA19-9在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CA242的特异性优于CA19-9。 必须检查项目:CEA、CA19-9、CA50、CA242。 特殊检查 B超是胰腺癌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对于B超发现有异常者或者显示不清者应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显示胰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密度以及有无胰管和(或)胆管扩张、病灶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肝转移。对于CT/MRI诊断不能明确的可考虑行ERCP。 病理学诊断 主要包括 (1)US、CT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 (2)EUS; (3)腹腔镜及术中活检; (4)胰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 (5)腹腔冲洗液及腹水。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在放化疗前必须取得病理学诊断

胰腺癌诊治指南(2009版) 诊断流程图 诊断流程图2、临床分期 采用TNM 分期(AJCC ,2002)原发肿瘤(T ) 胰腺癌TNM 分期(AJCC ,2002)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2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3 肿瘤超出胰腺,未累及腹腔轴或肠系膜上动脉 B 超 、CA242 检测 随访 病理诊断成立 病理诊断不成立 再次取病检 随访

专家观点胰腺癌早期诊断难点

专家观点:胰腺癌早期诊断难点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10-11发表评论分享 作者: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郭晓忠刘旭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病死率极高。虽然胰腺 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小于5%。究其原因,胰腺癌的早期 诊断困难是重要因素。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隐匿,且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针对早期 胰腺癌的诊断方法仍不理想,已成为研究热点。 1、重视早期胰腺癌的临床症状 胰腺由于其解剖位于腹膜后,故胰腺癌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胰癌的症状则 更不典型。尽早发现首发及主要症状并进行系统检查,对胰癌腺的诊断非常重要。如肿瘤位 于胰头部,根据其与主胰管和胆总管的关系,可以分为3型:(1)主胰管和胆总管梗阻型, 即癌肿占据胰头中部,首发症状多为黄疸,依次出现纳差、体重下降、倦怠乏力、上腹不适及剑突下疼痛等症状;(2)胆总管梗阻型,除黄疸外,可出现倦怠、纳差、上腹疼痛、体重减轻等症状;(3)主胰管梗阻型,无黄疸,而以剑突下疼痛、体重减轻、糖尿病等为主要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存在上腹不适及腰背部疼痛的症状。胰体尾部癌患者症状多以剑突下 疼痛为主。 因此,不明原因的腹部和背部疼痛、黄疸以及突发糖尿病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此外,还应尤其重视腰背部痛伴有明显消瘦,原因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腹胀,有上腹部血 管杂音等症状。相关医务人员重视这些症状,有益于较早的发现胰腺癌。 2、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生化检测 2.1胰腺癌标志物由于肿瘤标志物能进行筛选,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查方法,研究 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包括肿瘤相关抗原、激素、酶及免疫球蛋白等,已达20余种之多,但至今尚无敏感性及特异性较满意的标志物,针对早期胰腺癌更低,加之尚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临床诊断价值仍有待提高。 CA19-9是胰腺癌的相关抗原,对晚期胰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早期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19-9的水平不高。有学者提出,CA19-9提示为恶性病变时,需要达到很高的水 平,对于非梗阻性黄疸患者一般要200u/ml以上,而有黄疸者在300u/ml以上。即便按此 标准,CA19-9在早期胰腺癌中的阳性率也仅为33.2%。作者的体会是发现CA19-9逐渐升 高或动态改变,并结合影像学的评估,有助于诊断。目前,CA242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且不受胆汁淤积的影响,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CA50对胰腺癌有诊断价值,但不如前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胰腺癌是癌症里面杀伤力非常强大的一种癌症。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消瘦等。胰腺癌这个病的发现比较困难,一经发现,一般都是中晚期了。所以说它的预防非常重要。胰腺癌的死亡率非常高,而且早期诊断也比较困难。近年来一些名人因胰腺癌逝世,再次引起了世人对胰腺癌这种恶性肿瘤的普遍关注。 胰腺癌是一高度恶性的癌症,预后极差。未接受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约为4个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个月,切除手术后病人一般能生存16个月。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手术后应用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对手术辅助化疗并加用放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可达40%。胰腺癌临床表现取决于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其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虽然有自觉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压痛,如果有压痛则和自觉痛的部位是一致的。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教授介绍,胰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发展迅速和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85%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因此,国际上将胰腺癌称为“21世纪医学的顽固堡垒”。在各种检验、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胰腺癌仍然很难被早期发现?赵玉沛指出,除了胰腺癌具有较特殊的解剖位置——隐匿于腹膜后,患者症状不明显等特点之外,医患双方缺乏应有的警惕和足够的重视也是导致胰腺癌很难被早期发现的主要原因。为早期发现胰腺癌,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为胰腺癌高危人群建立了预警指标,从而缩小了胰腺癌防治的包围圈。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近年来的调查报告发现糖尿病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病人与胰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发现慢性胰腺炎病人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明显增高;另外还有许多因素与此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职业、环境、地理等。从目前来看,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年龄超过40岁,排除肝、胆、胃肠等疾病,伴有非特异性腹痛、腹胀及不明原因消瘦、食欲下降者;有癌症家族史,有酗酒史和急、慢性胰腺炎者;无肥胖并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赵玉沛说,目前最常见的胰腺癌误诊是将其诊断为慢性胃炎,因为在行胃镜检查时,相当一部分胰腺癌病人也具有浅表性胃炎。因此,40岁以上、上腹部有非特异性症状的病人应仔细筛查。 胰腺癌早期的症状具体如下: 1.腹痛: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不管癌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疼痛。除

胰腺癌诊断治疗标准

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试行)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胰腺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癌症发生于胰腺组织者,称为胰腺癌 胰头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右侧的胰腺癌,为胰头癌。钩突是胰头的一部分。 胰体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胰腺癌,为胰体癌。 胰尾癌:发生于腹主动脉与脾门之间的胰腺癌,为胰尾癌。 全胰癌:肿瘤部位超过2个区域的胰腺癌,为全胰癌。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是大肠癌组织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CEA 可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对大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 CA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是一种粘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因由鼠单克隆抗体116NS19-9识别而命名,是迄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在血清中它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和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是存在于血液循环的胃肠道肿瘤相关抗原。 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的粘蛋白型糖类抗原,人体正常组织中含量很少,甚至没有。发生恶性肿瘤时,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其含量可升高,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时尤为明显。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A242的优点主要在于其特异性较高,即在恶性肿瘤时升高明显,而良性疾病时一般不升高,且具有独立预示价值,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校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有报道其特异性、诊断效率则优于CA19-9。 四、诊治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