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胰腺癌——癌中之王

胰腺癌——癌中之王

胰腺癌——癌中之王作者:孙艳来源:《家庭医学·新健康》2008年第03期让我们回顾一下张先生的病史,看看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胰腺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反复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而疏忽大意,当出现典型症状时,癌肿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

人们喜爱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患胰腺癌去世了,一时间很多人对胰腺癌感到恐惧。

其实,胰腺癌是发生在内脏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但病死率很高。

胰腺癌的发病率约为每年0.9/10000~1/10000,发病年龄多大于40岁,男性多于女性。

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增加趋势,上海近20年来发病率增加了4倍左右,成为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胰腺位于腹腔深部,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及时发现。

因此,临床上明确诊断为胰腺癌的病人大部分是中晚期。

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仅为10%~20%。

手术切除后约20%可长期生存,不能切除的病人平均生存期为6~10个月,有癌细胞转移的病人生存期只有3~6个月。

胰腺癌曾被国际外科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由此,胰腺癌也有了“癌中之王”之称。

胰腺位于上腹部,是兼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的器官,在消化和内分泌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生在胰腺的肿瘤也分两部分,通常所说的胰腺癌是指胰腺外分泌部癌,90%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

按照发生部位将胰腺癌分为胰头癌、胰体癌和胰尾癌,胰头癌最多见,占60%~70%。

胰头癌与胰体、胰尾癌的转移途径不完全一致,在临床表现上也有区别。

病例张先生是某公司的经理,42岁,工作繁忙,生活饮食不规律,有烟酒史。

慢性胃炎5年,吃饭不规律,时常有胃痛。

近两个月出现上腹不适症状,与吃饭无关,伴腹胀和背部放射痛,服用胃药无好转。

做胃镜检查诊断“浅表型胃炎”。

近两周来疼痛加重影响睡眠。

两个月以来体重下降约7~8公斤。

医生为张先生做体检时发现他上腹部有深压痛,剑突下方明显,平躺时疼痛加重。

胰腺癌不同发病部位的症状表现

胰腺癌不同发病部位的症状表现

胰腺癌多因病灶部位不同而病征有所不同,虽然胰腺癌早期病征不明显,但一般的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上腹不适和疼痛,还有黄疸等症状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

除了这些一般症状以外,还有一些胰腺癌早期症状是由于癌灶部位的不同而体现的症状。

1、胰体癌:可由胰头、胰体尾癌进一步发展而来,也可发病初期即为弥漫性,又称胰广泛癌。

症状以疼痛为主,因为胰体与腹腔神经丛相邻,病变容易侵及神经,疼痛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夜间加重。

2、胰头癌:约占胰腺癌的60%-70%,肿瘤的平均大小为4.2-5.0cm。

由于容易压迫胆总管,阻塞胆汁排泌,使胆汁渗入血液,最容易引起黄疸、肝脏肿大,以及大便颜色变浅,呈白陶土样。

一般来说,胰头癌早期容易被发现,症状较明显。

3、胰体胰尾癌:由于胰体部、尾部之间的界线不清而发生在这两部分的肿瘤统称为胰体胰尾癌。

症状较隐匿,疼痛不多见,除一般的消瘦、乏力、庆食、消化不良外,有时表现为腹部包块,容易被误诊为左肾疾病。

各部位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上所述。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所体现出来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但是一旦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予以排除或者确诊。

胰腺癌病短,发展快,一旦转移,相应部位的临床表现更增加了复杂性。

病情初起阶段若无黄疸常可缺乏体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出现以下体征。

1.上腹部疼痛常为胰腺癌早期惟一体征,此系肿疚瘤影响内脏被膜而致的牵张性反应。

2.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锁骨上、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腹部包块腹部包块常在病情晚期出现。

腹内有转移灶或肿大之淋巴结,也常可扪及。

4.肝、脾肿大约有70%的病例有肝大,多系肝淤血所致;癌栓阻塞脾静脉可致脾肿大。

5.腹部血管杂音若胰腺癌肿压迫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或脾动脉时,可产生吹风样血管杂音。

6.血栓性静脉炎病因尚不明了,可能是与癌肿分泌某种促血栓形成物有关。

患者如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小腿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脾静脉栓塞可致脾充血肿大。

7.胆囊肿大黄疸病例能摸到肿大的胆囊,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体征。

胰腺癌临床病例特点论文

胰腺癌临床病例特点论文

胰腺癌临床病例特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胰腺癌的临床病例特点,有效的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方法:对我院所接受的6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最常见的有腹痛、黄疸、体重减轻等。

体征主要有腹部压痛、腹部肿块、胆囊增大以及肝大。

其中黄疸在胰腺癌中的表现比较突出;进行过手术切除之后,患者第一年的生存率为23.5%,第二年的生存率为11.8%,第三年为2.9%;对生存期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主要有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以及tnm分期。

结论: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期长短、肿瘤位置、伴随疾病以及组织学类型都有一定的关系。

病例的临床特点可以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

关键词:胰腺癌;临床病例特点;早期诊断【中图分类号】r73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15-01胰腺癌是恶性程度相当高的一种消化道肿瘤,起病比较隐秘,往往在其早期就会出现局部浸润或者远处转移的情况,非常不利于进行早期确诊,但是一旦到达晚期,其手术切除率就相当的低,治疗效果也就不够理想,5年的生存率大多低于5%[1]。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就要对其临床病例特点进行分析,找到有效的确诊线索。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所接受的6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这些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53.7岁;9例吸烟者、21例喝酒者;经过ct、b超、mrt以及手术探查等方法得知,患者中31例胰头癌,37例胰体尾癌;8例有糖尿病史、5例有慢性胰腺炎;就诊时间最长1.4年,最短6天,平均就诊时间为3.2个月。

1.2临床症状:其中这些患者中临床症状为:中上腹痛37例、腹部压痛26例、黄疸47例、体重减轻者19例、腰背痛11例,陶土便19例,皮肤瘙痒12例,腹部肿块26例;血糖高于正常者48例;ca19-9、cea检测结果为阳性54例,百分比为79.4%,阴性41例,百分比为60.3%;b超的检查得知46例患者发生胰腺占位病变;ct检查结果为46例患者发生胰腺占位病变,阳性率为90.7%;mrt 检查结果阳性率高达92.6%。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 (4)消瘦和乏力:病人因饮食减少、消化不良、 睡眠不足和癌肿消耗等造成消瘦、乏 • 力、体重下降,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 (5)其他:胰头癌致胆道梗阻一般无胆道感染, 若合并胆道感染易与胆石症相混淆。 • 少数病人有轻度糖尿病表现。晚期偶可扣 及上腹肿块,质硬,固定,腹水征阳性。 少数病 • 人可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直肠指诊 扣及盆腔转移。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1)上腹疼痛。不适:是常见的首发症状。早期因胰管梗阻致管腔内压增 高,出现上 腹不适,或隐痛、钝痛、胀痛。少数(约150o)病人可无疼痛。通常因 对早期症状的忽 视,而延误诊断。中晚期肿瘤侵及腹腔神经丛,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 向腰背部放射,致 不能平卧,常呈卷曲坐位,通宵达旦,影响睡眠和饮食。
• (2)黄疽:是胰头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呈进 行性加重。癌肿距胆总管越近,黄疽出 • 现越早。胆道梗阻越完全,黄疽越深。多 数病人出现黄疽时已属中晚期。伴皮肤疹 痒,久 • 之可有出血倾向。小便深黄,大便陶土色。 体格检查可见巩膜及皮肤黄染,肝大,多 数病 • 人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Hale Waihona Puke • (3)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 良、腹泻或便秘。部分病人可有恶心、 • 呕吐。晚期癌肿侵及十二指肠可出现上消 化道梗阻或消化道出血。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 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 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于胰头部。

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

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相对增高,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现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糖尿病胆石病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精制的面粉食品,胃切除术也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其死亡率极高。

胰腺癌凶险65岁以下人群的第一死因很多人并不清楚,在我们身体上腹部深处,其实有一个非常小而又默默无闻的器官,这就是胰腺。

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作为上海男性十大高发癌症之一,胰腺癌让人闻之“色变”,被国际外科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

警惕!“胃病”竟是胰腺癌玩潜伏胰腺癌还有一个外号叫“癌中之王”,因为它太难识别。

即使生病了也常被误认为胃病、肾结石。

消化不良等。

专家说,人的胰腺只有两三厘米宽,却和肝、胆、胃、肠等器官紧密相邻。

所以,胰腺癌的早期症状非常容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

胰腺癌九大高危人群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2.突发糖尿病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

3.慢性胰腺炎患者。

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4.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5.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6.长期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7.没有什么原因,也没有疲劳,也没有受伤,出现腰背部的疼痛。

8.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

9.无法解释的迅速体重下降。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占常见恶性肿瘤的1%—2%左右,发病年令以40—70岁多见,60岁左右为高峰。

男性较多,男女之比为1.7—2∶1。

近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胰腺癌是癌症里面杀伤力非常强大的一种癌症。

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消瘦等。

胰腺癌这个病的发现比较困难,一经发现,一般都是中晚期了。

所以说它的预防非常重要。

胰腺癌的死亡率非常高,而且早期诊断也比较困难。

近年来一些名人因胰腺癌逝世,再次引起了世人对胰腺癌这种恶性肿瘤的普遍关注。

胰腺癌是一高度恶性的癌症,预后极差。

未接受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约为4个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个月,切除手术后病人一般能生存16个月。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和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手术后应用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对手术辅助化疗并加用放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可达40%。

胰腺癌临床表现取决于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

其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

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

虽然有自觉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压痛,如果有压痛则和自觉痛的部位是一致的。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教授介绍,胰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发展迅速和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目前,85%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

因此,国际上将胰腺癌称为“21世纪医学的顽固堡垒”。

在各种检验、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胰腺癌仍然很难被早期发现?赵玉沛指出,除了胰腺癌具有较特殊的解剖位置——隐匿于腹膜后,患者症状不明显等特点之外,医患双方缺乏应有的警惕和足够的重视也是导致胰腺癌很难被早期发现的主要原因。

为早期发现胰腺癌,北京协和医院普外科为胰腺癌高危人群建立了预警指标,从而缩小了胰腺癌防治的包围圈。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其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近年来的调查报告发现糖尿病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病人与胰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发现慢性胰腺炎病人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明显增高;另外还有许多因素与此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职业、环境、地理等。

胰腺癌临床表现

胰腺癌临床表现

胰腺癌临床表现(一)病史胰腺癌初期症状与其它消化道疾病症状难以鉴别;由于位置深在,往往难以由病人本身发现胰腺肿物。

胰头部肿物由于邻近胆总管末端壶腹部,在其受道压迫时可出现黄疸,症状出现较胰体尾癌为早;而胰体尾癌往往发展到侵犯周围脏器或腹腔神经丛时方出现疼痛及相应的症状。

自不典型症状开始至确诊一般病程1-6个月,平均3个月;临床出现典型症状如黄疸、疼痛的病程平均不超过10-20天。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很高,一般不治生存期6-12个月;而胰头癌甚至更短,往往由于梗阻性黄疸造成肝脏损害死亡。

(二)临床症状1、初期非特异性症状⑴上腹部不适或腹部隐痛:以往一般认为胰头癌的典型症状为“无痛性黄疸”,实际上无论胰头癌或胰体尾癌,其初期均有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往往为其首发症状。

一般认为约占90%。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粗糙感”,间或隐痛,往往自认为胃痛或饮食不适,可忍受。

反复发生,持续时间长,不易缓解。

以此就医常诊为“胃病”给予对症处理。

治疗后多数病人症状或稍许有所缓解,少数患者经对症处理没有“治愈”而要求进一步检查,B超常可发现早期病变。

⑵腹部胀闷、食欲减退:为胰腺癌的常见症状,约占80%左右。

病人表现为进食后不消化,且食欲有所改变,厌食油腻及动物蛋白饮食。

⑶消瘦乏力:胰腺癌病人多有消瘦乏力,经休息常难以完全缓解。

以上胰腺癌症状的产生原因为,在胰腺癌的情况下,胰管阻塞,使癌肿周围及胰管受阻远端的胰腺组织呈炎症状态,局部胰腺组织水肿,胰液分泌减少及/或胰液排泄受阻所致,导致消化功能障碍,甚至食物吸收不良或病人害怕进食而出现消瘦、体重减轻。

由于这些消化道症状非常不典型,非胰腺癌特有,往往被认为是“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胰腺炎”、及“慢性胆囊炎”等,很少能够引起医生重视而进一步进行检查。

待临床出现典型的胰腺癌症状或体征时,病变已属晚期,治疗效果降低。

2、胰腺癌的典型症状⑴黄疸: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白为梗阻性黄疸的典型表现,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约90%的胰头癌具有此症状。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胰腺“隐居”在胃后方,能分泌消化液、胰岛素等。

而正是由于其位置隐蔽,所以胰腺癌症状很容易与胃部、黄疸等疾病混淆。

哈尔滨医大四院肿瘤专家说,因胰腺癌患者易出现类似胃痛之类的腹痛症状,临床上易误诊为慢性胃病,以至于贻误了治疗时机。

据悉,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早期都以为是胃病,当出现黄疸、脾肿大等症状时,多已到中晚期。

(1)常见的临床特征有体重减轻、腹痛和黄疸。

体重减轻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症状,通常是渐进性的,在确认胰腺癌数月前即开始发生。

(2)5%~80%的病人有腹痛,常于夜间更为严重。

平卧位和坐位可使疼痛加重。

疼痛常常模糊不清,难以言明,这种情况往往延误诊断。

(3)黄疸是第三位最常见的症状,许多病人出现较晚。

黄疸通常是进行性加重的,但也有呈自然波动状态的。

癌肿发生在邻近总胆管的病人,黄疸可为唯一的临床表现。

(4)胰腺癌的非特异性体征和症状包括:①厌食,上行性胆管炎,以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便秘、腹泻、吸收不良、胃胀气或肠胀气)。

由于胃、幽门或十二指肠直接受到侵害,或是由于胃功能的紊乱,可并发胃排空障碍的症状。

②糖尿病可伴随发作。

③通常与肺癌相关的转移性的血栓性静脉炎也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体征。

④中年人可出现忧郁症、疑虑病和癔病,一般认为是由胰腺癌引起。

在胰腺癌病人中偶尔也可见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症状。

这种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半数以上其精神症状比生理体征和症状的出现早6个月。

正是由于有许多非特异性的和模糊的体征和症状,所以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

【胰腺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1)直接蔓延。

向周围组织浸润,包括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胃和横结肠等。

(2)淋巴转移。

胰头癌常转移至幽门下淋巴结群,胰≤204 体尾癌则主要转移至胰脾淋巴结群,也可侵及肠系膜、主动脉旁淋巴结。

(3)血行转移。

多经门静脉转移到肝,自肝又经上、下腔静脉到肺等处。

(4)沿神经鞘蔓延。

常因腹膜后神经周围的淋巴管被浸润而致持续性背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一)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肿瘤常致胰管或胆管梗阻,尽管尚未引起黄疸,但胆汁排泄不畅,胆道内压力升高,胆管及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病人可觉腹部不适及隐痛。

以往强调胰头癌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性黄疸,实际上无痛性黄疸作为首发症状仅出现10%~30%的病人。

腹痛在胰头癌患者还是很常见的症状。

至于胰体尾部癌,腹痛发生率更高,且可由于累及腹腔神经丛而呈显著的上腹痛和腰背痛。

这种症状的出现,常提示病变已进入晚期。

(二)食欲减退和消瘦也是胰腺癌的常见表现
肿瘤常使胰液及胆汁排泄受阻,因此影响病人食欲,且有消化吸收不良,致体重明显减
轻。

(三)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
肿瘤部位若靠近壶腹周围,黄疸可较早出现。

黄疽常呈持续且进行性加深。

大便色泽变淡,甚至呈陶土色。

皮扶黄染呈棕色或古铜色,有皮肤瘙痒症。

(四)胰头癌除致梗阻性黄疸外,亦常致胆囊肿大
可在右上腹清楚扪及。

梗阻性黄疸伴胆囊肿大常提示壶腹周围肿瘤的可能。

(五)晚期胰腺癌者可出现上腹固定的肿块,腹水征阳性
进一步可有恶病质及肝、肺或骨骼转移等表现。

诊断
除注意上述临床表现外,可选用下列辅助诊断措施。

(一)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有时可超过342μmol/L,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血碱性磷酸酶值升高亦很显著。

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

血淀粉酶测定,在少数早期胰腺癌,因胰管梗阻可有一过性升高;后期胰腺组织萎缩,血淀粉酶值不会有变化。

胰腺癌患者可能有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试验阳性率高。

癌胚抗原(CEA)测定,约70%胰腺癌患者可升高,但亦无特异性。

消化道癌相关抗原CA19-9被认为是诊断胰腺癌的指标。

(二)B超
胰腺癌的直接影像可见到低回声的肿瘤,间接的所见往往成为发现小胰癌的线索,如扩张的胰管、胆管等。

除主胰管外,还要仔细观察胰管的分支。

有些小胰癌可首先引起胰管分支的局限性扩张,如钩突部胰管扩张。

超声内镜因超声探头仅隔胃、十二指肠壁对胰腺体尾和头部扫描,不受胃肠道气体干扰。

所以,可清晰地描出胰内结构,发现早期病变。

(三)CT扫描
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块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但<2cm的胰腺肿块约l//3不能发现影像学改变,除费用昂贵的因素外。

CT扫描应该列为目前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

胰腺癌的CT图像为:①胰腺肿块呈普遍性或局限性肿块。

肿块中心可有不规则的轮廓模糊的低密度区,若低密度区较大,可为肿瘤坏死或液化表现;②癌肿侵入或压迫胆管或胰管时可使其扩张;③癌肿可侵及胰背脂肪层及包绕肠系膜上血管或下腔静脉。

(四)磁共振成像(MRl)
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和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但价格昂贵。

(五)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ERCp能同时显示胰管、胆管和壶腹部,对不明原因的阻塞性黄疸很有价值,此外还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并收集胰液作细胞学检查。

但在已有阻塞性黄疸的情况下作ERCp 有引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应控制好注入造影剂的数量、速度和压力。

胰腺癌的ERCp影像所见为:①主胰管不规则性狭窄,梗阻,其末端呈鼠尾状截断影;②主胰管侧支破坏、断裂、稀疏和移位;③造影剂外溢入肿瘤区;④胆总管可有包绕狭窄和梗阻表现,如同时有胰管的
狭窄和梗阻,则呈“双管征”。

(六)胃肠钡餐检查(GI)
常见的G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

在胰头癌晚期可有十二指肠圈扩大,或十二指肠呈反“3”形改变。

低张GI检查使十二指肠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少从而利于观察十二指肠粘膜
的变化,如纹理紊乱、粘膜中断、壁僵硬等。

(七)细胞学检查
目前多主张术前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抽吸胰腺肿块作细胞学检查,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对胰腺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其主要诊断作用在于晚期不能手术病人,可以明确诊断。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也可以在术中应用,并可代替胰腺活检,从而避免因活检引起出血、胰瘘、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

四、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关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一直是人们探索力求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对此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