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合集下载

胰腺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胰腺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胰腺癌的超声诊断分析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7年至2012年共76例,患者年龄在46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58.2岁;男性占55例,女性占21例。

全部病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 黄疸, 食欲减退及体重减轻等。

1.2仪器与方法本组采用GEv73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患者取平卧位、侧卧位或半卧位对胰腺进行纵切、横切、斜切等多方位扫查,必要时嘱病人饮水300-500ml后检查,腹腔大量胀气病人素食三天或服助消化药后复查。

2 结果本组病例胰腺局部或弥漫性增大76例中:胰头癌63例,其中60例胰头前后经值大于3.0cm;胰体癌6例,其中胰体部测值大于2.0cm;壶腹癌3例;胰尾癌2例;全胰腺癌2例,胰腺呈弥漫性肿大而形态失常。

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76例胰腺癌中,由超声明确诊断69例,符合率90.7%,漏诊7例,占9.2%。

肿瘤大小及回声强度76例中61例检出胰内肿块:肿块直径3至4cm者多见,直径大于4cm者21例,小于3cm者5例,最大者8.9cm×4.7cm×5.9cm,为全胰腺癌。

肿块以低回声为主,本组病例占80.9%;次之为等回声13例;高回声者5例。

全部肿块均为实质性包快,后方可衰减,外形不规则,部分可呈蟹足样浸润,未见明显液化坏死,肿块边缘清晰者47例,不清晰者11例,2例全胰癌呈较低回声,内部不均质。

CDFI示肿块内部血流信号少或无,本组76例中仅12例显示血流信号。

胰头癌间接征象胆道扩张,胆囊增大,胰管扩张。

血管受压、移位和周围脏器转移等。

本组病例中:胆总管内径扩张可达1.0至3.0m者1例,大于3.0cm者7例;70例胰管内扩张大于0.3cm,最大者可达1.2cm。

发现胆系、胰管扩张者,即使未找到明显的肿块亦不能掉以轻心,建议病人随访或进一步检查。

转移征象:肝内转移8例,胰周围淋巴结转移3例,腹水6例,胰周组织浸润5例。

3 讨论为了提高超声对胰腺癌诊断符合率,要注意检查方法的改进。

超声内镜,可诊断90%以上胰腺癌

超声内镜,可诊断90%以上胰腺癌

家庭医药 2019.0418预防与治疗·专家门诊超声内镜,可诊断90%以上胰腺癌日前,56岁的王先生巩膜出现黄疸,伴随阵阵腹痛。

起初,他以为是患上了肝炎,便来到医院就诊。

不过,医生初步诊断发现,王先生并没有患上肝炎,出现黄疸的原因不明。

无奈之下,王先生来到我院,医生检查后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测——胰腺癌。

王先生最初是有怀疑的,他告诉医生,之前在其他医院做了CT和B超,但只是提示胰管扩张,“我连核磁共振都做了,但医生也没有发现是胰腺癌。

”凭借几十年的从医经验,我们认为其存在胰腺癌的可能,建议王先生做超声内镜,以便进一步确诊病情。

果然,超声内镜发现了病灶,一个直径不足1厘米的胰腺病变被清晰地检查出来,病理结果为胰腺癌。

而早期的胰腺癌经过正规的治疗,生存率非常高。

当拿到检查报告,王先生悲喜交加,很快,王先生通过手术切除,痊愈出院。

胰腺癌大多数发现就是晚期不过,像王先生这样幸运的并不多。

根据2017年重庆市新发肿瘤登记数据显示,胰腺癌发病率为6.43/10万,死亡率为5.4/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为接近。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为什么大多数胰腺癌发现就是晚期呢?胰腺位置非常“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当成消化道疾病诊治,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已发展成中晚期,出现了远处转移,导致患者失去手术机会。

为什么胰腺癌死亡率如此高呢?这是因为胰腺癌细胞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根治性切除。

如果不能手术,中晚期生存率不到10%。

最有效检查手段是超声内镜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成为胰腺癌诊治的重中之重,而目前能够早发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超声内镜。

以往患者诊断胰腺癌,常常选择B超、CT,甚至核磁共振,但这些手段对于胰腺癌不太管用,对于2厘米以上的胰腺病变,上述检查的漏诊率高达30%。

而超声内镜的诊断率可以高达90%以上。

胰腺肿瘤的超声诊断(附44例报告)

胰腺肿瘤的超声诊断(附44例报告)
囊 壁可见少许 星点状血 流 。
2 2 良恶性胰腺 肿瘤 的超声 影像 特 点 胰 腺 恶性 .
断较 困难 。超 声是 腹部 检 查 的常用 方 法 , 为探讨 超 声检查 对胰腺肿 瘤 的诊 断价值 , 我们对 4 4例经 病理
和免疫 组化证实 的胰腺 肿瘤 的超声 表现进行 了 回顾 性分析 。现报告 如下 。
3 8
性生 长 、 不均质肿 块 、 心部 可有 坏 死 和囊 性变 、 中 周 边 部 血 运 较 丰 富 等 可 帮 助 与 胰 腺 良性 肿 瘤 鉴
中等强 回声 团块 。
3 讨 论
经手 术 、 理 和免 疫 组 化 证 实 的胰 腺 肿 瘤 患 者 4 病 4 例, 3 男 2例 、 l 女 2例 , 年龄 2 6 8— 6岁 、 中位年 龄 5 l 岁。其 中 , 腺癌 3 , 岛细 胞瘤 6例 , 腺囊肿 胰 4例 胰 胰 4例 。临床表现 为上腹部疼 痛 和左腰 背 部 的牵 引痛 2 4例 , 部无痛 性 肿 块 1 , 腹 2例 黄疸 8例 , 肝 脏 和 伴
淋 巴结转移瘤 4例 。
12 方法 .
使用 G E公司 P O 0 R 20型超声诊 断仪和
胰腺 恶性 肿瘤 多发 生 于胰 头部 , 痛及 无痛 性 腹 黄疸为胰 头 癌 的 常见 症 状 … 。发 病 原 因首 要 危 险
A i n g o tH 彩色 多普 勒超 声 诊断 仪 , g et maePi X l I n 探 头频率 为 3 5 M 及 5 M 。受检 者 空腹 , . Hz Hz 下腹 有
发, 由类似胰 岛细胞 的瘤 细胞组 成 团块 或条索 , 结 有
的关 系 。彩色 多普 勒超 声检 查 时 , 注意 观察 肿瘤 的

胰腺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胰腺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胰腺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胰腺癌是最严重的癌症之一,早期发现的可能性有非常小,晚期胰腺癌治愈率低让人们很是恐惧。

那么要做哪些有效的检查有可能在早期发现胰腺癌呢?请看本文解析。

胰腺癌癌中之王,对于胰腺癌来说我们应该尽早的治疗疾病,这样为了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治疗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诊断出疾病的所在和发展状况,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治疗。

胰腺癌应做什么检查:内腔镜超声显像(eus):发现胰腺癌要做内腔镜超声显像,内腔镜超声显像(eus) 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襞,显示出胰体、胰尾及胰周组织血管,检查时不受气体干扰,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对小胰癌诊断有独特价值,可诊断出小于1.0cm的胰腺癌。

另外,可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对胰腺癌的临床分期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对胰腺癌术前诊断率可达92%,对胰腺癌的诊断高于b超、ct和ercp,可在ercp前进行。

胰腺癌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如进行增强扫描,可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更加清晰。

ct还可发现胰腺癌进展时邻近器官受浸润及血管受损、淋巴结转移情况。

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于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

目前ct 检查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其准确率可达98%。

磁共振成像(mrl) :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据t真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判断早期局部侵犯和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以上就是“胰腺癌应做什么检查?”的全部解析内容,有不适症状或者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去医院做些有效检查,及早发现胰腺癌就是挽救生命。

原文链接:/yxa/2015/0717/225726.html?pc_hash=pghLdu。

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58
胆总管下段 或壶腹部结石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54
胰头癌
• 临床 • 超声表现 黄疸:进行性加深黄 阻塞部位:高,在胰 疸,波动范围不明显。 腺上缘起即发生阻塞, 发热:不多见,或持 胆总管显示长度缩短。 续低热,不伴寒颤。 胰腺:病变区因纤维 化萎缩变硬而回声增 胃肠道出血:晚期较 多,体积变小。 明显。 主胰管:近胰头处呈 截断征象,远端可扩 张或呈囊状、串珠状。
3
• 胰颈是胰腺的狭小部分,其前方为胃后 壁,后方为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的汇 合处,并形成门静脉。 • 胰体前方有胃,胃与胰体之间隙为网膜 囊。胰体后方依次为脾静脉,肠系膜上 动脉,腹主动脉及脊柱。 • 胰尾末端直达脾门,后方为脾静脉,左 肾及左肾上腺,左前方有胃。 • 胰管自胰尾向胰头右行并逐渐增粗,进 入胰头后与胆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 二指肠。
49
• 壶腹部病变:沿着扩张的胆总管作纵 切的探头稍转向右外侧,在胆总管末 端以下相当于壶腹处可见不规则形态 的低—中回声结节,肿瘤游离缘可呈 不规则外凸形或呈杯口状凹陷形,并 可向胆总管下段延伸浸润。
50
• 其他:在大量饮水液体进入十二指 肠后作检查,有时可见十二指肠腔 人狭窄,,其左侧壁处可见向内的 弧形压迹。如见有十二指肠内较大 的中—高回声团块,应考虑有十二 指肠乳头状腺癌可能。
19
超声表现
• 胰腺局部可见一无回声区,边界光滑、 整齐,多呈圆形,亦可呈分叶状。 • 囊肿的后壁回声增强,其侧方可见声 影。 • 囊肿多为单发,亦可呈多发或内有分 隔。 • 囊肿巨大时可使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移 位,也可使胰腺失去正常的形成。

胰腺癌表现及诊断

胰腺癌表现及诊断

胰腺癌表现及诊断临床表现(一)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肿瘤常致胰管或胆管梗阻,尽管尚未引起黄疸,但胆汁排泄不畅,胆道内压力升高,胆管及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病人可觉腹部不适及隐痛。

以往强调胰头癌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性黄疸,实际上无痛性黄疸作为首发症状仅出现10%~30%的病人。

腹痛在胰头癌患者还是很常见的症状。

至于胰体尾部癌,腹痛发生率更高,且可由于累及腹腔神经丛而呈显著的上腹痛和腰背痛。

这种症状的出现,常提示病变已进入晚期。

(二)食欲减退和消瘦也是胰腺癌的常见表现肿瘤常使胰液及胆汁排泄受阻,因此影响病人食欲,且有消化吸收不良,致体重明显减轻。

(三)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肿瘤部位若靠近壶腹周围,黄疸可较早出现。

黄疽常呈持续且进行性加深。

大便色泽变淡,甚至呈陶土色。

皮扶黄染呈棕色或古铜色,有皮肤瘙痒症。

(四)胰头癌除致梗阻性黄疸外,亦常致胆囊肿大可在右上腹清楚扪及。

梗阻性黄疸伴胆囊肿大常提示壶腹周围肿瘤的可能。

(五)晚期胰腺癌者可出现上腹固定的肿块,腹水征阳性进一步可有恶病质及肝、肺或骨骼转移等表现。

诊断除注意上述临床表现外,可选用下列辅助诊断措施。

(一)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有时可超过342μmol/L,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血碱性磷酸酶值升高亦很显著。

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或强阳性。

血淀粉酶测定,在少数早期胰腺癌,因胰管梗阻可有一过性升高;后期胰腺组织萎缩,血淀粉酶值不会有变化。

胰腺癌患者可能有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试验阳性率高。

癌胚抗原(CEA)测定,约70%胰腺癌患者可升高,但亦无特异性。

消化道癌相关抗原CA19-9被认为是诊断胰腺癌的指标。

(二)B超胰腺癌的直接影像可见到低回声的肿瘤,间接的所见往往成为发现小胰癌的线索,如扩张的胰管、胆管等。

除主胰管外,还要仔细观察胰管的分支。

有些小胰癌可首先引起胰管分支的局限性扩张,如钩突部胰管扩张。

超声内镜因超声探头仅隔胃、十二指肠壁对胰腺体尾和头部扫描,不受胃肠道气体干扰。

胰腺和脾脏的超声表现

胰腺和脾脏的超声表现

胰腺一、正常超声表现:形态:可呈蝌蚪形、哑铃形及腊肠形大小:正常人胰头厚度小于3cm,体尾部厚度小于2.5cm内部回声:中等回声,稍高于肝脏,光点细小均匀,回声随年龄增加而增强胰管呈线状无回声,内径1-2mmCDFI: 胰腺实质内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测量切面:胰腺长轴切面测量部位:以厚径为准,切线测量法胰头:在下腔静脉的前方测量,测量一般不包括钩突胰体:在腹主动脉的前方垂直线进行测量胰尾:在腹主动脉的左缘或脊柱左缘进行测量正常值胰头≤3.0cm胰体≤2.5cm胰尾≤2.5cm胰头后方为胆总管胰颈后方为肠系膜上V和脾V合成的门静脉起始处胰体后方为脾V,脾V后方为肠系膜上A和腹主A二、急性胰腺炎(一)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超声表现:早期声像图可正常典型表现:1、形态:轻至中度肿大,多呈弥漫性肿大,似粗大的腊肠样,胰头厚>3cm,胰体厚>2.5cm,胰腺边缘光滑、清晰。

2、内部回声:均质低回声(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表现为不均质)3、胰周:可有少量积液(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形态、大小:弥漫性肿大明显,前后径可达5cm;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2、内部回声:强弱不等伴有暗区,少数呈密集不均质高回声,主胰管扩张;3、周围结构:(1)肠系膜上A,脾V受压移位,轮廓模糊不清(2)可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或脓肿(3)多数伴有少量腹水,少数并发少量胸水;躲在左侧胸腔(4)极少数可合并胰腺假性动脉瘤(5)压迫胆总管,引起肝外胆道梗阻(6)可继发脾静脉周围炎(7)常并发肠麻痹三、慢性胰腺炎1. 胰腺大小形态的变化胰腺正常大小、肿大或萎缩,胰腺形态常不规则,边缘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

部分患者胰腺形态可无变化。

2. 胰腺实质回声变化慢性胰腺炎由于胰腺纤维化而引起胰腺实质回声增强、增粗、回声不均匀。

胰腺实质内钙质沉着可引起胰腺钙化或结石。

3. 胰管变化主胰管不规则扩张,粗细不均,可呈囊状、结节状,管壁不光滑,管腔内可伴有结石。

超声检查诊断胰腺癌的价值

超声检查诊断胰腺癌的价值
80mL后 再 探 查 。 0 2 结 果
淋巴结肿大占 3 %(28 ) 8 3 /5 。 21 胰腺癌 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 :胰腺癌肿 内可见 ._ 3 血 流信号 占 1%( 1 5 ,癌肿 内未 见 明显血 流信号 占 8 % 3 1/ ) 8 7
(48 ) 7 /5 。
Ju a o rcia Me ia T cnq e , uy2 1 , o. 9 o 7 o rl f at l dc eh iu s Jl 0 2 V 1 1 ,N . n P c l
胰腺癌 的发病率在世 界范 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美 国
占肿 瘤 死 亡 原 因的 第 4位 【 。近 2 来 , 国胰 腺 癌 的病 死 0年 我 率 已 由 19 9 1年 的 18 %上 升 为 22 % , . 3 . 6 已成 为我 国人 口死 亡
半 卧位 , 充分暴露 上腹 部 , 头在胰 腺 区做 横切 、 探 纵切 、 切 斜 等多个切 面扫查 病灶 , 获得二维超声 图像 , 观察病灶 的大小 、 形态 、 内部 回声 、 边界等情况 , 再用彩 色多普勒血 流显像观察 肿瘤血流情 况。 胃肠 道积气胰 腺探查不 满意者 ,饮水 50 0~
润胆 总管壁 。胰 腺癌 的声 像 图特征及诊 断依据 有 :① 胰头 ( 、 ) 出现 较低 回声肿 块 , 体 尾 部 形态不规则 , 边界不 清 , 内部
回声不均匀 。 大胆囊 、 ② 胆总管 、 内胆管扩 张。 肝 ③胰管扩张 ,
若能排除结石引起 的梗阻 , 应高度怀疑胰腺癌。
胰 头 癌 最 易侵 犯 肠 系膜 上 静 脉 、 门静 脉 、 静 脉及 下 腔 静 脾
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 『 引 。国外报道超声诊断胰腺 癌的符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发表时间:2013-01-30T14:35:27.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3期供稿作者:邢纯[导读] 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邢纯 (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乡卫生院 150000)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120-01 【摘要】目的讨论胰腺癌超声诊断。

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诊断。

结论胰腺内肿物,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供贫乏,胰头癌常伴胰管、胆管扩张。

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胰腺癌超声诊断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器肿瘤,高发年龄为45~65岁,病因尚不明确。

病理分为胰管上皮细胞发生的胰管癌、腺泡细胞发生的腺泡细胞癌和胰岛细胞发生的胰岛细胞癌以及其他器官癌而来的转移癌。

胰腺导管上皮癌最多见,胰岛细胞癌通常放在胰腺内分泌肿瘤内讨论。

按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和全胰癌,其中胰头癌占57%~62%、胰体尾癌占25%~33%,全胰癌占0~8%。

胰头癌容易侵犯胆总管和肝门静脉,胰体癌容易侵犯脾静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膜后神经丛,胰尾癌易侵犯脾门和脾血管。

转移途径以淋巴转移最常见。

血行转移主要经肝门静脉转移,肝转移发生率最高,并可形成肝门静脉内癌栓。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作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2岁,患者上腹部不适、疼痛、消瘦、食欲减退。

2 超声表现
2.1灰阶超声
2.1.1胰腺内肿物:是胰腺癌的直接征象,<2cm的肿瘤多为均匀低回声,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线,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

肿瘤增大后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或呈高回声,部分可有钙化、液化、浸润状生长境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

2.1.2胰腺大小、形态:肿瘤较大时胰腺多局限性肿大,轮廓不清,与周围器官境界消失,全胰癌者胰腺弥漫性增大。

<2cm的肿瘤胰腺增大不明显。

2.1.3胰管扩张:胰管受肿瘤压迫和侵犯呈不同程度的均匀扩张,内壁平滑。

有的胰头癌如主、副胰管相通且副胰管通畅,胰管可不扩张。

2.1.4胆管扩张:癌和转移的淋巴结浸润或压迫胆总管引起胆道梗阻扩张。

可见扩张的胆总管中断于胰腺肿物内。

2.1.5胰周血管、器官的压迫和侵犯:肿瘤附近的血管被推移、挤压、变形,或管腔内实性回声,或被肿瘤包绕。

常被侵犯的器官有十二指肠、胃、脾、胆囊等,器官表面的正常浆膜界面消失。

2.1.6淋巴结转移:胰周淋巴结肿大,内部低回声。

检查注意事项:①<2cm的肿瘤普通超声显示困难,胰腺大小无明显变化,胰管可无明显扩张,必要时行超声内镜检查;②脾动脉走行与胰管非常接近,易误认为扩张的胰管,应沿扩张胰管向头侧追踪管道走行以减少误诊,对于确认的扩张胰管,可追踪胰管的梗阻部位;
③横切扫查时胰周围肿瘤易误为胰内肿物,必须结合多个切面鉴别;④副胰管与主胰管相通,或肿瘤位于胰腺钩突部时胰管内径可正常;
⑤全胰癌可仅表现为胰腺内回声不均,边界不整,无明显局灶性肿块。

2.2彩色多普勒超声直径4cm以内的胰腺癌内部很少能测到血流信号,肿瘤增大时部分可于周边检出低速血流,但远比肝癌、壶腹癌、肾癌和胰腺其他类型的癌血流稀少。

因此检查的重点是肿瘤对周围大血管有无压迫和侵犯。

从不同的切面显示肿瘤周围动脉和静脉管腔及管壁的改变,判定血管的受侵情况。

2.3超声内镜在所有影像检查中超声内镜是目前胰腺癌最敏感的诊断手段。

主要优点是没有盲区,能均匀显示整个胰腺、胰腺被膜、胰管壁。

超声内镜下1cm以上的肿瘤可以清晰显示,2 cm以内的肿瘤检出率达80%~95%,血管浸润的诊断准确率85%~92%,对于早期诊断和判定进展程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超声内镜为侵人性检查方法,一般不列为常规,适应证:①不明原因的胆管和胰管扩张;②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高度怀疑胰腺肿瘤,但普通超声、CT、MRl等未能发现病灶;③各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④诊断已明确,为决定手术方式需要了解肿瘤对血管的侵犯。

胰腺癌超声内镜声像表现:①肿块边界模糊,周边部分呈低回声,散在钙化灶和液化区。

②肿瘤旁胰管受压或管壁回声中断,或胰管内实性回声,肿瘤远端的胰管扩张,近端胰管扩张不明显,无胰管穿通征。

③肿瘤突破胰腺生长时,胰腺外膜模糊,回声减低。

浸润邻近器官时,相邻器官浆膜层断裂。

④血管受浸润时管壁回声层中断。

胆管受浸润时扩张的胆管中断在胰腺的低回声肿物内并见胆管壁回声减低或消失。

⑤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

2.4胰管内超声检查使用管内超声探头,频率20~30 MHz,内径2.0~2.4mm,聚焦半径范围0.3~1.0cm,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或术中插入。

是观察胰管早期病变的敏感检查方法。

正常胰管为高、低、高三层结构,胰管癌时管壁层次消失。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胰腺内肿物,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供贫乏,胰头癌常伴胰管、胆管扩张。

注意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3.1局限性胰腺炎①与正常组织分界不如胰腺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②胰管扩张程度轻,内径粗细不均;③有胰管穿通征;④有慢性胰腺炎超声表现;⑤内有正常血管走行。

3.2胰腺囊腺瘤、囊腺癌①多生长在胰体或胰尾部;②肿瘤多为非实性的多房性囊性肿物,囊壁厚、内壁不光滑;③部分肿瘤以实性回声为主,但透声性好,后方回声无衰减;④胰管扩张少见;⑤肿瘤内血流较胰腺癌丰富;⑥转移较胰腺癌晚。

3.3胰岛素瘤边界平滑清晰,回声较胰腺癌高,内部血流丰富。

3.4壶腹周围癌①病灶较小时即出现胆管扩张;②肿瘤发生在管腔内;③肿瘤血供较丰富;④胰腺肿大不明显。

3.5腹膜后肿瘤常位于脾静脉后方,呈分叶状结构,与胰腺有一定的边界,胆管扩张较少见。

3.6慢性胰腺炎与全胰癌前者形态基本正常,内部回声不均,不侵犯血管。

总之,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等.诊断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9,(第6版).
[2]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