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从气血神论治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

从气血神论治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

从气血神论治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张 楠1,董 波2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常伴发焦虑㊁抑郁,董波教授认为其病位在心,气血神失和是病机关键㊂本研究总结董波教授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㊁抑郁的病机认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以期指导实践㊂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气血神论治;焦虑㊁抑郁;董波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8.037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1]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9亿例心血管病病人中,约500万例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2]㊂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焦虑㊁抑郁发病率为40.1%,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㊂慢性心力衰竭缠绵难愈,且预后差,病人常需要反复入院及长期服药,而某些抗焦虑㊁抑郁药物毒副作用强,可能还会加重心力衰竭,从而限制临床应用[4]㊂中医药治疗及情志疗法能有效抚慰病人焦虑㊁抑郁情绪,临床有验㊂董波教授,辽宁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工作30余年,崇尚经方㊂董波教授注重辨证辨病辨机施治,屡获良效,遂将其经验整理于下㊂1 从气血神论治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㊁抑郁理论依据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与气㊁血相关,始于心气虚,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在脉中运行,心气虚血停留而为瘀㊂焦虑㊁抑郁其属于郁证等神志病的范畴,其中医病机亦与气㊁血密切相关㊂‘景岳全书“言: 其在于人,则凡气血一有不调而致病者,皆得谓之郁证 [5]㊂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㊁抑郁发病关键为 心主血脉 和心藏神 功能失和,与气㊁血㊁神密切相关㊂气㊁血㊁神三者,互根互用,血中有气,气中有血;气推血行,血赖气生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言: 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6],即 五气 生神,神为气之主,神安则气正,神惊则气乱,神内守则气流布于周身而不已㊂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濡神,血行脉中,周流全身,是在神的主导下,神主导经脉运行和血液流通,王冰注‘素问㊃诊要经终论篇“言: 脉者,神之用 [6]㊂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㊁抑郁属于现代 双心疾病 的范畴,国医大师张伯礼认为心力衰竭日久,气血阴阳俱虚,痰瘀饮寒相伴而生,强调治心不忘调神[7]㊂林海基金项目 辽宁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作者单位 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阳110034)通讯作者 董波,E -mail :130****************引用信息 张楠,董波.从气血神论治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㊁抑郁[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8):1535-1536.丹等[8]注重形神共治,通过益气㊁温阳㊁养阴㊁活血㊁利水㊁化痰等法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将调肝㊁安神贯穿始终,同时不忘心理疏导,双心同治㊂郭放[9]认为心力衰竭病合并情志异常的主要病机与心肝密切相关,包括气虚血瘀,肝气郁滞,心神失养,治疗当以益气活血解郁为主㊂修一萍等[10]提倡从 双心医学 模式出发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益气温阳㊁调肝安神为治疗原则,心肝同调, 双心 共治㊂2 董波教授对从气㊁血㊁神论治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㊁抑郁的认识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的病理机制是心的能量缺乏,心气不足㊁心阳亏虚㊂一旦出现慢性心脏功能下降的急剧恶化,病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㊁喘憋㊁胸闷如窒㊁心悸㊁不能平卧㊁排尿减少且四肢浮肿㊁口唇青紫等症状,董波教授立益气温阳㊁活血利水之法,常以真武汤㊁苓桂术甘汤㊁葶苈大枣泻肺汤㊁木防己汤等加减化裁;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㊁抑郁病位在心,气血神失和是病机关键,故以调气安神㊁和血养神为治疗原则,兼祛痰清热㊁清肝泻火等,气可及血,故时以调气安神与和血养神并举㊂2.1 调气安神气虚㊁气滞是引起神志变化的主要病机,神志疾病以心气虚为主㊂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㊁抑郁病人常常心气不足,自觉悲伤欲哭㊁心情沉郁㊁神倦疲惫乏力㊁心慌,常以四君子汤或保元汤加减以补养心气㊂若心气不足㊁心神失濡较甚者,则加用远志㊁茯神㊁夜交藤㊁合欢皮㊁柏子仁等安养心神㊂若心神不定㊁心慌心烦较甚者,则加用朱砂㊁珍珠母㊁琥珀㊁磁石等重镇安神定悸之品㊂阳气者精则养神,若心气心阳亏虚,疲乏无力较甚,常用八味回阳饮加减以益气补虚;若病人出现精神恍惚㊁悲伤欲哭㊁心中烦热㊁睡眠不安等症状,常合用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㊂‘血证论“言: 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心脉得畅[11]㊂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㊁抑郁病人常易出现胸胁胀闷或有刺痛㊁脘痞腹胀㊁善太息㊁夜寐不安㊁捶胸或深长舒气可缓解,舌质淡或有瘀点㊁苔白或腻㊁脉弦等肝气郁结证㊂董波教授临床中常以柴胡疏肝散㊁小柴胡汤㊁四逆散㊁逍遥散㊁颠倒㊃5351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年4月第22卷第8期木金散等加减以行气解郁㊂肝郁日久化火,肝火上炎,扰乱神志,出现烦躁易怒㊁咽中不适,如物梗阻等焦虑症状,常合用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散来清肝泻火;肝体阴而用阳,肝郁日久,耗伤阴血,病人常出现心烦意乱,多疑惊悸,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等,常可合用一贯煎或芍药甘草汤合补肝汤加减以柔肝养肝㊂2.2和血养神血虚和血瘀是引起神志变化的主要病机㊂血为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神是血气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㊂‘灵枢㊃营卫生会“曰: 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 [12]㊂血的生成主要得之于心脾两脏,‘景岳全书㊃传忠录㊃脏象别论“言: 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而实生化于脾 [5],‘侣山堂类辨“言: 血乃中焦之汁,流溢于中以为精,奉心化赤而为血 ,且心主血脉,藏神于心所主之脉中㊂董波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素体本虚,五脏俱虚,气血失养,加之情志不遂,气火内郁,横乘脾土,使心血不足,脾失荣养;或思虑伤脾,气血生化无源,心失所养,从而形成心脾两虚之证㊂董波教授常以四物汤以养血安神;脾气虚弱,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浊内扰心神或上犯脑络,病人出现神志呆钝㊁表情淡漠㊁缄口不言㊁纳呆㊁胸部脘腹胀闷㊁口吐涎沫㊁头重如裹等症状,加石菖蒲㊁远志㊁胆南星化痰定志以宁神;痰湿郁久化热者,临证治以黄连温胆汤加减以清化痰热;若病人易受惊恐㊁胆怯不宁㊁寐差多梦㊁自汗短气㊁纳呆厌食㊁苦闷心烦常用十味温胆汤以益气养血㊁清胆化痰㊁宁心安神㊂气滞血瘀㊁气虚血瘀,因此临床上常常调气安神与和血养神并举㊂且瘀血与神志病有关,‘医林改错㊃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13]曰: 俗言肝气病,无故爱生气,血府血瘀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㊁抑郁病人胸胁刺痛,易狂躁,舌质暗有瘀斑时,常于调气安神基础上合用血府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以调气和血安神;在此基础上可以合用水蛭㊁地龙㊁全蝎等虫类药以舒筋活络,加强活血化瘀功效;另外可加龙骨㊁牡蛎以重镇安神㊂3验案举隅病人,女,72岁,初诊时间2023年1月㊂主因 活动后气短㊁喘促㊁心慌反复发作5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3个月 前来就诊,既往冠心病病史10年,慢性心力衰竭病史5年,抑郁症病史1年㊂3个月前情绪刺激后气短㊁喘促㊁心慌症状加重,自服药物疗效不佳,遂来诊㊂刻下:活动后气短㊁喘促㊁心慌,夜间憋醒,双下肢浮肿,情绪低落㊁胸胁胀闷㊁善太息,周身乏力,怕冷,多梦,尿少,纳食㊁排便正常㊂舌质淡暗,苔白厚腻,脉弦细㊂中医诊断:心衰病;郁证,辨证为心肾阳虚兼气滞㊁血瘀㊁水停,治则益气温阳㊁活血利水兼行气祛瘀安神㊂方药:茯苓15g,白术15g,白芍15g,制附子15g,生姜10g,人参10g,生地黄25g,桃仁15g,红花15g,当归15g,赤芍15g,柴胡15g,川芎15g,桔梗15g,防己15g,黄芪30g,淫羊藿15g,仙鹤草30g㊂14剂,水煎服㊂二诊:病人气短㊁喘促症状缓解,夜间憋醒消失,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情绪低落好转,但仍自觉心慌㊂舌质暗,苔白厚腻,脉弦细㊂上方去生地黄㊁桃仁㊁红花㊁桔梗,加龙骨25g㊁牡蛎25g,14剂,水煎服㊂三诊:病人心慌症状明显缓解,效不更方,续开14剂以稳固疗效㊂按语:四诊合参,该病人属于心肾阳虚兼气滞㊁血瘀㊁水停之证㊂故以真武汤㊁血府逐瘀汤加减㊂真武汤原名玄武汤,可镇下焦水寒之气,制附子温肾阳,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生姜温散水气,加入人参大补元气㊂血府逐瘀汤由四逆散并桃红四物汤加减而成㊂四逆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阳,枳实破气,一升一降,调理气机,白芍敛阴养血柔肝,甘草调和补中,使气畅血行㊂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化瘀伤正㊂方中再加入黄芪㊁防己,补气升阳㊁利水消肿,淫羊藿㊁仙鹤草温补肾阳㊂二诊,加龙骨㊁牡蛎重镇安神,既可治疗病人心慌症状,又可改善睡眠㊂诊疗中,董波教授心身同调,使忧者以乐,病者以愈㊂4结语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㊁抑郁的病机为气血神失和,董波教授辨机施治,设调气安神㊁和血养神之法,气血神同调,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些许思路,值得借鉴㊂参考文献:[1]ALVAREZ M S,OLMOS J J,PISA H.Heart failure and depression.A psychosocial perspective[J].Vertex,2012,23(106):439-445.[2]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7):617-622.[3]温雪梅,卢仁泉,郭林.中国心力衰竭病人抑郁焦虑发病及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4):702-709.[4]杨月明,王瑜歆,王立刚.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J].中国药物评价,2012,29(5):357-359.[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精选[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5.[6](唐)王冰撰.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7]刘强,金鑫瑶,江丰,等.从心主神明探讨张伯礼治疗慢性心衰的心神同调临床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9,12(3):407-409. [8]林海丹,巫燕慧,陈英男,等. 双心同治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理论探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2):51-54.[9]郭放.益气活血解郁法双心同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理论探讨[J].光明中医,2021,36(10):1692-1694.[10]修一萍,薛一涛.从 双心医学 论 益气温阳㊁调肝安神 治疗心力衰竭[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55-57.[11](清)唐容川.血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1.[12]戴铭.灵枢经[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2.[13](清)王清任.医林改错[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9.(收稿日期:2023-10-19)(本文编辑王雅洁)㊃6351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A p r i l2024 V o l.22 N o.8。

双心诊疗

双心诊疗

“双心医学”又称为精神心脏病学或行为心脏
病学,是研究心脏疾病与精神疾患相关性的学科。在 强调治疗患者躯体上存在的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关注 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倡导真
正意义上的健康-即心身的全面和谐统一。
“双心医学”遵循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强调综合治疗,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治疗干预。
双心病的治疗现 状
漏诊误诊率高达84.1%
医生对心理专科知识关注度低、多学科协 作医疗有待完善等原因,心脏科对患者焦虑、 抑郁的漏诊误诊率高达84.1%。
医疗资源浪费治疗率低
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不高,造成在心 脏科看病的许多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做了大量检 查,却没查出毛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且治疗率 极低。
2020/1/11
伊犁
21
心理疾病(癫狂)的中 医病机
癫狂为临床常见的精神失常疾病。癫病以
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 而多喜为特征。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 扰不宁,动而多怒为特征。癫狂与西医学的抑郁 《焦黄虑帝相内类经似》。心病 的病因认识:“愁 忧恐惧则伤心”
“癫属阴,狂属阳...... 大多因痰结于心胸间”
《广泛焦虑问卷7 项 (GAD-7)》
三个问题中如有二个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
回答“是”,符合精
表(HAD)》
神80障%左碍摘右的。可自能2性01为4年1月《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
2020/1/11
伊犁
17
重点排查人群和双心患者群
重点排查 人群
双心患 1. 重复者检查群无器质性心脏病
1. 顽固性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 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有心理问题。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知识讲解

双心医学护理模式的临床运用知识讲解
–病死率平均增加 4.1倍 –多数患者在心梗6个月内死亡 – 死亡率与抑郁严重程度成正比
–当同时并存其它风险因素(例如左心室射血分数降
低, LVEF)时,轻微的抑郁症状(贝克抑郁量表评 分<10)也显著增加死亡率
Depression and Heart Disease Review; Jiang et al, CNS Drugs, 2002 Ziegelstein et al, JAMA, 2001; Bush et al, Am J Cardiol, 2001
焦虑症状
抑郁症状
• 过度担忧 • 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晕、震颤) • 大汗、口干 • 坐立不安 • 呼吸急促
睡眠障碍 食欲改变 心血管/消化
系统症状 注意力障碍 易激惹 精力减退
• 抑郁心境 • 无价值感 • 罪恶感 • 自杀观念
1. Manage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the added challenge of comorbidity, Dunner D 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01;13:57-71 2. Zajecka J M, Ross J S.Management of comorbi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J Clin Psychiatry 1995; 56 (Suppl 2): 10–13
DSM-IV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疾病的联系
抑郁和焦虑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后果 抑郁和焦虑可能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转归 抑郁和焦虑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文源.双心医学.2008;25-32.

双心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双心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双心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双心护理的概念及原理双心护理是指在对患者进行生理性护理的注重患者心理和情感的关怀,同时促进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沟通和支持。

双心护理强调全面性、个性化和持续性护理,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一种贴心的、人性化的护理方式。

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双心护理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对患者的心理情感关怀,心绞痛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这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倾听,关注患者的情感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抗病能力。

其次是对患者的生理性护理,包括遵从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及时进行护理观察和干预等。

双心护理提倡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提供专业、全面的医护服务。

双心护理还注重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支持和沟通。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往往需要家人的陪伴和鼓励,通过加强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1.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双心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情感关怀,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护理活动,如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康复信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促进患者的康复3. 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双心护理注重患者的生理性护理,通过及时进行护理观察和干预,可以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5. 提升医护服务的水平1.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2.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针对不同病情和特点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合理用药、定期复查、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等,有利于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促进患者的康复。

3.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和支持4. 开展护理技能培训和交流活动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交流,有利于提升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双心医学模式在CCU患者中的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在CCU患者中的应用

双心医学模式在CCU患者中的应用摘要: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率最高的非传染性疾病,在“生理-社会-心理的综合模式”下,“双心医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双心医学模式是一门由心血管医学与精神心理医学交叉而成的综合性学科。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伴发率高,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 如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 患者的预后。

本文对双心医学模式在CCU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推进人性化护理在CCU病区内的开展。

关键词:双心医学;CCU;人性化护理;心理干预前言双心医学( psycho -cardiology) 是一门由心血管与心理医学交叉综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

双心指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两个方面,精神心理因素和躯体疾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大脑皮层与外周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心血管疾病为慢性疾病,患者长期治疗、多种并发症的产生以及治疗所造成的经济负担等因素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心理问题,而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也会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排斥治疗,导致躯体的疾病进一步加剧甚至恶化。

因此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伴发率高,且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可能产生相似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血压升高、心慌心悸、胸闷、胸痛、气短气促、晕厥,甚至焦虑、抑郁、悲观厌世等,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双心医学遵循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综合治疗,不仅重视心血管疾病,同时,也重视与心血管疾病同时存在的心理问题。

对患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干预治疗,提倡心血管和心理的双心健康,强调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心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心内科的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实施科学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不良情绪,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疾病治疗,继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双心治疗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双心治疗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双心治疗在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心理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而且心理疾病在心脏病患者中也有很高的发病率,但心理疾病在这一群体中存在低识别率和低治疗率,两种疾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使患者病情恶化,预后变差。

1双心治疗概述双心治疗(psychocardiacology)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精神心脏病学,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心理疾患与心脏病的相关性,即研究人的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深层联系,以及控制这些心理疾患对心血管疾病转归的影响。

Harold Wolf最早研究发现心理变化会引起生理变化,生理变化时间延长后,最终会引起身体结构变化。

1998年,由全世界38位专家成立了心理心脏病学现状和共识会议,从此双心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国双心治疗模式由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引入并开始实施,强调既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又要注意精神心理障碍的存在,从而达到心身协调。

2心理疾病与心脏疾病的相互关系2.1抑郁症和心脏病的关系抑郁症患者变的越来越多,终生患病率为16.2%,有軀体疾病的发病率可达到20%以上,轻度抑郁状态更为普遍。

心脏病患者抑郁症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2~3倍,约31~45%的冠心病患者有临床显著的抑郁症状,15~20%冠心病患者达到重度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抑郁发病率为43%[1]。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个随访资料表明,抑郁和随后的高血压发病率相关,抑郁是高血压病的独立预测因子。

国外研究发现[2],原发性高血压,抑郁的发病率是20-40%,且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一项前瞻性调查研究发现[3]高分值的抑郁症状产生使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一倍,抑郁症可能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

心衰患者由于生活质量下降,反复就诊或住院,医疗负担重,抑郁症发病率更高。

最近一项荟萃分析发现[4],充血性心衰患者重度抑郁症发病率为20%,置入心电除颤器患者患病率为24~33%。

双心药物治疗

双心药物治疗

美利曲辛: 三环类抗抑郁剂,小剂量作用于突触前膜,抑 制NE和5-HT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中NE和5-HT的含量, 从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两种成分的综合作用表现为治疗作用的协同及副作用的相
互拮抗
适用于轻中度抑郁和焦虑,起
氟哌噻吨可削弱效美快利,曲3辛-5的天抗!胆碱能副作用
美利曲辛可对抗氟哌噻吨可能产生的椎体外系症状
抗抑郁药物分类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选择性MAOIs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NE重摄取抑制剂
5-HT阻滞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s)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NE和DA再摄取抑制剂(NDRIs)
NE和5-HT再摄取抑制剂(SNRIs)
NE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s)
苯二氮䓬类
既是抗焦虑药, 也是镇静催眠药 抗焦虑作用强, 见效较快 一般每日一次给药, 若病情需要可以每日2-3次 有耐药性, 长期服用成瘾, 停药产生戒断反应 副作用少, 一般均能耐受, 常见有嗜睡、过度镇静, 长期使
用可引起记忆障碍、共济失调等, 多见于老年患者
避免长期应用,停药宜逐步缓慢进行!
抗抑郁药物五朵金花
第一朵:氟西汀,商品名: 百忧解
第二朵:帕罗西汀,商品名: 赛乐特 第三朵:氟伏沙明,商品名: 兰释
起效慢,1-2周!
第四朵:舍曲林,商品名: 左洛复
第五朵:西酞普兰,商品名: 西普妙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不良反应: 对胆碱能、组胺能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少或
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与受体结合后具有放松效应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活动异常
苯二氮卓类药物与特异的GABA受体亚单位结合, 产生放松效应,即抗焦虑作用!

“双轨制”治疗模式在心身疾病科的应用研究

“双轨制”治疗模式在心身疾病科的应用研究

“双轨制”治疗模式在心身疾病科的应用研究目的:探索心身疾病科“双轨制”治疗模式(躯体治疗+系统化整合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优化并标准化心身疾病科病房“双轨制”治疗模式的形式与内容,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减少医疗资源的占用,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对家庭支持系统的有效使用为研究目的,并最终将研究成果向全国推用。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

收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入住心身疾病科的首发抑郁症住院病人60名,均符合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按入住顺序,随机入系统化“双轨制”治疗组或对照组各30名。

两组均给予SSRIs(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干预等躯体治疗手段,对照组除躯体治疗外,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松驰治疗和物理治疗等,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从患者个性心理特征、成长环境与家庭、人际关系、支持系统等各项心理学评估入手,制定个性化、全程的个别、团体、家庭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方案。

研究组共给予住院期间3次家庭治疗、5次认知行为干预治疗,门诊2次单纯认知治疗,7次动力学心理治疗联合认知治疗。

疗程12周。

分别在入组时、第3周末、第12周末进行三大常规、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进行家属支持评定量表,SCL-90(Symptom Checklist 90,症状自评量)量表评估。

结果:治疗第3周末两组SCL-90症状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lt;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有明显改善(P&lt;0.05);经过双轨制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SCL-90症状总分值减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lt;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值增加大于对照组(P&lt;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SCL-90减分越多,其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升高越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患者的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7-12-12T13:23:01.47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作者:李文砚[导读] 双心医学模式应用于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心功能和其他个方面改善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五人民医院 153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心医学模式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抑郁和焦虑患者治疗的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6例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和心功能分级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得分并做比较,同时测定和比较患者血清中B型钠尿钛(BNP)、C反应蛋白(CRP)含量。

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均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情况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和CRP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心医学模式治疗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

关键词:双心医学模式;慢性心力衰竭;抑郁;焦虑;改善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Bi heart model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8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ccompanied b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drug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double heart medical treatment,after 6 months of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and the grade of heart function,using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and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before and after the price of two. Patients were scored and compared,and the comparison of B type titanium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urinary sodium determination(BNP)and C reactive protein(CRP)content.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SDS score and SAS score,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SDS score and SAS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LVEF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heart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the severity of the situation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NP and CRP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an significantly relieve the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and improve the heart function of patients.Keywords:Bi heart medical model;chronic heart failure;depression;anxiety;improvement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由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心脏泵功能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而出现全身各个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

有研究显示[1],大部分慢性心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对患者危害极大。

双心医学模式强大心脏和心理两方面,弥补了如今治疗心衰的不足之处。

鉴于此,本研究比较了双心医学模式和常规药物治疗心衰的临床效果,发现前者优于后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5~6月来本院心内科就诊的86例慢性心衰伴抑郁和焦虑的患者,所有患者符合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

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5±12.8)岁,病程3~12年;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2±14.6)岁,病程4~10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上方法相同,均按照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常规抗凝、扩张冠状动脉以及强心利尿治疗,重度抑郁患者给予舍曲林50 mg口服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心医学模式治疗,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和运动放松干预,具体为:①心理干预:医生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鼓励,让患者充分掌握自己的病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行为干预:对有抽烟、饮酒或者其他恶习的患者加以劝导,帮助患者纠正不良恶习,有条件的可以让其家属陪伴或者由护理人员陪伴,帮助患者缓解压力。

③运动放松干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和家人的陪伴下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运动,如打太极、保健操等轻运动量运动,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加重心衰。

1.2.2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采用SDS和SAS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并做比较;采用心脏彩超测定患者LVEF;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中BNP和CRP浓度。

1.3 心功能分级评价[2]心衰分级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标准评判,Ⅰ级为虽患有心脏病但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心悸、心绞痛等相关症状;Ⅱ级为患者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一般活动后会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但休息后缓解;Ⅲ级为一般活动受到明显限制,活动强度低于一般活动时也会引起上述症状;Ⅳ级为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即使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心衰相关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和SAS评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SDSA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Ⅰ、Ⅱ级的例数所占比例较对照组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在心功能分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BNP和CRP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BNP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双心医学模式是由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先生首次提出来的,其强调医生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也应关注患者心理上的疾病[3]。

这也与我国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相呼应。

慢性心衰患者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该病治疗周期长、短期治疗效果不明显。

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以及长期服药大大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通常患者会产生焦虑和抑郁心理,再加上一些药物的作用,这种心理更加明显。

因此,作者认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而心理干预正是双心医学模式中一项重要内容。

LVEF、BNP和CRP都是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反映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心医学模式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治疗后LVEF、BNP和CRP等值均较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