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属金矿石的浮选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含金多金属混合矿选矿方法研究

含金多金属混合矿选矿方法研究

含金多金属混合矿选矿方法研究摘要:由于过去粗放的采矿方法使很多混合矿藏资源大量的浪费,面对现在日益紧缺的矿藏资源必须要用更为高效节能的选矿方法,本文就含金多金属混合矿选矿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含金多金属混合矿、选矿、研究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由于含金矿床的形成年代久远, 矿床成因千差万别, 矿石中的矿物组成复杂多样, 从而导致矿石性质的多样性。

所以,为了能更好的利用矿产资源, 服务于经济建设工作, 最大限度的回收有价金属,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加强对矿石的选矿研究工作是必经之路。

由于矿区矿石中的矿物成份复杂, 为达到良好的综合回收效果, 我们对该矿石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

二、矿床状况和矿石性质通过对某矿床的综合研究, 本区矿床的矿化类型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层间破碎带型铜( 金) 矿化,此类型矿化赋存于侏罗系统林子头组砂页岩层间或层间破碎带中, ñ 、ò号矿化均属此类型。

金属硫化物以毒砂、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为主, 其次为含金和银。

另一类是与火山岩筒有关的金铜矿化,矿化带矿体均属此类型, 据矿化特征又细分为两个亚类: ( 1) 浸染型金铜矿化, 金属硫化物呈浸染状分布于火山碎屑岩中, 局部地段呈定向排列。

其金属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 局部可见毒砂, 含金量一般为1~ 3 g/ t, 只构成贫矿。

( 2) 裂隙充填型金铜矿化, 金属硫化物呈细脉状或胶结物充填于岩石裂隙或角砾间。

此类型多构成富矿体,而细脉状矿体因脉幅较窄, 一般构成贫矿体。

混合矿矿区是以金、铜为主,银、铅、锌、硫等多金属伴生的中—低温热液硫化矿床。

本次试验的混合矿包括硫化型、纷岩型和碎屑型三种类型的金矿石。

矿石中金属矿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砷黝铜矿,次为铜蓝、孔雀石,伴生有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白铁矿、褐铁矿、辉铜矿、斑铜矿、毒砂、自然铜、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碲银矿等。

金矿浮选工艺流程

金矿浮选工艺流程

金矿浮选工艺流程金矿浮选是一种常见的金矿提取方法,其工艺流程通常包括破碎、磨矿、浸提和浮选四个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金矿浮选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破碎阶段。

金矿通常会通过矿石破碎设备进行粗破碎,然后再通过细破碎设备进行细破碎,将矿石破碎为更小的颗粒。

这样可以提高浮选的效率,使金矿矿石更容易与浮选试剂反应。

接下来是磨矿阶段。

矿石经过破碎后,会被送入到磨矿机中进行磨矿。

磨矿的目的是将矿石进一步细化,使其粒度更加均匀,并且释放出更多的金矿颗粒。

常用的磨矿设备有球磨机、磁力磨机等,其中球磨机是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然后是浸提阶段。

磨矿后的矿石会被送入到浸取槽中,与浮选试剂进行浸提。

常用的浮选试剂有捕收剂、泡沫剂和调节剂。

捕收剂的作用是吸附金矿粒子,使其能够被泡沫吸附,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泡沫剂则可以产生丰富的泡沫,将吸附了金矿粒子的泡沫浮起,从而分离出金矿。

调节剂的作用是调节矿浆的PH值、粘度和表面电荷,优化金矿浮选的效果。

最后是浮选阶段。

矿石经过浸提后,会形成含有金矿颗粒的矿浆,矿浆会被送入到浮选槽中。

在浮选槽中,会通过机械搅拌和空气吹送等方式,使浮选试剂与金矿颗粒充分接触,产生泡沫。

泡沫会将含有金矿颗粒的矿浆浮起,形成泡沫层。

然后,泡沫层上浮到浮选槽的顶部,泡沫中的金矿颗粒被收集起来。

这样就实现了金矿的浮选分离。

综上所述,金矿浮选工艺流程包括破碎、磨矿、浸提和浮选四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设备和试剂,通过各种化学和物理反应,最终实现了金矿的分离和提取。

金矿浮选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提取率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金矿提取工艺中。

金矿浮选流程

金矿浮选流程

金矿浮选流程金矿浮选是一种常见的金矿提取工艺,通过对金矿中的金属矿石进行浮选分离,最终实现金的提取。

本文将详细介绍金矿浮选的流程及相关操作步骤。

首先,金矿浮选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进行浮选前,需要对原矿进行破碎、磨矿和矿浆调理等工序,以确保矿石颗粒的适当大小和矿浆的适当浓度,为后续的浮选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接下来,进行金矿的浮选分离操作。

首先将经过前期处理的矿石加入浮选槽中,然后通过给药、搅拌和通气等操作,使金矿与浮选剂发生化学反应,使金矿颗粒吸附浮选剂形成泡沫,从而实现金矿的浮选分离。

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矿石的特性和浮选剂的种类进行合理的操作和控制,以提高金矿的回收率和品位。

随后,进行金矿的浓缩和脱泡操作。

经过浮选分离后,泡沫中的金矿颗粒会被集中到浮选浓缩槽中,然后通过浓缩机进行浓缩处理,将金矿颗粒进一步提高其含金量。

同时,对浓缩后的金矿浆进行脱泡处理,去除浮选剂残留和泡沫,以得到较为纯净的金矿浆。

最后,进行金矿的尾矿处理和金精矿的提取。

经过浮选和浓缩处理后,产生的尾矿需要进行尾矿池沉淀和尾矿浆排放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而金精矿则需要进行过滤、干燥和精炼等工序,最终得到成品金。

总的来说,金矿浮选流程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需要对矿石的性质、浮选剂的选择、操作参数的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合理的安排。

只有在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并对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管理和控制,才能够实现金矿的高效提取和利用。

在实际生产中,金矿浮选流程需要根据不同的矿石性质和工艺要求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浮选效果和经济效益。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金矿浮选作为一种重要的金矿提取工艺,在矿山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相信金矿浮选流程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金矿浮选工艺流程

金矿浮选工艺流程

金矿浮选工艺流程
《金矿浮选工艺流程》
金矿浮选是一种常用的金矿选矿工艺,通过利用金矿与其他矿石的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将金矿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金矿浮选的工艺流程。

首先,将原矿进行破碎和磨矿,使其颗粒度适宜浮选。

然后,将破碎后的矿石送入浮选机进行浮选分离。

浮选机是金矿浮选工艺中最重要的设备,通过搅拌和注入空气或其他浮选剂,使金矿和杂质矿石发生不同程度的附着和分离,从而实现金矿的选矿目的。

接下来,根据金矿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浮选剂和药剂,对金矿进行浮选处理。

浮选剂和药剂的选择非常重要,它们可以改变金矿表面的性质,促使金矿与浮选剂或药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金矿的浮选效果。

在浮选过程中,通过控制浮选时间、浮选机搅拌强度和药剂用量等参数,调整金矿和杂质矿石的分离效果。

在金矿和杂质矿石被分离后,通过给金矿进行脱泡处理,去除金矿表面附着的泡沫和浮选剂残留,最终得到金精矿。

最后,对金精矿进行进一步的浮选或冶炼处理,提炼出高纯度的金属。

通过合理的浮选工艺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金矿的选矿效果和提纯度,为金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总的来说,《金矿浮选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效的金矿选矿方法,它通过利用金矿和杂质矿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实现了金矿的高效分离和提纯。

同时,也为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金矿浮选工艺

金矿浮选工艺

金矿浮选生产线【工艺简介】浮选是黄金选矿厂处理岩金矿最广泛的一种选矿方法,常用于处理可浮性很高的硫化矿物含金矿石。

浮选工艺可把金最大限度地富集到硫化矿物中,尾矿可直接废弃,选矿成本低,我国80%的岩金矿都是采用该工艺进行选别。

【应用领域】金矿浮选工艺适用于处理金粒较细、可浮性高的硫化物含金石英脉矿石及多金属含金硫化矿石和含碳(石墨)矿石等。

[ 工艺介绍 ]金矿浮选工艺流程金矿物的浮选一般采用一段磨矿-浮选流程,对于堪布粒度不均匀的矿石可以采用阶段磨浮工艺。

我国普遍采用一段磨浮-浮选流程,从而实现有用矿物的富集。

金矿的磨矿细度要求金矿磨矿细度的要求,一般来说对于包裹在硫化矿物中的金只需要硫化矿单体解离即可,但是对于与脉石连生的金的磨矿细度就需要达到金的单体解离。

同时某一种矿物的磨矿细度度是由试验来决定的。

金矿浮选工艺矿浆浓度要求金矿浮选的原则是:浮选大密度、粒度粗的矿物,往往用较浓的矿浆;反之,当浮选小密度、粒度细和矿泥时用较稀的矿浆,粗选用较浓的矿浆,可以保证获得较高的回收率,精选用较稀的浓度,有利于提高精矿质量。

其它工艺条件除磨矿细度外,影响金浮选的工艺条件还包括矿浆浓度、药剂用量、充气量、浮选时间等都需要试验来确定。

[ 生产实例 ]鑫海坦桑尼亚金矿1200t/d的选矿生产线,采用的核心工艺为金矿全泥氰化提金工艺,其中的矿石主要为硫化矿(10.7g/t)和氧化矿(2.4g/t),最终通过全泥氰化提金工艺从两种矿石中分别提取金为91058%、93.75%。

了解更多项目信息点击此处。

以云南某金矿为例,选厂规模为300t/d,矿石中主要矿物为黄铁矿,金的粒度微细,且与金属硫化矿物关系密切。

该矿石的浮选工艺为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但由于砷锑矿物表面易被氧化,吸附了大量的浮选药剂,而且浮选效果较差,所以该选厂委托鑫海对该工艺进行改造。

鑫海针对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对工艺流程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原旋流器抛尾改为阶段磨浮,浮选抛尾,使流程畅通,易于操作,此外,还对某些工艺的设备台数及浮选药剂制度均进行改进,最终所得指标优良。

某含金多金属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某含金多金属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某含金多金属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矿石的选矿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介绍一种含金多金属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一、矿石的特征该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铜、铅、锌和金。

经过初步分析,发现该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和氧化物,其中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和黄铜矿,氧化物主要是赤铁矿和菱铁矿。

此外,该矿石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质。

二、试验方案为了解决该矿石的选矿问题,我们采用了浮选法和氰化法两种方法进行试验研究。

1.浮选法浮选法是一种常用的选矿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矿物与水之间的亲水性差异,将有用矿物从废石中分离出来。

在该试验中,我们采用了氧化铜矿和黄铁矿的联合浮选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矿石破碎成粉末状。

(2)用水将矿石浸泡,使其软化。

(3)将浸泡后的矿石放入浮选槽中,加入适量的药剂,搅拌均匀。

(4)通过气泡将有用矿物浮起来,形成浮渣,废石沉淀在底部。

(5)将浮渣收集起来,进行后续的处理。

2.氰化法氰化法是一种高效的选矿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氰化物与金之间的亲和力,将金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在该试验中,我们采用了氰化法提取金,具体步骤如下:(1)将矿石破碎成粉末状。

(2)用水将矿石浸泡,使其软化。

(3)将浸泡后的矿石放入氰化槽中,加入适量的氰化物和酸,搅拌均匀。

(4)将金从矿石中溶解出来,形成金盐水溶液。

(5)通过电解或化学还原等方法将金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三、试验结果经过试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浮选法的效果较好,可以将铜、铅、锌等有用矿物从废石中分离出来。

其中,氧化铜矿和黄铁矿的联合浮选法效果最佳,可以将有用矿物的回收率提高到90%以上。

2.氰化法的效果也较好,可以将金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其中,氰化钠和硫酸的配比是关键,一般为1:1.5~2。

3.由于该矿石中含有有机物质,所以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氧气的浓度,以避免有机物质的燃烧。

四、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含金多金属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通过浮选法和氰化法两种方法的比较,得出了浮选法对于铜、铅、锌等有用矿物的回收率较高,而氰化法对于金的提取效果较好的结论。

福建某铜金矿浮选试验研究

福建某铜金矿浮选试验研究

2221年第1期/第42卷黄OL 金选矿与冶炼福建某铜金矿浮选试验研究徐今冬,朱玉华,廖紫鑫,方江杰,吴季,吴彩斌(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摘要:福建某铜金矿为典型的含铜金多金属硫化矿,矿石中可综合回收的主要有价元素为金、银、铜、硫。

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混合浮选一粗精矿再磨一铜硫分离工艺研究,考察了磨矿细 度、抑制剂、捕收剂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闭路试验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23.71 %、金品位05.20 y/t,铜、金回收率分别为95T9 %、85T6 % ;硫精矿铜品位仅为4.03 %、金品位3.34 y/t,铜、金回收率分别为4.00 %、5.99 %。

研究结果对该矿石中铜、金的回收利用及工业生产起到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铜金矿;多键属矿;浮选;再磨;综合回收中图分类号:TD9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521 -1277(2421)01 -0059 -2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0SID ): \doi : 5. 1092/hj22212112h CS...铜广泛应用于电气、轻工、国防工业等领域⑴;金则是中国战略储备资源之一,不仅可用于储备和投资,还是首饰业、现代通讯等领域的重要材料4]。

铜、金均是中国重要的基本金属和战略资源,自然界中的铜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4],金常以自然金的形 式与黄铜矿、黄铁矿等矿物共生。

铜金多金属硫化矿石选矿捕收剂一般选择联合用药,即铜捕收剂和金捕 收剂联合使用4-5,如Z- 220 + 丁铵黑药、BY -349 +B-5454、丁基黄药+ 丁铵黑药等。

浮选原则流程一般有优先浮选、混合浮选等,在浮选铜金多金属硫化矿石时,则常采用铜金硫混合浮选一铜硫分离、铜金混合浮选等流程4®。

福建某铜金矿矿石中 铜品位0.40 %、金品位4.82 y/t,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以硅酸盐矿物为 主。

本文以该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混合浮选一粗精矿再磨工艺,以乙基黄药、丁铵黑药和Z-220作为组合捕收剂,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为该铜金矿 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多金属金矿石的浮选工艺研究

多金属金矿石的浮选工艺研究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多金属金矿石的浮选工艺研究杨仁鸽张永东(山东金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蓬莱265613)【摘要】本文对福建省某金矿含金银铅多金属矿石进行了浮选工艺研究。

根据矿石性质及现场生产条件,试验对浮选的各项工艺参数及药剂进行了充分研究,在金、银、铅原矿品位为1.50g/t 、41g/t 、1.15%的情况下,成功将尾矿品位控制在0.20g/t 、8g/t 、0.10%以下,效果显著。

【关键词】金矿石;浮选;含铅金矿石;金;铅作者简介:杨仁鸽(1965.08—),男,山东蓬莱人,山东金创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选矿管理。

福建省某金矿矿石中伴生银、铅等多种金属矿物。

矿石组成复杂,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金、银、铅、硫,品位分别为1.50g/t、41g/t、1.15%、7.5%。

矿山建有选矿厂,现生产能力为280吨/日,采用浮选工艺生产金精矿和硫精矿,产品全部外销。

现场生产中,浮选细度为-200目55-60%,选金pH 值为8-10,药剂制度为丁基黄药100g/t+丁铵黑药10g/t,选金尾矿品位高,金、银、铅的品位分别为0.35g/t、12g/t、0.15%。

由于尾矿品位偏高,故经济效益不佳。

根据矿石性质和产品要求,曾考虑先进行金银铅硫混合浮选,而后再进行分离的工艺方案。

但是经过考察,现场生产条件不适宜进行大的流程改造,故试验仅对该矿石浮选工艺的各项生产条件进行了优化,调整了磨矿细度及药剂制度,结果成功将金、银、铅的尾矿品位控制在0.20g/t、8g/t、0.10%以下,效果显著。

1矿石性质矿石属于含金石英脉硫化矿石,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方铅矿,少量黄铜矿、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长石、碳酸盐矿物等。

原矿中金的含量不是很高,品位为1.5g/t,主要为自然金和银金矿。

金嵌布粒度较细,主要分布在方铅矿、黄铜矿与脉石粒间。

金属硫化物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金属金矿石的浮选工艺研究
【摘要】本文对福建省某金矿含金银铅多金属矿石进行了浮选工艺研究。

根据矿石性质及现场生产条件,试验对浮选的各项工艺参数及药剂进行了充分研究,在金、银、铅原矿品位为1.50g/t、41g/t、1.15%的情况下,成功将尾矿品位控制在0.20g/t、8g/t、0.10%以下,效果显著。

【关键词】金矿石;浮选;含铅金矿石;金;铅
福建省某金矿矿石中伴生银、铅等多种金属矿物。

矿石组成复杂,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金、银、铅、硫,品位分别为1.50g/t、41g/t、1.15%、7.5%。

矿山建有选矿厂,现生产能力为280吨/日,采用浮选工艺生产金精矿和硫精矿,产品全部外销。

现场生产中,浮选细度为-200目55-60%,选金pH值为8-10,药剂制度为丁基黄药100g/t+丁铵黑药10g/t,选金尾矿品位高,金、银、铅的品位分别为0.35g/t、12g/t、0.15%。

由于尾矿品位偏高,故经济效益不佳。

根据矿石性质和产品要求,曾考虑先进行金银铅硫混合浮选,而后再进行分离的工艺方案。

但是经过考察,现场生产条件不适宜进行大的流程改造,故试验仅对该矿石浮选工艺的各项生产条件进行了优化,调整了磨矿细度及药剂制度,结果成功将金、银、铅的尾矿品位控制在0.20g/t、8g/t、0.10%以下,效果显著。

1 矿石性质
矿石属于含金石英脉硫化矿石,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方铅矿,少量黄铜矿、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长石、碳酸盐矿物等。

原矿中金的含量不是很高,品位为1.5g/t,主要为自然金和银金矿。

金嵌布粒度较细,主要分布在方铅矿、黄铜矿与脉石粒间。

金属硫化物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

银矿物主要为自然银和金银矿,主要分布在方铅矿和脉石粒间。

金、银的粒度主要在0.037-0.01mm之间,金、银的形态主要呈角粒状、麦粒状、长角粒状等。

方铅矿为矿石中必须回收的矿物,原矿铅品位高达1.15%。

粒度主要分布在0.01-0.074mm之间,占71.3%。

多分布在脉石粒间,占68.8%。

其存在形态复杂,主要是尖角粒状、他形粒状,与其它金属矿物呈浸染状、脉状构造。

黄铜矿是矿石中的主要铜矿物,含量极少,粒度较细,大多与方铅矿结晶在一起,没有回收的价值。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2 浮选试验研究
根据矿石性质和现场生产工艺条件,要有效地将金银铅选到金精矿中,同时要保证合适的精矿品位,因此控制合适的磨矿细度和pH值是极其重要的。

2.1 磨矿细度条件试验
磨矿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将有用矿物与无用矿物充分单体解离,从而实现目的矿物的有效回收。

磨矿细度试验条件:38#黄药80g/t,丁铵黑药10g/t,2#油20g/t,pH=8,浮选时间10分钟。

试验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磨矿细度的增加,金、银、铅的回收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在细度达到-200目85%时,金的尾矿品位和回收率有所下降。

主要原因是磨矿细度过细,矿泥增多,导致金矿物可浮性下降。

综合生产现场及成本因素考虑,磨矿细度以-200目占75%较为适宜。

2.2 pH值条件试验
由于矿石中的硫含量达到7.50%,若全部选到金精矿中,则金银的品位无法达到对外销售的要求,因此控制金精矿中硫的含量是保证金银品位的主要途径。

同时由于pH值对金的浮选影响很大,因此确定适宜的pH值对生产指标至关重要。

试验采用石灰为调整剂调节pH值。

pH值试验条件:磨矿细度-200目75%,38#黄药80g/t,丁铵黑药10g/t,2#油20g/t,浮选时间10分钟。

试验结果见表3。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选金的最佳pH值为9,选银的最佳pH值为11,而选铅则为9~11,综合考虑,选择pH=9为选金作业的pH值,生产中可将其控制在8.5~9.5的范围内,此时选别的综合效果最好。

2.3 捕收剂条件试验
对于多金属硫化矿石,选择混合捕收剂一般比单一捕收剂的浮选效果要好。

在现场生产中,捕收剂采用丁基黄药与丁铵黑药,用量分别为100g/t及10g/t,但生产指标不理想。

因此试验考虑将丁基黄药用混合型的38#黄药取代,以获取更好的浮选效果。

2.3.1 捕收剂类型试验
在现场生产中,曾考虑加大丁铵黑药的用量以提高铅及银的回收率,但是用量提高后容易造成跑槽,故丁铵黑药的用量不可太高。

捕收剂类型试验条件:磨矿细度-200目75%,pH=9,2#油用量20g/t,浮选时间10分钟。

从表4中可以看出:38#黄药的选别效果明显优于丁基黄药,因此选用38#黄药为该矿石的主要捕收剂。

另外丁铵黑药在用量为20g/t时,银、铅的回收率要好于用量10g/t的,所以丁铵黑药用量确定为20g/t。

2.3.2 捕收剂用量试验
试验确定采用38#黄药与丁铵黑药为捕收剂,试验固定条件为:磨矿细度-200目75%,pH=9,丁铵黑药20g/t,2#油用量20g/t,浮选时间10分钟。

试验结果
见表5。

从表5中数据中可知,捕收剂用量在120g/t时,金的回收率最高;而对于银和铅则是140g/t的用量。

综合考虑,选取38#黄药的最佳用量为130g/t。

3 闭路试验
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按选定条件进行闭路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

从表6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试验的工艺及药剂条件下,金、银、铅的精矿品位均达到了出售要求,并且尾矿品位控制较好,回收率分别达到了87.73%、81.57%、92.42%。

与生产的数据相比,尾矿品位分别下降了0.16g/t、4.20g/t、0.06%,效果十分明显。

4 结语
该矿石矿物组成复杂,种类较多。

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为金、银、铅、硫。

为有效回收有价元素,并保证金精的质量要求,试验对浮选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在磨矿细度-200目75%、pH=9、38#黄药130g/t、丁铵黑药20g/t、2#油20g/t 的条件下,取得了尾矿品位Au0.19g/t、Ag 7.80g/t、铅0.09%的较好水平,效果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