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光电效应规律和光电效应方程》含解析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科版选修3-5知识点总结

3-5知识点总结(精华版)一.波粒二象性1、黑体辐射:黑体辐射的规律为温度越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很好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 2.光电效应: 光照到金属上,打出电子的现象赫兹最早发现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引入普朗克量子理论提出了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的规律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截止频率,低于这个截止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③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④大于截止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2)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给光电管加反向电压时,随电压的增大,光电流逐渐减小,当电压大于或等于遏止电压时,光电流为0.如图所示,给光电管加正向电压时,随电压的增大光电流逐渐增大,当电压增大到某一值时,光电流达到饱和值,再增大电压,光电流不再增加. 由由I -U 图象可以得到的信息(1)遏止电压U c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的绝对值.(2)饱和光电流I m :电流的最大值.(3)最大初动能:E km =eU c . 3.光电效应方程(1)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子频率的关系:E k =hν-W 0.(2)若入射光子的能量恰等于金属的逸出功W 0,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零,入射光的频率就是金属的截止频率.此时有hνc =W 0,即νc =W 0h,可求出截止频率(极限频率,极限波长)(3)E k -ν曲线:如图所示,由E k =hν-W 0可知,横轴上的截距是金属的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纵轴上的截距是金属的逸出功的负值,斜率为普朗克常量h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 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的关系:E k =eU c . 逸出功与极限频率、极限波长λ0的关系:W 0=hνc =h cλ0. 3.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λ=h p .二、原子的结构1.电子的发现: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密立根油滴实验精确测出电子电量,进一步证实电子存在,并揭示电荷是量子化的,非连续的2.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为了解释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3、①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1、一般物体热辐射除了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材料和表面状况有关。
2、黑体辐射的规律为温度越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右图会画3、光电效应(光照到金属上,打出电子的现象)①赫兹最早发现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引入普朗克量子理论提出了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②能够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入射光频率≥金属的极限频率(截止频率),入射光波长≤金属极限波长入射光能量hν≥金属逸出功③任一种金属,都有自己的极限频率νC,极限波长λc对应金属的逸出功W0,W O = hνC = hc/λc④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⑤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但不成正比,而与入射光强弱无关。
关系式为 E K = hν- W O =hc/λ—W O,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右图E K -υ图像:横轴的交点:金属的截止频率νc:纵轴的交点为: -E= -W0图线的斜率k =普朗克常量h不同金属在同一张E K-ν图像中,斜率一样⑥光电管内被光照的金属为阴极K,当其与电源负极相连时,所接为正向电压。
见右上图若能发生光电效应,滑动头P在最左端时,U=0,电流≠0。
滑动头右移,电流增大然后趋于某最大值(饱和)。
⑦当入射光颜色不变时(即频率不变),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光子数越多,则单位时间内射出的光电子数越多,饱和光电流越大⑧当阴极K与电源正极相连时,所接为反向电压。
滑动头右移,电流逐渐减小到0.光电流恰好为0时,对应的反向电压叫遏止电压(U C): U C e=E K⑨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关系:U C e=hν-W O Uc=( hν—hνc)/e图像U C—υ如左图:横轴交点:金属的截止频率,I 纵轴交点= -W O /e斜率为h/e⑩右上图为光电流与电压关系:可见对同一光电管(即W0逸出功一样),入射光频率不变,遏止电压不变;入射光频率越大,遏止电压越大(图中,U C1>U C2,是因为蓝光频率大于黄光频率)⑾由I-U图象可以得到的信息(1)遏止电压U c:图线与横轴的交点的绝对值.(2)饱和光电流I m:电流的最大值.(3)最大初动能:E km=eU c.例:用5eV的光子照射光电管,其电流表示数随电压变化如右图,图中Uc=3V,则,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3ev 光电管金属逸出功=2ev例: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在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上的锌板时,发生了光电效应,则锌板打出电子,锌板带正电,与它相连的验电器金属箔带正电。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精讲大全!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精讲大全!高中物理选修3—5是必考内容,今天带来了它的知识点总结和精讲精华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一、动量;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可以从两个侧面对动量进行定义或解释①物体的质量跟其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②动量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量度。
动量的表达式P=mv。
单位是。
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瞬时速度的方向。
因为速度是相对的,所以动量也是相对的。
2、动量守恒定律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种表达式,一般常用等号左右分别表示系统作用前后的总动量。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动量守恒定律一般是针对物体系的,对单个物体谈动量守恒没有意义。
②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 例如碰撞、爆炸等,系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用力,远比它们所受到外界作用力大,就可以把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系统处理, 在这一短暂时间内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③计算动量时要涉及速度,这时一个物体系内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的,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物。
④动量是矢量,因此“系统总动量”是指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而不是代数和。
⑤动量守恒定律也可以应用于分动量守恒的情况。
有时虽然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但只要在某一方面上的合外力分量为零,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是守恒的。
⑥动量守恒定律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只要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系统内部各物体的相互作用,不论是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还是电力、磁力,动量守恒定律都适用。
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用时,不论具有相同或相反的运动方向;在相互作用时不论是否直接接触;在相互作用后不论是粘在一起,还是分裂成碎块,动量守恒定律也都适用。
3、动量与动能、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
动量与动能的比较:①动量是矢量, 动能是标量。
②动量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互相转移的物理量,而动能往往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与其他运动(比如热、光、电等)相互转化的物理量。
光电效应规律的解释

光电效应规律的解释
二、光电效应现象及基本规律
z
光电效应现象是指在一定频
率光子的照射下,金属内部 的电子会被发射出来的现象。 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 光电子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增加 亮度
换频率 大到一 定程度 的光源
延长 时间
光电子 k
光电子
- ooooooo - 光子
三、解释光电效应规律
1、入射光大于等于极限频率(截止频率)时, 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2、光电子逸出具有瞬时性
3、存在着饱和光电流
(1)、电源电压为0时,有光电流。
用纵轴表示光电流I,用横轴表示电压U.
---
k
G UV
I/A
U=0
U/V
三、解释光电效应规律
1、入射光大于等于极限频率(截止频率)时, 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2、光电子逸出具有瞬时性
3、存在着饱和光电流
(1)、电源电压为0时,有光电流。
(2)、正向电压增大时,有较多电子到达 阳极,光电流增大。
---
k
G V
I/A
+-
U/V
三、解释光电效应规律
1、入射光大于等于极限频率(截止频率)时, 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2、光电子逸出具有瞬时性
三、解释光电效应规律
1、入射光大于等于极限频率(截止频率) 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2、光电子逸出具有瞬时性
3、存在着饱和光电流
4、存在着反向遏止电压
当电压反向时,反向电压越 大,到达阳极的电子减少,
I/A 则光电流越小。
---
当反向电压很大时, 即使光电子以最大初动能飞 出,也不能到达阳极,则光 电流变为0。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光电效应》6年高考试题精选

高中物理选修3-5《光电效应》6年高考试题精选一、单项选择题1.【2011·上海卷】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B.改用X射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答案】B【解析】每一种金属对应一个极限频率,低于极限频率的光,无论照射时间有多长,光的强度有多大,都不能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只要照射光的频率大于或者等于极限频率,就能产生光电效应,因为X射线的频率高于紫外线的频率,所以改用X射线照射能发生光电效应,B正确【考点定位】光电效应2.【2014·江苏卷】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Hz和5.44×1011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A.波长 B.频率 C.能量 D.动量【答案】 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德布罗意波长公式的理解与应用问题,属于中档偏低题。
3.【2013·上海卷】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这时A.锌板带负电B.有正离子从锌板逸出C.有电子从锌板逸出D.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答案】C【解析】光电效应发生的过程是锌板原子核外层电子在吸收光子后摆脱原子核的束缚逃离锌板,导致锌板带正电,选项AB错误,C正确;锌板失去电子后带正电,因同种电荷排斥,所以锌板不会吸引空气中的正离子,D错误。
【考点定位】光电效应的发生。
4.【2013·天津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 .射线、射线、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答案】C【考点定位】原子核衰变、玻尔理论、光电效应。
对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和图象分析

【真题】(2012·上海卷,1)在光 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 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 光的( ). A.频率 B.强度 C.照射时间 D.光子数目
光电子的最大初 提示 动能与入射光的
频率及被照射金 属的逸出功有关.
解析 由爱因斯坦光电
效应方程Ek=kν-W0 可知,Ek只与频率ν有
பைடு நூலகம்W0,其中金属的逸出功 W0= hν0,又由 c=λν 知 W0=hλc0
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 hcλ0-λ
遏止电压为____e_λ_0_λ ___.已知电
用波长为 λ 的单色光照射时, 其 Ek=hλc-hλc0 =hcλ0λ-0λλ.又因 为 eU=Ek,所以遏止电压 U
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
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 ).
A.U=heν-We
B.U=2he ν-We
强激光能使其发生光 电效应,说明一个电子
C.U=2hν-W D.U=52heν-We
吸收了多个光子.
转解析
解析
光子能量 ε=hν,
动量 p=hλ,且 ν=cλ,
【比典为2例∶21】,(它20们1都2·江能苏使卷某,种1金2得属C)发pA=、生cεB光,两电则种效光p应A子∶,的p且B能所=量产2之∶生1,
反向电压)
二、典例剖析
2. 典例剖析
【典例1】 (2013·北京理综,20)以往我们认识
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
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
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
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
高中物理选修3-5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5重点知识总结高中物理选修3-5重点知识总结在高中选修3-5物理的学习中,小伙伴们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一、光电效应光子说光电效应方程1、光电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1)光的电磁说使光的波动理论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但是它并不能解释光电效应的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实验图在课本)(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果:新教材:①存在饱和电流,这表明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②存在遏止电压:;③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④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老教材: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3)光电管的玻璃泡的内半壁涂有碱金属作为阴极K(与电源负极相连),是因为碱金属有较小的'逸出功.2、光子说: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这些能量子被成为光子.3、光电效应方程:EK = h - WO (掌握Ek/Uc—ν图象的物理意义)同时,h 截止= WO(Ek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是逸出功,即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二、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动量)1、1918-1922年康普顿(美)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可以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散射.2、在光的散射过程中,有些散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略大,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效应.3、光子的动量:p=h/λ物理选修3-5知识要点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概率波不确定关系1、光的波粒二象性:干涉、衍射和偏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又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粒子,由于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不可把光当成宏观观念中的波,也不可把光当成宏观观念中的粒子.少量的光子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运动表现为波动性;光在传播时显示波动性,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显示粒子性;频率小波长大的波动性显著,频率大波长小的粒子性显著.(P41 电子干涉条纹对概率波的验证)2、光子的能量E=hν,光子的动量p=h/λ表示式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ν和波长λ.由以上两式和波速公式c=λν还可以得出:E = p c.3、物质波:1924年德布罗意(法)提出,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动性,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与之对应的波,波长λ=h / p,这种波叫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P38 电子的衍射图样;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何远远高于光学显微镜)4、概率波: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5、不确定关系:,△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p表示粒子在x 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 (为何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x越小,粒子动量的不确定量△p越大,用单缝衍射进行解释? P43 图)二、原子核式模型机构1、1897年汤姆生(英)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谁发现了阴极射线?)2、1909年起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即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装置见必修本P257)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P53 图)3、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按照这个学说,可很好地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α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还可以估计原子核的大小(数量级为10-15m)和原子核的正电荷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机械运动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高二(3233)班选修3-5总结一,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1.容易混淆的几个物理量的区别(1)动量与冲量的区别:即等效代换为变力的冲量I。
(2)应用Δp=F·t求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中物体动量的变化。
曲线运动中物体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求动量变化Δp=p′-p需要应用矢量运算方法,比较复杂。
如果作用力是恒力,可以求恒力的冲量,等效代换动量的变化。
(3)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
用动量定理解释的现象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分析力与作用时间的关系;另一类是作用力一定,分析力作用时间与动量变化间的关系。
分析问题时,要把哪个量一定、哪个量变化搞清楚。
(4)处理连续流体问题(变质量问题)。
通常选取流体为研究对象,对流体应用动量定理列式求解。
3.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
(2)确定所研究的物理过程及其始、末状态。
(3)分析研究对象在所研究的物理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4)规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式。
(5)解方程,统一单位,求解结果。
4.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①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的电磁波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②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a .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b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4.★★★普朗克能量子: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能量子的大小: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 称为普朗克常量.爱因斯坦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本身就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子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ν。
二、光电效应规律(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2)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4)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理解:(1)光照强度(单色光)光子数光电子数饱和光电流 (2)光子频率ν光子能量ε=hν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密立根验证)E k =hν-W 0遏制电压U c e=E k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光电效应是指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发射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光电效应规律和光电效应方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光电效应实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某种金属,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对于某种金属,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C.对于某种金属,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大,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D.对于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C.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3.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了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时()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4.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叙述,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有关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可见光照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要大D.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5.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若有N个频率为ν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h为普朗克常量)()A .h ν B.12Nh ν C .Nh νD .2Nh ν6.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产生了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加,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 .改用红光照射B .增大绿光的强度C .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D .改用紫光照射7.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A .频率B .强度C .照射时间D .光子数目8.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种单色光,先后照射锌和银的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对于这两个过程,下列四个物理量中,一定不同的是( )A .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B .反向截止电压C .饱和光电流D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9.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 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 与A 、K 之间的电压U AK 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10.如图为光电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电路中有光电流.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大B .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的光电流可能会增大C .改用比绿光波长大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D .改用比绿光频率大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11.用不同频率的紫外线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随入射光频率ν变化的E k -ν图象,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 eV ,锌的逸出功是3.24 eV ,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E k -ν坐标图中,用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则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图是( )12.如图为一光电管电路,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P 位于AB 上某点,用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电流表无偏转,要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可采取的措施有( )A .加大照射光强度B .换用波长短的光照射C .将P 向B 滑动D .将电源正负极对调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 、c 和h .14.(10分)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1)图甲中电极A 为光电管的________(填“阴极”或“阳极”);(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νc =________Hz ,逸出功W 0=________J ;(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ν=7.00×1014Hz ,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____J. 15.(10分)分别用波长为λ和34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是多大?16.(12分)如图所示,一光电管的阴极用截止频率对应的波长λ=5.0×10-7 m的钠制成.用波长λ=3.0×10-7 m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势差U=2.1 V,饱和光电流的值(当阴极K发射的电子全部到达阳极A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称为饱和光电流)I=0.56 μA.(h=6.63×10-34 J·s)(1)求每秒钟内由K极发射的光电子数目;(2)求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参考答案与解析1.[33]【解析】选A.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光照时间无关,所以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A正确,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与入射光强度无关,故C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是一次函数关系,故D错误.2.[34]【解析】选AD.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的光电子数增加,则光电流将增大,故选项A正确;光电效应是否发生取决于照射光的频率,而与照射强度无关,故选项B错误;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光电效应,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若光的频率仍大于极限频率,则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根据hν-W0=12m v2可知,增加照射光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故选项D正确.3.[35]【解析】选B.弧光灯照射锌板发生光电效应,锌板上有电子逸出,锌板带正电,验电器指针也带正电,故B正确.4.[36]【解析】选BD.金属的逸出功取决于金属本身,故A错误;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即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故B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0可知,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红外线的频率小于可见光的频率,所以用红外线照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小,C错误;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D正确.5.[37] 【解析】选C.据光子说可知,光子能量与频率有关,一个光子能量为ε=h ν(h 为普朗克常量),N 个光子的能量为Nh ν,所以选项C 正确.6.[38] 【解析】选D.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ν=W 0+12m v 2,在逸出功一定时,只有增大光的频率,才能增加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D 对.7.[39] 【解析】选A.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 ν-W 0可知:E k 只与频率ν有关,故选项B 、C 、D 错误,选项A 正确.8.[40] 【解析】选BD.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以及饱和电流由光照强度决定,所以可能相同,故A 、C 错误;用同一种单色光照射,光电子的能量相同,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同,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可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不同,D 正确;再根据E k =eU c 知,反向截止电压一定不同,B 正确.9.[41] 【解析】选C.虽然入射光强度不同,但光的频率相同,所以遏止电压相同;又因当入射光强时,单位时间逸出的光电子多,饱和光电流大,所以选C.10.[42] 【解析】选BD.光电管的阴极K 涂有金属材料,与阴极相对应的是阳极A ,当光照射到阴极K 时,如果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阴极材料的极限频率,就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有光电子从阴极K 发出,由于A 、K 之间存在加速电场,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由K 运动到A ,于是在回路中形成电流(光电流).本题在绿光照射下已经产生了光电流,增大光照的强度,有可能影响光电流的大小,不能改变光电子出射时的最大初动能,所以A 错误,B 正确.换用其他频率或波长的光照射时,若其他光的频率比绿光的大,则肯定可以产生光电流,若用比绿光波长大的光照射,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若此光的频率仍然大于这种阴极材料的极限频率,是可以产生光电流的,反之则无光电流产生,所以C 错误,D 正确.11.[43] 【解析】选B.依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可知,E k -ν图线的斜率代表了普朗克常量h ,因此钨和锌的E k -ν图线应该平行.图线的横截距代表了极限频率ν0,而ν0=W 0h,因此钨的ν0大些.综上所述,B 图正确. 12.[44] 【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电流表没有偏转,说明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入射光的频率低于阴极材料的极限频率,采用加大照射光强度、增大电压、对调电源正负极等措施是无用的,只有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即换用波长短的光,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故B 正确,A 、C 、D 错误.13.[45] 【解析】设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ν0,则该金属的逸出功W 0=hν0=h cλ0;对光电子,由动能定理得eU 0=h c λ-W 0,解得U 0=hc e ·λ0-λλλ0.【答案】hc λ0 hc e ·λ0-λλ0λ(写为hc e ·λ-λ0λ0λ也可)14.[46] 【解析】(1)在光电效应中,电子向A 极运动,故电极A 为光电管的阳极.(2)由题图可知,铷的截止频率νc 为 5.15×1014Hz ,逸出功W 0=hνc =6.63×10-34×5.15×1014J ≈3.41×10-19J.(3)当入射光的频率为ν=7.00×1014Hz 时,由E k =hν-hνc 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 =6.63×10-34×(7.00-5.15)×1014J ≈1.23×10-19J.【答案】(1)阳极 (2)5.15×1014 3.41×10-19(3)1.23×10-1915.[47] 【解析】设此金属的逸出功为W 0,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如下两式: 当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时:E k1=hcλ-W 0① 当用波长为34λ的光照射时:E k2=4hc3λ-W 0② 又E k1E k2=12③解①②③组成的方程组得:W 0=2hc 3λ. 【答案】2hc3λ16.[48] 【解析】(1)设每秒内发射的电子数为n ,则n =I e =0.56×10-61.60×10-19个=3.5×1012个. (2)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E k =hν-W 0=h c λ-h cλ0=hc ⎝⎛⎭⎫1λ-1λ0 在A 、K 间加电压U 时,电子到达阳极时的动能为E k ′,则E k ′=E k +eU =hc ⎝⎛⎭⎫1λ-1λ0+eU代入数值得E k ′=6.01×10-19J.【答案】(1)3.5×1012个 (2)6.01×10-1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