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上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上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4、让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意境。

2、难点(1)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画面与情感联系起来,深入体会古诗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古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两首三年级上册的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讲解生字的写法和注意事项,学生练习书写。

(四)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让学生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

2、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五)体会情感1、提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诗人的情感,让学生深入体会。

(六)朗读背诵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语调、重音和停顿。

2、多种形式朗读,如分组读、男女读、配乐读等。

3、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同类主题的古诗。

2、教师推荐几首相关的古诗,让学生课后阅读。

(八)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理解古诗。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体会古诗的韵味。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认识本课的“楚潋”等4个生字,会写“断楚”等9个生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4、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体意思。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出”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今天我们将和唐宋两位大诗人一起到安徽的天门山、杭州西湖去游览一番。

出示课题。

二、指名朗读,检查预习1、自由放声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

师生评价。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提示七言诗的停顿规则。

4、再次朗读,读出节奏。

三、借助注释,理解《望天门山》1、提问:天门山是几座山?楚江指的是哪条江?学生回答,表扬学生会看注释。

出示古诗《望天门山》“开回出来”四个字红笔标示。

让学生根据注释讲一讲意思。

2、教师引导:默读古诗,看一看这几个动作分别是谁的动作?3、指名交流。

4、教师梳理:滔滔的江水冲断了天门山,把天门山从中劈成两部分,汹涌而下。

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形成漩涡。

所以称“回”。

刚才有同学讲“出”是青山的动作。

青山真的会移动出来吗?5、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你是想说,青山并没有移动,只是因为李白乘坐的小船顺着江水向天门山漂过来,让李白感觉到两座青山像是迎宾一般,相对出来迎接自己。

那么课题是《望天门山》,作者在哪里望见的天门山?(引导学生更加明确作者望的位置。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9《古诗两首》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与本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2.出示课文图片,教师引述:那是一年秋天,大诗人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一个人在他乡漂泊,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写了一首诗,教师范读古诗。

3.看图说话:(课文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不理解的做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全班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交流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多媒体展示诗的意境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放飞想象,使画面动起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抓住诗文意境之美。

5.感情朗读: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6、根据诗意,结合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7、师生共同总结学法,准备下一首古诗自学。

四、指导写字评读,读出韵味,熟读,达成背诵。

读的充分了,读的入情入境了,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就出来了。

这是设计这一课的基调。

其次,进入文本,我要求学生待读正确读流利后,默读课文,学习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插图,自己理解诗意,教师给足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这是这一课设计的主线。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

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首枝记刘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背诵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2、背诵古诗二、学习第二首古诗(一)释题1、读题2、简介诗人杜牧(二)识记生字字音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

2、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六)感悟诗意,熟读成诵1、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2、找伙伴,练背诵三、学习诗中生字1、字音、字形、字义2、指导书写四、实践活动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听,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古诗两首二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教学目的:★熟悉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简介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精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相互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解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沟通,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

(2)沟通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的:★熟悉“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索吗?(依据学生质疑,板书)(简洁的疑问依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日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1、四人一组思索、争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沟通。

教师相机引导。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掌握两首诗的背景知识,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1.两首诗的意境及情感表达。

2.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向学生介绍两首古诗的诗人及创作背景。

b.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朗读与背诵a.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b.学生自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c.学生分组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3.理解诗句意思a.老师讲解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b.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意思。

4.课堂讨论a.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b.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挖掘诗句内涵。

5.拓展延伸a.学生分享其他类似题材的古诗。

b.老师讲解其他相关古诗的背景及意思。

b.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诗人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在朗读和背诵环节,老师注重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3.在理解诗句意思环节,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课堂氛围。

5.拓展延伸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其他古诗,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a.对生僻字词的讲解还需加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b.对学生的背诵要求要更高,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c.在课堂讨论环节,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避免一刀切。

六、板书设计1.课题:《古诗两首》2.诗人及创作背景3.诗句及意思4.拓展延伸七、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反思深刻,有利于教师成长。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促、忆、异”等 7 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 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深深的思乡之情。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古代,很多诗人都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诗,看看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板书课题:《古诗两首》(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强调“促、异”等字的读音。

4、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促、深、忆、逢、佳”等字的书写。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夜书所见》学生自由朗读《夜书所见》,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2、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按照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自主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让学生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每逢佳节就格外思念远方的亲人。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要读出诗人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比较两首古诗,说说它们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教案

《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节奏和生字词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例句对比和实际操作来帮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句中的某一修辞手法或自然景象的描绘。
2.朗读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句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情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需要在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上有所理解,并能举例说明其在诗中的作用。
-审美情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平淡的日常景物中提炼出美的元素,感悟古诗中的审美价值。
-文化背景的感知:学生可能缺乏对古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影响对古诗的整体理解。
举例解释:
1.教学重点举例
-在诗句朗读与背诵环节,教师需示范正确的朗读节奏,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抑扬顿挫,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背诵。
-生字词的掌握:学生需掌握诗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日照”、“香炉”、“飞流”等,并理解其在句中的意义。
-意境的理解:学生应理解诗句所描绘的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特色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分析其对表达效果的增强作用。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如“疑是银河落九天”所蕴含的壮阔与神秘。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描绘的瀑布景象。
4.分析古诗的写作特色,如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5.领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句,发展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准确把握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

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一)释题
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
2、师简介诗人苏轼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
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秋天,收获的季节)
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
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
首枝记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背诵古诗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一)释题
1、读题
2、简介诗人杜牧
(二)识记生字字音
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

2、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六)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三、学习诗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义
2、指导书写
四、实践活动
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听,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五、作业
课后我会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