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风俗 普通话考试话题

合集下载

国家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我知道的风俗1

国家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我知道的风俗1

全国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之我知道的风俗1 我选择说话的题目是我知道的风俗。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个节日有太多有意思的习俗,我最喜欢的就是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最古老也最浪漫的传统。

人们会在节日的夜晚欣赏明月,觉得月亮象征团圆和幸福。

家人和朋友们会一起在外面看月亮,吃月饼聊天,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

这是中秋节最能体现节日气氛的活动了。

明月高悬,诗情画意,加上一些酒水果品,会让人觉得浪漫而幸福。

除了赏月,中秋节还有其他有趣的习俗。

比如吃月饼,中秋节的传统美食。

月饼形状和口味都很特别,馅料也多种多样。

人们会在这个节日互赠月饼,表达对亲朋的爱和祝福。

月饼香甜软糯,吃在嘴里化开,回味无穷,这也增添了中秋佳节的喜庆和欢乐气氛。

此外,中秋节还有许多民间故事,像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

这些神秘浪漫的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中秋节增添色彩。

这些古老的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生命、爱情和自然的崇拜,流传至今,成为这个节日的文化符号。

总而言之,中秋节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话题,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体会中秋节的魅力。

也希望大家在这个节日和朋友一起赏月,吃月饼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

中秋节是一个让我们重温家人团聚情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不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本地的儿女,都会尽量抽空回家。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赏月,品尝着香甜软糯的月饼,这种场景真是温馨。

月光如水,静谧的夜晚,也许会让人有些伤感和难过但是转念一想,身边的人都在身边,这也足够让人感到安慰和温暖了。

中秋节的夜晚,通常都很安静,只有微弱的月光和虫鸣声。

这种宁静恬淡的氛围特别适合思考,会让人的内心变得澄明。

望着天上弯弯的月儿,品着香甜的月饼,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远方的家人,想到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想到人生的苦与乐。

这些思绪会让人变得更加珍惜当下,学会感恩。

中秋佳节,不只是家人团圆的日子,更是一种情感的联结和叙旧。

国家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我知道的风俗

国家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我知道的风俗

国家普通话真题-命题说话之我知道的风俗我选择说话的题目是我知道的风俗。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踏青节,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5日至7日之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气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祖和祭扫先人的日子。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去祭扫墓地,扫墓祭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风俗。

扫墓祭祖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此外,人们还会烧纸、祭拜祖先,为已故亲友祈求平安和祝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扫墓的时候,人们会在墓地前烧香、放鞭炮,然后再把坟墓周围的草木清理干净,扫掉灰尘,清洗墓碑等。

一些人也会给墓碑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自己也曾经来过这里。

其次就是祭拜,祭拜也是重要环节之一一般是在扫墓之后进行。

在祭拜的时候,人们会向祖先烧香,敬献食品、酒水和烟草等物品,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在祭拜过程中,人们通常会向祖先讲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向祖先祈求保佑和指引。

扫墓最少不了的就是祭品了,通常祭品包括水果、鲜花、糖果、烟酒、米面等食品。

此外,还有一些人会给祖先烧一些纸钱、纸衣服、纸车、纸房子等物品,以供祖先使用。

扫墓祭祖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的一种方式。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扫墓祭祖活动,人们不仅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更可以加深自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扫尘”,也就是清洁和整理家庭和社区的环境,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

在清明节前,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清理家里的杂物和垃圾,打扫卫生,以期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清明节的特色食品有寒食、青团、清明粥等,寒食是指清明前十天禁火,不生火做饭,因此采用冷食的方式来食用。

青团是一种糯米制成的糕点,外层裹上桂叶,口感软糯,味道清香。

清明粥则是一种糯米粥,里面加入豆腐、青菜、鱼片等配料,营养丰富。

总的来说,清明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人情味的节日,人们通过祭祖、扫墓、等方式,表达对先辈的尊重和感恩,也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重新开始,以全新的姿态面对生活。

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6篇)

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6篇)

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6篇)XX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篇三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

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

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

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

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

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XX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篇四我知道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很多: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先来说说春节吧。

春节是所有节日中规模,礼仪最隆重的节日,过春节又叫“过年”。

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尽量赶回来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快乐年。

过年时,小孩子那就更开心了,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呢。

有一首儿歌我至今还记得: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心帽。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噼噼啪啪真热闹。

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

大年三十是最忙碌的一天,人们一大早就起来,杀鸡宰鹅包饺子,打年糕。

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四篇】

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四篇】

【导语】成功=时间+⽅法,⾃制⼒是这个等式的保障。

世上⽆天才,⾼⼿都是来⾃刻苦的练习。

⽽⼤家往往只看到“⽜⼈”闪耀的成绩,忽视其成绩背后⽆⽐寂寞的勤奋。

以下为“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及范⽂:我知道的风俗【四篇】”,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篇⼀】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及范⽂:我知道的风俗 每逢过年,⽗母亲就会带着我和妹妹回到我们的⽼家——云浮。

印象中,爸爸经常回⽼家,对家乡的种种事,他都娓娓道来。

在爸爸的⽿⽬濡染下,我开始对云浮的风俗产⽣了浓厚的兴趣。

今年过年,我们⼜⼀次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往年的回家途中,我都是在车上睡觉。

今年没有,因为我想看看家乡有没有变。

到家后,我找了个机会,问问爷爷奶奶家乡的种种。

奶奶告诉我,以前的房⼦没有现在的现代,是⽼式的四房⼀厅,靠门的两间房⼀间做厨房和饭厅,另⼀间做浴室,⼀间做杂物房,最后⼀间是房间。

中间是客厅,厅的地上有个四四⽅⽅的槽。

屋顶上开了⼀个四四⽅⽅的⼝,为的是让阳光投射进来,⽽⾬天则⽤槽把⾬⽔接进去排到地下。

外墙是⽤青砖砌的,耐⽤⼜好看,则屋顶是⽤⽡铺的,整栋⼩屋温暖⼜结实。

第⼆天,我们⼀家⼈去了我们家乡以前的⼩屋拜祭⽼祖宗。

我发现⽼屋也有个槽在中央。

抬头望去,刚好与屋顶上的⼝⼀线连上。

此外,我还听了奶奶说的其他风俗习惯。

⽐如说端午节,在⼴州的端午节,⼈们都会包粽⼦,云浮也不例外,亲朋好友互送粽⼦,家家⼤扫除,把艾叶,菖蒲挂在门边,可以驱邪并驱杀蚊⾍。

云浮每年都会举⾏隆重的佛事⼤会,这是为了纪念禅宗六祖惠能。

每年农历⼆⽉初⼋,⼋⽉初三举⾏⼤型纪念活动。

“为什么⼀定是这两天呢?”我问奶奶。

奶奶笑着回答我:“⼆⽉初⼋⼦时是禅宗六祖惠能⼤师的⽣诞⽇,⽽⼋⽉初三⼦时就是六祖惠能⼤师的圆寂⽇。

”听了奶奶的话,我恍然⼤悟。

爷爷奶奶说了很多很多云浮的'故事和风俗习惯,我越听越感兴趣。

在感叹云浮变化的同时,我也感受到家乡的乡亲们正在努⼒维护着⾃⼰的⽂化遗产,⼤家都⾃觉地遵守着家乡的风俗。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讲话三分钟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讲话三分钟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讲话三分钟普通话考试是很多同学以后都要进行的考试,考试之前进行一些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精选6篇),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讲话三分钟篇1藏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

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当好客的主人跟客人献哈达时,客人应该鞠躬接受。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

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

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

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

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旅游景点是寺庙。

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

藏民族普遍信仰是藏传佛教。

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

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这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为“放生羊”。

不进行骚扰。

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象、照相等。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讲话三分钟篇2因为自己是壮族,所以也知道一些壮族的风俗。

壮族主食以大米、玉米为主。

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

每逢节庆,喜欢做五色饭。

五色饭是用红兰草、三月花、密蒙花、枫叶等可食用的植物,制出不同的颜色水汁浸染糯米,蒸出黑、红、黄、紫、白五色饭,这种五色饭,色、香、味俱佳。

吃五色饭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婚俗:婚前恋爱自由,其方式有对歌、抛绣球、打木槽、赶歌圩等。

丧葬:一般行土葬,部分地区有“拣骨重葬”的习俗,即人死葬若干年后将遗骨拣出,放入瓦瓮内密封再葬。

2020年最新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四篇】

2020年最新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四篇】

【篇一】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每逢过年,父母亲就会带着我和妹妹回到我们的老家——云浮。

印象中,爸爸经常回老家,对家乡的种种事,他都娓娓道来。

在爸爸的耳目濡染下,我开始对云浮的风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年过年,我们又一次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程。

往年的回家途中,我都是在车上睡觉。

今年没有,因为我想看看家乡有没有变。

到家后,我找了个机会,问问爷爷奶奶家乡的种种。

奶奶告诉我,以前的房子没有现在的现代,是老式的四房一厅,靠门的两间房一间做厨房和饭厅,另一间做浴室,一间做杂物房,最后一间是房间。

中间是客厅,厅的地上有个四四方方的槽。

屋顶上开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口,为的是让阳光投射进来,而雨天则用槽把雨水接进去排到地下。

外墙是用青砖砌的,耐用又好看,则屋顶是用瓦铺的,整栋小屋温暖又结实。

第二天,我们一家人去了我们家乡以前的小屋拜祭老祖宗。

我发现老屋也有个槽在中央。

抬头望去,刚好与屋顶上的口一线连上。

此外,我还听了奶奶说的其他风俗习惯。

比如说端午节,在广州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包粽子,云浮也不例外,亲朋好友互送粽子,家家大扫除,把艾叶,菖蒲挂在门边,可以驱邪并驱杀蚊虫。

云浮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佛事大会,这是为了纪念禅宗六祖惠能。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三举行大型纪念活动。

“为什么一定是这两天呢?”我问奶奶。

奶奶笑着回答我:“二月初八子时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生诞日,而八月初三子时就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圆寂日。

”听了奶奶的话,我恍然大悟。

爷爷奶奶说了很多很多云浮的'故事和风俗习惯,我越听越感兴趣。

在感叹云浮变化的同时,我也感受到家乡的乡亲们正在努力维护着自己的文化遗产,大家都自觉地遵守着家乡的风俗。

【篇二】2020年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题目及范文:我知道的风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普通话证书考试之命题说话:我知道的风俗

普通话证书考试之命题说话:我知道的风俗

普通话证书考试之命题说话:我知道的风俗1.范文一我知道的风俗很多: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先来说说春节吧。

春节是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礼仪最隆重的节日,过春节又叫“过年”。

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尽量赶回来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快乐年。

过年时,小孩子那就更开心了,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呢。

有一首儿歌我至今还记得: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噼噼啪啪真热闹。

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

大年三十是最忙碌的一天,人们一大早就起来,杀鸡宰鹅包饺子,打年糕。

还有呢,就是挂年画、贴春联。

除夕晚饭,非常丰盛,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好不热闹!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一起放烟火,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片快乐祥和。

再说说清明节,这是对先人表示追忆和哀思的日子。

每到清明,人们为祖先扫墓,学校就会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去祭扫烈士墓。

端午节的由来和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插艾叶、挂香囊、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风俗。

只是现在雄黄酒已经很少见了。

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真是一件美事。

每到中秋,家人团聚,仰望一轮圆月,我不禁想起苏东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范文二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我们这一带农村中,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就要去采摘芦叶了。

在农村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最为普遍。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家境比较清寒,每年端午节只能包米少豆多的豆粽,母亲叫它“豆粽”,一个粽子里除糯米外,就是那些红褐色的赤豆、白豆等豆子,这些都是母亲在房前屋后一些闲地上种的,不过,豆子多了,吃起来很香,包豆粽这个活儿,还要有一定的技术的,不然的话,在煮的时候,粽子会散开来。

粽子的形状最常见的就是一种宝塔粽,尖尖的顶,三角形的底座,竖起来放在桌子上,它不会倒下来,这种粽子大的约有半市尺长短,小的也有三四寸,一些心灵手巧的小媳妇还会包十分有趣的“连环粽”,两个小粽子中间有一根红线牵连着,还有别出心裁包的“月牙粽”、“枕头粽”、“拳形粽”、“方粽”等等,五花八门。

全国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之我知道的风俗

全国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之我知道的风俗

全国普通话考试真题说话之我知道的风俗注意要点:这是一个知识性的话题,需要介绍你所熟悉的某些民间风俗。

要突出这些风俗的地域特点或民族特点,如果在介绍的同时,能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些风俗的文化背景则更好。

思路拓展:(1)可以就你们家乡的某些民间风俗作介绍。

(2)可以就中国民间常见的某些风俗作概括的介绍。

如果是大家都知道的风俗,最好能谈谈这些风俗的文化内涵。

(3)可以就某些民族风俗、世界某些地区的特异风俗作趣谈性的介绍。

(4)可以就不同地区间“大同小异”或“大异小同”的某些风俗作对比性的介绍。

范文:我知道的风俗我选择说话的题目是我知道的风俗。

今天我想来说一说春节中的风俗。

春节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也被称为“过年”,是家家户户欢度的节日。

在我家乡,春节是一段忙碌而充实的日子,人们通过一系列的传统风俗和活动,表达对新年的祈愿和期盼。

首先,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将家中打扫得干净整洁,寓意着辞旧迎新,迎接新年的到来。

整个家庭都会参与其中,从大人到小孩,大家团结协作,一起忙碌着,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其次,贴春联也是春节的传统风俗之一。

我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前夕,我和家人一起在门前贴春联。

一幅对联,通常由对联和横批组成,寓意着对新年的祝福和期盼。

我总是跃跃欲试地在红纸上写上自己的祝福,贴在门上,为家里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除了贴春联,放鞭炮也是春节的传统风俗。

每当除夕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燃放烟花爆竹,炸得天空绚丽多彩,炸得大街小巷热闹非凡。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和邻里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的情景,大家一边嬉笑玩闹,一边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是我每年春节最期待的时刻之一。

除了以上的传统风俗,年夜饭也是春节的一大特色。

在四川,年夜饭是一家人团聚共享的时刻。

我还记得小时候,每到除夕晚上,我和家人坐在一起,品味着家乡的特色美食,如麻辣火锅、糯米饭、鱼等,共同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享受着亲情的温暖。

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分享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畅谈未来的期许和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试题
大到不同的国家,小到不同的城镇,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

比如中国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也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才有了这么一句俗语:入乡随俗。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春节和元宵节的风俗。

春节是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礼仪最隆重的节日,过春节又叫“过年”。

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最高的,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尽量赶回来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祥和的快乐年。

过年时,小孩子那就更开心了,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呢。

春节少不了贴春联,以前我们家乡一般都在年三十那天上午就贴好春联,挂上灯笼。

不过这几年很多人家,都在年三十的前一天就把春联贴上,灯笼挂好了。

想是在年三十那天可以轻松点,舒舒服服地过个团年夜。

在吃团年饭之前,我们都会先放一大串鞭炮,就是告诉大家,我们过年了,要吃团年饭了。

除夕晚饭,非常丰盛,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好不热闹!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一起放烟火,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片快乐祥和。

大年初一凌晨要早起的,我们就一大家人接财神,放鞭炮,全家人围坐饭桌吃饺子,欢欢喜喜的迎新年。

早饭吃罢就去挨家挨户的拜年,看吧,全村的大人孩子,男女老少大部分走出家门,穿上崭新的服装,
成群结队的要到长辈家里去拜年,说道拜年,我们老家的人们是要真磕头的:年龄稍长的人走在走在最前面,辈分小的走在后面,一进门便大声地叫到:婶子、大娘、爷爷、奶奶,我们来给您拜年了,。

这户人家便急忙迎出来嘴里说道:算了算了,别磕了,越磕越老了,”.拜年的人就说,磕吧,磕吧一年就这么一个。

大家都笑了,嘻嘻哈哈的,好不热闹。

然后这户人家便拿出大把的糖块好大盘子的瓜子让孩子们吃,给成年人准备了香烟茶水,大家互相客客气气的,一派热闹祥和幸福的氛围。

那么接下来的初二到初七,各家各户就出门走亲戚,俗称拜年。

一般先去至亲那,比如姑家,舅家,还有什么新人回门那等等。

然后才到远亲家拜年。

还有的去朋友家以及同事家去串门的,一直能够延续到初十左右,下面马上又到了正月十五了。

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风俗有:1、吃元宵
元宵又叫汤圆,正月十五吃汤圆,是咱们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寓意着团团圆圆,老辈人们以和为贵,总希望咱们每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和和美美,万事团团圆圆,陪在老人身边吃一碗汤圆,图一年的好兆头。

2、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在河里放花灯。

3、耍龙灯
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在元宵节的节日里,一起舞龙灯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现在元宵节好多公园举办等会,估计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活动之一,每逢节日,人们就会搬出家伙事,在一起踩踩高跷,热热闹闹的庆贺一下,同时踩高跷也是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多变,多种多样,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5、迎紫姑
故老相传,紫姑是一个善良漂亮的女子,为生活所迫,做了富人的小妾,却被别人所妒,冤死在厕所中,后来被封为厕神,在元宵节的夜里,人们会用稻草扎成紫姑的模型来祭祀她,祈求她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6、走百病
古时北方地区正月十五或十六,妇女们会成群结队的出去走走,或到桥边走走,或到城门墙处摸钉求子,到了晚上在返回家中。

走百病也叫走老貌,经历寒冬之后,老人们也会出去走走,舒展舒展筋骨,越活越年轻。

在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习俗基本上已经退出它的生活舞台了,它们的地位和价值也在不经意间就成为历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