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血氟存在的问题 - 科学网—博客

合集下载

饮茶型氟中毒研究过程中的难点,热点,亮点

饮茶型氟中毒研究过程中的难点,热点,亮点
1 . 4 纳入 文献基 本情况
从而了解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饮茶型氟中毒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饮茶 型氟 中毒是 我国特有 的一 种氟 中毒类 型。主要是 由于摄人大 量 的含氟量 极高 的砖茶而 引起的一种慢 性 中毒 】 。砖 、边茶 是用茶 的 粗老叶片 、叶梗加工 而成的 ,其氟的含量是一般 商 ̄ 1 0 0  ̄ 2 0 0 倍口 ] 。 茶叶经沸水浸泡 后 ,叶片 中的氟迅速溶 出[ 3 】 。长期饮 用 ,再加上饮水
临床治疗 的可行性研 究应用有较 多报道 ,但是饮 茶型氟 中毒病理 模型
的复 制以及治疗 过程 中所使用药 物制剂的诸多 不确定 因素使得 临床上 对饮 茶型氟 中毒 的治疗相对不成 熟。②本综述增 加的新信息 :本文从 饮 茶型氟 中毒 的流行特征 以及危 险 因素 ,病理模 型的复制 以及对各器 官 系统病理改变 的影响和机 制,治疗 以及预 防等几个方面 系统进行系 统 归纳 ,为研究 饮茶型氟 中毒 的治疗提供理论 基础 。④临床应用的意 义 :通过复制饮 茶型氟 中毒病理 模型进行动 物实验 ,研究饮 茶型氟 中 毒 病理模型在 应用各种药物 制剂处理后器官病 理形态 的变 化及差别 ,
血清氟最高值出现在灌胃后025h随时间延长血清氟水平逐渐降低至240h血清氟仍然很高除胃组织外在肌肉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等软组织也有不同程度蓄积作用1223治疗及预防231治疗饮茶型氟中毒的治疗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膳食营养王丽华13通过对饮茶型氟中毒病理模型的复制来研究蛋白质和维生素c对饮茶型氟中毒大鼠的影响得出的结果是不论是组织学改变还是超微结构加蛋白质和加维生素c组大鼠细胞损伤均较轻尤其是加维生素c组更为明显结论蛋白质和维生素c对氟中毒大鼠细胞尤其是亚细胞膜性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证明膳食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可拮抗氟的毒性作用减轻氟中毒病情

离子色谱法测定氟化物的干扰及其消除.

离子色谱法测定氟化物的干扰及其消除.
参 考 文 献
1蒋曙新,夏豪刚.理化检验2化学分册, 1988, 24(3 :173
收稿日期:1998206215
・17・陈宁Βιβλιοθήκη :离子色谱法测定氟化物的干扰及其消除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广泛地存在
于自然界水体中。测定水中氟化物的常见方法有容量法、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离子色谱法。对于清洁地面水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色谱法与其它方法相比,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但在试验中发现,测定标准样品时,离子色谱法与离子选择电极法所得数据无明显差异,而测定实际水样时,两种方法有时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离子色谱法的测定值偏高。为此本文研究了引起两种方法产生差异的干扰因素,提出了消除干扰的措施。
AbstractT he facto rs in ground w ater by i on ch rom atography w as
studied in detail
. p CO 2-3, HCO -3in w ater are the m ain in terferences and the
in is in ropo to their con ten ts . Standard additi on m ethod can be app lied very effectively to eli m KeywordsI on ch rom atographyF luo rideIn terferenceE li m inati on
209:1043
6毛雪琴,汤福隆.化学试剂, 1987(9 :334
7A om u ra K . A nal Ch i m A
cta , 1975(14 :538Ish ii H . T alan ta , 1977(24 :417

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发表时间:2016-11-03T10:05:22.4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作者:金雪梅[导读] 所以定期加强了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更好地服务病人,提高了满意度。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2)【摘要】目的:通过对护理人员采集血标本中存在的原因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提高医生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对静脉采血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结果: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37份静脉采血标本不合格率进行分析,提高了检验标本的送检质量。

【关键词】血标本采集;存在原因及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375-02 血标本的采集工作均有临床护士直接操作,准确、及时采集血标本是检验结果质量的前提及保证,血标本的好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是提高临床诊断、制定正确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现将血标本的采集中存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报告如下。

1.存在原因及解决办法1.1 病人自身的原因及解决办法1.1.1首次抽血的、检查项目种类繁多的、强烈运动的、情绪紧张等,都明显影响病人的体内代谢,紧张、情绪激动等都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使病人的乳酸等明显升高,同时,进食后明显可致血糖、转氨酶等明显升高,严重时直接影响病人的检测结果。

1.1.1.1解决办法:一般主张清晨、安静状态下抽血,门诊病人至少休息15~30分钟后采血,住院病人我们建议清晨抽血后方可起床,以免影响检测结果,如有特殊检查,如:血脂等必须空腹12小时后抽血,且检查前三天禁食肉、蛋、奶等食物,急、危、重等病人除外。

37份血标本回馈的常见原因见表1.2 影响标本的采集原因及解决办法1.2.1三查七对工作流于表明形式,责任心不强,导致血标本试管贴错,加上晨间病人抽血多,急而乱,抽错床号或姓名者屡见不鲜。

浅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浅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参 考文 献
【 1 ] 祁冀 。 赵德 强 。 李 义凯 . 对 “ 椎 动脉型颈椎 病”概念 的再认识 [ J ] . 颈腰痛 杂志 。 2 0 1 7 . 3 8 ( 1 ) : 5 - 7 . 【 2 】 姬 文珍 , 张雪青 . 椎 动脉 型颈 椎病伴 眩 晕患者经 颅 多普勒超 声及 脑 干听觉诱发 电位检 测结果分析 [ J ] . 山东 医药. 2 0 1 6 。 5 6 ( 2 9 ) : 6 6 — 6 8 . [ 3 】 南毛球 , 戴军, 黄 光辉 . 等. 椎 动脉型颈椎 病患者血 清神经元特 异 性烯醇酶、 内 皮素 、 肿瘤坏死 因子 一 0 l 以及血流动力 学指标变化 [ J ] . 中国临床 医生杂志 , 2 0 1 7 . 4 5 ( 1 ) : 6 8 — 7 1 . [ 4 ] 曹火亮 。 何生。 张延伟 . 多层螺 旋 C T 联合 彩色 多普勒超 声诊 断 中 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 的价值 [ J ] . 海南医学 . 2 0 1 5 , 2 6 ( 3 ) : 3 6 9 — 3 7 2 . [ 5 ] 谢 伟玲 . 多层螺旋 C T与彩 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在 中青年椎动脉 型颈 椎病诊 断 中的应用价值 [ J ]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 0 1 5 , 2 1 ( 1 3 ) : 1 8 0 9 一
《 当代医药论丛》C o n t e m p o r a r y M e d i c a l S y m p o s i u m 2 0 1 7年 第 1 5 卷 第1 4 期 ・ 检 测与诊 断 ・
脉 的 前段 、 中间 段 和 枢椎 ( C 2 )的位 置 。观 察 并计 算 患 者 椎 动 脉 的 内径 、搏 动 指数 、舒 张末 期 峰 值 流 速 、 收缩 末 期 峰值 流 速和 阻力指 数 等 。

地方性氟中毒早期诊断生化指标探讨

地方性氟中毒早期诊断生化指标探讨

地方性氟中毒早期诊断生化指标探讨地方性氟中毒的诊断,目前国内主要依据流行病学、临床及X线检查。

后两者均是本病的晚期病理表现,X线检查虽然是唯一的客观诊断指标,但是需要一定的设备和较高费用。

故本病实验室检验诊断指标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

目前在检验诊断指标中唯有尿氟作为群体接触氟水平的指标,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变异较大对一个案病例的诊断尚有一定缺陷。

为此,本文在不同类型病区人群中随机选部分病人采集血、尿样本,以探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人群早期生化改变特点;试图探索早期诊断地方性氟中毒生化指标。

1 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按国家统一规定的地方性氟中毒诊断标准确诊病人600例及非病区健康人450名。

1.2观察项目及方法采集病人的空腹血液、晨尿或24小时尿测定血氟、钙、磷、镁、氯、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抗O、类风湿因子、T3、T4、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白细胞及分类,指甲氟、毛发氟;尿氟、钙、磷、蛋白、酮体、潜血、PH、尿胆原、尿胆素、比重肌酐等。

血、尿、指甲、毛发氟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血尿生化及酶类采用意大利科尼616和日本RABA生化自动分析仪检验,血镁、氯采用美国405火焰光度计测定,尿液化学分析采用日本产MA4210尿液自动分析仪测定,T3、T4、用PEG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整个检验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地方性氟中毒病人的血、尿常规检验结果分析表明,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分别达10.2%和17.8%,且轻、中、重型病人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人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P小于0.01),随病情加重发生贫血的人数增多,由此估计,所有地方性氟中毒病人中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达13%~23%(95%可信区间)。

尿常规异常发生率12.2%均是轻微改变。

病人血清氟、尿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血清钙降低,磷升高,Ga/P比值下降,且随病情加重血钙上升,磷下降(P小于0.01)。

氟化物测定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氟化物测定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

作者:许敏儿,女,1957年出生。

1982年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毕业。

工程师。

氟化物测定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许敏儿(浙江省德清县环保监测站, 浙江德清313200) 氟化物是环境监测项目的重要指标之一。

浙江省杭嘉湖地区的春蚕防氟监测,多氟地区地面水中氟监测,玻璃厂、水泥厂、磷肥厂、氟石矿等氟污染的工业废水、废气都需要进行氟的监测分析。

本文根据10多年对氟化物监测分析的实践,得出两个结论,一是被测溶液体系的pH 直接影响测定结果,当pH <5出现负干扰,pH >8出现正干扰,在pH ≥11时,相对偏差可高达53%;二是F -电极达到稳定的时间与被测溶液的浓度密切相关。

低浓度体系中电极响应慢,达到稳定时间长,高浓度体系中电极响应快,达到稳定时间短。

如011m g L 的浓度,F -电极测定10m in 才能达到稳定,而大于1m g L 的浓度,电极只需测定1m in 就可达到稳定。

本试验以河口水库出口水为例,进行监测分析。

1 仪器和试验111 仪器氟离子选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离子活度计和磁力搅拌机等。

112 试剂氟标准液:称取012210g N aF (基准),预先105℃~110℃烘干2h ,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贮于聚乙烯瓶中,溶液每mL 含氟离子100Λg 。

总离子强度缓冲液:称取5818g 柠檬酸钠和85g 硝酸钠加水溶解,用盐酸调节pH 至5~6。

移入容量瓶并定容至1000mL 。

去离子水。

113 测定步骤11311 标准曲线在50mL 容量瓶中分别加入含0、5、10、20、50、100、200、300Λg 氟的标准溶液,再加入10mL 总离子强度缓冲液,定容至50mL 、得到0、011、012、014、1、2、4、6m g L 的标准浓度系列。

以氟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在磁力搅拌机中速条件下,由低到高测定上述标准浓度系列电位。

F -电极电位(E )、标准曲线斜率、相关系数与时间的关系如下:5Λg 标准备液 测定时间1~10m in ,电位值分别为E 01=310mV 、E 02=301mV 、E 03=296mV 、E 04=293mV 、E 05=291mV 、E 06=290mV 、E 07=290mV 、E 08=289mV 、E 09=289mV 、E 10=288mV ,10m in 时F -电极电位(E )达到稳定。

氟含量测试方法影响因素的分析

氟含量测试方法影响因素的分析
试方法的影响因
标准与检测
O引言
化工行业标准H G/T 3792-2005《交联型氟树 脂涂料》实施以来为交联型氟涂料的推广应用做出了 巨大贡献,大量工程的设计和招投标等均将本标准作 为依据,桥梁、铁路等行业在制定标准时也引用了本 化工行业标准中试验项目、指标和试验方法等。交联 型氟树脂涂料产品的应用领域从单一建筑领域拓展至 钢结构、铁路、船舶、桥梁、卷材、重防腐等领域, 每年氟树脂销量的增长率在20%以上。化工行业标准 H G/T 41 04-2009《建筑用水性氟涂料》已经于201 0 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中氟含量测试方法和部分 项目已经为正在制定中的交通行业标准J T/T《混凝 土桥梁结构表面用防腐涂料第四部分水性涂料》所引 用。
的铂丝一般为圈状,放置样品时容易导致没有燃烧的 粉末掉落至IJNaOH溶液中,造成结果偏低。因此购买氧 气燃烧瓶后,必须对铂丝形状进行加工,用细铂丝做
成网状或篮状,可以有效避免样品粉末掉落。根据我 们经验,采用较细铂丝燃烧过程中容易烧红,可以延
长高温时间,有效提高氟元素分解率。 1.2.3测量过程
标准中规定“如果氟电极一星期内连续使用,实
1.3方法的系统误差 经过5年多大量样品试验,我们认为该方法重复性
和再现性较好,同一实验室中同一样品之间和检验人 员之间结果误差很小。根据我们的比对试验和经验, 本方法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氧瓶燃烧步骤,氟元素的 燃烧分解回收率达不到1∞%,四氟涂料在95%左右, 三氟涂料由于含氯元素分解回收率比四氟涂料略低一 些。
4结语 当初在制定H G/T 3792—2005《交联型氟树脂涂
料》行业标准时,设置氟含量项目主要目的是区分假 冒伪劣产品,解决没有氟含量测试方法的问题,所以 在设计试验方法时误差控制在1 O%左右。目前国内氟 涂料用户和生产企业已经将氟含量作为最重要的试验 项目,氟含量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检验 误差要求已经超出了当初设计。涂料标委会也充分了 解了行业需求,在2009年就开始计划修订该标准,由 于标准化政策变化,计划未获批准。201 oK下半年标 委会将继续向工信部提出修订H G/T 3792-2005《交 联型氟树脂涂料》的申请,如果获得批准,预计在 201 1年年底报批,201 2年实施。所有标准都有一个不 断完善的过程,相信通过5年多标准实践,行业对于交 联型氟树脂涂料产品和相关试验项目、检验方法有了 更深刻的了解,修订后的标准更能满足各方需要,为 推动我国氟树脂涂料技术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浅析动脉血气标本采集误差原因及对策

浅析动脉血气标本采集误差原因及对策

浅析动脉血气标本采集误差原因及对策动脉血气分析测定主要包括PH、PO2、PCO2、BE、SO2几项值的测定。

这几项指标反映的是患者采血时刻的呼吸气体交换和酸碱平衡状况。

血气分析对了解病情,决定治疗和观察治疗反应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因其结果迅速准确,对机体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有准确的反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尤其对术后及危重患者的酸碱平衡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标本正确的采集方法便于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减轻重复采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血气标本的采集分动脉血和动脉化毛细血管血,当前我们应用的主要以动脉血为主。

本文就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失误的原因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

1、采集误差的原因可有以下因素构成:误入静脉、空气进入标本、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保存不当、病人情绪不良等因素。

2、误差原因分析(1)误入静脉影响检测值:因静脉与动脉血检测值相差较大,特别是在病人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时,动、静脉血气数值差别更为显著。

(2)空气进入血样造成误差:在一个大气压下,干燥空气的PO2和PCO2分别为20kPa 和0.04kPa,与血标本中的PO2和PCO2形成显著的压力梯度。

若病人有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则该梯度更为明显。

因此标本中若进入空气将产生误差,通常是PH与PO2偏高,PCO2偏低。

(3)抗凝剂使用不当:一般用稀肝素钠作抗凝剂,因稀素钠不影响动脉血气中气体成分及酸碱度。

如抗凝剂过多对血样造成稀释,PCO2、PH的测量值将低于实际值,同时PO2可能会偏高,因为肝素含氧量高;抗凝剂过少起不到抗凝的作用。

(4)血气标本放置过久,注射器内血标本的细胞要继续耗氧同时产生CO2,若在10分钟内不能进行测定,可因置于室温下红细胞的代谢使[H+]增加并消耗氧,PH、PO2下降。

(5)患者情绪导致的误差,血中PH、PO2和PCO2参数具有不稳定性,可因病人呼吸和心率的骤变而迅速发生变化。

如恐惧、疼痛、愤怒、不合作、呼吸急促等,均可使肺泡通气量PO2和PH值的增加,PCO2反而减少;反之,如病人瞬间屏气或处于极度悲伤抑郁状态,可使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PH、PO2下降,PCO2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血氟存在的问题
我很汗颜,因为我在大学专门讲授生物材料检验这门课,每次讲到血氟测定的时候,总觉得很简单,直接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样品用TISAB吸收后变可直接测定。

上个月,和别人合作一个课题,课题需要测定血中的氟,才发觉实际的测定不不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选择了血清作为样品,血清正常值报道大概在0.027ug/ml,当时将血清稀释5倍,结果未检出。

测定完成后,也没有重视,估计可能是测定灵敏度达不到要求,所以结果最终报了检出限。

因为想到报道的血浆正常值有1.2mg/L,含量是比较高的,所以第二次测定选用了血浆作为样品。

很有信心的将血浆样品稀释了3.5倍后,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仍未检出。

汗~~~。

做标准曲线,电极洗至330,然后测定TISAB,电位升至286,第一点标准浓度0.04ug/ml,测定值为281,第二点为0.1ug/ml,测得值为275,第三点为0.2ug/ml,测得值为266,大概数据这样的,我记不很清楚,线性是良好的。

0.04ug/ml是肯定能测定出来的。

后来用标准加入法也做了,加入的第一个标准点浓度,血基底是286,和TISAB一样,加入0.04ug/ml 标准浓度后,电位为281.
我很纳闷,按上述测定,检出方法的灵敏度远远高于血浆样品的正常值水平,为什么我们却始终测定不出来。

是方法的问题,还是样品处理另有妙方,抑或是文献报道或者书上给出的正常值有问题
不知有没有测定血氟的高手,不吝赐教,倍感感激!同事说可以用标准加入法,事实证明也不行。

分析原因可能:1. 血液中的蛋白质或者基体有负干扰
2.以前报道的血浆正常值有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