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一、本文概述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食用油供应安全,也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其潜力,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油菜产业的种植技术、加工利用、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本文旨在为我国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油菜产业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二、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油菜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

油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中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份的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油菜产业持续推动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油菜品种的改良和更新,提高了油菜的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水平。

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油菜种植、收割等环节的机械化率也在逐步提升,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产业链建设方面,我国油菜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油菜籽的加工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油菜籽油、油菜籽饼等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油菜秸秆等副产品也得到了有效利用,为畜牧业和生物质能源等产业提供了原材料。

然而,我国油菜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油菜种植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油菜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油菜籽的收购、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大等问题。

油菜种植过程中还面临着土壤污染、病虫害等问题,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促进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大对油菜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油菜种植的比较效益;加强油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油菜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强油菜产业的市场监管和信息服务,促进油菜产业的市场化进程等。

油菜生产机械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油菜生产机械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油菜生产机械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汇报人:目录•油菜生产机械化现状及问题•油菜生产机械化中的技术问题•油菜生产机械化中的管理问题•油菜生产机械化中的经济问题•油菜生产机械化的未来发展01油菜生产机械化现状及问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

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不够紧密,制约了油菜生产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油菜生产机械化现状油菜生产机械化的投入成本较高,且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和农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油菜生产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油菜生产机械化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技术领域,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而目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油菜生产机械化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对农艺技术的要求更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提高油菜生产的综合效益。

现有的油菜生产机械设备性能和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设备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存在的问题02油菜生产机械化中的技术问题播种均匀性01机械化播种要求种子分布均匀,避免出现种子堆积或漏播的情况。

播种深度02播种深度要适宜,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播种密度03根据油菜品种和土壤肥力确定播种密度,保证合理的株距和行距。

1 2 3根据土壤肥力和油菜生长需求确定施肥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施肥量采用机械深施或人工撒施等方式,确保肥料施用均匀。

施肥方式掌握好施肥时机,一般在油菜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

施肥时间03防治时机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扩散。

01病虫害监测定期观察油菜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并进行防治。

02农药选择选择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品种,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病虫害防治技术03油菜生产机械化中的管理问题种植计划管理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详细描述在油菜生产机械化中,种植计划管理是首要问题。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和油菜品种特性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

同时,应考虑到市场需求、农业政策和农业技术等因素,确保油菜生产的效益最大化。

发展油菜种植机械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发展油菜种植机械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资讯NONGYEZIXUN 农业信息发展油菜种植机械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曹梦圆(都昌县农业农村局,江西都昌 332600)摘 要 自古以来,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目前油菜种植面积和食用油的自给率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说明油菜生产阶段面临着严重的弊端,尤其是油菜种植机械化水平程度较低。

基于此,从油菜种植机械化入手,分析了目前油菜种植机械化领域的相关矛盾,阐述了几点提升油菜种植机械化水平的策略,旨在达到提升机械化水平、实现机械化增产的目的。

关键词 油菜种植;机械化;矛盾;思考目前,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油菜生产国,种植面积和油菜的总产量约占据世界总产量的1/3,而我国长江地区作为油菜生产的主要产区,种植面积涵盖全国80%以上的油菜种植面积。

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却呈现下滑趋势,与之相关的菜籽油产量也出现较大波动。

究其原因,是油菜生产种植过程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导致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总之,为了提高油菜生产力水平、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油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应合理借助机械化生产,推动我国油菜种植产业的发展。

1 油菜种植机械化面临的问题1.1 尚未形成机械化作业模式 西方国家在农业种植领域采用机械化的水平较高,尤其是油菜种植的整个过程,从种植到收获以及菜籽油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各个环节均已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劳动力参与。

除此之外,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农业机器设备。

虽然西方国家研制出了先进的机械化种植设备,但是各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不同,对于设备的选取和作业方式不尽相同[1]。

1.2 不利于实现规模化种植 油菜种植调查报告显示:长江流域的大部分种植基地面积小而且分散,无法形成统一的规模化种植。

这些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等边边角角的种植基地,便限制了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方式。

1.3 机械化设备较少 在油菜机械化生产环节上,相关的机械化设备较少。

同时,在油菜的播种、收获以及菜籽油加工等方面,尚未研制出行之有效的油菜机械化生产机型,限制了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效率,也导致油菜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不高。

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油菜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1. 油菜播种机械化技术播种是油菜种植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人工播种效率低下,耗时耗力。

而现在,随着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各种油菜播种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种植机械化技术具有播种均匀、用量节约、效率高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油菜的播种效率和质量。

油菜的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施肥、喷药等环节,传统的人工管理不仅效率低,而且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存在一定的危害。

机械化的田间管理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劳动强度,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

油菜的收获是农民工作的收官之时,而传统的收获方式主要依靠人力和牛力,效率低下。

随着收割机械化技术的成熟,各种类型的收获机如联合收割机、轮式联合收割机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油菜的收割效率。

1. 技术的智能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也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的播种机、田间管理机和收获机可以实现自动导航、智能控制等功能,大大减少了人力的需求,提高了工作的精准度,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2. 多功能化机械设备的发展未来,油菜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将单一功能的机械设备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例如将播种和施肥合二为一的机械设备、收割和打包合二为一的机械设备等,这样不仅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也减少了农民的投入成本。

精细化种植技术是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精细化的种植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产品的需求,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产量。

例如可调节播种深度的播种机、可按需施肥的施肥机等都是精细化种植技术的代表。

三、油菜种植机械化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1. 技术创新需求亟待解决尽管油菜种植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沈小军我国油菜种植在世界上居于首位,但是因为生产手段较为落后,而且生产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导致油菜的生产效益不是非常的高,打击了广大农户的油菜生产积极性。

现如今,在世界的主要油菜生产国,油菜生产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是我国油菜全程机械化生活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油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先围绕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栽培品种与机械化生产不相适应从油菜育种的目标来看,主要是以解决食用油的短缺以及品质的改良为主要目标,在油菜育种中,高产与优质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就导致人们忽略了油菜品种究竟能否与机械化作业相适应,使油菜虽然品质上得到了改良,但在适应机械作业方面要更差。

尤其是杂交油菜,由于具有分枝多、株型大等,所以非常不利于机械收获。

以下几方面都与适合机械收获性有着一定的关系,如种植的密度、种植的品种、田间的管理技术等等。

2、油菜的种植方式难以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我国冬油菜的种植面积非常大,占据全国总面积的90%,从种植的形式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水稻、油菜两熟制;一水一旱、油菜三熟制;双季稻、油菜三熟制等,而稻油两熟制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是我国油菜的主要种植形式。

油菜种植的方式有许多种,例如移栽方式以及直播方式,现如今,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有将近70%的为移栽,另外30%的为直播。

长江流域的播种面积以及产量都非常大,其属于我国油菜的主要产区,占全国的85%以上。

由于复种再加上生长季节较短,所以我国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的高产品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满足直播生长期短的这一要求。

从种植的方式来看,这些地区主要为育苗移栽,而且许多地区种植的都是杂交油菜。

由于这种类型的油菜茎秆粗壮,株型高大,所以影响了机械的收获。

尽管随着近些年来深入的研究,我国在联合收割机割台上作出了一定的改良,采取了分行竖切刀的方法,使枝权交叉分行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但是仍然存在着角果易开裂以及分行损失比较大等问题。

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N o n g y e j i x i e油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蔬菜,油菜本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以以此烹饪出多种美味菜肴,同时,油菜还是一种油脂供应原料。

现阶段,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和饮食行业的兴起,市场对油菜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为了提升油菜生产力,在增大油菜种植面积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的强化油菜机械化生产力度,但是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在油菜机械化生产进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阻碍,农作种植技术与油菜机械化生产存在不相匹配的问题。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的推行油菜机械化生产,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油菜生产的机械化进程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主要包括种植技术的不完善以及现代化技术的缺失,油菜的产量迟迟不能得到提升,这种情况对于我国油菜种植行业的发展尤其不利。

近年来,我国的科研部门正在积极的进行技术研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油菜种植机械化进程,但是与预期的生产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油菜生产现状2007-2011年间,我国油菜的生产面积逐年上升。

在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的平均面积数值分别为381.7万、321.4万和27.8万hm2。

而从单个的机械收获面积来看,2007年为13.9hm2,2011年为52.1万hm2,增速明显。

2008年,农业部发布《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有才的四个优势种植区域有: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北方区域。

这几个优势区域的油菜种植面积在近年来占据全国综述的95%。

油菜产量与市场需求逐渐的呈现出差异,油菜产量的增加是社会给农业提出基本要求。

二、油菜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1、栽培品质与种植模式不适用于机械化生产油菜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类植物,有多个品种,在当前的油菜规模化种植中,选择的油菜品种与机械化生产不相适应,这种情况直接的增加了机械化生产难度。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针对油菜的研究,主要方向在油菜产量的提升,高品质的油菜,是我国长期以来研究的主要目标,但是在研究工作中忽视了油菜品种与机械化生产之间的适应性,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的油菜植株较大,很容易在采收过程中出现破损,这种情况,给油菜机械化生产进程带来了极大的阻碍,需要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影响油菜机械化生产的主要因素及采取的对策

影响油菜机械化生产的主要因素及采取的对策
影响油菜机械化生产 中县 农 机 管 理 站 , 青海 湟 中 8 1 1 6 0 0 )
青藏高原海拔高、 气候凉 、 昼夜温差 、 无霜期短、 无污染 。 油菜 是 在 高 原 气 候 条 件 下种 植 的一 种 适 应 性 强 、 用途广 、 生 产 效 益 好 的农 作 物 之 一 。 湟 中县 生产 加 工 的菜 籽 油 , 具 有营 养 丰 富 、 口味 绝 香 的优点 , 远销到 国内外。菜籽油除食 用外 , 还 广泛应用 在工业 ( 油漆 、 肥皂 、 化妆 品) 、 医药生产上 ; 油渣又 是喂养牲畜和养 鱼的 优质饲料 。近几年来 , 随着 油菜籽 在市场上 的畅销、 价格上 涨、 种 植面积逐年扩大 。 但是油菜生产 受到农机 、 农艺、 气候 、 土质、 种植 习惯等因素 的影 响, 仍 然沿用落后 的生产 方式 , 制约 了油菜 机械 生产 的推广普及 。因此 , 加强农机 技术 与农 艺技 术的融合、 试验 、 探 索、 改进、 提 高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影 响 油 菜机 械 化 生产 的主 要 因素 l 、 播 种 量 难 以控 制 现在农机播种 时, 应用 的播种机都 是播种麦类作 物的 , 因为 还 没有 专用 油菜 播 种 机 。 只 能采 取 油 菜 种 与化 肥 农 药 按 比例 混 合 后的方法控制播种量 , 混配不当就会影 响播种量 。 2 、 播种机 的施肥量太小 近 几年来 , 我县推广应 用配方施肥技 术后, 当地化肥 厂根据 土 壤 的 实 际 需求 , 大 量 生 产 配 方有 机 化 肥 , 亩 施 肥 量一 般 在 4 5 公 斤左右, 而 目前应用的播种机最大施肥 量只有 2 5公斤左右 , 无法 满 足 农 艺 技 术 上 的施 肥 要 求 。 3 、 种 植 地 区气 候 差 异 大 湟中县海拔差距较大 , 在2 2 2 5  ̄4 4 8 8米之 间, 整个地形 由东 南 向西北逐渐抬 升 , 境 内气候随着海 拔高度 的变化而 变化 , 差异 较 大 。 由于 气温 不 同 , 播种期不同, 成熟期也不 同。 4 、 播 种 地 块 不 平 整 在低位川水地 区, 形 成 的 播 种 习惯 是 先 播 种 后 浇 水 , 播 种 前 留 有 上 年 秋 季 翻 茬 时 的大 量 土块 , 影 响 播 种 机 的行 走 , 以 及 开 沟 器 的 入 土 等 作业 质 量 。 5 、 机 械 作 业 成 本 较 高 机械作业成本较 高的原因 ,一是从事农业 的比较效益低 , 近 几年来进城务工的收入较 高, 导致了务农人员的减少 以及从事农 机作业人员的工资增加 。二是农 民购买含有养路 费的柴 油种 田, 油价太高。三是化肥 、 农药等生产资料涨价 6 、 油菜 的成 熟 度 不 同 油菜收割 时在同一地块 中, 有 的油菜成熟 了, 有 的油菜没成 熟 。在 同 一 棵 油菜 上 , 有的分枝成熟了, 有 的分 枝 没 成 熟 , 这 种 青 秕与成熟参差不齐的现象 , 影响了联合收割机的正常作业 。青秕 的油菜容易造成 收割机堵塞和脱粒不干净 。 影 响联合收割机 的作

油菜种植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油菜种植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油菜种植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一、油菜生产成本高
从目前的油菜生产看,油菜劳动投入过多,肥料、农药、种子等农资投入成本过高,菜籽价位偏低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大幅度降低。

如今更多的农民种植油菜的目的变成了,自给自足,仅仅只是为了能够满足自己榨油需求,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农民也非常看重油菜品种的出油率,然而即便是有出油率高的品种,受制于菜籽价位偏低也依然难以提起大家大面积种植的积极性。

二、油菜机械化程度低
油菜机械化程度低是当前油菜生产中的一大问题,一方面我国农田地块过小,不利于机械化的大面积实施,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部分地区丘陵,山区的格局大型机械很难作业,其三则是因为油菜生产过程中角果开裂比较严重,机械收获损失过多。

而且受制于油菜种植效益偏低的现状,农民根本不敢在机械化方面投入过多的资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综述了我国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生产特点,不同油菜优势区的种植机械化规模及机械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适度规模种植、引导规划不同农作物合理时空布局、加强油菜收获机械技术的专题研究、加快品种改良等建议。

同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高密度栽培管理模式,推行以密补迟、以密省肥、以密控草等更加适宜油菜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机械化生产;增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植物油脂的人均摄入量逐年增加[1]。

植物油脂中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营养价值较高。

从不同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构成分析可见,目前推广的“双低”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其油脂中油酸仅次于被公认的保健油——橄榄油,因此菜子油的营养价值较高。

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占世界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的30%左右[2]。

国产食用植物油中,约50%来自油菜子[3]。

但传统油菜生产采用手工操作,每公顷仅需用工180~225个,占生产总成本的60%~70%;而加拿大、德国等国家采用全程机械化操作,每公顷仅需用15个工,生产成本远低于我国,效益显著提高[4]。

这种用工量大、劳动力成本高、机械化水平较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制约了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

因此,油菜生产机械化是提高油菜综合生产力,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的必经之路。

1 我国油菜生产特点1.1 油菜种植面积大,但经营规模小1.2 种植区域广、种植模式多我国油菜种植遍及全国各地,北至黑龙江,南迄海南岛,西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抵沿海各省,从东部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油菜种植。

在极其广泛的种植区域内,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很大,油菜播种期和收获期都有很大不同,3~10月均有油菜播种和收获,一年四季都有油菜生长,从而形成了我国油菜品种、栽培制度和栽培技术的多样性。

2 油菜生产机械化现状与问题2.1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规模我国油菜2007-2011年油菜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面积如图2。

近5年全国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平均面积分别为381.7万、321.4万和27.8万hm2。

机械收获面积逐渐增加,从2007年的13.9万hm2增加到2011年的52.1万hm2。

2008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中将我国油菜分为4个优势区,分别是长江上游优势区、长江中游优势区、长江下游优势区和北方油菜优势区。

近几年油菜优势区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5%。

不同油菜优势区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面积如图3。

长江上游优势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陕西)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面积近5年的平均值分别为143.8万、58.9万和0.4万hm2;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面积占全国对应面积比例分别为37.68%、18.33%和1.55%。

长江中游优势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四省及河南信阳地区)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面积分别为182.0万、192.5万和6.6万hm2;育苗移栽和直播面积相当,其中2011年机械收获面积为20.0万hm2;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面积占全国对应面积比例分别为47.66%、59.90%和23.68%。

长江下游优势区(包括江苏、浙江两省,耕作制度以两熟制为主)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面积分别为48.4万、15.2万和2.3万hm2;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面积占全国对应面积比例分别为12.69%、4.74%和8.14%。

北方油菜优势区(包括青海、内蒙、甘肃三省,油菜生产为一年一熟制春油菜)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面积分别为0.1万、50.5万和13.0万hm2;育苗移栽、直播和机械收获面积占全国对应面积比例分别为0.02%、15.72%和46.82%。

根据调查,尽管在油菜机械化移栽和直播上也有一些研究[6-10],特别是机械直播技术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如华中农业大学研制的2BFQ-6型油菜联合播种机主要由传动装置、排种器、排肥器、旋耕装置、仿形驱动装置、挂接装置和主机架等组成,该播种机具有播量精确可调、无堵塞、种子无破损、行距株距均匀、生产效率高,并能显著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油菜出苗整齐均匀等优点[11],但生产上应用得还是相对较少,在适宜直播的地区种植农户大多采用手工撒播,这给后续的田间管理如间苗、杂草防治等带来诸多不便。

2.2 栽培品种与种植模式不适应机械化生产栽培品种与油菜机械化生产不相适应,长期以来我国油菜育种的目标主要致力于解决食用油的短缺和品质的改良,高产和优质是油菜育种的首要目标,而忽略了油菜品种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导致大面积种植的油菜适合机械作业的性能较差,特别是油菜由于株型大、分枝多、分枝交叉、角果易开裂、植株易倒伏等[12,13],给机械收获造成很大困难。

油菜种植密度、播期、品种和田间管理技术与是否适合机械收获均有直接关系。

2.3 先进适用的栽植和收获机具缺乏油菜栽植和收获机具的开发生产滞后。

在收获机械上,我国现有的油菜联合收割机主要是在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局部改进形成的兼用型产品,收获油菜的损失率较高。

油菜分段收获具有适收期长、适应性强等优势,但目前缺乏实用的割晒和捡拾脱粒机型。

现有的油菜直播机大多采用播稻、麦的外槽轮式排种器,播种精度低,技术性能不稳,适用范围不广。

现有的油菜移栽机主要适用于钵体苗移栽,需要穴盘育苗,育苗成本高,辅助用工多,作业效率低。

据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调查,目前生产油菜直播机、开沟机的企业多为百人以下的小企业,生产批量小、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产品性能、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生产要求。

近年一些地区先后引进了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油菜移栽机、油菜收获机进行试验,但由于机具价格高、适应性差等因素难以示范推广。

3 油菜生产机械化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3.1 加强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引导规模种植把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点来抓,将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力度,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统筹农机管理、科研、生产、鉴定、推广和安全监理等方面的力量和资源,从试点示范入手,推动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提高农户油菜种植积极性,引导油菜的规模种植。

与此同时,对先进适用装备的购置补贴比例应适当提高,并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使实惠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实施政策导向和加大扶持力度,期望推动油菜收获机械化超常发展。

3.2 规划引导不同农作物时空合理布局,实现耕地种植效益最大化加强不同农作物轮作茬口的合理衔接的宣传,油菜主产区之一的长江下游地区是稻麦或者稻油两熟制,该地区往往过于追求水稻产量从而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在水稻品种选择上往往选用偏迟熟的品种,延长水稻p3.3 加快研制和筛选油菜机械化装备、加强油菜收获机械技术的专题研究加大油菜播种、移栽、收获等关键机械的研制和实验力度,重点解决油菜播种机的精量播种和播种均匀度差、移栽机作业效率低、收获机械改制过于粗浅、技术含量不高、收获损失严重等问题,提高油菜机械的适应性、稳定性,提高效率,降低作业成本[14,15]。

3.4 适合机械化油菜品种的选育以高产量、高含油率和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综合目标为导向,从株型、角果抗裂性、成熟一致性、适收期和生长期等方面综合考虑,筛选半矮秆、抗倒伏、株型紧凑、抗裂角、成熟期一致性好、耐迟播的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

对适合机械化种植品种的研究较多,如陈新军等[16]研究指出一次分枝短、与主茎夹角较小,主轴较短、植株表现为紧凑型,其抗根倒能力较强,更适宜机械收获。

3.5 传统的栽培技术需要革新传统的油菜栽培管理方式与机械化大生产难以相互适应。

比如在种植密度优化方面,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按照传统栽培模式,每公顷种植密度9万~12万株,植株高大、分枝多,通过增加分枝数提高单位面积角果数获得高产。

由于茎杆粗壮,分枝多,机械难以切割、机械行进不通畅;加之茎秆组织含水量高,容易“糊筛”;多余的水分进入机械的粮仓部分,增加了种子的含水量。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油菜主要产区,稻油轮作模式下,稻田土壤黏重,翻耕整地困难常延误油菜播种移栽期,这是长江流域冬闲田面积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油菜稻茬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收获后,不经过耕翻整地,在封杀老草后直接播种油菜的一套轻型栽培技术。

该技术可减少用工、缓解茬口矛盾、提高农户油菜种植积极性及冬闲田利用率,显著增强油菜综合生产能力。

据统计,2010年湖北省稻茬免耕直播油菜面积达到50%,然而适合机械收获的稻茬免耕种植模式研究尚较少涉及。

栽培管理措施与油菜最终产量及与机械收获相关的农艺性状均有直接关系。

作者课题组对免耕直播冬油菜栽培技术进行了多年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17-19]。

在直播密度上提出适当增加密度的栽培措施,免耕直播冬油菜在长江流域以每公顷45万株左右比较适宜,适当控制氮肥用量,推行以密补迟、以密省肥、以密控草等措施。

密度增加以后,油菜茎秆变细、有效分枝少、分枝起点高、分枝长度短,开花结角相对集中,从而可以保证成熟度更加一致,收获时期更好掌控,这将非常有利于油菜联合收获机的使用。

3.6 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机械化的种植方式和收获方式在制定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时总体原则为:直播优先,能播不栽;当栽则栽,栽而高效;两种收获方式并举,因地制宜正确选择。

油菜机械化精少量直播具有作业效率高、省种、免间苗、宜机收等优点,应通过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改良等方面创造有利于机械直播的农时条件,优先发展机械化精少量直播;加快研究开发集开沟(畦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功能于一体的复式、精确、高效直播机。

双季稻地区、稻油轮作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较大面积因冬前农时不足而无法采用机械直播,不得不进行育苗移栽。

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的油菜移栽机是油菜机械化种植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联合收获具有省时、省力、省心的优势,具有适应性差、适收期短、收获损失率不易控制的缺点;分段收获具有适应性强、适收期长、损失率可控性强、组合方式多等优点,具有两次作业、作业历时长等缺点。

在制定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时,应根据地区生态类型、种植制度、品种特点、气候条件、装备基础等因素选择油菜收获方式。

4 小结抓好油菜生产有利于稳定食用植物油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油菜生产用工量大,机械化水平较低,在以小麦、水稻为主的种植收获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广大农民对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的需求也呈现迫切需求之势。

近几年来,油菜收获机械化已引起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农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