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的总平面设计

合集下载

民用建筑总图规划方案和施工图实例及常见问题分析

民用建筑总图规划方案和施工图实例及常见问题分析

民用建筑部分“滨水、丘陵、山地场地设计中总图规划方案和施工图实例及常见问题分析”一、山地总图场地设计的方法与实践1.场地设计谁在做?2.场地设计的基本条件3.场地设计的控制要点4.场地设计的内容二、场地设计的案例分析1.怎么分析滨水、丘陵、山地地形, 做总图规划方案设计(多高层及别墅区)2.怎样审查滨水、丘陵、山地总图方案设计3.怎么做山地民用建筑的场地总图施工图4.怎样去审查山地民用建筑的总图场地设计三、国内外建筑与场地的设计图选四、场地设计练习题一、场地设计的方法与实践场地设计谁在做?民用总图(场地)设计: 总图工程师, 规划师, 景观规划师和建筑师都可以做, 也都在做。

但目前这些项目的主要设计者为建筑师在做。

谁做最合适, 这要因人而异, 因地而异。

城市规划师:因为只做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 如今很多规划设计师没有施工图的设计功底, 在做城市规划设计时脱离实际比较空洞, 特别是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城市道路竖向规划设计就难以实现, 在工程具体实施中常常会对那些不接合实际的规划设计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道路的控制坡度规范上为8%, 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规划设计师在两个交叉口距离小于300米时的坡度设计为8%就会出大问题, 两个交叉口处的人行斑马线内道路坡度山地不宜大于5%, (平原不宜大于3%)距离各为75米, 剩下那段路的坡度就在11%或13%这样的城市道路坡度就得从新调整。

但道路是网状设计, 动一点就会牵涉整体道路竖向规划修改调整;建筑设计师: 做城市规划不全面不系统, 做建筑单体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细腻, 但做建筑总平面布置缺少整体考虑, 综合协调性较差;景观规划师: 强调场地的景观园林美感和场地自然协调美观, 但因现阶段景观规划专业在工程建设后期才进入设计, 景观规划滞后而导致它的很多概念和设计手法均受工程前期方案和中期建筑设计及场地施工的影响, 不能够系统地表现出来。

总图规划师: 因为有场地施工图设计功底, 又有工程宏观调控实践经验, 工程整体协调性好, 宏观、微观设计均到位, 善于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和整体概念来分析和处理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民用建筑设计——建筑平面设计

民用建筑设计——建筑平面设计

民⽤建筑设计——建筑平⾯设计民⽤建筑设计任何⼀栋建筑物的建造,从拟定计划到建成使⽤都必须遵循⼀定的程序,通常有编制计划任务书、选择和勘测基地、设计、施⼯,以及交付使⽤后的回访总结等⼉个阶段,⽽设计⼯作⼜是其中⽐较关键的环节。

通过设计这个环节,把计划中有关设计任务的⽂字资料,编制成表达整幢房屋⽴体形象的全套图纸。

通常,我们利⽤平、⽴、剖⾯图之间的有机联系来表达⼀幢三度空间的建筑整体。

1.建筑平⾯设计建筑平⾯表⽰的是建筑物在⽔平⽅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并集中反映建筑物的使⽤功能关系,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

建筑平⾯图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图样之⼀,也是建筑师的专业语⾔之⼀。

由于设计阶段的不同,平⾯图所表达的内容和深度亦不相同,同样,由于图纸的⽐例不同,建筑平⾯图所表现的内容和深度也有所区别。

但是,不论处于何种阶段和采⽤哪种⽐例,建筑平⾯图所表达的⼀个基本内容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对⽴体空间的反映,⽽不单纯是平⾯构成的体系。

因此,所谓的建筑平⾯图,⼀般的理解是⽤⼀个假想的⽔平切⾯在⼀定的⾼度位置(通常是窗台⾼度以上、门洞⾼度以下)将房屋剖切后,作切⾯以下部分的⽔平⾯投影图。

其中剖切到的房屋轮廓实体以及房屋内部的墙、柱等实体截⾯⽤粗实线表⽰,其余可见的实体,如窗台、窗玻璃、门扇、半⾼的墙体、栏杆以及地⾯上的台阶踏步、⽔池及花池的边缘甚⾄室内家具等实体的轮廓线则⽤细实线表⽰,平⾯图概念如图3.1所⽰。

如图3.2所⽰是单元住宅的平⾯⽰意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到单元住宅的平⾯组合关系以及平⾯图的线型表达⽅法。

1.1 使⽤功能的平⾯设计各种类型的建筑按使⽤功能⼀般可以归纳为主要使⽤空间、辅助使⽤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通过交通联系部分将主使⽤空间和辅助使⽤空间联成⼀个有机的整体。

主要使⽤空(房)间,如住宅中的起居室、卧室,学校建筑中的教室、实验室等;辅助使⽤空(房)间,如厨房、厕所、储藏室等。

交通联系空间是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联系通⾏的⾯积,即各类建筑物中的⾛廊、门厅、过厅、楼梯、坡道,以及电梯和⾃动扶梯等所占的⾯积。

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技术措施

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技术措施

1总则1.0.1本措施适用于全国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

1.0.2本措施遵守执行国家的现行规划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是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中共性问题制定的技术措施。

1.0.3使用本措施时,除应遵守国家方针政策外,还应遵守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地方政策与规定。

1.0.4本措施可与国家建筑标注设计图集(一下简称“国标图集”)05J804《民同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配合使用。

2基地总平面2.1 一般规定2.1.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为依据。

2.1.2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空间,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2.1.3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指导思想。

2.1.4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保护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保护生态环境。

2.1.5 基地内建筑物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卫生、安全等规范要求。

2.1.6 设计应考虑防灾(如防洪、防震、防海潮、防滑坡、防泥石流等)要求,并考虑相应措施。

2.1.7 规划总平面考虑远期发展时,应做到远近期结合,达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2.1.8 居住区总平面设计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并对建筑群里、工程竖向、道路、场地景观、管线设计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以达到整体性经济合理。

2 居住建筑应满足日照、注重朝向、通风及卫生安全等要求。

3居住区配套共建项目应按需求设置,与城市协调互补,方便居民生活。

4居住区配套的幼儿园、小学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和住宅之间有便利安全的通行系统,并需考虑与周边共享。

5配套商业宜适当集中及沿外周边布置,以利于形成城市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与城市设计融合,便于使用、经营及管理。

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
门的开启方式: 内门内开,外门外开; 小空间内开,大空间外开; 当门较为集中时,须精心协调。 一般房间宜向内开,影剧院、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必须 外开,会议室、一般建 筑物出入口的门宜作成内外开弹簧门,残疾人出入的门不 得使用弹簧门。
a
b
c
d
相互碰撞
阻碍通行
阻碍通行
a、b、c 不正确, d正确
建筑平面设计
门窗设置
门的位置
一般要求:交通路线最短,设备布置 方便,面积充分利用,便于安全疏散。
对于面积小、人数少,只需一个门的 房间,门的位置首要考虑家具的合理 布置;
对于面积大、人流活动多的房间,门 的位置主要考虑通行简捷和疏散安全。
卧室
阳台
卧室
阳台
建筑平面设计
门窗设置
窗的大小和位置
窗的大小和位置的确定主要取决 于两个因素:采光、通风。
建筑类型
托儿所、幼儿园 医院、疗养院
学校 其他民用建筑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25
20

35
30

35
30

40
40
25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20
15

20
15

22
20

22
20
15
建筑平面设计实例
建筑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
楼梯
博物馆功能分区示意图
博物馆具有收集保管、调查研究、科普 教育的三大职能,决定了博物馆建筑的基本 功能组成:包括陈列区、观众服务设施、藏 品库区、技术用房、行政管理办公用房、学 术研究用房、设备用房七大部分。

民用建筑平面设计

民用建筑平面设计

厨房间里的家具及其尺寸
?
厨房平面布置
厨房平面布置
厨房平面布置
厨房平面布置
厨房操作台与吊柜的关系
操作面尺寸
辅助房间——卫生间
结合我国居住水平的现状,考 虑使用的舒适和发展的趋势,卫生 间的面积以4~7m2为宜。
卫生间单一功能使用空间最小尺度
卫生间单一功能使用空间最小尺度
卫生间单一功能使用空间最小尺度
房间的形状和尺寸
房间的形状和尺寸,主要是由室内 使用活动的特点,家具布置方式,以及 采光、通风、音响等要求所决定的。在 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构成房间的技术 经济条件,以及人们对室内空间的观感, 也是确定房间平面形状的重要因素。
住宅平面设计
单元空间设 计
住宅的使用房间与辅助房间

住宅的使用房间与辅助房间
交通空间——过厅(门厅)
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出的 内外过渡、人流集散的交通枢纽。 在一些公共建筑中,门厅除了交通 联系外,还兼有适应建筑类型特点 的其他功能要求。
住宅——过厅(门厅)
住宅中的过厅(门厅),是进入住宅的 第一个区域,它是住宅室内外的过渡空 间,是提高住宅质量和居住舒适度不可 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1.《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教科书 2.《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八五新住宅设计方案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交通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内部的交通联系部分可以分为: 1、水平交通联系的走廊、过道等; 2、垂直交通联系的楼梯、坡道、电
梯等; 3、交通联系枢纽的门厅、过厅等。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的主要要求
民用建筑平面设计
单元空间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 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各种 类型的民用建筑,从组成平面各部 分面积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 以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两类。

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图设计中常见病

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图设计中常见病

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图设计中常见病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图设计中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当前设计深度不够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通病,除客观原因设计周期短、单方追求设计速度、不适当简化设计图纸内容外,其主观原因是设计人员对设计质量不够重视以及对制图标准、规范缺乏必要的学习,造成设计文件未能达到建设部颁《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要求。

为规范设计、确保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现将民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常见“病”与多发“病”加以整理为十个方面结合有关标准加以说明,供有关人员参考。

一、关于总平面图中以建筑平面哪一层作为总图平面的问题:总图制图标准GB /T50103-2001(以下简称“03标准”)第2.5.1款中规定应以含有±0.00标高的平面作为总图平面。

这是因为建筑物的全部出入口都通过这一层与外部发生XXX,便于进行交通组织分析,绘制交通流线图等。

审图中经常出现总平面图中常以屋顶平面、首层平面或一层平面作为总图平面。

顺便强调的是含有±0.00标高的平面作为总平面,其可见轮廓线应为粗实线、±0.00标高以外的可见轮廓线当需要表示时应为中实线,并应在相应的轮廓线以内注明建筑层数、建筑高度等内容。

二、关于指北针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以下简称“01标准”)中第6.4.3款关于指北针的画法作了明确规定。

设计图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有的总平面图中漏画指北针,有的虽然画了,也不符合“01标准”中的尺寸及规格要求,有的因图面布局不合理造成指北针成了指东针、指西针、甚至指南针。

另外关于指北针在总平面图中的位置安排也很多样,画在图中左、右两侧及下面位置最为多见。

为了统一,建议采用目前的常规作法,即将指北针画在图幅中右上角区域内。

顺便提一下,风玫瑰图是反映风向频率、风速及污染系数的玫瑰图,在总平面图中应优先选择风玫瑰图来表示正北方向,如果没有收集到风玫瑰图资料,也可以指北针代替。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目的为保证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

第1.0.2条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

注: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城市规划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所称城市,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建制的镇)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1.0.3条与其它规范的关系民用建筑设计除执行本通则外,尚应执行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1.0.4条建筑耐久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 的单层主体建筑)。

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第1.0.6条建筑热工设计建筑物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规定,全国划分为下列四个地区:严寒地区(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的地区。

寒冷地区(Ⅱ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0℃的地区。

温暖地区(Ⅲ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0℃,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

炎热地区(Ⅳ区):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

第1.0.7条设计基本原则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下列基本原则:一、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二、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四、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五、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六、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七、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怀,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八、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九、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划进行。

民用建筑设计

民用建筑设计

民用建筑设计一、基本规定(一)民用建筑分类1、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2、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本条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计算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3、民用建筑等级分类划分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基地应选择在无地质灾害或洪水淹没等危险的安全地段;(2)建筑总体布局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与地理环境特征,不应破坏自然生态环境;(3)建筑物周围应具有能获得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的卫生条件;(4)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空气、土壤、水体等不应构成对人体的危害,确保卫生安全的环境;(5)对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气、废水等废弃物应进行处理,并应对噪声、眩光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不应引起公害;(6)建筑整体造型与色彩处理应与周围环境协调;(7)建筑基地应做绿化、美化环境设计,完善室外环境设施。

(三)建筑无障碍设施1、居住区道路、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相连接。

2、设置电梯的民用建筑的公共交通部位应设无障碍设施。

3、残疾人、老年人专用的建筑物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4、居住区及民用建筑无障碍设施的实施范围和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规定。

(四)停车空间1、新建、扩建的居住区应就近设置停车场(库)或将停车库附建在住宅建筑内。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2、新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并根据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建筑物内或在同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库)内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车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建筑的总平面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民用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民用建筑的总平面设计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民用;建筑;布置;组织;场地;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众所周知,民用建筑在功能要求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对总平面布置采取不同的构思和布置艺术,形成不同的总平面布置方案,将取得不同的技术经济和艺术效果。

当今时代,知识与信息不断剧增,又不断更新,人们的观念和价值标准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总图设计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内外部条件,合理地、妥善地处理好建筑物与建筑物间,建筑物与管线、道路以及绿化等方面间的平面和竖向关系。

如今住宅小区、学校、软件园区、展览中心等民用群体建筑,由于时间、地点、条件各不相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设计方案。

一、民用建筑群中备建筑物间的间距
民用建筑群中各建筑物间的间距主要考虑日照、卫生及防火要求,其中住宅建筑间距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管线埋设和避免视线干扰等要求。

建筑间距系数是根据城市规模、所处地理纬度及其气候特征、建筑朝向与正南夹角等因素来确定。

公共建筑中诸如办公楼、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
中小学教室、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医疗病房等都要考虑日照遮挡。

住宅小区各住宅楼之间的日照遮挡在设计中一般比较重视,这也是住户非常关心的事情,但公共建筑中经常出现一个地下室大底盘上几栋建筑单体,它们之间的日照遮挡往往有时被设计者有所忽略。

二、场地条件分析
场地条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环境条件、现状条件及规划要求等四个方面;一般从设计任务书、设计基础资料、规划部门提供的控制条件和现场调研中获得。

场地条件是场地设计的重要工作基础,获取并分析场地条件是设计工作的开始。

设计者只有对其认真分析,并捕捉有用的信息,才能快速正确的展开场地设计工作。

2.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一般指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和水文等内容。

1)地形地貌。

场地设计中可能涉及场地的平整,平整场地的的条件中要注意综合场地的排水条件确定排水方向及雨水排出点,场地内不应有积水。

此外,在布置建筑时应注意与场地高程的关系,特别是山地环境,布置建筑时更应注意错层后地面各层出口与地面高程的联系。

2)气象条件。

①纬度或太阳入射(高度)角。

主要用于控制建筑的日照间距。

②气温。

主要参数是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及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

它决定了建筑保温的要求、建筑形式及建筑的组合方式、场地道路和绿化组织形式等。

③风向。

依据风向频率的情况,在场地功能布局时可以有意识的把污染源安排在主导风向
的下风侧,在建筑布局和选择朝向时,也应考虑到夏季通风与冬季防风的问题等。

④降雨量。

包括年平均(总)降雨量最高月降雨量、最高日降雨量等参数,作为设置建筑落水管密度、设计场地排水条件、安排场地排水设施等的基础条件。

3)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主要体现在场地的地质稳定性、各项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和有关工程设施的经济性等方面,具体包括地层组成物质和不良地质现象两方面。

4)水文条件。

①河湖等地表水体、防洪标准:②地下水位。

主要影响建筑物的基础和防潮处理。

2.2环境条件。

1区域位置。

这一条件决定了场地的使用人数及人流、货流方向,结合场地附近的设施分布状况,还可能影响建筑物的形态和场地的布局结构。

2)周围道路与交叉口。

3)周围的建筑与绿化。

场地周围的道路与建筑物、绿化一起构成了场地的外部环境,形成了一定风格和艺术特征,场地内的新建筑物必须与之相协调,使之协调统一为有机整体。

4)市政设施条件。

场地内的各种管线,必须与场地周围的城市市政设施连接,在总平面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城市市政管线的位置走向标高和接入点的选择。

2 .3现状条件。

在熟悉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条件图后,应对建筑场地的现状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要求保留的建筑、构筑物及绿化等设施,针对具体情况,充分合理的加以利用,并有机的组织到场地总平面中来。

2. 4规划要求。

规划要求由城市规划部门提出,是场地及建筑设计中必须满足的要求。

包括:用地范围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
停车泊位、出入口限制、空间要求与高度限制。

此外,还可能涉及人防、环境保护等,均应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在设计中满足这种要求。

三、场地平面布局
3.1功能分区与基地环境。

各类建筑物的性质不同,功能要求也不同,即使同一类建筑物,不同的地区和自然条件、基地环境的差异对建筑物的平面形式及其所在位置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总平面布置时,不仅要根据建筑物的不同使用要求确定平面方案,而且要结合建筑基地的周围环境、地质、地貌条件,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符合经济效果,并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建筑群体造型的方案。

3.2建筑物的朝向、间距。

建筑物应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微小气候,给人们的工作和休息带来舒适的条件,这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增进身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朝向。

确定建筑的朝向时,应与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常年主导风向等因素综合考虑。

通常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是能达到冬暖夏凉。

2)间距。

确定建筑物的间距应根据日照、通风、防火、室外工程所需要的间距,以及节约用地和投资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

四、交通组织
4.1道路组织。

道路在建筑总平面中是建筑物同建设地段、建筑物与城镇整体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人们在建筑环境活动,并作为交通运输及休息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设计的要求:建筑总平面设计应满足交通运输等功能要求,要为人流、货流提供快捷、方便的路线,并且要有合理宽度,使人流、货流获得足够的通行能力;要满足安全防火的要求;满足建筑地段地面排水及市政管线的安排:注意减少建筑地段车行道出口通向城市干道的数量,以免增加干道上的交叉点,影响城市的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

4.2停车场及回车场。

在建筑总平面布置中,常常设置停车场。

当采用近端式道路布置时,为满足车辆掉头的要求,须在道路的尽头或适当的地方设置回车场。

五、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①选择场地平整方式和地面连接形式。

场地的平整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

不同高程地面的分隔可采用一级或多级组合的挡土墙、护坡、自然土坡等,其交通联系可以台阶、坡道、架空廊等形式解决。

在确定场地平整方式和地面连接形式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②确定场地地坪、道路及建筑的标高。

③拟定场地排水方案。

④士石方平衡。

六、绿化与环境保护
绿化是场地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他不仅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也是处理和协调外部空间的重要手段。

绿化布置应考虑总体布局要求,结合场地条件,主次分明的选择树种和布置方式,有机的参与空间构图,同时还要起到遮阳、分隔、引导的作用。

结束语
总之,的分区合理,建筑总平面设计必须密切结合环境,做到因地制宜,做到功能流线组织明确,平面布置紧凑,结构经济合理,设备管线布置集中。

参考文献
1.李必喻,房屋建筑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志军,房屋建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孙祥军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设计管理与造价控制的互动研究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