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观测数据处理(2013)
大型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沉降观测点采用 Ф36mm 的圆钢预制 ,一 端 加 工 成 球 形 作 为 观 测 立尺点,如图 3 所示。采用冲击钻钻孔置入法埋设,观测点设在一层指 定柱上高出地坪面 20~40cm 处。 基准点及观测点埋置好后,应注意保 护,严防碰动和破坏。
1 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选取与布设
1.1 基准点埋设 基准点是检验和直接测定观测点的依据,要求在整个观测过程中
图 1 水准基点埋设断面
1.2 沉降观测点埋设 沉降观测点是固定在待测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应保证
施工期间和建筑物竣工后一段时期内能顺利进行观测,并能正确反映 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因此,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 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一般 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 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 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建筑物的平 面设计图纸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点图,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工 作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要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 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科技信息
○建筑与工程○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3 年 第 1 期
图 4 水准网平差计算程序
表 1 第十五期变形监测点高程值
图 5 沉降点沉降趋势图
点号
高 程 值 /m
与前期观测值之差/mm 与首次 观测 值之差/mm 4 结 束 语
1)高程联测 每次观测前均首先联测基准点,按照环形闭合网施测,计算闭合 差,并按测站数计算各点改正数,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 2)沉降点的观测 根据工程施测方案及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该在观测点设置稳固 后及时进行。 按《工程测量规范》中二等变形观测(国家一等精密水准 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采用往返测量或单程双测站观测,并形成 水准闭合环,各沉降观测点要位于水准闭合路线上。 首次观测应独立 进行两次,以提高初始观测值的精度及成果的可靠性。
三维变形监测处理方案-百度发表文章

三维变形监测-后处理解决方案一. 项目概况测区: 某小型水电站时间: 2014年1月13日海拔高度: 2000米测量仪器: 徕卡TS30技术参数: 0.5〃 1+1ppm季节: 冬季室外温度: 2-8摄氏度(干湿温度计)气压: 846mba (精密气压计)控制点: 3个(TL01 TL02 TL03) TL01为复核点监测点: 4个(TP01 TP03 TP05 TP07)测点局部被损坏/临时遮挡目标:墩+强制型对中盘采用对中螺丝+基座棱镜组,由于基座使用的磨损墩上对中盘的自然侵蚀,所以量取每个目标高都不一样,就很正常采集软件:徕卡机载三维变形监测软件可任意设站采集边角数据(本次采用)多测回测角中国版可任意设站,采集边角数据多测回测角国际版区别极坐标可直接察看坐标值(未精密平差)测回数:一共2个测站每测站9测回数TL02测站09:17:33am 开始测量(气压为846mba 干温2℃湿温1.5℃) TL03测站11:33:32am 开始测量(气压为846mba 干温8℃湿温6.5℃)其它参数:折光系数选取 0.13/0.14 (考虑到山区,冬季本次采用0.13)地球曲率半径标准为6371000米(本次特殊,使用的是6366358)投影面高程本次采用 1996米处理方法:外业数据采集导出原始数据tpt txt tzt文件导入DAM6.0平差处理EDM设置:除棱镜常数-34.4采用外(leica仪器直接选用圆棱镜),其余气象均不改正(PPM=0)。
所有改正在软件内部完成过程描述:第一站全站仪架站TL02-以TL03定向-学习-采集(记录气象数据)第二站全站仪架站TL03-以TL02定向-学习-采集(记录气象数据)本次采用软件:格式转换+中铁一院地面通用控制处理包 /科傻/四院/二院相关软件控制网点位图:控制点已知坐标TL02,153.4613,188.2105,2018.1597 TL03,81.2320,22.4400,1991.5280 TL01,68.1052,199.1692,2016.0374外业记录信息检定证书相关值二. 仪器设置 (leica为例) 输出文件格式设置为TXT三. 后处理过程 (转换后)测量机器人TPT TXT TZT 原始数据后处理平差作业流程➢利用转换工具(该软件支持仪器高目标高棱镜常数的事后录入 ), 整理出每一个测站SUC格式文件的数据,以待备用。
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变形监测是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实时观测和分析建筑物、桥梁、坝体等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可用依据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首先,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应从数据采集的角度出发。
在进行监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和仪器设备,如全站仪、位移传感器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设置合理的监测点,以覆盖结构的重要部位和关键位置,确保监测数据全面、全面。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误操作或仪器故障导致的数据失真。
其次,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时,需要注意数据的质量控制。
在数据处理前,需要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筛查和清理,剔除异常值和明显错误数据。
然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和信度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手段,评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的去趋势处理和周期性处理,以消除季节性和周期性影响,提取出变形的趋势和规律。
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与解释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监测点的位移、变形速率等指标,以量化变形的程度和变化趋势。
此外,还可以对某些关键位置的变形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绘制等值线图或变形云图,以直观显示结构变形的分布情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趋势预测等方法,预测和评估结构未来的变形趋势和稳定性。
此外,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时,还需要进行案例比对和评估。
通过与历史数据、设计数据或模型仿真数据对比,评估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和可信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监测数据进行跨结构比对,建立监测数据的统计模型和分析模型,为今后类似结构的变形监测和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确保工程结构安全评估的重要环节,需要从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和解释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考试复习参考

参考书目:《工程测量》(李青岳、陈永奇)《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武大出版社)1 变形监测的概念,目的,意义?概念: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目的:首要目的是掌握变形体的实际性状,为判断其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其次获得变形体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几何分析),同时还要解释变形的原因(物理解释)。
意义: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掌握各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科学上的意义:更好的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2 变形体: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对可能产生变形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建筑物或构筑体的统称)3 引起变形的因素?(可总结为3个方面,自然因素工程自身与工程有关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等)(1)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会破会地壳上部平衡,造成地面变形。
(2)人口密集的地方大量抽去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陷。
(3)地下采矿引起矿体上方岩层移动。
(4)地壳中的应力长期的积累,引起地壳位移甚至地震 (5)与工程本身相联系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营产生。
4 变形体的范畴:全球性变形研究(空间大地测量)、区域性变形研究(GPS、INSAR)、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地面常规测量技术、地面摄影测量技术、特殊和专用的测量手段、以及以GPS为主的空间定位技术)。
5.变形监测的内容及其分类分类:(1)按研究范围分类: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局部性的(2)按时间特性分类:运动式(变形总趋势朝一个方向)、动态式(观测主要得到振动的幅值,周期等信息) 静态变形: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占多数; 动态变形:变形体空间位置在外力作用下,在某一时刻的变化.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地基情况来定。
(1)工业和民用建筑:对于基础而言:内容是均匀沉陷和不均匀沉陷;对建筑物本身而言:是倾斜和裂缝观测; 对工业企业等各种设备而言:是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 对高层和高耸建筑物:还应观测瞬时变形、可逆变形、扭转; (2)水工建筑物: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浸润线)以及裂缝观测(3)钢筋混泥土建筑物:外部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伸缩缝的观测 内部观测(4)地表沉降:定期进行观测,掌握其沉降与回升的规律。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0 000 0 000
0 94618 - 0 8186
1 982 10 1 982 11
0 000 0 000
2 398 0 23980 74
0 000 0 000
0 73926 1 37736
198212 0 000 23982 12 0 000 - 0 7365
第 27卷 第 8期 2011年 4月
甘肃科技 G ansu Sc ience and T echnology
Vol 27 N o 8 A pr 2011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杨林
(甘肃省测绘工程 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 无论是在测量 工程的实践上主要用于检查 各种工 程建筑 物和地 质构造 的稳定 性, 及 时发现 问题, 以便采 取 措施; 还是在科学研究 活动上用于包括更好理解变 形的机 理, 验证有 关工程设 计的理 论和地 壳运动 的假说, 以及 建 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其变形观测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 云南地区 跨断层形变 过去 20 多年观测 数据 (从 1982年 2月 ~ 2005年 7月 )进行处理与分析, 得出了相应地形区 域的跨 断层地 应力积累 情况, 并与 过去二十 多 年云南当地地震情况联系在一起分析, 得出了其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 变形监测; 变形观测数据; 数据处理和分析; 地应力 中图分类号: TD 842
1 变形观测
1 1 变形观测的概念及目的 在测量工程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中, 变形观
测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在测量工程的实践上主要用 于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 及时 发现问题, 以便采取措施; 在科学研究活动上用于包 括更好理解变形的机理, 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 和地壳运动的假说, 以及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 论和方法。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整理总结变形监测: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支护和衬砌的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量测和观察,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称为监控量测变形监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周期变形监测又称变形测量或变形观测。
在水平方向所产生的位移叫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向上的垂直位移叫做上升,而向下的垂直位移叫做建筑物的沉降。
由于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使建筑物垂直轴线偏离其设计位置时,叫做建筑物的倾斜。
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平面控制网叫做平面监测网也叫水平位移监测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高程控制网叫做高程监测网也叫垂直位移监测网为观测建筑物、构筑物的变形而建立的专用测量控制网叫变形监测网变形监测的目的与意义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变形监测的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变形监测系统设计原则针对性、完整性、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内容变形监测方案有哪些内容:1监测内容2监测方法和仪器3监测精度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4监测期限和频度5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6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7观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提交成果内容。
变形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1技术设计书2有关建筑物自然条件和工艺生产过程的概述3观测的原则方案4控制点及监测点的布置方案5测量的必要精度论证6测量的方法及仪器7成果的整理方法及其它要求或建议。
8观测进度计划表9观测人员的编制及预算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建模分析。
沉降产生的原因1与地基的土力学性质和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关;2与建筑物基础的设计有关;3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有关,即与建筑物基础的荷载有关;4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对建筑物沉降也有较大的影响。
变形监测+数据整理+数据编制+科傻平差

变形监测+数据整理+数据编制+科傻平差概述:(一)全站仪可以测斜距、平距、角度,普通工作在要求不高时,我们可以直接用平距,但是一旦涉及导线等精密测量时,“平距”必须通过别的渠道进行改正得到(斜距改平或边长改正)(二)当测量任务涉及到变形监测、导线网、多测回测角等精密测量时,不少测工受制于仪器、或者相关后处理软件的制约(如建策Dam6.0 徕卡三维变形软件)、其“数据整理归纳”和“斜距改平”的工作难以推进,困惑不前。
(三)本文主要交流探讨:①徕卡tca2003、tcr1201、tm30、tm50、ts15/16、ts60等徕卡测量机器人的非官方软件多测回测角测量的外业采集及数据后处理平差替代方法。
②普通1″仪器(特指:无马达、无自动照准、无多测回测角)的外业测量-原始数据—整理—编制—科傻平差的流程作业。
(四)本文是关于:徕卡测量机器人和普通仪器对精密测量外业数据作用于后期数据平差的探讨和交流,交流指正(如测距仪的气象改正系数K1、K2)(五)仪器架设为控制点上(不用设站)采用全圆观测方法, (非极坐标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仪器架设A点以B为0方向,观测其余待监测点C1/C2/C3.再以B测站点以A为0方向,观测其余待监测点C1/C2/C3)外业上不带入任何坐标,只采集边角数据。
内业用A/B的已知坐标,加入气象等条件后,通过软件解算得出C1/C2/C3坐标,可先做A/B/D为高等级控制网、再测量时候把D也测进去,用于复核(网形图片参考附件五)关键:全圆观测、变形监测、导线、网平差、边坡监测、三角高程平差难点:多测回测角、斜距化平、边长改正要点:(一)精密测量都是mm级别范畴、需要严谨的态度对待(注意:仪器对中精度、量取精度、温度、干湿、气压、成像条件等)(二)对变形监测、导线网、三角高程的外业数据采集步骤要有大致了解(三)明白“多测回测角”对于工作的重要性(四)关于“斜距化平”的突破(五)常用到的参数(大气折光系数K、地球曲率R、仪器加(乘)常数、温度℃、气压Pa 等)①仪器加(乘)常数通过该台仪器的检定证书查看如(常数主要是对测距改正)(加常数:K=-1.38mm 乘常数:R=1.78mm/km )②更严谨的会涉及到激光的波长、及频率、周期等③测距仪气象改正系数K1,K2公式(请百度:查阅全站仪距离气象改正与推导)(六)针对从非自动仪器,下载出原始数据进行编制及—Cosa进行平差,我们得掌握Cosa 的高程in1、平面in2及其斜距化平.SV 文件的编写、明白其具体含义. (七)适合无马达、无ATR的普通全站仪外业采集数据—整理外业—编制cosa.SV文件进行后处理。
二等水准观测在沉降变形监测中的数据处理分析

二等水准观测在沉降变形监测中的数据处理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军区宿舍大楼的变形监测,详细的介绍了在变形监测工作中的周期确定,点位布设等技术,并分析了路线的精度。
变形监测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施工和使用安全,必须要进行的一种措施,主要是研究建筑物的变形原因以及规律。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dormitory building in a military region,technologies of point layout and cycle determination in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route was analyzed.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the measure that must be carried out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use of safety of the building. the causes of deformation and the law of the buildings were mainly studied.关键词:沉降观测;精度;数据分析key words: settlement observation;accuracy;data analysi 中图分类号:tu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076-021 工程概况本建筑项目的建筑面积是46735m2,建筑基础面积是8256m2,整个工程为5层的框架结构,高度大约在24m。
建筑项目从基础施工开始一直到竣工这一阶段,包括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建筑本身都可能出现变形,当变形的程度超过了限值的时候就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显著水平为0.05,则分位值
,因
故拒绝原假设,怀疑
中含有超限误差。
§7.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2) 检验法 由平差求得的改正数向量 除粗差前的中误差估值为 由此得 在自由度为2,显著水平为0.05时查表得 分位值 因为 故 拒绝原假设。 。,可计算 与观测值权阵P,可以计算求得剔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2 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资料的检核
利用最小二乘法,根据表4-2数据可以建立回归方程:
( 7) ( 8)
计算的1996年、1977年 表4-3是根据回归方程(7)按 年坝段11水平位移的估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由表4-3可知,绝大多数差数均在观测精度之内,个别值(如 1977年观测值与计算值差-2.33,-1.32)超过观测精度((7) 式之估值中误差s=0.33)。如果在当时观测时即采用(7)式进 行统计检验,则对这些观测值可立即进行复测,以免以后分析时 产生疑问。
第一节 概述
2、数据处理要求:
观测值中不应含有超限误差,观测值中的 系统误差应减弱到最小程度。 合理处理随机误差,正确区分测量误差与 变形信息。 多期观测成果的处理应建立在统一的基准 上。 按网点的不同要求,合理估计观测成果精 度,正确评定成果质量。
第一节 概述
3、数据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3.计算局部检验统计量与假设检验 由于B检验法、 检验法、 检验法之统计量中,所不同的只是 故可先计算公共部分。由于观测值独立,可先求得:
显然
,它所相应之观测值为
。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1)B检验法 因模拟时一测站水准中误差为0.13mm,故单位权中误 (12个测站水准测量的中误差)为±0.45mm。
1 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与方法
变形监测中,由于变形量本身较小,为了区分变形与误差, 提取变形特征,必须设法消除超限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从而要 进行监测资料的检核。 监测资料检核的方法: 外业:任一观测元素(如高差、方向值等)在野外观测中 均具有本身观测的检核方法。如限差所规定的水准测量线路的闭 合差,两次读数之差等。 内业: 1)校核各项原始记录,检查各次变形值得计算是否有误 2)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参见§4.3中的算例 3)原始实测值的逻辑分析。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黄声享 尹晖等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小波分析是纯数学、应用数学和 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从数学来说是 大半个世纪“调和分析”的结晶(包 括傅里叶分析、函数空间等)。 小波变换是20世纪最辉煌科学成 就之一。在计算机应用、信号处理、 图象分析、非线性科学、地球科学和 应用技术等已有重大突破,预示着小 波分析进一步热潮的到来。
“小波分析” 是分析原始信号各种 变化的特性,进一步用于数据压缩、噪 声去除、特征选择等。 例如歌唱信号:是高音还是低音, 发声时间长短、起伏、旋律等。从平稳 的波形发现突变的尖峰。小波分析是利 用多种 “小波基函数” 对 “原始信号 ” 进行分解。
( 2)
2 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资料的检核
回归值 表示出 与实际观测值 之差
( 3)
的偏离程度。 与回归直线 用回归直线求因变量估值的中误差用下式计算:
( 4)
求回归直线的前提是变量y与x必须存在线性相关,否则所 匹配的直线就无实际意义,线性相关的指标是相关系数 ,
其估值为:
( 5)
§7.2 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资料的检核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假设点1的高程为H1,点2,3,4之高程为x2,x3,x4且 设H1=0,则误差方程可写成:
即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法方程系数阵和常数项向量为:
2.解法方程式,求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计算求得
故拒绝原假设,认为观测值中包含超限差观测值。
( 6)
式中, 为自变量
的平均值; 与 为因变量 的平均值。当 愈
接近±1时,表明随机变量
线性相关愈密切。
表4-1为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
为了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对变形观测资料进行检核,现结合实 例介绍如下:表4-2为某坝3个坝段3年的水平位移观测资料。
2 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资料的检核
为了分析它们之间互相进行检核的可能性,首先探讨他们 之间的相关程度,利用(6)式计算求得它们之间的相关系 数估值为: 坝段10与坝段11, 坝段12与坝段11, 由表4-1查得,自由度为n-2=33时与置信度水平5%,1% 相应的相关系数临界值分别为0.335,0.430。因为 远大于临界值,故不同坝段位移值之间相关密切
1 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与方法
逻辑分析:指根据监测点的内在的物理意义来分析原始实测值 的可靠性。 一般进行以下两种分析: ①一致性分析:从时间的关联性来分析连续积累的资料,从 变化趋势上推测它是否具有一致性。手段有绘制时间-效应 量的过程线图和原因-效应量的过程线图。 ②相关性分析:从空间的关联性出发来检查一些有内在物理联 系的相应量之间的相关性。如图4-1所示的垂线对建筑物不 同高度处进行挠度观测,挠度值为 ,对应的测点为 。 如图4-2所示的大坝变形监测,图中描述了3个坝段一年的 水平位移过程线。
小波的时间和频率特性
时间A
时间B
运用小波基,可以提取信号中的“指定时间”和“指定 频率”的变化。 时间:提取信号中“指定时间”(时间A或时间B)的 变化。顾名思义,小波在某时间发生的小的波动。 频率:提取信号中时间A的比较慢速变化,称较低频 率成分;而提取信号中时间B的比较快速变化,称较 高频率成分。
3) 检验法 由于观测值之间互相独立,故有
利用公式
可得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统计量
因
,故拒绝原假设。怀疑
包含超限误差。
剔除具有超限误差的观测值 后,需对其余观测值进行检核。 对于本算例。检核结果表明,其余观测值中不再包含有 超限误差。
4 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一、奇异值检验方法(3倍中误差;2种) 1)方法一 对于观测数据序列 描 述该序列数据的变 化为 这样有N个观测数据可得N-2个 列数据变化的统计均值 。这时,由 : 值可计算序
4 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2 监测资料的插补 1)按内在物理联系急性插补 按照物理意义,根据对已测资料的逻辑分析,找出主要原 因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再利用这种关系,将缺漏值插补。 2)按数学方法进行插补 A)线性内插法 由某两个实测值内插此两值之间的观测值,可用
式中,
——效应量,
——时间。
4 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2 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资料的检核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1)超限误差检验 观测量——偶然误差 如何检验超限误差?——假设统计检验方法 (数理统计)
3 监测网观测资料的数据筛选及算例
(2)超限误差的检验步骤 1)对变形监测网中各周期观测值分别进行经典平差,求得 未知数向量X及其协因数阵 ,由此计算
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与方法
§7.1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与方法
在逻辑分析中,若新测值无论展于过程线图或相关图上, 展绘点与趋势延长段之间 的偏距(见图4-3) 都超过以往实测值展绘 点与趋势线间偏距的平 均值时,则有两种可能, 即该测次侧值存在着较 大的误差;也可能是险 情的萌芽。这两种可能 必须引起警惕。
得到
,置信水平
下,进行超限误差的整体检验。
当检验结果认为存在超限误差时,则计算
2)利用向量V中元素与矩阵 主对角线上相应元素计算 并取 相应的观测值(设为 ) 作为可能伴随有超限误差的观测值。 3)利用B检验法或 检验法、 检验法对原假设进行统计 检验。当原假设被接受,则认为监测网观测值中未包含有超限差 否则,观测值 被认为受到超限误差的影响,应予以剔除。 4)在原假设被拒绝时,剔除观测值 重复步骤1)~ 3), 直至没有超限误差存在的可能(即接受原假设)。
核对和复查外业观测成果与起算数据; 进行各项改正计算; 验算各项限差,在确认全部符合规定要求后, 方可进行计算。
第一节 概述
4、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检验:粗差剔出;超限误差检验;稳 定性分析 平差处理:经典平差;自由网平差;秩亏 网平差;拟稳平差等 成果整理:数据整理;绘制过程线;等值 线图;变形值分布剖面图等 变形分析与预报:回归分析法 ;确定函数 模型法
第一节 概述
5、数据处理发展(待续)
第二节 变形监测资料的 预处理
1 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与方法
1 监测资料检核的意义与方法
受观测条件的限制,任何变形检测资料都可能存在误 差,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粗差: 由于观测中的错误引起的。 ②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线下作一系列的观 测,观测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 的系统性。 ③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线下作一系列的观 测,观测误差在大小、符号上表现出 偶然性
和均方差
4 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根据 偏差的绝对值与均方差的比值
当
时,则认为
是奇异值,应予以舍弃。
4 监测资料奇异值的检验与插补
2)方法二 对于观测数据序列 测,其表达式为: 实际值与预测值之差为: 设观测数据的中误差为m,可计算出实际值与预测值之差 的均方差为 。由实际 值与预测值之差的绝对值 ,当 时,则认为 为奇异值,予以舍弃。 可 用一级差分方程进行预
2 用一元线性回归进行资料的检核
一元回归处理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两个变量x 和y间若存在一定的关系,则通过试验分析所得数据,找出两 者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为;
( 1)
式中 同一正态分布 是随机误差,一般假设它们相互独立,且服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