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教案:第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教案:第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时间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科技创新;(3)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发明和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3)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双重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时间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科技创新;(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各项发明和创新的内在联系;(2)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3)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双重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历史》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书籍、论文、图片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时间;(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新课内容:(1)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2)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和科技创新,如蒸汽机、纺织机等;(3)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以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为例,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这些国家的影响;(2)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工业革命中的差异和原因。

4. 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研究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2)每组选取一项发明或创新,分析其对工业革命的影响;(3)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材分析】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理解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知识重组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悟工业文明的问题和困境,进而理解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设计】1、设置“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反思历史”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2、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即设置问题——阅读材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视频《大国崛起》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温故知新:通过图示展示前后知识联系,突出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第一环节:走进历史,探源工业革命。

概念诠释:明确工业革命的含义,从宏观上把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板书)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概括。

二、工业革命的成就(板书)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二。

多媒体出示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图片,最后通过表格形式概括,增强直观性,理解“蒸汽时代”到来的意义。

第二个环节:体验历史,感受工业革命。

三、从工场到工厂(板书)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三:创设历史情境,通过阅读历史故事《爱丽丝一家的辛酸史》感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角色模拟,感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

四、世界市场的形成(板书)教学设计:欣赏视频《大国崛起》,然后分组讨论,工业革命是如何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最后从条件、途径、标志、影响四个方面归纳概括。

第一次工业革命示范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示范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本课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及成就,掌握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及意义,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材料,提升自己的材料分析能力。

3.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1851年英国万国工业品博览会英国馆中陈列的机器教师:在这次博览会上,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在大会开幕词的讲话中反复使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在日记中对那一天的感受的记载:“我们历史上最隆重的日子,最美丽最荣耀的日子”。

为什么英国女王说这次博览会给英国带来了无上的荣光?从中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展示英王的语言,引发学生对英王“荣光”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工业革命的背景展示材料: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材料二:“奴隶贩子的贸易路线一般是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虏获黑人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往欧洲。

高中历史教案:第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教案:第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地点和主要发明成就。

2. 使学生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乃至世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

2.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2.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地点、主要发明成就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的原因。

2. 讲解内容:详细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就,如蒸汽机、纺织机等,并分析其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贫富差距、城市化、政治改革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探讨工业革命如何从英国蔓延到欧洲和其他地区。

2. 工业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

七、教学重点:1. 工业革命的国际传播:了解工业革命如何从英国传播到其他国家。

2. 工业革命对个体的影响:探讨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

八、教学难点:1. 工业革命的全球影响:分析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全球的经济和社会格局。

2. 工业革命对文化的影响:探讨工业革命如何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九、教学方法:1. 比较法:比较不同国家工业革命的异同,理解其全球影响。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过程与方法: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个国家开始?为什么最先从这个国家开始?3.简述珍妮机的发明。

学生分组回答,教师总结:1.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既是生产领域的变革,也是社会关系的变革。

2.最早从英国开始。

英国在17世纪末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为巩固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英国的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原料和市场等条件。

3.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飞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供不应求,这就引起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应。

经过几年研究,到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终于发明了手摇纺纱机,他用女儿珍妮的名字把这台机器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被认为是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第一台机器,工业革命从此开始。

过渡:珍妮机发明之后,还出现了以水力驱动机器的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等,但是需要把工厂建在靠近河流的地方,使得很多地方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如何解决这一动力问题成为当时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机械师瓦特改造蒸汽机成功。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请同学展示课前准备:简要说明蒸汽机的原理。

【新】《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新】《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和火车的发明。

2.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的特点。

【新课讲授】一、纺织技术的革新1.教师讲述: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出示相关图片)2.纺织技术革新的历程教师依次出示欧洲的旧式纺车、欧洲的旧式织布机、飞梭、珍妮机的图片和相关发明者的介绍材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纺织技术革新的历程。

(详见课件)需要重点强调: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1.教师结合教材介绍蒸汽机发明和改进前棉纺织生产领域的变化情况以及工厂制度的确立的相关史实。

(详见课件)2.教师结合教材介绍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教师出示瓦特的画像及其改进的蒸汽机的图片,然后通过相关材料(详见课件)来帮助学生了解蒸汽机的历史意义和作用——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极大提高生产力。

(2)教案讲述:19世纪,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据此向学生介绍对比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3.教师结合教材介绍火车的诞生——铁路时代的到来。

(1)教师出示斯蒂芬孙图片及其制造的火车机车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斯蒂芬孙和火车的相关史实。

(2)教师出示“1838—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变化情况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引起英国铁路里程变化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提示:火车的发明。

4.教师结合教材向学生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扩大。

(1)蒸汽机的应用由棉纺织业扩展到更多的行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优质课教案《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二)地位:1.在九年级上册中,承上启下:新航路的开辟、早起殖民扩张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率先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与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马克思主义在此背景下诞生。

2.在整个世界史中,开启工业化时代:工业革命开辟了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世界逐渐成为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整体。

认识到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

2.了解珍妮机、改良蒸汽机、蒸汽机车的发明史实。

3.理解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工厂制度的产生。

4.认识到发展科技的同时,要趋利避害,保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工厂制度的产生和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探究新知老师: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上给出的材料,这是我们课本上第七单元单元提示上的内容。

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得那些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呢?学生:讨论发言老师:根据材料中显示的信息,我们来思考这三个问题?1.为何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2.工业革命的进程如何?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些正是我们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预习以及单元提示,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完善内容,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英国开始领域:棉纺织业先看第一个大问题:1.为何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师:预习的同学会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绝大多数都是来在英国,难道是英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聪明吗?生:谈论发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内容为第一次工业革命,通过对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和影响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现代工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让学生思考工业革命给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激励学生要学会利用科技创造出更多有益的发明。

本课时,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影响,进而拓展学生的思路,探索数码科技等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2.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3.学会利用科技创造有益的发明;4.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探讨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设计1.引入(时间:5分钟)通过对问题的提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问题1)你知道工业革命是什么吗?(问题2)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产方式是什么?2.阅读(时间:15分钟)学生阅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3.讲解与讨论(时间:30分钟)(步骤1)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2)带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看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指导学生整理讨论内容。

4.写作(时间:25分钟)(步骤1)就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进行个人写作,重点撰写有关工业革命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步骤2)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5.拓展思路(时间:15分钟)通过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等,让学生对技术的变革和行业的转型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路的讨论,让学生探索当代新兴产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能力;分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

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正确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
师:先请大家看《英国工业革命》视频,然后概述它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

(多媒体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新课教学
一、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结合视频材料和历史纵横,归纳工业革命首先产生英国的条件,并说出这些条件是如何获得的?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

因此,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既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英国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手工工场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既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那么这五个条件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
师:英国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丰富的原料,殖民掠夺也积累了雄厚的资金。

血腥的圈地运动迫使广大农民离开土地,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同时形成了大片土地,便于采用新技术,促进农牧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也积累了资金。

这两个前提,五个条件是不光是分析工业革命开展的因素,同时也是今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金钥匙。

不管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迅速的原因,还是缓慢的原因都从这些因素入手就能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

问:哪个因素是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呢?(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就多媒体显示《共产党宣言》中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
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
生答后师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供不应求,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促使人们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革新创造
师: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后来冶金、采煤等其他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革新创造有哪些呢?
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棉纱供不应求,人们开始想方设法提高纱产量,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次能纺出很多根线的珍妮纺织机,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后来在纺织领域又相继有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同年瓦特又改良了蒸汽机,瓦特蒸汽机是一个在工业革命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

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瓦特蒸汽机相对纺织领域的主要发明有什么优点?它的出现的有何重大意义?
生答后师说:水力动力要求水资源丰富,高山峡谷落差大,且受枯水季节限制。

蒸汽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能广泛使用。

从此,工业分布由分散走向集中,而且动力强大,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将人类推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产品的猛增和原料的需求,对交通运输的革新提上了日程。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检测一下工业革命主要成就的掌握情况。

请说出内容项中主要发明的名称。

再看国别项,有什么特点呢?生答后老师说: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主要来源英国,几乎没有突破一国范围,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扩展情况和完成时间。

2、结合补充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提示从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两方面考虑)
材料一《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3、结合补充材料二,思考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有哪些影响?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交流推向全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是国家间民族间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

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的、新奇的、优质的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逐题归纳总结。

(工业革命的扩展情况.、工业革命的影响.)
问:世界市场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呢?(引导学生回忆世界市场产生发展情况)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探讨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原因时,引导学生从生产力发展的必需性,殖民扩张实力增强,新交通工具出现,工业品强大的攻击性等方面考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归纳原因:机器大工业生产急需拓展世界市场;实力空前增强,大肆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新交通工具出现密切了世界的联系;价廉物美的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品的利炮。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的影响,要强调从对殖民国家,殖民地国家和世界联系影响三方面考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破坏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进步;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分析事件影响,应从作用的多个对象考虑。

就某一对象也不能一言概之,应一分为二的分析,如对殖民地而言既要看到破坏性,也要指出建设性。

四、本课总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中心,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问世标志工业革命开始,1885年瓦特蒸汽机问世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将人类推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英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五、拓展延伸: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同时,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那么,工业革命对中国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请大家分组讨论下面问题。

1、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读后思考:(1)材料中所指“破坏性使命”和“建设性使命”分别指什么?(2)请以中国为例,加以说明。

2、同光中兴时兴办了近代企业,为什么第一次科技革命在中国也没有得到发展?说明了什么?获得什么启示?
课后探究:如何全面地评价工业革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怎样尽可能地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和谐社会?教学反思:
使学生掌握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

通过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了学生材料解析能力。

懂得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联系中国历史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总结:你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有何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热爱科学,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课堂作业:
写出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板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
1、纺纱机、织布机的发明、改进
2、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二、轮船和火车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