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
【精编】2019春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1.四则运算 知识点归纳-预习必备-预习必备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三、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1.0在运算中的特点。
(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2)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3)在乘法中,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在除法中,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2.0不能作除数。
注意:0作除数无意义。例如:8÷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8。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正确答案:
12×5÷12×5
=60÷12×5
=5×5
=25
口诀巧记
中小括号混合算,
运算顺序要体现。
小括号里要优先,
中括号里紧接算。
括号里面全算完,
中括号外最后算。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
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3+3+3+3=3×5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a≠0
a+0=a
a-0=a a-a=0
a×0=0
0÷a=0
易错题:
判断: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分析:0不能作除数,任何数包括0。
正确答案:✕
易错题:
错误答案:
12×5÷12×5
=60÷60
=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四则运算 知识点归纳

《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
4、加法各部分的关系:5、减法各部分的关系:①加数+加数=和①被减数-减数=差②和-加数=另一个加数②被减数=差+减数③减数=被减数-差知识点二、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4、乘法各部分的关系:5、减法各部分的关系:①因数×因数=积①被除数÷除数=商②积÷因数=另一个因数②被除数=商×被减数③除数=被除数÷商知识点三、四则运算以及它的运算顺序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括号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分别写作( )、[ ]、{ } 。
3、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①: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式子。
从左往右运算,先算小括号的,再算中括号的,最后算大括号的。
步骤②:没有括号,也要从左往右运算。
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知识点四、与0相关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2、当被减数等于减数,它们的差等于0 。
3、一个数和0相乘,还得0 。
4、0除以一个非0得数,还得0 。
5、0不能为除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一、四则运算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 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5、混合运算中有中括号的,一定要把中括号里面的算式全部算完,才能去掉中括号。
6、列综合算式时,代换前后,算式的运算顺序要相同,如果运算顺序不同,要用加括号的方法来调整。
7、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最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这种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
8、探究最省钱的租船策略,一是要租单价低的,二是要保证空位最少。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汇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4.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乘、除法算式。
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五、有关0的运算
12×5÷12×5
=60÷12×5
=5×5
=25
运算顺序的口诀巧记
中小括号混合Biblioteka ,运算顺序要体现。小括号里要优先,
中括号里紧接算。
括号里面全算完,
中括号外最后算。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
1
一、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六、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加、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七、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算式里含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注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要想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括号。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一章 四则运算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

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 验算。 三、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
注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要想改变运算顺序 可以使用括号。 八、租船问题
解决租船问题时,尽量乘坐人均租金便宜的船,大小船 搭配正好坐满,一般没有空余座位时最省钱。 九、选择合适的购票方案
根据票价的不同按不同方案计算出总钱数,比较得出 哪种方案比较省钱。
=60÷60 =1 分析: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计算。 正确答案:
验算乘、除法算式。 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五、有关 0 的运算
1.0 在运算中的特点。
(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 0,还得原数。
(2)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 0,仍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
差是 0。
(3)在乘法中,一个数和 0 相乘得 0。
(4)在除法中,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得 0。
2.0.不.能.作.除.数.。. 注意:0 作除数无意义。例如:8÷0 不可能得到商,因为 找不到一个数同 0 相乘得到 8。0÷0 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 的商,因为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六、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加、减法称
a≠0,用 a 表示有关 0 的运算
+0= -0= - = 0 ×0=0 0÷ =0
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易错题:
新人教版四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2 ~ 3页※1.加法的意义:①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②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减法的意义:①已知两个数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②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③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 加数 + 加数差 = 被减数—减数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减数 = 被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5 ~ 6页※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4.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 0+ 任何数=任何数②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
→任何数—0=任何数③ 0与任何数相乘得0 。
→ 0×任何数=0④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
→ 0÷任何数=0注意:0不能做除数。
3.括号※教材 9 页※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如果有小括号和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4.租车方案※教材 10 页※租车、租船最优方案应具备两个条件:①尽可能多的租座位多的车(租用费用低的);②座位不空或尽可能的少。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重点知识梳理复习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除法各部分间是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5)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3、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
例如: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例如: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
例如:0除以一个()的数,还得0,例如: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括号(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 ]”叫做中括号。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5、解决问题。
解决“租船问题”的方法:优先选择人均价格便宜的船只,尽量没有空位。
单元练习一、填一填。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528+=726 -157=329374÷=14……10 280-×8=40(+135 )÷3=2002.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240,被减数是()。
3.一个因数是10,积比这个因数多630,另一个因数是()。
4.小迷糊在计算除法算式时,把除数50看成了500,得到的商是12,那么被除数是()。
5.把156+132=288 288÷12=24 24×53=1272 三个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是:把33-25=8 8×12=96 960÷96=10 三个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是:二、判断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2 ~ 3页※
1.加法的意义: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②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减法的意义:
①已知两个数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②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③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 加数 + 加数差 = 被减数—减数
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5 ~ 6页※
1.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2.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4.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 0+ 任何数=任何数
②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
→任何数—0=任何数
③ 0与任何数相乘得0 。
→ 0×任何数=0
④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
→ 0÷任何数=0
注意:0不能做除数。
3.括号
※教材 9 页※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如果有小括号和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4.租车方案
※教材 10 页※
租车、租船最优方案应具备两个条件:
①尽可能多的租座位多的车(租用费用低的);
②座位不空或尽可能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