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昆虫的病原微生物

合集下载

可感染昆虫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可感染昆虫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可感染昆虫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一、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疾病研究、药物研发和相关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危险性,需要严格管理其运输过程,以确保操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本文档旨在规范可感染昆虫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运输管理,以减少潜在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所有从事可感染昆虫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运输的单位和个人。

三、运输要求1. 标注:运输过程中,所有包裹、或标本必须清晰标注名称、数量、有效日期和安全警示标识。

2. 包装:所有运输物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双层包装,以防止泄露和意外碎裂,其中包括外层包装和内层密封包装。

3. 防护:运输员工必须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口罩等。

4. 温度控制:对于需要低温或冷藏的微生物菌种或样本,必须采取适当的温度控制措施,以保持其稳定性。

5. 文件记录:所有运输过程必须有详细的文件记录,包括运输日期、起止地点、收货人和发货人的信息等。

这些记录必须妥善保管并备份。

四、应急处置1. 泄露事故:一旦发生病原微生物菌种或样本的泄露事故,必须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如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封锁污染区域、隔离污染物等。

2. 感染暴露:若在运输过程中有人员暴露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样本中,应立即把该人员隔离,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治疗,并通知相关单位和有关部门。

3. 事故报告:所有泄露事故和感染暴露事件都必须进行详细的事故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五、培训和意识提高1. 培训:所有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样本运输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和防护措施等。

2. 意识提高:定期组织安全意识提高活动,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醒运输人员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六、监督和检查1. 监督:相关主管部门应定期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样本的运输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要求得到落实。

植物保护试题库

植物保护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产品运输和贮存中,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或遭到病原生物的侵染,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程序,在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发生反常变化,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失去经济利用价值的现象。

2、病理程序:指病害对植物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病变过程。

3、菌溢:指细菌性病害的维管束横截后,在显微条件下从截口处向清水里溢出的菌脓状物4、菌核和菌索: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休眠体。

菌索是由菌丝平行交织成的绳索状结构。

二者都是休眠体。

但前者形状是块状等,后者是长绳索形。

5、孵化:指幼虫或若虫破卵而出的过程。

6、生物防治: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7、地下害虫:指活动危害期间生活在地下,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

8、剥食和蚕食:前者食叶肉,但留下表皮或上表皮;后者吃掉上下表皮和叶肉,常造成缺刻或孔洞。

9、年生活史:指从上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下年越冬虫态越冬结束的整年生活过程。

10、农业防治:用农业技术措施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11、昆虫性二型:除生殖器官不同外,在形态、习性、生活方式等的不同。

12、虫瘿和菌瘿:两者均为病虫害造成的畸形物,前者是害虫危害的,后者是病菌危害的。

13、病状和病征:前者是植物受病菌危害后表现的不正常状态,后者是病原在植物上表现的特征。

14、昆虫的趋光性:昆虫对光源刺激的定向反应。

15、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指生物间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是直链;食物网指由若干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后者包括前者。

16、全寄生和半寄生:前者是寄生性种子植物所需的水分、无机盐和有机营养均来自寄主,后者仅无机营养来自寄主,而有机营养自己制造。

17、寄生性与致病性:前者指病原从寄主上获得养分的能力,后者指病原破坏寄主的能力。

18、初侵染和再次侵染:前者指由越冬菌原引起的第一次侵染,后者指由初侵染引起的所有侵染19、世代:由卵开始至成虫死亡。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应用情况,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并对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和真菌杀虫剂的研究、应用及进展情况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Bt;病毒;抗生素;真菌在害虫的防治史上, 化学农药曾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其广谱、高毒和难降解等特性以及所带来的“3R”问题, 促使人们开始研究和开发高效、低残留、无公害的新型农药。

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研制比较成功的当属生物农药, 其中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在微生物农药中, 以昆虫病原真菌和细菌为主的杀虫剂在昆虫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生产者在利用资源、提高产量的同时,注意保护和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这就迫使人们急切寻找化学农药的替代品,微生物农药就成了较佳选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

目前,微生物农药主要包括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病毒杀虫剂和真菌杀虫剂等,本文仅就国内外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

目前生产上大量使用的生物农药主要为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等。

1.细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是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农药,主要是从昆虫病体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目前已成功开发了某些芽孢杆菌,如Bt(苏云金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金龟子芽孢杆菌等。

细菌杀虫剂作用对象主要是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如鳞翅目、翘翅目和双翅目等有害作物昆虫。

Bt 杀虫剂是细菌杀虫剂中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1],其作用机理是依靠其所含有的伴孢晶体、外毒素及卵磷脂等致病物质引起昆虫肠道等病症而使昆虫致死。

一般是δ-内毒素起作用使发生毒血症而死亡,也就是由于晶体毒素对中肠上皮作用,导致肠壁破损,中肠的碱性高渗内含物进入血腔,使血淋巴pH 升高,从而导致感病幼虫麻痹死亡[2]。

1957 年Bt 制剂首次上市销售,如今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微生物杀虫剂,广泛用于防治农、林、贮藏害虫和医学昆虫。

微生物判断题

微生物判断题

微生物判断题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0分]1.我国古代先进的酿酒技艺最早是由名叫仪狄和杜康等代表人物发明的。

答:()[1.0分]2.在酒精发酵技术——阿米露法中,所采用的糖化菌是米根霉。

答:()[1.0分]3.微生物对环境所具有的极强适应性,与其微小的细胞体积密不可分。

答:()[0.0分]4.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多数是利用其细胞物质。

答:()[1.0分]5.微生物是由全部原核类生物和部分小型真核生物所构成的一个低等生物群。

答:()[1.0分]6.病毒是一类原核生物。

答:()[1.0分]7.1935年,德国Domagk等直接合成了一种能治疗链球菌感染的红色的化学治疗剂——磺胺。

答:()[1.0分]8.在工业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厌氧纯种发酵技术要比液体深层通气发酵技术出现得早。

答:()[1.0分]1.L-丙氨酸能促进芽孢的萌发。

答:()[1.0分]2.细菌鞭毛的有无,除通过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观察证明外,别无它法进行初步判断。

答:()[1.0分]3.常用抗生素除青霉素、头孢霉素和灰黄霉素外,绝大多数都由放线菌产生。

答:()[1.0分]4.细菌细胞的基本(一般)结构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膜、核质体、细胞质等,特殊结构主要有鞭毛、菌毛、荚膜、芽孢和伴孢晶体等。

答:()[1.0分]5.细菌除基本形态外,在特定条件下还会出现异常形态——畸形和衰退形。

答:()[1.0分]6.球状体一般指G-细菌在人工条件下除去部分细胞壁(主要是肽聚糖层)的活细胞。

答:()[1.0分]7.一个菌落若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则为一个纯培养,实为一个“克隆”。

答:()[1.0分]8.细菌细胞“核”的数目,与菌体大小无关,与生长速度有关。

答:()[1.0分]9.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分成G菌和G-菌两大类。

答:()[1.0分]10.工业化发酵生产抗生素时,放线菌在液体培养基中,通常以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来繁殖。

园艺植物昆虫学复习题

园艺植物昆虫学复习题

《园艺昆虫学》复习题A一、填空题1、昆虫咀嚼式口器由、、、和五部分组成。

2、不全变态的昆虫各需经过、和三个不同发育虫期。

3、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由节、节和节三部分组成。

4、化学杀虫剂按其作用方式主要分为:、、和作用。

5 、影响昆虫发生的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和土壤因子。

6、我国的植保方针是“, ”。

二、选择题1.蝶类的触角是()触角。

A.丝状B. 羽毛状C.刚毛状D.球杆状2、蝼蛄的前足是()。

A.步行足B. 跳跃足C.开掘足D.捕捉足3、粉虱的口器类型是()口器。

A.刺吸式B.咀嚼式C.虹吸式D. 舐吸式4、蝉的前翅是()翅。

A. 膜质B.鳞质C.半翅鞘D. 革质5、棉铃虫以蛹在()中越冬。

A.枯叶上B.土壤中C.枝干上D.杂草上6、介壳虫()为害寄主的枝条、枝干、叶片、果实。

A.蚕食B.刺吸C.蛀食D. 锉吸7、微生物制剂BT是一种()制剂。

A.病毒B.真菌C.细菌D. 病原线虫8、转BT基因抗虫植物,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A.植物B.微生物C.高等动物D. 病原线虫9、寄生性天敌昆虫赤眼蜂寄生在害虫的()中。

A.成虫B.幼虫C.蛹D. 卵10、药剂防治3龄后的地老虎幼虫应采用()施药方法。

A.地上喷雾B.灌根C.涂茎D. 毒饵三、名词解释1、全变态2、生活年史3、羽化4、蛹期5、害虫综合治理四、简答题1、简述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害虫防治措施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哪几大类?3、写出三种农药的主要剂型。

4、简述园艺作物介壳虫的为害特点。

5、简述地老虎的为害特点。

6、简述药剂防治地蛆的要点。

五、论述题1、以烟粉虱或温室白粉虱为例,设计其综合治理措施。

2、试设计果园叶螨的综合防治方案。

《园艺昆虫学》复习题B一、填空题1、全变态昆虫幼虫的蛹分为、和三种类型。

2、昆虫的常见的繁殖方式有、、和。

3、昆虫的学名采用林奈创立的双命名法,即由加和定名人的姓组成。

4、昆虫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和三大类。

病虫害题库

病虫害题库

病虫害题库一、单选题1.草履蚧属于()害虫。

A虹吸式 B刺吸式 C 咀嚼式 D锉吸式参考答案:B2.菟丝子的为害通常使植物表现为()。

A矮化和黄化 B丛枝 C 腐烂 D畸形参考答案:A3.蚜虫属于()害虫。

A虹吸式 B咀嚼式 C锉吸式 D刺吸式参考答案:D4.红蜘蛛属于()害虫。

A刺吸式 B虹吸式 C咀嚼式 D锉吸式参考答案:A5.红蜘蛛聚集于()吸取汁液。

A叶片 B叶背 C枝条 D花蕾参考答案:B6.尺蠖,人们常说的吊死鬼,属于()害虫。

A食根 B食茎 C食叶 D食花参考答案:C7.悬铃木方翅网蝽()害虫。

A刺吸式 B锉吸式 C虹吸式 D咀嚼式参考答案:A8.悬铃木方翅网蝽一般一年发生()代。

A 1B 2C 3D 5参考答案:D9.国槐尺蠖一年一般发生()代。

A 1B 2C 3D 4参考答案:C10.黄刺蛾(又名巴子,洋辣子)(鳞翅目)危害树木花卉达()余种。

A 100B 120C 130D 15011.黄刺蛾每年发生()代。

A 1B 2C 1~2D 3参考答案:C12.黄刺蛾()龄后蚕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

A 1B 2C 3D 4参考答案:D13.以下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A以虫治虫 B以真菌治虫 C以病毒治虫 D人工诱杀参考答案:D14.属于食叶害虫的是()。

A梨小食心虫 B介壳虫 C黄刺蛾 D星天牛参考答案:C15.()属于地下害虫。

A天牛 B叶蜂 C蝼蛄 D蚜虫参考答案:C16.对于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可用()剂喷洒植物被害部位,或制成毒饵使用。

A触杀 B胃毒 C内吸 D引诱参考答案:B17.灌根法主要适用于防治()害虫。

A叶部 B地下 C蛀干 D球果种实参考答案:B18.注射法适用于防治()害虫。

A叶部 B地下 C蛀干 D球果种实参考答案:C19.为害植物地下部分的害虫是()。

A弄蝶 B蝗虫 C叶甲 D蛴螬参考答案:D20.草履蚧需要经历卵-若虫-蛹-成虫四个成长阶段,在()时期防治最佳.A卵 B若虫 C蛹 D成虫参考答案:B21.几乎所有的树种都易受到蚜虫的为害,植物受害后,易诱(),使枝叶变黑,影响观赏价值?A炭疽病 B叶斑病 C煤污病 D锈病参考答案:C22.美国白蛾,食叶害虫,食性很广,除了()树种不吃,其余的通吃。

昆虫病原微生物研究进展

昆虫病原微生物研究进展

2 国内外研究进展2.1 主要研究应用类群昆虫病原真菌是昆虫病原微生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共有 100 多个属 700 余种, 分属于真菌的半知菌亚门、接合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及担子菌亚门中, 大部分是兼性或专性病原体。

在含有昆虫病原真菌的 100 多个真菌属中, 约 50 多个属于半知菌亚门。

目前已在生产上得到应用的主要有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莱氏野村菌、汤普森被毛孢、蜡蚧轮枝菌等。

3. 1 昆虫病原真菌的入侵机理根据报道 ,白僵菌、绿僵菌、汤普生多毛孢、莱氏野村菌与根虫瘟霉在入侵寄主昆虫体内直至使昆虫死亡的过程中均大致有下面 4 个阶段。

3. 1. 1 分生孢子附着于寄主体表 ,产生或不产生附着孢。

3. 1. 2 附着的分生孢子产生胞外酶 ,主要是几丁质酶和各种不同的蛋白酶类 ,可分解寄主昆虫的体壁。

3. 1. 3 萌发的孢子侵入寄主昆虫体内。

3. 1. 4 菌丝体在虫体内生长 ,消耗虫体内营养并分泌毒素杀死寄主昆虫。

许多资料报道认为:病原真菌分泌的毒素是昆虫死亡的主要原因。

较新近的对金龟子绿僵菌侵机理更为细致的研究认为:几丁质酶和蛋白酶类以及真菌毒素的产生与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力有关。

国外专家经系统地研究绿僵菌的酶系 ,认为弹性凝乳蛋白酶的活性决定绿僵菌的侵染力 ,并且对编码弹性凝乳蛋白酶的基因进行了克隆 ,准备在植物中选用这种基因[ 23 ],这为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良菌株或育种创造了条件。

昆虫病原真菌代谢产物及其作用昆虫病原真菌的代谢产物从作用上可分为 3 类。

除了可杀死昆虫的毒素外 ,还有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激素类物质以及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营养物质 ,有些真菌的分泌物还可抑制植物病害的发生。

4. 1 产生杀虫毒素的昆虫病原真菌的主要类别目前已报道的可以产生毒素的昆虫病原真菌主要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 ,它们在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中均能分泌毒素。

绿僵菌的培养滤液和菌丝体中均能提取出毒素物质。

昆虫病理学知识点

昆虫病理学知识点

昆虫病理学知识点昆虫病理学是研究昆虫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防治、昆虫天敌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防治和昆虫天敌三个方面介绍昆虫病理学的知识点。

一、昆虫病原微生物1.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分类:昆虫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种类型。

其中,真菌是最常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之一,如白僵菌、黄瓜霉、炭疽霉等。

2.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昆虫病原微生物通常通过空气、水、土壤、寄主体液等途径传播,感染昆虫后可在其体内繁殖生长,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3. 昆虫病原微生物的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可以采取化学药剂、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剂等多种方式进行防治,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

二、害虫防治1. 生物防治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昆虫天敌、寄生性线虫、病毒等生物因子来控制害虫数量的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高效等优点。

2. 化学防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化学防治是传统的害虫防治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等化学药剂来消灭害虫,但也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谨慎使用。

3. 害虫防治中的综合防治策略:综合防治是指将多种防治方法结合起来,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害虫防治体系,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三、昆虫天敌1. 昆虫天敌的分类:昆虫天敌包括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寄生性线虫等,它们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控制害虫数量起着重要作用。

2. 昆虫天敌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昆虫天敌通过捕食害虫、寄生害虫等方式控制害虫的数量,是一种天然的害虫防治手段,对维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3. 昆虫天敌的引种与驯化:为了增强生物防治的效果,可以人为引入一些有益的昆虫天敌,如瓢虫、蚂蚁等,还可以通过驯化提高昆虫天敌在田间的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昆虫病理学涉及到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防治、昆虫天敌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亚历山大一天之中就死了1000人。在黑死病的高峰期,开罗每天 死亡7000人。到了1349年,这场瘟疫袭击了整个中东地区,造成三分 之一的人死亡,其中城市人口死亡率达二分之一。 • 1346年,黑死病传到俄罗斯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 • 1347年10月,带有黑死病菌的老鼠藏匿在热拉亚人的船上,从克里米 亚半岛来到西西里岛东北的墨西拿港,该岛很快就布满了瘟疫。 • 1348年1月,黑死病侵袭威尼斯和热拉亚两个港城,然后蔓延至整个意 大利。佛罗伦萨受灾最重,城里的95000人死掉了55000人。
立克次体也是个庞大的家族,科学家把它们分为3个属, 12个种。它们有些与动物有关,有些与人类有关
• 1.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和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它为短杆状,0.8微米~2微米×0.3微米~0.6微米,也可长 达4微米,单个存在或呈短链状。当人受到感染后,经10天~ 14天的潜伏期,骤然发病,有剧烈头痛、周身痛和高热,4 天~7天后出现皮疹,严重的为出血性皮疹。有的还伴有神经 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和其他实质器官损害。流行性斑疹 伤寒,在人口密集和昆虫繁盛的环境内比较严重。当流行时, 病人平均死亡率20%,严重时可达70%。病原体借人虱在人 群中传染,所以灭虱是预防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重要措施。 2.莫氏立克次体,是地方性斑疹伤寒(也称鼠型斑疹伤寒) 的病原体。它的传播方式与普氏立克次体不同。它的自然宿 主是家鼠,主要由鼠虱在鼠群中传播,如果鼠死亡了,鼠虱 才离开鼠,转而叮吸人血,而使人受传染。
• 微生物都是微小生物? • 微生物都是低等生物? • 病毒属于生物五界系统中的哪界?
什么是病?
• 生理上或心理上不正常的状态
• 类型:

非传染性

传染性(由病原微生物的寄生而引起 )
一、昆虫的传染病和流行
1.1 感病昆虫的症状和病症
• 行动和反应异常 • 消化障碍 • 发育障碍 • 生殖障碍 • 体色变化
病症判断因病致死后的改变:
1. 真菌侵染致死的虫体干枯或僵化 2. 死于多角体病毒的虫体组织液化,体躯易于破裂。 3. 死于细菌病的虫体软化,体液变稀,从口及肛门流
出的液体和破裂后流出的液体均有恶臭。
• 但由于不同原因致死的虫体中,原属正常的肠道细 菌也可迅速繁殖,往往超过真正致死的病原,也能 破坏组织产生恶臭而引起诊断上的混乱。
• 3.立克次氏立克次体,是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最初 发现于美国的落基山地区的蒙培拉州的山谷。疾病流行时, 病人的死亡率高达90%。立克次氏立克次体在自然界中寄生 于蜱和蜱所寄居的动物体内,人受蜱叮咬就会染病。
• 4.恙虫病立克次体,是恙虫病(丛林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本病首先在日本发现,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省也 有病例报告。在日本,病人的死亡率约有60%。这种病原体 由恙螨叮咬侵入人体,随血液扩散至血管内皮细胞中生长, 发病。贮藏病原体的动物为野生啮齿动物并借螨传播。得了 恙虫病,先是被叮咬处出现溃疡,周围有红晕,溃疡上盖有 黑色焦痂,此外,还有皮疹,并造成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 及肝、肺、脾等损害症状。
• 黑死病,医学上称作腺鼠疫、腹股沟淋巴结鼠疫,简称鼠疫
• 对于公众来说,普拉姆岛是严格的禁地。岛上有
陡峭的悬崖、森林、池塘——还有在世界各处肆虐的
病毒。本书想您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普拉姆岛及它多变
的过去。这个坐落在美国人口最稠密地区的小岛,这
块看似田园牧歌般美妙的净土,其实是一颗定时炸弹,
而炸弹的定时器一直在嘀嗒作响,随时有爆炸的可能。
现的效果更为深刻
不足之处:
• 物理因子对短期防治效果影响很大,尤其是温、湿度的影响 • 作用较为缓慢,且需用于易感昆虫和在适期使用
3.2 病原的增殖
1. 人工培养基上增殖 (人造饲料) 2. 从活虫昆虫体内培养
(1)收集田间健虫在室内接种感染 (2)饲育昆虫室内感染 (3)田间收集病虫体
3. 在组织细胞系中培养
1.3.2 影响流行病的主要因素
• 病原的致病力 :品系、世代
• 病原在自然界中的滞留 :气候
1.4 病原的专化性
寄主的范围、感病性和免疫性
• 对人类和脊椎动物的影响 :无 • 对益虫的影响 :无 • 对害虫致病的专化性:强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昆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 昆虫的病原生物有病毒、立克次体、细 菌、原生动物、真菌等,这些生物的个 体都很小,需在光学显微镜下或电子显 微镜下才能见到,常称为病原微生物。
•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它的许多生物学性状接近细菌,比如:有与细菌相似的细 胞壁结构,也是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4个的二分裂方式 繁殖,它有比较复杂的酶系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等等。 它能引起人类患病,如引起斑疹伤寒、斑点热、恙虫病等; 它与一些昆虫关系密切,如森林蜱、体虱,都可以是立克 次体的宿主或储存宿主,通过它们作为传播媒介而感染人。
三、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的作 用和病原的增殖
3.1 微生物防治的作用
1. 速效性短期防治 2. 长效性持久防治 (亚死传病)
微生物杀虫剂与化学杀虫剂的主要区别:
• 1、有较高的选择性,对脊椎动物一般无害。 • 2、害虫对微生物制剂的抗性发展较慢。 • 3、病原能在寄主内繁殖,可以通过寄主传递和扩散。 • 4、病原可通过选择而增强致病力。 • 5、病原体对被防治害虫种群的影响比单纯死亡率所表
• 微生物的繁殖 • 毒素的作用 :内毒素、外毒素
1.3 昆虫疾病的流行
1.3.1 自然界中昆虫的流行病
• 昆虫病原经过传播扩散和再侵染,可使病原扩大到昆 虫的整个种群,在自然界中形成疾病的流行,而起到 抑制种群的作用
• 自然条件下,以病毒流行病最为常见,真菌流行病次 之,细菌性流行病又次之,而原生动物、线虫和立克 次体的流行病则偶可发生。
第二节 昆虫的病原微生物
什么是微生物?
•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 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 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大多为单细胞, 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 构的生物。主要有古菌;属于原核生物 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 立克次氏体;属于真核生物类的真菌、 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属于非细胞生物 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又称朊粒)
1.2.2 感染类型
• 感染的速度:有急性的、慢性的、潜伏性的, • 次序上:原发性的和次生性的, • 种群中感染的分布与范围方面:偶发性的,地方性的
和流行性的, • 感染的程度上:局部的和全身性的等。 • 病原细菌感染血液:败血症Septicema 、毒血症
(T.xemia)
1.2.3 感染过程中的破坏因素
• 线虫的体形较大,严格说来不是微生物, 但习惯上也列入此类相提并论
显微镜下的线形细菌 花样细菌
病 毒
冠状病毒
真菌
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害
中世纪扫荡亚欧的幽灵
• 14世纪20年代,黑死病在戈壁滩流行并向东传播,10年后在我国中原 地区蔓延
• 1339年,中亚的老鼠们带着黑死病菌东奔西走, • 1347年,黑死病传至君士坦丁堡和亚历山大(今埃及城市)。1348年
• 立克次体是1909年美国病理学副教授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 1871–1910), 在研究洛基山斑疹热 时首先发现的。第二年,他不幸因感染斑疹伤寒而为 科学献身。1916年罗恰·利马首先从斑疹伤寒病人的体 虱中找到,并建议取名为普氏立克次体,以纪念从事 斑疹伤寒研究而牺牲的立克次和捷克科学家普若瓦帅 克。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谢少文首先应用鸡胚培 养立克次体成功,为人类认识立克次体做出了重大的 贡献。
1.2 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
1.2.1 侵入途径
口腔、体壁
了解侵入途径的意义:
由于病原侵入途径的不同,在利用微生物防治害虫时, 必须创造有利于侵入的条件。如细菌和病毒制剂要均 匀地撒布在被保护的植株上,增加口服的机会,而由 表皮侵入的真菌制剂则须尽可能创造孢子和虫体接触 的条件。不同的病原类型对虫体诱发疾病的作用形式 与化学杀虫剂中的胃毒剂或接触剂的使用有些相似之 处,但它们都是微生物,有特定的侵染过程,作用机 制也是绝然不同的。
一个“世界上最安全的实验室”,现在却成了世界上
最危险的实验室。

——摘自《257实验室:美国政府操控的病毒实验室内幕》
似蚓蛔线虫
线 虫
立克次体
• 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介于最小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 独特的微生物,它们的特点之一是多形性,可以是球杆状 或杆状,还有时出现长丝状体。立克次体长0.3微米~0.8 微米,宽0.3微米~0.5微米,丝状体长可达2微米。一般 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