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2
合集下载
2提取分离方法

如挥发油、小分子的香豆 素类、小分子的醌类成分的 提取。
3.升华法(sublimation)
固体物质受热不经过熔融,直接 变成蒸汽,遇冷后又凝固为固态,称为升华。
中草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可以利用升华 法直接自中草药中提取出来。如樟脑、咖啡因。
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物理过程。
超声波引起液体介质的振
动,并且通过空化现象, 造成植物细胞壁及整个生 物体破裂; 溶液渗透到药材细胞中,
加速成分的溶解。
微波提取法
穿透性强,选择性高, 加热效率高,操作简 便。
缺点:成分变化、生物 活性变化。
2. 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 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难溶 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酸(或氨、吡啶、二乙胺),防止拖尾。 吸附剂用量: 30~60倍,有时100~200倍
1
TLC
5~ 10
5.聚酰胺吸附色谱法:
(1)原理:氢键吸附。
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化合物的酚羟基 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羰基形成氢键缔合 吸附强弱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 能力。
聚酰胺吸附层析原理
3. 纸色谱(PC):
原理:分配原理
支持剂:纤维素 固定相:水
流动相:水饱和的有机溶剂
K = 1/r(Rf/1-Rf)( r为纸层色谱定数) 若A、B两种物质的Rf值分别为Rfa,Rfb,则 β =Rfa(1-Rfb)/ Rfb(1-Rfa) (Rfa> Rfb)
故纸色谱可为液-液萃取分离提供指导。
咖啡萃取比例

咖啡萃取比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咖啡萃取比例的定义
2.咖啡萃取比例对咖啡味道的影响
3.如何调整咖啡萃取比例
4.咖啡萃取比例的实际应用
正文
1.咖啡萃取比例的定义
咖啡萃取比例是指咖啡豆中的可溶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通常情况下,咖啡的萃取比例在 1:10 至 1:15 之间,即 1 克咖啡豆可以萃取出10 至 15 毫升的咖啡液。
2.咖啡萃取比例对咖啡味道的影响
咖啡萃取比例对咖啡的味道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萃取比例过高,咖
啡会变得苦涩和酸涩,而过低的萃取比例则会使咖啡味道变得淡薄和无味。
因此,合适的咖啡萃取比例是制作美味咖啡的关键。
3.如何调整咖啡萃取比例
要调整咖啡萃取比例,可以改变咖啡豆的研磨粗细、咖啡的浸泡时间
和水的温度等因素。
例如,如果咖啡变得过于苦涩,可以研磨咖啡豆更粗,
减少浸泡时间或降低水的温度。
相反,如果咖啡味道过于淡薄,可以研磨咖啡豆更细,增加浸泡时间或提高水的温度。
4.咖啡萃取比例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制作咖啡时,咖啡萃取比例的调整通常需要根据咖啡豆的种类、烘焙程度和个人口味进行。
例如,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通常需要更高的萃取
比例,以突出其浓郁的口感,而浅度烘焙的咖啡豆则需要较低的萃取比例,以保持其清新的口感。
第二章_萃取分离

③丙酮:半极性,与水互溶,可脱脂、脱水,易 挥发易燃。
④乙醚: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 ⑤氯仿: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 ⑥石油醚:非极性,溶解选择性较强,常用作脱 脂剂。 ⑦甲醇、乙酸乙酯等。
(4)常用浸取辅助剂 凡加入浸取剂中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制品 的稳定性或能除去或减少某些杂质的试剂称为浸取辅 助剂。 浸取辅助剂作用: ①促进有效成分溶解。 ②增加制品稳定性。 ③减少杂质。
轻相(有机相) 萃取剂 重相(水相)
杂质 溶质 原溶剂
浓度 C
有机相
水相
时间 t
(2)反萃取:调节水相条件(如酸度和络合剂、 还原剂等),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 产物或便于下一步分离操作的实施。
对一个完整的萃取过程,常在萃取与反萃取之间 增加洗涤操作:使杂质由有机相反萃到水相,而被萃 物仍留在有机相,目的是除去与目标产物同时进入有 机相中的杂质。
(3)扩散阶段 溶剂溶解有效成分后形成浓溶液具有较高渗透压, 形成扩散点,不停地向周围扩散其溶解的成分。 分子扩散:完全由于分子浓度不同而形成的扩散。 对流扩散:由于有流体的运动而加速扩散。 实际浸取过程两种扩散方式均有,而对流扩散对 浸取效率影响更大。
4、中药浸取类型 (1)单体成分提取。指单一成分的提取、分离、
(3)渗漉法。原料上端不断添加溶剂,溶剂渗过 药粉从下端出口流出,由此浸取出有效成分。
渗漉法的提取效果优于浸渍法。非组织结构药材 易软化成团、易堵塞,不宜用此法。
(4)水蒸汽蒸馏法。原料粉用适量水浸泡,加热 蒸馏或通过水蒸汽蒸馏,原料中具挥发性成分随水蒸 气而带出,经冷凝后分层,收集。
适于具挥发性、遇水蒸汽不破坏、难溶或不溶于 水的物质。
萃取 → 洗涤 → 反萃取
大枣精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分析

红 枣作为 我 国特 有的果 品 ,其高 营养 价值 和保 健
法从大枣 浓缩物 中提取 精油 , 获得 了较高 的产率 。
价值 被广 泛认可 , 其是 对心血 管疾病 的特殊效 果 和 尤
对癌 细胞 的抑 制作 用 , 年 来 , 着 我 国枣 树 栽 培 面 近 随 积 的迅速扩 大 ,枣 的产量亦迅 速增 加 。枣精 油 因具有 独特 的枣香 味在食 品、 健 品 、 妆 品 、 草行 业得 到 保 化 烟
2Te h oo y C n e ,Ch n b c o He a n u til r o ain, h n z o 5 0 4 c n l g e tr iaTo a c n n I d sra Co p r t o Z e g h u 4 0 0 ,Chn ) ia
Ab ta t Pr c s on to o h u r rtc lCOee t a to fCh ne e d t i r t i d s r c : o e s c dii nsf r t e s pe c iia x r c i n o i s a e o lwe e s ud e .The
to r s u e o Pa ,a e i n p e s r f25 M nd t mpe a u e of5 ℃ wih e r c i n tme f ,t x r c i i l r t r 0 t xta to i or2 h he e t a ton y ed
物。
关键词 : 大枣油 ;超 临界 C 2 O 萃取 ;分析 ; 中图分类 号 :T 2 5 1 S 2. 9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号 :0 0 9 7 (0 0 0 - 0 9 - 0 10 - 932 1) 9 02 3
美国ASI公司超临界萃取SFE-2 推荐书(标准)

目前美国ASI公司的SFE-2这个型号产品,中国用户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分析测试 环境行业
土壤中农残、多环芳烃,石油中总烃类化合物 食品行业
天然活性物质提取及分析、农药残留,脂肪萃取 2.天然产物
烟草、中草药,香精香料中有效目标成份提取 3.制药和生物工艺
乙醇/溶剂 的提取 ,气溶胶和超细微粒制备,细胞溶解 4.特殊化学品和聚合物
2.2 高压泵系统
ASI 公司采用的是研究级别超临界萃取通常使用
7
UATIL
环球分析测试仪器有限公司
的气动泵。气动泵不仅保证了系统可以达到680bar,而且也提供了实验所需要的高流速。 气动泵的大流速有效的保证实验进行,相对于大体积釜的萃取更能突现出萃取时间短的特 点。
气动泵的泵头部分采用先进的气体悬浮技术,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并且更加安全。 气动泵流速控制:最大流速400mL/min 限流阀门:气体50L/min,液体25ml/min
2. Spe-ed™ SFE-2 主要性能及技术参数
Spe-ed™ SFE系列是为有严格要求的研究实验室设计的,它操作方便,坚固耐用,极高 的性能价格比,有其他SFE产品所没有的优点。Spe-ed™系列超临界萃取装置主要有着以下 几个技术特点和优势:
2.1 真正的平行萃取设计(可平行处理两个样品)
独特的多通道设计 SFE-2 可以平行处理2个样品体积相同或不同
2.6 CO2的预冷和预热
预冷:ASI 是采用目前世界上的主流设计――外置冷却水浴的冷却方法。预冷的目的 主要是保证进入泵的CO2 保持在液体状态,使泵能够外发挥最高的效率。外置水浴的优点 是冷却效率高,维护方便,不会出现由于冷却器由于内置而可能引起的散热、维护等一系列 影响整个系统平稳运行的问题。并且由于冷却器外置,厂家建议直接在国内单独购买即可满 足需要,大大降低用户的购买成本。
土壤中农残、多环芳烃,石油中总烃类化合物 食品行业
天然活性物质提取及分析、农药残留,脂肪萃取 2.天然产物
烟草、中草药,香精香料中有效目标成份提取 3.制药和生物工艺
乙醇/溶剂 的提取 ,气溶胶和超细微粒制备,细胞溶解 4.特殊化学品和聚合物
2.2 高压泵系统
ASI 公司采用的是研究级别超临界萃取通常使用
7
UATIL
环球分析测试仪器有限公司
的气动泵。气动泵不仅保证了系统可以达到680bar,而且也提供了实验所需要的高流速。 气动泵的大流速有效的保证实验进行,相对于大体积釜的萃取更能突现出萃取时间短的特 点。
气动泵的泵头部分采用先进的气体悬浮技术,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并且更加安全。 气动泵流速控制:最大流速400mL/min 限流阀门:气体50L/min,液体25ml/min
2. Spe-ed™ SFE-2 主要性能及技术参数
Spe-ed™ SFE系列是为有严格要求的研究实验室设计的,它操作方便,坚固耐用,极高 的性能价格比,有其他SFE产品所没有的优点。Spe-ed™系列超临界萃取装置主要有着以下 几个技术特点和优势:
2.1 真正的平行萃取设计(可平行处理两个样品)
独特的多通道设计 SFE-2 可以平行处理2个样品体积相同或不同
2.6 CO2的预冷和预热
预冷:ASI 是采用目前世界上的主流设计――外置冷却水浴的冷却方法。预冷的目的 主要是保证进入泵的CO2 保持在液体状态,使泵能够外发挥最高的效率。外置水浴的优点 是冷却效率高,维护方便,不会出现由于冷却器由于内置而可能引起的散热、维护等一系列 影响整个系统平稳运行的问题。并且由于冷却器外置,厂家建议直接在国内单独购买即可满 足需要,大大降低用户的购买成本。
超临界CO_2萃取分离高纯度辣椒碱化合物的研究

g精密到 0 1m , , . g上海精密分析仪器厂; 2 —20型数 DF 5 显真空干燥箱, 上海荣丰科学仪器有 限公 司; H s型 H — 数显电子水浴锅。 12 试剂与材料 . 辣椒精原料 由山东即墨辣椒红色素 厂提供 , 辣椒碱含量 15 .%。辣椒碱纯 品由贵州五梧子 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 辣椒总碱含量 9 .%。G 24硅胶 71 F5
(0~ 0 6 10目) 山东 青 岛海 洋 化 工 厂 产 品 。化 学 溶 剂 : 为 石油 醚 (0~ 0℃ ) 甲醇 ( 析 纯 ) 乙醇 ( 析 纯 ) 醋 4 6 、 分 、 分 、
量 0 1 99m / i, . ~ . L mn紫外检钡器( 10~ 0 m)超 0 = 9 60n ; 声波清洗器 ;2 1 L旋转蒸发器 , R0B 上海 申生科技有限公 司; 层析柱装置( 玻璃 , 0mn× 5m ; H 4 l 2 m)H —4数显恒 0
辣椒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辛辣味而被全世界普遍栽培 与食用。辣椒原产于南美的玻利维亚和巴拉圭, 大约明
朝传入 中国, 椒 属 茄科 ( o nca ) 椒属 ( as 辣 Sl aee 辣 a Cpi — em)野生辣椒被分为 2 u , 6个种 , 目前常被种植 的只有 5 个种 , 分别是 Cpi m anm、asu act Cpi as u n u Cpi m bc u as c c a m、 —
收 稿 日期 :02一 4一l 21 o 0
作者简介 : (98 ) 男, 周荣 15一 , 工程师 , 长期从事植物提取及仪器分析工作 。
16 4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 4卷
Wa r 24 t s 4 高效液相色谱仪 Sm ir C 8柱(5 e- y n t 1 ey 20
萃取技术_精品文档

0 萃取技术
概述 溶液萃取技术 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其他萃取技术
0.1 概述
一、基本概念及分类
概念: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混溶的两相之间分 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技术。
分类:
参与溶质 分配的两 相不同
液-固萃取 液-液萃取
萃取原理
物理萃取 化学萃取 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萃取
K = 萃取相浓度/萃余相浓度= X/Y 应用条件:(1)稀溶液;(2)溶质对溶剂之
互溶度没有影响;(3)必须是同一种分子类 型,即不发生缔合或离解。
分离因数
若原来的料液中除溶质A以外,还含有溶 质B,则由于A、B的分配系数不同, A和 B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如A的分配系 数较B大,这样萃取剂对溶质A和B分离能 力的大小可用分离因数β来表征:
常用聚合物: 聚乙二醇-葡聚糖
聚乙二醇-无机盐系统
无毒原则
双水相体系形成的原因
1. 双水相体系的成因是聚合物之间的不相溶性, 即聚合物分子的空间阻碍作用,相互间无法 渗透,从而分为两相。一般认为,只要两种 聚合物水溶液的水溶性有所差异,混合时就 可发生相分离,并且水溶性差别越大,相分 离的倾向越大。
0.2 溶剂萃取技术
就是在液体混合物(原料液)中加入一种与其 基本不相混溶的液体作为溶剂,构成第二相, 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两个液相中的溶解度 不同而使原料液混合物得以分离。选用的溶 剂称为萃取剂,以S表示;原料中容易溶于S 的组分,称为溶质,以A表示;难溶于S的组 分称为原溶剂(或稀释剂),以B表示。
2. pH的影响
pH会影响蛋白质中可离解基团的离解度, 因而改变蛋白质所带电荷和分配系数;另外, pH还影响系统缓冲物质磷酸盐的离解程度, 从而影响分配系数。
概述 溶液萃取技术 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 其他萃取技术
0.1 概述
一、基本概念及分类
概念: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混溶的两相之间分 配系数的不同而使溶质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技术。
分类:
参与溶质 分配的两 相不同
液-固萃取 液-液萃取
萃取原理
物理萃取 化学萃取 双水相萃取 超临界萃取
K = 萃取相浓度/萃余相浓度= X/Y 应用条件:(1)稀溶液;(2)溶质对溶剂之
互溶度没有影响;(3)必须是同一种分子类 型,即不发生缔合或离解。
分离因数
若原来的料液中除溶质A以外,还含有溶 质B,则由于A、B的分配系数不同, A和 B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如A的分配系 数较B大,这样萃取剂对溶质A和B分离能 力的大小可用分离因数β来表征:
常用聚合物: 聚乙二醇-葡聚糖
聚乙二醇-无机盐系统
无毒原则
双水相体系形成的原因
1. 双水相体系的成因是聚合物之间的不相溶性, 即聚合物分子的空间阻碍作用,相互间无法 渗透,从而分为两相。一般认为,只要两种 聚合物水溶液的水溶性有所差异,混合时就 可发生相分离,并且水溶性差别越大,相分 离的倾向越大。
0.2 溶剂萃取技术
就是在液体混合物(原料液)中加入一种与其 基本不相混溶的液体作为溶剂,构成第二相, 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两个液相中的溶解度 不同而使原料液混合物得以分离。选用的溶 剂称为萃取剂,以S表示;原料中容易溶于S 的组分,称为溶质,以A表示;难溶于S的组 分称为原溶剂(或稀释剂),以B表示。
2. pH的影响
pH会影响蛋白质中可离解基团的离解度, 因而改变蛋白质所带电荷和分配系数;另外, pH还影响系统缓冲物质磷酸盐的离解程度, 从而影响分配系数。
第2章溶剂萃取

P’= He + Hd + Hn
常用溶剂的罗氏极性参数
溶剂
正庚烷 正己烷 环戊烷 四氢呋喃
乙酸乙酯 氯仿 甲乙酮 丙酮 乙腈 甲醇 水
P’
ɛ(介电常数)
0.2
1.92
0.1
1.88
-0.2
1.97
4.0
7.6
4.4
6.0
4.1
4.8
4.7
18.5
5.1
5.8
37.8
5.1
32.7
10.2
80
Xe =He/P’ Xd = Hd/P’ Xn= Hn/P’
醋酸
苯酚、氯仿、水
结论
同一个组中的溶剂,具有非常接近的3个选择性 参数,在分离过程中具有类似的选择性,若通过选 择溶剂改善分离,就要选择不同组的溶剂。
溶剂选择一般方法
(1)单一溶剂: 选择与溶质极性尽可能相等的单 一溶剂,使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达到最大;
在保持溶剂极性不变的前提下,更换溶剂种类, 调整溶剂选择性,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 极性是一种抽象概念,用以表示分子中电荷不对 称(assymmetry)的程度。
• 表征的参数常有偶极矩、介电常数、油水分配系 数、溶解度参数和罗氏极性参数。
影响分子极性的因素
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结构及分子大小有关;
——分子结构指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 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
——分子大小指分子碳链长度、骨架大小,与分子 量相关。
测定分配系数最常用溶剂系统:正辛醇和水系统, 并用Ko/w或lgP表示分配系数。
KO /W
coctanol c wa te r
lg Ko/ w lg P
典型香味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
常用溶剂的罗氏极性参数
溶剂
正庚烷 正己烷 环戊烷 四氢呋喃
乙酸乙酯 氯仿 甲乙酮 丙酮 乙腈 甲醇 水
P’
ɛ(介电常数)
0.2
1.92
0.1
1.88
-0.2
1.97
4.0
7.6
4.4
6.0
4.1
4.8
4.7
18.5
5.1
5.8
37.8
5.1
32.7
10.2
80
Xe =He/P’ Xd = Hd/P’ Xn= Hn/P’
醋酸
苯酚、氯仿、水
结论
同一个组中的溶剂,具有非常接近的3个选择性 参数,在分离过程中具有类似的选择性,若通过选 择溶剂改善分离,就要选择不同组的溶剂。
溶剂选择一般方法
(1)单一溶剂: 选择与溶质极性尽可能相等的单 一溶剂,使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达到最大;
在保持溶剂极性不变的前提下,更换溶剂种类, 调整溶剂选择性,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 极性是一种抽象概念,用以表示分子中电荷不对 称(assymmetry)的程度。
• 表征的参数常有偶极矩、介电常数、油水分配系 数、溶解度参数和罗氏极性参数。
影响分子极性的因素
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结构及分子大小有关;
——分子结构指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 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
——分子大小指分子碳链长度、骨架大小,与分子 量相关。
测定分配系数最常用溶剂系统:正辛醇和水系统, 并用Ko/w或lgP表示分配系数。
KO /W
coctanol c wa te r
lg Ko/ w lg P
典型香味化合物的油水分配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D 1 K a /[ H ] w
结论:分配比受水溶液pH的变化而变化
设某脂肪酸HA,在乙醚与水中的KD=103 Ka=10-5
(1) [H+]≫Ka时,即pH≪5
(2) [H+] ≪ Ka时,即pH ≫ 5
lgD = lgKD= 3
lgD = 8 - pH
以lgD ——pH作图,可知: (1)pH<5,可得最大分配比,D=KD=103 (2)pH>5,得一直线。
即:当某一溶质A同时接触到两种互不混溶的溶剂 时,例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有机溶剂时,溶质A 就分配在这两种溶剂中。
A(w) A(o)
分配过程达到平衡:
[ A ]o [ A ]w
A(w) A(o)
KD——分配系数 KD 为 常数
KD
说明(1) KD只在一定温度下 (2)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很低 (3)溶质在两相中的存在形式相同时 浓度高,达平衡时:
f
[ I 3 ]w [ I 2 ]w [ I ]w
稳定常数
[ I 2 ]o [ I 2 ]w
I2分配在两种溶液中:I2(w) I2(o)
KD
分配系数
分配比:
[ I 2 ]o
KD
[ I 2 ]o [ I 2 ]w
K
f
[ I 3 ]w [ I 2 ]w [ I ]w
D
[ I 2 ]w [ I 3 ]w
指易溶于水而不被萃取,但能促进萃取物转 入有机相,提高萃取效率的无机物盐类。
9、相比: 指有机相和水相的体积比。常用符号Vo/Vw表示;
10、抑萃络合剂:
指溶于水且与被萃金属离子形成溶于水而不 溶于有机相的试剂。
抑萃剂的存在常降低萃取率和分配比。由于抑 萃剂常用来提高分离的选择性,有时在溶剂萃取 中又称掩蔽剂。 11、无机酸:
就是使溶液与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溶剂密切接 触,以使溶液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溶质进入溶剂 相中,从而与溶液中的其它干扰组分分离。
2、被萃取物 指原先溶于水相,然后被有机相萃取的物质。 (萃合物)。 3、萃取液和萃余液 萃取分层后的有机相称为萃取液,此时的水 相为萃余液。
4、萃取剂
指能与被萃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能溶于 有机相的萃合物的试剂。
若连续萃取3次,D=10,V有=V水 思考:n次连续萃取的萃取率?
E n (%) [1 (1 E 1 %) ] 100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己 推导
E1
D D V水 / V有
100 %
10 10 1 / 1
3
100 % 90 . 91 %
E 3 (%) [1 (1 E 1 %) ] 100 % [1 (1 90 . 91 %) ] 100 %
丁二酮污(A)
Ni ( H 2 O ) 6 2 A pH=9 NiA
2 氨性 2
6 H 2O 2 H
(疏水性,可溶于CHCl3)
任务:选择适当的萃取剂,在适当的条件下,促 使物质由亲水性向疏水性转化。 物质亲水性与疏水性强弱的规律: (1)凡是离子都有亲水性。 (2)物质含亲水性基团越多,其亲水性越强。
C’=DC=3× 2.5×10-3mol/L= 7.5×10-3mol/L n= CV水 = 2.5×10-3 × 100 ×10-3 = 2.5×10-4 mol
n’=C’ V有=7.5×10-3 × 100 ×10-3 = 7.5×10-4 mol
E= D/(D+V水/V有)=D/(D+1)=3/(3 + 1)=75% (2) V有= 1000mL V水= 100mL C0=10-2mol/L C = C0 V水/ (V水 + D V有) = 10-2/(1+3×10)=3.22×10-4mol/L E= D/(D+V水/V有) =3/(3 + 100/1000)=96.8%
KD 1 K f [ I ]w
说明(1)D随[I-]w改变而浓度,[I-]=0时,D=KD (2) [I-]w↑, D↓,当Kf[I-]>>1时
D KD K f [I ]
K [I ]
结论: 分配比随[I-]w浓度改变而改变
例2:某有机酸HA在水相和有机相中进行分配
两相中的平衡关系如下:
常见的亲水基团:-OH,-SO3H,-NH2,=NH等。
(3)物质含疏水性基团越多,其疏水性越强。 常见的疏水基团:烷基、芳香基等。 反萃取 有时需要采取与萃取相反的步骤,把有机相 的物质再转入水相中,这一过程称为反萃取。
二、萃取分离的基本参数
1 、分配定律,分配系数
当某一种溶质在基本上不相混溶的两个溶剂之 间分配时,在一定温度下,两相达到平衡后,且溶 质在两相中的分子量相等。则其在两相中的浓度比 值为一常数。
第三章
§3.1 §3.2 §3.3 §3.4 §3.5 §3.6
溶剂萃取分离法
概述 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形成螯合物的萃取体系 形成离子缔合物的萃取体系 提高萃取率及选择性的方法 萃取分离法的应用
§3.1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溶剂溶解度的相似原理 三、各类溶剂的互溶规律 四、特点
一、基本概念
1、溶剂萃取分离
水相中加入能促进被萃取物的分配比或萃取 率增大的络合剂,是萃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 试剂。
例:二安替比林甲烷(DAPM)萃取钴,生成能溶于 CHCl3的(DAPM)· 2[Co(SCN)4]。 H
萃取剂: DAPM;萃取溶剂: CHCl3;
助萃剂: SCN-
7、反萃取剂
一种新的不含被萃取物的水相与萃取液接触, 使被萃取物返回水相的过程叫反萃取;使被萃取 物返回水相的物质叫反萃取剂。 8、盐析剂
或指能与亲水性物质反应生成可被萃取的疏水 性物质的试剂。
5、萃取溶剂 指与水不相混溶且能够构成连续有机相的液体。 活性萃取溶剂——可与被萃取物发生化学反应, 形成配合物、离子缔合物或溶剂化物。 例:磷酸三丁酯,正丁醇等。
惰性萃取溶剂——本身不与被萃取物发生化学
反应,仅起溶解被萃取物,改变萃取剂的物理 性质,使萃取两相易于分层的作用。 例:四氯化碳,三氯甲烷,苯等。 6、助萃剂(助萃络合剂):
PA ao aw [ A ]o o [ A ]w w KD
o w
PA——热力学分配系数
2 、 分配比
• 分配比:表示溶质在两相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 总浓度的比值。
D 有机相中溶质总浓度 水相中溶质总浓度 C A(o) C A(w)
例1:碘在CCl4和H2O中的分配过程 在水溶液中: I2 + I- I3K
体积V水;有机溶剂体积V有。
萃取一次,平衡时:水溶液中A总浓度C1,有机 相中A总浓度C1’,
C 0V 水 C 1V 水 C 1V 有 C 1V 水 C 1 DV 有
'
C 0V 水
若V有=V水 C 1
C 0V 水 V 水 DV 有
V有 V水 V有 D
C0 1 D
1 11
100 %
(2) 分配比D大,萃取率E大,萃取就进行完全。 若 V有=V水 D=1000时, E=99.9% D=100时, D=10时, E=99.5% E=90% 萃取完全 当组分含量较少可认为 萃取完全 一次萃取不完全
例3 用100mL乙醚从100mL10-2mol/L的某药物水 溶液中萃取该药物后,计算在每一相中的物质量 和浓度及萃取效率。(假设该药物在乙醚和水中 的分配比为3.0)。如果用1000mL乙醚萃取,萃 取效率又怎样?
单次萃取
V有=3V水
萃取一次,平衡时:水溶液中A总浓度C1
C1
C 0V 水 V 水 DV 有
C0 1 30
1 31
C0
与连续萃取3次相比,消耗同量的有机溶剂, 但效果不及连续萃取。
E D D V水 / V有 100 % 10 10 1 / 3 100 % 96 . 78 %
解(1)V有= 100mL V水= 100mL C0=10-2mol/L
设萃取后乙醚相中药物的浓度Cˊ 水相中药物的浓度C D=Cˊ/C
C0 V水= CV水 + Cˊ V有= CV水 + CD V有 C = C0 V水/ (V水 + D V有) = C0/(1+D) =10-2/4=2.5×10-3mol/L
(2)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 (3)应用广泛 (4)手工操作,工作量大。 (5)所用有机溶剂易挥发、易燃和有毒。
§3.2 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一、 萃取过程的本质
二、萃取分离的基本参数 三、 萃取体系的分类
§3.2 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一、 萃取过程的本质
萃取过程的本质: 是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的过程。 例:萃取镍 水溶液中:Ni(H2O)62+ 亲水性
lg( 100 99 . 9 ) 2 lg( 100 50 ) 2 10 lg( 100 99 ) 2
4 分离系数(分离因子或分离因数)
为了定量说明两种组分的分离效果,一般 用分离系数表示。
分离系数:同一萃取体系中相同萃取条件下两种 两种组分分配比的比值。用表示。
C0
萃取二次,平衡时:水溶液中A总浓度C2
C 2 C1 ( 1 1 D ) C0( 1 1 D )
2
同理
1 121
C0
萃取三次,平衡时:水溶液中A总浓度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