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高一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新教材统编版)

琵琶行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普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被贬江州。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博,因不攀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 .文化常识

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冶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后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但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类乐府诗在标题上常含有“歌”“行”“歌行”“吟”“引”“曲"等字眼。《琵琶行》这首诗属于后者。

左迁:贬官,降职。与“迁谪”同义。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西周始置,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五陵:在长安城外,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

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3.文本分析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译文:在一个夜晚我到浔阳江边送客,秋风吹动枫叶和荻花响声瑟瑟。

以江边的秋风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饯别时气氛凄凉,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译文: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走上了船,端杯要饮酒却没有助兴的管弦。

“无管弦”与后面“终岁不闻丝竹声”呼应。这也是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译文:闷闷地喝醉酒便待凄伤地分别,临别只见茫茫江水浸映着明月。

写送别时的凄凉场面和人物分别时的心境。继续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译文: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主人忘却归去客人也不想出发。

主人和客人一个“忘归”一个“不发”,都是因为在离别时刻“忽闻水上琵琶声”,有力衬托出琵琶声的优美动人。

(5)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译文: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声停想要答话又有点迟疑。

“欲语迟”三字传神:处境悲惨,羞于见人;看透世情,不愿见人;拘于礼法,不便见人。

“迟”字显示琵琶女似有隐衷。

(6)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开船移到近旁邀请她过船相见,剔亮灯光增添酒菜再摆开酒宴。经过千呼万唤她

才缓缓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遮着半边脸面。

写琵琶女的出场,表现她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

(7)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译文: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两三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写琵琶女调弦试音,赞叹其娴熟的技巧。意境都在“情”字中“情”字是诗眼,有传神之妙。

(8)弦弦掩抑声声思20,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21,说尽心中无限事。

译文: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说尽了心中无限的情事。

人琴合一,情曲合一。

(9)轻拢慢捻抹复挑22,初为霓裳后六幺23。

译文:轻轻抚拢慢慢捻揉下抹又上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弹奏两支名曲,表现她技艺高超。

(10)大弦嘈嘈如急雨24,小弦切切如私语25。

译文: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叠字拟声,增强音律美;比喻贴切,增强形象美。

(1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译文: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此句比喻乐声的重浊和清脆。乐声美不胜收,妙不可言。语言生动传神。

(12)间关莺语花底滑26,幽咽泉流冰下难27。

译文:呖呖的莺声从花底下悠然滑去,幽咽的泉水在冰下流得很艰难。

比喻。表现曲调的流转和凝滞。“间关”声轻快,“幽咽”声悲抑。

(13)冰泉冷涩弦凝绝28,凝绝不通声暂歇。

译文: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停歇。

承上两句,进一步强化“滑”和“涩"两种意境。

(14)别有幽愁暗恨生29,此时无声胜有声。

译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既写出了琵琶女情感的压抑,也写出了诗人听乐的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到了只把无声作有声的境界。

(15)银瓶乍破水浆迸30,铁骑突出刀枪鸣。

译文: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写演奏的高潮。乐声在“暂歇”后突然爆发。银瓶破,水浆迸,铁骑出,刀枪鸣,无不令人惊心动魄。以上两句形容琵琶在沉咽、暂歇后,突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

(16)曲终收拨当心画31,四弦一声如裂帛32。

译文: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绢帛。

写曲终。收拨一画,乐声戛然而止。

一曲虽终,乐曲仍荡人心魄。

(17)东船西舫悄无言33,唯见江心秋月白。

译文: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写曲后。用环境的寂静衬托音乐的强大魅力。

(18)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34。

译文:她沉吟着收起拨子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由写献艺转入写人物自白。“沉吟”“放”“插”“整顿”“起”“敛”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揭示琵琶女逐渐克服矛盾,想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19)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35。

译文:她说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介绍琵琶女籍贯和住处。照应小序“有京都声”和“长安倡女”。

(20)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36。

译文: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自幼学艺,崭露头角。此处说明了其技艺高超的缘由。

(2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37。

译文: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艺高貌美,让同行心生嫉妒。

(22)五陵年少争缠头38,一曲红绡不知数39。

译文: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写琵琶女得志、得宠、得财,源自貌美、艺高。

(23)钿头银篦击节碎40,血色罗裙翻酒污。

译文: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进一步渲染琵琶女在京中教坊时的欢乐和奢华。与下面的凄凉晚景形成鲜明对照。

(24)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41。

译文: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概述年少成名的一段时间里的欢娱生活,叙述中有些微的自责。

(25)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42。

译文: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写境遇的转折。原因弟从军,阿姨死,年长色衰。后者是主要原因。

(26)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译文: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风光不再,嫁给商人,实属无奈。

(27)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43。

译文: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丈夫重利寡情,独留妻子漂流江湖之上,孤独企盼。语含抱怨和无奈。

(28)去来江口守空船44,绕船月明江水寒。

译文: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守空船”照应“重利轻别离”,“江水寒”映衬琵琶女的凄凉心境。

(29)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45。

译文: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对此衬托。用夜梦往事衬托琵琶女的悲苦:青春已去,年华不再,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荣光”,梦醒时分,跌回现实,无限感伤。

(30)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46。

译文:我听到悲泣的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到她的这番诉说更为悲戚。

两写叹息,表达的是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译文:我们俩都是流落天涯的失意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琵琶女的身世激起诗人的共鸣。

(32)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译文: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官场失意,疾病缠身。可谓困苦不堪。

(33)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47

译文: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被贬之地偏远,无音乐,生活无趣。

(34)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译文: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居住环境恶劣。这是自然环培的实写。

(35)其间旦暮闻何物48?杜鹃啼血猿哀鸣。

译文: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无音乐却有鸟兽的悲鸣。

(36)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49。

译文: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反衬琵琶曲的美妙动听。

(37)今夜闻君琵琶语50,如听仙乐耳暂明51。

译文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对琵琶曲极高赞誉。

(38)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译文:请你不要推辞再坐下弹奏一曲,我要为你按曲谱创作一首《琵琶行》。

有感于乐曲的精妙,琵琶女的身世,自身的遭遇,诗人产生了创作琵琶曲新词的冲动。

既记其事,兼抒其情。

(39)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52。

译文: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重新入座转紧琴弦把音高调急。

“良久立”,既是动作描写,也是神态描写,表现琵琶女感动之深。

(40)凄凄不似向前声53,满座重闻皆掩泣54。

译文: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满座的人重听之后都掩面而泣。

“满座掩泣”,从侧面衬托乐声的凄楚悲凉。

(4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55。 [1]

译文: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色官袍已经沾湿。

设问,相遇知音人,一洒同情泪。一个是江湖卖艺女,一个是获罪遭贬官;一个流“红妆泪”,一个洒“青衫泪”。明写前者,实写后者。感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念人回味

无穷。

二、情景默写

1.《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

2.《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两句揭示了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

3.《琵琶行》中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嫁做商人妇。“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两句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

4.《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5.《琵琶行》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6.《琵琶行》中琵琶女年轻时五陵的少年争相敬献殷勤,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是“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门可罗雀,嫁于商人。

7.《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8.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

“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10.《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

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1.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12.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时,“我”情感被激,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因此才有了同声相应的诗文。

13.《琵琶行》中,诗人自叙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

绕宅生。

14.《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展现了听书人的投入,侧面反映出说书人的技艺卓绝。《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5.《琵琶行》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多次侧面描写: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侧面描写。16.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

应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理解性情景默写(超详细)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汇编 【理解背诵】 (1)有的诗词开篇以景托情,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4)秋景常是古代文人笔下烘托送别气氛的典型环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5)白居易《琵琶行》开头“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的醉人。 (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仅用“浔阳江头夜送客”七个字,就点出与客人送别的地点、时间和人物,又以“枫叶荻花秋瑟瑟”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 (7)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浔阳江头夜送客”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8 出场作了铺垫(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 (9 发别情,听完音乐后用“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借月表达感受。 (10 (11 出琵琶女的演奏确实很有吸引力,以致于主人客人都驻足不愿离开。 (12)白居易《琵琶行》中,“ 奏的神奇效果,“东船西舫悄无言”一句则从侧面描写了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神奇效果。 (13 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深深吸引的情景。 (14)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羞怯的情态,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5)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6)白居易《琵琶行》中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她调弦校音,信手弹来。 (17)《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

琵琶行并序-高一语文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新教材统编版)

琵琶行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普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被贬江州。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博,因不攀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 .文化常识 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冶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后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但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类乐府诗在标题上常含有“歌”“行”“歌行”“吟”“引”“曲"等字眼。《琵琶行》这首诗属于后者。 左迁:贬官,降职。与“迁谪”同义。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西周始置,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五陵:在长安城外,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 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3.文本分析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译文:在一个夜晚我到浔阳江边送客,秋风吹动枫叶和荻花响声瑟瑟。 以江边的秋风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饯别时气氛凄凉,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新高一语文古诗文琵琶行并序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高一语文古诗文《琵琶行并序》专项训练 一、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湓.浦口(pén)琵琶.(pá)B.贾.人(jiǎ)遂.命酒(suì) C.悯.然(mǐn)转徙.(xǐ)D.恬.然(tián)迁谪.(zhé) 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听其.声;问其.人②遂命.酒;命.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3.“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答案】1.B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言文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逐项识别字音正误。本题B 项,“贾人(jiǎ),应该改为“gǔ”。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虚语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要求选择“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然后逐项对比。第一个“其”代听到的琵琶声,第二个“其”代琵琶女。所以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第一个“命”是命令或叫的意思;第二个“命”是命名或提名的意思。所以两个“命”意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琵琶行并序》课文 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号香山居士,河南省新郑人。唐代先生主要诗人。 二、背景 唐元和十一年秋天,诗人被贬江州司马已有两年了,诗人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时,偶遇一位年少时的艺技,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非常的郁闷,结合自己遭遇,创作出了这首的诗。 三、字词解释 (1)左迁:贬官,降职。与下文所言“迁谪”同义。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2)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3)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4)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5)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6)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7)为:做。 (8)贾(gǔ)人:商人。 (9)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0)快:畅快。 (11)漂沦:漂泊沦落。

(12)出官:(京官)外调。 (13)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4)迁谪(zhé):贬官降职或流放。 (15)为:创作。 (16)长句:指七言诗。 (17)歌:作歌,动词。 (18)凡:总共。 (19)言:字。 (20)命:命名,题名。 (21)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22)荻(dí)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23)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主人:诗人自指。 (25)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一说移灯。 (26)掩抑:掩蔽,遏抑。 (27)思:悲伤的情思。 (28)信手:随手。 (29)续续弹:连续弹奏。 (30)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琵琶行并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琵琶行并序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 B.予出官 ..二年出官:(京官)外调 C.谪居 ..卧病浔阳城谪居:选择居室 D.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予官职 【答案】C 【解析】谪居:贬谪。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 ..续续弹 ..秋,送客湓浦口B.低眉信手 C.整顿 ..故 ..衣裳起敛容D.暮去朝来颜色 【答案】B 【解析】A.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C.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D.古义,面色。今义,多指色彩。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寻声暗.问弹者谁别有幽愁暗.恨生 B.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 C.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 D.添酒回灯重.开宴又闻此语重.唧唧 【答案】D 【解析】A.轻轻地/悄悄地。B.暂时/忽然。C.说/曲调。D.均为再一次。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A.问君西.游何时还B.浔阳江头夜.送客 C.梦.啼妆泪红阑干D.使人听此凋.朱颜 【答案】D 【解析】D.与例句均为使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属于介宾短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感斯人言 C.使快弹数曲 D.沉吟放拨插弦中 【答案】A

【解析】B.“感”后省略介词“于”。C.“使”后省略代词“之”。D.“插”后省略介词“于”。 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描绘了“五陵年少”挥霍无度,琵琶女备受宠爱的情景。北宋宰相寇准,生活极度腐化,也常在宴会上叫人拿绫绡给歌女。寇准的侍妾写了一首绝句《呈寇公》讽刺他。下面排出的诗句残缺不全,需要补缀。请选出正确的一组( ) ①一____清歌一____绫,②美人____自意嫌____。 ③不____织女萤窗____,④几____抛____得织成。 A.①曲束②犹轻③知下④度梭 B.①支条②还少③明中④月丝 C.①只匹②尚差③晓里④岁梭 D.①首丈②竟少③管上④日丝 【答案】A 【解析】根据语境,联系诗歌的主旨进行选择。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 ....,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B.荣获大赛冠军后,他的家长和朋友欢天喜地,弹冠相庆 ....。 C.同是变法维新中流血的始作俑者 ....,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D.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 ....,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答案】D 【解析】A.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用错对象。B.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这是个贬义词,此处为褒义语境。C.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这个成语有极强的贬义色彩。D.风华正茂:指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这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请按乐曲的表现特点的不同填空。 “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 “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 “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________。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理解性默写(学生版)

《琵琶行并序》理解性默写 1.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的感喟。 2.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文中引用《琵琶行》的名句:,。 3.《琵琶行》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4.《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 。 5.《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 6.《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8.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9.《琵琶行》中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音乐间歇时诗人的感受的诗句是:,。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11.白居易的《琵琶行》“,”,用一轮秋月以及寂静的船舫来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12.《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和琵琶女命运的相通之处的诗句是:,。 13.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1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1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16.酒本是一种饮料,但在中国却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在古代诗人笔下,与酒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的诗句,表明天涯沦落人的孤寂。 17.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18.白居易《琵琶行》“?”,表现听琵琶曲后的无尽伤感。 19.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这个“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20.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是:,。 21.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22.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高一下册《琵琶行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一下册《琵琶行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 《琵琶行并序》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①因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 ②长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长句子。 (3)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4)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 (5)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使超过一般。 (6)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朝前面。 (7)如听仙乐耳暂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暂时。 2. 解释下列多义词。 (1)言 ①感斯人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____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 ①遂命酒__________________ ②命曰《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 (3)数 ①使快弹数曲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__________________ (4)暂 ①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听仙乐耳暂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统编人教版教材解读〖《琵琶行并序》解读〗

《琵琶行并序》解读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代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云:“体如行书曰行。”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其创作背景作者在诗序中已经大体说明,需要补充的是诗人被贬的原因。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此前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了解这一政治背景,有助于理解这首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 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 第一段,写送客闻琵琶之声。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接着,诗人选取了秋天两种有代表性的植物——红的枫叶,白的获花,来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如同小说的环境描写一样,把人物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给人以真切感,可谓“境界全出”。之后四句,叙写离情别意,有景有情,情景相生。“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 第二段,步入诗的主体部分,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前两句,峰回路转,引出正文。“主人忘归客不发”与“主人下马客在船”句式相同,一句之中兼写主客,前后映衬。所不同的是,之前是无可奈何的离别之情,这里是不由自主的流连之意。从“寻声暗问”,到移船相见,到“千呼万唤”,寥寥数语,写出诗人急切的心情;从“欲语迟”,到“始出来”,

统编版高一语文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解析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 琵琶行并序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菁.华(qīng)剡.溪(Shàn)麾.下(huī)訇.然(hōng) B.恍.然(huǎng)渌水(lù)荡漾.(yàng)摧眉折.腰(zhé) C.木屐.(jī)青崖.(yá)眼睑.(jiǎn)澹.澹(chán) D.天姥.(lǎo)瀛.洲(Yíng)粳.米(jīng)以儆.效尤(jǐng)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A项,“菁华”的“菁”读jīng;C项,“澹澹”的“澹”读dàn;D项,“天姥”的“姥”读mǔ。故选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B项,“悴”应为“瘁”;C项,“繁”应为“烦”;D项,“协”应为“胁”。故选A。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有时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 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因为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C.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 D.失向来 ..之烟霞向来:原来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字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最后精读相关诗句,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重要字词的含义。B项,“因”解释错误,“我欲因之梦吴越”意思是“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句中的“因”,意思是“依据、根据”。故选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 B.失向来 ..之烟霞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 ..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联系所学课文,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C项,“我欲因之梦吴越”中“因:于是”解释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因”在这里解释为“顺着,根据”。故选C。

【新教材】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题 1.《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琵琶女名噪一时,众多纨绔子弟争相追捧。 6.《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琵琶行并序》中,写诗人谪居浔阳时,无论是在江花盛开的春日,还是在月色美好的秋夜,只能独自一人喝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琵琶行并序》中,写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环境的寂静衬托出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琵琶行(并序)》情境性默写(附参考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情境性默写 (附参考答案) 【1】第一段 1.有的诗开篇就奠定感情基调;如柳永《雨霖铃》“(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琵琶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为以景托情。1.有的诗开篇就奠定感情基调;如柳永《雨霖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皆为以景托情。 1.(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第二段 1.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1)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1)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2)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2)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1)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2)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1)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2)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3)低眉信手续续弹”、“(4)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5)似诉平生不得意”、“(6)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3.《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1)_________________”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2)________________”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5)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3.(1)转轴拨弦三两声;(2)未成曲调先有情;(3)低眉信手续续弹;(4)轻拢慢捻抹复挑;(5)似诉平生不得意;(6)说尽心中无限事。 4.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

《琵琶行(并序)》情景性默写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 情境性默写练习(附答案) 【1】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 2.古人善描摹音乐。如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李贺《李凭箜篌引》摹箜篌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苏轼《前赤壁赋》状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皆借通感引起想像。 2.古人善描摹音乐。如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摹箜篌声“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状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________,________,不绝如缕”,皆借通感引起想像。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芙蓉泣露香兰笑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3.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3.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4.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 1.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琴声所惊诧,所震撼,惊魂未定,情绪还未平稳,琵琶女竟收拨一画,琴声戛然而止的两句是:“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声四弦齐响,声如裂帛,凄凄然惨痛,闻者为之心惊。 1.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琴声所惊诧,所震撼,惊魂未定,情绪还未平稳,琵琶女竟收拨一画,琴声戛然而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声四弦齐响,声如裂帛,凄凄然惨痛,闻者为之心惊。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3】 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并序》中以类似情景表现琵琶女高超技艺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并序》中以类似情景表现琵琶女高超技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阅读讲透-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

第八课之3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课文导读 白居易的《琵琶行》,流传千古,共鸣产生的知音莹莹至今。本来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人,一个是满腹才学官场之人,一个是风月场上曲艺名媛,一曲《琵琶行》 唱出了人生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秋 天,江面,月色,惹人愁,满腹才华无人赏,繁华落尽身 世怜,路上尽是行色匆匆之人,能够停下来,懂得欣赏的 有几人? ★美读素材 ※你赋予“知音”新的内涵 她曾经艺盖京城,艳压群芳。(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 每被秋娘妒)最终,年老色衰,委身商人。(弟走从军阿姨 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庭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白居易曾经少有诗名,官场顺利。(十六岁写出《草》,当 时文坛领袖韩愈说,有这首诗,居下来就容易了。)(十年三登科第,真可谓连升三级。)最终,贬官荒野,疾病缠身。(谪居卧病浔阳城) 都有过辉煌的青年时代,中年却受挫沦落了。她是因色衰被五陵少年抛弃,沦落江湖,有才无人倾听;白居易是因直言被政敌、权贵排挤,沦落荒野,有才不能施展。也许,是这个“才”字把白居易们两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了。 什么是知音?在这里,白居易告诉我们,知音就是心与心的相通。这和身份、地位、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也许在今天,白居易赋予“知音”的内涵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在一千多年前,却不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我们实在难以想出。至今苏杭的老百姓还念叨着白居易的功德,而我们,只记得白居易作为文学家、诗人的率真性情。突然想起赵翼在《欧北诗话》中对白居易的评论:“不问良贱,即呼使奏技,此岂居官者所为?”更加对白居易肃然起敬。 ※出名要趁早 这又怎么看出来的呢?结合作者白居易的时代背景,这首琵琶行是他45岁的绝作,然而在他35岁的时候,一首《长恨歌》出世,那可是使他红遍大江南北。一个人的才华能维持几年?还记得伤仲永吗?那可是真的有天赋,可结果呢?“泯然众人矣”。你不知道你的才华能维持多久,你能做的就是现在把握住你当下的才能,用你的青春去搏一场,不要留着以后去做,更不要余生在悔恨中度过,趁现在,出名要趁早! ※白居易的一曲《琵琶行》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平等 白居易,一个被贬官员;琵琶女,一个地位卑微的女人,完全属于不同世界的人,在此时却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这是一种善良而美好的倾听与诉说。每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但是善良与与美好在每

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 序》同步练习(解析版)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情景默写 1.理解课文与默写。 (ir,"写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写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这四句,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山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⑵通过与五岳和赤城进行比照,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天姥山之高峻的诗句是 ,O (3)“,”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以天台山作反衬,更突出了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气势,从而说明了诗人 急欲神游天姥山之念。 (4)诗中“——,"两句承上启下,由现实转入梦境。从这两句 起,开始写“梦游”的幻境。 ⑸诗中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句子是“, (6)“, ”两句,通过谢灵运游山的故事,烘托梦游,写开始登山。 (7)“,”两句写登山时的见闻,海上日出,天鸡啼鸣,声色并具。 (8)“, ”两句概括了诗人幻想中从早到晚畅游天姥山的游程,一个“忽”字,充分表达了诗人纵情 山水,流连忘返,浑然不觉时间流逝的游兴。 (9广, ”两句,是诗人到达山顶所见的第一幅画面:暮色中,熊吼龙吟如雷震于山谷,让人感觉战栗,惊心动魄。 (10)“, ”两句写洞天石扉翻开时惊心动魄的声势,同时启下,引到描写“洞天”的景象。 (11)“,”两句紧承上文,一俯一仰,写出洞天景象的壮观。 (12)“, o , "四句,描写仙人盛 会异彩纷呈的场面。其中,描写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有椒坞在旁。竹的味道那么苦,椒的味道又那么辣,苦、辣之味包裹着菊花。扎根在这样的辛苦之地,它的处境多么艰辛啊。同时,野菊的辛苦遭逢还不仅仅是境遇不好,它又生不逢时:生于萧飒衰败的寒秋,蒋蕾一开,便受风刀霜剑的摧残。实在太不幸了。紧接着下文揭示了野菊的心境,所以此句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本句写出了野菊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只能发出细细的香味,内心悲苦,清泪涓涓,奠定了全诗悲的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情感作了铺垫。 6. A.①意为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②表现了诗人虽流落异乡,贫病交加,但仍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八课琵琶行并序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八课琵琶行并序教案及原文 《琵琶行并序》课文原文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唿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琵琶行并序》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 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体会诗人贬谪郁闷之思 3、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掌握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核心素养教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

课题8(3)《琵琶行(并序)》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积累基础知识,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熟读成诵。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思路,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并学习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品读经典,积累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一.预习检测 1.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 的一种名称,汉武帝首创。 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是升职。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解析】B项,“是升职”错,“左迁”是降职。 2.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言志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解析】①项,句意为:是个表达志向、抱负。言:表达。②项,句意为:共六百一十六个字。言:字。③项,句意为:(我)还出游啊去追求什么呢? 言:助词。④项,句意为:东船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短歌行》 1.《短歌行》中诗人与将士们一起在歌声中开怀畅饮,心生感慨,人的一生有多少岁月呢?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歌行》中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来做比兴,说贤士就如那天上明月可望而不可及,何时可以摘取呢?所以内心产生了不能断绝的忧愁,吟唱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6.在《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运用比喻又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7山东卷】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9.【2018高考天津卷】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抒写了辛弃疾耻于弃官归隐、立志光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10.【2022新高考I卷】(山东、江苏)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11.【2022新高考II卷】(重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世一直传诵不已,苏轼在《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