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非师范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100429a李平建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建设需求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符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乃至区
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具备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理念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电
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技术人才。毕业后 5 年左右在相关领域企业单位的生产、研发、质检、
专业基础必修课(应修 41.0 学分)
44840041 高电压技术AD(2)
电气传动与控制方向
44010021 电气工程概论(1)
42140051 电机拖动基础(3.0)
45030083 电路分析(4)
43270063 运动控制系统(3.0)
45040083 模拟电子技术(4)
99511-2# 军事理论(2.0)
专业必修课(应修 11 学分)
通识课程选修课(应修 6.0 学分)
电力系统方向
72430043 心理学基础(2.0 必选)
43750073 牵引供电系统(3.0)
公共选修课(任选 4.0 学分)
4483005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3.0)
(二)专业基础课
43520043 电力系统自动化(2.5)
50030041 线性代数(2.0)
45050063 数字信号处理(3.0)
5101005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5)
43410043 电气系统 Matlab 仿真(2.0)
43570063 PLC 技术(3.5)
53051-2# 大学物理(6.0)
42060063 检测技术(3.0)
53061-2# 大学物理实验(2.5)
43040073 电机学★(3.5)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大类培养概述本专业目前按照电气信息类进行大类招生与培养,以“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的电气工程人才”为目标,以“需求主导、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能力为重”为建设思路,建立了“校内分类培养+国际联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形成了电气平行班、弘深电气班、卓越电气班、辛辛那提电气班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培养和分流方式:前两年按大类统一培养,第5学期,所有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志向与专业师资队伍,提前选择毕业设计方向与指导老师,高年级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二、专业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唯一的本科专业,本专业的发展史也就是学院的发展史。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曾用名电机系)创建于1935年,学院创立之初,将学生分为电机组和机械组培养,而电机组的学生又分为电力组(也称强电专业)和电信组(也称弱电专业)。
1941年,电机系正式分为电机和机械两系。
1952年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电机系设有“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和“电报电话通信”两个专业。
1955年电信专业全体学生和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与天津大学无线电系合并组建了北京邮电学院后,电机系除了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外,增设了电机及电器专业。
改革开放后,电机系先后更名为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增设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电磁测量、工业外贸等专业。
2000年,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原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合并组建成为新的电气工程学院,按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招收和培养学生,下设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5个专业方向。
从2013年开始,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的调整,我院按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601)招收和培养学生。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类别:专业名称:工学电气信息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代码:代码:专业代码:08 0806 0__Y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信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面向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应用和信息技术等领域,能在电气行业、信息行业、研究设计院所等部门从事电气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检测、控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为宽口径专业,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自动化等专业方向。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学、单片机系统设计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电力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为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电气应用系统设计、电力工程课程设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结合社会实践、各种竞赛和专业认证,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备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强的职场竞争能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1.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较为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2.具有较好的外语综合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必须的较宽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4.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5.受到较好的专业实验、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理论与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6.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师职业道德,了解国家对电气工程领域生产、设计、研发、环保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
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和应用工作。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沟通,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专业课程设置1.电路分析2.数字电路3.模拟电子技术4.信号与系统5.控制理论6.电力系统分析7.电力电子技术8.自动控制原理9.工程电磁场10.现代控制理论11.机器人技术12.计算机控制系统13.电气与电子实验1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实验15.电力电子实验16.自动控制实验四、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参加实验、设计、调试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项目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毕业要求1.具备坚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沟通,为社会做出贡献。
4.能够熟练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需的设计软件、实验仪器和设备,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设计、开发、改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与控制理论基础知识,熟悉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等工程技术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在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各领域从事电气运行、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一) 人才类型、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本专业的主要特色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某专业方向的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究开发、经济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知识结构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基础;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4、了解国家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能力结构1、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2、获得良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能力;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4、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素质结构1、品格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2、科学与文化素质:了解人类文明史和科学发展史,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本的文学、艺术知识和修养;基础科学技术知识等;3、心理素质:具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控制心理的能力,具有科学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奋发的精神等;4、身体素质:健康的体魄和乐于锻炼的行为习惯、运动机能素质与抗疾病素质;5、工程素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工程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作风。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非汉语母语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非汉语母语)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进步,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力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与特色1、培养要求、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专业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以强电为主、强弱电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渗透的宽口径专业。
在培养过程中体现了以下特色:(1)总体培养四结合。
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
所培养的学生系统观念强,基础知识宽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形成校企合作,以校为主的培养机制。
采用了基于课程、基于问题、基于项目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方式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评价方法。
(3)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横向四平台、纵向五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通识课程平台”、“电类技术基础平台”、“电气类专业平台”、“创新平台”四个实践教学平台,按“认识型”、“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专业应用型”、“研究创新型”五个层次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分层渐进式实验教学体系(4)知识视野跟前沿。
开设反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科技前沿新技术、新设备、新机制的特色选修课,以及交叉学科概论选修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当今科技前沿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2、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磁理论基础、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目前工科类专业中较为热门的专业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内容1. 基础课程培养。
包括数学、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培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课程培养。
包括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自动控制技术与应用等专业课程培养。
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环节,例如电气工程实验、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践等实践课程。
3. 实习实训。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还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活动。
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实践场地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熟悉实际工作环境。
4. 科研与创新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组织科研项目、科研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和设施,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三、培养方式1. 理论授课。
通过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理论授课,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2. 实验实训。
通过电气工程实验、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践等实践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实训场地,保证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3. 项目实践。
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工作,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培养方案一、引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电气领域技术和实践应用的学科,培养学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及控制系统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专业实习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具备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及控制系统相关工作的能力。
2. 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进行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3. 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等。
三、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等,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深入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术。
3. 选修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他们在特定领域发展的能力,学生可以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光伏发电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四、实践环节1. 实验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验课程非常重要,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气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实习实训:学院将安排学生进行暑期实习或校外实训,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电气工程项目,锻炼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院设置了一系列课程设计项目,学生需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五、专业实习1. 实习机构:学院将与电力公司、自动化企业等相关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会,使其能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实际工作流程。
2. 实习内容:学生在实习期间将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和技术研究,提高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非师范类)专业本科人才培
养方案
专业代号 080601(国家)0504(学校)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能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具备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工学、电子学以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方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学制:学制为四年
三、授于学位: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路与电子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五、课程设置、学时及学分安排
(一)课程类别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1)政治理论课
(2)通识文化课
(3)综合文化课
2、学科及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检测与过程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面相对象的程序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力系统分析等
3、专业模块课程(限制选修课,每个学生限选一个方向)
(1)自动化方向
(2)电气方向
4、专业任意选修课程
每个学生限选4门(见教学计划表)
5、公共选修课程
(1)校性限选课(限选四门)
(2)校性任选课(每生要选四门不同系列的课程)
(二)课程学时分配
本专业总课时数为2767类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学分安排及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5学分。
各类课程学分分配表:
六、四年时间分配表
四年时间分配表
七、开展读书活动
为全面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为21世纪培养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
学生在学好所修专业课程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至少选读所学专业外的8部著作,并撰写相应的读书笔记。
学生完成读书活动,记2学分。
八、专业教学计划表
备注:
九、主要课程简介
1、 05221011 大学计算机基础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
主要内容有: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系统软件及其常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办公软件、网络基础、Internet与Intranet、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程序设计基础等内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杨振山等编《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振山等编《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实验指导与测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2、 05221053 电路分析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学习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三相交流电、变压器及电机等内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李翰荪编《电路分析基础》(上、中、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2)裴留庆编《电路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徐光藻等编《电路分析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3、电子线路
(1) 05221064 模拟电子线路Ⅰ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学习半导体器件、低频放大电路的分析、放大电路加负反馈的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和自流电源的分析等内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谢沅清编《模拟电子线路(I)》,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万嘉若、林康运等编《电子线路基础(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2) 05221075 模拟电子线路Ⅱ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学习调谐放大器、正弦振荡器、高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及非线性频率变换和反馈控制电路的分析等内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谢沅清编《模拟电子线路(II)》,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万嘉若、林康运等编《电子线路基础(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3) 05221084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Ⅰ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的检测、高、低频电源电路的测试和单元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内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自编教材
(1)南京大学编《模拟电子线路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南京大学编《电子线路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查
4、 05221105 数字电子线路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学习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触发器、常用组合逻辑电路、数模/模数转换、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等内容。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