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欧式建筑

合集下载

(整理)哈尔滨的欧式建筑.

(整理)哈尔滨的欧式建筑.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在我国的城市中,哈尔滨市一个比较特别的城市。

哈尔滨被称为东方小巴黎,是一个具有异域风情的城市。

在哈尔滨,有着许多不同于中式建筑的欧式建筑。

走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你可以看到起源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十七世纪初的巴洛克式建筑、折衷主义建筑,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

囊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建筑流派。

一股浓郁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

哈尔滨的建筑与哈尔滨的城市历史是分不开的。

19世纪末,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我国中东铁路的修筑权,哈尔滨就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崛起的。

中东铁路是俄国修建在中国境内的一条铁路。

整体呈丁字形。

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

是从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

它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利益。

中东铁路的大体形状如图所示:1897年,俄国开始以哈尔滨为中心开始修筑中东铁路,于是哈尔滨作为城市开始发展,大量的俄罗斯人也就随之涌入了哈尔滨。

1903年,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展开了日俄战争。

俄国战败,随之,俄国在哈尔滨的影响也随之减弱,于是大量的各国移民来到哈尔滨,各国移民共有16万之众,人数众多的侨民与中国人共同生活在这座新兴的城市中,哈尔滨的繁华也盛极一时,哈尔滨虽有东方小巴黎之称。

1918年俄国内战时候,有战败的俄国官兵流亡到哈尔滨,又有大量的俄国难民涌入这里,于是,哈尔滨形成了大量白俄罗斯人和犹太人聚居地,在这些难民之众,有着大量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这里办俄国学校,出版俄文书籍,杂志,他们带来了浓郁的俄国文化。

当年,侨民聚居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哈尔滨市道外区,在这里分布着大量的欧式建筑,建筑风格各异,极具美感。

一、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圣索菲亚教堂是一座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始建于一九零七年三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

一九一二年改建成砖木结构教堂。

别墅建筑的典范_哈尔滨颐园街1号欧式建筑

别墅建筑的典范_哈尔滨颐园街1号欧式建筑

19别墅建筑的典范——哈尔滨颐园街 1号欧式建筑彭芊芊(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与健民街街口北侧,有一座以布局巧妙、造型美观、装修华贵、环境幽雅而著称的仿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古典府邸式建筑,它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哈尔滨颐园街1号欧式建筑。

颐园街1号欧式建筑原名葛瓦利斯基公馆。

葛瓦利斯基(1890~1942)为波兰裔俄罗斯林业资本家,于20世纪初来中国经营木材,在海参崴、一面坡等地有多处林场,在哈尔滨有木材加工厂,是东北地区较大的木材商人。

1919年葛瓦利斯基开始筹资兴建这座造价昂贵的豪华型花园别墅,但由于经费不足,加上施工技术要求严格,造型考究,直到1922年方告竣工。

该建筑的位置选在当时全市最繁华地带的一个相对僻静之处,即今交通干线红军街、大直街与果戈里大街之间,东南靠健民街,西南临颐园街,南距市中心博物馆广场仅150米,东距全市最大商场秋林公司约250米,西距哈尔滨火车站约500米,既得交通购物之便利,又远离市井的喧嚣,可谓全市最理想的居住地点。

该建筑的设计是以当时法国颇为盛行的复古主义思潮——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为基础,又广泛吸取了巴洛克等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优点,在某些方面还有自己的独创,并使各种风格融会贯通,浑然一体。

该建筑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943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 000平方米,由主楼与副楼组成。

主楼平面为复杂的几何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副楼在主楼右侧,平面为长方形,地上二层,地下一层。

主楼和副楼的地下室之间有一条地下甬道相通,二层之间有一条阳台相联,阳台之下则形成通向主入口和后院的门洞。

主楼的左侧是高大宽敞的半圆形花房,花房顶为主楼二层的半圆形阳台。

主楼的三层为阁楼层。

其平面布局非常严谨,但不过分追求对称,而立面布局则高低错落,比例协调,有很强的平衡感和透视感。

建筑的主立面在主楼的西南向,采取了壁柱式垂直划分的处理手法。

其中央部分为通高到顶的凸出体,辅以通高的科林斯巨型壁柱,使略显狭窄的主立面增强了垂直划分。

探访哈尔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探访哈尔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建筑之美 Beleza da arquitetura
几经历史变迁,圣 · 索菲亚大教堂如今已经失去了宗教场所的原作用,她以哈尔滨建筑艺术馆的全新 面目伫立在世人面前。圣 · 索菲亚大教堂建筑面积约 5 000 平方米,经过多次大规模的改建,其广场现占 地面积约 22 000 平方米,灯饰亮化及景观绿化一应俱全。
Visita à Catedral de Santa So a em Harbin
26

访





·






哈尔滨市坐落在中国东北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市以其冰雪文化和欧式建筑而闻名,其 中,圣 · 索菲亚大教堂是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这座教堂建于 20 世纪初期,见证了哈尔滨的历 史与发展。让我们通过它一同探访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Após várias mudanças ao longo da história, a Catedral de Santa Sofia perdeu a sua função como local religioso e agora fica diante do público como o novo Museu da Arte Arquitónica de Harbin. Com uma área construída de cerca de 5.000 metros quadrados que conheceu várias remodelações em grande escala, a sua praça ocupa atualmente uma área de aproximadamente 22.000 metros quadrados, dispondo de iluminação e de paisagismo completos.

哈尔滨欧式建筑欣赏

哈尔滨欧式建筑欣赏

哈尔滨欧式建筑欣赏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姓名:唐远明学号:2015210263哈尔滨教育书店无论是从建筑修建的年代,还是从建筑本身来看,坐落在中央哈尔滨大街的教育书店都堪称哈尔滨经典建筑。

教育书店建于1918年,原为松浦洋行。

该建筑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其外观华丽,造型生动,装饰复杂,轮廓丰富。

建筑整体色彩对比强烈,建筑顶部及阁楼为深红色,以下为银灰色,给人以奇特的美感。

正门处似一椭圆柱的空间结构,墙面装饰丰富,外形自由,装饰和雕刻采用曲面,追求动态。

建筑在转角顶层采用圆形穹隆顶,底层设立出入口,二层上方立一男一女大理石人像柱;三、四层贯通科林斯壁柱,窗上饰以精美的浮雕,壁柱上装点自由螺旋曲线,窗下出挑圆弧形花萼状阳台;顶层为半截阁楼层,孟莎式屋顶开老虎窗,半球型“洋葱头”顶端组成复合式穹顶。

夸大尺度的檐口与屋顶阁楼老虎窗协调一致,丰富了檐头线角的光影变化,是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品。

华梅西餐厅华梅西餐厅位于哈尔滨中央大街112号,始建于1925年,原名为马尔斯西餐茶食店。

它与上海雅克红房子西餐厅,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和天津起士林大饭店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

华梅西餐厅以经营俄式西餐为主,兼营法意式菜系,建筑和饮食风格被认为是富有浓郁特色的哈尔滨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华梅西餐厅整栋小楼以铁艺装饰为主,正门是黑色的,其上有一银白色的窗口,外方内圆,装饰以上下对称的花纹。

二层窗台凸出墙体,以正门为轴,左右两窗对称分布。

窗台上各有两个半圆形的小窗台,大窗台中央为一青色石像。

建筑顶部为平顶,中间为圆顶凸起,圆牌中央雕刻着两个仙女手捧花篮飞舞的形象。

建筑下层墙体为棕褐色,墙体装饰以银白色铆钉,建筑上层花纹式墙体,整体颜色和谐统一。

建筑虽以铁艺装饰为主,但并不显生硬之感,整体给人以柔和舒适的感觉,是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

圣·阿列克谢耶夫天主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士课街。

哈尔滨天鹅城堡简介

哈尔滨天鹅城堡简介

哈尔滨天鹅城堡简介
哈尔滨天鹅城堡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它是一座融合了欧
洲古典文化和中国文化元素的建筑,被誉为哈尔滨市最美丽的建筑之一。

以下是该城堡的简介:
1.历史背景
哈尔滨天鹅城堡始建于1913年,当时是为哈尔滨俄罗斯人顾家的别墅。

后来被日本人收购,用作官方会所;1957年被军队征用,成为哈尔滨
军区部队驻扎地。

1992年被划归文化局管理,199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

2.建筑外观
哈尔滨天鹅城堡建筑外观展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风貌,其特点包
括尖塔、拱门和壁画。

它的粉色外墙和红色屋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建筑内部
哈尔滨天鹅城堡内部分为四层,分别是地下室、一楼、二楼和三楼。

建筑面积达到3500平方米,内部装修典雅高贵,楼梯、栏杆、窗户、
灯具等处处展现了精致的工艺和细节。

4.文化活动
哈尔滨天鹅城堡不仅是一座建筑,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年春节期间,城堡内举办着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小品、歌舞表演
和特色美食展览等;同时,城堡也是新人定情的浪漫之地,不少新人来此拍婚纱照。

5.游览建议
哈尔滨天鹅城堡是哈尔滨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到不同文化风貌的碰撞。

游览建议包括:多拍建筑外景照片,欣赏建筑内美丽的壁画和石雕,品尝周边特色美食,最好提前购买门票,以免排队耽误时间。

哈尔滨天鹅城堡的建筑风格独特,内部装修典雅,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拍照。

它是哈尔滨市的一颗文化明珠,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哈尔滨有很多欧式的建筑,主要是分布在松花江畔,中央大街和果戈里大街。

很多的欧式建筑是20世纪初期建成的,也有很多最近建成的建筑。

在小玮经过友谊路的时候就看到了许多欧式建筑,而这条街又很宽,感觉好像到了上海外滩一样。

这幢建筑就是20世纪初期的一座建筑,始建于1926年,原为滨江关监督公署,属于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砖混结构建筑。

在游览中央大街之前小玮先去的圣索菲亚教堂,这座教堂也叫作哈尔滨建筑艺术馆,建立于1907年,建筑的特色就是俄式建筑风格的洋葱头造型和上面的十字架。

接下来往西南走就是中央大街,它是哈尔滨的知名步行街,同时也是一条建筑艺术展示街,汇集了国外众多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

最早的时候这里是运送中东铁路建设器材的马走的道路,后来沿着道路两岸的荒地哈尔滨人建设,起初叫做“中国大街”,后来被改名叫做“中央大街”。

现在中央大街所使用的石砖均为花岗岩雕筑而成,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于1924年设计并监督铺设。

中央大街的范围主要是从这个装饰性的大门到防洪纪念塔,长约1400米。

中央大街上的各类建筑有17栋。

主要的建筑风格有文艺复兴,巴洛克风格,折中主义风格,新艺术运动风格等类型建筑。

这座酒店是中央大街32号哈尔滨百年老街酒店。

所在的大楼由俄罗斯人米奇科夫设计,所以这栋建筑也被称为米奇科夫大楼,属于这种风格的砖木建筑,建造时间约为20-30年代,哈尔滨的第一部电梯就在这栋楼内。

百年老街酒店于1994年建立,那应该是后来迁入的。

埃迭姆西餐厅是由俄罗斯人吉度尼兴科1906年带领着彼得大帝夏宫的厨师们在哈尔滨创办的一家俄式宫廷菜餐厅,菜品具有俄式风情,餐厅内部的装潢也非常具有俄式风情。

这里的特色餐是碳烤牛肉,红菜汤,羊肉大串,牛肉粒焗饭等。

下面这座建筑是中央大街104号始建于1910年的第一夫人皮草精品商厦,主体建筑是砖混结构的新艺术风格建筑,而后建筑立面改造也就是外墙是折中主义风格。

马迭尔宾馆位于中央大街89号,于1913年竣工,也是新艺术风格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1948年9月到11月新政协筹备活动在这里举行。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建筑赏析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建筑赏析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建筑赏析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哈尔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教堂建于1907年,由俄罗斯建筑师西奥多·邓尼洛维奇·波普科夫设计,是当时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建筑中重要的标志之一。

下面将对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建筑风格、建筑特点及其与哈尔滨历史文化的关系进行赏析。

一、建筑风格哈尔滨索菲亚教堂采用了新拜占庭式风格,这种风格是受到了拜占庭帝国时期教堂建筑的影响。

新拜占庭式风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而闻名。

这种风格的教堂建筑通常采用圆顶和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圆顶,整体呈现出庄严而华丽的氛围。

二、建筑特点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建筑特点突出在其建筑形式和建筑装饰上。

该教堂以强烈的垂直线条为特征,塔楼矗立在建筑物的两侧,塔顶的金交叉更加突显了其庄严肃穆的氛围。

教堂主体采用深红色的砖块砌筑,与周围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教堂顶部的金色圆顶和交叉装饰给人以众所周知的东正教教堂的感觉。

三、与哈尔滨历史文化的关系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作为俄罗斯人在哈尔滨的重要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见证了当时哈尔滨作为一个重要的俄罗斯移民城市的过程,并成为了当地人民宗教信仰的中心之一。

同时,该教堂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也为哈尔滨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增添了独特的一笔。

索菲亚教堂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元素体现了俄罗斯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它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人民对于建筑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哈尔滨的地标建筑之一,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外国朋友前来观光和参观。

这座建筑物所传达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对于推动哈尔滨的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起来,哈尔滨索菲亚教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一座重要的宗教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建筑爱好者。

它不仅是哈尔滨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也为该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注入了新的元素。

通过欣赏索菲亚教堂的建筑之美,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哈尔滨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哈尔滨凡尔赛宫的简介

哈尔滨凡尔赛宫的简介

哈尔滨凡尔赛宫的简介
哈尔滨凡尔赛宫是由法国建筑师设计,是一座法式建筑,坐
落在道外区中东路与道里区山阳街的交叉路口。

始建于1908年,1911年竣工。

初为法国总督府,后为沙俄帝国政府。

在哈尔滨
市区内有两处凡尔赛宫:一在道外区山阳街与中东路(今兴隆街)交汇处,现为哈尔滨市第一工人文化宫;一在道里区中东路(今
中东路)与山阳街交汇处。

哈尔滨凡尔赛宫是哈尔滨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欧式古典园林建筑群。

哈尔滨凡尔赛宫面积约63000平方米,有五个庭院,三座主楼,十余个小花园和十多处假山、喷泉、瀑布等景观,有一条长
达300米的欧式大街。

目前,哈尔滨凡尔赛宫是哈尔滨市标志性
景点之一。

它由法国设计师设计,建筑风格属于十九世纪后期的
法国古典主义风格。

哈尔滨凡尔赛宫主楼建于1908年,是一座
法式古典建筑。

楼高3层,楼内有室内花园和室外花园等景观。

一层为多功能厅、会议室;二层为宴会厅;三层为客房和宴
会厅;四层为行政办公室;五层为多功能厅和套间。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欧式建筑
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其中,欧式建筑是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建筑
风格。

这些欧式建筑为城市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氛围,也成为了哈尔滨
独特的景观之一。

一、欧式建筑的引入
欧式建筑在哈尔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俄罗斯殖民时期。

当时,大量的俄罗斯移民来到哈尔滨,带来了他们熟悉的欧洲建筑风格。

这些移民为了适应东北的恶劣气候,将欧洲的建筑风格与东方传
统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哈尔滨欧式建筑。

二、欧式建筑的特点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以其壮丽庄重、优雅精致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些建筑通常采用欧洲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哥特式等风格,外墙常常
使用砖石装饰,建筑立面精美细腻。

同时,欧式建筑还注重空间布局,大量采用拱廊、塔楼等设计,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这些建筑不
仅形成了哈尔滨独特的城市风貌,也成为了人们向往的背景。

三、哈尔滨欧式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一些欧式建筑面临着拆除或改造的危险。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为了保护哈尔滨
的欧式建筑,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一些民间组
织和爱好者也积极投身到欧式建筑的保护工作中。

他们通过修缮、维护和改造,使这些建筑得以延续下去,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四、欧式建筑的文化意义
欧式建筑不仅是建筑的艺术品,也是哈尔滨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见证了哈尔滨的发展历程,承载了不少历史记忆。

它们既是城市的名片,也是人们情感的寄托。

在欧式建筑的街区,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年代的沧桑和变迁,体味到哈尔滨独特的文化氛围。

因此,保护和传承欧式建筑对于维护城市文化自信和凝聚人心有着重要意义。

五、欧式建筑的现代价值
欧式建筑不仅有着历史文化的价值,也具备着现代社会的功能和价值。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欧式建筑逐渐融入到商业和旅游等领域。

这些建筑通过改造与利用,成为了餐厅、咖啡馆、艺术馆等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

同时,欧式建筑的风格和氛围也为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品位,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在哈尔滨欧式建筑的街区里漫步,仿佛穿越到了历史的长河中。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将人们带回过去的岁月,展现出一个浪漫而古典的哈尔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仍然屹立不倒,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兴衰。

而我们的责任,是将这份历史情怀传承下去,让哈尔滨欧式建筑的魅力永久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