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分章节复习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全套学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全套学案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一课时)知识点1、物质分类例题剖析例1:固实验室中有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为了区分它们,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

你认为不能把两者区分开来的是( )。

A.进行导电性试验,能导电的是饱和食盐水B.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压强较大的是饱和食盐水C.分别加入少量食盐晶体,晶体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食盐水D ,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能看到钠离子的是饱和食盐水精析:能否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区分开来,关键在于选项中的试剂或条件能否使两者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因为饱和食盐水能导电而蒸馏水不能导电,故A 选项能将两者区分开来;因为饱和食盐水的密度比蒸馏水大,所以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饱和食盐水较大;由于食盐水是饱和的,所以它已经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而蒸馏水则可以溶解食盐;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物质的微观世界,观察不到两者的区别,所以不能区分。

其实,区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用蒸发的方法,有晶体析出的是食盐水;将一木块投入两种液体中,浸入体积较大的为蒸馏水;放一新鲜的蔬菜菜梗,菜梗变萎蔫的是饱和食盐水;取两份体积相同的液体,放在天平的两端,沉下去的一端放着的是饱和食盐水;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饱和食盐水等。

解答:D基础过关1、请从一氧化碳、氮气、食盐、熟石灰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1)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的是 ;(2)日常生活中用来调味和防腐的是 ;(3)农业上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4)工业上冶炼金属的气体氧化物是 .2、右图是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示意图。

(1)实验开始时,应该向试管中先通一会儿氢气,再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这为了 ;(2)反应完成时,应先 ,等试管冷却后再 ,这是为了 。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是 。

3、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能在下图圆圈中填写适当物质的化学式,使得连线两端的物质能相互反应,且分别反映出单质A 、化合物B 的三条不同的化学性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导学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导学案

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复习导学案"6.(温州卷)将稀硫酸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无明显现象的是()A.镁条B.铜丝C.BaCl2溶液D.Na2CO3溶液7.(台州卷)小明打扫卫生时发现地砖上的铁锈(主要成分Fe2O3)用水很难清洗,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难题,他进行了如下活动:①通过测试pH,寻找除锈剂,结果如下表:物品食用醋/洗洁精油污净洁厕灵pH310131&②将少量洁厕灵倒在地砖的锈斑上,进行擦拭冲洗,铁锈很快被清除;③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主要成分是一些酸和多种其它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1)铁锈在水中的溶解性为(填“易溶”、“可溶”或“难溶”);(2)上述物品中,酸性最强的是;(3)如果洁厕灵中某酸的化学式为HR,该酸与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台州卷)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

硫酸铜溶液是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度吗【(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

A实验的作用是;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气体用的时间,记录如下:!①试管D中加入水的体积V1=毫升;②由上表可得出,CuSO4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9.(金丽卷)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得到的固体粉末为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粉末中单质铜的含量进行测定。

三组同学各取10克粉末样品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不同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对烧杯中剩余固体进行称量。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组别编号样品质量(克)加入稀硫酸质量(克)剩余固体质量(克)11020` 210308试管A B C D E$F CuSO4溶液/毫升0124…水/毫升43V1V20收集H2所用时间/秒(348246190165230360310408、(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组实验中的剩余固体是。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设计:第一章本章复习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设计:第一章本章复习

本章复习探索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的分类⎩⎨⎧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了新的物质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观察和实验→获得信息(证据)→分析信息→认识规律→应用规律物质变化规律应用⎩⎪⎪⎪⎪⎪⎪⎪⎪⎪⎨⎪⎪⎪⎪⎪⎪⎪⎪⎪⎧探索酸的性质⎩⎪⎪⎪⎨⎪⎪⎪⎧酸: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酸的通性⎩⎪⎨⎪⎧使指示剂变色⎩⎪⎨⎪⎧石蕊试液:紫色→红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红色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酸的个性⎩⎪⎨⎪⎧盐酸⎩⎨⎧浓盐酸的挥发性与AgNO 3的反应:HCl +AgNO 3===AgCl ↓+HNO3硫酸⎩⎨⎧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腐蚀性与BaCl 2的反应:H 2SO 4+BaCl 2===BaSO 4↓+2HCl探索碱的性质⎩⎪⎨⎪⎧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碱的通性⎩⎪⎨⎪⎧使指示剂变色⎩⎪⎨⎪⎧石蕊试液:紫色→蓝色酚酞试液:无色→红色红色石蕊试纸:红色→蓝色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碱的个性:NaOH 的潮解及腐蚀性、石灰水的应用盐的性质及用途⎩⎪⎪⎨⎪⎪⎧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 +4)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几种常见的盐:Na 2CO 3、CaCO 3、NaCl盐的性质⎩⎪⎨⎪⎧物理性质:常温下大多是固体,水溶性化学性质⎩⎪⎨⎪⎧盐+酸→新盐+新酸盐+碱→新盐+新碱盐+盐→新盐1+新盐2复分解反应⎩⎨⎧定义发生条件:在生成物中出现气体、沉淀或水盐与化肥: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溶液的酸碱性【专题解读】 溶液可以分为三大类: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

(1)酸性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白醋、果汁、稀盐酸等,这些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表现为酸性。

新浙教版科学9上科学分章节练习含答案

新浙教版科学9上科学分章节练习含答案
33.2005年5月22日,中国登山测量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圆满完成珠峰高度最新测量工作,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是氢化钙(CaH2)固体,用它和水反应生成H2供燃烧之需(CaH2+2H2O=Ca(OH)2+2H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CaH2中钙元素为+2价,氢元素化合价为;
②现有875克氢化钙固体能源(含CaH296%,杂质不参加反应)与足量水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二、简答题
26.2002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具有下列特性:①没有颜色;②带有特殊气味;③液体;④密度比水小;⑤不溶于水;⑥沸点是80.l℃;⑦熔点是5.5℃;⑧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与氢气、溴、浓硫酸、浓硝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⑨苯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三、实验探究题
31.同学小佳发现自己家里有一盆花长势不好,对此他开展了探究活动:
(1)通过查阅资料,小佳发现:多数花卉适宜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
(2)小佳用所学知识测定盆中土壤的pH值:他采集了少量土壤样品放在烧杯中,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并静置24小时后,取出土壤浸出液,用测定其酸碱度。结果发现其pH值为8。
A.K2CO3+HClB.NaOH+HCl
C.Ba(OH)2+HNO3D.Ba(OH)2+H2SO4
19.质量相等的两种金属a和b,它们都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并产生氢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a,b的活动性和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a比b活泼(2)b比a活泼(3)酸不足(4)酸过量
A.滴加盐酸B.滴加BaCl2溶液C.滴加指示剂D.通入CO2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下载打印】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下载打印】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材,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第1节物质的概念、第2节物质的分类、第3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第1节化学方程式的表示、第2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 第三章《化学反应》:第1节化学反应的类型、第2节化学反应的速率、第3节化学反应的平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分类及性质与变化。

2. 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原理。

3. 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速率和平衡,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反应的平衡。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类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册、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

2. 例题讲解:(1)物质的概念:讲解物质的定义,举例说明物质的组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物质的概念、分类、性质与变化。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书写、配平。

3. 化学反应:类型、速率、平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并说明它们的性质与变化。

①H2 + O2 → H2O②N2 + H2 → NH3①2H2O → 2H2 + O2②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对难点的讲解是否到位。

2. 拓展延伸:(1)查阅资料,了解物质的更多性质与变化。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物理学中的力学1.1 力的概念与测量1.2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1.3 力的合成与分解1.4 动力学与牛顿运动定律2. 章节二:电学基础2.1 静电现象2.2 电流、电压和电阻2.3 欧姆定律2.4 串并联电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和电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动力学、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报告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生活中的力学现象、电器使用等,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学部分: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

2. 电学部分: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的合成与分解:如图,一个力F=1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求其水平分力和竖直分力。

(2)欧姆定律:一个电阻R=20Ω,接在电压U=12V的电源上,求通过电阻的电流。

作业答案:(1)水平分力:F1=Fcos30°=10N√3/2≈8.66N;竖直分力:F2=Fsin30°=10N1/2=5N。

(2)电流I=U/R=12V/20Ω=0.6A。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本章复习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学案:第二章本章复习

本章复习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物质的转化⎩⎪⎪⎨⎪⎪⎧物质的分类与利用⎩⎪⎨⎪⎧分类方法常见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单质⎩⎨⎧金属非金属混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和应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单质与化合物间的转化化合物与化合物间的转化材料利用⎩⎪⎪⎨⎪⎪⎧常见的材料⎩⎪⎨⎪⎧金属材料⎩⎨⎧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O 2→金属氧化物金属+酸(盐酸或稀硫酸)→盐+H 2置换反应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金属活动性顺序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材料的发展⎩⎨⎧新型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记忆合金材料制造与环保酸、碱、盐除杂技巧【专题解读】 1.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所含阳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不共存的阳离子,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阴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

如除去Na 2SO 4中含有的少量NaOH 。

可选用稀H 2SO 4为除杂试剂(生成物为Na 2SO 4和H 2O ,达到目的)。

2.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所含阴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阳离子不共存的阴离子,再与被提纯物质中的阳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

如除去NaCl 中含有的少量BaCl 2。

可选用Na 2SO 4溶液为除杂试剂(生成物为BaSO 4沉淀和NaCl ,达到目的)。

3.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所含阴、阳离子都不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阴、阳离子都不共存的阳、阴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

如除去NaNO 3中含有的少量CuSO 4,可选用Ba (OH )2溶液为除杂试剂[生成物为Cu (OH )2沉淀与BaSO 4沉淀,达到目的]。

例1 (泰安中考)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专题解读】 1.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配平书写炼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区分FeO 和Fe 2O 3,不要混淆。

氧化铁的化学式不是FeO ,而是Fe 2O 3,FeO 为氧化亚铁的化学式。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计划学案设计第三章本章复习计划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计划学案设计第三章本章复习计划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教案设计:第三章本章复习本章复习能量的互相转变物体能否做功能量转变的量度——功能量的转变及其量度功的计算:W =Fs比较做功的快慢能量转变快慢的量度 ——功率功率的计算:P =W/t杠杆的均衡条件能 杠杆及其应用杠杆的应用量 认识简单机械 滑轮、滑轮组及其应用的实用功、额外功、总功转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化 动能、势能及其转变与做功守改变内能的方法热传达 恒内能及改变内能的方法热量的计算 不一样能量的转变燃料的热值电功率电能及其转变电功电热核能及其应用能量的转变和守恒定律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综合题【专题解读】对本章知识的查核, 常常会综合各节内容进行命题,解题时注意从已知条件下手,依据题中给定的物理量把所求的量分别到已知量中,利用物理公式或中间量的数据关系成立关系式,最后导出所求量,这类思虑方法叫做解析法。

步骤是:1/10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教案设计:第三章本章复习(1)仔细审题,解析题意,确立各量间的关系。

(2)依据已知量和待求量的关系,联合相应的公式或物理规律成立关系式。

(3)逐渐解析、计算中间的物理量,直至导出所求量。

例1(三明中考)在乡村常有家庭挖井取水。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土,他用20s的时间把重为120N的土从井中匀速提高5m,拉力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

求:(1)实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的大小。

(4)拉力的功率。

电功、电功率与电热【专题解读】相关电功、电功率及电热的详细计算应注意以下双方面:1.明确各公式的合用范围,以下表所示:电功电功率电热合用范围2/10W=Pt P=W/t合用于任何Q=I2RtW=UIt P=UI电路W=I2Rt P=I2R只合用于纯Q=W2t/R P=U 2/R电阻电路W=U2.要学会选择适合的公式。

详细的方法是:(1)选带已知量:尽可能地选择带已知量的公式。

(2)选带不变量(相等量):假如已知量不足,则尽可能地选择带有一些不变量、相等量的公式,这样能够利用其余的一些已知数据求出该不变量(相等量),而后利用它间接地进行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册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了,但不能作为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电灯泡照明时既有发光现象又有热量放出,但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变化时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铁生锈的变化中,生成了与铁完全不同的铁锈,因此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例1 (湖州中考)下列四幅漫画描述了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其中一幅漫画所描述的物质变化类型与其他三幅不同,这幅漫画是(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利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物质发生的变化—实验和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观察化学反应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反应前的现象、反应中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

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比较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结合反应的条件,我们就可以得出有关结论,即可探究物质发生的变化。

①反应前,应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等。

②反应中,应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变化等。

③反应后,应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和颜色等。

例2 (雅安中考)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

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燃料――→(1)燃烧燃烧产物――→(2)太阳能或生物能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

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A .(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D.均为物理变化不知道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例3(德阳中考)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将爆炸理解为全是化学变化{例4(鄂尔多斯中考)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电灯泡通电发光B.玻璃破碎C.轮胎爆炸D.纸张燃烧例5(威海中考)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电灯通电发光②煤制成焦炭③塑料老化④干冰升华⑤石油分馏⑥海水制镁⑦石块粉碎成石子⑧粮食酿酒A.②③⑥⑧ B.②⑤⑥⑧C.①③④⑧ D.①④⑥⑦]1.(南通中考)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以下四个步骤,其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2.小明用电子秤进行如图所示的称量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后,活动1和活动2的电子秤示数都减小了。

两个活动中,只发生物理变化而导致电子秤示数减小的是________(填“活动1”或“活动2”)。

第2题图)参考答案【要点详解】知识点1: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新物质没有重新组合新物质例1C知识点2:例2B【易错点拨】例3D例4D【综合应用】例5A?【巩固提升】 2.活动1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什么是酸1.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而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电离。

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________。

酸→H++________。

常见的酸见表:A.Na+、H+、SO2-4 B.Ca2+、OH-、Na+C.H+、SO2-4、Cl- D.NH+4、Cl-、CO2-3》什么是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的化合物,叫做碱。

说明:①碱首先应是化合物,碱是化合物中的一类,其主要特征是电离时产生唯一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OH-)。

②碱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如Na2CO3、K2CO3都是盐,但其水溶液呈碱性。

例2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溶质全部都是碱的是( )A.Na+、OH-、SO2-4B.Ca2+、K+、OH-C.H+、SO2-4、Cl-《D.NH+4、Cl-、CO2-3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称________________,通常简称指示剂。

色变化。

②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像盐酸等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这样的溶液就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或酸的溶液;像石灰水等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这样的溶液就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或碱的溶液;像氯化钠溶液等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则这些溶液就呈中性。

③酸碱指示剂只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例3化学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采集了三种植物的花瓣,将它们分别放在研钵中研磨,加入酒精充分浸泡后过滤,得到了三种溶液。

将三种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液体中,得到以下信息:(1)如果用所制得的溶液检验花盆中土壤的酸碱性,你会建议选择________花的酒精溶液来作酸碱指示剂;在上述三种酒精溶液中,酒精属于________(填“溶质”或“溶剂”)。

—(2)如果得知花盆中的土壤显酸性,不适合花卉的生长,你会建议选择上表中的________来进行改良。

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只是较为粗略地测定)。

2.酸碱度:是定量地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一种方法,可用________来表示。

(1)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5℃时):pH=7,溶液呈________性;pH<7,溶液呈________性;pH>7,溶液呈________性。

(2)测定pH的最简便方法:使用pH试纸。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 试纸上,然后将试纸显示的颜色跟__________________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

这种方法只能测得pH的整数值。

例4(株洲中考)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下列实验活动: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5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对测定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C.若在17:40测定,pH一定小于 D.pH=与某些工厂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酸的概念例5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 )A.酸都能电离出H+B.酸都含有酸根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例6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用下列花瓣压榨汁制作酸碱指示剂,实验记录如下:!(1)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_______,既能测出溶液酸性又能测出碱性的是__________。

(2)用____________花汁测某无色碱性溶液时,溶液颜色会变成____________。

(3)栀子花是家庭常养的一种花卉,此花在酸性土壤中可正常生长,在碱性土壤中则会枯死,在中性土壤中生长不良。

若用月季花汁测得土壤浸出液变浅红色,则土壤显__________性,这种土壤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种植栀子花。

1.下列物质中,不能够直接证明稀硫酸是酸性溶液的是( )A.pH试纸B.无色酚酞试液C.紫色石蕊试液]D.蓝色的石蕊试纸2.(舟山中考)以下是某些同学在“测定土壤酸碱性”实验中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3.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后四个烧杯中液体的颜色如图所示。

则A溶液是( )A.澄清石灰水B.稀盐酸C.氯化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4.生活中一些花朵、蔬菜的汁液在不同溶液中呈现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三种植物汁液中最理想的酸碱指示剂是________,将该指示剂滴加到pH约为的柠檬汁中,溶液变成________色。

参考答案【要点详解】知识点1:自由移动离子氢离子(H+) 酸根离子H+酸根离子例1C知识点2:氢氧根离子(OH-) 例2B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蓝色红色例3 (1)玫瑰溶剂(2)石灰水知识点4:pH中酸碱标准比色卡例4D【易错点拨】例5A【【综合应用】例6(1)万寿菊月季花(2)红玫瑰(月季花) 绿色(黄色) (3)酸适合【巩固提升】4.紫甘蓝红第3节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共性)1.酸具有通性(共性)的原因》酸在其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________。

2.酸的通性(即H+表现出的性质)(1)酸能使指示剂变色: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__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________色。

(2)酸+金属(某些)→盐+________①举例:将铁、锌、镁等金属与酸混合,可以发现这些金属逐步溶解,同时在金属表面冒出气泡,经检验该气体为氢气,溶液中新生成的物质是对应的盐。

②反应方程式:Zn+H2SO4===________+H2↑,Fe+2HCl===FeCl2+H2↑③置换反应:由一种________和一种_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3)酸+金属氧化物(某些)→盐+________\①举例:将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和盐酸或硫酸发生反应,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出现淡黄色。

②反应方程式:Fe2O3+3H2SO4===________+3H2OFe2O3+6HCl===________+3H2O(4)酸+盐(某些)→新酸+新盐①举例:将稀硫酸滴入盛有BaCl2溶液的试管中,生成硫酸钡________和盐酸。

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适量的________,可以发现有________生成,其成分是氯化银,同时生成了硝酸。

②反应方程式:BaCl2+H2SO4===________+2HClHCl+AgNO3===________+HNO3说明①在酸的第(2)条通性中,酸主要指盐酸和稀硫酸。

浓硫酸、稀硝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②铁单质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铁元素在生成物中显+2价,称为亚铁,其水溶液为浅绿色。

例1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是因为盐酸中含有大量的( )A.氢原子B.氢分子C.氢离子D.氯离子例2生产自来水时,向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Cl2)。

这是因为氯气跟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其中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来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

不会与药品反应而使药品变质的是( ) A.石蕊试液B.氢氧化钠溶液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酸的个性:所有的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故酸具有共性(通性);但除电离出相同的氢离子之外,还电离出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故不同的酸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同的性质。

1.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盐酸就是________气体的水溶液。

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的小液滴。

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会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也会________,所以浓盐酸不能________。

例3如图为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若盐为BaCl2的溶液,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若碱为NaOH的溶液,可以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C.若金属氧化物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D.若金属为Mg和Zn,将质量相等且过量的两种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Mg 产生的H2多3.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HCl+AgNO3===________+HNO3AgCl是不溶于水或酸的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