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中考科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全复习知识点精编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 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 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 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2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在 O℃和 100℃之间分成 100 小格,则每一小格为 l℃。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 X 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 立方米=103 立方分米=106 立方厘米=109 立方毫米 1 升=l 立方分米=1000 毫升=1000 立方厘米 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lcc=lcm3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 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新、全)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纪(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浙教版科学七八年级知识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八年级知识整理科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趣味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和规律。
以下是对浙教版科学七八年级的知识进行的一个较为系统的整理。
一、七年级上册(一)科学入门1、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观察要细致、准确,实验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二)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生物具有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特征。
2、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
3、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得生物体不断生长发育。
(三)地球与宇宙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3、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导致的。
(四)物质的特性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3、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有很大差异,例如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二、七年级下册(一)对环境的察觉1、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它们能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2、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遵循一定的规律。
(二)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运动是相对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4、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三)代代相传的生命1、人的生殖过程包括受精、怀孕、分娩等环节。
2、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昆虫的发育过程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之分。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纲科学⽣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按中考考纲第⼀章⽣命系统的层次结构第⼀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物⼀、显微镜1.结构:⽬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2.物镜和⽬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倍数越⾼,镜头越长⽬镜没有螺纹,⽬镜的放⼤倍数越⾼,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其他与粗准焦螺旋⼀致。
4.显微镜的放⼤率(总的放⼤倍数)= 物镜的放⼤倍数*⽬镜的放⼤倍数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1)调节光圈的⼤⼩:光圈⼤,视野亮;光圈⼩,视野暗;(2)调节反光镜:凹⾯镜,视野亮;平⾯镜,视野暗;(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多;⾼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的移动⽅向和物象的移动⽅向相反。
7.显微镜使⽤的步骤:安放—对光—装⽚—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在对光时,强光⽤平⾯镜,光线较暗⽤凹⾯镜;调焦先粗再细)⼆、⽣物的多样性⒈⽣物的分类(1)分类的单位从⼤到⼩依次为界、门、纲、⽬、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2)分类等级越⾼,所含⽣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物的主要类群:(1)细菌真菌和病毒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
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
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蛋⽩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物。
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活。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光合作⽤,制造有机物,是⽣物圈中的⽣产者。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8. 物体体积的测量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温度计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4)称量:左物右码;(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6)记录(7)整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8. 物体体积的测量测量方法使用的工具单位固体体积规则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刻度尺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不规则间接测量法(如排水法,也可用沙代替水)量筒或量杯(细棉线、金属环)液体体积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量筒或量杯升(L )、毫升(m L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测量内容仪器国际单位常用单位长度刻度尺米(m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体积刻度尺量筒立方米(m 3)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质量天平千克(kg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时间钟、表秒(s )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温度温度计开尔文( K )摄氏度(℃)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浙教版科学七八年级知识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八年级知识整理浙教版的科学,对于七八年级的同学来说,那可是知识的宝库啊!但想要把这个宝库里的宝贝都整理清楚,可得下一番功夫。
先来说说七年级的科学知识。
就像我们盖房子,得先有牢固的地基,七年级的知识就是这地基。
从生命科学开始,了解细胞,那小小的细胞就像是一个个微型工厂,不停地运转着,维持着生命的活动。
你想想,咱们人这么复杂,不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工厂一起努力工作才得以正常运转的吗?再看物质科学,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就藏在里面。
力、热、光、电,就像是四个调皮的小精灵,到处蹦跶,一会儿让物体运动,一会儿让温度变化,一会儿让灯光闪烁,一会儿又让电流乱跑。
化学里的元素,像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小伙伴,有的活泼,有的安静,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物质。
到了八年级,科学知识就像升级打怪一样,难度提高啦。
生命科学里的生物进化,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生物们在时间的赛道上不断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那些适应不了的,就被淘汰了,这多残酷啊!而在物理方面,浮力、压强,它们就像两个爱捣乱的小鬼,一会儿把东西往上推,一会儿又往下压,让我们得好好琢磨它们的心思。
化学里的酸碱反应,不就像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吗?酸和碱碰到一起,噼里啪啦,产生各种变化。
那怎么整理这些知识呢?咱可以做个知识卡片,把每个知识点都写上去,就像给每个知识点都安个家。
或者画个思维导图,让知识像树枝一样,有主干,有分支,清晰明了。
还可以多做些练习题,就像练武一样,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把功夫练到家。
同学们,科学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我们用心去整理,用心去探索,还怕搞不定这七八年级的科学知识吗?总之,浙教版科学七八年级的知识虽然多,但只要我们有方法,有耐心,就一定能把它们都装进我们的知识口袋里!。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一、生物基础知识1.生物的特征和分类-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分类和分类方法2.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常见的组织和器官系统3.生物的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分解和合成反应-感受和反应4.生物体的调节和控制-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调节和控制机制5.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的基本规律-变异的原因和意义二、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生物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和区别2.动植物的繁殖-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和特点-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特点3.人类的生殖-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人类的生殖方式和特点4.生物的发育过程-卵子的发育-胚胎的发育三、生物与环境1.生物与光的关系-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2.生物与土壤的关系-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中的生物3.生物与空气的关系-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意义4.生物与水的关系-水的重要性-水中的生物四、生物与健康1.生物与营养-营养物质和吸收-均衡饮食和健康2.生物与疾病-疾病的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3.生物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五、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1.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生物工程的发展和应用2.基因工程-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3.细胞工程-细胞分裂与组织移植-细胞工程的应用以上是浙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复习知识点的大纲,建议根据这个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可以结合教材和相关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学习。
同时,也要多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和模拟试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祝你考试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中考科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全复习知识点精编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
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
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二周长X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
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
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 3),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 3),立方厘米(cm 3),立方毫米(mm 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 )和毫升(ml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l 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我们有时还会听到“cc ”,lcc =lcm 3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水物+水物-=V V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