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震源
汶川地震成因

汶川地震成因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km-20km,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记者18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汶川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会,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地质力学所等单位专家根据调查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对灾情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
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km-20km,因此破坏性巨大。
汶川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

初步研究及考察成果(一)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陈运泰许力生张勇杜海林冯万鹏刘超李春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北京 100081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北京时间),在四川省的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陈运泰院士的研究组迅速开展地震资料的分析工作,通过多种分析手段获得了这次地震及两个强余震的震源参数。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注:时间仓促,行文粗糙,纰漏难免,敬请谅解。
一、震源机制1、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主震震源机制从全球长周期台站挑选了如图1左图所示的18个台站的垂直向波形资料通过矩张量反演得到的这次主震震的矩张量解及其最佳双力偶解如图1右图所示。
使用的资料采样率为1sps,资料的频率范围为0.005~0.02Hz。
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以拟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
断层向西北方向倾斜,走向为229°。
这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4.4 ×1021 Nm,震级为Mw8.3。
其它参数见表1、2和3。
观测地震图和合成地震图的比较如图2所示。
N S EW图 1 长周期台站分布(左);矩张量解及其震源机制解(右)图 2 观测地震图与合成地震图的比较。
上面的波形为观测地震图,下面的波形为合成地震图。
表1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震源参数Date yyyy-mm-ddTimehh:mm:ssLatitude/°NLongitude/°EDepth/kmMagnitude Sources表2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矩张量解(10e21 Nm )No 11M 12M 13M 22M 23M 33M DCM exp M CLVD MSource 1 2.53 2.53 -0.22 -1.18-1.10 5.13 4.04 2.15 0.70IGP-CEA表3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最佳双力偶解Plane IPlane IIT-axisB-axisP-axisStri ke/°Di p/°Rak e/°Strike/°Di p/°Rak e/°Az m /°Pl g /°Az m /°Pl g /°Az m /°Pl g /°Source229 43 123 7 55 63 222 67 23 22 116 7 IGP-CEA2、2008年5月12日20点强余震震源机制从全球宽频带台站挑选了如图3左图所示的12个台站的垂直向波形资料、通过矩张量反演得到的这次强余震的矩张量解及其最佳双力偶解如图3右图所示。
汶川地震报告

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确保救援物资的充足和快速调配,满足救援工作的需要。
社区防灾教育
防灾知识普及
加强社区居民的防灾知识普及,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应急演练
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居民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亿元人民币。
基础设施破坏
总结词
汶川地震对当地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包括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
详细描述
地震对基础设施的破坏非常严重,许多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被堵塞或毁坏,通讯设施也受到严重影响, 导致通讯中断。此外,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STEP 02
资金筹措
制定灾后重建计划,对受 损的房屋、道路、桥梁等 进行修复和重建。
STEP 03
居民安置
为受灾居民提供临时住所, 并逐步进行永久性住房建 设。
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筹措 资金,为灾后重建提供必 要的财力支持。
社会援助与捐助
民间力量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灾后援助 工作,包括志愿者、慈善组织等。
震级与烈度
震级
里氏8.0级,矩震级8.3级
烈度
11度,极重灾区
地震影响范围
影响范围
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省市部分 地区
受灾人数
约8.7万人死亡, 37万人受伤, 1.84万 人失踪
Part
03
地震造成的损失
人员伤亡
总结词
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数以万计的居民失去了生命 或家园。
详细描述
提供汶川地震的详细记录和影响 评估
汶川地震的三分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大家讲述一场让我们永远铭记的灾难——汶川地震。
三分钟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能让你们深刻体会到这场地震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以及我们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
一、灾难降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
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瞬间将汶川、北川、茂县等地区夷为平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受灾群众超过1500万人。
二、众志成城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抗震救灾一级响应。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1. 救援队伍的英勇无畏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救援队伍纷纷奔赴灾区,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营救被困群众。
消防官兵、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寻找生命的希望。
其中,有这样一个感人故事:一位消防队员在救援过程中,发现了一具遗体,但遗体身边有一个小女孩,她紧紧地抱着一个玩具熊,脸上带着微笑。
消防队员被这一幕深深打动,决定将小女孩带出废墟,给她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2. 群众的顽强拼搏在地震灾区,广大受灾群众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他们互相搀扶,共度难关。
有的群众在废墟中挖出食物和水,分给其他被困人员;有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开展自救互救。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父子情深”、“母女相依”等。
3. 国际友人的援助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向我国伸出援手。
许多国家派出了救援队伍,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
在灾区,国际救援队伍与我国救援队伍并肩作战,共同营救被困群众。
这种国际友谊,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战胜灾难的信心。
三、重建家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重建工作。
汶川地震的资料

汶川地震的资料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纬度:31.0°N经度:103.4°E深度:14km震级:里氏8.0级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有记录最大的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震源深度: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影响范围: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范围内的大中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西藏、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台湾等地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
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
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
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国务院宣布: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国务院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在5月19日至21日全国哀悼日期间,北京奥运会圣火将暂停传递。
[编辑本段]伤亡统计全国各地伤亡汇总(截至10月8日12时)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国家拨款几十亿救灾。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1万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大大超过了此前经济学家预测的损失。
其中:中央企业经济损失超过800亿元。
[编辑本段]救援情况救援行动(时间为新闻发表时间,以下时间均为北京时间)2008年05月12日15:31 云南省地震局正组建队伍准备支援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5:32 中央电视台首条报道灾情视频2008年05月12日15:43 国家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已经启动2008年05月12日15:55 胡锦涛就四川地震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赶赴灾区2008年05月12日16:28 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二级救灾应急响应2008年05月12日16:36 四川地震十余省区市有震感地震局启动I级响应2008年05月12日16:52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首批约40人赴四川灾区2008年05月12日17:06 云南地震局派两工作队赴四川救援2008年05月12日17:17 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介绍最新情况2008年05月12日17:21 中国地震局向汶川地震灾区派出30人现场工作队2008年05月12日17:27 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2008年05月12日17:43 国家地震救援队175人和现场工作队20多人赴灾区2008年05月12日17:50 云南地震专家赶赴四川支持救援2008年05月12日17:51 西藏地震专家将赶赴四川支持救援2008年05月12日18:10 中国气象局工作组将赴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8:28 2900名武警紧急赶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8:31 成都空军派遣直升机赶赴灾区勘察灾情2008年05月12日18:32 四川省委书记批示要求灾区干部组织抗震救灾2008年05月12日18:33 云南省地震局救援队奔赴汶川灾区2008年05月12日18:44 成都军区5000官兵紧赴汶川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8:44 国家电网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应对四川突发地震2008年05月12日18:49 中国气象局启动地震灾害Ⅱ级应急响应2008年05月12日18:49 国家及四川派出三个工作组赶赴汶川震区2008年05月12日18:49 空军两架运输机将运送国家地震救援队飞往灾区2008年05月12日18:56 成都军区派出三架直升机紧急赴汶川现场救援2008年05月12日19:00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将奔赴汶川灾区2008年05月12日19:22 温家宝抵达成都正赶往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9:29 中央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温家宝任总指挥2008年05月12日19:33 温家宝抵达成都正赶往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9:33 公安部消防局紧急调拨抗灾物资运往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19:36 国家地震救援队在北京南苑机场整装待发2008年05月12日19:49 国家地震灾害现场工作队已登机将飞往灾区2008年05月12日19:49 温家宝要求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2008年05月12日19:55 温家宝在赶往灾区专机上发表讲话2008年05月12日20:15 温家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2008年05月12日20:30 总参谋部指示救灾部队直接向北京指挥部报告2008年05月12日20:44 救援人员正在抢救聚源中学学生2008年05月12日20:57 总参谋部命令有关部队迅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2008年05月12日21:02 成都军区已向灾区派出6100名救援人员2008年05月12日21:08 成都军区派直升飞机赶赴地震现场2008年05月12日21:10 温家宝抵达四川成都指挥抗震救灾工作2008年05月12日21:28 公安部消防局紧急调集海事卫星电话到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2日21:28 10余支卫生应急队伍已赴汶川地震灾区救援2008年05月12日21:29 公安部消防局成立临时应急救援指挥部2008年05月12日21:33 卫生部组成13支卫生应急队伍待命2008年05月12日21:39 公安部消防局命令四川消防部队进入一级战备2008年05月12日21:42 温家宝要求部队尽快进入灾区:早一秒能救一人2008年05月12日21:51 国家安监总局通知相关省区组织队伍准备救援2008年05月12日21:59 成都军区6100余名官兵赶赴灾区抗震救灾2008年05月12日23:01 驻川武警3000余人紧急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2008年05月12日23:42 两架军用运输机运载救援人员物资抵达成都2008年05月12日23:49 驻川武警3100余名官兵紧急赴灾区抗震救灾2008年05月12日23:51 武警救援医疗队开赴四川地震灾区2008年05月13日00:23 国家减灾委针对汶川地震启动一级救灾应急响应机制2008年05月13日00:30 救灾部队距离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还有约一百公里2008年05月13日01:15 四川汶川与外界取得联系震中三镇至今仍无信息四川汶川县委书记哽咽报告灾情2008年05月13日02:00 温家宝前往医院中学看望受伤民众2008年05月13日02:14 四川及时向灾区调运抗震救灾物资2008年05月13日02:50 武警救援部队距离汶川灾区尚有70公里2008年05月13日03:00 全军和武警部队全面启动应急机制紧急驰援灾区2008年05月13日03:09 温家宝总理抵达四川灾区指挥抗震救灾2008年05月13日03:27 温家宝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连夜打通道路2008年05月13日04:25 武警2000余名官兵三路增援灾区2008年05月13日04:26 武警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总兵力达13000余名2008年05月13日04:33 温家宝向地震灾区遇难者遗体三鞠躬2008年05月13日07:29 空军伞兵和医疗队将在四川地震灾区空降2008年05月13日07:29 成都军区800多名官兵抵达绵竹展开救援2008年05月13日07:56 解放军34000人正赴灾区空军动用20架军机空运2008年05月13日08:07 部队现在徒步前往汶川2008年05月13日08:09 部队连夜徒步开进汶川1300余名官兵展开营救2008年05月13日09:19 赶往汶川震中灾区的水陆空三路救援人员均受阻2008年05月13日09:20 波音737载空降兵赴灾区武警官兵已徒步抵汶川2008年05月13日09:34 多路救援官兵奔赴灾区百余武警已徒步进入震中2008年05月13日09:39 温家宝要求今晚12时前打通通往震中灾区道路2008年05月13日10:52 温家宝决定赶赴灾区预计半个小时路程。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引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一场破坏性极大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对汶川地震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地震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1. 地震背景汶川地震是一次里氏7.9级的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附近。
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4:28,造成了近7.9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伤,成千上万的房屋被毁。
2. 地震原因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引起的,而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汶川地震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引起的。
这种板块运动造成了大量的应力积累,最终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3. 地震影响汶川地震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人员伤亡:近8万人丧生,成千上万人受伤。
- 经济损失:数以十亿计的财产损失,包括房屋、基础设施和农田等。
- 生态环境破坏:大面积山体滑坡和地质灾害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4. 应对措施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并为灾区的重建提供支持。
主要的应对措施包括: - 救援行动:迅速组织救援队伍,派遣医疗人员和救援物资到灾区,尽力挽救生命。
- 紧急救助:提供紧急救助金和物资,满足灾民的基本需求。
- 重建工作: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重建被毁的房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 防灾减灾: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
5. 教训与启示汶川地震是一次巨大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 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对地震的预测和预警能力。
- 加大对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力度,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 加强重建工作,使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
结论汶川地震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地震事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通过政府的应对措施和社会的支持,灾区正在逐渐重建和恢复。
我们应该从这次地震中吸取教训,不断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汶川地震调查报告引言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给四川汶川县及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此次地震调查报告旨在对汶川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以在未来应对类似灾难时能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
一、地震背景汶川地震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大青山断裂带为主要震源区。
地震矩约为3.8×10^29恒须,属于特大型地震。
地震主震和余震造成了广泛的地表破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也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地震原因1.构造背景:汶川地震位于川滇地块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的区域,沿断裂带发生活动。
2.应力累积与释放:川滇地区地壳活动频繁,地下应力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导致了巨大能量的积累。
3.构造断层:大青山断裂带是汶川地震的主要震源,多年的断层活动造成了变形和异常。
三、地震影响1.人员伤亡:汶川地震造成约8.7万人死亡、3.8万人失踪、37.6万人受伤,给当地民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2.灾区破坏:大量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困难。
3.社会影响:由于地震造成的交通中断、电力瘫痪、通信中断等,导致的人员救助和物资运输困难,造成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了社会动荡。
四、抗震减灾经验1.社会行为: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和撤离,加强地震救援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抗震减灾能力。
2.建筑设计:加强抗震建筑设计规范,优化抗震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3.应急预案: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信息发布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抗震避险意识。
4.科技支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5.教育宣传:加强地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推广灾害公共知识。
五、结论汶川地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地震预测和探测技术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然而,通过总结教训,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社会抗震减灾能力,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12汶川地震

上述特征决定了汶川地震对建(构)筑物以及地质环境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摧毁性,是导致灾区斜坡大量失 稳,触发大量地质灾害的......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 省 汶 川 县 映 秀 镇 西 南 方 ( 地 理 坐 标 为 北 纬 3 1 . 0 度 , 东 经 1 0 3 . 4 度 ) , 震 源 深 度 1 4 千 米 , 地 震 最 大 烈 度 11 度 , 地 震 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中国25个省(区、市)有明显震感。汶川特大地震的发震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 裂带 。 5.12汶川地震震中
根据日本气象厅测定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
汶川地震引起的地震动强度很大,波及范围很广,地震波传播至山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地区的自由场地 时 峰 值 加 速 度 仍 大 于 1 0 厘 米 / 秒 ², 远 至 福 建 、 山 东 、 江 苏 、 上 海 等 地 区 的 多 个 台 站 仍 记 录 到 了 加 速 度 时 程 波 形 。 在 中 国 数 字 强 震 动 观 测 网 络 的 4 7 8 个 台 站 的 加 速 度 记 录 中 , 最 大 水 平 向 峰 值 加 速 度 为 9 5 7 . 7 厘 米 / 秒 ², 最 大 竖 向 峰 值加速度为948.1厘米/秒²;单分量峰值加速度大于90厘米/秒²的有127条,大于10厘米/秒²的有375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地震震源
引言
汶川地震,也被称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是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地区发生的一次重大地震。
该地震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地震震级达到了8.0级。
此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源地位于鲜水河断裂带。
本文将对汶川地震的震源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其形成原因。
汶川地震震源位置
汶川地震的震源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的小金县境内,具体的震中坐标为北纬31.02°,东经103.36°。
这个地区正好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汇的地带,所以地质构造相对复杂。
震中附近有多个主要断裂带,其中最重要的是鲜水河断裂带,震源正好位于该断裂带上。
震源深度和震级
汶川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4千米。
根据国际通用的矩震级计算方法,汶川地震的矩震级为8.0级。
这个震级代表了地震释
放的能量大小,是一个用于衡量地震破坏能力的指标。
8.0级地震属于大型地震,具有毁灭性破坏力。
震源形成原因
汶川地震的震源形成是由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汇的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
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年轻和最大的高原,其隆升和崩坍造成了巨大的构造应力。
而四川盆地则是一个地下的盆地,盆地内部存在着众多沉积物。
汶川地震的震源位于鲜水河断裂带上。
断裂带是地壳中岩石裂缝和断裂面的集合,是地震最常发生的地方。
鲜水河断裂带作为汶川地震的震源带,其构造活动造成了地壳的位移和应力积累,最终引起了地震的发生。
地震灾害与预防
汶川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此次地震共造成了约8.7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几乎所有房屋倒塌。
此外,道路、桥梁、管道等基础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地震灾害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预防类似的地震灾害再次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发现并预
警地震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地震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地震的成因和演化机制。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抗震设施的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教育人们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结论
汶川地震震源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的鲜水河断裂带上,
震源深度为14千米。
地震的震级达到了8.0级,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灾害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地质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为了预防地震灾害,需要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加强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
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才能降低地震灾害对人们造成的影响。